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發不足的兩個麵團成品
#中筋主粉核桃酸種大麵包
#ThisIsFromRoy食譜Panettone
#說好話結善緣
這兩週比較少做麵包. 因為早餐的小麵包有了現成的那些高蛋白麵包. 晚上有時就不會想太多地做中餐或是熱食. 最主要也是待後院的時間變很多. 而且因為有一天我用了新的背身上的那種除草機. 然後大概兩天兩隻手臂都不是我自己的( 太痠了! 拿茶杯都要用兩隻手) 這個我可能下次再說. 不然今天又是一長篇文XD ( 其實本來就注定今天文很長.
因為.....
先來談談主題的兩個麵包.
這兩個麵包都是我利用餵養硬種時做的. 大麵包的主粉是20% Weizenmehl1050( 高礦物質小麥粉. 大概是T80) 80% 中筋粉( Weizenmehl 405 , 約T55 .10%蛋白質) 水量不高. 大概是75%. 20%硬種( 大約七天沒餵養的硬種餵養第一次的硬種, 50%水量左右)
因為有一包核桃剩一些沒用完. 所以我全部梭了. 結果發現真的加很多. 想想算了. 撈出來也有可能會被我丟了.
沒想到失策. 因為有這一堆核桃. 它影響了我判斷麵團大小. 其實我只是隨便做. 沒有很注意到底過了多久. 就是想到才去看. 有時我混麵團會照相. 因為可以看到照片的時間. 但這次完全就沒做這件事.
主因是我在餵養硬種時突然想. 我妹的生日要到了~ 既然有蛋有奶油....
所以我就專心地讀了之前說的那本酸種甜點書上我曾經不能攪拌成團的 Roy大師食譜.
兩個麵團的成品都差強人意. 我想都是基發不足問題. 但是Panettone 因為我沒有做過那種超大孔洞的. 所以也說不上來. 也有可能我餵養的硬種可以再多養兩次再做?
最近喜歡把我的酸種包切半後放一個木盆裡照相. 你也可以往之前的文去找照片. 這樣有可能可以比較大小.
這個麵包其實切片看來孔洞還可以. 但實際上size卻小上 1/4~1/5左右. 當我將麵團從盆中倒出來後就知道自己基發還可以再久一些. 但我想試試有人說後發也是麵糰發酵的時機. 於是中間休息30分鐘不變. 但是在放入冰箱前我至少放了1小時的室溫後發.
很奇妙! 本來做完整形放發酵籃覺得它比起之前的麵糰小了很多. 但多了一小時以上的室溫後發. 從冰箱拿出來後發現又長到跟平常入爐的麵團一樣大!
不過. 烤出來就不是了. 它並沒有像一般基發充足那樣的大小.
再來談到的是Panettone
第一麵團我覺得都很好混合. 但因我那天得進城一趟. 以為自己早一點出門早一點回家. 結果耽擱了. 請我女兒照相給我看. 有點怕過發. 所以請她放冰箱放早了. 因為我回家看了以後發現實際上的上升高度比我之前的都低. 但也來不及了. 想想~ 總比過發好!
這次完全都照著食譜來. 比較起之前失敗的經驗. 唯一的改變是在 #加麵粉時的攪拌拉長很多. 直到它成為一個非常均勻的麵糰後才開始加糖以下的步驟. 這個第二麵團. 若以完成一個一公斤的Panettone來看. 它加了120 g 以上的奶油. 並且另加了很多的水. 在完成的時候我真的蠻開心的. 而且它的最後高度到達的時間也還可以( 比原定多30分鐘). 這是我做過最特別的Panettone . 因為麵團油水多. 它發酵完的麵糰會像果凍那樣晃動. 我不覺得會很好割線. 還好我準備了淋醬.
這就是成績. 我不知道正確是哪一環出問題. 但成品真的非常特別. 我們當下就吃了那顆小的.
兒子說超級軟的! 真的, 沒吃過這麼軟綿的" 麵包". 這是上周日完成的Panettone. 昨天的切面是這樣
談完了麵包來談談我自己昨天做的讓我心情不好的事. 有時我覺得我自己太雞婆.... 有好物自己用就好不知道為什麼要分享... ( 不過你如果常看我的文. 應該就知道. 我並不會吝於分享心得)
昨天在德國超市分享了這個東西.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11463152426292/permalink/2974643399441587/
其實我對於材質也是有想過的所以我才寫這麼長一串. 但基本上. 這個材質的東西應該沒甚麼人會想去加熱. 至少我是. 因為小時候的蒸便當恐怖味道太深刻. 沒錯~ 我的那個年代的大肚鄉下是這樣吃午餐的. 會放進去的食物也不會超過100度. 反正我把我的疑慮及最後的決定都分享了. 但其實昨天分享後我很不開心. 因為有人留言" 牆國" OOOXXX 這樣的話. 其實我也沒因此賺錢但感覺好像要我背書? 要不要買自己決定啊! 我能給的資訊都給了@@
很久以前. 家族吵架. 看上一代從兄弟姊妹尊重地互相稱呼到後來聽到幫自己的哥哥還有嫂嫂取非常難聽的綽號. 還要別人也跟著這樣背地裡說這個綽號. 我看在眼裡但內心是覺得很錯愕的.
不過也是從他們我學習到所謂的身教重於言教, 因為我父親並不會這樣去稱呼這個親戚. 不管這個親戚的行為多讓人不恥. 而我, 雖然我知道那個綽號就是代表那個親戚. 但我也從未說出口. 因為他們就是長輩.
多年以來, 我相信要結善緣不是惡緣. 當你用那個綽號時你自己就已經降低了自己的水平( 至少我的教育裡不會幫別人取難聽的綽號) 這就像川普在講話的同時. 很多人不聽但也很多人聽. 但很多人不聽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語言沒辦法跟聽者自己的教養有良好的連結. 縱使他有很多好的政策.
我小時候非常胖. 我曾經的綽號就有過" 大白鯊" 這樣的綽號.
情況是那個綽號只會讓我更胖更消極. 同理.你一直說x國. 他們不會覺得好聽. 沒錯, 只是你自爽. 但兩邊仇恨更深. 最後影響到的是甚麼?
這就像小孩子在吵架. 你說不對我說對. 兩個人你來我往講同一句話. 互相都認為誰先閉嘴誰就輸( ? )
但長到這個年紀我就不會是這麼想了. 我倒覺得不說話的. 其實是最聰明的最有思考及情緒控制能力的. ( 例如我家老爺就是惦惦吃三碗公的人)
當中國打壓我們的外交. 不進口我們的鳳梨時. 很多住國外的台灣人說要買鳳梨愛台灣. 然後讓鳳梨坐飛機來這裡賣一箱六顆一百六十歐.
這個碳足跡真的是有目共睹啊! 一百六十歐捐給種鳳梨的農民還比較有幫助. 你覺得一箱六顆的鳳梨運到這裡來. 農民賺了多少錢? 他們不買我們也得想要靠自己轉型才是正確的.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大家都聽過吧? 有時候過得安逸也得居安思危. 我相信這個危機也會是轉機. 但是幫鳳梨付機票錢是賭氣. 我是不會這麼做的. 我覺得這篇文講得很中肯. 因為這個鳳梨事件已經到了德國新聞( 老爺上周? 才看到新聞跟我說但我沒有看. 因為對我而言已經不是新聞) 了解一下整體. 才能有對策 https://www.twreporter.org/a/china-bans-taiwanese-pineapples?gclid=Cj0KCQjwkZiFBhD9ARIsAGxFX8BiHWLZwcNk79AexAGpqw7NtT4ZY8wLjJeVg_Vnd3iRzeeUdiC0TUMaAt83EALw_wcB
今天說得夠多了.
主要是因為還是有人繼續猜想這個便當盒是中國來的然後繼續還要在我的文上叨念.
實際上你可以寫email去問這個德國知名的連鎖超市客服. 如果光是用猜的還要這樣繼續寫. 那就是造謠.
說實話. 我們生活中的物品並不缺少中國製品. 我們公司的大型機台中. 你看到的是Made in Germany. 但是小零件從RS 訂的. 有台灣製, 中國製, 日本製..... 之前連大零件如真空系統也是從外國運來的.
那你要不要買? 整個世界的運作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先想想你家裡的冰箱, 洗衣機, 手提電腦. 裡面的電腦主機版印刷都有可能是來自中國.
拆了它你會比較快樂嗎? 學著長大吧!
.
.
.
.
後來, 那群吵吵鬧鬧的兄弟姊妹我的長輩們又言歸於和. 彷彿之前好幾年的謾罵都沒發生過....其實...我真的覺得很妙.
一些panettone的切面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接近100趴斯佩爾特的酸種大麵包食譜
#酸種當中種的Ciabatta拖鞋麵包
#Dinkelmehl812_Sauerteigbrot_Rezept
#麵粉種類影響發酵體積判斷
#蕾絲孔洞Lacy_crumb
#發文: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2/100-ciabatta-dinkelmehl-812.html
真的有幾天沒在FB 上放文或是寫文更新. 這幾天很享受這樣的寧靜.
不過身為家庭主婦. 也是要每天上工的. 無法休息. 當然還是有每天麵包供應....
全文轉發:
其實如果你以我分類的斯佩爾特麵包細項來看所有我做過的幾乎是100% 的斯佩爾特粉來說. 這個麵包的爐內膨脹不是最好. 但卻是我做麵包這麼久第一次切開麵包有去摸抓孔洞的動作! 為什麼?
這樣照你可能也不會看得很清楚. 但是在 T.J. Wilson 在 Open Crumb Mastery 書中有提到關於可遇不可求的蕾絲孔洞有個很美的特徵 It's as if every single hole in the loaf has been inflated to its maximum capacity......the crumb glistens like a snowflake in the sun. 好像麵包的每個孔洞都張到最高點. 並且在烘焙時沒亂跑. 整體孔洞沒有密集細小的地方... 而孔洞會發亮. 就好像是陽光下的雪花片! 真的! 尤其是最近剛好有大雪. 這個形容超級貼切!
或許~ 比起之前的古早斯佩爾特大麵包來說. 這個孔洞真的小很多 使用瑞士古早斯貝爾特麵粉 Urdinkel 完成的全酸種大麵包與法棍. 奇亞子保濕 Spelt sourdough bread and Baguette over night retardation Dinkelbrot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_8.html
或是這個有加毛豆及起司的全斯佩爾特. (另加大塊的帶有濕潤度的食材通常孔洞會比要大一點) 全野酵硬種斯佩爾特調味大麵包 毛豆與切達起司的結合 海藻糖添加 Spelt sourdough bread stiff starter Pasta Madre LM Dinkelbrot Sauerteig Trehalose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0/08/spelt-sourdough-bread-stiff-starter.html
但今天這顆麵包它的體積是對的, 這點很重要. 因為你如果拿到的是一個扁扁小小的還是這樣的孔洞. 那就是過發孔洞. 根本不需要談成品.
這次會把這個看似有點過發又有點失敗的切面放主圖. 也是想知道一個或許.... 或許. 每個不同麵筋組成的粉類都該有它自己的樣貌.
當我切開的時候真的有看到非常油油亮亮的感覺. 一般時候高水量有水亮感我是熟悉的. 但這次的切面真的亮到讓我想起 T.J Travor 的形容. 我當時還想是不是洋車前子? 所以用拇指食指去搓了搓!
有看到油油亮亮的樣子嗎? 真的很特別. 而且整個麵包體非常的濕潤. 因為濕潤留住的香氣就更濃. 是一顆很好吃的麵包.
怎麼做的?
這就要談到最近在做的一個不翻動的全野酵麵包做法.
自從開始照著Oscar 大師的判斷餵養酸種方式以後. 我對於很多部落客所說的體積兩倍大或是70~80% 大小就開始存疑了. 老實說我之前的所有的酸種大麵包製作都是憑感覺😂😂😂! 除了Panettone 那類的甜麵包會去看高度以外. 這幾次下來. 我用相同的主粉量. 搭配20~30%的酸種液種去觀察麵包長高的樣子. 覺得蠻新奇的. 例如前一篇用中筋粉當主粉的大麵包.
中筋粉及斯佩爾特粉完成的酸種麵包食譜 談水合及隔夜後發與麵糰照護 All purpose flour and spelt flour sourdough bread handling. Dinkel Weiznen550 Saurteigbrot Autolyse, same day bake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2/all-purpose-flour-and-spelt-flour.html
是這樣的高度去整形後發的. 這次是這樣的高度
先來把這個麵包的組成寫出來
1. Dinkelmehl 812 300 g
2. 酸種液種( 100%水量. 中筋粉餵養元種 1: Dinkelmehl812 1: 水 1) 65 g
3. 水 210 g
4. 洋車前子粉2 g 泡30 g 水
5. 鹽 6 g
這次的作法是把洋車前子粉泡水後在這個時候加入.
其實怪怪的. 因為你有看到那些小點. 這是我開始不動的狀態.
準備基發. 大概總時間花了近七小時. 然後這次我放3度16小時才烤焙.
用差不多作法但是酸種量提高至90 g 而且先把洋車前子與水完全混合其實我在過年時有做了這麼一個. 當然發酵時間少了一點
與主圖的麵包大小相當. 但孔洞不滿意.
覺得這種麵粉及加洋車前子並不能以一般麵粉的做法一樣去判別.
其實~ 本來我是想要寫一個超級容易的斯佩爾特酸種食譜. 但這樣看來. 是不是經驗值也很重要?
所以我又卻步了!
然後這陣子我有做了這麼一個拖鞋麵包.
這是食材:
A. 酸種中種
1. Weizenmehl 405 12.8%蛋白質 330 g
2. 水 110 g
3. 酸種液種 ( 100%水量) 140 g
大致混合後放室溫23度約4~5小時
你有看到我並沒有混得很均勻. 就是片狀的一團低水量麵粉
B. 主麵團:
1. 中種麵團全部
2. 水 80 g
3. 相同的高筋粉 60 g
4. 3 g 鮮酵
先混合均勻.
4. 加入鹽 10 g 並且慢慢分次加入 110 g 的冰水
5. 最後加入48 g 的橄欖油.
沒錯!!! 拖鞋麵包實際上很多義大利師傅都會加很多橄欖油!
我放入25度發酵箱
這是我開始切割的高度. 約需2小時. 後發28度約需50 分鐘.
因為我的鑄鐵板小 一次只能烤2~3 個. 為避免過發. 我這樣烤. 也就是讓它烤了10 分鐘後轉放下層續烤. 上面的就可以再放麵包了. 前兩分鐘有給蒸氣. 總烤焙20 分鐘. 全程包含預熱都是225度( 原因很簡單.. 我樓下的烤箱就只能到達這個溫度😅😅😅
這就是這次想分享的麵包製作... 我希望自己能不斷地嘗試不同的麵包做法. 並且去更了解不同麵粉的手感. 這篇真的很長. 但我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懂我的意思就是了 😅😅😅
~~~~~~~~~~~~~~~接下來要談一下最近的心情~~~~~~~~~~~~~~~~~~~~~~~~~~~~~~~~~~~
我外婆走了. 她雖然是我媽的繼母. 但也是84高齡走的.她是我從出生到現在唯一知道且相處的外婆. 我媽結婚後大概就是逢年過節還有有些時候會有聚會等等才回埔鹽. 外婆在每次我們離開時都會塞給我們一堆自己種的菜. 或是家裡果樹結的果. 鼠年這一年我認識的一堆老人走了一大半. 多是老爺的親戚. 包含我公公. 我婆婆的堂妹. 我公公的妹婿... 然後我很喜歡跟他聊天的姑丈也走了. 最後在農曆29日. 外婆也走了.....
除了我公公的喪禮. 因為疫情其他的我們都沒辦法到場. 反倒覺得好像是他們搬去很遠的地方住. 某一天又可以見到面.
我媽傳來粉紅色的訃聞. 看到一大堆子孫的名字. 找到我們家這幾個姊妹. 因為都嫁外國人. 所以他們通通都姓陳😅 加上我弟媳也跟夫姓了. 覺得好龐大... 或許, 在中式習俗上. 婚喪喜慶除了熱鬧就是因為人多. 但實際上呢? 大家都在不能回台的地方住著. 這幾天聽到我爸媽得坐著火車回去參加一些儀式就覺得很對不起他們. 尤其是在這個大過年或是喪禮的日子中. 我們這四姊弟都不是" 遠遊" 而是" 遠住".
只能慶幸他們倆似乎都算是健康的. 而且他們都還有其他親戚一起.... 我呢? 守著老爺小孩.
情人節那天老爺從婆婆處回來帶回三朵紅玫瑰之後我們各自用自己的方式來欣賞應該是這個冬天最後一天的雪景.
老爺去附近的小森林越野滑雪
兒子要去搭車陪失戀的死黨. 我們在這樣的路上相遇.
我先往左走. 不到一千公尺的地方就是一條這裏可以直達萊比錫市區的河及腳踏車道
踏著雪. 享受這樣寧靜的周日.
然後又朝老爺去滑雪的那個方向走. ( 我們對面的鄰居就是面對那片森林. 所以真的很近)
太陽就這麼自己一個也能夠放出萬丈光芒. 我們也都是這樣一個人來到這世界. 之後也會這樣一個人走. 雖然大過年講這些有點不太吉利. 但我深深覺得你所選擇的伴侶. 你所生養的小孩. 當然還有給你生命的父母還有一起長大的手足.... 都是無法丈量相處時間長短的....他們也沒有必要一定要陪在你的身邊... 因為他們也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只有尊重且體諒每個人都會有犯錯或失誤的時候. 也會有自己的脾氣自己發狂控制不住的時候( 因為我自己也會).
利用有限的相處時間. 互相陪伴互相關懷. 就能互相成長.
很幸運我有這樣的一個粉絲頁.
在這裏可以深刻感覺到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
謝謝你們. 真切感恩.
~德疫誌~
一些panettone的切面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Croissant第三試
#冷藏後發三天的全野酵液種酸種可頌.
#初始的包覆奶油太硬如何解救在經過烘烤後會如何?
#圖解分析可頌分層氣孔解讀.
#百分百斯佩爾特全穀吐司實驗
#發文: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1/2021-croissant-100.html
我自己覺得這篇文寫完後就可以開始著手自己的酸種可頌食譜了. 這個flo_water_salt的食譜: https://www.instagram.com/p/CHFA2kgpDjd/?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非常容易上手. 發酵也沒有像前一個那樣久長( 後發三天是我自己造成的) 我下次做應該會減糖. 因為對我來說雖然比前一篇的低糖一點. 但還是甜. 我覺得可頌要能夾沙拉等的東西比較和我的口味...
一樣, 全文轉貼但看格文比較清楚:
這篇文裡的這兩個成品都是外觀不完美. 甚至是不及格. 但是實際上卻可以學到很多的實驗.
首先來談Croissant.
這次的可頌是來自 IG flo_water_salt 02.11.2020文 根據比例我的麵糰計算後如下:
1. 40% li.co.li 200 g
2. 100% Mehl550 ( 12%蛋白質) 500 g
3. 8% 奶油 40 g
4. 12%糖 60 g
5. 2% 鹽 10 g
6. 36% 牛奶 180 g
7. 12% 水 60 g
麵團總重 1050 g
包覆奶油250 g + 25 g 中筋粉( Mehl405 10% 蛋白質) 混勻如前文.
這個麵團是混完後放著室溫2~3小時. 4度冷藏基發一晚( 約10小時) 取出後直接做摺疊的. 這次我大意了. 這團麵團其實是上一篇文的前一個麵團. 我擀到最後就冰起來不想理它了. 因為奶油沒有均勻散開.
這裡也有個東西要分享. 大家可能覺得既然要包覆. 為什麼不要事先都擀很薄很大. 這樣不是比較方便? 但是. 如果你真的擀了之後會發現麵團及奶油在那種" 薄度"下會容易過軟. 而且擀薄時容易高低不平! 所以第一個折疊的步驟在我的感覺中是這幾次擀下來覺得很重要的一環!
這兩張圖就是我完成後照的. 之後就四折包起來冰. 當然~ 我也是不會浪費的. 只是很不想動它.... 周一晚上我還是拿出來擀平. 壓成4mm. 剪裁後. 放28度發酵箱. 約莫是發酵11小時拿出來烤焙( 與前文相同烤法) 跟另一個實驗成品當早餐.
來做一點解讀吧! 首先你可以看到奶油沒有均勻散開還沒刷蛋液準備入爐的外觀. 上圖可以清楚看到黃色奶油塊. 下圖可以看到分層的樣子. 通常. 如果你的麵團不夠冷. 就會容易讓奶油爆出來! 因為奶油塊會比麵團硬. 所以當你第一時間就發現奶油不夠軟產生的問題之後. 接下來的全程都要麵團夠硬才能擀製
上下兩張圖很好比對. 唯一有破裂的是左邊中間的那一道. 其實它不是擀製成如此的. 而是在整形前的拉長時麵團過硬拉開的. 這也是有拉出一個洞的原因! 我本來是要讓它朝裡面捲. 但真的很好奇. 所以這樣捲. 右下那顆是最平滑的( 沒錯. 奶油夾層中有的會均勻有的不會.右下那塊剛好是均勻的) . . 所以刷上蛋液烤出來有這樣的光滑外觀.
這是右下這個的切面也就是主圖我覺得分得不錯了.
左中的那塊你看起來很奶油分布碎裂. 但實際上對於分層來說是還好的!
上面這連三張圖你都可以去找到那個破洞. 真的~ 塗上蛋液以後非常遮瑕😅😅😅
反觀另一條是左下的這個切面. 大塊的奶油不散會造成某些地方黏住. 當然~ 你如果提早入爐也會有這種狀況. 但這堆麵包是一起發酵一起烘焙的. 所以這個沒有發酵夠的理由可以排除!
所以說~ 如果你要開店. 這種品質良莠不齊的成品是不行的. (如果你是消費者. 剛好可以一起看看好的分層. 長相)
好的分層縱切直切都應該是沒有黏結一起的. 當然如果可以有平均的圈圈會更好!
不過. 也像有些人覺得Panettone 提早入爐孔洞比較大一樣. 這裡有一個IG 上文的比較圖可以看一下.
bakeronthefly 2020.08.10文 https://www.instagram.com/p/CDt52YrJRdi/?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這篇文中的第一張圖是提前烤焙的. 你可以看到很大的孔洞. 但是~ 這樣真的是好的孔洞嗎?
你可以看下一張.... 那是一小時後烤的....
好的可頌是外脆內軟潤. 你覺得哪一個可頌會有那個感覺? 但是不仔細看... 其實會覺得好像都很好!
可頌要做得好. 真的就是要練習要去熟悉那個麵團. 技巧也在這三篇文中都詳述了....
讓我們一起挑戰吧!
另外~ 來談一下另一個外觀不好的吐司..
在這篇文中 Crossiant2021第一試 #馬鈴薯帶蓋吐司 #蛋糕捲裝飾 #淺談可頌二三事. 整形. 摺疊麵糰的一些法文德文名詞Détrempe 與 Beurrage 多少層? 裁剪麵糰的影響 所提到的馬鈴薯帶蓋吐司我本來是想要認真做的... 但是發現煮熟的馬鈴薯放2天後打成泥不會像那一篇文中的一樣...
相同添加牛奶比例. 卻有迥然不同的質地.... 上圖是這次的狀態. 比較不稠. 下圖的是當餐沒吃完當天打的質地.
於是我就想. 這種添加馬鈴薯的麵包通常也是為了能夠保濕. 既然實驗要繼續. 就改成全部都加斯佩爾特全穀粉吧!
這是一個3.4 容積比的麵團
上方是麵團打完後的狀態. 下方是發酵完成後的狀態.
其實我沒有抱很大的期望. 但以這樣的成績來說. 應該把容積比算成3~3.2 就可以滿模( 全麥的筋度不強. 烤完後開蓋會看到回縮很正常! 但是這個其實稍微過發. 沒頂到模具)
你可以看到高度. 並且. 如果是這種100% 全麥的過發應該是非常凹陷的.
我們這兩天就是吃這兩種麵包. 100%全麥的吐司非常好切成薄片. 香氣也很不凡! 這個麵包還蠻對德國人胃的! 因為老爺總是說我把土司切得太厚( 明明就是台灣一般吐司的厚度! )
所以現在變成要寫兩種吐司食譜了! 但我還是得把馬鈴薯泥的濃稠度抓好.
這個全麥土司我是等要吃才切片. 而且目前來說每次切都覺得很保濕! 我自己非常滿意! 因為當初要倒入這個麵粉時就是覺得馬鈴薯泥既然可以讓一般高筋粉那麼軟潤. 那麼放在全穀粉甚至是吸水性弱的思佩爾特麥上應該會是非常好的組合.
事實也是如此!
...............................................................以下是心情分隔線....................................
最近都是零度上下的濕冷天氣. 有時下雪有時下雨... 昨天我又去上班了....
最近發現雪不用掃自已會白天化掉. 所以我就輕敵了....
因為我穿著converse 鞋( 皮的) 出門. 沒有抓底的凹凸橡膠...
踩在隔離下水道的鐵網上. 就這樣滑了出去......
還好我一隻手提東西另一隻手是閒著的... 不過是我的右手. 左腳往前拉... 反正就是呈現一個左腳伸直右腳彎曲右手撐著後面地板的狀況.
還好~ 還爬了起來. 然後發現我雖然沒有勤練瑜珈長了一堆肥肉. 但固定拉筋還是有點效果的. 早上起來臀部也不痛雙腳沒拉傷. 就是手腕有點不行外都還好.
於是才敢告訴老爺這件事. 老爺說: 妳不是以前五度就開始戴手套?
現在怎麼這種天氣沒戴手套? ( 其實這幾年來我連乳液都懶得擦了手套算甚麼? )
然後他開始抱怨我都買沒有功能的鞋子. 於是他承諾我要買一雙鞋子給我( 於是我就有一雙鞋的扣打)
然後他還問我哪裡跌倒的可以告政府😒😒😒
不過我真的沒有太不舒服的感覺. 所以一點也不想對這個提議有所附和.
討拍賺到一雙鞋還蠻不錯的. 頓時肌肉痛感覺輕鬆多了....
出門在外前, 記得先想好怎麼安全穿著!
保持安全健康
#德疫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