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
「消失中」的冬瓜盅
未到6月,盛暑已降臨,冬瓜盅迫不及待應市。上週好友鄧達智特地安排在中環鏞記為我慶生,他跟店家的交情逾30年,經他手自然能寫出一張不一樣的菜單——當中好菜無數:炭燒琵琶鵝、懷舊豬紮蹄、欖角烏魚扣、老廣皮魚蓉雲吞…….吃得我們分四桌的一行16人,隔空異口同聲喝采。當中,叫我最為驚艷和回味的,是他們的冬瓜盅。
菜單上寫「極尚鮮料冬瓜盅」,我就以為是一般的冬瓜盅,端上桌時,我還在心裏嘀咕:都已經有點飽了,這湯只能喝幾口吧,要不然後面的菜都吃不下。例行公事先拍照,侍應為我們分成一碗碗…….喝一口,我呆住了。再喝第二口,再呆了一下。回過神來,已經無法停下來,一口接一口,把湯喝得碗底朝天。意猶未盡,但份量恰好,早已分完,想要encore也沒了。
我跟同桌的鄧達智說:「這冬瓜盅與別不同,湯水好清甜,味道很細緻,很想問問老闆禮哥到底內有什麼乾坤?」吃到尾聲,禮哥進來我們的廂房寒暄,我趁機問他;「這冬瓜盅的味道很清,應該不是上湯做湯底?」他微微一笑:「是啊,這次做給你們的是特別版,用純田雞湯。」難怪乎!這十幾年來在香港我都算是吃遍粵菜名店的冬瓜盅,沒有一個像這一次鏞記做的深深打動我的心:味道乾淨、鮮味清美、馨香醞藉,冬瓜的幽美香氣仍可辨識,與蟹肉、帶子、田雞湯交集,四股清新滋味的互動,層次細緻,然後有比例對辦的火鴨丁、金華火腿蓉為這股清泉般的滋味添上一陣恰好的甘鮮;勝瓜、冬菇、瑤柱、蓮子皆份量細緻,恰如其分地各司其職,給予了口感中微細更迭的層次以及質感的厚度——特別是瑤柱的份量,似有若無,是我吃過的冬瓜盅裡頭,用得最為輕巧細緻的版本,也因為正正如此,它的存在有點神秘,你感覺到湯味裡頭有一股海味的鮮味,無形地把冬瓜、蟹肉和湯底的清甜襯托起來,但又不確定它是不是到底真的存在?
害我過後跑去問禮哥確認這一點,我說:「冬瓜盅沒理由不下瑤柱,但你們的份量用得很輕,我隱約吃到那個鮮味,同時又不能夠很確定。」禮哥回答說:「是的,當晚妳吃的冬瓜盅是有日本瑤柱,但份量需要小心拿捏,因冬瓜本身清淡、田雞是清味鮮甜、瑤柱味較濃、金華火腿是香濃,所以要在四者作出平衡,方可達到清、香、鮮的效果。」確實,份量拿捏不對,味道就變俗了。
禮哥說,在舊時代,田雞湯做冬瓜盅湯底很普及,一來務農社會,田雞是個唾手可得的食材,二來廉價。但隨著時代變遷,田雞隨著田地一併漸漸消失,純田雞湯底去做冬瓜盅反而難,便開始用上湯來做此菜。鏞記也一樣,平常他們賣的冬瓜盅,是上湯兑二湯來做湯底,此次的特別版,禮哥特地訂新鮮田雞來做湯底。我從來都不特別喜歡吃冬瓜盅,總覺得上湯味裡頭的肉味、火腿味的濃帶三分俗氣,有點偏離了冬瓜盅的原意,這個純田雞湯底的冬瓜盅,如此清麗馨美,我真是孤陋寡聞,吃到了這個「消失中」的版本,才理解冬瓜盅絕妙的美,以及為何它被奉為消暑聖品。啊,我好想隨時走進鏞記都有這個純田雞湯底做的冬瓜盅吃啊,禮哥笑說不可能,但如果預訂應該做得到。
圖解:
鏞記還原了舊時代冬瓜盅有氣質的味道——用純田雞湯做湯底,得出清澄芳馨的效果,喝罷真正消暑生津。
#鏞記酒家
#冬瓜盅
#田雞湯湯底
#yungkeerestaurant
#消失中的味道
#謝嫣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金粉灑落碧水之上,漁艇早已飄蕩至海中心,與點點燦光相融。岸邊是一條長廊,看了看錶,十時正,難怪晨運客已不見。這裏是鴨脷洲,從前不曉她,以為她是個如長洲般的偏遠小島,然而,她其實是港島南區的一個彈丸之地。步離海旁只有一條路徑,就是往中心的大街走。這大街啊,其實小巧筆直,坦率親切,兩三步一小店,五六步遇...
「三分俗氣菜單」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三分俗氣菜單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三分俗氣菜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三分俗氣菜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三分俗氣菜單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三分俗氣菜單 在 [食記] 三分俗氣- 精華區Foo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三分俗氣菜單 在 三分俗氣 的評價
- 關於三分俗氣菜單 在 永和江浙菜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三分俗氣菜單 在 永和江浙菜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三分俗氣菜單 在 [食記] 永和三分俗氣低調的江浙菜系小餐館- food | PTT旅遊美食區 的評價
三分俗氣菜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食況轉播 #三分俗氣
一走進 三分俗氣,店裡正在播放歌劇聲樂。櫃檯書桌只點了一盞檯燈,螢光沒照到的那面暗牆,密密麻麻排列著一片片CD。
一如落地式喇叭洪亮宣洩的《公主徹夜未眠》,三分俗氣的菜色,正統、典雅、底蘊深厚。是一吃就覺得,啊,什麼都對了,江浙菜就該這樣,秀氣恬淡,卻那麼有滋有味;不過是糖、鹽、酒、醬油,卻那麼恰到好處。
每一道菜都好!獅子頭尤其令我驚艷,蓬鬆、柔嫩、綿細、化口,太棒太棒了!而且是不加荸薺、魚漿或其他材料的基本教義款,只是打蔥薑水進去,非常像我小時候吃到的、奶奶親手做的味道。感動。
獅子頭美味的秘訣是什麼?掌廚的曹太太說,要問曹老闆。「沒什麼,就是打蔥薑水而已。」曹老闆輕聲細語地說,肉餡打了以後會出筋,像貢丸一樣,「打水就是破壞出筋。」肉最好用鶯歌、三峽一帶的黑豬肉,「軟嫩度真的不一樣」,肥瘦比三比七,「不過煮了以後會變二比八,會把油還給你。」
打蔥薑水要打到什麼程度?曹老闆笑笑,無法言說。曹太太一臉詭秘,「他打水的時候都在聽音樂啦!」
#是晚菜單:
油燜桂筍
翡翠鑲肉
蔥㸆鯽魚
紅燜苦瓜
什錦烤麩
白灼禁臠
蒜苗炒臘肉
木耳子雞
茄香肥腸煲
砂鍋獅子頭
元蹄焗海參
紅燒牛腩
南乳燒肉
乾煎馬頭魚
生菜蝦鬆
清炒絲瓜
破布子山蘇
扁尖火朣雞
寧波年糕
上海菜飯
酒釀湯圓
三分俗氣菜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食況轉播 #RAW的秋季漢方
第一道讓我腦袋亮燈的菜色,是這碗湯。
裝在天青色的蓋碗裡,膚金透亮,雅香冉冉,舀一勺入口,純粹的動物鮮味像是熨斗一樣從舌面至喉頭烙貼著前進,暖到胃底。這是一碗滴雞精,清蒸全雞再以西式手法過濾而來的精華, RAW 廚房每日特製。
喝湯之前,還得先含一枚「干貝片」。那是江振誠主廚的童年回憶,爸爸總是叮嚀他在上學途中要含一枚參片,到了學校再嚼碎,他於是把這概念延伸為干貝片,有如把燉湯的材料獨立出來,改換型態、增添趣味;味道上也有道理,當干貝片還在舌尖未完全消融時,飲一口湯,加乘的鮮味餘韻綿長。
再一鮮味,是伊比利火腿。作為湯料,與蝦夷蔥、枸杞一起捲在蕪菁薄片裡,媲美金華火腿的鮮鹹,卻更甘甜適口,融入滴雞精中,鮮美峰峰相連。
#漢方是我們的生活方式
花這麼多篇幅寫一碗湯,是因為我覺得這碗湯在開頭就為RAW本季菜單定了調。
漢方。
「漢方可以是我們吃飯的行為模式,我們飲食的特有組合,用法國菜的觀點來看,特別有趣。」
江振誠主廚娓娓道來RAW秋季菜單的概念,「漢方」是他的點子,所有菜色從頭到尾,都來自他的腦海。RAW即將屆滿六週年,從開業起引領「台灣味」的論述至今,RAW仍在尋求突破,在地食材講過了,台灣小吃玩過了,下一步可以怎麼走?江振誠心中所想,是將台灣味的概念再往形而上的方向提升。
「台灣味是什麼樣的行為、文化、知識,是我們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於是,RAW主張的漢方,不是中藥入菜。江振誠舉出他看過的一本書《宋宴》,其中提到的宋朝美食,有好多食材或風味的組合是現代人耳目一新的。他於是開始聯想,關於秋天,RAW的新菜單還能怎麼設計?為什麼我們有「秋補」的理論?為什麼我們在秋天要吃這些東西?他靈光乍現:這些當令養生的飲食,是我們特有的組合方式,法國菜裡沒有的觀點。
就像那一碗滴雞精,溫潤舒心,在用餐開端喝上一碗,整個人都妥貼了。
#前所未見的湯佐餐 #SoupPairing
我們就喜歡喝湯,不是嗎?尤其在涼涼的天,鍋物大出,想喝湯的心蠢蠢欲動。先別說秋冬,就連盛夏我們都能大啖火鍋。
RAW本季一項嶄新的創意是「湯佐餐」,soup pairing。沒聽過吧?酒搭餐、茶搭餐、咖啡搭餐、果汁搭餐,我們總把搭餐的液體視為飲料,把湯視為料理,怎麼就沒想到湯也能作為「飲料」呢?明明台灣人如此愛喝湯,湯是如此明顯的題目!
湯在秋冬的溫補形象,也完全貼合RAW「漢方」的概念。RAW廚房每天要備製五種湯,江振誠笑稱副主廚Ben是湯王!他也解釋,廚房作業就像把製湯當作醬汁來照顧,一點也不難倒人。
藉由湯佐餐,江振誠想補強一道菜欠缺的滋味或香氣,或者加深一道菜的風味共鳴。譬如一道石蟳、海膽、烏魚子,三款秋天的橘色可比楓紅,石蟳由宜蘭直送,從四個漁港搜羅貨色,細緻的肉被拆出來,與新鮮的台東馬糞海膽、海膽烏魚子蒸蛋送作夥,一匙挖到底,滑滑嫩嫩中交織著醇美與鮮甜,搭配一旁薄如落葉、手切烤乾的梅爾巴土司(Melba toast),結構完整。咀嚼之間,石蟳肉蘊含柑橘清香,原來拌進了檸檬皮,正是這飄渺的清香連回了佐餐的湯— 檸檬燉陳皮。好搭!甜甜熱熱地喝,有點似大閘蟹配薑茶般地互補,清新的檸檬串連成熟的檸檬,菜與湯的風味也十分匹配。
堅挺好似金磚的法式吐司(Pain Perdu),有花瓣般的蘑菇薄片盛開其上,紮根的土壤是松茸、姬松茸與羊肚菌製成的菇醬。狠心從中掰斷,大口一咬,潮濕土壤的氣息與菇的鮮味,伴著酥脆擴散開來。吐司磚四面金黃,表層有糖,口感與風味俱足;吐司內裡還蘊藏秘密:表面煎炸完成後,另以針筒注入蛋液!不僅外酥還要內嫩!與此相搭的湯,則是松茸、羊肚菌、香菇等等菇類熬成的野菇湯,以菇搭菇言之成理,只是菇湯也開了個小玩笑:黝黑湯面漂浮著「薑片」,乍看以為是薑茶,其實那是一片杏鮑菇啦。
野菇湯可以繼續搭下一道「鴨肝麵茶」。傳統上,麵茶以麵粉、豬油、堅果(花生、芝麻最常見)炒製而成,法國也有法棍麵包製成的濃湯baguette soup,江振誠就結合二者,將麵茶做成濃稠的醬汁,baguette soup做成輕盈的泡泡,用以襯托煎香的鴨肝,另點綴以板栗與印加果。麵茶甜口,法棍泡泡鮮鹹,鴨肝的油脂居中連結,鴨肝本身也煎得好,表面的鹽粒與印加果碎屑增添酥脆與鹹香,每一口都吃進溫暖的、烘烤過的堅果味,秋意盎然。
#精彩的新創作
又一蓋碗上桌,揭蓋見橙黃,啜一口,甘鮮滿盈繼而尾韻微苦。它有個非常中式的名字:川貝鷓鴣湯,據說可以止咳化痰、潤肺養顏。我沒想到初嚐此湯會是在RAW。
還有另一項第一次,是品嚐如此纖細嬌小的「肋排」。肯定不是羊排,見那骨架與肉相就不是,江主廚一臉淘氣說「貓排」也騙不了人。謎底揭曉:這是黃鰭鮪魚,中型尺寸,一條魚就七到八根骨頭,先用鹽昆布與明太子等「自然鹽」醃過,再燒烤,切開大約三分熟,入口仍有鮪魚赤身的酸味與鐵味,醃料則散發炭烤燻味與沙茶醬般的複雜鹹香,這等來自海洋的鮮,與川貝鷓鴣湯的陸地鮮味互相呼應。一旁搭佐的「八寶飯」,則是以炸青豆、薏仁等等綜合豆類、穀物製成的義式燉飯,上頭的泰國青檸(kaffir lime)泡泡清香明亮,為整道菜畫龍點睛。
整份菜單強度高昂至今,主菜才不甘於平淡。有時候,一份tasting menu吃到主菜已經反高潮,這道戰斧豬排則完全不會,吃可可與酒粕長大的宜蘭葛瑪蘭黑豬,直火炭烤後澆淋上焦化奶油、蒜末與巴西里,由法式meunière延伸而來的做法,噴香至極,上桌的芬芳簡直勾魂;卻還有另一種香味與之共舞,那是調入了埔里香草的肉汁!「我超愛這個香草醬汁」,江振誠一邊淋一邊說,我已經等不及動刀,豬肉之香甜與鮮美,我幾乎懷疑是否有用鹽麴醃過,但沒有,那就是豬本身的魅力。
與主菜相搭的湯,則是甘草黑豆,不再需要海洋或動物的鮮,單純以黑豆的麥茶、咖啡、可可風味去連結香草的甜香與焦化奶油的堅果氣息,勾勒出溫暖、深邃的醇厚印象,若以巧克力的風味象限來比喻,是偏向dark sweet的濃郁風格,非常秋冬應景。
還值得一提的是主菜刀。由法國職人Roland Lannier手工打造,以水泥、黑膠唱片等嶄新素材表現龐克精神,這些精美的刀子RAW進了一套,全以主廚命名,除有為江振誠主廚量身定制、磨石子刀柄與台灣地圖的款式,還有現行世界第一主廚Mauro Colagreco,法國料理教父Alain Ducasse,法國三星女主廚Anne Sophie Pic,西班牙傳奇山中燒烤店Asador Etxebarri,全都任君挑選。下次去RAW吃飯不妨試試手氣。
#科學思維的茶佐餐 #TeaPairing
除了湯佐餐,RAW本季的茶佐餐(tea pairing)也別有看頭。與南投鹿谷的「開蘭茶 KALON TEA」合作,江振誠與開蘭茶共同探索,同一款茶葉如何在特定的溫度與萃取方式下展現不同的風味。例如一款輕發酵、輕烘焙的金萱烏龍茶,冷泡八小時並調高茶葉比例後,能夠凸顯其野薑花香氣,甚至散發綠茶般的海苔鮮味,用以搭配菜單開頭的竹莢魚與茄子小塔、藥燉黑鮑;同一款輕發酵、輕烘焙的金萱烏龍茶,改為熱泡,鮮味減低並殿後了,野薑花香則轉為淡淡奶香,用以搭配石蟳、海膽、烏魚子。
一款重發酵重烘焙的烏龍茶特別有趣。江振誠解釋,這款茶是以咖啡烘焙曲線焙成,「茶會以為自己是咖啡」,冷泡久浸十六小時後,搭配-196℃液態氮潤過降溫的玻璃空杯,竟冷萃出明顯的可可風味!激似可可果殼茶或咖啡果葉茶,這款冷泡烏龍茶散發的堅果、香料風味,和葛瑪蘭豬的主菜搭極了!(尤其那香草肉汁!)
#直到甜點毫無冷場
高強度的菜單,直到最後都不放過人。甜點太精彩了,我無法跳過不寫,更惱人的是甜點還有三道。
彷彿鑲了金箔的羊羹,這道優雅的「木瓜凝」,做法很有意思。木瓜連籽打成汁,放置隔夜,殘渣會自動浮起凝結,因此誕生的木瓜凝,濃縮了木瓜的清潤甜味與草木芬芳,可謂「木瓜中的木瓜」;表面撒上桂花粉增香添雅,襯底的柑橘醬汁,則集結了柚子、檸檬、葡萄柚、萊姆等等柑橘水果,就像吃木瓜要擠上檸檬汁一樣,明媚的酸香更襯托木瓜的清甜,二者相加,氣質出眾。
接著的「蜜酥煎」,江振誠自陳是他最愛。如果你和我一樣沒聽過蜜酥煎,那是中醫裡一帖降氣止咳、潤肺補虛的良方,以杏仁、蜂蜜、牛酥煎製而成,江振誠在試做的過程中發現,這根本是美國的奶油軟糖(fudge)!牛酥的部分,他採用自製澄清奶油與印度酥油(ghee),同樣試岀洋溢焦糖香與奶甜的配方,配上一球葛瑪蘭威士忌冰淇淋,就模擬了傳統上蜜酥煎配暖酒服用的吃法,馬鈴薯泥居間協調冰淇淋與蜜酥煎,最後刨上黑松露、撒上海鹽粒與橄欖油,只消一匙,各種馨香奔騰而來,酒香與焦糖香,蕈香與草香,還有鮮明的鹹味點亮味蕾,交織出複雜的美麗風味。
最後是「凍梨」,中國東北冬季特產,梨子因為反覆結凍而形成冰沙般的軟綿質地,RAW廚房如法炮製,將水梨反覆結凍解凍後挖出果肉,佐以川貝煮桃膠與烤杏仁,綴以新鮮水梨片與杏仁粉,水梨的脆與軟、輕甜與濃甜都給我們嚐到了。
還沒完。佐茶與咖啡的petit four,法文意指「小烤箱」,什麼樣烤的點心能符合「漢方」的主題?江振誠想到了漢餅,紅豆粉粿口味,皮薄餡美,再飽也要嚐嚐。
服氣,服氣,這季菜單毫無冷場。嚴密的概念,新穎的創意,精準的執行,菜色味道也沒有以往有時會因暴衝而紊亂失衡。自我突破是非常困難的,只有RAW能超越RAW,我願意下如此俗氣的結論。
三分俗氣菜單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金粉灑落碧水之上,漁艇早已飄蕩至海中心,與點點燦光相融。岸邊是一條長廊,看了看錶,十時正,難怪晨運客已不見。這裏是鴨脷洲,從前不曉她,以為她是個如長洲般的偏遠小島,然而,她其實是港島南區的一個彈丸之地。步離海旁只有一條路徑,就是往中心的大街走。這大街啊,其實小巧筆直,坦率親切,兩三步一小店,五六步遇左鄰,如今有了利東站,多了外來人,更為熱情。
眼前正迎面走來一名略肥的婦人,臉上一抹燦笑,沿路跟不少途人寒暄着,大家都一句二句「貞姐」地喊。來到一道頗舊的鐵閘前,貞姐拉閘至半開,竄進店內。舉目一睹 ,淡青的招牌,左右各有六張食物的照片,中央夾着「金龍」兩個紅字,半點不別緻。然而,她的俗氣卻養活了足足四代人,雖庸猶貴。
穿閘而過,率先入目的是右方的粥檔,一個大鍋配一個小鍋,旁邊數個放配料的小膠盒空蕩蕩的;左方則是腸粉檔,冷冰冰的腸粉櫃旁邊,是一個沒有油的炸鍋。再往內走,玻璃面的方桌、圓桌數張,旁邊是天藍色膠櫈;密麻的菜單及照片掩去鏡面牆身;腳下踏着翡翠襯白的磁磚地,來到食廳盡頭的水吧,探頭一望,裏面還有一個明檔,看來是裝放糖水的。暗忖一切甚是老舊之時,貞姐早已身在廚房。
庸菜細煮
她是小店的第二代,自五年前接父母手後,就主力撐起小店。小店雖說下午四時才開鋪,但她每天十時就要回來做準備工夫。先是煲粥,小店賣的是生滾粥,所以特別注重粥底,洗好米後,下腐竹及柴魚到粥鍋內熬煮,貞姐接着邊把粥料洗切好備用,邊沾沾自喜地低喃着,自家的碎牛艇仔粥、及第粥、雞粥多麼好吃,但一切歸功於母親,「我媽媽識煮好多嘢,教我要用心煲粥,用心煮嘅就最好食。」她自言自己的廚藝,全都是媽媽教,在她心中,媽媽總是萬能的。備妥粥料,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煮糖水。主要先煲好中式糖水,如西米露、木瓜糖水、番薯糖水等,這些都是由媽媽作主的年代維持至今。說起往事,她倒滔滔。
小店雖只立廿七個年頭,但那個昔日則要從三十八年前說起。那時候的貞姐,年約十二,當時媽媽於工廠區推車仔檔,專賣中式糖水予附近的工人,她每天放學後來幫忙,自幼就有一手好廚藝。只是,車仔檔始終不穩妥,日日膽顫心驚。母女堅持十年,終於得一小店於利東邨街市,雖然只是外賣小店,但總比走鬼日子來得好。當時父親也協力顧店,果真是自家生意。貞姐畢業後,外出工作兩三年,就應母親的要求回店裏幫忙,她爽朗一笑:「佢希望我學她嘅手藝,唔係就冇人傳承啦。」一家人性子隨意,偶爾煮到好吃的,就想把菜式加入餐單,但做外賣畢竟有限制,結果於一九九一年,決定搬到地鋪。這家人是土生土長的鴨脷洲人,很多相熟街坊,對這地方感情最深,順理成章遷到此地,才有了現時的金龍。
明火正紅,幾個大鍋各自煮着糖水﹑白粥及例湯。說是茶餐廳,小店賣的食物卻雜得很。大汗淋璃的貞姐,轉身又埋頭開腸粉漿。只見,她小心翼翼地秤好材料:「一定要用磅,唔可以靠估,爭少少個味就唔同咗。」她口裏說着話,目光卻專注磅前數字。一切妥當,她接着開水,再把粉漿耐心搓至均勻,這樣才不會起粒,口感滑溜。將完成的腸粉漿拿到門口腸粉檔時,已經有客人在外等候,瞄了瞄牆鐘,噢,原來已經將近四時。她見狀立即把鐵閘打開,着這位兩手提重物的大嬸先進來坐坐,又匆匆跑進廚房,捧出一盤剛釀好的煎釀三寶到炸鍋旁邊,二話不說就丟到鍋裏去,看來是熟客。三寶於炸鍋內奔跳,乍看之下,明顯較坊間的大件,且塞滿自家手打魚肉,炸好排放於碟子上,淋上自製醬油,就端到客人面前,「今日食唔食腸粉?照舊翠瓜叉燒腸?」她熟稔地對大嬸說,見對方點頭,就準備跑到腸粉檔。怎料一轉身,一名頭戴鴨嘴帽的婦人已立於此,雖然把一頭短髮染了啡紅色,臉龐上的仍見歲月的痕迹,她正是貞媽。性格似乎比貞姐更爽朗,貞媽見人就開口道:「呢個腸粉櫃用咗廿幾年啦,係我大佬構思畫圖,再請人整,出面買唔到㗎!」這台機器是座地式,的確比平常的較大,厲害之處是由開檔到收檔都不用加水,以致速度及蒸氣更佳,火候好,做出來的腸粉方滑。試過有遊客每晚遊樂完畢,都來吃煎釀三寶及腸粉,吃足一星期,貞媽聞言搭訕:「梗係覺得滑啦,唔係都做唔到咁多年。」與其說她自信,倒不如說是自豪,雖自知這些食物只是粗菜,卻用心細做。貞姐自小就受到薰陶,對食物同樣充滿熱誠:「阿媽教落,自己擺得入口先好賣畀人。」五年前,父母因為腳疾而退休,由她接手小店,只偶爾到店裏幫忙,令她緊張不已。如今可保持着媽媽的水準,她已經滿足。傳承是孝德,一顆赤子之心,卻是難得。
情若瑰寶
天色漸見朦朧,一盞又一盞錯落的街燈陸續亮起。下午時間的客人多是吃些小點,或買外賣,加上父親也回來幫忙看鋪,貞姐就步進廚房去準備晚餐。為鍋子內的湯加鹽調味後,她徐徐步到廚房的後門,看着馬路的遠方,盼着甚麼似的。驀地,眸子被強光刺中,舉手一擋,回神之際,一輛貨車已經停泊於門前。引擎聲一下子消失,一名身穿間條衫的男人利落地跳下車子,往店裏走來。貞姐見狀,率先步回廚房,又着對方快點幫忙準備晚上的蒸餸。細看,二人樣子還真有幾分相似,她解畫:「呢個係我個仔昊賢,佢日頭做司機,黃昏返嚟幫我手做晚市。」說起兒子,她倒有些少愁色。一如當年她接手小店般,現時她同樣希望兒子可以接手,畢竟她已經五十歲,總有退下來的一天。只是,昊賢喜歡開車,自小已告訴貞姐,長大後要做司機,當時,她可是晴天霹靂,果然一直到長大後,仍然不變。對於這個事實,她也是理解的,年輕人喜歡自由,還沒定性,所以她也沒有強人所難。
終於到數年前,她的氣餒才令兒子決定回小店工作。當時父母退休,移居於大陸,不常到店內幫忙。有員工辭職,可是這飲食業啊,要招聘也不是容易事,員工不足,備菜﹑煮菜﹑樓面﹑洗碗,她只得硬撐。她皺着眉心,直言無助:「真係好辛苦,你睇我咁嘅身形,一日企咁多個鐘,對腳好痛。」腳痛得躲起來哭,又不敢讓人知道。終於有一天,她坦白跟兒子表示,打算把小店關了,不再做下去。昊賢這下子可緊張起來,一來得知媽媽的辛酸;二來不願看到兩代人的心血就此去,於是提出回來幫忙。他不諱言:「我梗係希望做全職司機啦,但唔想睇到媽媽咁辛苦,我見到金龍需要我多啲。」一旁的貞姐拍拍兒子肩膀,調侃他還有很多東西要學,而且還欠缺了一點熱心,強調這一行真的要用心去做。昊賢口裏唯唯諾諾,手則用力地炒着鑊,她看在眼內,心裏還是有點點欣慰。還盼,守得雲開月正明。
月兒亮,依舊擋不住漆黑。幸而,萬家燈火,照亮了一切。小店的星火很是溫馨,貞姐的弟弟及弟婦下班後也會到店裏幫忙。小店早已坐滿了熟客,甫坐下,人人送上例湯一大碗。貞姐一家人就坐於旁邊圓桌吃晚飯,期間不住與客人逗着趣。
大半輩子都守着金龍,並沒有賺過甚麼大錢,她說這是一個情意結,只希望有一個安穩的家,一家人想吃甚麼就能吃。對待客人亦然,因為自己有家庭,會關心是否有靚湯喝,這正正是這條街的人情味。「可以咁講,金龍係我哋一家人﹑所有街坊嘅聚腳點,呢個就係我辛苦咁耐嘅得着。」她眸子內反映了店子的一牆一磚,庸舊卻宛如瑰寶。
採訪:黃寶琳 拍攝:胡浩賢、謝本華
金龍茶餐廳
地址:鴨脷洲鴨脷洲大街124-126號
電話:2553 7363
營業時間:4pm-12am
詳情: http://bit.ly/2zBmf8o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三分俗氣菜單 在 三分俗氣 的推薦與評價
三分俗氣 ... 前身為台北「水源路67號」,最早的私房菜只接受預訂,爾今搬到永和國光路49巷8號,以更小量、更精緻的料理應市,老闆親手製作,堅持品質。 ... <看更多>
三分俗氣菜單 在 [食記] 永和三分俗氣低調的江浙菜系小餐館- food | PTT旅遊美食區 的推薦與評價
餐廳名稱:三分俗氣消費時間:110年2月地址:新北市永和區國光路49巷8號電話:02-2231-1103 每人平均價位:NT300~600元營業 ... ... <看更多>
三分俗氣菜單 在 [食記] 三分俗氣- 精華區Foo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有照版本:https://0rz.tw/9f2BO
三分俗氣的獅子頭,是大J最常掛在嘴上懷念的
雖然這次家裡聚餐凹不到來三分俗氣
在下大雨的週六,跟大J還是義不容辭地跑來了永和
一時找不到國光街在那兒,比定位時間晚了10分鐘才到
急急躁躁地一頭撞進店裡跟老闆娘報告我們到了
小小的空間鬧哄哄的,兩大桌客人都在高聲談笑
有點晃神的老闆娘指了指我們的位置
和大J連忙坐下
等了半餉卻完全沒有人來招呼
菜單沒有茶也沒有
自己起身去拿了菜單順便拎了瓶啤酒
看到老闆娘走過來問隔壁也拿啤酒的大桌要幾個杯子
我們卻還是沒有得到半點關注...
一時之間也不知該怎樣才好
又餓又急又毫無施力點 Orz
好不容易跟老闆娘眼神有對到她準備走過來,看她探了探頭又轉身拿東西
還很高興地跟J說她要拿杯子給我們,結果是轉身拿筆...
走過來之後居然告訴我們你們自己點好不好 (畫在菜單上)
現在我們是來到快炒100嗎?
跟她要了杯子要了茶,研究完了菜單
卻不甘心還要自己拿點單給她...
在位置上僵持了一下,終於她又施恩走過來了....
確認了一下菜色便將點單送進廚房
此時唯一的服務生也時機正好的第一次晃過來告訴我們有小菜可以選
當然是自己去選自己拿....
挑了盤油悶桂竹筍
果然是品質好的竹筍才敢切這麼大塊
筍子本身嘗起來有一種「肥美」的感覺
味道濃郁,辣度剛好
很開胃! 我們卻也更餓了... T-T
好不容易,獅子頭、白肉禁臠與白飯一同上桌
砂鍋還在噗滋噗滋地滾著呢
迫不及待挖了口獅子頭...
真的是入口即化的境界! 從來沒有吃過這種口感的獅子頭~
純肉的滋味,卻不會膩口 (一顆兩人分食是頗恰好的份量)
正當我們讚嘆於這獅子頭的獨特
卻聽到隔壁桌在批評獅子頭沒有加荸薺很怪,不夠有層次...
嗯...有點囧
第二種肉類也選了豬肉,卻是口味清淡的白肉
簡單沾上調了蒜片辣椒的清醬油,滋味就很棒
瘦肉與脂肪交錯遍佈均勻,嫩中帶Q,一點肉臭都無
小份的白肉禁臠,份量比預料中有誠意很多
脂肪分佈很漂亮
第三樣我們顫抖著圈選了「時價」的紅燒馬頭魚 (寫時價的菜色通常對荷包不太妙...)
看似簡單的紅燒,滋味卻一點都不簡單
魚鮮,肉質緊實又嫩;醬汁滋味甘甜
火腿絲有鹹香,香菇吸滿精華,滑嫩豆腐入味
好吃好吃好吃 >/////<
從菜一上桌,我們手啊嘴啊就沒停過
每一樣都想一直吃,又有點捨不得吃 @@
最後來的炒高麗菜心相較起來就比較普通
不過還是被吃光光
事實上,每一道菜都是被掃得精光,只差沒把湯汁舔光....(有照為證)
所以這一餐對我們來說是頗滿足的,沒有點到啥地雷
(雖然馬頭魚的價格果然如同預期般高....占總結帳金額的一半...)
其實我們也不是不在意服務態度的那種人
尤其在三分俗氣實在被忽略的太厲害
他們人手不夠是事實,我們人少又不像有錢大爺也是事實
就服務業來說,他們服務真的連基本程度都不夠週到...
(結帳時倒是很俐落...)
不過現在比較認命了,只要東西好吃,這些可以比較不計較
如果吃得不爽,會比較XX
所以結論是,下次有機會還是會帶家人來吃吃看吧
人多點,也才可以點大菜
喔還有,我們看菜單上的炒青菜都是200起挑
但是我們點的炒高麗菜心才索價$120
小驚訝 (不過份量也不多就是了,兩人吃剛好啦~)
題外話一:
我坐的位置剛好面對著櫃台的老闆娘
吃飯的時候,好幾次都跟老闆娘的眼神對到
總是令我一驚! 以為她在觀察我們 (害我吃相馬上節制一下...)
不過實在太多次了,所以判斷她應該是在發呆吧,只是眼睛剛好直視我們這邊
還是有點小恐怖....
題外話二:
吃飯時還有聽到另一桌應該是一群外省老先生老太太的生日聚餐吧
他們總大聲談笑、唱生日快樂歌就算了
還突然有一個人很大聲的說:「上海小館就是粗了點!」
呃...... 喔.....
總之,順便推薦就在附近竹林路上的瑪利亞麵包坊的起酥波羅包 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11.76
※ 編輯: dumbcat 來自: 203.73.111.76 (05/06 21:4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