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5月12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ZnPQH0I94y0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一國兩制對香港的好處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一國兩制對香港的好處 在 KaL-EL Sport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淺談一個旅外的OO經驗
在四年前的一個旅外經驗,不時地都會回想起來許多細節,在今年有許多新的看法了,原因是,以前有個時代標籤,我們的視角叫做文化大革命,近期叫做台獨或辱華行為,至於判定行為的標準,台灣自己曾經也有過,叫做白色恐怖的文字獄。
一個旅外的OO經驗,我們來跟著卡爾的經驗分析看看有甚麼過程吧。
當年旅外,其實就是去對岸工作,我個人比較喜歡用對岸,沒有國家名稱、沒有省籍問題、更沒有地名矮化的差別。到了對岸會發現,對岸這兩個字可以簡單地與當地人輕鬆的相處溝通,畢竟,文化知識水平低落、或是統戰意識高的中華西岸北京政權人民其實沒有很多,大部分的人都還是能夠經由溝通互相理解,接受是另一回事,大家彼此都很能尊重,畢竟我去的城市是一個國際交流頻繁的地方,對岸夥伴就算只認同一個中國,也能聽懂我們的價值觀。
從準備出發這件事來說,台胞證就是一個台灣正名的證件,抱歉了小粉紅,台胞證格式如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管理局之法規規定,喔對,沒錯,出入境,名稱定義為” 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上面具有台胞證號碼、功能為出入境取代護照功能、免簽證。代表意義為對岸政府認為我們就是台灣,獨不獨是另一回事。並且在一國兩制的情形下,台胞證出入香港及澳門也是屬於出入境,可怕的是,更因為一國兩制,我們中華民國護照在出入境香港及澳門是可以使用的,更不用說台胞證背面有一串字號:中華民國身分證號碼。幾個國家兩種制度?完了,中國國境出入當局搞台獨(真正的台獨人士說是華獨,因為是中華民國證件)。
再來就是兩岸的金流方式,因為目前對岸的金流電子化,我記得四年前過去上海的時候,除非是當地銀聯卡、支付寶以及微信支付,就算我有錢也未必能消費,像是台灣金融體系的VISA甚至MASTER CARD,對岸除非有相對應的卡片機器,一律認定為境外卡。完了,中國經濟體系搞台獨,這卻是無法改變的現實,我不知道小粉紅對於這件事有甚麼能力評論。
許多人會說港澳台證件是一樣的,坦白說就是不同,尤其是身分證格式相差甚異,所以近三年來,對岸政府多了一個新玩具叫做台灣人用的卡式居住證,由對岸國務院發卡,目的性是為了改善台胞證的缺點,缺點是甚麼?台胞證與對岸身分證格式不同,對於證件的實名制並不友善,所以居住證的發行能夠讓台灣人更簡便的在對岸有實名制的方便性,你可以享受任何當地人實名制後的好處。當然,即使是國務院所發行的證件,代表的就是中國內部管理,不過一個非中華人民共和國身分證的證件,還是代表了沒有一國兩制情形下,國務院也認同了那首歌”我們不一樣”,又是一個搞台獨(或是華獨)。
當然在上海旅外的經驗中,我也遇到很多對岸的好朋友,聊天最常開玩笑的就是問他們哪裡來的。通常上海當地人也未必多,許多人都跟我一樣,跑外地工作,所以就會跟我說:我外地來的。沒錯,我台灣人,我也是旅外,聽起來就是不同國家身分,但說旅外完全沒問題,因為可以跟對方說:你也”外”地來的不是嗎?
再回頭說一些台胞證的好處吧,雖然卡式居住證方便許多,可以直接購買高鐵而不用領紙票,跟對岸身分證一樣可以直接刷卡進出,但好笑的是,對岸很進步,進步太快到不是每一個地方都能刷卡。我相信近年有改善,但對岸太大,有些高鐵站進去刷卡,出來小站卻沒有得刷卡,我還是拿著我偉大的台胞證走人工通道,這在對岸形同VIP快速通關啊。所以我還是喜歡這種VIP的感覺,抱歉了我並不想辦居住證。至於居住證這件事,在容許雙重國籍的中華民國底下,對岸的國籍身分或是居住身分是不被認同的,即使兩岸沒有政府資訊互通,但多多少少還是建議有辦理的人請不要回台灣大聲嚷嚷自我感覺良好。
生活在對岸,跟觀光一陣子絕對不同感受,台灣泛綠所說的華獨在旅外經驗中,其實許多台商真的還是為了台灣及中華民國的尊嚴而活著,所以台獨嘲笑華獨的改念在台灣也許沒問題,但出門在外,我把對岸當成旅外其他國家,尊嚴也是建立在中華民國國民的身份上,華獨也就沒那麼奇怪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去對岸,批評著有些人賺人民幣,不過說實話,我只認為對岸既然跟我們不一樣,賺她人民幣也能交流我們的想法,讓更多對岸朋友不被洗腦,何嘗也不是一件好事,不過都已經成為往事,我的銀行卡和電話卡都已經停用,現在也是不能過去啦。
最後,你覺得:
淺談一個旅外的OO經驗
OO是什麼呢。
卡爾只能建議那些旅外明星,被人家指著台獨的時候,用不著被洗腦反駁就說你是中國還是台灣人,旅外許多細節,告知小粉紅跟小粉綠,我是中華民國國籍,目前兩岸確實如此即可,小粉紅哪來這麼多理由可以繼續說嘴,它們根本不懂細節好嗎。
一國兩制對香港的好處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5月12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ZnPQH0I94y0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港府破格斥資購入東京奧運電視轉播權,交予5間電視台免費播放,只要東奧最終成功舉行,所有市民都可一睹香港選手風采。東奧舉行存在變數,疫下本港各大電視台着眼成本控制,並無出價購買轉播權,然而一批港將秣馬厲兵,希望在奧運為港爭光,倘若市民因為轉播權問題無緣欣賞,未免可惜。市場無形之手有不足,政府就有理由介入。有別於世界盃等國際盛事,香港選手有份在奧運競逐,奧運轉播權可視為一種「公共財」,只要價錢公道,由政府購下讓市民免費觀賞,對支持、推廣本地體育運動亦有好處。
蘋果頭條
警隊爆出醜聞。傳媒報道,去年始成立的國安處首任處長,兼任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的蔡展鵬,早前光顧無牌按摩店按摩期間,遇上警員查牌。警方高層已得悉事件,據知蔡展鵬月前已接受休假調查。警方表示,正調查一宗涉及警務人員不當行為的指控,涉案人員現正休假接受調查。警方指非常重視警務人員操守,必定會按既定機制作出公平公正的調查和跟進。
東方正論
2019年至今兩年間,香港人活在噩夢中,相反泛民則發了一場春夢,以為控制區議會可以影響特首選舉,進而奪取特區管治權,然而這場夢驚醒了,便要面對現實,承擔後果,有的被取消議員資格,有些淪為階下囚,剩下來想留低在議會,便要在新例下宣誓效忠。前年反修例風波激起社會動盪,適逢區會換屆選舉,逾294萬人投票,投票率超過71%破紀錄,泛民藉暴潮效應在452議席贏得388席,控制了17區,區議會淪為「黑暴」反中亂港基地
星島社論
東京奧運將在七月舉行,惟一直因轉播費高昂等原因,無電視台入標。昨日事件終於得到解決,特首林鄭月娥昨宣布,港府「破格」地首次斥資購入奧運的電視轉播權,條款列明可轉交不超過五個電視廣播機構,政府轉交播映權予本地五家持牌電視台,即TVB、Viu TV、奇妙電視、有線電視及Now TV,但並不包括港台。她指保密條款不可披露購買費用,形容費用合理,不過較過往兩屆商用電視台費用低。
經濟社評
距東京奧運預定7月23日開幕僅逾兩個月,特首林鄭月娥昨表示,港府已首度購入奧運轉播權,將交予5家商營電視台直播或轉播。當局近年推動體育的開支連年上升,精英運動員成績愈見出眾,免費轉播奧運,有助疫下團結民心,亦可望鼓勵市民「動」起來,改善疫情揭露的健康問題。放眼全球,多國均正籌謀疫後大計,致力改善社區保健,伺機應對其他痛點。林鄭披露,已與本港5間持牌電視台達成共識,將交予他們直播或轉播賽事,目的讓全港市民免費觀看東奧,為本港及國家隊運動員打氣。
一國兩制對香港的好處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1月13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ta-qmNwzakU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由香港到歐美,最近都有很多關於社交媒體的爭議,各方關注焦點不一,卻又不約而同牽涉到社媒巨擘權力膨脹缺乏約束的問題。港人慣用的通訊軟件WhatsApp,早前更新私隱條款,商務使用者必須同意將資料分享給母公司facebook(fb),在香港以至很多地方都惹來巨大迴響,背後反映的是社媒巨擘利用市場壓倒優勢,將用戶私隱資料當作搖錢樹;在很多地方,社交媒體成為了極端分子宣揚仇恨暴力和謊言的平台,美國國會山之亂後,fb和Twitter齊齊封鎖特朗普的帳戶,雖說是為了防止暴力浪潮,然而也突顯了社媒巨擘有莫大權力,話事人一念之差,可以影響網上言論空間。科網世界「勝者全取」傾向明顯,如何防止寡頭濫用市場優勢為所欲為,損害公眾利益,是各地政府和業界都要思考的問題。
蘋果頭條
由經營豬肉零售商,到經營及管理全港多個街市、被稱為「街市霸主」的建華集團,「疫」境生大財,旗下近半百個品牌,囊括鮮肉、凍肉、蔬果等各個板塊,除了早年承包領展(0823)多個街市管理,以及在本港多達500個據點「插旗」;近年更透過關連公司建立「FRESH新鮮生活」等新品牌,力攻中高檔路線,繼去年落戶港鐵(066)旗下將軍澳日出康城商場內,本月更進駐鰂魚涌康怡廣場,由吸納基層街坊民生市場,進一步擴大至中產屋苑高消費一族。疫情下,政府多次收緊限聚令、晚市禁堂食令等防疫措施,市民減少外出,帶挈超市、街市等行業成逆市奇葩。
東方正論
政府不作為,特區事事皆成問題,最後又要中央出手解決。英國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單方面容許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持有人申請簽證移民英國,據估計接近540萬香港居民合資格,本月31日起可申請。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日前指出中央正考慮採取反制措施回應BNO移民政策,並認為是時候禁止雙重國籍,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卻否認行會有討論這課題,言下之意,是葉劉淑儀「單方面」建議,一句話劃清界線。特首的回應指國籍問題非常敏感,中英政府當年在BNO議題上已有共識,若有人單方面偏離協議,中方會有反制行動,但強調港府不知具體方案,行會亦無討論BNO議題,不希望因為發言者為行會成員而惹誤會。
星島社論
路透社昨日引述消息指,北京擬改革香港立法會選舉制度,以削弱民主派的影響力,又稱不排除再度押後九月的立法會選舉。同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指香港近年來的選舉中、選舉後所暴露出的種種亂象,已對國家安全和香港繁榮穩定構成現實威脅,強調香港的選舉,絕不能成為「攬炒派」的舞台,絕不能成為危害國家安全的工具。對於那些企圖操控選舉,甚至勾結外部勢力干預選舉的反中亂港分子,除了依法嚴厲打擊,也要在制度上全面築牢屏障,不給反中亂港者竊取特區管治權以可趁之機。正當政界關注中央會否再度出手,全國人大常委會於本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又再次開會,港區人大常委譚耀宗表示,今次是臨時加開會議,惟不清楚有沒有香港議程。
經濟社評
本港下月將展開疫苗接種,但中大調查顯示市民接種意慾低,如何提高接種率,讓香港走出困境是當前急務。港府除做好疫苗宣傳外,更要做好接種前的配套措施,以及爭取內地以至更多海外國家地區承認電子針卡,並給予入境免檢疫的後續安排,讓部分市民感受到接種後所帶來的好處,將會吸引更多人響應。特首林鄭月娥昨天表明,接種疫苗屬自願和免費,不會提供金錢誘因,中大其後公布一項調查顯示,僅37%人願意接種疫苗。由於調查是在去年7至8月進行,惟當時疫情並不像今次疫情般遍及各社區階層,且疫苗仍未取得進展,事隔半年,調查結果能否反映現時真實情況令人存疑。
一國兩制對香港的好處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2月04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dDQYJqjdnL8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施政報告》提出從3方面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機管局入股珠海機場是重點之一,有人質疑這是「政治任務」、「貼錢」為他人作嫁衣裳,然而只要理解大灣區五大機場客貨運發展格局,以及很多內地人搭飛機出行的習慣,當可看到港珠機場合作有高度互補性,對香港有很多實質好處,太多政治糾結,只會妨礙認清互惠共贏大局。大灣區融合,不同城市既合作復競爭,廣州深圳均在致力提升航空樞紐角色,香港需要比別人看得更遠,機管局入股珠海機場,可享發展決策權,有助加強香港在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主導權;當然,在商言商,機管局亦要盡力爭取有利的入股投資條件,以及妥善處理融資安排。
蘋果頭條
《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本周二(1日)接受資深傳媒人梁家權錄影訪問時提到,因為「港版國安法」落實,才會向左報提告誹謗。他又認為年輕人移民理所當然,不應干預別人離開香港的自由,但自己不會離開香港,在這裏的得着遠比犧牲多,「(香港)突然有事點可以走呢?」梁家權今午在Facebook透露,本來提議周四(3日)才拍攝訪問,但黎說周三(2日)要去警署報到,怕今日未必做到錄影,果然一語成讖。梁感慨指「失去自由,他似早有預感?」並上載以「自由推銷員」為題的黎智英訪問。黎在片段中指,自己89年因為六四開始與政治沾邊,當時40歲又「搵到錢」,如果做傳媒等於傳送資訊,資訊即是自由,「咁後生如果可以投身(傳媒)事業係好有意義」。
東方正論
繼8‧10遭警方國安處拘捕,繼而被上手銬遊街示眾後,壹傳媒黎智英再次落得「鎖孖葉」鋃鐺繫獄的折墮下場。他及兩名壹傳媒高層被控欺詐在西九龍法院提堂,控方以黎智英有潛逃風險為由反對其保釋申請,獲總裁判官接納,隨即將他押解至荔枝角收押所羈留,若其後申請保釋再度被拒,大漢奸便鐵定要在收押所度過聖誕節及農曆新年,「不怕坐牢,最怕洗廁所」終於一語成讖。黎智英及兩名集團高層遭警方通宵扣查後,昨日早上由警車押往提堂,負責審理案件的總裁判官為國安法指定法官,已隱然意味大漢奸再難得到保護傘護航。
星島社論
一直以「壞孩子」形象出現的泛民激進政客許智峯,有九項控罪在身正候審訊,昨突在丹麥「宣布流亡」,這話說得堂而皇之,實質是棄保潛逃,躲避刑責。他還聲稱會繼續發聲,拉闊香港的國際戰線,但可以預見,他將與一眾「流亡手足」一樣,利用價值迅速消失,逐漸湮沒於人海,他多年來靠破壞性言行贏得的政治籌碼,亦一鋪清袋。許智峯在激進狂潮中升沉,只是眾多例子之一,近日被判囚的黃之鋒與周庭、遠走英美的羅冠聰與梁頌恆,皆同一命運,他們逾越法律與政治底線,為抬高自己把香港推向動亂,但貪勝忘形,終於全盤落索。許智峯在政壇上位之路,如其說是敢作敢為、勇字當頭,不如說是另一種機會主義計算,深懂政圈鑽營之術。
經濟社評
疫情重創環球航空業,香港機場建設沒有因此減慢,反而加大發展力度,致力打造新引擎,以及集多功能服務於一身的航天城,強化香港成為國際航空樞紐,又藉大灣區機遇,提升本港在疫後和未來的經濟競爭力。機管局未來10年1,800億元藍圖,包括斥資逾400億元發展機場城市工程,興建無人駕駛運輸系統連接航天城、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和赤鱲角機場,並伸延至東涌市中心。機管局同時會投資5G基建,客運大樓引入巡邏機械人,並設自助保安閘口和自助登機閘口,為旅客帶來全新體驗。機管局在航空業低迷時加速大興土木,皆因疫情的影響只是短暫,當局着眼如何提升未來競爭力,確保本港能領先周邊地區,而機場是通往世界和大灣區的雙門戶,也是推動未來經濟發展的引擎。
一國兩制對香港的好處 在 香港熄燈號:中共在下什麼棋? 就在「武漢肺炎」疫情蔓延時 的推薦與評價
面對後武漢肺炎時期的世界究責,以香港轉移焦點 中共的霸權崛起強國夢,是建立在中共聰明的「玩殘」既有國際組織及其規則,與個別國家想要從中共經濟撈到好處,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