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社會真的殘酷嗎?》
現在這個時代,如果以相對物價來看,年輕人剛出社會所領的薪水是倒退的,比起四、五年級的人出社會的時候領得還要少。有時候網路上還會流傳以前報紙的徵才廣告,一個基層的作業員起薪就有兩萬八、業務員更有三萬塊以上。還不用說,那時候的房價可能只有現在的一半。
然而高靈說,如果因為這樣,你就變成了憤世嫉俗的酸民,那你無形中也變成了,只會純粹就「金錢數字」去衡量你的處境的人了。那麼你就看不到你生在這個時代,也有以前的世代所沒有的,很多的幸福與優勢。
倘若這些幸福你沒有去感受、這些優勢你沒有去把握,卻把自己一切的不順心,都推給了社會,或者是上一代,那你就沒有看到,也有很多年輕人跟你不一樣,他們有去感受到生在這個時代的幸運之處,懂得把握身在這個時代的優勢,所以他們的人生正在起飛,他們已經在乘著「理念崛起」(註)的浪頭,去累積他人生的第一桶、第二桶、甚至第三桶金了。
而憤世嫉俗的酸民還在哪裡呢?是否還在仇恨著有錢人、憤恨著某些政治人物、某些黨派,然後成天刷著同溫層裡面的文章,日復一日地敲著鍵盤發抒不滿?
若要去談整個社會的發展何以致此?那就是在談所謂的「大因果」。但是既然是大因果,所有的人在裡面就都是有責任的,並不是說都丟給政府、財團、上一代去扛就好。舉一個例子來說,如果有實際比較過台灣和日本,各行各業最基層的工作品質,你就會知道那真的是差很多。所以當你在罵高官的時候,請回頭想想,你每天去上班的時候,所給出的工作品質高嗎?你工作的成果細緻嗎?你做自己手上的事情的時候,真的有為了別人著想,所以想把它做得更好的動機嗎?還是也只是為了餬口飯吃,不得已而在上班的?
然而以相對物價而言,台灣現在的工錢卻是比日本貴,可是並沒有給出應該給出的品質;敷衍粗糙,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一大堆。那麼,如果你的工作發展上不去,這些是否也是原因之一?其實真的珍惜好員工、好人才的老闆或企業,在台灣也是有不少的。他們手底下也有一群人才聚集,正在蒸蒸日上地往前進,為什麼你不是其中的一員呢?
你的薪資雖然漲不多,可是你的生活條件和資源條件,早就比三、四十年前好得非常多了。可是說實在的,現在摸摸魚就想要下班回家,拿了一份薪水卻沒有認真幫人家做事的基層員工,其實是非常非常地多的。所以很多企業的老闆為什麼在調薪的時候不甘不願,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他們知道即使給員工再多一點錢,他們還是不會想要認真做事的。
真相是,有很多人打從心裡面就不想為別人工作,甚至根本的心態就是不想要工作,只是為了生存,沒辦法所以才去上班。像這樣的基層工作者,人數是非常可觀的。如果說,普遍大家工作的素質都成長了,也很敬業與努力,可是企業還是不願意給出高薪,那你也可以看到,人才自然就會外移。所以台灣確實有很多人才,因為企業給不起高薪,他們就流動到別處去了,他們確實是有出路的。同樣的,只要是你是人才,你的生涯就一定會有出口,一定會有地方需要你,你可以流動到歡迎你的地方去,你不需要領這份你覺得不合理的低薪。
所以今天我們不是要去談這個「大因果」。如果又淪為在追溯「誰對誰錯、誰錯得比較多…」裡面吵來吵去,大家都知道這絕對是吵不完的,也對我們自己無益。所以本文的重點要放在:「不管社會將要怎麼演化,如果自己要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可以怎麼走?」
如果你也想要把心思放在這個重點,那你就要先放掉只能從不滿與抱怨,去看當今社會的這些固定角度,才能夠看到生在這個時代,你其實擁有的幸福與優勢。這樣你才能夠真的有那份「心情」,去幫助你自己過得更好、更豐盛。反正原先那些讓你忿忿不平的角度你都很熟悉了,再三重複,也不會讓你的人生有所突破,不是嗎?所以如果你願意,你就可以繼續看下去,因為老師會提供你一些,你可能沒有想過的角度。然而如果你一定認為只有誰垮台了之後你才會甘心,或是認為只有等世界重新洗牌你才會有好日子過的話,那老師也只能祝福你了。
首先,其實不只是年輕人,活在現今社會的大部分人,都忽略了一個角度:
〈角度一〉雖然你現在的錢,賺得沒有以前多,但是你的通訊能力之強、移動速度之快;移動的自由度、以及資訊獲取的成本之低,都是從前的人無法企及、甚至一輩子都未曾享受過的。例如,光是一台智慧型手機,以及這個世界幾乎你所需要的資訊,全部都已經以網路連結起來的這個擁有,古時候就沒有任何一個帝王享受過,這其實是很大的富貴的寶藏。當然如果你只會用手機來玩遊戲和追劇的話,你就會像佛經所比喻的那樣,有一個乞丐身懷無價寶珠,可是他每天卻依然外出行乞,從來沒有善用那顆寶珠,去讓自己的人生發光發亮。
為什麼在一隻手機就可以讓你變成「千里眼和順風耳」的時代,這支手機卻沒能變成滋養你的心靈、累積你眼界、整理你的所學,於是讓你成為一個「別人願意花更多錢來雇請你」的人呢?可是就在你玩手遊的同時,也有跟你同樣年紀的人,正在透過網路的各種資源,加速他的學習以及與他人的合作的機遇,而即將成為在未來綻放頭角的明日之星呢。
再延伸這個道理,有很多人身邊其實有很多現成的資源,但他不會去善用,甚至一直視而不見,卻只看得到他「沒有的」、「缺乏的」,所以他就一直有一種覺得自己很窮的心態。然而這種心態會自動屏蔽掉各種可以幫助他成長的機緣,所以他的生涯發展跟那些能夠往上走的同儕相比,就差距愈來愈大了。
例如有的人跟朋友一起出國自助旅行,其實彼此的收入都是差不多的,可是到了國外那些很有文化的地方,朋友想要去見識一些人家推薦的好地點,他就老是會說:「那家餐廳比較貴,我不去。」「那個進去要收門票,我不去。」「那個表演太貴,你們去。」他的理由是:我光在外面不用花錢的地方看,就已經看不完了,何必還要再多花錢?
但這就好像一個人跋涉千里才到達一座寶山,他卻站在門口仰望那個大門說:「光看大門我就覺得很美、很壯觀,這樣就夠了,寶山就不用進去了。」是一樣的荒謬。因為正是連最外圍的大門都做得如此莊嚴、美麗,所以裡面的東西肯定更會打開我們的眼界,怎麼可以就此止步呢?
其實這正是所謂「窮爸爸」和「富爸爸」思維的不同。「窮爸爸」的思維方式,就覺得他已經花了一大筆錢出來旅遊了,所以出來以後就能省則省;「富爸爸」的思維則會覺得,正是因為已經花了一大筆錢出來旅遊,那麼每個地方最精華的養分在那裡?若是還做得到,就是要去加碼、去體驗,才會讓這筆已經花出去的旅遊經費,價值發揮到最大。
可見窮爸爸在看待金錢的時候,他就只能夠看見那個「數字」,金錢數字只要減少,他就認為是損失。而富爸爸則願意用金錢去得到體驗,提升自己對於價值的辨認能力。因為他明白,當自己透過這些體驗,知道怎樣做事對別人而言可以產生更高的價值時,更多的金錢就跟著進來了。
其實那個享有盛譽的餐廳,你真的吃不起嗎?也許仔細一想,你可以有幾餐買買超商的東西果腹,取代去那些不上不下的中價位餐廳吃飯,就可以平衡回來了。但是那個頂級餐廳所為你帶來的享受、體驗和學習,就會去滋養你的「品味」和「對生活的感謝」。而這兩個元素,才是一個人日後會一直富有上去的原因。
一個一直在選擇便宜的東西、很怕花錢的人,他其實是一直在跳過可以讓他滋養自己(感覺被愛)、以及提升品味的機會的。結果他的人生發展,也很快會碰到天花板,因為世界上有很多的好東西,他都會光憑「價格」超過他所認定的「價位」,一開始就被他拒於門外。所以他也就沒有眼界,去看出他在自己的工作與能力上,其實是有什麼樣的不足?哪裡可以做得更打動人心?他也無法去辨識所謂「好的東西」、「好的服務」、「好的應對」、「好的搭配」、「好的管理」,究竟還有哪些層次和境界?他就會一直停留在他的那口觀念的井裡面,認為錢很難賺、認為有錢的人都是靠出身背景、靠豺狼虎豹的黑心方法、或是靠投機取巧的鑽營,才會致富的。
然而,就算他總是選擇便宜的東西在買,可是有一天,當他發現連便宜的東西也不斷在漲價時,他就會淪陷在一直去批評人家漲價有多麼不道德、社會演變成這樣都是誰害的等等的憤怒情緒之中了。可是無論他怎樣批評、怎樣不爽,明年物價又漲了,而他的職位、薪資呢?還是原地不動(甚至是被削減福利,變相減薪),那他就會變成一個心裡有更多刀和劍的人了。
可是這些刀刀劍劍,插得都是自己。因為每次只要一看到別人在「吃香喝辣」(雖然那也是他自己的認為),他就會插自己一刀。高靈說,其實這就是一種「地獄的生活模式」。可是這個「地獄」並不是別人來對你「人踩人」,而是你自己每天在不斷地「把你自己比下去的」。
也就是說,是你自己把自己,放到那個沒有辦法長進的位置與階層裡面去的。
所以一直在說自己窮、東西貴的人,你有持續地在生活中,為自己的未來去「捨得」與「付出」金錢,累積成為富爸爸該有的價值辨識能力嗎?這是你可以謹慎去思考的。
接下來要來講第二個關於當前社會,你可能也沒有察覺到的角度:
〈角度二〉雖然有很多人一直在強調,這個時代的薪水比以前少,但那都是用底薪或起薪在看的。可是另外一方面,在獎金的部分;現在卻比以前的時代可以拿到的金額幅度,高出非常地多。
也就是說,三、四十年前,在公司裡面能拿到五十萬獎金,可能就已經是非常地高了,可是現在的獎金(績效、分紅、年終),是可以到達四、五百萬,甚至更多的。而能夠拿到這樣額度的獎金的人,也比以前的時代要多出很多。所以你說哪一個時代比較好呢?這就好像,以前的歌手想要一夕成名,除非是唱片公司砸大錢力捧;或是家財萬貫的父母自己出資幫小孩出片,否則你根本別想出頭。可是現在沒錢的人,光靠網路就可以一夕成名;或是十年之內就從一個小公司變成跨國大公司的人,比以前多太多了!你如果問這些人,那他們會覺得哪個時代比較好呢?
所以哪個時代都有它的限制,可是也有那個時代獨特的優勢,重點是你看見了什麼?
現在這個時代的特徵,就是「社會M型化」,那你在「社會M型化」裡面看見了什麼?有的人只看見自己「窮」。可是現在有很多人在喊窮,其實是因為這個M型化的發展,讓你的「窮」被突顯出來了。其實台灣半世紀以前,幾乎大部分人都是一樣窮的,如果你也生在那個時代,大家都一樣窮,你反而就不會抱怨了。可是有些不想窮的人反求諸己,去找活路、去開拓視野,去克服恐懼投入未知,在裡面勤懇努力,他真的就慢慢有錢了。那麼他的人生軌道,當然就會跟只想「錢多事少離家近」的人,逐漸地分開。可是在這個分開的分界點出現的時候,你卻跑去跟那個賺錢的人說:「是你們造成了貧富差距的擴大。」這樣子不去檢討自己的仇富心態,一竿子打翻所有走向富裕的人,又無視於人家對社會的貢獻,這並不是公允的。
現在有很多酸民一直在酸有錢人想盡辦法逃漏稅,其實坦白說,那些企業家再怎麼逃漏稅,他一年繳的稅也比這些酸民一輩子繳得還多。所以馬路上的柏油路、高速公路的維修費用---各種你每天在使用的城市基礎建設,講白了,人家出的錢遠比你多太多了,所以究竟是誰的貢獻對社會比較大呢?更不用說以工作量來說,你可以看看自己的一天是怎麼過的?和一個企業家,或任何一個自己創業、開店的人比較看看,人家真的會比你輕鬆嗎?
這個社會的發展,當然有財團炒作、官商勾結所造成的M型化問題,這個部分確實是不可取的。但是你如果只看到這個角度,你就會把自己過得不好的責任,統統推給別人、推給這個「M型化」的發展去承擔,讓很多明明也對社會很有貢獻的人,因為你的仇恨而被否定,擴大了社會的對立。那麼這裡就有第三個角度,是很多人不瞭解的:
〈角度三〉其實「發展科技」的這件事情本身,就會帶來社會的M型化,這是地球教室這個學習層次,很重要的特徵之一。
也就是說,即便沒有炒作,光是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交通運輸與資訊流通的速率加快,社會一樣會發生財富M型化的發展。因為當人移動的自由度大幅增加、知識獲取的成本大幅降低、資訊傳播的速度飛速成長,它就會讓「有學習的人」和「沒有學習的人」的差別,變得愈來愈巨大。(註)所以當網購興起,原先的零售業者規模再大,若固守陳規,沒有重新創造自身價值,也會在幾年之內紛紛倒閉關門。再看看才不到半世紀之前,世界首富排行榜上的人物原本都是製造業者,可是轉眼間,現今的首富排行榜,已全部變成了IT產業,並且各地首富的資產,也遠遠超過過去的首富資產甚多。
所以富人圈也一樣要面對這個M型化的巨大挑戰,有很多人可以突然間異軍突起,也有很多人突然間就被刷下來。那麼,那些突然被刷下來的人,他們也會很痛苦啊,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社會M型化並不完全是因為房地產等等商業炒作而造成的。科技發展所帶來的「加速」,本身就是一個「因果放大器」,它在「普及」的同時,也催生了M型化。
所以就神佛的智慧高度來看,在地球這個輪迴教室的起承轉合裡面,有些時期就是會變得比較M型化,這是很正常的。這就像颱風季節來了,就比較容易有颱風形成;等冬天到了,形成颱風的大氣環境改變,颱風自然也就不容易有了。那麼現在的人類,在這一兩百年內,又走到了科技猛進,但人心變得比較不懂得感謝的時期,所以M型化就是全球的自然趨勢,不是你怎麼酸它就會改變的。而你會選擇在這個時期投生來地球,就表示在這裡面,也有你該學習的功課要做。所以高靈說,所謂的學佛,就是在任何境遇裡面都可以看到「空性」----也就是你都能夠在別人定義的絆腳石裡面,去看到讓它成為你墊腳石的那個角度,那這就是有智慧在開展。所以這個時代有這個時代可以走向成功、走向豐盛的路徑,你如果想要,你也可以去走,你是不需要耽溺於負面情緒當中的。
接下來要講的是第四個,很多酸民也沒有去看的角度:
〈角度四〉以前,在台灣大部分的人都還比較窮、市中心都很小;一離開市區就是稻田鄉下的時代,百貨公司裡面還會賣一些指甲刀、學生服這些很生活的東西,因為這樣大家都能夠進去逛,也可以買得很開心。但是當台灣整體的經濟開始繁榮以後,漸漸就有很多在社區鄰近開店的生活小百貨店,也開始賣同樣的東西,所以百貨公司就必須升級,賣更高檔的東西,才能夠區隔出市場,讓大家繼續願意去逛。當然也由於經濟開始起飛---所謂的「台灣錢,淹腳目」,這些百貨公司的東西普遍大家也都買得起,所以當時大家等於是「共享共榮」的狀況,也就相安無事。
但是隨著社會的繼續發展,財富M型化的現象開始明顯,有一部分人不只是一般的富裕,而是晉升為富豪等級了。所以百貨公司就開始引進一些國外的頂級奢侈品店,或是進駐一客可能要價四、五千塊餐點的餐廳;到後來,甚至會有比國際一線精品更高單價的訂製服、訂製珠寶等服務在台灣出現。
以前因為台灣不夠富裕,這些富豪去的名店,只能在巴黎、東京、紐約存在,所以這些消費層面,台灣的一般人便接觸不到、也看不到,大家心裡就不會起漣漪。現在就是因為台灣富裕起來了,有更多本地的富豪能夠支撐這個高端市場,所以巴黎的東西變成來台灣開店、東京的東西也在台灣設櫃了…。於是才變成你在生活中,也可以看見這些高端消費場所。結果當你看到人家穿著華麗、在逛那些精品店,提得大包小包;或是看到人家出入某些頂級餐廳時,你就覺得你很窮、很渺小。可是重點是,那本來就不應該是這個階段的你去消費的,那本來就不應該是你去羨慕或嫉妒的,因為那本來就是另一個經濟階層的生活。
你現在能夠去一般的百貨公司---就算是在平價的大賣場,買那裡的衣服來穿得漂漂亮亮---其實你都已經比以前貧窮年代的人,過得好太多了!而且這些東西你都付得起。也就是說,你現在的生活已經比以前年代的人好很多、優渥很多了,那為什麼你還在喊窮?你其實並不窮,你只是不需要去羨慕那麼高階層的富裕生活而已。
所以當你在台灣,可以看到這些富裕階層出入的場所,或在路上看到很多藍寶堅尼經過,你不要產生貪嗔癡,覺得說「平平都是人,為什麼他有你沒有」。高靈說,如果你要這樣比,那是沒完沒了的。其實你已經是很幸福、已經是過得很好的了;在地球上,你已經是投生在一個很平安、很富裕的地方了。
如果你想要再更富裕上去,可以呀,那當然就是你自己要再更加地努力。也許你努力過,但是你的努力方式或許有問題;或是你的觀念太侷限、行為和個性有一些需要調整的地方,因為你沒有注意到,所以你就沒有成功。但是無論如何,即便不去買那些高檔的東西,你如果是懂得生活、懂得搭配的人,就是靠生活周邊的小百貨商場,你都可以把自己打理得很有氣質、把生活過得很舒適的。其實在台灣大部分的人,都有能力這樣去過日子的。
所以當酸民們在嫉妒人家住豪宅、開豪車,酸人家賺那麼多為什麼不多捐點錢的時候,你要想想你每天在路上走的柏油馬路、你使用的很多的基礎建設,人家在裡面貢獻的稅金,絕對比你多太多了。那說難聽一點,你每天用人家的、吃人家的也不少,可是你都不能稍微有一點感謝,反而看到人家在「吃香喝辣」的時候,就很生氣,就一直在批評人家應該如何、不應該如何(例如既然有錢,車子被刮被撞,就應該有愛心不要索賠...)那麼請你們自己思考一下:如果以你對這個社會的貢獻和付出,去跟人家比看看,又是如何呢?
只因為人家有錢就心生討厭,這底下潛藏的貪嗔痴,其實就是叫做「不安分」喔。
高靈說,這些話不是在罵你,而是在敲醒你。為什麼有人可以一直學到好的東西,人生一直往上走,而你就要活在一口井裡面,緊抓著幾個觀念把自己執著在某些情緒裡,不願意跳出來、不願意真正去上進(學習)呢?然後在這口井裡面看到人家在所謂的「吃香喝辣」的時候,你就開始在電腦前敲著鍵盤開罵、挖苦。
台灣已經是全球最富裕、最自由、最安全的地區之一,這是一個你即便不願意工作,也不會讓你被餓死的社會;你走到街頭去唱唱歌、賣賣花,都還是會有很多人有善心,為了幫助你而給你一些錢的,台灣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喔。所以,難道我們不應該承認自己生在此時此地的福氣?更不用說,台灣是一個只要你願意用雙手去工作,就絕對不會餓死的地方。而且其實根本不用講到餓死,你手中那一台手機說不定還是兩三萬塊錢一隻的呢!你看台灣的年輕人有多少人在拿哀鳳?日本還有一大票人都還在拿滑蓋型手機呢。
所以當你在罵台灣這個社會之前,請先看看你實際上是生活在什麼樣的一個好基礎上,你早就擁有好多資源和機會,足夠讓你好好學習和往上走的了。
所以我們要懂得知福惜福,因為地球上的任何社會,都有其階級和階層。就算是那些你所羨慕、嫉妒的富二代,如果他真的沒有那個能力,他也會在他這一生就經驗到坐吃山空的落魄下場。更何況有些富二代的內心世界,是活在比你還痛苦的地獄裡面,被這個身份地位架著走的。所以我們不能只是看到人家坐在高級餐廳裡面的身影,就認為人家的人生都過得好爽,人是不能夠這麼主觀的去跟別人比較的。如果這樣去比較,你等於一直在亂插自己刀,把自己明明有的幸福、明明有的福氣,全部都自貶下去。
那如果說,你也知道自己現在的日子,是在一口井裡面,你也想要跳出來,你是願意學習的。那麼老師在網路上累積了很多的文章,全部都是免費的;老師也寫了很多書,你如果沒有錢,去圖書館也可以借得到的,你都可以去參考。重點是,你願不願意一步一步的去改變自己的人生,讓自己往更好的地方走?
當你覺醒過來,你就會知道,其實人的苦,都是自苦;都是自己在拿刀在插自己。就例如沒有禮貌的人明明很多,什麼階層都有,但是當那個人是比你有錢的時候,那個不禮貌就會變成你更大的受傷,然後你就會變成對那整個族群的仇視和討厭,甚至宣稱有錢人都很勢利眼、精品店都很大小眼...這其實是你的玻璃心而已。
能夠生在現在的台灣,其實已經是人類中很幸福的一群了,而你在這個社會所擁有的一切物質、知識、科技,都可以成為你的工具與助力,幫助你誕生出更有能力、更有視野的自己。所以為什麼不讓這些資源,成為讓你人生向前走的手腳呢?
如果你今天有一位很好的朋友,願意分享這篇文章給你,讓你看到了,那麼你是不是可以好好為自己,重新做一些反省和決定?其實你也可以跟你所羨慕的人那樣,去擁有更好的生活,只是看你自己要不要、願不願意從現在開始,拿掉那個「鍵盤酸民」的模式,來個「回頭是岸」。
只要你願意回頭,高靈在我們的課堂上,也曾經講過人生有一條向上的「拋物線」,是你可以走上去的。它是什麼原理、又是怎麼來的,如果你不懂你可以找找老師以前的文章或書,也都有提到的。在網路的雲端上,其實有很多可以真正幫助到你的東西,如果你沒有錢,至少你也可以從這裡面開始去找尋、去學習。
當然如果你並沒有這麼沒有錢,你是比較小康、甚至還是有點富裕的話,那你更可以直接來上課,學習身心靈的智慧。因為這些智慧可以幫助你創造更多福氣,讓你的人生既可以利己、又可以利他,因而感覺到很踏實和喜悅,成為一個讓人家打從心裡面尊敬你的人。
人在地球上,是可以在心境上,就活在天堂模式中的。當你還在世的時候,若是心境已經活在天堂模式裡,你距離脫離輪迴的階段,就已經很近了。其實以前的佛經都有在講這些東西,只是現在的人不懂得這些意思了。所以有很多人學佛,學得愈來愈沒有開創性、愈來愈退縮,其實都學錯了;而很多人吃素,說要不殺生,其實還是在不斷地以自己的觀念,在給自己和世界插刀。所以你願不願意給你自己更寬廣的視野、更開闊的角度去瞭解這個世界、瞭解你所想要厭離的社會?如果你在這裡有看到一些反省、看到了一些可以再多學習的方向的話,那麼請你真的朝這些方向去學習、去行動喔。這樣你的人生才會「怎麼做、怎麼對」,因而愈來愈快地經歷到那條向上的拋物線。
反之,如果你還是要堅持待在你觀念與情緒的那口井裡面,你會發現你的人生就會「怎麼做、怎麼錯」,日子就會愈過愈滄桑、心態就會愈來愈窮酸了。那這就像我們之前有一篇文章說的(註),你的人生就會一直被人家「電」,然後永遠在那裡唱「金包銀」那首歌。那你的「吸引力法則」又會把你的那口井愈挖愈深,直到有一天,所謂的無常到來---雖然其實也只是那一天多下了一點點雨---可是因為你把你的那口井挖得太深了,以致於你就跳不出來,然後就被滅頂了。
「金包銀」這首歌,就是在形容一個「怎麼做、怎麼錯」的人生,那為什麼會是這樣?就是因為一個人一直執著那個明明會一直產生負能量的觀念,一直那樣去看世界、解釋著所有事情。於是他就像拿著一把刀一樣,不斷地戳著自己,讓自己痛、讓自己苦,然後他就在這裡面不斷浪費生命、趕走機會、作賤自己、虛度人生。
所以高靈說,現實社會真的是這麼殘酷嗎?不是的,其實真正對你殘酷的人,就是你自己呢。
「三徑就荒價位」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三徑就荒價位 在 有錢人想的都一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三徑就荒價位 在 FAKE 文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三徑就荒價位 在 100mountain 百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三徑就荒價位 在 Re: [問題] 台北市的茶席/品抹茶地點? - 看板Te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三徑就荒價位 在 三徑就荒Hermit's hut -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三徑就荒價位 在 三徑就荒典故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三徑就荒價位 在 三徑就荒典故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三徑就荒價位 在 三徑就荒的測驗範本和範例,FACEBOOK、104 - 創業求職面試 ... 的評價
- 關於三徑就荒價位 在 三徑就荒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 關於三徑就荒價位 在 三徑就荒來一場輕鬆恣意的午茶約會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三徑就荒價位 在 Re: [問題] 台北市的茶席/品抹茶地點? 的評價
- 關於三徑就荒價位 在 [問題] 台北市的茶席/品抹茶地點? - tea | PTT旅遊美食區 的評價
三徑就荒價位 在 FAKE 文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以為做ptgf 只係學生或者無經濟能力女仔賺錢嘅途徑,就大錯特錯,邊個話專業人士唔可以做ptgf,如果有人俾3萬蚊包你一個月,咁又如何呢?
個客:「三萬蚊包你一個月,一個月做10 次,肯唔肯?」
你:「NO」
個客:「四萬?」
你:「NO」
個客:「五萬一個月,15次肯唔肯」
你:「衰人,由天日開始,我就係你女朋友啦!」
個客:「天日你上我屋企。」
每個人都有一個價,你仲未動搖,因為個價出得唔夠高姐,當個價出到你心水的價位,你就會動搖。我地都鍾意錢,為左錢我地咩都可以出賣,唔係咩?
果日你到左佢屋企,佢係一個30 歲嘅男人,如果你唔知佢係嫖客,就咁睇樣你以為佢係一個乖乖仔又事業有成嘅專業人士,但人往往會俾表面所蒙騙。
佢開左支紅酒,你地坐左係sofa 度。循例佢都問下點解你會做呢行,做左幾耐,平時會點服侍個客之類,當然你都係答啲一模一樣的答案,因為悶,又鍾意做愛,又無男友,做呢行又可以搵錢又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一舉兩得,有咩唔好喎。佢聽到咁嘅答案,當然好滿意,邊個會理個事實係你真係好貪錢,無錢點可以買咁多名牌袋,去旅行又食好西,你估真係靠你份人工咩。
飲多兩杯酒,佢隻手開始不規矩,由放係你膊頭嘅手,慢慢向下移,一隻手摸住你波邊,一隻手在你大腿內側來回撫摸。你閉上眼睛,心入面諗;「為左錢,我都係打份工姐,至少佢個樣都叫睇得下,忍一下就過去。」你主動咁騎上佢身上激烈的熱吻,你雙手逼不及待幫你地除晒啲杉,佢對你高聳入雲的雙峰沉迷不而,你撫摸佢嘅小弟弟都唯有讚美一下,畢竟男人就係鍾意不停自誇自己嘅性能力同某一方面特別大,而你亦習慣男人嘅自吹自擂啦,咁就滿足一下男人無謂嘅自尊吧!
客廳彌漫着你嘅呻淫聲,20分鐘過去,你見到佢好疲憊咁攤係sofa 度,你就知道係短短個二十分鐘入面,你又賺左3,000 幾蚊。
可能你地會問「值唔值?」,但你諗下有邊份工可以俾你做20 分鐘就賺到3,000 蚊,你做夠10次都買到個名牌袋,或者去到歐洲旅行,人就係咁架啦,除左你學識之後,你身體都係本錢嚟,點樣好好運用你嘅本錢,先係你應該要學嘅嘢。
作為一個專業嘅女朋友,你留左係佢度過夜,你係佢懷入面瞓着左。朝早你一睇手機,發覺有10個未接來電,有50 個未讀嘅信息,全部都嚟自你真實嘅男朋友。你立即回一下message。
「傻瓜,我剛剛OT到通頂,成晚manager都坐係我身邊,不斷咁批評我嘅report,唉,宜家先放到工呀,但我愛你喔!等我瞓一瞓再打俾你傾計。」
呢個世界有數之不盡嘅謊言,你以為係真,偏偏係假,你以為係假,就偏偏係真。OT係假,無男友係假,專業係假,連愛都可以係假,可能只有做愛係真。你以為佢係乖乖女,但現實上佢係一個ptgf,你一日都唔知要戴幾多綠帽。另一個女仔,你以為佢又淫賤又粗俗,但佢對你最真誠,佢反而係最單純嘅一個,呢個世界幾咁荒謬呢?
IG: Fakemanching1607
三徑就荒價位 在 100mountain 百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來自網紅雪羊的好物分享
#輕量化必備
《 我的濾水器:KATADYN BeFree 》
其實我本來不用濾水器的,但在脫離新手程度之後再也沒煮過水...要知道,「煮水」是一件非常浪費能源與時間的事。
那我的水怎麼來呢?很簡單——活水或雨水生飲,沒活水就背水,有一次四天大小劍我從樂山斷橋背8L上油婆蘭,十足任性。
###
*溫馨小提醒:一般而言,生飲我只建議在海拔2500m以上,而且要確認源頭無污染的活水。2500m以下的話要看個人腸胃強度,在山上腸胃出狀況是極端悲慘的事情,由其當你衛生紙用完的時候......所以生飲前請三思。
###
簡單來說,我對水質很挑惕,連隊友都受不了(開放隊友吐槽)。直到有一天,我收到100mountain-高雄百岳-台北店給我的KATADYN BeFree濾水器,原本抱著嘗試的心態帶去畢祿,沒想到那次之後,它就變成我背包裡的常客了。如果湊巧在山上遇到我,我可以借你玩。
*KATADYN唸法:卡嗒叮(台式亂念)、卡塔呆(正確發音)
之所以會愛上KATADYN BeFree是在於,這款濾水器的出水量真的夠大,600ml的容量很快就可以濾完,不會有以前我用過朋友的濾水器那種「濾到天荒地老」的感覺。
而且它效果很好,濾出來超乾淨,細菌啥的通通掰掰,海拔幾百的溪水喝起來也不會心裡毛毛的,濾芯又很好洗:只要泡在乾淨的水裡面搖晃到沒有雜質就搞定了。對我這種連一次大背包都沒洗過的懶鬼來說,再棒不過!所以我早就在自己朋友圈推坑好幾個人了XD
講了優點也要講缺點,那就是我覺得他的袋子不是很好收納,有點怕它亂丟背包被雜物刺破,或者被我擠破...特殊口徑的濾芯雖然出水很猛,但不像其他濾水器可以用保特瓶當容器,希望KATADYN未來能想出解決方案囉!
*留言中有朋友提到,HYDRAPAK出的SEEKER可以相容KATADYN BeFree,沒想到解決方案已經有了,還是大容量的呢!
面對這個疑慮,一來我不會太大力去擠它,畢竟它的出水量夠大,小力擠就很多,二來我是都把它裝在鍋具中攜帶,這樣就萬無一失了,除非鍋具破掉(噢買尬)。
---
「濾水器」在台灣還不是很普及,連我都一樣是最近才跳坑的。而我最有感的使用經驗,是雲稜山莊的集雨桶,那桶大家都說不要生飲,我之前的確也裝過有紅蟲的水(對,我以前生飲過那桶,好孩子不要學)。
但有濾水器之後,不只雲稜那桶,山屋、看天池的水只要不要味道太濃、確認沒有人為污染,都可以沒陰影隨便喝了,活像解封印似的,真的很推!
尤其,過夜路線可以確保水質、和「煮水」Say ByeBye,一方面省瓦斯節能減碳輕量化,一方面又有更多時間可以玩樂。而低海拔地區郊山中級山那種爆汗路線裡,更是缺水救星。
台灣市面上目前1000元上下有不少好濾水器可以選,不管是哪一款,其實都可以有效濾水,差別在設計、快慢還有價位,它們將會是你上山的好朋友喔!
所以,快去選一個喜歡的濾水器陪你上山吧!
我喜歡KATADYN BeFree,你喜歡哪一款呢?
喔對,我會喜歡KATADYN BeFree還有一個理由...
它很漂亮XD
---
KATADYN是來自瑞士的濾水器品牌,我文夠長了,介紹就看這邊吧:https://goo.gl/mvLVop
對了,有一個使用上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每次完全乾燥後的第一次使用,出水速會「極慢」,那是因為濾芯的纖維還在充水。等到空氣都被排除,水份充滿濾芯之後,就會回到正常速度了,不是壞掉,也不是我騙你喔(對,我第一次用的時候以為百岳唬爛我,結果是自己蠢,哭哭XD)。
---
*聲明:我只介紹我自己喜歡的、認同的品牌,還有被我操過被我認可滿意的東西。所以你不會看到未經使用、我不滿意的產品、還有讓人不舒服的葉佩雯,你只會看到一個熱血到亂七八糟的品牌愛好者,用真心和經驗在跟你推坑(超過份
*感謝
100mountain-高雄百岳
#KATADYN
#BeFree
三徑就荒價位 在 三徑就荒Hermit's hut -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味覺,是一種引領三徑就荒,想帶你找回旅行在口中的奧妙茶的滋味千變萬化,與之結合,是無窮無盡人亦如此,來到這,靜靜感受,發現自己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四段553 ... ... <看更多>
三徑就荒價位 在 三徑就荒典故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三徑就荒菜單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三徑就荒ig、三徑就荒典故、三徑就荒菜單就來瑜珈皮拉提斯資訊指南,有最完整三徑就荒菜單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三徑就荒價位 在 Re: [問題] 台北市的茶席/品抹茶地點? - 看板Te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首先得感謝各位茶板的板友們分享的資訊,得以趁著這次北上看展的機會,
一併到板友跟群友們推薦的地點一探究竟,做為以後與北部群友們茶聚的地點。
由於這次的北上行程分成兩天走訪,除了品茗之外,
還有一些跟此板討論較不相關的文字,而且內容也比較冗長,
所以把跟這幾間茶坊有關的段落另外摘要於此,拋磚引玉,與板友分享粗淺心得。
表格依各店家開門的時間排序,很巧地可以在地圖上逆時針連成一個像是漩渦的形狀。
下列則是依末學實際走訪的順序列出的幾點初學者的感想。
11/15
茶室 花江 至少需提前一個月預約 西湖捷運站旁。
*致電預約時,感覺茶主人對每位造訪的客人都很熟悉,
所以聽到陌生的聲音時,多問了幾句。
*從外面看起來,環境很日式。從網路上的資料看來,似乎只有三席。
不確定是單人座還是雙人。
*最快應該是聖誕節前後再拜訪一次,還沒確定北上日期。
北投文物館 周一公休。
*
抵達時已經距離最後一場導覽約莫一個多小時。呈茶體驗超過六人需預約,從
10:30-15:30, 半小時一場。(鏡頭可能沒對焦好或髒了)
*
裏千家茶道體驗需一個半小時,每月不定期開放體驗,可電話預約,廿人以上也可致電預
約。不過我沒注意團體有無優惠價就是了。
*
和菓子體驗…沒拍好,但印象中官網或臉書粉絲頁有細節。
*從西湖站到這裡,途徑捷運,可搭小25或小28;基本上,
離公車站牌大概有六百米左右的緩坡要走(抵達時是下坡,離開時是上坡);
靠導航過來的話,要記得提前注意是那一站要下,因為部份路段的訊號不好,
恢復訊號時可能已過站。
*我認為沒預約、又是超過四點才到這,這邊大概就只剩下拍照跟吃飯的功能了。
因為今天抵達時僅存餘暉,也不太想急匆匆地如止渴般豪飲灌茶然後慌忙趕往下個點。
琥泊 周一公休。
*從六張犁捷運站來的話,別照導航逆時針繞圓環到琥泊。順時針走只需要兩個紅綠燈,
幸運的話可以一次走完,不用等。每段紅綠燈大概要等一百秒左右。
*看板相當低調,盯著導航看還是走過頭。一樓是類似藝廊的地方,對面是公園的榕樹,
飲茶處在藝廊旁的樓梯往上走。招牌就貼在樓梯旁的木門上。
*想飲熱茶的話,至少得提前於關門前一個半小時抵達。
茶藝師說,完整流程建議約需一個半小時)。
*茶譜約兩季換一次。前幾天剛換的樣子。
*
(不敢移動身體地拿手機拍,所以畫面有些歪)
整體風格偏成熟、自然。茶具是出自中日藝術家之手的樣子。不對稱、手工感強烈的
容器深得我心。
*可惜石盤底部並不完全平穩,要做到典子女士的茶道中「重者輕放、輕者重持」
卻又不發出聲音,有點難度。後來乾脆自己改變茶盅跟茶杯的位置。
*冷茶可喝兩盅的量。
*店內固定座位只有六個,但預約包場的話最多可再加兩張椅子。
*若是只能用三個字形容這塊場域,我會說:孤、雅、靜。
無事生活 周一、二公休
*
似乎用酒精燈煮壺。沸騰的聲音跟味道很舒服,懸在手上的重量跟震動也很舒適。
*我甚麼都好。茶主人觀察了我一會兒吧,推薦包種。對方給我一種值得信任的感覺,
所以價格、產地、海拔、年分、季節、裸茶..以上都沒問。茶前茶後也忘了拍照。
*我對包種的刻板印象是像煙火一樣「嘣」地在口鼻間炸開,然後迅速
地消失如烏醋裡添了滴墨。但這碗茶湯只喝了約莫五cc吧,竟如同澄清湖裡偶爾游經
眼前的大魚,隱約能從隆起的湖面看得見祂的輪廓,卻看不見頭尾,只見尾鰭沉水後
的漣漪。前後大概五到十秒的時間說不出話,但腦袋一直在找適當的形容詞。再啜一
口、再一口,然後注意到自己呼吸的週期變得很長,很長。還有微微跳動的頸動脈。
*
茶主人端茶點過來時,微笑著。一問才知道,這壺包種茶特別的地方之一,是在製作
時多揉了一會兒。所以才會和典型的包種不同,韻味在後頭。
*
我不太會認人,但茶主人應該不是中間那位。這邊也有花禪、茶禪的相關課程。
或許是聽我聊到上個月的旅行,茶主人收拾樓下到一半,分享她們寫了五年的故事。
*第五沖,茶碗裡的魚身還很清楚,只是鱗片淡了些。
*不想耽誤店家關門休息,所以第六到八沖把沸水壓低距離,注到壺裡。
第八沖時,已經連魚身都看不見了,只有若隱若現的薄影,如棉絮般飄在湖面。
*茶點的甜壓過了茶本身的甘味,反而不曉得要先吃、先喝,還是混在一起、
在口腔攪和(笑)。
喫茶店‧春 不定休,要看IG. https://www.instagram.com/kissatenkaori/
*提早一個多小時打烊。
11/16
平安京茶事 週二休
*群友們九月初第一次線下聚的地點。某程度上也是我對抹茶好奇的契機。
*建議預約,特別是想坐和室的話。沒特別數座位,印象中有兩人也有四人的。
十月底來的時候,隔壁桌坐了將近七人的樣子。
*
可惜的是看不到刷茶的過程、聽不到泡沫與茶湯衝撞的聲音。嘗試用典子流
的飲法:先喝兩口加半口,然後一口飲盡。意外地居然喝到了海苔味跟回韻...
也可能是上次喝的時候太緊張吧。
*十二月某日,齊東街的Matcha One 台灣人文基地要開始營運了。
從粉絲頁的照片看來,蠻像台式茶坊跟西式吧台的結合。
*下次來應該是櫻花季吧。還沒決定要獨飲、眾飲,或者以上皆是?:D
紫藤廬 週二休
*無事生活的吳女士昨晚建議我若是對喝茶有興趣,務必走一遭。
*附近難停單車跟機車,內外整體色調偏灰暗,也沒主動服務的人員,僅有一桌、兩
位客人,還有一名工作人員在裡頭專心剪花。沒放菜單,也沒特別感興趣,再加上
單車暫時停在人行道上蠻危險的,便速速騎往下個既定地點。
青田七六
*
店裡有三種座位:榻榻米(2人*3桌*3間)、小學生高度的椅子(6人桌+4人桌)、
跟一般的高椅(2人*5桌+側翼建築跟庭園都有數量不明的座位)。
*
點了秋季限定的套餐,芝麻餅、豆沙起司柿乾、幾塊沾了黃豆粉的黑糖涼糕,
還有台灣的玄米和日式綠茶的綜合體。
*
沒地方把茶米跟熱水分開放比較可惜,原本想試看看涼水慢泡的差別。
單獨吃茶渣的口感,玄米是煮過的,有點鹹,像在吃皮蛋瘦肉粥的那種鹹度;
茶葉被截成至少三、四段,吃起來微甜,微澀,不苦。
柿乾翻過來比較好切。
八拾捌茶輪番所
*雖然沒有公休日,但因為可能會被包場,而且附近有美術館可逛,
所以建議來前先預約,想看展的話盡量周一以外的時間來。
*看了一下茶單,以台灣茶為主。座位區分為兩區,半開放的榻榻米區
(薄座墊,4人*9桌,不可併桌)還有高椅加長凳的組合(2人*5桌,可併桌)。
三徑就荒 茶空間
*離捷運市政府站很近,約四百米的巷弄內,店面很明顯。
*有個 8人坐式的大桌,還有一張 6人桌跟 6張 2人桌。
*店外是不規則的屋簷與不對稱的花飾。店內是親水模、米白色連身裙制服與
聯合展覽的壓克力藝品。音樂的節奏雖慢、沒有歌詞、音量適中,不過鼓點
蠻明顯的;冷氣似乎也會定時靜靜地噴灑水霧。
*我想茶主人對員工的教育訓練規劃得不錯。桌邊服務除了講茶以外,也分享對方個
人對於這壺茶、以及對茶藝的認知與疑問。
*
第一盅,茉莉花茶,詳細製造日期不詳,約於90年代,產地在400米。茶球,約2g.
算是一償我對烏金茶的妄想吧。
*
第一沖,攝氏90度,1’10“。深吸兩口,聞不到特別味道。
湯色跟我知道的茉莉花茶差不多。啜飲第一口,淡淡的香氣,
讓我想到路過馬那邦山石的草木香。第二、三口的味道比較強烈,
有點像是走進步道裡的感覺。
*
第二沖,90度,50”。茶湯有種濃稠感,像是正要開始降溫的仙草凍,但入喉時很柔順。
*
第三沖,85度加高持,50”。既然店員都說想喝淡味可以自行降溫,那就當然得試試囉。
雖然茶氣、花香正濃,但入喉後的尾韻似乎聞到了一些類似霉味的東西。
*
第四沖,80度加高持,1’15”。霉味變得很柔,不那麼刺激了,雖然本質還是霉味。
香氣跟霉味漸漸黃金交叉。
*
第五沖,75度加高持,1’20”。茶湯剩下類似春天梅雨季的暖霉味。後韻微澀。
我想大概就這樣了吧,再沖下去,前面四沖的好印象大概會被輾壓過去吧。
茶渣嚼起來有種粉感,有點義大利麵 a la dente的嚼勁,滋味甘甜。
*
第二壺,武夷山桐木關荒泉-野生水仙-2016春,1000米,茶穗,8g。
*聽說本來是用龍眼炭,後來我也忘了追問現在改成啥。將瓷器上的茶穗置於炭火上,
說是「約一分鐘後感覺有股熱氣,代表茶葉中的潮氣蒸出來了」之類的。我是摸不出
來啦。侍者烘好後讓我聞看看。有股類似鐵、銅之間的金屬味,還有一些很微妙的感
覺躲在氣味的後面。像是調皮的小朋友躲在還沒揭幕的大舞台後面玩耍的感覺。
*
每沖都是99度。35”。溫香濃厚。介於蘋果跟番茄之間的果酸味,還有種深邃難言
的味道。
外層悶悶的,本質卻很清澈。閉眼感受時,直覺想到的是越南春捲那種外層矇矓、
內裡繽紛的感覺。不過沒有九層塔那麼刺激就是了。
*
第二沖,20”。喝起來柴柴的,生津的時間很短。感覺像打磨過的工型鋼。
*
第三沖,35”加高持。塑膠,是我的第一印象。有點像是第一次吃Papillon Roquefort
藍起士的那種啃管線的烏龍感。
*
第四沖,55”。厚重的悶味,不是霉。類似大雷雨開始前的天空,空氣裡瀰漫的
那種膠著、沉重感。停留在口腔時,閉眼感受到的是這樣。雖然好像聽到侍者們
在櫃台後笑談著甚麼。
*第五沖,1’30”。原來在滑手機啊。相較於上一沖,滋味平淡,
順溪漂到了下游的感覺。喝得太爽了,這沖忘了拍照。
*淘氣地加沖一次,茶卡上並沒有。2’00”。
不苦澀,醇,有點像前年高雄的群友分享的漳洲野喬老普洱。
胸口碎大石擔當。茶渣嚼起來芽嫩微苦生津,梗不苦澀。好想吃半天筍快炒,
或者破布子炒山蘇啊。
*好奇查了一下武夷的桐木關在哪,牛欄坑又在哪。後者雖然有名,但附近也太熱鬧了吧。
茶渣嚼起來意外的清甜可口。有股想點一碗白飯、或者幾片全麥土司沾橄欖油的衝動。
喫茶店‧香 (第二次造訪)
*今天提早兩小時過來連燈都關了。下次來台北再來碰運氣吧。店家沒聯絡方式。
乘興院 週二公休
*提早在關門時間前一小時多抵達,不過一樓的保全說,我應該剛跟店員們擦身而過。
*應該下次也會來,但不會在優先清單上。搭捷運的話有點不方便。
---
11/19
三日月空間
恰好今天要來台北聽講座,昨天處理完南部的事情後,將近十一點,抵達三日月茶空間。還
在研究菜單的時候,後發先至的一組夫妻把最後兩個某口味的和菓子給帶走了。一口氣六個
口味各買兩個。這裡的座位有榻榻米(4人*2桌+2人*2桌)跟洋桌椅(2人*3桌+3人*1桌),
背景音樂是流水音跟幾聲蟲鳴鳥叫。六個和菓子,裝一盒打九折。店員建議來店前先預約(
不管是純喝茶還是吃和菓子),假日強烈建議一定要預約。書架上除了擺放幾個和菓子的模
型,還有幾隻鬼滅之刃的彌豆子。藏書跟和菓屋的營業型態還蠻相關的。
挑了本教人怎麼喝日本茶的書。有質感也蠻有內容的。isbn: 9789865959869
選了沒喝過的「碧光」,鹿兒島產。侍者先上水碗、端上和菓子後,再把茶具跟抹茶粉放在
盤上端了過來。先讓我聞碗裡抹茶粉的味道:淡淡的青苔味,還有一些青草香。看起來比平
安京的茶湯顏色翠綠些,但沒有衛屋茶事的那麼青亮,泡泡也比台南的多。跟平安京的泡泡
數量差不多,不過泡泡的體積比較大。平安京的比較綿密。
幾乎沒海苔味,但有海鹽味(鹹味)。熱水一口氣倒完,沒有分兩段;不是劃の型,而是先
用め型來回劃圓約4-5次,之後快速地前後刷約六次,再慢慢地刷了5-10次。
和菓子,富士楓。其實不太確定侍者叫他「生菓子」還是「和菓子」,前者是含水量三成以
上的和菓子,後者還包括了半生菓子跟乾菓子的樣子。侍者說,白豆沙是特別挑低糖的。所
以比較柔順潤口,砂糖感(或說台南感?)沒那麼重,適合比較淡味的茶、或習慣清淡口味
的味蕾。
侍者站在面前,旋轉茶碗將近兩圈。右手某指包了ok繃。一樣是兩口半加一大口飲盡,閉眼
專注在口鼻與呼吸間的變化。感覺不到什麼從胃部湧上來的味道,倒是覺得齒頰間殘存的芝
麻餡也跟著茶湯一起刷進了食道。
乘興院
然後前往乘興院。11/16來這裡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所以沒發現對面就是個公車內湖站。
到了門口沒看到明顯標示,直到在第四盆花束看到祝賀語才確定是這沒錯。兩名侍者先後介
紹這塊場域。約莫一半多一點的面積是展場,目前是跟心經、觀音有關的。品茗處有六人座
位的長桌六張。茶譜的「私家茶」價位波動有點大,好奇一問才曉得是非量產茶的意思。選
了比較不常見、又是群組茶友建議多加嘗試的老茶。店內好像沒放音樂,或者非常小聲。
1986年製作,原定銷日的包種茶,因為密封在檜木盒裡,直到今年九月才開封,品嘗時茶葉
已經深深地染上了檜木味。學到了新名詞。密封條件不好或未能保存乾燥的叫「熟」,反之
則叫「生」。侍者沒特別回答產地跟海拔等問題。盒子上寫日文的樣子。
侍者說,建議水溫至少要在95度,目前定溫在98度。茶葉成穗狀,溫壺後聞起來很舒服,但
檜木味沒有想像中的濃郁。或許我設想像走在三義木雕街那樣,是過於誇張了。
第一沖,請侍者示範。100度的沸水,高持約卅公分左右,浸泡約15秒,流速中等偏快,動
作俐落大方。幾乎沒有多餘的動作或聲音,除了拿杯時,手指壓在杯口這件事以外。雖然我
相信應該是有洗手啦。但感覺有點美中不足。第一口只有淡淡的酸氣,第二口則出現木質的
果酸味,第三口木質的沉厚感增強,有點像是黑醋栗的酸味。杯底紮實渾厚的香氣比嘴裡的
更明顯,後韻有股非常細微的澀感在喉頭上,大概停留三秒不到就消失了。
第二沖,自己操作。99度,約15秒。壺裡瀰漫一股清雅又不至於艷麗的花香,有點像是剛綻
放的白牡丹或白山茶花。杯底有股清甜的香氣,口鼻間則是茉莉香與些許單寧酸交雜的口感
。後韻有股極淡的霉味,不至於讓人皺眉頭的那種。公道杯聞起來有種暖心的溫香。
第三沖,99度高持,約25秒。壺裡的香氣戲劇性地變成花旦臉上的厚重胭脂味,杯底的香氣
比上一沖淡,不過前韻多了一下辛辣感。口感是柔軟的。杯底有些許檜木香,但不刺鼻。
第四沖,99度平持,約30秒。壺蓋有淡淡的桂花香跟竹筒香。侍者說,有茶友也說過類似竹
葉香之類的。壺底則有股類似檜木家具的悠長又雅緻的芳香。霉味變重了,但還沒有之前那
隻90年代茉莉花茶卡在腦門的殘留感。杯底的味道更淡了。
第五沖。約40秒。侍者送上招待的鹽烤堅果(份量有點多)跟夏威夷菓軟糖(應該不是海藻糖)
的樣子。忘了侍者對於建議食用的時間點回答了甚麼。總之我飲用前中後都試吃了,覺得入
喉後再吃,口味比較不衝突。軟糖則是關火之後,戴上口罩準備離開前才吃的樣子。中等甜
度。壺蓋有著竹香,壺底的幽香有點像是隔著輕紗聞著香草。杯底聞起來有木質香跟酸氣,
後韻微澀。
第六沖,約50秒。壺裡的木香很淡,像是乾燥的樹皮;杯底的味道更淡了,大部分是熱氣的
感覺。入口後的中後韻澀氣很明顯。
茶渣嚼起來嫩而不軟,甘但不生津。咬久了會有點澀澀的感覺。
侍者跟後座的客人深談咖啡和經營社群中。似乎是熟客,似乎是管理階層,似乎上週也有去
南港展。由於侍者背對我跟該客聊著,我又背對該客人,所以從語氣聽起來,要不是侍者聽
見了我刻意降低音量的穿外套聲,就是那位客人給了提示吧。
喫茶店‧香 不定期營業
買單,然後下一棧。失策。不到七點抵達喫茶店‧香,雖然門還開著,但結束時間不是我清
晨出發時看到的晚上十點,而是七點。店內氣氛開來不錯,茶主人的態度又蠻誠懇的。下個
月有機會上來,記得吃午餐時再確認一次營業時間吧。
小隱茶庵
騎單車比搭車快十分鐘左右的小飲茶庵。位子不多,只有四處:三人桌、兩人桌、吧台兩張
高腳椅,還有榻榻米跟洋高椅混合的四人長桌。店裡放著有歌詞的英文民謠風音樂。跟著茶
譜一起送上來的聞香瓶小盒子蠻特別的,17個類似保健室裝棉球用的玻璃瓶裝著各種茶米,
瓶底貼著茶名的縮寫。
茶譜最左列是同個茶行的產品的樣子。上面兩隻是金萱,下面兩隻是烏龍。全都聞過一遍,
最後挑出月色漣漪、熔岩迷霧、易武落水桐千年古樹茶這三隻。雖然很想三隻全喝,不過第
一隻味道偏淡、最後一隻又是跟盛興院的茶,調性相似的老茶,後來還是決定選擇濃一點的
熔岩。遲來的晚餐,除了茶譜上的韭菜水餃跟可調整鹹度的炸醬麵,還有蠻多新菜色的。雖
然很想試水餃,但一顆抵兩顆半的價錢實在有點太過挑戰,加上侍者說炸醬麵味道可以調整
,這次就先吃看看吧。
坐在椅子上放空加上回顧今天的筆記時,聽見操作微波爐的聲音。看起來不像調味包,比較
像一整盒的甚麼。書櫃的藏書品項頗為廣泛。
不確定是第一沖還是已經沖過了,茶渣微開,茶湯是深琥珀色。但沒有黑金茶那麼深不見底
的感覺就是了。不確定溫度,沒有保溫,也不曉得侍者泡了幾秒,端上桌時壺裡已經沒茶湯
了,全都再公道杯裡。壺裡有微微醱酵的味道,有點像優格;喝起來有點木質的酸氣,澀味
的力道很輕、時間很短。杯底有股介於蘭花跟漿果的香味。
第二沖,35秒。壺蓋跟壺裡的香氣更為內斂,聯想到年分跟土壤狀態極佳、成熟狀態的 Mer
lot. 喝起來的口感柔和許多,帶著一些苦、甘、醇的可可味。口腔像是有種雲瀑般跳躍而
舞動著的輕靈。杯底有股香、甘的氣味。
第三沖,45秒。壺裡的味道變得很淡。喝起來的苦味幾乎不見了,有點像是低調的陳皮香。
這不是熔岩吧,倒比較像溫柔宜人的碳酸溫泉吧。
第四沖,1分15秒。壺裡有股中等偏強的霉味,也有點像是剛泡完的咖啡渣味。喝起來僅剩
下「有顏色的溫水」的感覺,帶著些許甘味,後韻則是苦澀。
茶渣嚼起來有極飄緲的焦味,口感結實但不柴,細嚼慢嚥則還有些與茶湯不同的酸味。
剩下兩間板友推薦的店雖然還沒關門,但主業都是餐廳,其中一間的消費價位還是相當於兩
天多薪水的精緻料理,網路上一時查不到茶單。若是價位跟品質成正比的話,或許跟高雄的
次郎餐廳差不多吧。
看來是不用在台北多待一晚了。周五還有到台南的包裹待寄呢。
回到高雄,已是丑副二刻。騎經只剩路燈的十全路,居然鼻腔裡有股焦油般的熔岩味…
文末,做個小結:
適合獨飲:青田七六,琥泊,三徑就荒,無事生活,茶室 花江,乘興院,三日月,小隱茶
庵。
適合對飲:北投文物館,八拾捌茶,青田七六,琥泊,三徑就荒,無事生活,乘興院,三日
月,小隱茶庵。
適合眾飲:北投文物館,八拾捌茶,青田七六,三徑就荒,無事生活,乘興院,三日月,小
隱茶庵。
---
註一:11/15的行程全文:#1Vift0C7 (Diary)
註二:11/16的行程全文:#1Viz1ljH (Diary)
註三:11/19的行程全文:#1VjjzGgb (Diary)
--
https://about.me/warrenchen
https://disp.cc/b/warrench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7.243.8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a/M.1605625583.A.FEA.html
https://goo.gl/maps/Cf89QqrMq9fRWq1r8
請教「太晚」是指…錯過了什麼時機嗎,還是什麼資格之類的?
小隱茶庵 中正區;離明天聽課的地方不遠,打算等朋友確認行程後預約看看。
…也是呢,我一個初心者若貿然接觸太深奧、高妙的茶坊,除了自己無法完全吸收之外,也
會讓茶主人困擾不知從何說起吧XD
幸好在三徑遇到的侍者也是茶界新人。有時需要很長時間才咀嚼得出資深侍者話裡話外的意
思。意境就更是有生之年可遇不可求了吧。
(週一定休,其它日子看網頁)
https://www.nihonryori-ryugin.com.tw/zh/Holidy.aspx
印象不錯的和食坊。衣著規定跟高門檻,看得出對品質和服務的自信與堅持。感謝推薦:)
看到價目時稍微換算了一下,不論教學或保養那些茶具的話,單看價錢,這花茶價格約莫是
同年代烏金茶的22倍
無事我個人未來應該會很常去,行程允許的話。不只是品茗,還有聽故事和看展。花禪也蠻
有趣的,地下室那盆看起來很豐潤,卻又保有獨特的空氣感和一點滄桑。
或許那裡比較適合團體客吧?空間上來說,挑高又是半開放,附近是景點跟大路,除非有包
廂,否則對純品茗的茶友來說可能太過嘈雜?
※ 編輯: warrenchen (218.166.224.44 臺灣), 11/18/2020 12:10:22
的客層,走深度專業路線、堅持初心?
還是迎合文青、網美、普羅大眾的胃口,把餅做大、做廣,多角化經營?
那天的討論沒有答案。但畢竟咱們都不是發薪水、做決策的職階,能有好茶喝、有塊地方好
聚,就謝天謝地啦XD
※ 編輯: warrenchen (218.166.224.44 臺灣), 11/18/2020 16:10:09
「我理想的茶是什麼」,跟「能和群友們一起分享茶的地方」。
而上兩點提到的「茶」,就我個人而言,雖然比較早接觸歐美的花果茶,但開啟對「茶」人
文的好奇心的契機,是十月初在平安京茶事的第二次線下聚,那一碗傳過來啜飲一口、丸山
小久園的[一期一會],還有在聚會前茶友們彼此激盪出的火花與價值觀的共鳴。
我找的茶未必是抹茶,但抹茶某程度上可說是這段時間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比較像是在找一
種方式、一種哲學、一個場域。
至於第二個大方向就比較單純了。雖然每次聚會都約同個地方也很好,比較自在;不過要是
有更合適的選項倒也不壞,這樣:)
※ 編輯: warrenchen (218.166.224.44 臺灣), 11/18/2020 20:50:49
提供蠻多種和菓子的呢,可以推坑(X)推薦(O)給學過一陣子的群友看看ww
而且製作過程的側拍影片也相當唯美,小編也蠻會說故事的,蠻有意思,蠻有意思。
可惜官網沒續租的樣子,只剩粉絲頁還在運作。
感謝推薦:)
次聚會時的確有提案到還算方便、選擇多,服務也蠻好的貓空,不過沒得到過半票的回應(
笑)
之後若是大家行程空出來,或許邀其中幾位跑遠一些,也是個方案呢。
景觀民宿的話,上次環經花蓮舞鶴,有間叫做「掃叭頂民宿」的,雖然偏遠了點,但他的親
戚在附近有塊茶園,那次住過兩天一夜,感覺挺好的。嘉義的「當歸」民宿多年前下榻一晚
,印象中是被茶園環繞,沒印象海拔多少、有無經營高山茶業就是了。
宗教的確也有哲學面,佛學方面,我個人對金剛、地藏、白度母和四臂白觀音蠻有共鳴的,
青海草原上某個帳篷裡的酥油茶和酸奶如今依舊雋永;道家跟墨家較沒琢磨,道德經跟墨經
只知皮毛,群組裡相關科系的夥伴比較有研究ww
回教比較喜歡蘇菲,基督比較喜歡荒漠甘泉。目前覺得陸羽的茶經跟千利休的傳記或許也蠻
有趣的。亂世中取靜土一角。
然後補上昨天的後續訪茶心得。上面的主文已更新。
---
11/19
三日月空間
恰好今天要來台北聽講座,昨天處理完南部的事情後,將近十一點,抵達三日月茶空間。還
在研究菜單的時候,後發先至的一組夫妻把最後兩個某口味的和菓子給帶走了。一口氣六個
口味各買兩個。這裡的座位有榻榻米(4人*2桌+2人*2桌)跟洋桌椅(2人*3桌+3人*1桌),
背景音樂是流水音跟幾聲蟲鳴鳥叫。六個和菓子,裝一盒打九折。店員建議來店前先預約(
不管是純喝茶還是吃和菓子),假日強烈建議一定要預約。書架上除了擺放幾個和菓子的模
型,還有幾隻鬼滅之刃的彌豆子。藏書跟和菓屋的營業型態還蠻相關的。
挑了本教人怎麼喝日本茶的書。有質感也蠻有內容的。isbn: 9789865959869
選了沒喝過的「碧光」,鹿兒島產。侍者先上水碗、端上和菓子後,再把茶具跟抹茶粉放在
盤上端了過來。先讓我聞碗裡抹茶粉的味道:淡淡的青苔味,還有一些青草香。看起來比平
安京的茶湯顏色翠綠些,但沒有衛屋茶事的那麼青亮,泡泡也比台南的多。跟平安京的泡泡
數量差不多,不過泡泡的體積比較大。平安京的比較綿密。
幾乎沒海苔味,但有海鹽味(鹹味)。熱水一口氣倒完,沒有分兩段;不是劃の型,而是先
用め型來回劃圓約4-5次,之後快速地前後刷約六次,再慢慢地刷了5-10次。
和菓子,富士楓。其實不太確定侍者叫他「生菓子」還是「和菓子」,前者是含水量三成以
上的和菓子,後者還包括了半生菓子跟乾菓子的樣子。侍者說,白豆沙是特別挑低糖的。所
以比較柔順潤口,砂糖感(或說台南感?)沒那麼重,適合比較淡味的茶、或習慣清淡口味
的味蕾。
侍者站在面前,旋轉茶碗將近兩圈。右手某指包了ok繃。一樣是兩口半加一大口飲盡,閉眼
專注在口鼻與呼吸間的變化。感覺不到什麼從胃部湧上來的味道,倒是覺得齒頰間殘存的芝
麻餡也跟著茶湯一起刷進了食道。
乘興院
然後前往乘興院。11/16來這裡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所以沒發現對面就是個公車內湖站。
到了門口沒看到明顯標示,直到在第四盆花束看到祝賀語才確定是這沒錯。兩名侍者先後介
紹這塊場域。約莫一半多一點的面積是展場,目前是跟心經、觀音有關的。品茗處有六人座
位的長桌六張。茶譜的「私家茶」價位波動有點大,好奇一問才曉得是非量產茶的意思。選
了比較不常見、又是群組茶友建議多加嘗試的老茶。店內好像沒放音樂,或者非常小聲。
1986年製作,原定銷日的包種茶,因為密封在檜木盒裡,直到今年九月才開封,品嘗時茶葉
已經深深地染上了檜木味。學到了新名詞。密封條件不好或未能保存乾燥的叫「熟」,反之
則叫「生」。侍者沒特別回答產地跟海拔等問題。盒子上寫日文的樣子。
侍者說,建議水溫至少要在95度,目前定溫在98度。茶葉成穗狀,溫壺後聞起來很舒服,但
檜木味沒有想像中的濃郁。或許我設想像走在三義木雕街那樣,是過於誇張了。
第一沖,請侍者示範。100度的沸水,高持約卅公分左右,浸泡約15秒,流速中等偏快,動
作俐落大方。幾乎沒有多餘的動作或聲音,除了拿杯時,手指壓在杯口這件事以外。雖然我
相信應該是有洗手啦。但感覺有點美中不足。第一口只有淡淡的酸氣,第二口則出現木質的
果酸味,第三口木質的沉厚感增強,有點像是黑醋栗的酸味。杯底紮實渾厚的香氣比嘴裡的
更明顯,後韻有股非常細微的澀感在喉頭上,大概停留三秒不到就消失了。
第二沖,自己操作。99度,約15秒。壺裡瀰漫一股清雅又不至於艷麗的花香,有點像是剛綻
放的白牡丹或白山茶花。杯底有股清甜的香氣,口鼻間則是茉莉香與些許單寧酸交雜的口感
。後韻有股極淡的霉味,不至於讓人皺眉頭的那種。公道杯聞起來有種暖心的溫香。
第三沖,99度高持,約25秒。壺裡的香氣戲劇性地變成花旦臉上的厚重胭脂味,杯底的香氣
比上一沖淡,不過前韻多了一下辛辣感。口感是柔軟的。杯底有些許檜木香,但不刺鼻。
第四沖,99度平持,約30秒。壺蓋有淡淡的桂花香跟竹筒香。侍者說,有茶友也說過類似竹
葉香之類的。壺底則有股類似檜木家具的悠長又雅緻的芳香。霉味變重了,但還沒有之前那
隻90年代茉莉花茶卡在腦門的殘留感。杯底的味道更淡了。
第五沖。約40秒。侍者送上招待的鹽烤堅果(份量有點多)跟夏威夷菓軟糖(應該不是海藻糖)
的樣子。忘了侍者對於建議食用的時間點回答了甚麼。總之我飲用前中後都試吃了,覺得入
喉後再吃,口味比較不衝突。軟糖則是關火之後,戴上口罩準備離開前才吃的樣子。中等甜
度。壺蓋有著竹香,壺底的幽香有點像是隔著輕紗聞著香草。杯底聞起來有木質香跟酸氣,
後韻微澀。
第六沖,約50秒。壺裡的木香很淡,像是乾燥的樹皮;杯底的味道更淡了,大部分是熱氣的
感覺。入口後的中後韻澀氣很明顯。
茶渣嚼起來嫩而不軟,甘但不生津。咬久了會有點澀澀的感覺。
侍者跟後座的客人深談咖啡和經營社群中。似乎是熟客,似乎是管理階層,似乎上週也有去
南港展。由於侍者背對我跟該客聊著,我又背對該客人,所以從語氣聽起來,要不是侍者聽
見了我刻意降低音量的穿外套聲,就是那位客人給了提示吧。
喫茶店‧香 不定期營業
買單,然後下一棧。失策。不到七點抵達喫茶店‧香,雖然門還開著,但結束時間不是我清
晨出發時看到的晚上十點,而是七點。店內氣氛開來不錯,茶主人的態度又蠻誠懇的。下個
月有機會上來,記得吃午餐時再確認一次營業時間吧。
小隱茶庵
騎單車比搭車快十分鐘左右的小飲茶庵。位子不多,只有四處:三人桌、兩人桌、吧台兩張
高腳椅,還有榻榻米跟洋高椅混合的四人長桌。店裡放著有歌詞的英文民謠風音樂。跟著茶
譜一起送上來的聞香瓶小盒子蠻特別的,17個類似保健室裝棉球用的玻璃瓶裝著各種茶米,
瓶底貼著茶名的縮寫。
茶譜最左列是同個茶行的產品的樣子。上面兩隻是金萱,下面兩隻是烏龍。全都聞過一遍,
最後挑出月色漣漪、熔岩迷霧、易武落水桐千年古樹茶這三隻。雖然很想三隻全喝,不過第
一隻味道偏淡、最後一隻又是跟盛興院的茶,調性相似的老茶,後來還是決定選擇濃一點的
熔岩。遲來的晚餐,除了茶譜上的韭菜水餃跟可調整鹹度的炸醬麵,還有蠻多新菜色的。雖
然很想試水餃,但一顆抵兩顆半的價錢實在有點太過挑戰,加上侍者說炸醬麵味道可以調整
,這次就先吃看看吧。
坐在椅子上放空加上回顧今天的筆記時,聽見操作微波爐的聲音。看起來不像調味包,比較
像一整盒的甚麼。書櫃的藏書品項頗為廣泛。
不確定是第一沖還是已經沖過了,茶渣微開,茶湯是深琥珀色。但沒有黑金茶那麼深不見底
的感覺就是了。不確定溫度,沒有保溫,也不曉得侍者泡了幾秒,端上桌時壺裡已經沒茶湯
了,全都再公道杯裡。壺裡有微微醱酵的味道,有點像優格;喝起來有點木質的酸氣,澀味
的力道很輕、時間很短。杯底有股介於蘭花跟漿果的香味。
第二沖,35秒。壺蓋跟壺裡的香氣更為內斂,聯想到年分跟土壤狀態極佳、成熟狀態的 Mer
lot. 喝起來的口感柔和許多,帶著一些苦、甘、醇的可可味。口腔像是有種雲瀑般跳躍而
舞動著的輕靈。杯底有股香、甘的氣味。
第三沖,45秒。壺裡的味道變得很淡。喝起來的苦味幾乎不見了,有點像是低調的陳皮香。
這不是熔岩吧,倒比較像溫柔宜人的碳酸溫泉吧。
第四沖,1分15秒。壺裡有股中等偏強的霉味,也有點像是剛泡完的咖啡渣味。喝起來僅剩
下「有顏色的溫水」的感覺,帶著些許甘味,後韻則是苦澀。
茶渣嚼起來有極飄緲的焦味,口感結實但不柴,細嚼慢嚥則還有些與茶湯不同的酸味。
剩下兩間板友推薦的店雖然還沒關門,但主業都是餐廳,其中一間的消費價位還是相當於兩
天多薪水的精緻料理,網路上一時查不到茶單。若是價位跟品質成正比的話,或許跟高雄的
次郎本格日本料理差不多吧。有茶是有茶,但畢竟非本業,只是襯托餐桌上佳餚的綠葉吧。
看來是不用在台北多待一晚了。周五還有到台南的包裹待寄呢。
回到高雄,已是丑副二刻。騎經只剩路燈的十全路,鼻腔裡居然有股焦油般的熔岩味…
※ 編輯: warrenchen (1.174.161.20 臺灣), 11/20/2020 13:29:46
※ 編輯: warrenchen (1.174.161.20 臺灣), 11/20/2020 13:43:33
※ 編輯: warrenchen (101.136.48.137 臺灣), 12/17/2020 23:20:0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