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台灣人是滿化不是漢化
台灣熟蕃很早就能說閩粵語的原因 台灣沒有閩客
提醒一下 台灣人歸化後才被稱爲熟番 清治時代台灣熟番剃髮易服是滿化 不是漢化
福爾摩沙番 歸化大清就必須 留辮子 前額剔光這時才被稱為熟番
閩粵語在台風行 絕對不是唐山人移入的關係
台灣在(1684)隸屬福建省 台灣府之下 設一府三縣
1887年臺灣升格為省 規模更大有三府 十一縣 四廳一直隸州
大清的 六部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禮部就是 掌管教育及科舉考試
台灣府之下都有教育行政單位 負責熟蕃儒學和語言的推廣
大清並沒有統一的國語
台灣所推廣的儒學 大部分是閩語發音
也有少數粵語發音
依照大清帝國的科舉制度 百姓為了求取功名
必然學習地區所推廣的語言 進而精修儒學
然後參加清國的考試而進入公務職務
畢竟三府 十一縣 四廳一直隸州 是相當龐大的政府機構
儒學引進台灣的年代 生活無虞的家庭
一定會將小孩送到私塾學習儒學
尤其台灣城鎮熟生番百姓
沒有理由不讓下一代接受官方推廣的儒學
然而 語言形成一定風潮之後 就會席捲整個地域
包括住在城鎮和平原的’’熟生蕃’’
大家很自然就會說 統治者推廣的語言
這個例子全世界都發生過 台灣也不會例外
這就是 日本對台灣歷史調查提到
熟蕃很早就能說閩南語粵語的原因
閩粵語在台風行 絕對不是唐山人移入的關係
蔣據台灣第21年的時候,我已經11歲,當時台灣人有大部分的人都已經會說北京話也就是現在的國語,何況大清時代在台灣推廣閩粵語儒學教育長達212年。
歷史上根本沒有客家人,大家應該朝這個方向去研究,他是什麼時候產生的,為什麼要產生客家人這個群族,中國大陸長江以南是百越南蠻地盤,語言百百種,這些人有絕大部分被操弄成客家人,所以他們的語言很大的部分是互不相通的,客家人並不是一個血統上的種族,是政治操弄出來的群體,並且把它美化,台灣的情況也是一樣的,把別的種族扭曲成客家人再把它虛構成漢人而已,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就是兩岸之間暗中協商的中國化政策。你朝這個方向去研究就明白了,不要看國民黨寫的資料,一輩子也不會醒過來。歷史上哪來的客家人?哪來的閩客高級論?上千萬的人口去取代黑奴空缺,福建廣東的老百姓最多,怎麼會是高級的人種呢?
一府三縣 原因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777#~本日冷知識~
你知道嗎?【台北城的風水之謎(文長慎入)】
上週我們介紹了到台北城門-西門,也帶大家複習了各個城門的故事,而今天,地理系出身的 #咪斯忙跌,理所當然一定要跟各位讀者談談台北城的風水這件事啦!(但忙跌的本業並不是地理風水師~請不要私訊請我看風水~XD)
揪竟,當初日本總督府一定堅持要拆除台北城牆與城門呢?其實這一切都追溯到台北城建城之初的規劃。
先讓我們來看看所謂風水到底是什麼?撇開民間信仰中風水的迷信,讓我們簡單地從地理學的角度來探討吧。
所謂的風,就是氣流的流動,當風遇到山脈,迎風坡就會降雨,而一個地區若能聚集降雨,就能形成一個適合人居的聚落。
所以山脈在風水學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常被稱為「龍」,它是氣流運行的方向。湖泊、河流有水之處,便稱為「水」。龍停留下來喝水休息的地方,叫作「穴」,是生氣聚集的地方。
從以上可以得知,風水原本是一門探討環境與生存的哲學。
而台北城可算是中國清代最後一座按風水選址與規劃的城市。
最早為台北城做規劃的是福建巡撫岑毓英,他的風水觀是以北極星作建城工程的基準,使南北軸線有所依據,因而形成方形城池、城開四門、十字形街道,重要軸向為南北向的建城腹案。
他在任期間完成台北城部分公共建築及主要街道,但城牆因種種原因尚未動工(有一說是西牆所在位置剛好位在艋舺與大稻埕中間的一片水田,其土質鬆軟,無法承受城門和城牆的重量,因此遲遲無法動工)。
然而岑毓英在光緒八年(西元1882年 )便受命回到中國擔任雲貴總督;當時台灣知府陳星聚便指派有築城經驗又諳勘輿的臺灣道劉璈接任繼續規劃。
但劉璈認為岑毓英規劃的台北城:「後無祖山可憑,一路空虛,相書屬凶」,因此決定更改城牆的方向(反正也還沒開始蓋),使北城牆後方有七星山可以倚靠,也因此台北城的東西牆其實並沒有平行,而是歪斜的,其延伸線出去在七星山剛好相交。
而今日我們可以看到,台北城中最主要的一條南北幹道(現重慶南路),它的街道系統指向正北方北極星的位置。城的西牆(今中華路)與東牆(今中山北路),向北延伸後與七星山剛好相交;而中心軸線,則恰好指向七星山頂,而七星山正是台北盆地龍脈之祖。
在日本人入主台北城之後,為了破壞台北城與七星山的軸線關係(也是為了鞏固統治權),於是第一步便是將台北城逐步拆毀,這也是我們今日看不到台北城牆遺跡的原因。
1899年,日人提出了市區改正計劃,先將城牆拆毀,並且填平了護城河,成為三線道路,也就是今天我們所知的中華路、忠孝東路、中山北路、愛國西路等。再來是西城門也被拆毀,但是後來經過有識之士-台灣總督府圖書館館長中山樵等學者,嚴加抗議,才未把其他的城門破壞。
而下一步,就是在台北城與七星山之間,設立阻擋傳遞能量的障礙。
讓我們看看地圖,會發現「圓山」正好在台北城與七星山的連線上。(如圖所示)
再加上一些風水的考量,其實圓山原本舊稱龍峒山,這個名字的由來,正是因為圓山長得就像是一條龍彎蜒起伏。
重新用「龍、砂、水、穴」這個觀點來檢查圓山的地型,龍峒山如龍彎蜒在地表,旁邊則是基隆河呈環抱之勢,並且綿延到大直內湖,而附近正巧也有小丘陵呈守砂之勢,在現今圓山飯店的位置,正是能量強大的龍穴。這個形勢,又被稱為「蛟龍出洞」,是風水極佳的一塊寶地。
1901年,日本人在圓山這個風水能量極強的位置興建了台灣神社。由當時的總督兒玉源太郎計劃修建。社格也在後來升格為官幣大社,是最高等級的社格,由皇室出資維護,這也隱含著透過神社彰顯日本的統治主權。
而建神社於此,一來占據台北盆地最好的風水,二來截斷了漢人在台統治中心台北城的風水、阻礙了台北城與七星山的連線。
這也是為了讓後續日人的統治能更加順利,因此日本總督府對於興建台灣神社也十分重視,規劃為上下三層的神社,另建「明治橋」跨越基隆河(今中山橋一帶),成為台灣最具規模的神社。
而在台灣神社修築好後,為了方便眾人參拜,特地從其中一條三線道路擴建成「敕使街道」,這條路也就是現在的中山北路,我們所熟知的六條通、七條通,也就是從台灣神社建好後陸續興起的。
最後,要感謝各位讀者耐心看到最後,忙跌要來考考大家,你知道還有哪一棟近代建築,跟台灣神社一樣,被認為嚴重破壞台北城風水呢?XD
圖片: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繪
參考文獻:
1.彭喜豪,陳紹興,《從風水觀探討台北城市街道發展之風貌》,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第七屆台灣建築論壇-建築文化與城市美學,2010年12月。
2.莊展鵬主編,《台北古城之旅》,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0 年 4 月。
3.黃富三編著,《台北建城百年史》,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台北,2002 年 2 月。
4.沈葆楨,《福建臺灣奏摺‧臺北擬建一府三縣摺》,臺灣歷史文獻叢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年 6 月。
5.臺南連橫雅堂撰,《臺灣通史》,臺灣歷史文獻叢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6 月。
6.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野地旅),野地旅0112:劍潭古寺[台北中山] http://theericel.blogspot.tw/2010/09/0112.html
7.台北城的風水之謎系列文 http://goo.gl/seMY4
[Miss Mon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