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dcast:《黃宗潔書評》第二季
——全新第二集:科爾‧亞當斯《麻醉之後》
躺在手術房,全身麻醉,在失去意識之後,
即便大腦看似沉睡,記憶卻會留在身體上。
麻醉時的「空白自我」,是最令人不安,
也最神祕複雜的部分。
而不記得不等於那經驗不存在,
病人不自覺所儲存的創傷記憶,
也可能影響他們術後的心理狀態。
「每個人都只是帶著自己殘存地形的人,他們有自己的記憶、恐懼與傾向,會影響他們平日時時刻刻所做的決定。」科爾‧亞當斯因著自己的病與生命歷程探究麻醉與意識的關聯,在 #黃宗潔 眼中的《#麻醉之後》,其實也是一本隱藏版的家族書寫。感受到我們的生命選擇,與過往的幽魂息息相關。可能會在意識中迷航,在麻醉中醒來,而本書所有試圖釐清這曖昧意識狀態的案例及研究,無一不訴說著存在的深邃與真實。
𝙇𝙞𝙨𝙩𝙚𝙣 𝙉𝙤𝙬......
🎧️ 《#黃宗潔書評》S2EP02|我們都是帶著自己殘存地形的人:《麻醉之後》 ► https://bit.ly/3kCaypv
臉譜出版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
「黃宗潔書評」的推薦目錄:
- 關於黃宗潔書評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黃宗潔書評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黃宗潔書評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黃宗潔書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黃宗潔書評 在 [分享] 《那些美好的人啊》(世越號)/ 黃宗潔書評-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黃宗潔書評 在 鏡文化- 【#鏡好聽書評第一季】黃宗潔書評—動物與環境 的評價
- 關於黃宗潔書評 在 黃宗潔- 文學與動物互動關係於教學領域中之探討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黃宗潔書評 在 [分享] 黃宗潔書評:吳明益《苦雨之地》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黃宗潔書評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podcast:《#黃宗潔書評》全新第二季
——法蘭西絲.拉爾森《一顆頭顱的歷史》
頭顱的歷史,就是人類的歷史。展開解鎖心智之謎的旅程的第一站,#黃宗潔 老師 要從法蘭西絲.拉爾森(Frances Larson)《一顆頭顱的歷史》談起。拉爾森不只刻劃出人們對頭顱的迷戀與恐懼,更讓我們理解人類文明試著解開頭顱奧祕的種種努力背後,所在意的終究是頭顱所牽繫之生命。
古埃及人曾認為心臟是靈魂的棲息之處,其重量則是判斷善惡的根據;其後,大腦被視為靈魂的載體,然而我們的思想、情感如何在頭顱中運轉,仍困惑了許多世代的人。被切斷的頭仍有生命嗎?頭顱何以被視為戰利品?頭顱所承載的各種隱喻意義,將為我們開啟後續這趟跨越醫學、人文、心理、歷史、哲學等領域的心智之旅。
𝙇𝙞𝙨𝙩𝙚𝙣 𝙉𝙤𝙬......
🎧️ 《#黃宗潔書評》S2EP01|頭顱的秘密,就是生命的秘密——法蘭西絲.拉爾森《一顆頭顱的歷史》► https://bit.ly/3mDDeQj
馬可孛羅文化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黃宗潔書評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podcast:《#黃宗潔書評》全新第二季
——【心靈檔案:關於「我」】
❝ 瘋狂可以辨認嗎?
正常與異常的界線該如何劃分?
如果我們的大腦是一座圖書館,
而情感和記憶是資料庫,
該如何從中辨認出,
那獨一無二的「心靈檔案」?
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黃宗潔,
以十本書,做為大腦與心靈的十個Q&A,
從頭顱歷史談起,到大衛林區的《在夢中》,
跨越醫學、人文、心理、歷史、哲學,
邀請讀者一同透過這場解謎之旅,
學習與自己共處、與他人共存。 ❞
𝙇𝙞𝙨𝙩𝙚𝙣 𝙉𝙤𝙬......
◖ 一同展開解鎖心智之謎的旅程 ◗
🎧️ EP01|頭顱的秘密,就是生命的秘密——法蘭西絲.拉爾森《一顆頭顱的歷史》 ► https://bit.ly/3mDDeQj
🎧️ EP00|潛入意識之海,看見其中的深邃、幽暗與複雜 ► https://bit.ly/2WtpJId
❐ 本季十本書單,詳見於下方留言 ❐
-
#鏡好聽 #好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黃宗潔書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跟你分享「過好人生」歷史人物的第四位;第四位要呼應到過好人生的能力,叫做「創造意義的能力」。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關鍵不在於我們遇到什麼樣的事,而是在於我們怎麼樣對這些事情,進行更適合的詮釋。」這是我經常分享的一句話。
那所謂的「創造意義」,就是在這樣的處境底下,能夠無處不自得。
講一個更容易懂的,就像我平常很喜歡分享的,叫做「人生真正的境界,在於得意不忘形;而失意也不會變形」。
那到底我要挑選什麼樣的歷史人物,來呼應這樣的典型呢?到底是哪一位,他能夠不管自己的處境是如何,都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跟他人的意義?
那麼這一位,叫做「蘇東坡」、「蘇軾」。
我想呢,你可能都聽過他的詩詞歌賦,有一些東西已經一直到現代,都還朗朗上口的;像是他的《水調歌頭》裡面的這一句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那蘇東坡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呢?林語堂先生說,他是一個比秉性難改的樂天派,他是一個悲天憫人的道德家,而且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他同時呢,也是一個偉大的作家、畫家、書法家跟詩人;甚至於呢,他是一個很懂得生活的人、他更是一個美食家。
他有非常廣泛的興趣和豁達的胸襟,然而反觀他的一生,他其實是經常遇到挫折的;他起起落落的一生當中,他一直是遭到貶謫,而且漂泊不定。
然而他真正偉大的成就,不管是詩句的、美食的,還是他的事跡的;都是在於他最落魄的時候。
甚至於我們現在都還傳唱千古的,不管是《赤壁賦》啊,或者是《念奴嬌.赤壁懷古》,還是《定風波》。
這些東西都是他在最落魄的時候,他的詩卻寫得最好。所以呢,林語堂先生這樣子評價蘇東坡。
然而我們回到蘇東坡這個人,蘇東坡的名字叫做「蘇軾」。我們現在一般所稱的「蘇東坡」,是他被貶官到黃州之後才有的。
那個時候他40多歲,他幾乎是被陷害到差一點丟了性命,這一個最有名的案子,叫做「烏臺詩案」。
在當年啊,經過很多人的奔走求情,連太皇太后都出馬說話,他才能夠死裡逃生,於是被丟到黃州這個地方。
其實呢,如果是從這個時空切面來看,你很難想像這樣的蘇東坡,他在20多歲的時候,是當紅炸子雞、他是一個超級政治明星啊!
不管是當年的大官歐陽修賞識他,連宋仁宗看到他的考卷,都稱他做「未來的太平宰相」。可是你知道這樣的人,太早成名、太有才華,就很容易被嫉妒。
所以呢,有很多有心人士就陷害他,讓他離開了中央;而且在後面的皇帝,像是宋英宗、宋神宗的當政時期啊,更被很多的政敵不斷的暗算。
其實我想蘇東坡他會一直被暗算,跟他的為人也有關係,因為他是一個太開朗、太正直、太敢言的人。然後呢,他的才華、詩詞書畫,也都是非常厲害的。
同時呢,他自己也有治國的理想,勤政愛民又廉潔;所以不管他被貶官到哪裡,那邊的百姓就有好日子過。
那你知道,在一個政治風氣不太好的環境跟年代裡,這樣的人他能不能有活下來的空間,就說不定。
所謂的「不一定」呢,進一步來談,就包含他在宋神宗的時期,其實也被貶官;可是宋神宗本人其實蠻喜歡他,也很欣賞他。
認為呢,就算是唐朝的李白,有蘇東坡的才情,但是卻沒有蘇東坡的學問;覺得呢,蘇東坡是他們時代裡面的驕傲。
可是你要知道喔,矛盾就在這裡了,皇帝越喜歡你,這些小人就會越加大力道的陷害你;所以呢,蘇東坡的一生,可以說是不斷被貶官的人生啊!
剛剛前面提到的「烏臺詩案」,就是在宋神宗時代發生的。然而「烏臺詩案」也成為他生命,跟他的詩詞作品當中的分水嶺。
其實當年呢,他被貶到黃州之後,他既沒有官餉、也沒有房舍,那日子要怎麼過呢?還好啊,當地的地方官跟他的朋友,也對他不錯;於是找了個荒地,開始開墾。
蘇東坡他就率領全家大小,在這個山坡地上和荒煙蔓草之間,開墾啊、耕種啊…其實是很辛苦的。
但是他本人的心態卻還蠻正面的,在苦中作樂當中,把這個地方命名成為「東坡」;所以呢,才自稱叫做「東坡居士」。於是呢,後世像我們才會叫他「蘇東坡」。
他蓋在這個山坡上面有一個草棚,他常常在裡面畫雪景;所以呢,還把這個草棚取了一個很雅致、很浪漫的名稱,叫做「雪堂」。
那我們說喔,在黃州時期的蘇東坡,除了剛剛提到的《赤壁賦》、《定風波》之外,另外還有黃州的《寒食詩帖》,也是在這個時候創作出來的。
這個《寒食詩帖》啊,被認定是當代的第一名,而且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的地位。
那當然啊,雖然在神宗時代這麼慘,後來呢年紀很小的宋哲宗即位了,這時候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她就開始重用司馬光,這些舊黨的人士,她也把蘇東坡調回來。
但是蘇東坡沒有因為這樣子就苦盡甘來,因為不管是對於王安石的激進改革,還是對司馬光的守舊,他都不認同。
所以呢,他既不是新黨,也不是舊黨;他在兩黨之間都受到排擠。所以呢,在哲宗親政幾年之後,那個時候已經快60歲的蘇東坡,再被打壓,被貶到更遠的地方惠州。
然而就算是這樣子哦,他仍然是苦中作樂,在惠州的時期,他還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他這樣子一路被貶官的人生,一直到他死前的兩年,還被貶到現在的海南島。就是當年的儋州啊!當年的海南島,真的是荒地中的荒地。
他到了那個地方,仍然是沒有餉銀,也沒有房舍。可是呢,他到任之後就帶領當地的百姓,開始開鑿水井,建設了當地的水利工程。
所以呢,如果你對照蘇東坡的政治生涯,跟他的詩詞歌賦所呈現出來的,你會發現這一個人的反差真的很大。
換做回頭問問我們自己喔,如果你的人生一路是這樣子,你還有這樣的閒情逸致、你還有辦法轉換心情,去寫下這麼多流傳百世的文章詩句嗎?
而且我們知道喔,他留下的不只是文章詩句啊,我們現在對於很多饕客來說,很喜歡吃的「東坡肉」;也是他在黃州時期,留下來的美食成就。
因為黃州當地的豬肉非常的便宜,所以呢,蘇東坡就運用這個豬肉,用慢火清燉,然後加入醬油調味,而做出現在我們大家都很喜歡吃的「東坡肉」;就像有一句話,你可能也聽過叫做「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嘛!
所以如果從政治成就的角度來看,他跟我們前面談到的司馬懿,真的是一個很明顯的反差跟對比。
可如果回到人生的品質、主觀世界的價值跟意義,我想蘇東坡不管是他還活著的時代,或者是一直到現代,都是活得很有意義跟價值的。
多少時候,我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可能就想起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尤其是當自己的人生失意、挫折的時候,可能你也會想到「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其實呢,在蘇東坡生命最困頓的時期,他卻沒有透露出這些悲戚的感受;他反而很樂觀的看待一切。
是不是再次說明了,關鍵不在於你遇到什麼樣的事,而是在於你把你遇到的事情,進行怎樣的詮釋?
所以呢,如果把蘇東坡的人生做一個總結,我可能會說喔「沒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開的生活」。而蘇東坡就是從苦難裡,開出的一朵花朵,儘管飽經風雨,但依然笑對人生。
如同他自己在晚年的時候,總結自己的一生,他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裡面你不會感受到他的悲憤,你反而會感受到,他就是這麼平淡的鋪成自己的過程。
然而在所有的過程當中,不管外界給他什麼壓力,他留下了絢爛的痕跡;還有他留下了,不管是對他自己的當代,還是對於後人,最重要的文化跟精神的遺產。
所以回到我們的「人生價值」,你要怎麼樣去創造出自己人生的意義?我很難跟你定位,到底要追求「世俗的成就」,還是要追求「精神的超越」?
它並不是絕對的二分法,也不是你、我想怎樣就可以怎樣。它可能比較多的是,當我遇到那些我不可控的處境的時候,我怎麼看待?我怎麼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跟價值?
或許你有可能像曾國藩一樣「創造結果」,你也可能像康熙皇帝一樣「創造出自己的生態圈」;你更可能像司馬懿一樣,透過很多正確的決定,而形塑出自己的成就跟功名。
然而不管你可能是誰,或者是你想成為誰?我都希望我們的心中,能夠保留下「蘇東坡的精神」~能夠在得意的時候不忘形,而失意的時候不變形;這才是我們創造人生意義的關鍵。
所以,到底要怎麼樣創造自己生命的意義跟價值?很期待你能夠透過【過好人生學】的學習,能夠幫自己找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堅定人生。
希望這一系列「過好人生」的歷史人物,能夠帶給你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做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我們這一系列談到的【過好人生學】,這是我的線上課程,很期待你的加入。
相關的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前進,一起過出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黃宗潔書評 在 鏡文化- 【#鏡好聽書評第一季】黃宗潔書評—動物與環境 的推薦與評價
鏡好聽書評第一季】黃宗潔書評—動物與環境:命運交織的共同體關心海洋、關心環境開發、關心貓狗或野生動物……,並不是彼此無關的事。因為動物和我們都身處於環境之中, ... ... <看更多>
黃宗潔書評 在 黃宗潔- 文學與動物互動關係於教學領域中之探討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為動物發聲#動物保護議題跨領域的學術x教學x實務工作研討會 黃宗潔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主辦單位:教育部、中興大學「浪愛齊步走-流浪動物減量 ... ... <看更多>
黃宗潔書評 在 [分享] 《那些美好的人啊》(世越號)/ 黃宗潔書評-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全文好讀版 + 書評者朗讀: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1129cul001/
【黃宗潔書評】
帶著創傷向前走──《那些美好的人啊:永誌不忘,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
悲傷的人遲早會落得孤單,那時他的悲痛還沒有消失,或者已經不允許他再談仍然占據他
全部世界的那點事了,因為那個痛苦的世界讓人難以忍受,無法靠近。他發現對於他人來
說任何不幸都有期限,沒有人習慣凝視痛苦,那種場景僅在短時間內可以容忍。
(《如此盲目的愛》,頁56)
不幸有沒有期限?乍看之下這是個奇怪的問題,沒人會為不幸與悲傷訂下復原時程表;然
而事實是,對於任何非「切身之痛」的災難,社會集體遺忘的速度總是如此迅速。我們希
望別人盡快從創傷中「走出來」,不願看到他們長期「耽溺」於傷痛之中,因為那些災難
的記憶往往令人不安、不想記起,更不願想像它們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當災難
的受害者不符合社會「放下傷痛向前走」的期待,同情與理解就有可能慢慢轉變為冷漠與
不耐。
這正是何以2014年4月16日,由韓國仁川前往濟州島的世越號船難發生後,社會輿論在很
短的時間內,就已出現各種反彈的聲音:「他們要的只是錢」、「他們憑什麼能享有優待
,予取予求?」(註1)等網路留言不時可見;或是認為投身救援的民間潛水員必定得到
高額薪資,只說自己「身體和心理都受到了傷害,可是對報酬都隻字不提」(《謊言》,
頁23);甚至有少數極端人士在光化門廣場上,以暴食來表達對靜坐絕食的罹難者家屬之
諷刺(《謊言》,頁180)。
然而,災難的受害者從來不只是新聞報導中的數字,災難的持續時間更絕非僅止於世越號
逐漸沉入海中的那數十小時。根據媒體報導,這起悲劇共造成304人罹難,172人生還,但
獲救的檀園高中副校長,兩日後在珍島室內體育館附近的野山松樹上吊身亡;某位生還船
員的女兒,因父親棄船逃難行徑帶來的壓力而自殺;小說《謊言》當中民間潛水員羅梗水
的原型金冠灴,來不及看到書籍出版,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還有無數生還者與罹難者的
家屬,在創傷記憶中浮沉。「我們大人活到這歲數,到現在才參加幾次喪禮而已;我的孩
子才18歲,已經奔了數十次的喪。」(註2)不安、不明疼痛、放棄原本的人生規劃、父
母為此辭職照看孩子……是這些生還者家庭的新日常。
.有些人的生命從此永恆地停留在那一天
這些人,都是在災難「之後」仍在事件中的人。災難將受害者以不同形式捲入,有些人的
生命從此永恆地停留在那一天,但對於倖存者、罹難者家屬與救援者而言,事件從未結束
,如同賴香吟曾說過的:「見證何其沉重,我到底見證了什麼,不弄清楚,簡直時時有滅
頂的恐懼。」(《其後》,頁68)如果說《謊言》是作者金琸桓試圖透過見證者的記憶,
將沉入海底的世越號事件真相重新挖掘出來,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又為何會發生,並
對造成這一切的韓國政府之強烈控訴;那麼這部《那些美好的人啊》,就是他對仍身處滅
頂恐懼中的見證者,溫柔的陪伴,是對他們見證的見證。
某意義上來說,《那些美好的人啊》是一部關於「餘生」的故事,關於那些活下來的人與
被留下來的人,(該)如何繼續活的故事,是關於心願與遺憾的故事。但它絕非那類盲目
鼓吹堅強樂觀、面對創傷的勵志系「失控正向思考」作品,相反地,小說中許多角色其實
不知如何活或甚至不想活了。〈r就是典型的例子。在這篇小說中,曾參與救援的民間
潛水員崔真澤因為嚴重的後遺症,不願高額的洗腎醫藥費連累女兒,因此決定上吊自殺。
但乍看之下有點荒謬的是,他卻為了如何找到一棵合適的樹陷入了苦惱,於是他開始查閱
圖鑑與網站、每日利用登山散步物色樹種、挑選高度、粗細、視野都符合理想的樹,再細
細選購顏色低調的梯子、輕便又易打結的潛水塑膠管……好不容易一切就緒,一位罹難者
奶奶臨終前想見潛水員一面的心願,卻硬生生打斷了他的計畫……
對於讀過前作《謊言》的讀者來說,很容易聯想到小說中的崔真澤,有著金冠灴潛水員的
影子。相較於在真實生活中自殺身亡的金潛水員,金琸桓安排真澤的行動失敗,毋寧有著
用小說撫平現實缺憾的意義,但除此之外,他其實也透過真澤的謹慎、心軟、和尋死之際
仍選擇救人的種種行徑,讓讀者去感受與思考,是什麼樣的創傷經驗,讓這樣的人不想/
無法活下去?
.「走出創傷」宛如對受害者的背叛
另一方面,無論是倖存者或家屬,這些被留下來的人,許多時候會陷入強烈的罪惡感和無
力感,「走出創傷」宛如對受害者的背叛,這讓他們選擇將自己持續拋擲在痛苦之中,如
同記者楊虔豪在本書導讀中提到的,有罹難者家屬表示:「太難過而試圖自殺的父母實在
太多,他們都得接受創傷治療……但也有當事人擔憂,這樣對孩子經歷的痛苦與思念會減
輕,因此不願接受治療。」(頁280)就這個角度而言,《那些美好的人啊》其實也是一
種創傷治療,提供了「帶著創傷向前走」的多種可能。
我們過去所熟悉的悲傷療法,總是鼓勵當事人盡早「走出」哀傷。《那些美好的人啊》裡
面的許多角色,則相當近似珍妮‧斯皮迪(Jane Speedy)在《敘事研究與心理治療》中
提出的,對於傳統創傷處理之普遍信念的「懷疑」立場。不同於那些主張和悲傷「達成協
議」、完成告別且「從此出發」的論述,Speedy主張「將我們個人的失敗建構為可能的反
抗」(Jane Speedy,頁187)她認為在喪親之慟的習俗與論述中缺乏的,正是對於繼續發
展我們與逝者關係之邀請。(頁195)也就是說,如果對生者而言,持續思念以及「在事
件之中」就是他目前繼續活下去的辦法,那麼我們為何不能將這種「試圖走出悲傷卻失敗
」的過程,視為一種面對甚至抵抗創傷的方式?
因此,小說中的每個角色,似乎都以某種儀式性的行為,擁抱各自的哀傷:朴在敘的母親
在事件之後得了失語症,但其實她「一直都能說話,只是不想開口罷了」(〈尋找〉);
車正煦的父親堅持取得他的登機證,並且在護照蓋上出境章,因為只要「這本護照在沒有
蓋下入境章前,就代表他正在環遊世界」(〈不回來就是最棒的旅行?〉);尹賢真為了
理解在二十九歲的年紀殉職的老師,希望用自己的人生填補老師留下的空位,立下了在二
十九歲時要回到母校任教的心願,儘管她「只有二十九歲要返回母校任教的目標,卻沒有
在接到任教通知後到底該做些什麼的計畫」(〈濟州島來信〉);盧京浩不顧膝蓋的傷,
為曾經協助過罹難者家屬的宋律師助選,在競選活動的最後一天,他穿著哆啦A夢的玩偶
裝,在櫻花樹下祈求任意門帶他回到沉船前的那個晚上(〈贏了的人們〉);沈承泰在船
難時被同學林燦宇所救,在船難一千天之後,他代替燦宇送了那條他們曾經討論過卻來不
及買的,要送給媽媽的橘色圍巾(〈心留在這裡〉)……
.邀請讀者成為那絕望者身邊守護的人
事實上,這些行為沒有任何一項改變得了現實,也未必真能帶來心靈上的撫慰,一如那位
再怎麼吶喊著任意門,也無法穿越時空的哀傷父親。但這些近乎儀式的行為或選擇,仍有
其重要的意義,因為那是他們記憶的方式,是他們與逝者溝通的言語,是他們「失敗的抵
抗」。而這一個個與創傷共處的故事,就有可能匯集成力量。因此,金琸桓在訪談中說,
這部小說裡的故事,是試著在「陷入絕望的人身邊安排另一個人,守護那個獨自陷在絕望
中的人」(見文末影片〈新書剖析篇〉),透過這樣的守護與陪伴,或許就有可能慢慢稀
釋那無邊的絕望吧,當「八個人身邊又多了八個人,然後又再找來了八個人。那瞬間就算
充滿殘忍與痛苦,充斥著再也無法挽回的悲傷,那怕是跨越了生死的界線,……他們可以
成為黑暗中守護彼此的防風林。」(頁258)
因此,整部小說的最後一篇,安排了小說家卓侮辱與編輯琴昭珍的故事。卓侮辱因書寫船
難而陷入了自己是否在消費災難的自我懷疑,昭珍則以剛去世的老作家的一段話安慰他:
「要挺過巨大的痛楚,熬過沉重的悲傷,其實不需要同等的喜悅,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喜悅
就足夠了,所以不必去尋找什麼了不起的快樂,『走到那些受了傷的人們身邊,去分享你
的小喜悅吧。』」(〈小小的喜悅〉)這幾乎已經是白話版的「作者的話」了,是金琸桓
的留言與邀請,邀請讀者成為那絕望者身邊守護的人。
但守護的前提,或許仍是對於悲傷與痛苦的記憶。如同全書第一篇〈眼睛〉裡,那位自稱
「眼睛蒐集家」的生還乘客「我」的敘述:一位將救生衣讓給朋友的女孩,在沉船前與他
視線相對,但隨著船體快速傾斜,一切救援都已無望:「我無聲的注視她的眼睛,那對瞳
孔就像又大又圓的黑洞稀釋著我。……我的眼淚落下,滴在她的眼睛上。……而我唯一能
做的只有低頭望著她,把她的眼睛存進心裡。」但也因為那一雙仍沉在心底、存在心裡的
眼睛,因為那曾經交疊過的眼淚,因此不會遺忘,也不該遺忘。
---
書評者介紹:
黃宗潔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學士、國文學系碩、博士。長期關心動物議題,喜歡
讀字甚過寫字的雜食性閱讀動物。著有《生命倫理的建構》《當代台灣文學的家族書寫─
─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倫理的臉──當代藝術與華
文小說中的動物符號》。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
世越號事件對於韓國人是敏感的事情,它牽涉的部分實在太廣了。
除了政府、社會輿論之外,這本書從被留下來的人的角度來談這個故事。
到底要怎樣的方法才能夠治療這些被留下來的人、治癒他們心中的創傷,
黃宗潔認為這本書就是一種創傷治療,希望真的是如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4.65.1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43549966.A.21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