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區域排水
#簡化救助程序
嘉義縣平均雨量超過200毫米以上,甚至部分地區平均雨量及時雨量全國第一;大雨造成山區土石坍方、海線低窪淹水壓力及全縣農產及畜牧場損害嚴重。
我們統計有20幾種品項的農作物受損,受損金額粗估有1億2,000多萬元,目前還在累加中,在全國來講是重災區。
總統 蔡英文 Tsai Ing-wen 到嘉義來勘災,要求農委會救助要「從優、從速、從簡」,農委會也提出全區品項認定及有些品項不用再認定是否有20%損害,直接由農委會公告認定,這樣才可能從優從速從簡。
我向總統建議:全國有些重要的蔬果糧食產區,除了前瞻總體治水計劃,應加速或專案經費將蔬果糧食產區的區域排水優先做好,我們發現這次災情多半是大水淹進溫室內,而不是風雨直接襲擊農作物,而原本農委會溫室的補助計劃就是針對颱風豪雨,希望能穩定菜價,但此次是淹水入溫室,就和排水有關了。
這次新港因為六腳大排溢流,全長28公里整治,雖然前瞻逐編列預算,仍是整治太慢,如果有專案經費優先治理再加上籌設新港滯洪池,那對新港蔬果溫室保全就更進一步。
另外,爭取增設北港溪堤防之抽水站及引水箱涵;改善荷包嶼排水系統及增加區域排水清淤經費,我們就有更大量能,舒緩鄉親的水患之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奧格泰萊克喀斯特岩洞群和斯洛伐克喀斯特位於斯洛伐克南部和匈牙利北部交界處,橫跨喀爾巴阡山脈南部的丘陵地帶。遺產共包括7處遺產點,其中在匈牙利境內4處,在斯洛伐克境內3處。1995年申請的遺產點有6處,包括匈牙利境內的4處和斯洛伐克境內的2處;2000年新增斯洛伐克境內的1處遺產點。 奧格泰萊克喀斯特...
=1 毫米 幾 公里 在 黃偉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重要通知⚠️
#台南市明日 (8月2日)正常上班上課。
依中央氣象局預報資料顯示,西南氣流逐漸往巴士海峽移動,並轉為西南風,中南部地區雨勢將趨緩,24小時預報雨量在豪雨等級以下。
#不管防疫或防災都視同作戰
從幾天前的大雷雨,到昨晚的豪大雨,因為烟花引進的西南氣流,讓整個中南部籠罩在大雨之中。不管是防疫工作或是防災工作,只有努力去做,才能讓影響減到最低。
🔺7月30日的預防作為
知悉週末有豪大雨發生可能後,即請災防辦、水利局、工務局、環保局、民政局等局處,針對災害潛勢範圍做好巡檢、預防,將抽水機、防汛沙包、L型擋水板等裝備調度到位。
在豪雨來臨前,完成檢查:雨水下水道約685公里、污水下水道檢視長度約65公里、163條區域排水兩側護岸、57座抽水站、2,379座水門、24座滯洪池、4處分洪設施。
🔺7月31日晚間9點
宣布停班停課,災害應變中心提升為二級一階開設。
在評估1日凌晨會有豪大雨發生後,即刻宣布該日停班停課。同時提升災害應變中心為二級一階開設,各局處進駐應變中心處置災害。
並宣布暫停原訂8月1日疫苗接種,順延至8月8日依照原接種時段至原地點接種,毋需重新預約。而8月8日無法前往,請與原預約之醫療院所聯繫登記接種。
🔺8月1日2時55分
大範圍對流系統移入,時雨量40-60毫米,各局處嚴正以待
🔺8月1日3時25分
發布大雷雨訊息,小東路地下道開始淹水,封閉通行。
🔺8月1日3時40分
小東地下道淹水43公分。安南區、西港區亦有淹水情形,警戒處理。
🔺8月1日4時28分
小東地下道水退恢復通行。高速公路引道(尾寮水資中心前)積水10公分。
🔺8月1日6時
廣播警告水庫安全調節放水(東山區、白河區、柳營區、新營區)。
🔺8月1日7時至10時
安南區、大內區、永康區、善化區、新化區,陸續傳出因強降雨導致積淹水情形,即刻部署抽水機並有員警進行封閉。
🔺8月1日11時
降雨熱區(善化區、官田區、南化區、麻豆區、大內區)加強警戒。計有等13區33處積淹水通報,陸續監測水退,並且盤整受災居民狀況。
🔺8月1日11時25分
計有永康分洪站、喜樹站、崑山站等48座抽水站啟動;尚有下營站、北門站等35座運轉中,總抽水量為829萬8,434噸。
🔺8月1日14時
疏散撤離13人,包含左鎮1人、新化11人、龍崎1人
🔺8月1日16時
今日至16時最大累積雨量為南化區319毫米,最大時雨量為善化區98.5毫米。
經統計至16時止,計有善化、安南、麻豆等13區31處積淹水通報,目前28處已退水。
水利局已進行相關交通管制。本次積淹水災情主要仍係強降雨集中及宣洩不及所致。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發布臺南市南化區5條土石流潛勢溪流紅色警戒(玉山里5),目前協助撤離中。
🔺8月1日16時50分
計有永康分洪站、喜樹站、崑山站等48座抽水站啟動;尚有下營站、北門站等19座運轉中,總抽水量約為1,062萬噸。
🔺8月1日18時50分
受西南氣流影響,台南市仍有局部大豪雨可能,請注意雷擊及強陣風;連日降雨,山區請慎防坍方、落石及溪水暴漲,低窪地區請慎防淹水。
天氣不穩定,仍請大家多留意自身安全,市府仍會持續進行大雨後的整理工作,給市民朋友安心的生活。
=1 毫米 幾 公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五大洲水深火熱
#極端氣候台灣準備好了嗎?
近幾周以來歐、美、亞、非、大洋五洲至少有40個國家,遭受洪水、乾旱、熱浪、野火等毀滅性自然災害襲擊。《經濟學人》本週的封面故事就是「3℃的未來,無安居之所」(No safe place),世界氣象組織(WMO)也警告,極端氣候事件會變成你我生活的日常。
#歐洲
昨天,南歐夏季熱浪來襲,義大利、西班牙、希臘地區,都爆發森林野火。薩丁尼亞島「前所未有災難」最慘,延燒200平方公里, 相當於一個台北市面積,1500人被迫逃離家園。
上週,西歐百年世紀洪水,近兩百人死亡,多處停電、停水、手機不通。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德文中找不到任何字,足以形容這場災難」。英國首相強生才剛向西歐表示準備提供任何支援,沒想到25日英國反遭極端暴雨狂炸,淹沒車站、醫院、道路。
#美洲
7月初,美、加逼近50度高溫,飆破歷史紀錄,數百人熱傷害猝死。美西加州、奧勒岡州野火燒不盡,燒掉超過20個台北市,兩千棟住宅居民被迫遷離。
加州州長杜魯道說:「過去幾年,我們看到愈來愈多這種極端天氣事件,這不會是最後一波。」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氣候變遷正在醞釀「匯集極端高溫和長期乾旱的危險」,並警告「今年發生的森林大火次數可能破紀錄」。
#亞洲
中國鄭州千年一遇大洪水,一小時降下超過 #200毫米雨量,創歷史新高,地鐵車廂淹滿、水庫潰堤,至少50人死亡 #數十萬人撤離。
印度西部40年最嚴重洪災,水淹醫院,呼吸器中斷造成8名新冠患者死亡,洪水引發土石流共造成百人死亡。
印尼雅加達持續下陷,每逢豪雨就淹水,更受海平面上升威脅,成為全世界沉最快的首都,2050年就會消失,
#非洲
長期以來,乾旱熱浪、洪災不斷,更造成肯亞蝗災,瘧疾、黃熱病、登革熱北移,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氣溫上升將導致非洲糧食減產1成左右。
#大洋洲
隨著海平面不斷上升,斐濟、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馬爾地夫、諾魯共和國、吐瓦魯等太平洋島國,都面臨島嶼存亡危機。
台灣才剛經歷56年大旱,停灌休耕創歷史新高,緊接而來各地淹水。
我想問,如果世界各地的暴雨熱浪大火發生在台灣,台灣有辦法應對嗎?
面對極端氣候事件頻繁,你我都不會是局外人,《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正在全盤大修,擴充為《氣候變遷法》,主要就是增加「調適」的做法,來面對極端氣候的衝擊,先做好準備。
=1 毫米 幾 公里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奧格泰萊克喀斯特岩洞群和斯洛伐克喀斯特位於斯洛伐克南部和匈牙利北部交界處,橫跨喀爾巴阡山脈南部的丘陵地帶。遺產共包括7處遺產點,其中在匈牙利境內4處,在斯洛伐克境內3處。1995年申請的遺產點有6處,包括匈牙利境內的4處和斯洛伐克境內的2處;2000年新增斯洛伐克境內的1處遺產點。 奧格泰萊克喀斯特岩洞群位於匈牙利北部的包爾紹德-奧包烏伊-曾普倫州(Borsod-Abaúj-Zemplén County),這裡是一個歷史性的地方,而且是橫跨在山脈中間性的區域,擁有很多的丘陵風景。 奧格泰萊克喀斯特岩洞群於1978年被匈牙利環境與自然保護部門首次列為風景保護區,後於1985年以立法形式被重新確定為國家公園;斯洛伐克喀斯特則是在1973年被斯洛伐克文化部列為風景保護區。二者先後於1977年和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與生物圈計畫”。國家公園及風景保護區佔地廣闊,但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部分僅算洞穴本身,不過已是中歐地區最大的溶洞區。在溶洞區,同時也是匈牙利境內最長的山洞是包勞德勞(Baradla)山洞,其總長度包括分支達到25公里。其中5.6公里在斯洛伐克境內,被取名為多米查(Domica)山洞。迄今為止已確定有712處洞穴。許多形成於高地邊緣的較為年輕的洞穴中都有濾石作為天然裝飾,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世界上最高的石筍(32.7米)。包勞德勞山洞由二百三十萬年前三疊紀中期的石灰石組成。根據地質資料它的形成開始于二百萬年前。溪水通過溶解和侵蝕石灰石進入地殼系統,緩慢地使裂縫變寬,形成了現今的山洞通道。滴水使石灰成分沉澱,形成了各種形狀、大小和顏色的鐘乳石與石筍,裝點山洞通道。這些形態各異的石頭激發了勘探者和遊客的想像,根據各自形態,為它們起了如龍頭、老虎、丈母娘的舌頭、柱廳和巨人大廳等等各種特殊的名字。喀斯特地形的形成緣於該地區長期的溫和氣候,而且該地的水文條件也極具特色,除了山脈盆地,地表幾乎沒有什麼河流,而地下河流卻數量眾多,錯綜複雜。在喀爾巴阡山脈的影響下,此地夏季很長,屬濕潤的大陸性氣候。海拔較低處一月份的平均溫度為零下3攝氏度,7月份為19攝氏度,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海拔最低處的年均降水量為620毫米,最高處為1,000毫米,由於海拔不同,一年中大雪覆蓋的時間在60-139天不等。自從1806年建成第一批臺階和柵欄之後,陸續有遊客來匈牙利洞穴參觀遊覽。如今阿格泰列克國家公園只有3個洞穴常年開放,每年來此旅遊的遊人數不勝數,絡繹不絕。
斯雷伯爾納自然保護區(Природен резерват Сребърна)是位於保加利亞北部的南多布羅加地區錫利斯特拉州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具體位置是錫利斯特拉以西18公里,多瑙河以南2公里,斯雷伯爾納附近。範圍主要包括了斯雷伯爾納湖(水深1米至3米)及其附近地區。這一地區是歐洲和非洲之間渡鳥的通道。自然保護區也被列入生物圏保護區。保護區內設有展示當地典型生物的博物館。1948年,斯雷伯爾納地區被列入自然保護區,1975年被列入濕地公約的保護名單。1983年,斯雷伯爾納自然保護區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vOFyQSJ8Vw/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hrjVZpJmcTRLPZoYL-bQiEOW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