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今天要來講一個和平製品從2014年到現在,
仍持續著的計劃《5400 Project》!
「我只是很期待,關於未來的自己與白紙的未來之間究竟會發生些什麼事情。」
這是一個自行發起、一日一圖的計畫。以「一萬小時定律」為基礎,推算至少要做出5400張才能滿足這一萬小時。從2014年持續創作到2018,目前累積約八百張,作品形式廣泛,平面設計、插畫、視覺實驗,作品不一定有主題,有時也可能是針對某個日常觀察而產生的實驗,又或是一日心情的視覺呈現。
-----------
2016.06.08
心得記錄
我特別喜歡畫圖,大學所學到對於畫面的安排,導致我跌落到平面設計的坑洞。
從線條一直到顏色的組成,文字的編排、畫面的構成、物件的比例大小,我們可以在一個有限框架內去表達的事情千變萬化,更因人而異地產生多種的解釋與想法,我變得因為好奇符號的傳遞而深入其中,並且試著透過長久累積不停不止的練習去將自己推到更高的境界。
從鍛鍊想法開始,一個想法的擴張如同在海洋上撒網,收網的時間與收穫量永遠都是不成正比且無法量化去計算的,你擁有都不知道當你收網時所捕獲的魚群是哪一種,可以是好的、可以是壞的,但有時候會是海豚在你的身邊躍起,有的時候會是遙遠的鯨魚在你幾乎無法辨識的遠處噴出微小的水柱噴氣,有的時候卻會是鯊魚圍繞,因為那些微的、從你的指頭所滲出的鮮血。
除了想法,還有手指頭與腦袋的協調,在紙上與機械上的作畫、填色、拉轉、撕裂、破壞、刪除、回溯、否決、離開。往往在一個時間累積之下所完成的作品,在經過另外一段時間的沖刷之後,我會發現再看一次、再體驗一次視覺觀感的那幅畫作的那個存在,已經失去了在先前那段完成時的興奮感,所餘留的是失望與更能改進的地方。
我在那時候深刻的體會到,或許這就是「成長永無止盡」的意謂。我永遠也沒法做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代表作,那只會是永生地,屬於過去那個某個階段的我而存在著時所做出的作品。在此,對我而言,能夠不斷地提醒自己,做出的作品使我前進讓我成為一位不停地成長的人,這種事情,彷彿就是在告知著我,我是存在著的,並且有著不停堆疊的習慣著的創作著。
「原來如此我搞懂了,每一種的風格都是一種數量的線條匯集而成,就像是水滴匯集成河流。流派則是河流流入海洋,一整片巨大寬廣的海洋。而整個世界的水整體就稱之為繪畫,所以只要從一滴水的角度去出發,自由地,不要侷限住的話,就能畫出自由飄盪的畫了。」
-----------
圖(1)《5400project 7%》A3開本
圖(2)《5400project 7%》內頁
圖(3)《5400project 13%》A3+A4開本
-----------
more info:
每日更新 《5400project》(14-17)
https://www.instagram.com/paixpro/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00的網紅下一本讀什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刻意練習》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被譽為「研究世界專家的世界專家」,根據他30年的研究發現,所有領域的「天才」發跡和成長過程,全都可以歸納成「刻意練習」的產物。作者說道:「我從未見過有人不經長期密集練習就發展出超凡能力。」這些所謂擁有「天賦」的佼佼者們,只是比其他人更...
「一萬小時定律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和平製品 Paixpr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葉慶元律師(葉狀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石先生 - Stoneip.inf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心得] 刻意練習-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寫下心情·心得·所感·所得- 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斜槓青年》讀後感2 - 一萬小時定律是假的? - 書籍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刻意練習閱讀心得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刻意練習閱讀心得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葉慶元律師(葉狀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期許未來的法律人們,可以站在修豪的肩膀上,看得更遠!
〖給未來的法律人〗
最近二個月太忙,慚愧沒能多花時間在幾位暑期來實習的學生身上。君子贈人以言,在最後一位要走之前,跟他分享幾年工作的心得,希望對他有幫助,也供社會新鮮人參考。
1. 主動性:工作十幾年,我們經歷無數實習生和剛出道的律師。什麼樣的特質最能讓人看見且印象深刻,並可做為未來成就的指標?就是一個人的主動性。雖說「錐處囊中,其末立見」,但你要讓人看見,也得爭取那個進入囊中的機會。台灣學生及職場新人最大的共通特性就是溫吞/退縮/被動,敲一下響一聲。在職場中,會讓人亮眼的新人有二種特質:一種是主動請纓,積極承擔責任要工作的;二是以「獅子搏兔,豁盡全力」的心態,做任何事都全力以赴,主動舉一反三,在品質和投入的時間上經常超過別人的期待的。實習結束回到學校後,檢驗你的主動性有幾個最簡單的判斷標準:你是不是習慣坐第一排中間主動問問題?每個大學老師在休息室裏都有開放和學生會談的時段,你有沒有想過主動去利用?如果沒有,你跟每個同學一樣坐在教室後半段,下課前就拿著手機往外衝,看到老師能躲就躲⋯⋯如果這就是你的習慣,未來進職場,你憑什麼讓人家覺得你是人才?
2. 問問題:台灣學生習慣背答案,而非問問題。從小沒有問問題的訓練,甚至以為問問題顯示自己不懂,是可耻的事。剛好相反,一個學到新東西/接到新任務後,會主動問問題的人,顯示的是他的主動性,以及對事物的思辯/創造能力。對法律工作言,提問習慣的直接作用是幫助我們從所有角度剖析問題,以及在交互詰問時的臨場反應。猶太人為何這麼優秀?因為每天都在彼此問難、辯論,養成他們一輩子思辯的習慣(推薦看「勇敢議論所有事!猶太人每天鍛練的WHY思考術」-商周出版)。摩西接到上帝帶領猶太人出埃及的任務指示,不是默然受命,而是立刻和上帝提問爭執,要上帝說服他做的到。問問題的習慣是要練習的,每天找一個最平凡無奇的事,想出上百個問題做練習吧。
3. 一萬個小時的努力:「異數」一書介紹的「一萬個小時的努力」是影響我一生最重要的觀念之一。一般知道的人只將之視為抽象的成功格言,其實並非僅止於此。舊社會從師學藝要住進師傅家,約二年八個月至三年左右藝成出師。如果一天花十小時,學藝近三年就是剛好超過一萬個小時的時間。我還蠻熟悉我現在做的法律領域,因為每天做,頭幾年就超過一萬個小時了,現在在繼續累積數萬個小時的時數。
但一萬個小時的定律還可以從其他幾個方向剖析:成功,靠的其實不是天份,而是投入的時間。所以一件事你投入多少時間,幾乎就可以決定你當下乃至一生的成就。例如學彈鋼琴,一般公認是你在約二十歲前,彈了多少時數,就可以決定一生的成就。例如,彈了一萬個小時,未來可以朝專業演奏家發展,彈了數千小時,只能當社區音樂教師,再往下就只有自娛的功力。所以當你決定要學好一件事(例如英文會話能力,開庭/簡報技巧等),就得爭取機會累積那方面的時數。而你不可能任何事都花上一萬個小時,所以不重要的事物/嗜好就要捨棄。值得做好的事都值得積極爭取練習的機會,沒有對價也沒關係。剛開始常會出糗(例如公眾演講),但這些都是值得的—他們幫你墊高接近成功/專業的時數。
4. 好學:出社會後,看到愛念書的人很少。在學校念書成績優異的人,未必都愛念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於學習的人,都是單純為了愛好知識而念書,不是為了考試。大部份的法律人,對於念書的概念就是念法律書。這其實是很可悲的。法律一直在變,大部份的法律書,就像高科技產品一樣,當他上市時,在技術上就已經過時了(最新的在研究部門發展中)。而大書店中,法律書只占一小塊,而且可能是最無趣的那塊。你要有不同別人的能力,要主動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例如對金融法有興趣,你就要將自己的金融知識訓練到能和銀行的實務工作人員Speak the same language-用行話講專業知識。念書能夠觸旁通,則學問都有大用。我自己的念書的二大領域一是中國文史哲古文書籍,二是各種現代商業書籍。前者常被質疑有什麼用?太有用了。時代會變,人的問題是一樣的,現代人遇到的問題,古人都處理而且想過了。幾周前先後對客戶做過二次工會談判議題的簡報,講到法律只是基礎,工會談判重點不在法律,所以從孫子兵法,三國志,一直講到史記魏公子列傳,涵蓋談判要知道的準備/議題預防/團隊組成/養士等諸般問題。從觀眾的反應,可以知道這些內容對他們的啟發和震撼。你不見得要念這塊,但你要有一個法律外念書的專長領域,那會是什麼?你得自己決定。律師考上後,才是真正念書的開始。但是念(雜)書的習慣,在學期間就開始養成吧。
還有幾點,但就這樣吧。幾年的經驗,贈人以言不能期待什麼。就像栽下一株小樹,憑天地育成,會長大的就會長,不會的就是不會。但經驗同樣告訴我,年輕人要成就的重點就在以上幾點,特別是主動性。期待看到更多未來積極有光彩的青年新星。
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石先生 - Stoneip.inf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補兩句:
平平白白一個人係香港學武術,你只能學到形,學到啲睇得唔打得嘅招式。點解?
你係一位師傅,敢唔敢將本門最狠毒,一招置人於死地嘅招式教人?每門都有啲一擊好大殺傷力嘅招式,但無人會隨便教,就算所謂嘅大師兄都未必識。因為師傅都驚教錯人,教左個壞人出來整傷人,反而教啲無咩殺傷力嘅,最多都係搽藥,安全好多。
#自己想清楚
#學武唔代表真係打得
#兩三下打低對手個啲先叫打得
#打交無幾可一對一
太極拳對MMA
今天談一個冷門的話題:武術。事緣看了一段新聞:「太極拳師對戰MMA,十秒被KO,網民嘲太極只適合養生。」(https://www.hk01.com/article/87683,內有片)
其實不用看片,單看「MMA對太極拳」,我已預計到結果,太極拳是輸了八成;再看對戰者的資料和身型,輸十成!乾
MMA選手37歲,肌肉發達,體型屬重量級;太極拳選手,41歲,看上去像一個發福中年,其後頸的肥肉很突出。到了這把年紀,差四歲,就是差四歲;即使體重相約,兩者肌肉質量也相差太遠,肌肉對脂肪,是很難打的。
看報道和網民反應,覺得可悲的是,在資訊這麼發達的今天,人的視野還是如此狹窄,還在討論哪種武術「天下第一」這種層次。我們可以比較不同門派,可以比較其理論和特色,比較創派者的思想和格鬥原則,這些是可以比的,有些門派的想法確有優勝之處。但如果上擂台,就不是比打水炮,而是動真格,最講究的,不是門派的武術有多厲害,而是比訓練、體能、心理狀態和一點天份。沒有人懷疑李小龍只是在電影上打得,因為他每天練至少六小時功夫,每天六小時啊。他說過:「我不懼怕對手識一萬種腿法,但懼怕對手只懂一種腿法,而練了一萬次。」這個世界何來最強的武術?這個世界只有最強的武者。
MMA是什麼?Mixed Martial Arts,綜合格鬥技,Mixed,即甚麼都有,目標是上擂台,玩技擊,所以認真對打必然是訓練之一。太極拳呢?我就未聽過以認真對打作訓練(當然,可能有我不知而已)。一個不斷去練習擂台對打,一個練套路推手或「示範式」格鬥,而不是練習free fight,結果顯然而見,捱十秒是差不多了。
網民說傳統武術不及MMA,有些人還反駁。無謂吹水,不及就是不及,很理性的結論,干脆認了吧。為什麼?因為大部分傳統武術都故步自封,充滿門戶之見,而且自高自大。如前所述,MMA是綜合格鬥技,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東西?就是傳統的西洋拳發現自己只有拳,沒有其他東西,各門派動真格時,經常要A對A,A對B就不打了,不夠刺激。MMA在九十年代出現,摒棄了門戶,上到擂台,什麼都行,打得便行,所以沒有限制。例如,西洋Boxing的拳套只能出拳,不能用手捉拿對方,沒有摔技,所以MMA轉戴露指拳套,可以用摔技了。還有,大部分格鬥技,很少有「地戰」。像片中那個太極拳師被擊倒在地,格鬥便轉為地戰。你有沒有發現,大部分你熟悉的功夫,跆拳又好,空手道又好,詠春又好,西洋拳又好,都沒有地戰招式,跌低咗就唔識打;但MMA既集各家之大成,自然有地戰,如巴西柔術的鎖技。如果你有看《激戰》,便知道我說什麼。張家輝教了彭于晏一段日子,最後都要請求另一位教練教他鎖技,以應付地戰,就是這個原因。
大部分傳統武術 (我所知的)都缺乏應付地戰的方法。你看《葉問》,覺得詠春好好打,但你有沒有看過葉問倒在地下?這不行,因為只懂詠春,倒在地下便幾乎只有捱打。太極拳講求鬆沉,定和沉是終極原則,故實戰時根本不應被推倒在地,但真的被推倒在地,在懂地戰的MMA面前,也只有捱打份兒。所以,片中太極拳師一倒地,即被KO,因為任何家的太極拳都沒有應付地戰的方法。
MMA是一種不斷改良演進的新格鬥方法(其實不是一種門派),再加上是以擂台取勝為主,理念上超越很多武術,理所當然。但這是新意念嗎?不,李小龍一早就拼棄門戶之見,截拳道不是什麼門派,而是一種綜合了眾多武術的精簡原則。可惜,華人練武者雖多,但能像李小龍般有這麼開闊的眼界,肯定不多。
咦,不是說太極拳是「以柔制剛」、「以弱勝強」嗎?這都是真的,包括以弱勝強,但我們看得武俠小說太多,便覺得以弱勝強等於「以最弱勝最強」,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違反物理定律。物理上最著名的「以弱勝強」原理,是槓杆原理,你用槓杆原理製造一個工具,可以輕易移動十公斤的東西,但不代表相同的工具可以移動一噸的東西。人家比你後生,肌肉質量比你強,甚至比你重,又以擂台為主要訓練,你練甚麼太極拳也會被比下去。難道一個練了太極拳的小孩,就能「四兩撥千斤」打倒一個成年人嗎?
太極拳能養生,眾所周知(但為什麼能養生卻很多人說不出來),那麼太極拳能否技擊?太極拳當然有技擊,但多年經驗顯示,很多理論上可行的技法,在實際上是非常難用。很簡單,太極拳講求鬆沉,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以柔制剛,但能保持鬆沉的狀態,是與心理有關的。自己練功時,練套路時,要練到鬆沉當然較容易,但上了擂台,Sorry,要保持這種狀態很難,因為你怕被打中,打中會痛,會流血,會倒下,會嘗到失敗的滋味,會冇面……,所以你會有壓力,一般還很大壓力,那麼你怎樣鬆沉?這就是理論上和實際上的分別了。
咁,太極拳除了養生,咪即係冇乜用?也不然,練太極拳,你會學到巧勁,不用拙力,用巧力,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咁即係唔打得?也不然,因為你可以將當中的運力原則,放進其他武術。如果你有看《一代宗師》,便會認識「形意拳」和「八卦掌」,這兩種武功與「太極拳」合稱「三大內家拳」(與內功無關,無法打出龜波氣功的,pls),詠春雖不屬內家拳,但某些原則可令詠春發揮得更好,很多理論也與內家拳相通。太極拳是練「功」的,本身的格鬥招式很難在實戰發揮,即係唔打得,但日子有功,可強化其他功夫,包括本來就幾打得的形意八卦和詠春,甚至西洋拳。例如練了太極拳,放到詠春黐手,一般來說你可以比只練詠春的人更易「黐」到對手;太極拳的身勁、鬆腰,可放到形意和八卦,就勁上加勁;練得鬆了,你學西洋拳時會發現進步會比人快,因為好拳都是集中和鬆,而不是緊緊揸住拳頭硬揮出去。
更重要是,去到一定年紀,你是很難維持高度的肌肉和體能訓練,夾硬練成一身橫練肌肉,只會極度傷身。太極拳的巧妙用力,正好補足日漸衰退的體能和鬆弛的肌肉。
《一代宗師》裏有句很有意思的對白:練武者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傳統武術傳承的問題,就是只能「見自己」,視野只見自己的門派,更甚者,不少練武者只看到自己的門派,眼中只有自己,練得幾年便自覺「好打得」,因為他們沒有見過天地。最大鑊係,他們沒有見過天地,便「見眾生」,授起徒來,把狹窄的視野傳承下去。MMA的出現,就是發現傳統西洋拳的不足,才搞一個「沒規則」的遊戲規則,提高格鬥技術的演進,而不是在自說自話「Boxing才最勁揪」。
如果說,傳統軍事武器比現代軍事武器強,鬼信。那傳統是否無用?今天的人包括西人還在讀和翻譯《孫子兵法》,講完。
當然,有小朋友問我:「其實練這些有咩用?」我只能說:「冇用㗎,有興趣咪練囉,唔通我一把年紀真係去打擂台咩,畀人打死都似。」
在功利的香港,談自己的興趣和心得,是很趕客的。你能讀到這裏,多謝!
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刻意練習》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被譽為「研究世界專家的世界專家」,根據他30年的研究發現,所有領域的「天才」發跡和成長過程,全都可以歸納成「刻意練習」的產物。作者說道:「我從未見過有人不經長期密集練習就發展出超凡能力。」這些所謂擁有「天賦」的佼佼者們,只是比其他人更善於改善大腦和身體的適應力,採用正確的方式學習跟訓練而已。
他也打破大家一直以來從知名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的《異數》讀到的迷思「一萬小時定律」。並不是傻傻地訓練一萬小時就能夠出類拔萃,而是要透過有方法、有技巧的「刻意練習」,才能砥礪自己不斷進步與改善,真正成為卓越的「天才」。「刻意練習」的目標並不是「發掘」潛能,而是「打造」潛能,讓以前不可能的事情變得可能。而這需要改變現況,也就是脫離舒適圈,並強迫自己的大腦和身體去適應新的行為和技能。
📝部落格文字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peak-deliberate-practice/
《刻意練習》購書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peak-secrets-from-the-new-science-of-expertise/
📝〈只要 20 小時就能學會任何事〉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MgBikgcWnY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極度專注力》戰勝分心的6個技巧,提高注意力和創造力
https://readingoutpost.com/hyperfocus/
《恆毅力》讀後心得:總是練習對自己提出這3個問題
https://readingoutpost.com/grit/
掌握進入《心流》的5個步驟與3個技巧:以寫作為例
https://readingoutpost.com/flow-writing-steps-and-skills/
《學得更好》讀後感:我的寫作之旅如何體現書中的6個學習步驟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最高自主學習法》推薦心得:不要更拼命,而是更聰明
https://readingoutpost.com/self-learning-blueprint/
📚我讀過的其他好書,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好書推薦】2020年,為我帶來最多啟發的10本好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9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8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8-favorite-books/
2021年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read-50-books-a-year/
喜歡看別人的讀書心得與書評?愛書人50個私藏去處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lover-collection/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4gUy39
👉Google Podcasts https://bit.ly/2SfLGF9
👉Spotify https://spoti.fi/3i71G70
🌏Website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
👉關於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官方網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
語音信箱:https://readingoutpost.com/contact
訂電子報: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Outpo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Telegram: https://t.me/s/readingoutpost
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領導者都是終身學習者。」但是,學校和老師不會教你一輩子,你追隨的人生導師也有可能隨著時間發生改變。與其被動等待別人餵養你資訊,主動出擊才是新時代的生存之道。知道自己該學什麼、懂得自主學習的人,將化被動為主動,追求更有效率的學習方法,讓自己學得更好、更快。
《最高自主學習法》的作者是心理學家彼得.霍林斯(Peter Hollins),他長年專攻人類的表現極限,在學界和商界裡教導相關技巧,帶領人們掌握學習的秘訣、邁向成功。這也是我掛名推薦的一本書,我在書封上推薦道:「在這個快速的年代,自主學習是每個人必備的本領。這是一本豐富、實用、兼具廣度和深度的自學指南,帶領你拆解複雜主題、提高學習效率、加強筆記技巧。」
讀者Q&A 推薦哲學好書:
《被討厭的勇氣》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the-courage-to-be-disliked-2/
《沉思錄》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meditations-ylib/
《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the-daily-stoic/
《紙牌的秘密》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the-solitaire-mystery/
📝部落格文字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self-learning-blueprint/
🛒購書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self-learning-blueprint/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學得更好》讀後感:我的寫作之旅如何體現書中的6個學習步驟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刻意練習》為什麼一萬小時定律是錯的?我學到的4件事
https://readingoutpost.com/peak-deliberate-practice/
《超速學習》讀後心得:一張圖掌握學得快又好的9大法則
https://readingoutpost.com/ultralearning/
《高產出的本事》一張圖學會如何「講重點」的8個訣竅
https://readingoutpost.com/output-to-win/
《讀懂一本書》為什麼說書是對抗淺碟閱讀的最佳武器?
https://readingoutpost.com/understand-a-book/
📚我讀過的其他好書,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好書推薦】2020年,為我帶來最多啟發的10本好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9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8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8-favorite-books/
2021年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read-50-books-a-year/
喜歡看別人的讀書心得與書評?愛書人50個私藏去處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lover-collection/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4gUy39
👉Google Podcasts https://bit.ly/2SfLGF9
👉Spotify https://spoti.fi/3i71G70
🌏Website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
👉關於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官方網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
語音信箱:https://readingoutpost.com/contact
訂電子報: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Outpo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這是一本我2020年至今最喜歡的書,它有故事、有理論、有溫度,用廣闊的視角和獨到的觀點,帶人們領略「在這個越來越需要超級專業化的世界中,如何獲取和培養跨界能力、體驗多樣化、探索跨學科的領域?」
🏆《跨能致勝》要傳達的觀念:比起傳統認知的「盡早鎖定單一興趣、刻意練習、鑽研專業深度」,退一步來看,「廣泛經驗、多元涉獵、觸類旁通」也是另一種後天成功的關鍵要素。
1. 創造力和三分鐘熱度的關係
2. 別擔心晚起步,該擔心的是停滯不前
3. 這個世界不缺專才,更有價值的是…
📝部落格文字版:《跨能致勝》讀後心得:專業化的世界裡,通才如何勝出? https://readingoutpost.com/range-book/
購書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range/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刻意練習》為什麼一萬小時定律是錯的?我學到的4件事 https://readingoutpost.com/peak-deliberate-practice/
《恆毅力》讀後心得:總是練習對自己提出這3個問題 https://readingoutpost.com/grit/
掌握進入《心流》的5個步驟與3個技巧:以寫作為例 https://readingoutpost.com/flow-writing-steps-and-skills/
《黑馬思維》讀書心得:尋找熱情前必問自己這6個問題 https://readingoutpost.com/dark-horse/
《與成功有約》心得:一張圖讀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7-habits/
Audible英文有聲書心得|通勤的孤寂→閱聽世界的饗宴 https://readingoutpost.com/audible-experience/
📚我讀過的其他好書,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好書推薦】2020年,為我帶來最多啟發的10本好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9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8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8-favorite-books/
2021年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read-50-books-a-year/
喜歡看別人的讀書心得與書評?愛書人50個私藏去處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lover-collection/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4gUy39
👉Google Podcasts https://bit.ly/2SfLGF9
👉Spotify https://spoti.fi/3i71G70
🌏Website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
👉關於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官方網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
語音信箱:https://readingoutpost.com/contact
訂電子報: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Outpo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寫下心情·心得·所感·所得- 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我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靈感和坐等的成就。 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勢必實現的決心認真地活著。 —— 山本義本#自律. ... <看更多>
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斜槓青年》讀後感2 - 一萬小時定律是假的? - 書籍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還好作者在這本書中提到了一些想法,讓我有了開始努力的動力。 「一萬小時定律大多是針對專項技能,但若是工作所需的複雜綜合能力,其實跟訓練時間長短並 ... ... <看更多>
一萬小時定律心得 在 [心得] 刻意練習-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作者簡介
《刻意練習》一書由 Anders Ericsson 與 Robert Pool 合著而成。Robert Pool 是萊斯
大學數學博士,曾在著名科學刊物《科學》與《自然》工作。Anders Ericsson 是佛羅里
達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其 1993 年的成名論文《刻意練習在專家表現習得中的作用》
的引用次數高達 11012 次,已經成為專長理論的奠基性巨作。
內容簡介
在 2008 年 Malcolm Gladwell 出版了《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一書,中文
翻作《異數》的書轟動全球。書中提到的「一萬小時定律」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內容是
「無論何種專業,成功的最大前提是要有一萬小時的不斷練習」。但本書,《刻意練習》
的作者 Anders Ericsson 認為「一萬小時定律」其實是誤用了他的研究成果,這本書的
核心內容就是,成功的重點不是一萬小時、不是不斷重複練習,更不是天賦,而是「刻意
練習」。
本篇心得我會把這本書拆成三個部分進行介紹,分別是「天才存在,但專家不是天才」、
「專家必備:心智表徵」與「開始你的刻意練習」。另外,特別提醒您這篇心得我不會提
到具體的刻意練習作法,畢竟一般針對本書的心得都有敘述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
看本書帶給我的感慨跟想法吧。
#天才存在,但專家不是天才
最後的勝利屬於更努力練習的人,而不屬於一開始靠智力或其他天賦佔上風者。
天賦重要嗎?或是更直白一點的說,智商重要嗎?作者在《刻意練習》中給出了一個有趣
的數據,那就是科學家的智商絕對高於一般大眾的平均。乍看之下好像智商很重要,但如
果單單只看科學家這個群體,會觀察到科學家的智商跟科學成就幾乎沒有關聯。事實上,
好幾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智商甚至沒有高到能夠加入門薩協會。這個統計發現智商較高的學
生在科學課的表現通常勝過智商較低的同儕,但專業的科學家似乎不會因為智商高所以比
較佔優勢。
你看懂智商與成就之間的關係了嗎?讓我們再以西洋棋舉例,有三位英國學者找了五十七
位年輕的棋手打算探究智商與棋藝之間的關係,果然,智商與棋力高低有關,通常智力越
高的孩子棋下的越好。不過當研究團隊專門研究這群孩子中的菁英,也就是前二十三位在
積分成績上較為優秀的孩子時,發現智力沒有特別的影響。也就是說,雖然菁英組的平均
智商高於全部五十七人的平均值,但在菁英組內智商較低的孩童表現,常常是勝於組內智
商較高的棋手的。研究人員後來發現,高智商並未帶來優秀的成果,反而會表現較差,可
能的原因是智商較低的菁英棋士往往練習量較大,因此技能也提升到牆過高智商的菁英棋
士。因此,練習才是決定成果的重要因素。
所以什麼是天賦呢?天賦,例如智商,比較像是個快速入場卷。擁有天賦的人能在學習初
期有效率的掌握一個技能的基本面,因此指導者就會對這些人另眼相待,並且給予更多深
入的指導,造成擁有天賦者與平庸者的差異進一步擴大,也是這樣造就了一般認為的天才
。但如果觀察在這個技能的頂尖高手,則會發現天賦高低與成就高低沒有直接的關係,作
者的解釋是,若天賦較低的人想進入頂尖高手的境界勢必得付出大量時間練習,而練習與
成就有直接關係,因此在頂尖高手中會出現天賦與成就沒有關係的現象。
用籃球來舉例吧,身高就是天賦,是初期的入場卷。籃球教練往往會挑選高個子的球員來
培養,造成高個子的球員往往比起矮個子的球員更厲害的狀況。但是難道矮個子的人就沒
有籃球天賦嗎?如果籃球教練願意將與高個子同等質量的訓練拿來培養矮個子的話,矮個
子的球技也能邁入職業。甚至,在職業場上的矮個子球員,他們的成就比起高個子常常是
出色許多的。
#專家必備:心智表徵
技能越高超,心智表徵越成熟;心智表徵發展的越完善,就能以更有效的練習方式精進技
能。
那為何與成就最為相關的是「練習」呢?本書以運用心智的活動:西洋棋進行說明。西洋
棋的頂尖高手與初學者有什麼差異呢?在 1970 年代,大家就已經知道給西洋棋特級大師
短短幾秒鐘研究一個棋局,他們就能準確記下多數棋子的位置,並且近乎完美的重現棋局
中的幾個關鍵區域;相較之下,初學者往往只能記下一些棋子的位置,遑論重現棋局中的
棋子分佈了。
這就引起學者的興趣了,一般來說人的短期記憶是有限制的,例如人在一瞬間能記住的數
字約在 7~9 位數之間。但西洋棋大師好像不受短期記憶的限制,面對棋賽中斷或尾聲時
棋盤剩十幾、二十幾個棋子的棋局,大師在研究五秒後就能記下約三分之二的棋子,而新
手大概只能記下四個;但令人意外的是,若隨意擺放棋子的位置,就是不按照比賽的走勢
隨機亂放的話,大師與新手的記憶表現居然相差無幾。
這個對比讓學者相信,西洋棋大師在記憶棋盤時,並不是在背「每個棋子的位置」,而是
在記憶「棋子的情境」。棋子的情境指的是棋子的分布模式,除了棋子的位置外還包括棋
子間的互動。這些包括位置與互動的情境被學者稱為「模式塊」,一般認為大師腦中的模
式塊約有五萬多種。在檢視一個棋局時,大師看到的是一批模塊正以其他模式與其他模塊
運動,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模塊經由大師不斷的練習後,例如重複擺放棋譜,將儲存在長
期記憶區。
這就解釋了為何西洋棋大師能繞開短期記憶的限制,其實可以做個小實驗讓你體會看看。
現在請你記下「正聞起來前面他的花生他香飢餓吃著幾乎女子好無法到他克制」這句話,
你記得清楚嗎?好,如果你挑戰完了,現在請你記下另一句「他前面的女子正吃著花生,
聞起來香到他幾乎無法克制他的飢餓」。你會發現後面那句好背很多吧,因為後面那句的
文字並不是隨機擺放而是具有意義的,意義有助於理解。同理,西洋棋大師其實並不是記
憶力超群的人,而是靠記憶情境,也就是依靠正常棋賽中會出現的種種「模式塊」。
而認出模式塊的能力就稱為「心智表徵」,心智表徵較弱的人看起來是一團混亂或是隨機
的事物,在心智表徵較強的人眼中是各式各樣的模式。用足球比賽為例會最明顯吧,足球
門外漢在看足球比賽時看到的是兩方隊伍各十一名球員在場中四處移動,看似混亂且毫無
模式可言,只是某些球員會伺機在球接近時奪球;不過在喜愛足球甚至是足球專家的眼裡
,這些所謂的混亂完全不存在,場上的球員是因應球的走向和其他人的動作採取行動。
所以,所謂的專家與大師,就是指在該技能上的心智表徵更成熟的人。那心智表徵要怎麼
培養呢?答案是練習,而且是重質且重量的刻意練習。
#開始你的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等於是有方向和方法的目標練習法。
刻意練習與一般的練習差在哪裡呢?先從一般人學習新技能的方法說起好了,無論是學開
車、彈鋼琴、長除法運算、人像繪製或是寫程式等等任何你想像的到的技能都一樣,人們
在學習的時候幾乎都採用同一種模式:先設定大概的目標,接著從老師、教練、書籍或是
網路那裡學習一些操作方法,練習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後,就讓這些技能慢慢內化成自然。
例如現在的你開車轉彎時,還需要默念駕訓班教練交給你的左打右打幾圈的口訣嗎?
這樣做沒有什麼錯,對人生中的許多事而言,達到這種程度就打住也完全沒有問題。但你
必須認知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無論是開車、打網球或做飯,一但技能達到這種滿意的程
度,動作也成自然了,就等於不再精進了。許多人常常不了解這一點,以為繼續開車、打
網球或做飯就是在練習,只要一直做便能更上一層樓,但這種「天真練習法」是大錯特錯
,單純地連續慢跑十年不會讓你成為馬拉松選手,連續開二十年汽車也無法讓你挑戰 F1
的賽場。
刻意練習與天真練習法有幾項不同之處,後者認為單靠反覆做某件事便期望重複可以帶來
進步,前者強調要設定清楚的目標和實現那些目標的計畫、並找出一個監測進步程度的方
式,然後跨出舒適圈,專注地練習,最後還要找出維持動機的方法。刻意練習設計的目的
在協助人們於自身領域中成為世界菁英,而非僅以「夠好了」為目標。
你有想學或想精進的技能嗎?是語言、是算數、是音樂還是一種運動?作者說無論是哪一
種領域,邁向非凡都會經歷四個階段:產生興趣、變得認真、全心投入、開闢新路。所以
先找到你有興趣的領域吧,不必擔心成年人的學習效率低落,書中提到限制成年人成長的
往往不是身理條件,而是無法投入太多時間進行刻意練習。換句話說,只要願意投入時間
實行刻意練習,就有可能產生大幅度的進步。
心得
《刻意練習》給我最大的感觸是原來我之前就有學過了。在高中補數學的時候,補習班老
師交給我們一個叫做「夢想版」的自我實現計畫,內容大致上就是:制定大目標、寫下為
了達成大目標需要做到的小目標、在每次檢驗小目標時寫下無論是好與壞的檢討、設定一
個獎勵或懲罰。這完全就是刻意練習的內容啊,難怪夢想版的成效如此的好。
我曾經試著學習日文,從五十音開始,我認真背了一個禮拜但卻完全沒有背起來;我也曾
經試著重訓,從三項開始,我認真訓練了一年後 1RM 卻沒有大幅度的進步。我曾經以為
是我自己沒有那方面的天份,但當我看完本書才認知到,原來我之前學習技能時用的都是
天真練習法,我以為的認真只是我以為的認真,原來真正的練習是要踏出舒適圈的。
在閱讀本書的時候,我一直聯想到《反脆弱》的內容。反脆弱指的是有一種系統,在遭受
一定限度的破壞時,反而會變得更加堅強,就像尼采說的「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
。人體的肌肉就是反脆弱系統,重量訓練就是藉由不斷的破壞與重組肌肉組織建立更為堅
韌的肌肉的。而按照本書的內容,大腦也是個反脆弱系統,當人們脫離舒適圈,面臨一個
新挑戰是無法以過去的思考路經解決的時候,大腦便會建立一個全新的迴路,也就是建立
一個更為強壯的大腦。所謂刻意練習,就是一直在重複上面的破壞與重組的循環。
《刻意練習》一書共 315 頁,內容多是實驗以及例證,算是蠻好閱讀的一本科普心理學
書籍。書中還提到了其他有趣的議題,例如大腦的構成、以及如何挑選優質導師、刻意練
習在日常以及工作中的應用還有把如何把刻意練習融入教育產業。撇開這些,你也可以把
本書當成雞湯成功學來閱讀,不過這本雞湯可是真材實料的,希望這篇心得能讓你了解要
精通一個技能不必是天才,但必須建立心智表徵、必須經由刻意練習,而且,現在開始練
習一定來得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194.7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94482838.A.20D.html
※ 編輯: biemelo157 (49.216.191.27 臺灣), 07/12/2020 23:38: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