【墓地上的眷村聚落】 #康樂市場
康樂市場得名於康樂里,原址位於今南京東路、林森北路口的康樂公園與林森公園,舊時屬三板橋一帶,日治中期劃分為三橋町,是當時日本人的共同墓地,比如第七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就曾安葬於此。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大量軍民湧入臺灣,但本地沒有足夠空間可供收容,無法獲得安置的底層移民只得自力救濟,任意尋找空地搭建平房、依群而居,逐漸形成了非列管眷村,其中有一批人便在當時的三橋町共同墓地住了下來。
勉強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後,居民為謀生便開始擺起各式各樣的攤販與生意,而隨著臺北這座城市的快速發展,康樂里搖身一變成了都市中心,並在外地尋求發展機會的人不斷加入下,聚落規模日漸擴大,康樂市場也愈見繁華,據1996年市政府統計,共有一百七十四戶攤商。
然而早在1956年,臺北市政府便依日治後期的都市計畫將此列入公園預定地,雖有居住事實在前,但雜亂、缺乏規劃、不符法規的康樂市場終不免被認定為違建,基於公共安全及城市發展,自1980年代起便不斷傳出市府有意拆遷的消息。
1997年時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終於下定決心拆除康樂市場,同時也引發了臺灣首次大型的反迫遷運動,但在市府的強力執行下,康樂市場最終在一個不斷失火的夜晚後被拆除,而部分攤商則轉往欣欣百貨鄰近巷內的金財神大廈,繼續以康樂市場的名義營業,但如今已漸沒落。
康樂市場曾是導演萬仁在《蘋果的滋味》、《油麻菜籽》、《超級市民》、《超級大國民》等電影的取景之地,反映了城市底層人民的生活,也展現了無窮的生命力;它記錄了來臺軍民的顛沛流離,也接納了北上打拼的中南部民眾,最後卻在都市發展的名義下,使這些居民不得不再次離開。
#都市發展史 #城鄉遷移史
#聽說有些屋子裡就有墓碑
#現在已完全看不出原樣了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97-02-23/聯合報/16版/台北人】
超級市民 前途茫茫覓家園
面對即將拆遷 十四、十五號公園地上
千餘戶居民 面臨著「天人交戰」的惶惑
【記者楊金嚴】農曆年剛過,一般市民還沈浸在過年氣氛中,不過年初五市府一上班,社會局社工就開始調查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居民的安置意願,隨著公園開闢時間日益逼近,兩公園預定地上居民都知道,這次是真的要離開這個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
走在林森北路上,兩邊不少商家都貼出結束營業大拍賣的海報,希望在地上物拆遷前將存貨出清,因不少商家是租的店面,對公園拆遷大都沒有意見,像在林森北路南京東路口賣仙草的老闆就說已準備搬了,否則能怎樣?
陳才根故事 引發共鳴
曾被電影「超級市民」當做題材的十四、十五號公園用地,進入兩側低矮的巷內,有的住戶已在打包,一些高齡的老人則仍坐在室內,面對將被拆除的房子,及未來要開始的新生活,頗有前途茫茫之感。
目前兩公園內有一千零八十九家住戶,住戶中有高齡的榮民,也有三四十歲由中南部到台北打天下的本省人,因為戰爭、婚姻,讓這群人聚集在這裡,近五十年來,這群人歷經時代的大變動、兩岸的變化,目睹了台北的成長,早年台灣仍有省籍情結時,這兒早已默默的進行著省籍融合。
過年前關心兩公園拆遷的都市計畫學者,在十四號公園外的人行道舉行守歲活動中,放映以十四號公園內老兵陳才根由大陸至台灣轉戰一生經歷紀錄片,引起不少人共鳴。
其實在兩公園內,五百多名七八十歲的榮民,都有和陳才根類似的經驗,每人都經過了戰亂,目睹了生離死別,在九死一生中輾轉才到台灣,不過在離開軍中後,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或是學歷不高,只好在社會底層中求生存,睡在日本人的墳墓上活了下來。
生活雖貧苦 彼此照顧
最早到林森北路左側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的山東人,從小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長大的康樂里長禚淑雲說,她父親以前是國軍五十軍的尉官,卅八年大陸逆轉,五十軍經海南島轉進來台,眷屬隨部隊撤退到台北時,在舉目無親下只好住在當時只有墳墓和草叢的「郊外」。
稍後不少離開軍中自謀生活的老兵,在互相聯絡下,以山東人為主的卅二軍、五十軍的長官、部屬,不少人都住入十五號公園預定地上,稍晚到的江蘇、福建籍老兵,則住在對面十四號公園預定地內。
老兵們開始新生活時,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大都以拉三輪車或是賣饅頭為生,生活都相當辛苦;禚淑雲記得小時候,家裡地面是黃土,下雨時雨水潑進來,地上滿地泥濘,雖然生活辛苦,但彼此相互照應,共同度過艱苦的歲月。不過這群人生活雖不富裕,在中美斷交,各界舉行捐款購機運動時,康樂里是中山區各里中,捐款最多的。
在十五號公園預定地巷內做包子的呂作雲太太說,和呂結婚時丈夫身上只有六百元,如果有錢早就搬走了,誰想住在這種地方,已八十多歲的呂作雲也不反對公園更新,不過擺在眼前的也是房子拆後,不知要住那裡,只好向市府求助。
七十二歲的丁學故說,不少鄰居曾回鄉探親,但發現在相隔數十年後,不只兩地生活、觀念已差距太大,加上他們在台的生活不是很好,大陸親人也不見得歡迎,想回大陸的不多。
十四號公園預定地新生北路二段二八巷內的李金方,民國四十二年在離開部隊後,進住當地時,周圍到處是草叢,旁邊還有豬圈,他太太說,後來因為見到鄰居沒有住的地方,把門牌給對方搭房子,他們再重新申請門牌,想不到這次公園要拆遷時,因為門牌是七十九年設的,無法領取拆遷費,變成領不到一毛錢。
雖然有五十年交情的老戰友鄰居,自動要將拆遷費分一半給他,不過李金方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傷了卅年的交情,也不想要錢,只是眼見拆遷將屆,仍沒有住的地方,他也不禁著急。
李金方對面的施三妹,已八十多歲又是素食,雖然在區內住了卅年,也有類似李金方情形,領不到一毛錢,這陣子他試著找房子,但同樣因為每月租金都要上萬元,讓每月只領一萬多元榮民津貼的施三妹,愈來愈急,在社工員上門時,又不知道說明自己情形,只有乾著急。
居住四十年 補償無著
原籍桃園的營業戶自治會會長吳坤明,因為姐姐嫁到當地,在退伍後到十四號公園預定地上打拚,早年他以手工彈棉被為生,他的棉被店開張時,林森北路只有三家商店。他說林森北路開發前叫九台街,底下是一條大水溝,路拓寬及欣欣大眾百貨開張後,林森北路才開始繁榮。
他記得早年區內還有本省人、外省人打架的情形,不過到民國六十年以後打架已很少,六十五年以後居民已打成一片,沒有本省外省人之分,這幾年對面十五號公園住戶有幾次火災,還是他們十四號公園一側的住戶協助撲滅的。
吳坤明很早就支持民進黨,在黃信介選立委時,康樂里只有三票投民進黨,其中一票就是他的;在陳水扁選市長時,陳在里內拿一千七百多票是歷來之冠,不過對陳水扁沒有履行先建後拆承諾,民進黨中央也沒有表示意見,讓他覺得很沒有意思,他說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家鄉在彰化的賴文筆,退伍後在朋友介紹下,到在康樂市場賣雜貨,一晃廿七年,賴文筆說,他到康樂市場時,就聽到市府說要建公園,但說了廿七年都沒有動靜,這次居然真要幹起來了,由預算通過到要執行拆除,前後只有一個多月,中間又卡著過年,拆遷戶怎麼來得及應變,對市府的作法,賴文筆直說太過分。
住宜蘭的林飛龍在區內住了廿年,也是到台北打天下的類型,他說有錢的人早走了,眼見家園即將拆遷,他擔心的是市府是否真的能做好八十多戶高齡單身住戶安置工作。
盼做好安置 免於恐懼
卅歲的韓鴻順,從小生活在這裡,是區內的第二代,父親早逝,母親又失明,負起家庭重擔,面對拆遷他已開始另找房子,但問到的房子幾乎每月的房租要兩萬元上下,讓他也覺得壓力很大,不過因為年輕,他也認為整個地區改建是時勢所趨,早晚他要搬出去,只是對市府沒有讓他們有太多的搬遷時間,讓他覺得很不平。
在兩地預定地上待了近五十年,不少人將這兒當作第二故鄉,大多數的人也同意這個人鬼雜居民的地方,是需要拆除改建,只是面對茫茫的未來,都希望市府在拆遷前能作好安置工作,讓他們能免於第二次的流離失所。
就像一名高齡榮民在市府說明會中曾激動痛訴的,他在大陸的家已被共產黨毀了,想不到臨老,又遇到市府要拆他房子,大半輩子居然要兩次被「掃地出門」的情況,第一次是戰爭,他無可奈何,不過這次只是為了「建設」,就要拆他房子,真是情何以堪。
五十年來,台北已由農田、水道遍布的地方,變成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之地,在這個城市的核心,這群見證台北成長的人,隨著公園拆遷將離開這住了數十年的第二故鄉;以往市府在公共工程進行時,對拆遷安置往往說的多作的少,或是存有霸王硬上弓的心態,這次在學者和外界一直要求市府拆遷前一定作好安置工作下,市府正全力進行老弱的安置工作,希望市府能交出一分讓市民一新耳目的成績單。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92/7/22
攝影:胡國威
圖說:第14、15號公園預定地街景。
黃天仁導演學歷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電視節目預告/ 好想藝術_Artspiration 今夜22:00回歸 】
《好想藝術》曾經是我很喜歡的節目,當年首播,真的每星期有種期待的心情,但由陳育強主持的上一輯極差,有一集,專訪卓韻芝,心諗,都唔知發生咩事,問的沒趣,答的就算用力也不會好看,然後以前我覺得有質素的環節都沒有了,差到放棄。
但我還是會給它最後一次機會,雖然有可能會給人取笑:「游大東呢條戇鳩仔仲寫咁大段講《好想藝術》?唔係啊化?!」
Anyway。
《新導演放映室》和 《那些年 那些歌II》播畢後,今晚港台電視31有兩個新節目,包括有重頭製作、慶祝港台廣播90周年的一小時(晚上21:00至22:00)特備節目《文化樹下 ─ 我們的廣播人》,還有新一季的《好想藝術》,我應該不只說過一次,這是近年製作最出色,主打本地藝術文化動態資訊和專訪的節目,我由2012年李思汝和黃寶漳主持的第一輯開始收看,完全是因為有朱謙做導賞員(有笑聲:http://bit.ly/2IyyU2f),以深入淺出的方法,解釋很多藝術用詞、現象,好睇到不得了。去到第二輯改由朱栢謙與葉麗嘉主持,我就正式成為忠實Fans,那時候工作和生活都面對不少問題,香港社會亦有很多爭拗,但每當我看到港台攝影組用心拍攝每個鏡頭,用心做好每個訪問,我都覺得非常治癒,每次看完,心靈都很滿足,有如去了一趟旅行,可以重新振作,繼續努力工作。
不過去到第四輯、第五輯開始,雖然有朱謙朱康兄弟做主持,但感覺上,明顯「跌Watt」,很多專訪環節都沒有像首三輯那麼好看,甚至做得不好,我只是以普通觀眾角度去想,其中一個原因,是很多「正爆」的受訪者,包括朱栢謙、黃秋生、莊梅岩、黃詠詩、邵美君,都先後在專訪環節中亮相了,亦可能是因為播放時間不理想,我是個很傳統的電視觀眾,最理想,當然是可以坐在電視機前收看,但後來無綫將港台節目時段提前至晚上6時,邊有可能睇到?而家中客廳的電視機亦離奇地無法接收港台電視31,變相我可以看到《好想藝術》的機會愈來愈少,有時偶爾在YouTube或者RTHK SCREEN重溫,亦覺得內容上,相較開首三輯,明顯變差,亦太過偏鋒小眾,感覺上不容易入口,於是漸漸放棄,但我絕不會否定這個節目的存在價值。當然文化界中人是否這樣想,我真的不知道,他們有可能會覺得,製作團隊採訪有明顯取向,依然擺脫不了圍威喂的問題,圈外的藝術家遭排除在外,畢竟我只是個著通觀眾,對藝術文化界的現況不理解,所以歡迎大家留言指導,話我知呢個節目得喺邊,唔得喺邊。
新一輯今晚22:00於港台電視31首播,由鄧心怡監製,蔡運華旁白,第N代的節目主持人是藝術家王天仁, 鄧小樺 TANG SIU WA 這樣介紹他:「王天仁,木雕藝術家,生於 1978 年,畢業於中文大學藝術系,以廢棄卡板創作,而有『藝術頑童』之稱。作品多次入選香港藝術雙年展,並獲香港藝術館收藏,不時見於各藝術空間、公共空間及商場展覽,亦常受國際時裝品牌邀請創作作品。」而今輯的內容取向,則以「無邊界」為題:跨媒體的藝術創作、跨地域的藝術交流、跨越藝術領域走進社會的創意行動,讓邊界變得模糊不定。節目會跟隨本地藝術家走出香港,紀錄他們在海外包括日本、倫敦、巴黎、紐約等地的經歷。
第一集內容:香港藝術家組織 Make A Change HK 召集一群曾在南生圍拍攝情侶照或婚紗照的有情人,以「地景藝術」在南生圍留下愛及土地的力量。此外,亦會播放 Gaybird Leung 早前在中區堅尼地道 Hong Kong Visual Arts Centre 舉辦的「籠裡的十八種風景」,並由Gaybird本人親自解釋他的創作源由。
(20052018)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RTHK 香港電台 #好想藝術 阿果 快樂的 思想。隨筆 五夜講場/哲學 歷史 經濟 文學 科學 生活 立場 楊天帥 meow meow meow 香港藝術發展局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HKADC) Blue Kung 龔昨藍 The Culturist 文化者
黃天仁導演學歷 在 林淑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反微調, 挺學生, 公民站出來】 敬請大家轉貼邀請
● 8月1日 (週六) 晚七點, 教育部濟南路旁, 聲援學生集會
101課綱已經是「中國國民黨」執政黨的「課綱」了, 但他們還不滿足, 要把戒嚴時期的意識形態偷渡進來!
然而, 這並不只是一個課綱的問題——如果允許當權者這樣「偷吃步」,以微調之名,行「政治干預教育」之實,以後,他們還有什麼不敢做的?
可敬的中學生們, 已經以他們最純潔,最真摯的心,為此付出許多,包括最可貴的生命;今天早上,一位建中同學,他一直是走在最前面的,卻低著頭說:為什麼我們連專心悲傷一下的空間都沒有?那麼,做為一個成年人,做為這國家的「公民」,在這個時候,難道我們竟然可以無動於衷?
當然,遇到蠻橫不講理又掌握權力的人,我們能做的有限;但如果我們連站出來說一聲「NO」都不肯,且不說如何面對下一代, 只問問自己, 我們對得起自己嗎?
為了是非與公理,為了對抗蠻橫的當權者,讓我們站出來,讓全世界看到,台灣的大人也站出來了。
我們的訴求很簡單,當權者應該也很容易可以接受,那就是:
1. 取消黑箱微調課綱, 暫時回到101課綱
2. 撤換教育部長吳思華
3. 停止對林冠華及反黑箱課綱同學們的中傷與抹黑
4. 透過合法程序, 解決課綱爭議
「公民站出來」活動內容:
8月1日 (週六) 晚七點,濟南路教育部旁,聲援學生集會
發起團體及個人 (陸續增加中):
人本教育基金會、全國家長團體聯盟、華人民主文化協會、華人民主書院、台灣圖博之友會、台灣教授協會、台灣教師聯盟、台灣和平草根聯盟、北投文化基金會、台灣公民媒體文化協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台灣南社、勵馨基金會、陳文成紀念基金會、李江卻台語文教基金會、樹黨、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屏東縣原住民部落工作永續發展協會、公民教師行動聯盟、台灣居住正義協會、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台北市社區大學民間促進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捍衛文史台灣青年陣線、民間司改會、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台灣維吾爾之友會、國會調查兵團、台灣國辦公室、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歷史學會、看守台灣協會
周婉窈(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台大歷史系教授)、李勤岸(師大台灣語文學系教授)、陳君愷(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祝平次(清華中文系副教授)、金仕起(政大歷史系教授)、吳易叡(南華大學)、葉浩(政大政治系副教授)、楊聰榮(師大應用華語文學系副教授)、蔡宏政(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李魁賢(詩人)、李敏勇(詩人)、瓦歷斯諾幹(作家)、平路(作家)、史英(人本基金會董事長)、邱伊翎(台權會執行長)、林朝成(台南社區大學理事長)、洪德仁(北投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楊宗澧(哲學星期五@台中策劃人)、楊月清(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理事長)、林保華(台灣維吾爾之友會理事長)、胡永芬(獨立策展人)、黃渼娟(鋼琴家)、羅景壬(導演)、呂秋遠(律師)、蔣孔萍、黃如羿、管榮坤、王純娟、蔣一止
黃天仁導演學歷 在 羅能華 的推薦與評價
2016-公視植劇場<荼靡>-外聯支援-1.5月-導演:王小棣、黃天仁-製片:蔡佳靜 ... 個人資料:姓名、性別、身高、體重、學歷、如過去有演出經歷可列出) ... <看更多>
黃天仁導演學歷 在 [問題] 花是愛的導演黃天仁? - taiwandrama | PTT娛樂區 的推薦與評價
[問題] 花是愛的導演黃天仁? 看板 Taiwandrama. 作者 mardrea. 時間 04-1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