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太满,一半即是圆满。
有人说,人生是一幅画,每走过一步,便会添上一笔;拥有的东西越多,画上的笔迹也会越满。
但画作太满,便显累赘;适当留白,稍作点缀,才能凸显生命原本的色彩。
人一生不长,生命容纳也有限度,走过半生便会懂得:一边得到,一边放下,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01 放下对别人的苛责
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说: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并非每个人都具备你拥有的条件。 」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明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不再苛责他人的言行,亦不再苛求他人的思想。
电视剧《欢乐颂》中,从不为钱发愁的曲筱绡很难理解樊胜美死要面子的举动,每每相对,便会极力用态度和语言表达自己的不满。
然而,出生在重男轻女家庭、家境拮据的樊胜美面对曲筱绡的苛责,更多是无能为力。
为人处世,具有包容心是一种修养。
面对同一事物,我们可以有不同见解,却不能苛求他人认同。
毕竟,人生在世,众多事物,并没有标准答案。
与其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苛责别人,不如先做好自己。
放下苛责,也是放过自己。 如此,快乐便会如影而至。
02 放下对自己的"偏见"
命运沉浮,最忌讳对自己抱有"偏见":
有的事,别人可以做,但自己做,便会担心别人的目光;
有的话,别人可以说,但自己说,便会担心「听者有心」;
有的失误,别人可以有,但自己犯,便会沉浸在负面思考中,苛责自己。
这其实是心理学中的焦点效应:我们总是把自己当作一切的中心,且高估外界对自己的关注。
事实上,衣服上不小心洒下的酒渍,走路时不小心磕绊一下,甚至在公众场合不小心说错一句话,这并不会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就算有人注意到,也往往会转头忘掉。
因为在大家的心里,关注自己更甚于他人。
所以,放下对自己的偏见,不要对自己太苛刻。
要知道,对自己太过苛责,会让自己时常陷入负面情绪中,遇事畏手畏脚,说话唯唯诺诺,不仅会越来越自卑,也会放跑身边一个又一个机会。
放下对自己的「偏见」,才能真正欣赏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03 放下对过去的执念
人生是一场旅行,不管过去留有多少遗憾,都应该学会朝前看。
犹如故事中所讲:
一位车夫拉着一车瓷器,小心翼翼向前走着,但还是因为颠簸,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
车夫看了一眼地上的碎片,波澜不惊,没有做出任何停留,更不要提心疼片刻了。
路人看到车夫的态度很奇怪,忍不住询问,车夫回道:
「既然已经破碎,又何必再浪费时间去伤心难过,不如继续用心赶路。 」
既然过去已经过去,那便不要再为此伤神,如若执念重重,过去便会过不去。
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尝试和过去告别,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都适当封存,然后把时间留给未来。
毕竟,太执着于过去,最终会让未来,也成为「遗憾的过去」。
04 放下不合适的关系
有人相遇时间太晚,有人不懂得珍惜,有人思维断联。
朋友,抑或恋人,除了喜欢,真的还要看合不合适。
当你在一段关系中,感觉痛苦大于快乐,那就及时放下吧!
一如十几岁便进入一段不合适的婚姻关系的张幼仪。
想要用孩子换回徐志摩爱慕之心的她,最终败给了徐志摩冷冰冰的两个字:「打掉。 」
张幼仪颤巍巍地说:「听说打孩子要死人。 」
「火车还会出意外呢,你听过有人因此不坐火车吗? 」
张幼仪的心冷到冰点,再回想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卑微和冷遇,就此选择放下,哪怕成为「离婚第一人」。
切断不合适的关系,张幼仪却有了新的变化,学习新的事物,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历尽千帆终涅槃,她拂去身上的尘埃,光芒四射。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你变得患得患失,变得身心俱疲,甚至面目猙獰,那就及时放下吧!
比起呆在一段不合适的关系中,如困兽一般,选择放下,把一切交给时间,更能好好爱自己。
05 放下过高的期待
作家马德在《允许自己虚度时光》中,曾写下这么一句话:
「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
对人抱有过高的期望,会让我们在无形中,去控制对方的言行;
对事抱过高的期望,会让我们在无形中,忽略事情的过程。
然而,人生旅程之所以美丽,不是因为终点的丰收,而是路过的每一朵花、每一片云,都成为那天那时的小确幸,让人雀跃。
《人间失格》中也说:「倘若没有过度的欢喜,便不会有极度的悲伤。 」
期待也是如此。 当你对人或事有了过高的期待,便会常常陷入失望的境地。
如是对自己失望,则容易在内心攻击自己,甚至因为无法和自己和解,而陷入情绪漩涡;
如是对他人失望,则容易挑剔对方,让两个人皆感疲惫不堪,甚至消耗掉两个人之间的情谊。
所以,放下过高的期望,便是种下快乐的种子。
06 放下无知的傲慢
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说:「劳谦虚己,则附者众;骄倨傲慢,则去者疾。 」
一个傲慢的人,不但很难遇到与之交心的人,也很难真正地审视自己。
曾有一个刚刚毕业的博士,因为是新单位里学历最高的人,与人相处,总是一副倨傲的神情。
有一天,他无意看到,几位同事如蜻蜓点水般,纷纷跃过池塘的水面,到达对面的小亭子。
他很好奇这是如何做到的,却又觉得自己的学历优于对方,不耻去问,便直接模仿过池塘的方式,结果却一头栽在水里。
被拉起来后,他忍不住问起过池塘的秘密,一同事笑着说:
「池塘里有木桩,因为下雨,正好被水淹没了,但我们都知道它的位置。 」
难怪有谚语说:「愚蠢和傲慢是一树之果。 」
一个傲慢的人,如同站在圆圈中,画地为牢,用狭隘的视角看待自己和他人,做出错误的评判。
这并非做人做事的有利态度,放下傲慢,保有空杯心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方能在滚烫的时光里,精进自己。
07 放下「自以为是」的态度
一个自以为是、听不进去别人意见的人,常常会沉浸在「我最正确」中,不去反省。
于是,因为高估自己,总是会让事情达到让人唏嘘的地步。
春秋时期第一霸主齐桓公在晚年时,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对于管仲让他远宠臣的正直建议,视若无睹。
最终易牙、开方、竖刁三奸臣乱政,导致齐国大乱。 病重的齐桓公被软禁宫中,最终活活饿死在病榻间。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
没有人知道命运在下一秒的安排,唯有不断完善自我,多一分谦虚,少一分自以为是,才能在人生的鼓架上,击打出动人的旋律。
放下自以为是,便是放下障目的叶子,直面自我,终将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弘一法师曾说:「放弃与放下的区别是,放弃是牺牲本来属于你的,放下是放下那些从来就不是你的。 」
很多人认为执着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但更多时候,放下才是。
因为人生,没什么是不可放下的,有所舍,才有所得。 有所放下,才有所收获。
一个懂得放下什么的人,识得宽容,拥有自我,知足且谦虚,乐观且洒脱。
这样的人,哪怕面对人生的曲折,也能活成一道风景。
愿我们都能在今后的人生中,学会放下,收获更多的幸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萬的網紅映像授業 Try IT(トライイット),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Try IT 視聴者必見】 ★参加者満足度98.6%!無料の「中学生・高校生対象オンラインセミナー」受付中! 「いま取り組むべき受験勉強法」や「効率的に点数を上げるテスト勉強の仕方」、「モチベーションの上げ方」まで、超・実践的な学習法をあなたに徹底解説します! 今月...
三博士 来 朝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生不能太满,一半即是圆满。
有人说,人生是一幅画,每走过一步,便会添上一笔;拥有的东西越多,画上的笔迹也会越满。
但画作太满,便显累赘;适当留白,稍作点缀,才能凸显生命原本的色彩。
人一生不长,生命容纳也有限度,走过半生便会懂得:一边得到,一边放下,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01 放下对别人的苛责
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说:
「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并非每个人都具备你拥有的条件。 」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明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不再苛责他人的言行,亦不再苛求他人的思想。
电视剧《欢乐颂》中,从不为钱发愁的曲筱绡很难理解樊胜美死要面子的举动,每每相对,便会极力用态度和语言表达自己的不满。
然而,出生在重男轻女家庭、家境拮据的樊胜美面对曲筱绡的苛责,更多是无能为力。
为人处世,具有包容心是一种修养。
面对同一事物,我们可以有不同见解,却不能苛求他人认同。
毕竟,人生在世,众多事物,并没有标准答案。
与其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苛责别人,不如先做好自己。
放下苛责,也是放过自己。 如此,快乐便会如影而至。
02 放下对自己的"偏见"
命运沉浮,最忌讳对自己抱有"偏见":
有的事,别人可以做,但自己做,便会担心别人的目光;
有的话,别人可以说,但自己说,便会担心「听者有心」;
有的失误,别人可以有,但自己犯,便会沉浸在负面思考中,苛责自己。
这其实是心理学中的焦点效应:我们总是把自己当作一切的中心,且高估外界对自己的关注。
事实上,衣服上不小心洒下的酒渍,走路时不小心磕绊一下,甚至在公众场合不小心说错一句话,这并不会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就算有人注意到,也往往会转头忘掉。
因为在大家的心里,关注自己更甚于他人。
所以,放下对自己的偏见,不要对自己太苛刻。
要知道,对自己太过苛责,会让自己时常陷入负面情绪中,遇事畏手畏脚,说话唯唯诺诺,不仅会越来越自卑,也会放跑身边一个又一个机会。
放下对自己的「偏见」,才能真正欣赏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03 放下对过去的执念
人生是一场旅行,不管过去留有多少遗憾,都应该学会朝前看。
犹如故事中所讲:
一位车夫拉着一车瓷器,小心翼翼向前走着,但还是因为颠簸,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
车夫看了一眼地上的碎片,波澜不惊,没有做出任何停留,更不要提心疼片刻了。
路人看到车夫的态度很奇怪,忍不住询问,车夫回道:
「既然已经破碎,又何必再浪费时间去伤心难过,不如继续用心赶路。 」
既然过去已经过去,那便不要再为此伤神,如若执念重重,过去便会过不去。
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尝试和过去告别,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都适当封存,然后把时间留给未来。
毕竟,太执着于过去,最终会让未来,也成为「遗憾的过去」。
04 放下不合适的关系
有人相遇时间太晚,有人不懂得珍惜,有人思维断联。
朋友,抑或恋人,除了喜欢,真的还要看合不合适。
当你在一段关系中,感觉痛苦大于快乐,那就及时放下吧!
一如十几岁便进入一段不合适的婚姻关系的张幼仪。
想要用孩子换回徐志摩爱慕之心的她,最终败给了徐志摩冷冰冰的两个字:「打掉。 」
张幼仪颤巍巍地说:「听说打孩子要死人。 」
「火车还会出意外呢,你听过有人因此不坐火车吗? 」
张幼仪的心冷到冰点,再回想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卑微和冷遇,就此选择放下,哪怕成为「离婚第一人」。
切断不合适的关系,张幼仪却有了新的变化,学习新的事物,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历尽千帆终涅槃,她拂去身上的尘埃,光芒四射。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你变得患得患失,变得身心俱疲,甚至面目猙獰,那就及时放下吧!
比起呆在一段不合适的关系中,如困兽一般,选择放下,把一切交给时间,更能好好爱自己。
05 放下过高的期待
作家马德在《允许自己虚度时光》中,曾写下这么一句话:
「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
对人抱有过高的期望,会让我们在无形中,去控制对方的言行;
对事抱过高的期望,会让我们在无形中,忽略事情的过程。
然而,人生旅程之所以美丽,不是因为终点的丰收,而是路过的每一朵花、每一片云,都成为那天那时的小确幸,让人雀跃。
《人间失格》中也说:「倘若没有过度的欢喜,便不会有极度的悲伤。 」
期待也是如此。 当你对人或事有了过高的期待,便会常常陷入失望的境地。
如是对自己失望,则容易在内心攻击自己,甚至因为无法和自己和解,而陷入情绪漩涡;
如是对他人失望,则容易挑剔对方,让两个人皆感疲惫不堪,甚至消耗掉两个人之间的情谊。
所以,放下过高的期望,便是种下快乐的种子。
06 放下无知的傲慢
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说:「劳谦虚己,则附者众;骄倨傲慢,则去者疾。 」
一个傲慢的人,不但很难遇到与之交心的人,也很难真正地审视自己。
曾有一个刚刚毕业的博士,因为是新单位里学历最高的人,与人相处,总是一副倨傲的神情。
有一天,他无意看到,几位同事如蜻蜓点水般,纷纷跃过池塘的水面,到达对面的小亭子。
他很好奇这是如何做到的,却又觉得自己的学历优于对方,不耻去问,便直接模仿过池塘的方式,结果却一头栽在水里。
被拉起来后,他忍不住问起过池塘的秘密,一同事笑着说:
「池塘里有木桩,因为下雨,正好被水淹没了,但我们都知道它的位置。 」
难怪有谚语说:「愚蠢和傲慢是一树之果。 」
一个傲慢的人,如同站在圆圈中,画地为牢,用狭隘的视角看待自己和他人,做出错误的评判。
这并非做人做事的有利态度,放下傲慢,保有空杯心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方能在滚烫的时光里,精进自己。
07 放下「自以为是」的态度
一个自以为是、听不进去别人意见的人,常常会沉浸在「我最正确」中,不去反省。
于是,因为高估自己,总是会让事情达到让人唏嘘的地步。
春秋时期第一霸主齐桓公在晚年时,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对于管仲让他远宠臣的正直建议,视若无睹。
最终易牙、开方、竖刁三奸臣乱政,导致齐国大乱。 病重的齐桓公被软禁宫中,最终活活饿死在病榻间。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
没有人知道命运在下一秒的安排,唯有不断完善自我,多一分谦虚,少一分自以为是,才能在人生的鼓架上,击打出动人的旋律。
放下自以为是,便是放下障目的叶子,直面自我,终将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弘一法师曾说:「放弃与放下的区别是,放弃是牺牲本来属于你的,放下是放下那些从来就不是你的。 」
很多人认为执着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但更多时候,放下才是。
因为人生,没什么是不可放下的,有所舍,才有所得。 有所放下,才有所收获。
一个懂得放下什么的人,识得宽容,拥有自我,知足且谦虚,乐观且洒脱。
这样的人,哪怕面对人生的曲折,也能活成一道风景。
愿我们都能在今后的人生中,学会放下,收获更多的幸福。
三博士 来 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古人時空觀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作者:鄭明威博士
人類在時間和空間中生活,但沒有誰能夠說清楚時空是甚麼東西,這是一個古老的難題,非常實際卻又那麼抽象。提起時空觀,腦海可能首先泛起愛因斯坦的映像。可是除了物理學的認知外,中國傳統上對時空,更多是藝術的、歷史的,以至哲學的認知,以下三句基本可引領大家了解古人對時空與自身的看法。
東漢張衡《靈憲》| 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
空間 心神邀遊於六合外
古人多用「合」或「宇」指稱空間,以「宙」或「久」指時間。這些稱謂都有形象的內涵,如「合」即盒子,結構上是上下四方六個向度,所謂「六合」是也。
對於時空,精通天文曆算、創製了著名渾天儀的東漢科學家張衡,在他的天文學著作《靈憲》中講到:「過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謂也。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就是說,我們能夠觀測到的時空是有限的,觀測不到的地方卻是無窮無盡、無始無終。
現代科學家對物理時空是有限還是無限,可能仍有爭議,但在古人心目中,精神世界如同觀測不到的地方、時間,是漫無邊際。《莊子·應帝王》就主張要遨遊於六合的,極限(六)之外,跳出眼前所有,身心不受一個「盒子」(物質)所規限和束縛。
蘇軾〈念奴娇·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時間 連繫古今與未來
莊子之所以提出精神自由(逍遙),就是深深感受到人們面對不可掌控的時空時所生的無力感,然而真正逍遙自在的人不多,就連孔子亦曾經望着奔騰的流水,將時間的一去不返喻之為流水,感嘆要好好珍惜光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自此流水的時間之喻幾成定例,文學作品的例子,所在多有。李白〈將進酒〉就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壯語之中透出絲絲哀感,凸顯人生的短暫。
光陰有所謂「三際」,即過去、現在、未來,是不可逆轉,有如逝川的不可倒流。過去的遺憾縱使無可挽回,只要現在立定决心,沿着未來的方向發憤,人生仍然可得一定的補救,猶如陶淵明〈歸去來辭〉所言:「悟以往之不諫,知来者之可追。」
雖然時間不可掌控,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前水雖逝,後水繼來,亦表現時間的不可竭止與流動,並不受空間所限。蘇軾〈念奴娇·赤壁懷古〉開首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便將流水之喻推導向古今之興替、歷史之綿延。這大概就是為甚麼古人站在長河之畔,要比站在大海之濱,更能感受到永恒的意涵。
《周易·繫辭下》 | 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時空 觀照天下之道與教
事實上,時間較之空間還是難以捉摸的。面對無形疾逝的光陰,古人多借助物體在空間中的變化來計量時間,如根據日月星的運行,日影的推移和漏壶等來測度。錢鍾書在《管錐篇》內提示:「時間體驗,難落言詮,故著語每假空間以示之。若往日、來年、前朝、後夕、遠世、近代之類,莫非以空間概念用於時間關係,各國語文皆然。」
宋人范晞文《對牀夜話》亦有說古人詩歌,多有仰觀俯察的句式,諸如蘇武:「俯視江漢流,仰视浮雲翔」和曹丕:「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筆者認為這顯然源於《周易·繫辭下》中,上古聖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不過仰觀俯察天地萬象的方式並不只是為了觀察天下之道,是要「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黄卦辭》)由觀察天體之景象變遷,可以推知春夏秋冬四時之更迭,明白自然的理則;而根據天道創建的人倫禮制,使萬物有序,人人各守本分,行止得宜,才能成就天下的教化。筆者認為,當人們借此方式體悟到的時空意識,由吸納「天文」而轉出「人文」,得以成為中國的文化傳統。
(本文曾於2021年1月12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悅讀語文 #時空 #時空觀 #宇宙 #空間 #時間 #仰觀俯察
三博士 来 朝 在 映像授業 Try IT(トライイット)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Try IT 視聴者必見】
★参加者満足度98.6%!無料の「中学生・高校生対象オンラインセミナー」受付中!
「いま取り組むべき受験勉強法」や「効率的に点数を上げるテスト勉強の仕方」、「モチベーションの上げ方」まで、超・実践的な学習法をあなたに徹底解説します!
今月・来月のセミナー内容や日程は、トライさん公式LINEからご確認いただけます。
↓↓友だち登録はこちらから↓↓
https://liny.link/r/1655096723-1GOJPwzq?lp=gcZxVv
■■■■■■■■■■■■■■■
この映像授業では「【日本史】 近世の文化22 江戸時代の学問4 儒学4」が約11分で学べます。この授業のポイントは「①幕府の教育政策 ②庶民教育」です。映像授業は、【今回のポイント】⇒【ポイント①】⇒【ポイント②】⇒【ポイント③】⇒【今回のまとめ】の順に見てください。
この授業以外でもわからない単元があれば、下記のURLをクリッ
クしてください。
各単元の映像授業をまとまって視聴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日本史」でわからないことがある人はこちら!
・日本史 導入・旧石器・縄文文化
https://goo.gl/78tpGX
・日本史 弥生時代
https://goo.gl/mYOAw4
・日本史 古墳時代
https://goo.gl/mOLXBo
・日本史 飛鳥時代
https://goo.gl/5UzFFL
・日本史 律令制度
https://goo.gl/vr18Mk
・日本史 奈良時代
https://goo.gl/wA0BtB
・日本史 平安時代
https://goo.gl/eRSrFe
・日本史 荘園公領制
https://goo.gl/3ZZze1
・日本史 院政と平氏政権
https://goo.gl/QyUATq
・日本史 鎌倉時代
https://goo.gl/Ax80Xb
・日本史 建武の新政と南北朝の動乱
https://goo.gl/I5Xzrq
・日本史 室町時代
https://goo.gl/HNXJSL
・日本史 戦国時代
https://goo.gl/kWnCyH
・日本史 ヨーロッパ人の来航
https://goo.gl/mPx31c
・日本史 織田信長と豊臣秀吉
https://goo.gl/AS34In
・日本史 江戸時代初期(家康~家光)
https://goo.gl/NG2UO8
・日本史 江戸時代の社会経済
https://goo.gl/7ZpyNH
・日本史 文治政治と三大改革(家綱~家慶)
https://goo.gl/hHLONd
・日本史 開国と幕末の動乱(家慶~慶喜)
https://goo.gl/cWJlpS
・日本史 明治維新
https://goo.gl/TvqIuE
・日本史 明治維新初期の外交
https://goo.gl/Tm9z5g
・日本史 自由民権運動と政党の結成
https://goo.gl/6sFm5M
・日本史 明治初期の経済
https://goo.gl/1avHYF
・日本史 内閣・憲法・初期議会
https://goo.gl/HyLY3c
・日本史 日清戦争
https://goo.gl/mzmdvj
・日本史 明治時代の産業発展(産業革命)
https://goo.gl/XMPjJQ
・日本史 日露戦争
https://goo.gl/vRLIJN
・日本史 大正時代
https://goo.gl/sCYlYs
・日本史 大正デモクラシー
https://goo.gl/v0jz6r
・日本史 昭和戦前
https://goo.gl/dsBgFF
・日本史 占領下の日本
https://goo.gl/ve5e4N
・日本史 高度成長から現在の日本へ
https://goo.gl/oDRMqA
・日本史 飛鳥文化・白鳳文化
https://goo.gl/iIhqNv
・日本史 天平文化
https://goo.gl/ntg732
・日本史 弘仁・貞観文化
https://goo.gl/61kwgC
・日本史 国風文化
https://goo.gl/1EGv1a
・日本史 院政期の文化
https://goo.gl/eNJvHw
・日本史 鎌倉文化
https://goo.gl/rMgpT8
・日本史 室町文化
https://goo.gl/Sbc5rJ
・日本史 桃山文化
https://goo.gl/3m5141
・日本史 江戸時代の文化(寛永期の文化~元禄文化)
https://goo.gl/gLEYDA
・日本史 江戸時代の文化(化政文化)
https://goo.gl/a7kimo
・日本史 江戸時代の文化(儒学)
https://goo.gl/I3HeXr
・日本史 江戸時代の文化(儒学以外の学問)
https://goo.gl/Zf8AcV
・日本史 文明開化と明治の宗教
https://goo.gl/JdJzDK
・日本史 明治時代の文化(思想・教育・学問)
https://goo.gl/WwRcC0
・日本史 明治時代の文化(新聞雑誌・文学・芸術)
https://goo.gl/YtJ0zf
・日本史 大正・昭和戦前前の文化
https://goo.gl/DkTo2m
・日本史 昭和戦後の文化
https://goo.gl/L8vJY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Z8TQle7_m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