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離職?丟出辭呈前,釐清你到底想「換工作」還是「加薪」?】
每個人都會在工作上遭遇挫折,但有些人以積極方式處理挫折,有些人卻怒火中燒,變得憤世嫉俗,甚至放棄自己長遠的目標。
若你只是覺得薪資不夠買你的不快樂,或許你可以學會如何談加薪。跟職場上的任何事一樣,你領到的薪水就跟你為公司創造的價值有關。
你可以這樣進行 >> https://books.cw.com.tw/blog/article/1405
⋯⋯⋯⋯⋯⋯⋯⋯⋯⋯
📖 內文摘自《#我只想好好上班:新鮮人求職、就職、升職、離職的應對解答之書》https://reurl.cc/gWpbEX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一 言 不合 就離職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身體喜歡這樣工作:不瞎忙、不加班、不倦怠】
身為自由工作者最重要的是什麼?相信每個人都會不由脫口「自律」兩個字,脫離了朝九晚五的上班輪迴,看似擁有了一整天二十四個小時自主權,往往最後都浪費在無所謂的小事上。尤其居家檢疫期間,大多數的人都只能待在家裡工作,剛開始很興奮省去交通時間,不過後來發現在家工作效率越來越差,精神壓力越來越大,我也苦於到底該怎麼解決這個困境。
很幸運居家期間,我多了很多時間閱讀好書,這次要推薦的是小林弘幸的新書《身體喜歡這樣工作》,小林弘幸是日本權威的醫學教授,同時也是百萬暢銷作家,他用醫療的角度切入為何你總會如此疲倦,主要來自自律神經不平衡。
聽到「自律神經不平衡」,你一定會心想「啥?」
書中小林醫生提到身心健康接取決能否高度保持「自律神經」功能,不是自律!是自律神經。自律神經由「交感神經」跟「副交感神經」兩種組成,當交感神經發揮作用時,幹勁跟專注力就會提高,當太過操勞就會引發不安與焦躁。副交感神經則是你在放鬆時就會提升,例如泡澡、聊天跟睡覺。
小林弘幸書中有將自律神經分成四種類型,你如果是使用iPhone 也可以下載「CARTE」做自我檢測,查詢自律神經在什麼樣的狀態。
#為何自律神經平衡人生就順了呢
當你精神穩定時,就能下正確的判斷,也不會容易感到疲倦,整個人死氣沉沉感到筋疲力盡。小林醫生給了四個建議:
1.該休息就休息,千萬別硬撐
2.每天都要吃早餐,曬太陽
3.能走路就不搭電梯,鍛鍊腰腿的力量
4.天天量體重,避免因過胖導致自律神經紊亂
小林醫生說,千萬不要讓多餘的東西增加,這一點真的對於居家檢疫的人有點難,看著自己每天送來的包裹,實在有點感到抱歉,在書中小林有一個方法給大家,叫做「名片整理法」。就是把專案寫在記事本上,在把相關人士的名片放上去。重點是整理你的腦袋,而非整理職場。不要讓自己活在過去的迴圈,請把思考都放在現在。
當狀況惡劣時,我們的思緒就會變得紊亂,會有想逃避的心態。當焦躁跟不安一再重複,你就會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情緒垃圾。
小林醫生有兩個有效的建議:
1.適時補充水分
2.盡量減少不確定性
另外壓力大的時候不妨嘆口氣,嘆氣能有效改善停滯的血流,並提升副交感神經低迷的狀態。
#不喜歡就離職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許多人會問我說「是不是不喜歡工作離職就好了?」但很多時候並不是工作本身的問題,許多是無法調適自己情緒,那麼如果能改變「自已」與「自己周遭的環境」,就可以減輕惡性壓力。事實上良性壓力是可以幫助自己成長,也容易維持自律神經平衡。
職場大部分的壓力都來自人際關係,如何減輕壓力就在於從「能改變的人事物」開始,面對不合理的藉口就當耳邊風就好,一個人能擁有最佳工作表現,最好是歡欣雀躍的面對工作,而不是由上司施加壓力。
#撰寫三行日記馬上就能減壓
如果你想減少壓力,那麼可以試試看小林醫生的三行日記建議,請手寫下
1.今天最不美好的事情
2.今天最美好的事情
3.給明天的目標
記得一定要慢慢仔細寫,因為光釐清思緒,自律神經就會協調,而發牢騷、說壞話只會引發惡性循環,記得當你身心感到疲憊時,就去接觸新的事物,例如旅行,心情就很快愉悅起來。不管是家庭、職場、跟生活,記得「現在的自己」是最重要的。請做好一件事情,永遠都比解決眼前的問題來的重要。
很喜歡這本書帶給我的觀念,希望居家檢疫期間,每個人都能從不同的現在有新的獲得。
博客來:https://reurl.cc/mLxKEV (也有電子書版本
感謝 #樂金文化 提供3本贈書給你,FB2本,IG1本,讓壓力如山大的你找到平衡的方式。
請在留言處留下:「工作帶給你的煩惱是什麼?」並TAG書名。
例如:寫稿交不出來 #身體喜歡這樣工作,也歡迎公開分享此書,就有機會在7/12號得到此書。(寄送限制台灣
#多一次抽書機會 → IG: chertravel (機率真的比較大喔
一 言 不合 就離職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風向又變了!留言讚!#中華民國最美的風景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970551359625136&id=184899118190398
陳又新:昨天我發了一篇針對單親媽媽勒斃兩子案件的文章,今天看見許多網友瘋傳一篇,看起來像是單親媽媽生活圈的人所寫的文章。
從這篇文章來看,被告的確有她個人上的問題,但文章中夾雜不少作者私人情緒的批判,如果沒有警覺的話很容易被導引到特定方向去。
【看似澄清文,但作者厭惡被告的情緒溢於言表、直接顯露在字裡行間】
作者説被告從事美髮助理工作六、七年,再加上低收入補助,「最難帶的時期總算熬過去了」;然後被告因為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又跟同事不合,所以就離職了。
等等!一個助理工作可以熬六、七年的人,會在上完進修課程後,突然因為跟同事一時不合,就離職?其中難道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既然「最難帶的時期總算熬過去了」,被告試著找更好的工作改善生活,這個想法似乎也算合理。
但作者什麼也沒説,把被告的選擇寫得沒頭沒腦、突如其來,呈現出一個愚蠢被告的形象。
作者說被告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並在求職中要求能配合接送小孩上下課時間的工作。
想要接送小孩,哪裡不對?
想要找到更好的工作,這樣的動機也需要被檢討?
作者說友人介紹一份可以在家工作,時間上自由,可以接送孩子上下課,不必風吹雨淋,手機在手就能工作,偶爾用電腦更新網站商品,底薪低卻有無上限的業績獎金。
這工作聽了我都想去兼職了,天下真有這麼輕鬆好賺的「合法」工作嗎?
作者說現實生活中被告經常只讓孩子吃泡麵。
不然依照美髮業助理的薪水加上低收入戶的補助,是能吃到什麼?
不想吃泡麵,那就得找更好的工作,賺多一點;但被告想找更好的工作又被批評是好高鶩遠?到底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呢?
作者好像知道所有的事情,但寫出來的卻不清不楚,對被告有利的地方都沒有解釋清楚,看起來像是想説出事實,但都偷偷夾雜著作者自己對被告的厭惡及批評。
【因為被告沒有單親媽媽該有的樣子,所以她該死?】
我們的社會常常要求每個人要扮演好自己該有的樣子,單親媽媽該有的樣子、社工辦公場所該有的樣子、精神病患該有的樣子。
不符合這些樣子的人,可能就會受到很嚴厲的苛責,因為這樣看起來一點也不可憐、不是值得同情的樣子。
社福單位付租金就好,怎麼可以置產?被趕就換個地方租嘛。
精神病患待在家裡就好,怎麼可以出門嚇人?
被害人家屬哭就好,怎麼可以冷靜説話,還當立委?
單親媽媽顧小孩時間都不夠了,妳怎麼可以談戀愛?怎麼可以賺那麼少?賺那麼少還敢生?還敢離婚?怎麼不乖乖領低收入戶餓不死就好?怎麼敢冒風險追求更好的收入?
被告殺了小孩很兇殘,這是沒有疑問的。
她做錯事了,該承擔刑責,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她身為單親媽媽所遭遇的困難,也是真的。
我們的政府,目前對於單親的家長提供的協助,就是有限。
食、衣、住、行、育、樂樣樣都是困難,吃的不夠營養,穿的不夠暖,住得不夠好,行要違規三貼、四貼,育沒有辦法上補習班、買參考書,樂更想都別想。
被告一個人既要承擔經濟來源,也要陪伴孩子,倘若把所有的事情歸因到她個人,因為她討人厭,所以薪水活該低,因為她討人厭,所以求職碰壁很正常,因為她討人厭,所以判死刑剛剛好。
不是這樣的。
在懲罰她的時候,除了考量她這個人本質怎麼樣,難道不需要考量她遇到了什麼困難嗎?
依照法院公布的新聞稿判決書內容,我看到的是單親媽媽育嬰的疲憊,我看到的是單親媽媽求職的困境,但這些怎麼在法官眼裡就成了滔天大罪、「自大自我自私無知」,要判死刑?
怎麼可以因為被告不能忍受這些對單親媽媽不友善的職場、不友善的環境,而其他單親媽媽可以忍受,就變成是她忍的不夠用心,所以判死刑。
你可以說她做錯事,但請不要說要判她死是因為她忍的不夠。
#奶爸律師
#陳又新
一
謝孟穎:一個人會走到自我放棄、變成所有人都討厭的樣子、終至「罪大惡極」,又是為什麼?吳姓單親媽媽勒死兩個小孩的案件,有友人與家屬說法出來了,他們認識的那位吳姓單親媽媽,會給小孩吃泡麵、介紹她工作卻不願做、跟兄嫂同住後成天在家睡覺、交男友分手後又開始自暴自棄,最後才帶著小孩一起走,被關押以後寫信內容也都是述說對前男友的思念,沒有對死去孩子的懺悔。
.
一個看似不負責的母親最終勒死孩子、還看似毫無悔意,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大家會憤怒,包括我個人一開始聽到吳女求法官判死刑這事也憤怒──她憑什麼求死解脫?憑什麼要求死刑處理妳已經無法處理的人生?只是,另方面,為什麼她會變成今天的模樣、眾人眼中的「討厭鬼」?
.
我還是想很悲哀地說,這案件不只是「貧困殺人」,也是「母職殺人」,當我們一天沒能正視母職的困境,悲劇就隨時可能再發生。
.
我曾經也是個孩子,被阿嬤照顧。說真的,現在想起那個人都還是非常憎恨,我不聽話、不符合她期待的時候,她好幾次拿菜刀指著我說「一起去死」,阿嬤明明在當房東、有房租收入、甚至我媽不得已一個月拿5萬元出來養我跟妹妹,卻整天哭窮哭著說想死,一邊掏錢負責軟爛的兒子的生活,一邊哭窮,一邊拿菜刀恐嚇孫女「一起死」。
.
被菜刀指,這是我童年的日常。我到現在還是恨,但現在回想起來,我多希望多希望,在我阿嬤崩潰的時候、想對我施暴的時候,有人能理解她、真正幫到她,這樣我很可能就不會受苦了──我怎麼可能不討厭那個殺了孩子的吳姓單親媽媽?她在我眼中就跟拿菜刀威脅要殺我的阿嬤一樣,我能活著在這裡,是多少運氣?但,這跟我試著去理解,又有何衝突?
.
我上小學前是給媽媽帶的,媽媽即使每天工作到凌晨、回家還是要顧小孩、隔天又要去上班,她是會被責備「怎麼沒顧好」,阿嬤雖然是在我上小學之後才接管的,她也會崩潰。關於照顧孩子的壓力我未曾有過,但我也知道,自孩子出生起24小時的哭鬧、夜裡的突發狀況、可能隨時生病,一點一滴都會壓垮家長。正常工作都還有休假、工作一段時間可以下班,但有了孩子以後,誰准你休息?不要說單親家庭了,就算雙親家庭也一樣,全年無休、24小時、不可以累不能想睡覺不可以喊「自由」,什麼都不可以,你不再是你自己,只能為孩子而存在,而這些包袱,往往落到母親的身上。
.
吳女過去7年裡,曾有領取低收補助、案發前3天有社工訪視,這7年獨自在外租屋照顧兩個孩子。這看起來好像政府有幫到忙,但,一個月差不多1萬多的錢,就可以緩解地獄般的養育孩子生活嗎?政府發錢給你,好像剩下的就是你自己要負責的事了,你要自己努力,繼續全年無休、24小時、不可以累不能想睡覺不可以喊「自由」。
.
她曾經努力撐過前面的7年,靠低收補助租屋養兩個孩子撐過去,在跟兄嫂同住以後她決定開始擺爛,成天睡覺、開始擺爛、介紹她工作還嫌「太輕鬆」不想做,成了眾人眼中一個失格的母親。當她碰上新的戀愛對象、天真地以為可以擺脫既有人生,這條線卻斷了,她再也不曉得人生可以怎樣「明天會更好」──她開始怪罪一切都是孩子的錯,而無辜的孩子成為犧牲者,在恐懼、抵抗下被他們信任的媽媽殺死。
.
她看起來是個很爛的媽媽,但我也會自問:如果是我,我又會怎麼做?在她變成「惡人」之前,真的都沒有機會改變嗎?
.
稍早聽一位社工分享,他也遇過有小爸爸、小媽媽拋下孩子不管就跑去唱卡拉OK,或是顧唱歌就把小嬰兒扔在一旁。這對家長,在人們眼中或許也是軟爛不負責任的爸媽吧,但社工作法是不去責怪他們,社工選擇是在他們唱歌的同時幫忙顧孩子、聊聊天、問問最近如何,唱完了,小爸爸與小媽媽帶著孩子回到自己的家庭,繼續過著戰鬥般的育兒生活。
.
吳女已經犯下殺人重罪,她的人生沒有「如果」、也無法臆測她與兄嫂如何相處,只是,其他還在拚了命照顧孩子的家長,能不能有「如果」?如果有誰能體諒家長偶爾疲憊的時刻,不見得要像社工那樣幫忙顧孩子、但至少不要責罵,是不是就可以少一點孩子被家長遷怒、怨恨、最終受了傷?
.
人不會因為成為家長就不再是「人」,身為人就是有軟弱的一面、會疲憊會想擺爛,痛苦的時候不想被責備、希望被理解。這些理解不只是社工的工作,也是你我面對各種家長時必須有的,一起想辦法處理問題,或至少不要責備。
.
吳女已經來不及了,她犯了非常恐怖的罪行、硬生生剝奪兩個孩子的生命,她該一輩子活在罪惡感裡懺悔。但在吳女之外,還有多少疲憊的家長隨時可能失控、可能再犯一樣的事,我希望,再也不要有孩子因此失去生命、不要有孩子像我一樣過著被菜刀威脅的生活,我們還來得及救那些孩子。
.
「要多努力上進、多正向樂觀、多全面無助,才能成為這社會上『值得被幫助』的人?」稍早看到朋友這樣問,也覺得很悲傷。
.
每一個困境中的人都該被幫助,哪怕那困境對你來說再微小、再怎麼「只是一時」,你眼中的小事情,就是他們的生活。這不只是社工的事,是你我的事,我們共同的心願,都是希望人人可以安心活著。
一
慣愚林:唉,我就是腦袋停不下來還是要mur一下。
要如何能夠不理解這位母親的脈絡,然後替孩子發聲?這有可能嗎?
因為這母親過去七年她撐過來了呀!如果按照爆料文講的,這今天突然放棄了,那是為什麼呢?喪心病狂嗎?有這個可能,那是為何使她喪心病狂呢?
我看到有人說「竹內結子就是最佳的示範,沒有帶孩子走!」我真的請你們行行好,被婆婆殺死的那位,留下兩名幼子難道也是社會良好示範嗎?還是說直接把小孩包著放在育幼院前再去自殺才是優秀父母??悲劇發生之後還能說出這種話的,真的我說你不配當人。
還有我看到很多人喜歡說「小孩上小學就輕鬆很多了」,見鬼了,小學面對的挑戰更是完全不一樣好嗎?少子化的關係媽媽的背景會被全班家長、老師起底然後一覽無遺,而且是換了一批對你指指點點的人了好嗎。有簽不完的聯絡簿,學業的挑戰,有人或許可以因為孩子固定上學輕鬆了,但有人就是社交障礙要大量接觸校園覺得很痛苦好嗎。
我沒有在合理化殺人的藉口,只是拜託你們用用大腦,就是這種話才會讓我這個媽媽對自己的前景感到無比擔憂要一直發文。
我要來落實羅蘭的建議遠離社群軟體。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56777461128991&id=584986081641475
【回顧】
一「單親媽媽下藥勒斃年幼兒女 法院:不判死刑有違天理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單親媽勒斃子女後輕生獲救 新北地院判死】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55792637894140&id=58498608164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