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雖為我的生日月,但小孩、德語課開學、趕稿壓力和自我進修同時來,生日當天也是快閃家族聚會沒能好好享受,最後兩週更是每日暈眩疲憊,學習力低落。如果這就是水逆,那我真的差點被打趴了。犧牲好幾個週末登山的好天氣,推掉其他工作和邀約,生活枯燥孤僻到快沒朋友.....大概是過去十年內最沒生活品質的一個月,搞到最後都在想,好好的生活過成這樣真的值得嗎?怎麼把自己搞成這樣
直到前幾天交稿後,所有生理上的不適直接減輕八成。儘管交稿後和接到新稿件之間只休息一天,也已足夠自我調適,恢復專注力。才意識到自己給自己的心理壓力有多大(和莫名其妙)..九月於我是絕處逢生、置死地而後生。
/
天氣涼了,每天喝一公升啤酒的需求少了,多的是運動動機,因為小腹變大腹了。連續三天徒手訓練,從初心者程度砍掉重練😉
☝No equipment
💪Beginner's lower body workout
https://youtu.be/WUzdhcwT8uM
💪Beginner's upper body workout
https://youtu.be/9hVq72ZZLng
💪Beginner's ab & core workout
https://youtu.be/4NOV6YVbvB0
別忘了熱身
❗5 min warm-up
https://youtu.be/c0VxUFHdYzs
/
九月份,孩子們除了適應新學期、新教室、新課程,還要找一些活動來填補課後空白時間,畢竟功課都是十分鐘就做得完的量。孩子的週間作息也是心裡一塊大石頭,現在都安頓好了。兒子這學期選了法語、延續因武肺而中斷的西洋棋,還有週一到四固定兩小時的足球。女兒在家附近的舞蹈教室報名芭蕾課,三分鐘腳程的距離,又在社區無車範圍,今天帶她認路、認識老師和教室,下週開始可以自己上下課了。
教室的建築物是建於19世紀末的舊鋼琴工廠。維也納市郊周遭有許多磚砌成的工廠,大部分都被保存下來賦予新使命。我們家附近的這座舊鋼琴廠除了辦公室,還有西洋劍工作室、舞蹈教室、酒吧、co-working 空間和維也納在地頗富盛名的百花啤酒釀酒廠,老闆是位被漢學耽誤(?)的釀酒師。舞蹈教室在二樓,窗明几淨。女兒之前在社區學校上過幾堂芭蕾也是因武肺被迫中斷,這學期再次上實體課終於得償所願。
同時也有54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萬的網紅關韶文 關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同的風俗民情,就有不同的文化。」 - 和ChaCha莫名其妙就這樣認識10年了,每次都要趁他回台灣的時候瘋狂拍存檔,這次邀請ChaCha跟我們聊聊在美國的當地生活,剛開始搬去的時候,生活消費非常高,每一餐就要花上好幾百塊,對學生來說多少有點吃不消。 - 到了一個陌生國度,要面對的事情也無上限,包...
一學期是幾天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公共服務時數究竟服務了誰》#深夜抱怨文 #文長慎入
既然是深夜,一定是抱怨文。
各級學校日剛結束,對於升上國高中的「新手父母」而言,除了搞懂108課綱之外,還有一項不算簡單的任務:「我要安排孩子到哪裡做公共服務?」
原本讓孩子增進對自我了解、增加生活經驗的美意,套上每學期做滿六小時轉換免試入學積分的機制,現在成為一項「協助孩子比序」的基本動作。注重升學成績的部分學校甚至明白跟家長表示,一定想辦法安排校內服務把時數「衝滿」,大家不必操心擔心,聽學校指示就對了。
那麼其他學校家長怎麼辦呢?請孩子問學長姐、line一下家有國中生的左鄰右舍、上網搜尋有提供公共服務時數的單位,這才驚覺自己晚了好幾步,「老鳥」早就搶光名額,不知道排到何年何月或只剩下路途遙遠的幾個單位了。
搶到名額也別太開心,還有孩子那一關要過!特別是不一定能獨立前往的國中生,才剛脫離國小沒多久,還是得依賴家長評估內容和交通接駁,預約前家長們考量各自的喜好、有空能帶孩子去的日期、尚有名額的服務內容…。說實話,早就把孩子的意願踢到邊邊,拜託幫忙配合一下,不然六小時從何而來啊?
還有還有,國中生們又比高中生們再「困難」一些!
根據公共服務的實施辦法,並非每個單位都能獲得學校認證,因此各大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家單位成為最「安全」的選擇,部分基金會也可以(但注意還是需要先向學校確認是否認證)。然而多數只針對高中職以上開放,開放給國中生的寥寥可數,我猜想或許是國中生能承擔的任務和能力還有限,硬要開放也會造成其他人的困擾,的確很為難!
或許是聽到家長們大吐苦水,很多學校會利用大型活動徵求志工,沒有活動就安排清潔服務工作,畢竟公共環境總要維護、地上落葉永遠掃不完,幫老師跑跑腿也很需要,總之不必舟車勞頓也真有付出,的確是不錯的選擇。只不過再怎麼「開職缺」就是這幾種,全校人數加總還是僧多粥少,還得時時刻刻注意學校在哪公布開缺,實際情況運作起來,仍然很難滿足時數需求。
看到這裡,是否已經倒抽一口氣?原來人生這麼難!
這是家長和學生的角度,那麼「被服務」的單位怎麼想呢?
還記得我是國七菜鳥家長的那一年,怯生生地跟孩子到了某圖書館分館櫃台報到,櫃台人員一臉冷漠:「是某某國中的某某某嗎?你今天負責整理書跟上架,等下我帶你去負責區域。媽媽,你等時間到再來接她就好囉!不用陪在她旁邊喔!」看來已經應付過無數家長的他們,有種看盡千帆皆不是的無力感。
這樣的感受與事實相距不遠。除了女兒之外,蒐集其他人的經驗,大多接觸的對口相對冷漠,公事公辦懶得多說什麼,被分配的任務都是簡單重複、單調封閉的工作,「服務前訓練」越少越好執行,反正來的學生們大多是「過客心態」,既非自願也沒興趣,要求太多被抱怨刁難、不要求又得自己收拾「後果」,只好派些不用頭腦、做壞了也無傷大雅的例行性事情,平安順利就好,別找麻煩就好!
當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志工服務是這樣的經驗,可能會產生哪些感受和想法?又學到了什麼「壞習慣」呢?
有人問過孩子的專長嗎?
有人引導孩子觀察社區哪些地方需要改善嗎?
有人真的花時間整理需要志工服務的地方嗎?
有人為國中生、高中生進行工作流程設計,讓他們更融入當下的工作環境嗎?
如果都沒有,只是要他們做那些「我們不想做的事」,誰會高興接受呢?
我們的孩子從這些服務時數學到的是「敷衍了事」、「形式重於內容」,既無法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我價值,更別提什麼探索興趣、社區互動了!
有些學校已經漸漸進行改革,包括與社區的非營利組織長期合作,或者與真有需要的單位討論工作內容,讓學區孩子們可以跨出校園就近服務,也和社區共存共榮,嘗試體會社會課本中所說的這些名詞;然而絕大多數的孩子們仍必須自力更生,寄望爸媽們能找到什麼有趣點的資訊,祈禱緣分一線牽了!
我協助成立的國中生社團 What if lab 假設實驗室在討論疫情影響的課程中也提到公共服務時數,疫情期間幾乎全數取消,脫離這些場館後竟然找不到其他選項,然而這個社會顯而易見需要關心的人事物卻這麼多!
「難道我們看到的都是假的嗎?」
「難道我們能力真的只能做這些事嗎?」
「如果服務不是志願,還叫志工嗎?」
這堂討論課還沒結束,接下來的他們似乎想為這個現象「自願」做些什麼,發現了這個政策誤差、大家的痛點需求,實在超期待這群國中生的下一步!
而我們大人是否也該反省一下,為何選擇忍受這樣虛有其表的教育政策?這是我們要的嗎?公共服務時數最後「服務」到的,難道是大人的自以為是、一廂情願,還有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樣板?
#做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一學期是幾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六千與十五萬
昨天收到學費單,看到價格後很想哭,是開心的哭,因為跟以前私立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
我們之前選的學校在私立中不算最貴的了,但是註冊費、月費、雙語課程費、交通費、餐費....各種加起來以後,每學期十五萬是跑不掉的。
一開始唸小學時,第一學期沒有太大感受,那時候我們家還是雙薪家庭,筋肉老爺隨便開個課都是學員爆滿(其實當然沒有隨便),很容易開兩三次學費就到位;
結果開學沒多久後他中風了,因為再怎麼樣都不希望影響到小孩子就學狀況,於是小一下學期與小二整學年,我都過著....每個月收到月費通知都想哭的狀態。
但是熬著熬著也就熬過來了,現在兒子轉到公立學校讀書,環境、老師、硬體、軟體......樣樣都好,先屏除掉轉學開學不適應問題,我真的覺得「公立學校非常好」。
今天看到註冊單後,6000多元唸一學期還真是傻了一下,瞬間覺得要是當初那15乘以3的45萬,拿來好好投資會不會更好?
那些錢好好投資,複利效應,到孩子長大後成為他的就學金(留學金),可能會遠比小時候就撒一堆錢來得實際,不然一般家庭要買房、要生活,哪裡生出來幾百萬的留學錢。
點通我的是兩個非常會理財的女商人:一個買儲蓄型美元保險給孩子當留學金,一個買元大ETF。#有錢人小孩的留學金也是理財理來的,這是我那時候的震撼。
兜回來,這邊要講的當然不是「公立好還是私立好」,不同家庭環境、迥異的孩子個性每個人都該適得其所;
我比較想坦承自己與聊聊的是:
「小資家庭有沒有必要硬撐著讓小孩讀昂貴的學府?」
因為身邊不少小資朋友爸媽,都在焦慮著孩子就學應該送到哪?總有一股社會氛圍,飄散著「送到私立就比較不會輸在起跑點上」、「送到私立唸書就會從此人脈廣闊」、「私立小學的爸媽比較沒有三教九流」、「私立小學的孩子比較單純」的思緒。
然後這些爸媽們就勒緊褲帶,牙一咬的也要讓孩子唸私立學校去了(然後孩子大了就沒錢資助深造費了。)
想坦承的事情就是我也曾經有這些迷思,卻在孩子唸書的過程當中一一發現這當中有很多BUG!所以後來乾脆心一橫,搬家轉學一次搞定。
#想要贏在起跑點本身就是個迷思
比較常看見的是在大量填塞教育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要不就是揠苗助長後,孩子不知所謂而學變成了考試機器;再不長大後能逃離爸媽魔掌,孩子的人與心一去不復返。
贏在起跑點一點意義都沒有;
贏了別人又怎麼樣?
人生過的是自己的,快樂往往不來自於輸贏,而是心裡有暖流。
#唸私立也不會讓孩子人脈比較廣闊
老實說真的想要人脈廣闊,長大了好好念EMBA會實際一點。都是快狠準的人脈。
#每個階層都有三教九流
只是看對方遇到了,是要用蠻力跟你對幹,還是用財力壓死你。再者,哪裡都有不單純的小孩與家庭,所以應該是教自己的小孩是非判斷,然後父母多觀察與陪伴,及時發現問題就介入處理才是。
總之今天看到了註冊單真是感動與感觸,反正不管念那種學校,爸媽的用心陪伴都很重要!
一學期是幾天 在 關韶文 關關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不同的風俗民情,就有不同的文化。」
-
和ChaCha莫名其妙就這樣認識10年了,每次都要趁他回台灣的時候瘋狂拍存檔,這次邀請ChaCha跟我們聊聊在美國的當地生活,剛開始搬去的時候,生活消費非常高,每一餐就要花上好幾百塊,對學生來說多少有點吃不消。
-
到了一個陌生國度,要面對的事情也無上限,包含去過大尺度的夜店、驚見室友在客廳活春宮,不同的情況都算是大開眼界,雖然驚訝,但也必須裝冷靜面對這一件。
-
有時候很羨慕別人有這種勇氣,不管是時間還是金錢,他願意放下在台灣累積的一點點小成就,到新的城市為自己闖一次,當你現在收看這支影片時,ChaCha又到了美國重新開始工作了,讓我們獻上滿滿祝福吧!
-
#職業訪談 #美國學生 #異地生活
-
【關關聊天室】2021英文名排行榜!老奶奶、爛桃花、臭婊子大數據公開!feat.ChaCha
https://youtu.be/1MLPwYWm9sk
【關關talk】最爛英文名!永遠單身?走下坡?工作運超差?feat.ChaCha
https://youtu.be/1o3OgfP2t5o
【職業訪談】擠進美國時尚奢侈品公關!幫女星在廁所拉裙子!爆笑甘苦談feat.ChaCha
https://youtu.be/a_1kPNIx2ek
【職業訪談】進攻時尚產業!美國留學生好當嗎?「服裝設計」一學期100萬!feat.ChaCha
https://youtu.be/7WodjDQS4c4
【工作vlog】關韶文「參加時尚趴」向大咖討教秘訣!feat.Sandy吳姍儒、Ella陳嘉樺、莫莉、劉芒
https://youtu.be/b7y3HxF5XQ8
【Fashion Well】關韶文首次時尚大片!新世代影響力人物「我的美,由我來定義!」feat.ELLE Taiwan
https://youtu.be/pfiejtpR4GM
【職業訪談】藝人都被我們逼瘋了!娛樂記者vs時尚編輯黑歷史!feat.劉芒
https://youtu.be/W2d3QpZpia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人生勝利組,要當人生努力組!📣】
職業訪談、工作vlog、減肥列車、美妝保養、聰明消費、投資理財、美食旅遊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thanreport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ethan_kuan_kuan/
LINE ‣ https://lin.ee/e1ebDrI
Podcast音檔 ‣ https://linktr.ee/ethanyoutube
Podcast節目 ‣https://linktr.ee/kuan_choo
合作邀約Mail ‣ ethankuankuan@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mxxSEo3rFA/hqdefault.jpg)
一學期是幾天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北市府要抓染疫黑數,急徵5千名萬華義勇軍來抽血啊!還有我們偉大的駐德代表謝志偉竟然槓上柯阿北了,一下子槓郭正亮,一下子槓柯阿北,駐德代表真的好會槓啊~~ft. #台北市政府發言人陳智菡
直播一開始要跟大家講一件熱騰騰的消息,就是呢北市府為了抓染疫黑數,要急徵5千名萬華鄉親抽血進行研究,蘋果即時新聞是這樣說的,為釐清新冠肺炎是否存在許多黑數,台北市政府與北醫、台大公衛學院合作,針對萬華區進行大規模血清抗體研究。北市府今(9/3)天宣布,整個計畫將分成五個梯次,屆時會找5千人抽血進行研究,由於整個過程沒有任何補助費用,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公開喊話,強調這是為了台灣防疫所做的準備,拜託大家能多多幫忙。
28萬人流同時開學的考驗,北市府對於防疫、停補課有哪些標準與措施呢?根據風傳媒報導,大學以外各級學校將在9月1日開學,面對疫情變化,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公布台北市停課標準,1班1人感染就停課,1校2人感染則要看情況決定是否停課,會依實際情形做決定。柯文哲表示,台北市高中、國中、國小、幼稚園共28萬人,一上學就是很龐大的人流,校園的確是在呼吸道傳染病很重要的場所,所以這次開學要嚴陣以待,「它的確是個危險我承認」。
但是在大學的部分,大部分的學校將在9月13號開學,在聯合新聞網的【重磅快評-台北市的大學防疫指引 柯P是在哈囉嗎?】則是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根據日前台北市政府制訂的「大學防疫工作指引」,今後大學教職員進到校園需打完疫苗超過十四天,否則要持有最近三天PCR陰性證明,之後每隔七天都要更新一次。
這項規定有三項盲點,首先教育人員造冊施打疫苗只限高中以下,大學教職員並未被列入,當時雖然高教工會積極爭取,但陳時中一句話:「自行上網預約比較快。」就被否決了。而就算上網預約,在國內疫苗短缺下,並非人人可以預約得到,這就形成疫苗階級歧視,有打疫苗的老師可以開課,沒打疫苗的老師的就無法到校上課。
其次大部分大學都即將在9月13日開學,只剩下不到十天,就算大學教職員現在要去打「剩下」很多的高端疫苗,在疫苗施打超過十四天的規範下,也來不及在13日如期到校上課。
最後沒打疫苗的教職員,今後進入學校都要持有PCR陰性證明,而且每七天就要一次,以現在採檢費用五千元計算,一學期十八周就要九萬元,這對阮囊羞澀的大學教職員來說,無疑是一大筆開銷,請問這筆費用要誰支付?而且打不到疫苗,也不是大學教職員的錯,政府的疫苗不足,但卻要大學教職員受到如此的經濟懲罰。
這項防疫指引最荒唐的就是,學生不用打完疫苗或持有PCR陰性證明就能入校,而身為人師的大學老師卻需要,不知道這種身份差別待遇是從何而來?是大學生百毒不侵,還是新冠病毒只攻擊教職員?
不過最新消息出爐啦,根據蘋果即時新聞報導,九月中旬各大專院校即將開學,北市昨公布市府版開學指引,要求教師入校須接種疫苗或提供檢驗證明,但目前大專院校教師尚未造冊接種,加上篩檢費用昂貴,因此引發反彈,對此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今表示,國內疫苗真的不夠,沒有辦法比照中小學進行,教育部已向市府反映「這樣管制有困難」,而大學為教育部權管,原則上市府尊重,還是希望能趕緊接種疫苗。
談到疫情就要講到昨天的1例死亡校正回歸事件,根據新頭殼的報導是這樣說的,陳時中下午於疫情記者會指出,該名死亡個案早在6月27日死亡,但就診醫院沒有通報,直到家屬向北市府請領慰問金時,回頭查找才發覺遲誤通報。陳時中說,請台北市督導該醫院,以後申報要確實,於確認後,要趕快申報。
北市衛生局下午召開線上疫情記者會,原本還有顯示「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的帳號名稱,但隨後卻無法再見到。面對線上記者頻追問該名死亡個案相關資訊,何時確診、何時通報、過程為何等,衛生局都僅稱,有關各醫療院所執行業務相關工作,衛生局都會盡力督導協助,會跟聯合醫院做釐清、溝通,但都無法完整說明。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而且柯阿北有時候講話真的讓大家心驚驚,在9/1的記者會,柯阿北拋出考慮取消醫院免費PCR採檢服務,並表示已多日沒有不明感染源確診者,可以說疫情幾乎已經消滅掉了,此話一出,讓網友大驚「不要立旗啊!」所以我們要來問問戰狼小姐姐,台北市的疫情真的有這麼樂觀嗎?
然後現在有風聲傳出柯市長將和 #郭董 見面幫台北市民爭取疫苗,真的有這回事嗎?不過首批BNT疫苗來台,這功勞算誰的?我們偉大的駐德代表 #謝志偉 以400公尺接力賽做比喻,但是柯市長一句「事實是棒子掉在地上,老郭只要去撿起來繼續跑,就這樣。」也惹得謝志偉不開心立馬反擊說:柯文哲永遠看不到「鄰國」的錯,柯文哲的問題不在「棒」,而在「捧」,而捧的是「誰」的「啥」?
追加問一下,前幾天高虹安委員到北市府拜訪,被說是因為要選新竹市長所以前去北市府「觀摩市政」,還被民進黨的台北市議員簡舒培說是「台北市政府民眾黨黨部又開張了!」
緊接著我們要來談談五倍券的事情,根據TVBS新聞網的報導,行政院26日公布五倍券規劃方案,總計10部會加碼推出其他振興措施,包括去年的動滋券、藝FUN券等等,今年又新增好食券、地方創生券、國旅券共8大券,有1300萬份,若在加上各縣市自行加碼,好康多多,但台北市長柯文哲就認為,各地搶加碼恐會造成嚴重通膨。
講到振興五倍卷就要來問問八大行業的事情了,當各行各業陸續復業,但是八大行業至今仍不准營業,所以北中南八大行業大串連,要政府還工作權,對於八大行業的工作權,不知道北市府有哪些相關措施呢?
最後要來談談最近北市府的人事布局啦,根據NOWnews報導,身兼民眾黨主席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劍指2024的企圖明顯!繼今年7月聘任前總統李登輝辦公室主任王燕軍為台北市政府的市政顧問、8月延攬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親信黃文財加入民眾黨運作後,如今又收編前新北市政府農業局長廖榮清任台北畜產公司的董事長。
地方政壇人士分析,此時正值國民黨主席選舉之際,柯文哲挖廖榮清任台北畜產公司董事長的舉動,也引發政壇高度的關注;尤其廖榮清與黃復興黨部的周錫瑋關係密切,加上又曾任新北市(台北縣)的局處首長、政商人脈亨通,無疑是柯文哲在新北市拓展民眾黨的最佳人選,也可為2024來提前部署。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學了!北市府的防疫措施
10:00 萬華血清研究
22:00 大學教授
27:00 北市府死亡案例校正回歸緣由來
31:00 馬來貘命名大賽
39:00 熊好劵
48:00 柯P擬取消免費PCR採檢服務
56:00 傳聞柯P將與郭董談疫苗?
01:01:00 高虹安赴北市府拜訪柯市長/全國VS.全台
01:13:00 謝志偉槓上柯文哲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vZztgze0Y4/hqdefault.jpg)
一學期是幾天 在 顏寬恒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次的減重成功雞排感謝祭有很多要感謝的人,三十幾家的雞排店,每一家都好吃,每一家都非常棒,還有草爺的參與,寬恒工作夥伴們的維持秩序,更感謝所有熱情來共襄盛舉領取雞排的鄉親們。
但真正的主角還是這些做吃的雞排店老闆們,他們願意在辛苦的疫情掙扎中配合,寬恒感到非常榮幸。這一波疫情,讓他們每個人幾乎都受到重創,他們每個人都有故事,每個人都有辛苦的地方,寬恒特別跟大家分享其中幾位的故事,下次大家有機會記得支持他們的生意,大家互相幫忙,一起努力過生活吧。
*龍井龍申豪雞排
小臻姐為了扶養家裡的四個寶貝,辭掉原本的工作,回到家鄉龍井,用自家的一樓作為店面,做吃的不會有甚麼冷氣空調,冬天吹風會冷,夏天滿頭大汗,但可以就近照顧兒女,一切都是以下一代的幸福為考量。
這次疫情連出門的人都大量減少,生意確實影響非常大。活動當天是中元節,小臻姐為了共襄盛舉,特地開店做生意,看到店裡來了這麼多客人,雖然做的滿頭大汗,但心裡非常踏實。小臻姐和母親平常行有餘力的時候,都會在附近的廟裡面為鄉親服務,每一次她都會低頭為全台灣祈福,希望這一波疫情可以早日度過,寬恒也是這麼希望著,希望解封那一天大家還可以吃雞排慶祝吧!
*霧峰雞排本色
瑋哥和他的夥伴一位是太平人、一位是霧峰人,這兩位三十歲的年輕人四年前開始學習在夜市擺攤,一邊做一邊學。
這兩位創業夥伴一位讀亞大另一位讀修平,大學期間就已經決定要靠自己做吃的創業,因為在這一行,只要好吃,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他們之所以會選在霧峰是對於霧峰的情感,既然選在自己的家鄉開業,就必須堅持下去,不論路上有什麼困難都要一一克服,也許度過之後,還能夠笑著跟下一代說當年的辛苦呢。
很感謝委員對於所有店家和商圈的幫忙,真的是一陣及時雨,也讓他們有信心繼續前進。所以,一收到活動邀請他們就私人贊助一百份點心,因為霧峰是他們的起源,沒有霧峰就沒有他們,這是他們感謝霧峰人機會,他們一定要好好把握;他與夥伴目前也朝著輔導其他有志青年來加盟的道路上努力,希望霧峰的這家店能夠成為全台灣展店的第一家店,寬恒也希望他們將來真的開分店的時候可以通知一下,大家一起慶祝。
*東海偉哥鹽酥雞
四十歲的睿杰是土生土長的沙鹿人,原先在台中工業區工作。身為單親爸爸的他單純只是希望能夠有更多自由時間照顧兩個就讀小二、小三的小孩,所以毅然決定轉行創業。
這是他第一間店,誰知道五月剛開業就碰上疫情最嚴重的時刻,原先歡歡喜喜的開幕,過不了幾天生意只剩下原來的四成,上百萬的費用都砸下去了,只好咬牙扛下來。
做吃的就是跟領別人薪水不一樣,每天早上10點備料、下午3點開店,一直忙到凌晨收攤清潔,但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東海藝術街商圈的人真的都消失不見了,這次的活動讓他看到好久不見的人潮,他也希望大家的消費可以持續下去,寬恒也希望可以趕快再見到東海藝術街的人潮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dhoR8i5cOw/hqdefault.jpg)
一學期是幾天 在 107學年度上學期結業式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連續好 幾天 又雨又冷的,今天真是風和日麗陽光燦爛,完完全全就是適合迎接歡樂的 ... 親愛的110年班同學,恭喜完成開平餐飲學校第一個 學期 的所有任務唷! ... <看更多>
一學期是幾天 在 一個學期應該要幾週- 清華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台灣的大學和國外大學比,一個學期18週算是很多的,教育部最近也開始在正視這個問題,台大也打算利用下學期試辦15週,想知道大家的看法- 學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