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重,注意健康,加油
2019-2020相關資料文獻整理
#新型冠狀病毒和黑種草油的科學研究
2019-nCoV & Nigella Sativa Science
Researches
#林博士聲明: 2020.01.28
1.本文為本人整理編寫的原創文獻醫學文稿,重要內容均注明原文出處(或網路連結)若有疏漏,敬請指正。
(一)#抗病毒作用-正義單鏈RNA病毒
Antiviral effect-positive and single stranded RNA virus
- 2019新型冠狀病毒(Novelcoronavirus),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縮寫為2019-nCoV、武漢肺炎(Wuhanpneumonia)等。2019新型冠狀病毒與2003年4月在亞洲爆發SARS,SARS-CoV都是正義單鏈RNA病毒(positivesinglestrandedRNAvirus),這類病毒還包括人類的C型肝炎病毒(HepacivirusC)。
黑種草油(子)迄今並無抗冠狀病毒的研究。但臨床研究顯示黑種草油可以抗C型肝炎病毒(30名C肝病患),降低體內病毒載量。
埃及30名患有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未經甲型干擾素(α-Interferon)治療,每天餐後食用黑種草油,每日3次,連續服用3個月後,可顯著改善HCV病毒載量(380808.7±610937vs147028.2±475225.6,P=0.001)和提高體內總抗氧化能力TAC(1.35±0.5vs1.612±0.56, P=0.001),與下列實驗室參數得到改善:總氮蛋白、白蛋白、紅血球細胞數、血小板計數和下肢水腫等臨床狀況指數。
1.Barakat, EmanMahmoud Fathy, Lamia Mohamed El Wakeel, and RadwaSamir Hagag. "Effects of Nigella sativa on outcome of hepatitis C in Egyp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WJG 19.16 (2013): 2529.
2.Oyero, OlufunmilayoG., et al.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replication by Alpha-zam, a Nigella sativa seed formulation." Afric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s 13.6 (2016): 144-148.
(二) #免疫調節-提高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作用.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 研究顯示:黑種草油或其活性成分百里醌(TQ,Thymoquinone)可以調節免疫力(Th1和Th2),提高巨噬細胞(macrophage)和樹突狀細胞(dendriti)作用,顯示出有效的抗發炎作用。
黑種草油可增加吞噬活性(吞噬率56.83±6.37%)和吞噬指數(5.18±0.39),巨噬細胞分泌IL-12(最高水平在66.33±2.11μM)和TLR4的表達。數據通過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ANOVA)進行統計學檢驗,顯著性為95%。
1.Akrom, Akrom, and MustofaMustofa. "Black cumin seed oil increases phagocytic activity and secretion of IL-12 by macrophages." Biomedical Research 28.12 (2017): 5241-5246.
2.Finlay, Trisha M., et al. "Thymoquinone-induced Neu4 sialidase activates NFκB in macrophage cells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vivo." Glycoconjugate journal 27.6 (2010): 583-600.
3.Salem, Mohamed Labib. "Immunomodulatory and therapeutic properties of the Nigella sativa L. seed."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5.13-14 (2005): 1749-1770.
(三) #善肺部發炎症狀和損傷
Improve lung inflammation and injury
- 動物研究顯示:黑種草和其提取物或百里醌(TQ)對氣管反應和肺部炎症有預防作用,黑種草油可顯著降低因高氧吸入引起的肺損傷。
●黑種草的百里醌(TQ,thymoquinone)治療致敏組動物,可顯著善其肺部病理變化,降低其IL-4水平(p<0.05至p<0.001),增加其IFN-γ水平(p<0.001)。
●黑種草治療可抑制炎症性肺反應,顯著降低(p<0.05)支氣管周炎性細胞浸潤、肺泡中隔浸潤、肺泡水腫 肺泡滲出液、肺泡巨噬細胞和間質纖維化,肉芽腫和壞死形成。
●在組織病理學和免疫化學評估中,高氧+ 黑種草組的肺損傷嚴重程度明顯降低(P <.05),GSH-Px(穀胱甘肽氧化物酶)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得到顯著保留MDA(血清脂質過氧化物)和MPO(骨髓過氧化酶)水平顯著低(P <.05)。
1.Boskabady,MohammadHossein,etal."TheeffectofNigellasativaextractontrachealresponsivenessandlunginflammationinovalbumin-sensitizedguineapigs."Clinics66.5(2011):879-887.
2.Keyhanmanesh,Rana,etal."Effectofthymoquinoneonthelungpathologyandcytokinelevelsofovalbumin-sensitizedguineapigs."Pharmacologicalreports62.5(2010):910-916.
3.Kanter,Mehmet."EffectsofNigellasativaseedextractonamelioratinglungtissuedamageinratsafterexperimentalpulmonaryaspirations."Actahistochemica111.5(2009):393-403.
4.Tayman,Cuneyt,etal."ProtectiveeffectsofNigellasativaoilinhyperoxia-inducedlunginjury."ArchivosdeBronconeumología(EnglishEdition)49.1(2013):15-21.
(四) #解呼吸道發炎症狀
Relief the symptom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 多篇人體臨床研究:黑種草油可顯著緩解咽喉炎或扁桃腺炎的咽喉腫痛,補充黑種草油可改善哮喘和肺功能。黑種草的精油成分可抑制氣管收縮和增加黏膜纖毛的清除率。
●186位急性咽喉炎測試者,每天3次連續7天服用黑種草油和珠草萃取物,可完全緩解他們的咽喉腫痛,減少對止痛藥的需要。
●抗效喘和擴張氣管
80名哮喘患者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每天食用黑種草油兩次,連續4週,NSO組的平均哮喘控制測試得分顯著提高了21.1(標準差= 2.6)和19.6(標準差= 3.7)(p = 0.044),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細胞減少了-50 (-155至-1)對15(-60至87)個細胞/μL(p = 0.013)。
29例哮喘成年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研究組給予每天口服黑種草提取
物,研究3個月後顯著改善哮喘症狀的頻率/週,胸部喘息和肺功能測試(PFTs)
值顯著改善(P <0.05到P <0.001),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P <0.01到P <0.001)。
在15例哮喘患者,黑種草萃取物對哮喘的氣道(airways)具有相對強效的抗喘效果(支氣管擴張)。
●天然氣管擴張劑,抑制氣管收縮和增加黏膜纖毛的清除2010年歐洲藥用植物和天然產品研究雜誌《Planta Medica》研究:黑種草的精油活性成分-百里醌(TQ) 、黑種草酮(Nigellone)是優於哮喘的吸入性氣管擴張藥fluticasone(屬類固醇類),賦予哮喘和過敏症患者帶來希望。
2008年歐洲藥用植物和天然產品研究雜誌《Planta Medica》研究表明:黑種草油的精油成分黑種草酮(Nigellone)和百里醌(TQ)可用於治療不同的呼吸系統疾病,可緩解氣管的痙攣和增加黏膜纖毛的清除率。
1.Dirjomuljono, M., et al. "Symptomatic treatment of acute tonsillo-pharyngitis patients with a combination of Nigella sativa and Phyllanthus niruriextra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46.6 (2008): 295-306.
2.Koshak, Abdulrahman, et al. "Nigella sativa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asthma control and biomarker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PhytotherapyResearch 31.3 (2017): 403-409.
3.Boskabady, Mohammad Hossein, et al. "The possible prophylactic effect of Nigella sativa seed extract in asthmatic patients." Fundamental & clinical pharmacology 21.5 (2007): 559-566.
4.Boskabady, M. H., N. Mohsenpoor, and L. Takaloo. "Antiasthmaticeffect of Nigella sativa in airways of asthmatic patients." Phytomedicine 17.10 (2010): 707-713.
5.Keyhanmanesh, Rana, et al. "The effect of thymoquinone, the main constituent of Nigella sativa on tracheal responsiveness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lung lavage of sensitized guinea pigs." Planta medica 76.03 (2010): 218-222.
6.Wienkötter, N., et al. "The effect of nigelloneand thymoquinone on inhibiting trachea contraction and mucociliaryclearance." Planta medica 74.02 (2008): 105-108.
#薑黃文獻研究
●#薑黃的薑黃素抑制所有C型肝炎病毒基因型進入人肝細胞
Colpitts, Che C., et al. "Turmeric curcumin inhibits entry of all hepatitis C virusgenotypes into human liver cells." Gut 63.7 (2014): 1137-1149
●#薑黃素在病毒性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的老鼠模中,調節發炎症反應並抑制隨後的纖維化
Avasarala, Sreedevi, et al. "Curcumin modulates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inhibits subsequent fibrosis in a mouse model of viral-induce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loSone 8.2 (2013).
●#薑黃素通過減輕肺損傷和調節巨噬細胞細胞因子產生來減輕嚴重的流感性肺炎
Han, Shuguang, et al. "Curcumin ameliorates severe influenza pneumonia via attenuating lung injury and regulating macrophage cytokines production."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45.1 (2018): 84-93.
#蜂蜜文獻研究
●2014年一項基於前瞻性隊列研究:以蜂蜜做保守療,35%的慢性C型肝炎病毒患者可持續清除C肝炎病毒
KOTB, MAGD A., and AHMED K. ABDALLA. "Sustained Hepatitis C Virus Clearance was Achieved by Honey Based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in 35% of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Patient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terferon 8: 10.
●蜂蜜與健康:近期臨床研究述評-蜂蜜具抗發炎免疫調節活性、減少咳嗽、發燒和減輕哮喘相關症狀
Samarghandian, Saeed, TaherehFarkhondeh, and FariborzSamini. "Honey and health: A review of recent clinical research." Pharmacognosy research 9.2 (2017): 121.)
#食用建議
#黑種草油5ml + #蜂蜜10ml +#薑黃粉(#或薑黃素)適量
❗每日2次❗
#黑種草油、#蜂蜜和薑黃
都有抗單股RNA病毒、抗發炎、減少肺部發炎症狀,調節免疫力和增加抵抗力的效果,非常適合這個季節做為每日保健的補充劑。
三因子變異數分析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吃鳳梨改善飛蚊症?
你相信嗎?
我是存疑啦!
主要是因為研究方法學的問題:改善都是主觀的感受,客觀的測量是否足夠?
剛好有人寫了分析,
就轉來給大家參考~
我就不寫了~
#掠奪性期刊_後來有人查出來了
#這樣的文章在醫院裡用就好
#登上媒體就要接受檢視
#感覺網友比Reviewer認真^_^
[ 吃鳳梨對抗飛蚊症?還是建議看醫生 ]
最近幾日,一篇有關吃鳳梨可以減緩或消滅飛蚊症的文章在各個社群媒體瘋傳,大概看了不下五則貼文,覺得實在不對勁,就看了一下原始論文。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這實在不是一個嚴謹的研究,研究結果必須要打上一個大問號。如果這種似是而非的結論,加上媒體的渲染,可能會造成一些負面結果。至於懷疑的根據與擔心,就請看下去。
#什麼是飛蚊症
眼球中有很大部分充滿著無色透明的膠狀物質,稱作玻璃體(vitreous body),正常情況下的玻璃體是澄清的,可以讓光線通過,在視網膜上成象。如果今天因為一些原因,讓玻璃體中的液體不再澄清,有一些懸浮物,就會影響成象,就好像眼前出現一隻打不到的蚊子一樣。
飛蚊症的成因,主要有幾種:玻璃體混濁(有懸浮物)、周邊組織出血流入玻璃體、周邊視網膜破裂、玻璃體後脫離(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
#文章來源
這一篇文章,標題是「Pharmacologic vitreolysis of vitreous floaters by 3-month pineapple supplement in Taiwan: a pilot study」,由輔英科技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洪啟庭、大仁科技大學藥學系陳福安、郭代璜、謝博銓教授、陳立材助理教授、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黃宣瑜教授;文章發表於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
#文章內容
文章中找了共 388 位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依照分成玻璃體內懸浮物多寡,再分成兩小組,每天固定吃兩塊 100 克的鳳梨;另一組再分成三小組,分別給予每天 120、240、360 克的鳳梨。兩組每個月各追蹤一次,總共追蹤三個月。最後發現到了第三個月,所有組別的懸浮物數量都有減少,好轉人數比例 54.5% 到 74.2% 不等;玻璃體懸浮物有所減少的人數,與開始吃鳳梨前,呈現顯著減少關係。在討論中,作者也舉了一些關於鳳梨酵素(bromelain,鳳梨蛋白酶)的研究,試圖解釋實驗結果與機轉,最後作者做出以下的宣稱:
1. 鳳梨酵素可以為人類飛蚊症、PVD 與 玻璃體纖維化帶來新的研究觀點。
2. 持續食用鳳梨有助於飛蚊症的改善。
3. 這篇研究是全世界第一篇提出「每日補充鳳梨,可以作為目前飛蚊症常規醫療之外的便宜另類療法」的文章。
(原文:Our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pineapple supplement every day can offer a cheap alternative to current therapies for the vitreous floaters which is the first report in the world.)
感覺好像期刊論文該有的格式與格局都有了,但是細細一看,其中大有疑竇。
#懷疑的點
1. 沒有交代受試者背景
一開始的介紹提到了,造成飛蚊症有許多的原因,其實就連玻璃體混濁,也有許多成因。文章中沒有提到這些飛蚊症患者的病因或背景,就連男女與年紀比例都沒有提到。
2. 研究缺乏對照組
國小、國中就教過了,做實驗必須要有對照組,才可以知道應變變因和操縱變因之間的關係。簡單來說,如果飛蚊症病人在實驗期間照常生活,但不吃鳳梨三個月,他們的飛蚊症會不會也改善了?這篇文章沒辦法回答。
在醫學研究中,大家可能有聽過安慰劑(placebo),這就屬於一種對照組實驗會使用的方法。另外,如果一開始設計實驗時,就想探究鳳梨的某個特定成分(例如鳳梨酵素)會不會才是改善飛蚊症的主要因子,也可以加入測試,會讓說服力大於僅止在討論章節中進行文獻探討。
3. 統計方法的錯用
在這邊使用了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但這份資料的型態,應該不會使用 ANOVA 分析。
4. 措辭誇張異常
從文章第一句「 This survey is the first one in world......」,到文章討論也可見「the first report in the world」,似乎作者興奮得想向全世界展示這份研究成果,文中也可見其他似乎不必要的溢美詞句;搭配結果讀來,似乎少了一些期刊的嚴謹性。
如果這篇真的是確確實實的世界 number 1,大可以投到頂尖期刊如《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IF=79.258)、《刺胳針》(The Lancet, IF=53.254),或者眼科界的頂尖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IF=3.384)啊!為何會投在一篇比較少人聽聞的期刊呢?
5. 許多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錯誤
隨便看看,就可以發現不少錯字與格式不一致
文章一開頭的作者服務單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被打成了「Chunmg Shan Medical Hospital」,多了一個 m。
表格中的 1st 和 2rd,前者有上標,後者沒有,那到底是要不要上標?
表格中的「3rd」竟然寫成「3th」,原本應該屬於 3 的 rd 還誤植到 2 那邊!這是國小高年級的英文課內容吧,這種錯誤太不應該。
93 頁尾,Müller and his ci-workers also found......,應該是想寫 co-workers 吧!
6. 期刊編審素質堪憂
看到那麼多的謬誤,除了作者要負一部份責任,期刊編輯也是。一篇被刊出的文章可以被找到那麼多荒謬的錯誤,編輯責無旁貸,也說明了這家期刊的編審素質堪憂。
#這到底是哪家期刊?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 這家期刊自 2005 年創立,到今年也活到了第 15 年。
再來很功利地看看所謂的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這家期刊在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網址: https://jcr.clarivate.com/ ,感謝網友提供)中沒有紀錄、也沒有 IF 資料,可能是被引用數或刊載量未達標準。
在查詢過程中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關於這個期刊的資訊並不多,但另外查到一個名字很像的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成立於 1818 年,是地球科學界的老牌頂尖期刊了,2017 年的 IF 值高達 3.893。看到這邊,是不是要懷疑一下這個《The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有沒有可能屬於之前引起廣泛討論的「掠奪型期刊」(predatory journals)?
#對於媒體報導後的擔心
許多媒體的標題十分吸引注意力,彷彿每天乖乖吃鳳梨就可以扭轉飛蚊症。但從前面的幾個質疑,可以知道「每天食用鳳梨」與「改善飛蚊症」之間的因果關係尚不明確(連有沒有關聯都要打上問號),因此可能沒辦法期待每天吃鳳梨三個月之後,眼前打不到的蚊子會因此變少。
鳳梨雖然含有豐富的維他命 C 與纖維,但也含有比較高的糖份,如果長期、大量食用,可能讓體重悄悄上升。
另外,鳳梨的升糖指數也高(65),而飛蚊症的患者有一大部分是年長者,可能同時有糖尿病,這時候就要非常小心地控制鳳梨的食用量;如果因為看到心無標題就開始大量吃鳳梨,對於血糖控制相當不利,這是看到報導後應該要擔心的。
#結語
總體而言,有個新聞讓大家正視飛蚊症,或許是件好事,但看到有些不合理的措辭,就要再三小心。
就算沒有把原始文獻找來看,也應當諮詢醫師 / 營養師,綜合評估後,再考慮是否選擇其他輔助治療措施。
期刊原始文獻連結(建議不要邊吃邊看,有可能氣到吃不下):http://www.jofamericanscience.org/…/10_34646jas150419_83_96…
附上熱心網友補充的文章與報導:
林慶順教授的質疑:https://professorlin.com/…/%E9%A3%9B%E8%9A…/comment-page-1/…
ptt 上的回文(也是引用林慶順教授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59108050.A.BE6.html…
吃鳳梨治飛蚊症有效? 醫師:勿延誤就醫治療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840134
偷渡之前寫的小文章,關於鳳梨為甚麼會咬舌頭的猜測:https://penscieve.wordpress.com/…/%E9%B3%B3%E6%A2%A8%E5%92…/
附圖是文章內幾個謬誤與誇張宣稱部分的截圖與標註
三因子變異數分析 在 劉育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5. 許多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錯誤
隨便看看,就可以發現不少錯字與格式不一致
文章一開頭的作者服務單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被打成了「Chunmg Shan Medical Hospital」,多了一個 m。
表格中的 1st 和 2rd,前者有上標,後者沒有,那到底是要不要上標?
表格中的「3rd」竟然寫成「3th」,原本的 rd 還誤植到 2 那邊!這是國小高年級的英文課內容吧,這種錯誤太不應該。
93 頁尾,Müller and his ci-workers also found......,應該是想寫 co-workers 吧!
[ 吃鳳梨對抗飛蚊症?還是建議看醫生 ]
最近幾日,一篇有關吃鳳梨可以減緩或消滅飛蚊症的文章在各個社群媒體瘋傳,大概看了不下五則貼文,覺得實在不對勁,就看了一下原始論文。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這實在不是一個嚴謹的研究,研究結果必須要打上一個大問號。如果這種似是而非的結論,加上媒體的渲染,可能會造成一些負面結果。至於懷疑的根據與擔心,就請看下去。
#什麼是飛蚊症
眼球中有很大部分充滿著無色透明的膠狀物質,稱作玻璃體(vitreous body),正常情況下的玻璃體是澄清的,可以讓光線通過,在視網膜上成象。如果今天因為一些原因,讓玻璃體中的液體不再澄清,有一些懸浮物,就會影響成象,就好像眼前出現一隻打不到的蚊子一樣。
飛蚊症的成因,主要有幾種:玻璃體混濁(有懸浮物)、周邊組織出血流入玻璃體、周邊視網膜破裂、玻璃體後脫離(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
#文章來源
這一篇文章,標題是「Pharmacologic vitreolysis of vitreous floaters by 3-month pineapple supplement in Taiwan: a pilot study」,由輔英科技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洪啟庭、大仁科技大學藥學系陳福安、郭代璜、謝博銓教授、陳立材助理教授、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黃宣瑜教授;文章發表於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
#文章內容
文章中找了共 388 位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依照分成玻璃體內懸浮物多寡,再分成兩小組,每天固定吃兩塊 100 克的鳳梨;另一組再分成三小組,分別給予每天 120、240、360 克的鳳梨。兩組每個月各追蹤一次,總共追蹤三個月。最後發現到了第三個月,所有組別的懸浮物數量都有減少,好轉人數比例 54.5% 到 74.2% 不等;玻璃體懸浮物有所減少的人數,與開始吃鳳梨前,呈現顯著減少關係。在討論中,作者也舉了一些關於鳳梨酵素(bromelain,鳳梨蛋白酶)的研究,試圖解釋實驗結果與機轉,最後作者做出以下的宣稱:
1. 鳳梨酵素可以為人類飛蚊症、PVD 與 玻璃體纖維化帶來新的研究觀點。
2. 持續食用鳳梨有助於飛蚊症的改善。
3. 這篇研究是全世界第一篇提出「每日補充鳳梨,可以作為目前飛蚊症常規醫療之外的便宜另類療法」的文章。
(原文:Our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pineapple supplement every day can offer a cheap alternative to current therapies for the vitreous floaters which is the first report in the world.)
感覺好像期刊論文該有的格式與格局都有了,但是細細一看,其中大有疑竇。
#懷疑的點
1. 沒有交代受試者背景
一開始的介紹提到了,造成飛蚊症有許多的原因,其實就連玻璃體混濁,也有許多成因。文章中沒有提到這些飛蚊症患者的病因或背景,就連男女與年紀比例都沒有提到。
2. 研究缺乏對照組
國小、國中就教過了,做實驗必須要有對照組,才可以知道應變變因和操縱變因之間的關係。簡單來說,如果飛蚊症病人在實驗期間照常生活,但不吃鳳梨三個月,他們的飛蚊症會不會也改善了?這篇文章沒辦法回答。
在醫學研究中,大家可能有聽過安慰劑(placebo),這就屬於一種對照組實驗會使用的方法。另外,如果一開始設計實驗時,就想探究鳳梨的某個特定成分(例如鳳梨酵素)會不會才是改善飛蚊症的主要因子,也可以加入測試,會讓說服力大於僅止在討論章節中進行文獻探討。
3. 統計方法的錯用
在這邊使用了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但這份資料的型態,應該不會使用 ANOVA 分析。
4. 措辭誇張異常
從文章第一句「 This survey is the first one in world......」,到文章討論也可見「the first report in the world」,似乎作者興奮得想向全世界展示這份研究成果,文中也可見其他似乎不必要的溢美詞句;搭配結果讀來,似乎少了一些期刊的嚴謹性。
如果這篇真的是確確實實的世界 number 1,大可以投到頂尖期刊如《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IF=79.258)、《刺胳針》(The Lancet, IF=53.254),或者眼科界的頂尖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IF=3.384)啊!為何會投在一篇比較少人聽聞的期刊呢?
5. 許多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錯誤
隨便看看,就可以發現不少錯字與格式不一致
文章一開頭的作者服務單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被打成了「Chunmg Shan Medical Hospital」,多了一個 m。
表格中的 1st 和 2rd,前者有上標,後者沒有,那到底是要不要上標?
表格中的「3rd」竟然寫成「3th」,原本應該屬於 3 的 rd 還誤植到 2 那邊!這是國小高年級的英文課內容吧,這種錯誤太不應該。
93 頁尾,Müller and his ci-workers also found......,應該是想寫 co-workers 吧!
6. 期刊編審素質堪憂
看到那麼多的謬誤,除了作者要負一部份責任,期刊編輯也是。一篇被刊出的文章可以被找到那麼多荒謬的錯誤,編輯責無旁貸,也說明了這家期刊的編審素質堪憂。
#這到底是哪家期刊?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 這家期刊自 2005 年創立,到今年也活到了第 15 年。
再來很功利地看看所謂的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這家期刊在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網址: https://jcr.clarivate.com/ ,感謝網友提供)中沒有紀錄、也沒有 IF 資料,可能是被引用數或刊載量未達標準。
在查詢過程中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關於這個期刊的資訊並不多,但另外查到一個名字很像的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成立於 1818 年,是地球科學界的老牌頂尖期刊了,2017 年的 IF 值高達 3.893。看到這邊,是不是要懷疑一下這個《The 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有沒有可能屬於之前引起廣泛討論的「掠奪型期刊」(predatory journals)?
#對於媒體報導後的擔心
許多媒體的標題十分吸引注意力,彷彿每天乖乖吃鳳梨就可以扭轉飛蚊症。但從前面的幾個質疑,可以知道「每天食用鳳梨」與「改善飛蚊症」之間的因果關係尚不明確(連有沒有關聯都要打上問號),因此可能沒辦法期待每天吃鳳梨三個月之後,眼前打不到的蚊子會因此變少。
鳳梨雖然含有豐富的維他命 C 與纖維,但也含有比較高的糖份,如果長期、大量食用,可能讓體重悄悄上升。
另外,鳳梨的升糖指數也高(65),而飛蚊症的患者有一大部分是年長者,可能同時有糖尿病,這時候就要非常小心地控制鳳梨的食用量;如果因為看到心無標題就開始大量吃鳳梨,對於血糖控制相當不利,這是看到報導後應該要擔心的。
#結語
總體而言,有個新聞讓大家正視飛蚊症,或許是件好事,但看到有些不合理的措辭,就要再三小心。
就算沒有把原始文獻找來看,也應當諮詢醫師 / 營養師,綜合評估後,再考慮是否選擇其他輔助治療措施。
期刊原始文獻連結(建議不要邊吃邊看,有可能氣到吃不下):http://www.jofamericanscience.org/…/10_34646jas150419_83_96…
附上熱心網友補充的文章與報導:
林慶順教授的質疑:https://professorlin.com/…/%E9%A3%9B%E8%9A…/comment-page-1/…
ptt 上的回文(也是引用林慶順教授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59108050.A.BE6.html…
吃鳳梨治飛蚊症有效? 醫師:勿延誤就醫治療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840134
偷渡之前寫的小文章,關於鳳梨為甚麼會咬舌頭的猜測:https://penscieve.wordpress.com/…/%E9%B3%B3%E6%A2%A8%E5%92…/
附圖是文章內幾個謬誤與誇張宣稱部分的截圖與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