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學之母」鍾肇政
睡夢中辭世,享耆壽96歲
(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16日電)
前民進黨立委蔣絜安今晚表示,她的公公、
客家文學家鍾肇政晚間7時許
在桃園龍潭老家過世,享耆壽96歲,
家人感到相當突然與不捨,
後續治喪事宜仍在討論中。
蔣絜安晚間告訴中央社記者,鍾肇政原本身體
狀況一直很好,但這兩天的精神狀況比較不好,
今天也是精神較差,不料晚間7時左右突然停止
呼吸,家人沒有想到老人家會就這樣離開。
蔣絜安說,鍾肇政過世後,桃園市長鄭文燦、
內定將升任文化部長的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永得已表達關懷,至於後續相關的治喪事宜,
目前家屬都還在討論中。
鍾肇政小檔案
民國14年1月20日生
學歷:
交通大學名譽博士
嘉義大學名譽博士
台灣大學中文系肄
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
經歷:
台灣文藝雜誌社社長
台灣筆會會長
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
總統府資政
寶島客家廣播電台董事長
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獲獎:
吳三連文藝獎
第3屆國家文藝獎文學類
第2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
第1屆客家貢獻獎終身成就獎
第35屆行政院文化獎
#鍾肇政
「龍潭老人大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龍潭老人大學 在 書裡有樹 - DJ Tree - 廣播主持人小樹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龍潭老人大學 在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龍潭老人大學 在 雪兒 Ch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龍潭老人大學 在 龍潭社區大學 - 社區大學終身學習網 的評價
- 關於龍潭老人大學 在 龍潭社區大學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龍潭老人大學 在 龍潭社區大學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龍潭老人大學 在 八德社區大學- <社大公告> 龍潭區課程3/16起陸續開課 的評價
- 關於龍潭老人大學 在 恆安照護集團-桃園市私立龍潭老人長期照顧中心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龍潭老人大學 在 龍潭路學生都去哪裡了?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龍潭老人大學 在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近期的總統選戰當中,國民黨陣營不斷抨擊蔡英文總統在公開演講時使用讀稿機,試圖凸顯其不擅即席演說的弱點。然而,蔡陣營的想法則與對手截然相反,他們認為:讀稿機單純只是一種幫助訊息傳達的科技產物,世界各國的政治領袖都在使用,不是什麼需要避諱的事情。今年五月,蔡英文甚至親自拍了一部「開箱」影片,向網路社群的支持者介紹這台讀稿機。
話說回來,讀稿機畢竟只是一台機器,文稿的內容仍然需要寫手操刀。而在蔡英文的幕僚團隊裡面,就有一個專門的「文稿小組」,負責擬定大型演說場合的講詞。
這一編制,在蔡英文前次競選期間便已存在。而在2016年出版的《政治工作在幹嘛》這本書裡,身為文稿小組成員的范綱皓,曾與讀者分享他們在選戰期間的工作內容與甘苦談:
「……文稿小組本來是由中央黨部的各個部門中,延攬寫手所組成。沒有選舉的時候,各部門安排的行程由各部門的寫手,自行提供講稿,所以文稿小組沒有辦公室。」
「不過,總統選舉一到,總統候選人公開講話的層級提升,就亟需另設一專責單位負責。因此,文稿小組理所當然地『升級』為一專責單位,我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寫稿、寫稿、寫稿。」
「文稿小組就是蔡英文,我們就是總統候選人的嘴巴。在她站上台開口講話前,她的演說內容,我們都必須守口如瓶。所以,文稿小組跟蔡英文一樣,行事低調。選舉期間,文稿小組沒有部門門牌,不過我們有了一個小辦公室。辦公室如往常一般低調,位處角落、面積狹小。我們編制最多人的時候,曾經八個人擠在一間只有兩坪大的辦公室。」
「除了寫稿外,文稿小組還需負責讀稿機。我當黨工兩年,一半的時光,幾乎都在『寫稿』與『扛讀稿機』之間、在『辦公室』與『公務車』之間度過。」
「做這份工作的幕僚沒有自己的人生。我經常早上進辦公室,寫稿到中午,才完成不到一半,就得立刻扛著一台讀稿機,到蔡英文的下一個行程,安排相關的前置作業。甚至,假日也必須隨時處於備戰狀態。假日才是候選人的精華時段,馬不停蹄地進行一個又一個的行程,身為幕僚豈能閒著?」
「兩場選戰下來,全台灣大概只剩下蘭嶼跟綠島,我沒去過。怪不得有人說:『學社會科學的人,一生中都應該要打過一場選戰,才能真實地感受到台灣草根的狀況。』我與我的電腦,還有一台四十公斤的讀稿機,跟著蔡英文到過台灣的每個角落。」
「有些地方的支持者很可愛,見到那台讀稿機,放在講台前面的兩片玻璃,都以為是為了保護蔡英文的防彈玻璃。我也就讓他們保持純樸與可愛,笑著回答:『對呀!這兩片玻璃很貴。』」
「不過,在蔡英文正式演說以前,講稿隨時都有可能更動,因此,我並沒太多機會跟支持者互動。隨身攜帶筆電,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我的習慣。在高鐵、客運、計程車上,我都曾經上演,接到一通電話,就立刻打開電腦,連上網路開始修改講稿的戲碼。」
「活動結束後,如果下一個行程不需要用到讀稿機,我就得繼續找個地方寫稿。寫著寫著,經常一起身暫歇就是半夜了。」
「沒有自己的人生,表現在工作量之外,也跟工作狀態有關。我們必須想像,我就是蔡英文、蔡英文就是我。我們都已經練就一身『蔡式口吻』。她喜歡什麼樣的句子、詞彙?她願意說什麼樣的故事?她能夠接受何種程度的幽默?我們都必須瞭若指掌。」
「最後,我都有點搞不清楚,到底是她講話越來越像我們,還是我們越來越像她。」
「當自己就是蔡英文,是文稿小組的最高境界。但是,要把自己變成她(或把她變成自己)一點都不容易。」
「我僅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文稿生手,對蔡英文一點也不了解,所以初期我寫得很辛苦。但是,我已經沒有時間好好去了解她,支持者也不會給我多餘的時間去慢慢學習,我必須快速成長,在最快的時間內,寫出講稿,並且必須正中紅心。」
「我認為最快的方式,並不是坐在辦公室,憑空想像自己是總統候選人的嘴巴,而是先當她的眼睛、鼻子、耳朵。我開始去觀察她跑行程時,跟誰說了什麼話?她跟支持者互動時,有什麼小故事?她跟支持者、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其他政治人物講話的方式有什麼不同?這些細節,她自己可能都記不起來,可是卻是我們寫稿的『梗』。」
「有一次,我與競選團隊,陪同蔡英文走訪桃竹苗台三線。起始點在龍潭聖蹟亭,當客家大老鍾肇政完成短講後,他不畏酷辣的太陽,堅持把自己的帽子,借給蔡英文戴。鍾老的這個小舉動,是他發自內心對蔡英文最真實的關心。」
「身為幕僚,看在眼裡,滿是感動。感動之餘,卻得立即回到現實,讓自己感同身受地去想,蔡英文接收到那頂帽子時的感受,以及詮釋這個舉動背後代表的意義。在台三線旅程的最後一站,我們在講稿中,加入了鍾肇政與蔡英文互動的故事。遞帽子,不僅是鍾肇政對蔡英文的關心,更是他這個老人家對蔡英文的期許與文化的傳承。」
「這個經歷,我至今都還印象深刻。故事是真的、感受是真的、客家政策也是真的。一篇好的文稿,不是考驗幕僚的文筆,而是考驗幕僚對於候選人的觀察力、對社會的敏銳度。寫文稿也不是在作文比賽,而是必須真切地回應社會的期待,必須跟這個社會、這塊土地一起呼吸。」
「總統候選人平均一周的行程都是二十個以上。二十個行程,聽起來沒有很多,但文稿小組的每一個人,每週平均負擔的稿件就達兩到篇,選舉後期三個月則為三到四篇。一篇講稿從生成到來回修改後定稿,通常需要兩天以上。」
「聽起來或許很不可思議,一篇三千字左右的講稿,為什麼需要花兩天以上來完成?」
「文稿,它最終必須被『說出來』,它的功能是塑造候選人形象、負責選戰的攻防、掌控與發布重大政策、維持選舉的熱度。因此,一篇稿子的產生,並非只是紙上作業,涉及與其他部分的聯繫工作。」
「就拿造勢場合為例。有一次南下雲林,參加雲林的後援會成立大會。活動前,必須向活動部門確認出席來賓、同黨的黨公職、立委候選人,並了解該場活動流程及重點,再向新聞部打聽該周輿情與議題定調。那是一場慷慨激昂,要讓支持者大喊『凍蒜』的場合,但是,蔡英文堅持要在講稿中,放進農業政策。」
「於是,我們就得向政策部門要了一份農業政策。各位如果看過政策白皮書,或是專家學者獻上的政策建議書,一定會當場昏倒。政策文件的中文,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中文,多半拗口、生澀。若是撰稿者一字不漏地複製、貼上至講稿中,不必等到被蔡英文退件重寫,我念到舌頭打結就先『砍掉重練』了。」
「文稿小組的專業是,把艱澀難懂的政策內容、議題,翻譯成市井小民都能夠聽得懂的話。」
「去雲林、嘉義要講新農業、去新竹要講科技產業政策、去花東要講交通政策、原住民政策。一定要把政策放進講稿,不論台下的支持者會不會睡著,她都堅持要這樣做。奇妙的是,儘管她不是一個激情的政治人物,一個非常不民進黨的主席,照著稿念,她有時候還會吃螺絲,台下的支持者也漸漸地接受:這就是民進黨的主席、台灣未來的總統。因為支持者接受了這樣的主席,所以不管蔡英文講了什麼,他們總是可以在睡著之後,聽到蔡英文問候:『大家說,這樣好不好?』又立刻清醒大喊:『好!』」
--
如同先前曾經主責文稿小組的姚人多所言:蔡英文的讀稿機,某種程度或也象徵著民進黨、乃至於臺灣整體政治文化的轉變(參閱 https://ppt.cc/fHgpNx )。過去,造勢場合裡的民眾,似乎總是期待著一個雄辯滔滔的政治家,能夠在激越的言詞裡許以夢想和希望。相較之下,使用讀稿機的蔡英文,與民進黨過往的政治領袖形象截然不同。比起舞臺表演,她似乎更傾向以一種冷靜的方式與群眾溝通。至於人民是否接受,選票會是答覆。
撇開蔡英文的讀稿機不說,政治人物的「文膽」,以及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一直以來都是引人好奇的故事主題。他們的書寫,同時提供了另一種觀察政治的視角──在螢光幕後,這群與老闆分享共同理念、並且實際執行工作的幕僚群體,他們所述說的故事,或許會是政治運作當中更貼近真實的一面。
引文摘錄自
呂欣潔等著,《政治工作在幹嘛?:一群年輕世代的歷險告白》,臺北市:網路與書出版,2016,頁160-166。
-
【講座】
投票改變社會還是毀滅社會?從選舉談民主、民粹與基本權利
▎日期: 12/18(三)19:30 - 21:30
▎地點: 聯經書房.上海書店(新生南路三段94號)
▎講者:Alvin 陳禹仲(牛津大學博士、中研院人社中心政治思想專題中心助研究員)
▎票價:250元; 故事StoryStudio 會員 150元
▎活動資訊與報名連結:https://lihi1.cc/gbBm4
-
【本月關鍵字:#拚選舉】☞http://bit.ly/Piann-suan-ki
【現在就加入故事人暢讀內容】:☞http://bit.ly/storian
龍潭老人大學 在 雪兒 Ch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都是移工】雪兒
移工,大部分人或許對於這個辭彙感到陌生,若是換作「外勞」兩個字,又充滿了刻板印象,充滿了歧視與偏見。
念大學時,每次回家都必須先從台北搭火車到中壢火車站,一出到舊火車站前的圓環,彷彿來到了另外一個東南亞國度,許多人坐在角落用家鄉話聊天,插身而過時有能聞到過分的香味,女孩私地竊笑「外勞香水」好臭,往返龍潭的公車常擠滿了準備要回工業園區上班的移工,那時候不懂這些人為什麼總在周末聚集在火車站前,也不懂為什麼身上要噴這麼重的香水味,更不懂她們看我們的眼神充滿了有趣,那時候只覺得可怕。
出了社會,台灣社會進入了老齡化階層,許多家家戶戶都需要移工幫忙照顧長者,外公出車禍之後也請了一位移工幫忙照料,若去鄰近的公園都會發現老奶奶、老爺爺身邊都有一個年輕的移工,她們推著輪椅,坐在旁邊陪伴老人家,她們是24小時的看護,實際上走過失智老人的家庭都懂,上年紀的老人家多半難以相處,這群年輕移工卻要陪伴她們走過晚年。
移工,對我來說,偏見的定義就是「做台灣人不想做的工作。」定義等同下階層的勞苦工,做那些又累又髒的活。
小時候媽媽最喜歡恐嚇,再不念書就送你去紡織廠做女工,新的年代變成再不好好念書就送你去當外勞,只是沒想到還是當真。
三十歲那一年,我把專案經理的工作辭退,還花了一大筆錢申請去紐西蘭、澳洲去打工度假,出發前身邊的朋友嘲弄說「你在台灣好不容易做到白領階級,為什麼還要去國外當打雜小妹?」
自尊心高的我實在吞不下這口氣,也懷疑為什麼要自甘墮落,一年間我採了兩次草莓,也在蘋果包裝廠當計時工過後,最終我翻轉了對於移工的偏見。
我是移工,但是紐西蘭農場的老闆或當地的居民不會歧視我只來採草莓,做著沒有用大腦的工作,反而謝謝我在這一陣子幫他完成了採收,甚至很抱歉今年歉收沒有讓大家賺滿荷包,工作的確又髒又累,但也很有趣。
我是移工,很認份八小時在蘋果廠站著包裝蘋果,一個月過去,等到我不想繼續工作時,我告訴老闆想回家,老闆抱著我祝我一路順風,還多給了我幾天的薪水。
當然,我也待過很糟糕的農場,被黑心仲介賣到一家黑心的草莓園區,在工寮宿舍裡面工作一個月都沒出來,重點每天辛苦的工作還賺不到住宿錢,那時候真覺得澳洲草莓移工超黑暗,而且我老闆還是柬埔寨人。
許多人在在台灣歧視東南亞,我在澳洲被柬埔寨歧視,實際上歧視無所不在,但是這一年的移工角色轉換帶給自己許多思想衝擊,更尊重每個職業背後的辛酸,不再用薪水的價格去定義執業的價值,也不再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待跟自己不同階層的工作,甚至也激發了自己做更多嘗試的可能性。
只是移工在台灣仍有太多的偏見,你不會叫那些美語班的外籍老師是移工,你不會叫那些在外商公司上班的人是移工,移工的偏見來自「東南亞=窮人=來賺錢=勞累」。
同時也不會把那些到國外大企業工作,去賭場發牌,去中國當台幹的人叫做移工,也不會把去國外打工度假扛香蕉跟包雞肉的叫移工,但事實上 #我們都是移工,移到了另外一個國家去生活工作。
今天下午參加 #換日線 的移工論壇,印尼移工Yusni隻身來台灣工作九年,照顧過三個爺爺奶奶,身為穆斯林要適應台灣總總不同的習慣,現在最大的願望是可以上下班,擁有自己的時間,九年了,幾乎全部的時間都給了照顧者,她也需要擁有自己的空間跟時間。
許多人對於外籍移工照護者的認知,像是買全職傭人的概念,實際上,卻剝奪了對於人性時間空間的基本尊重。
另外一位講者,是由台灣前往印度,擔任駐地記者的印度尤,在她的身上卻看到另外一種移工的狀態,外來者加分,記者加分,皮膚白更加分,她希望可以成為台灣跟印度之間的橋樑,讓台灣更了解印度這塊土地。
許多人對於印度的認知就是強姦之都,為什麼要去危險的地方工作,難道都沒有選擇了嗎?她分享反向思考的觀念,在印度所有東西都是有可能,生命不是只存在一種答案,更多是選擇。
是的,全球移工時代慢慢來臨,不見得台灣人只能賺新台幣,更應該是去尋找機會,而不是只專注眼前的選項,第一考公職,第二買房子,第三生孩子,就像許多人很愛問我「你四處旅行的錢從哪裡來?」我也很想反問「你覺得要從哪裡來?」
太多人都直線思考,沒錢,所以不能去旅行,或著這個人能去旅行家裡一定很有錢,移工就是做勞力工作,移民最好到福利好的國家,殊不知這個世界存在更多可能。
我認識許多環球背包客,她們口袋的錢可能連一台筆電都買不了,能活下來也是不停在機會的夾縫求生存,重點是她們選擇了沒有很多錢也可以生存的方式,以工換宿等等。
這些旅人,同時也是移工,不管是來台灣的,或是走出去的,我們都需要一點時間去改變現有的偏見,在這之前請先讓自己大膽的走出世界。
看見,體驗,才會真正改變。
#移工 #換日線 #明天去當美國移工
龍潭老人大學 在 龍潭社區大學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龍潭 社區大學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桃園社區大學,桃園社區大學2021課程表,八德靜思堂課程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龍潭社區大學在2023 ... ... <看更多>
龍潭老人大學 在 龍潭社區大學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龍潭 社區大學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桃園社區大學,桃園社區大學2021課程表,八德靜思堂課程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龍潭社區大學在2023 ... ... <看更多>
龍潭老人大學 在 龍潭社區大學 - 社區大學終身學習網 的推薦與評價
111-秋季班【生活藝能類】課程列表.loading.,龍潭社區大學-課程2022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提供龍潭免費課程、大園社區大學、社區大學秋季班就來早午餐推薦評價懶人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