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偵測X光片揪COVID-19 食藥署首度核准【獨家】
2021/5/30 11:17
(中央社記者江慧珺、張茗喧台北30日電)武漢肺炎疫情嚴峻,衛福部食藥署最新專案核准一款人工智慧(AI )系統,可輔助偵測患者的胸部X光片,發現疑似染疫並且提早示警,有助守住醫院防線。
自去年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防疫戰開打以來,透過AI科技協助防疫,從疫情監測、快速診斷、藥物治療選擇到疫苗研發,是重要課題。
這款AI胸部X光片輔助偵測系統,是由台灣醫學影像公司與醫療機構合作開發的AI演算軟體,公司負責人即是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s)暨批踢踢(PTT)創辦人杜奕瑾。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醫粧組簡任技正吳亭瑤告訴中央社記者,要及早找出染疫者,除了PCR核酸檢測、抗原快篩外,胸部X光片判讀也是重要依據。
吳亭瑤說,這套AI系統可協助圈選出胸部X光片上可疑的病灶,27日通過食藥署醫療器材專案製造販賣核准,這也是國內首款因應疫情緊急使用的AI輔助系統。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蕭世欣說,武漢肺炎許多無症狀患者,可能因其他傷病到院,造成傳播風險,這款AI系統可輔助判讀病患的胸部X光片,若偵測到疑似病患,就可及早發出簡訊警示醫護人員。
蕭世欣解釋,一般肺炎多侵犯單側肺葉,而武漢肺炎則在雙側肺部周邊會出現毛玻璃狀陰影,AI除了偵測異常外,還能判斷影像畫素與訊號強弱,有時比人眼辨識更強。
台大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也提到,若醫院內出現確診個案,要進行大規模全院採檢相當費時,若能先替出現疑似症狀者照胸部X光,並以AI輔助判讀,有助即時找出染疫者。
除了加速偵測外,節省人力、減少錯誤也是一大重點。李建璋指出,放射科醫師判讀各式檢驗檢查影像,相當耗眼力與腦力,看久難免疲乏,且同張X光片不同醫師可能做出不同判讀。
李建璋說,此時AI系統可分擔醫師判讀工作,並給予第二意見,目前已知利用AI判讀武漢肺炎疑似個案的準確度約80%,和快篩相當,但速度更快、更省時。
然而,AI系統非萬能,蕭世欣提到,最初系統開發時,是以確診者的胸部X光訓練AI模型,故判讀精準度高,但實際上陣可能遇到各種狀況,故仍要擴大規模驗證。
吳亭瑤指出,AI系統要通過食藥署核准,必須有臨床驗證,但去年病例較少資料取得不易,直至上個月各種審查資料齊全,如今核准後恰巧碰上這波本土疫情,可望協助在醫療第一線協助抗疫。
附圖:
疫情嚴峻,衛福部食藥署最新專案核准一款人工智慧(AI )系統,可輔助偵測患者的胸部X光片。(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資料來源: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5300045.aspx?fbclid=IwAR21Zs9pElxMvl5HL3bLaiEMz5wDiM9vbVvCgyLAvyTPk02XwQ9U-EV7aIE
一般 內科 ptt 在 Chea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兒福砸3.7億買內湖辦公室
我先說我的立場 我反對在內湖買辦公室
現在所有各大粉專風向
都在攻擊我們這些酸民
說窮人見不得人家買房
(啊~你是捐多少? 每個月才捐100 閉嘴啦
沒有人敢出來反對在內湖置產
那我就當那個反對者
買房絕對是非常合理的選擇
但目前還沒有一個足夠令人信服的理由
要買在內湖科技園區
我反對的理由從來不是
公益團體必須像苦行僧一樣
還是說要他搬去烏來雙溪
我的原因是 社會感觀不好
為什麼要買在內科 瑞光路?
兒福是IT產業嗎
說到交通內湖交通也並不好
中和、土城、新莊、三重
文山、木柵..等郊區交通也非常方便
鴻海總部在土城 華碩在關渡
你說這個算企業造鎮
那htc總部在新店 微星總部在中和
這兩個我都去過 都是在一般住宅商辦區
這種大企業都可以選在郊區
為什麼兒福不行?
他們的需求更多吧
有更多人的需要來洽公
更需要聯絡各種新聞媒體
比企業可能不合適
那比同行
勵馨辦公室在新店
伊甸在文山
家扶甚至在台中
他們規模都不比兒福小
以下節錄ptt的一篇文章
https://tinyurl.com/yxya74jc
比較了三者的資金使用效率
2017年
勵馨 3.7%
伊甸 5%
兒福 32.3%
2018年
勵馨 6.2%
伊甸 6.9%
兒福 34%
家扶 7%
這三間的收入規模
分別是5億(勵馨)
8億(兒福)
20億(伊甸)
50億(家扶)
兒福的規模位於中間
但餘絀比例34%
顯著高於其他三者不到7%的水準
這樣你跟我說是服務做完了才提撥買房?
這顯然是資金使用效率不彰,不是嗎?
買房當然不是問題 我舉雙手雙腳贊成
但買在內湖
這顯然是資金使用欠缺考量,不是嗎?
再說一次買房很合理
考量交通、耐震什麼的都很合理
但請說服大家 買在內湖的理由
當然你要留言說服我 我相當歡迎
最好讓我啞口無言
變成支持在內湖置產的那種最好
一般 內科 ptt 在 New York Style 醫師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晚安輕笑話]
學長前輩出來澄清"消基會推薦給醫療人員參考用文獻"了
啊? 二三十年前的文獻 ?! 是來倘水降低大家專注要國賠的家屬代表嘛?
請尊重台灣這跟全球比都算是高水平的醫療照護水準, 好嗎:)
因為在陽明大學教學生 上網找醫學文獻
以身作則
哪位有PTT權限的好友幫我爆掛一下?
感謝爆掛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36883356.A.F2D.html
先謝謝囉!
http://m.appledaily.com.tw/realtimen…/…/new/20150714/647552/
【更新】談塵爆燒傷醫療 消基會:仍有改進空間
<消基會董事長陸雲表示,目前有些醫院對八仙塵爆傷患採取的一律清創的做法仍待改進,呼籲醫護人員對一、二級燒傷傷患,不要任意清創,應正確使用親水性敷料換藥,可維持良好傷口癒合並保護幹細胞>
有關消基會 (附設醫學會)提供的三篇文獻
我已經上網找出摘要看完了
答案是完全不及格!!
1. J Pediatr Surg.2010Mar;45(3):600-5,
2. J Trauma.1990 Jul;30(7):857-65及
3. Scand J Plast Reconstr Surg Hand Surg.1989;21(3):283-5。
(消基會年份還打錯 不是1989 ,應為1987
害我多花了一點時間修正)
除了一篇是小兒科的論文
其他兩篇都是25年前的論文
這個水準在醫學中心裡
剛畢業的實習醫師或住院醫師
回顧文獻上台報告
都會被老師 學長電到金光閃閃
消基會竟然敢開記者會?
難怪沒有醫師敢背書保證
我把三篇用PUBMED 醫學資料庫搜尋之後
花時間讀完三篇英文論文的摘要
沒有一篇可以符合消基會自己講的
可以應用在現在這群平均20歲
重大燒傷的年輕人身上
沒有一篇有提到幹細胞
也沒有說 人工皮可以取代清創
可是都和人工皮 DUODERM有關
是不是收了DUODERM廠商的代言費來推銷的啊?
1.Hydrocolloid dressing in pediatric burns may decrease operative intervention rates.
第一篇是小兒科 還算比較新 2010印出
但是
A限定十五歲以下的病患
B 是Partial-thickness scalds
(部分皮層的蒸氣或液體燙傷)
和八仙塵爆受傷者是二十歲左右
下肢全層燒灼傷 完全不同
從1997 - 2007十年內 248個病患
比較兩種換藥方式
jelonet dressings (含抗生素紗布)139個 和
DUODERM (人工皮)109個病患 的預後
後續需要清瘡植皮的比例
2. 第二篇
Comparison of a hydrocolloid dressing and silver sulfadiazine cream
in the outpatient management of second-degree burns.
1990二十五年前出版的論文
病人根本限定
<15%體表燒傷且無須住院的病人
才收入比較
還是比較一般換藥
和DUODERM 人工皮的差別
根本不適用
我們現在一群重大燒傷>50% 的病人好嗎?
3.第三篇是1987 快三十年前的論文
HydroColloid dressing (Duoderm) for the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and deep partial thickness burns (消基會年份還打錯 不是1989)
是70個 燒傷小於7%的淺層或部分皮層的病人
用人工皮DUODERM
另外 16個 情況類似的
用一般換藥 兩者比較
這種情形你可以類比到
我們現在幾百人大面積燒傷病危
外加需要截肢的全層燒傷
深可見骨的情況??
還敢呼籲不要隨意清創?
你是哪個眼睛看到幹細胞?
我只是內科醫師就可以打臉你
明天看燒燙傷醫學會 正宗的怎麼修理
這個 冒牌的消基會 附設醫學會 !
附上三篇原文連結
補充 醫美醫師 林秉鴻 所說:
< 衛福部並沒有禁止人造真皮輸入,
問題是你們消基會在健保會中
阻擋健保費率的上升,
然後搞到人造真皮Alloderm
與Integra都退出台灣了,
現在還開記者會來嫌屍皮?
不要說人造真皮,
我們說人工皮Biobrane好了,
被健保署砍到5片600元,
結果人家Smith & Nephew公司
就把Biobrane退出台灣,
今年才又被我們拜託輸入回台,
但這次不賣給健保,
一律自費5片4000元。
所以你們知道問題在哪裡嗎?
「消費者心態」與
「奧客文化」才是問題所在!>
========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