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很少聽見的一句話:「妳已經做得很好了」》
有了兩個小孩而且妹妹兩歲之後,我常覺得自己給孩子的不是「最好的自己」,不是最有耐心的自己、最溫柔的自己、最能傾聽的自己,因為這樣而感到內疚。
我甚至會想沒有辦法做到跟以前一樣好,是不是表示,我生二寶是不自量力?我是不是應該確定我能夠「一點都沒變」,像只有帶一個翔時那樣的有耐心和溫柔,能做到,才有資格生二寶?(當然已經生了,這種自責其實無濟於事)
有一陣子我很想寫什麼抒發這種罪惡感,就是覺得自己顧兩個沒辦法像原本顧一個時那麼溫柔,無論對翔還對妹妹都是,比方說像早上要送兩個出門,就會因為大的上小學不能遲到,但小的又還不懂事不能配合而煩躁易怒。當年只接送一個翔的時候,幾乎不會有這種情形。
翔是不是覺得媽媽變兇了呢,沒有像以前那樣陪他那麼多了呢(就像他最近想有人陪睡,我因為妹妹完全不能溝通,也只能讓爸爸去陪睡翔,而不能讓翔有「媽媽陪我睡」這個選擇)
只有一個的時候真的單純一點,也可以有耐心一點⋯覺得無論對哪一個都很過意不去,常常在一陣混亂中送完他們上學,回程自己一個人的路上,自我檢討到有些消沈。
然而最近我又有不同的想法了,突然覺得,這種一直為了自己沒有做到「最好」,想像另一種更好的情況而產生的壓力,連帶產生的「我是個不夠好的媽媽」的自責,其實就是一種「求完美」吧。
明明在現有的條件下,(比方說一個不能遲到,一個卻又在拖拉),那種程度的耐心,已經是我盡了最大力量去做到的,卻還是在想像一個在這種手忙腳亂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溫柔耐心的「完美母親」,用這樣的想像來責備自己。
會不會「不夠好」的那個當下,已經是那個時候的「最好」了呢?
是誰把母親永遠都應該做到「更好」、隨時都應該是「最好」、最溫柔、最有耐心和最能包容的狀態,才算是一個「好母親」的這種想法,灌輸到我的大腦裡的呢?這明明是一個非常去人性化的,有點「完美母親機器人」的想像不是嗎?🤔
是不是因為這個環境對母親的要求,從來都沒有過適可而止,總是用「妳還可以更好呢」這種說法,而不是「妳已經盡力了」「這樣已經很好了!」來回應母親呢?
***
我想到一個我自己的事情。有點瑣碎,但是媽媽的生活是被這種瑣碎包圍的,所以累積起來就不可謂不是一種龐大的壓力。
就是翔是一個早餐不吃蛋的小孩,其他餐可以,很奇怪,翔妹也是,他們早餐的胃口都沒多好,通常一杯鮮奶或半杯(特別強調這個是因為,只要我說孩子早餐胃口不好,一定會有善意提醒:是不是鮮奶太大杯,要不要給他半杯就好)然後就是果醬或花生醬吐司,加片起士。
我也知道早餐有蛋白質比較好,但他們早餐不願意吃肉,蛋也是,各種花招都不吃。
自從早餐帶去在幼稚園吃之後,老師發現這個組合,就會善意提醒「那妳要不要改準備肉包?蛋餅?還是三明治?」即使我說我真的試過了,他們就是不吃,但因為他們平常中餐晚餐都很正常攝取,我想早餐就算了。吐司麵包我還自己做的呢。
但即使是這樣⋯⋯我還是被「建議」了很多次,到我真的有一種,我早餐只能讓他們吃鮮奶、果醬或花生醬吐司、起士,我是不是「很不負責任的媽媽」,想到就有點難過的感覺🥲⋯⋯
我不是否定老師的善意,老師的關心,還有早餐最好有蛋白質在營養學的根據我都是知道的,但是我也有一種感覺是,如果孩子不願意吃a早餐,我就該提供b,再不行就是c、d、e....總之我就是「應該」要無所不用其極去改善他們吃早餐的習慣,等到他們願意吃最完美的組合,才可以停下來的感覺。
我已經不小心脫口而出「我認了,反正他們中晚餐吃的算均衡,早上不肯吃肉跟蛋就算了」,老師還是會勸我「早上澱粉太多會注意力不集中啊⋯⋯要不然再試試⋯⋯」
頓時都產生了「是我還不夠努力,沒有生出更棒的菜單來吸引他們吃⋯」的罪惡感。
***
我講這個例子只是要說,很多建議和回應都是善意,都沒有錯,但是鼓勵媽媽做到完美,好對孩子「更好」的這種無意識的傾向,是讓媽媽自我感覺永遠不夠好的原因之一。
然後這個社會又再反過來提醒:媽媽太求完美會給孩子壓力、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孩子⋯⋯不矛盾嗎?
只想寫短短的結果不小心寫太長。這是個複雜的問題我只能暫且打住,希望不要因為篇幅和筆力,被誤會成我否定別人的善意,我真的不是那個意思。
只是想說,其實孩子的事情,媽媽真的已經是最在乎的了。很多別人看起來的不甚完美(比方說沒有耐心、外食、沒有餵母奶、一餐不均衡⋯)其實已經是她當下努力做到的「最好」的了。
能不能不要鼓勵她「再加油一點」呢?當我們身為外人,其實不知道她已經加油到什麼程度的時候。有時候「加油」不是最好的答案,「放輕鬆」才是。我是這樣想的。
Ps.其實孩子早餐可能是像到我,我一直到大學才開始會在早餐吃水煮蛋,然後慢慢有肉包蛋餅這種選擇,印象中我在國小幼稚園時期,也是早上聞到油煙味會覺得噁心,沒有胃口吃早餐的那種⋯我媽說她也是試過了,所以通常早餐就是一杯牛奶+果醬吐司⋯⋯但我中晚餐不偏食所以好好的長大了呀😅
#文章很長但可以分享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
三明治溝通法例子 在 蕃茄家的媽媽是爸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男人不是豬,只是沒有人相信他們不是,包括男人自己(下篇)】
接下來的重頭戲又要回到我們女性身上了。今天,我們要來談談「#如何灌溉才能讓先生頭上的天線開始長出來」。
好煩喔,為什麼我們這麼累,還是每次都要我們自己先跨出第一步,男生都不用?
恩,我們可能得先面對一個事實,如果今天老公已經是天線發育完整的神隊友,或者是已經在快速進步中,其實我們的心裡並不會有那麼多的怨言,或者是覺得那麼疲倦,應該也就不太需要今天這篇文章了。會讓你覺得「有夠不公平」,「每次都是我」,就是因為另一半對「分攤情緒勞動」這件事情太沒有概念。
你希望一個沒有概念的人突然得到天啟,自動成長出「#能夠關注細節」,「#留意他人情緒」,「#主動承擔責任」的高階精密天線?我是不知道你的人生經驗如何啦,但是在我的世界裡,如果我買了一包綠豆,就這樣放在櫥櫃裡,放了十年他還是綠豆啊。要它發芽長出豆苗,至少要鋪個棉花,撒點水,放在有陽光的角落吧。
有啊,我唸他也唸過了,也好聲好氣說明過了,也大吼大叫抓狂過了,就是沒有用啊!
呃,不是,我剛剛說過綠豆,你再認真想一下。如果對著綠豆碎念,對著他講道理,對著他大罵,你覺得他會發芽嗎?(會才可怕吧!!!什麼樣的妖物啊!!!)
所謂的棉花,水分和陽光,意思是你必須提供先生一個成長的「#環境」,他的天線才會有機會探出頭來。
聽不懂啦!!!!!!
好,我可以慢慢說明,但是你必須要先有心理準備,我說的事情可能很難做到,非常難做到,但是絕對值得去嘗試。
先舉個例子。
之前還在日本的時候,蕃茄一週上學三個半天,會在學校吃午飯,但便當需要自己準備。而且學校沒有蒸飯箱,一定得當天早上做才行(該死的日本文化)。
問題是當時我一大早五點半就得出門上班,根本不可能交給我,所以我們連討論都沒討論,直接就是讓傑克負責。
老實說我根本沒有覺得需要花什麼心思。蕃茄才三歲,食量又不大。而且日本那麼方便,公寓對面就是全家便利商店,早上順路買個御飯糰、小蛋糕或是肉包之類的給蕃茄帶去當午餐就好了,只要會結帳就辦得到。
因為我自己是這種預期,只要蕃茄沒餓到就ok,所以根本沒去留意傑克怎麼處理。沒想到傑克從買現成的三明治切小塊加工配上一點新鮮水果開始,逐漸累積出心得,慢慢發展出自製的簡單冷麵或是小飯糰,到後來居然非常認真地每天構思不同的新菜色,累積成了一個很豐富的相簿,完全跌破我的眼鏡!
「那是因為你老公——」No!這句話不要說,吞,回,去!!!!
對。這就是我想建議你嘗試的第一件事——#不要把別人的神隊友當成特例。
如果仔細回想,我們的周遭多少都會有那麼一兩個人,他的隊友都不會讓我們失望。只是聽完這種例子,也許只是讓你心情很糟,覺得「好男人永遠在別人家」我就是活該命賤不長眼。不是的。那只是因為別人家的是發育完的豆苗,你家的還是顆乾燥綠豆。
我推薦你從今以後,聽到這樣的例子要快點抓住對方問:「真的?那你怎麼跟老公溝通的?」
只要你越常發問,你會發現大家都一樣,是經歷了很多次的溝通才慢慢找出分工的默契和討論的方法,並不是誰特別幸運撿到大寶藏,得到一個有特異功能的老公。事實上,我們時常在互相堅定「#男人沒救了」這種錯誤的信念,卻完全沒有自覺。
你覺得沒有。好,有沒有試過或跟別人抱怨或是聽別人抱怨家裡老公很不上道?記不記得其他人會說什麼?
「拜託妳老公這樣已經算好了,我家的啊⋯⋯。」
「男人都這樣啊你現在才知道喔?」
「算了啦,指望老公不如自己來比較快啦。」
這些回應都是要讓你相信男生有機會變得又會育兒又會做家事能夠主動承擔?或者是讓你相信你有權利可以要求老公付出更多?只要找對溝通方式你的老公一定可以比現在更進步?
不是吧。我怎麼看都覺得這是在叫你放棄不要管了老公維持他的死樣子就好了啊!
老實說,如果可以,我真心希望大家一起停止講這些話。這些話講越多,聽越多,越會讓我們懷疑「是不是應該知足了?」,「別人都可以忍受,為什麼只有我不行?」
不,不應該忍受,不應該知足。我們的要求非常合理。先生並不需要變成超人,#我們只是需要幫助他培養一個一直沒有機會磨練的能力。
所以第一步,你要開始相信「別人的老公做得到的事,我的老公沒有理由學不會」。當然不是說別人的老公很會下廚,你家那口子就得要很會下廚。而是說「如果別人的先生能夠有能力找到自己擅長的家務,你的先生一定也有他可以勝任的領域。」
做好心理建設之後,接下來要來處理的是「#溝通技巧」。這可以分幾個面向來談。
第一個是,請從「#接受的教養方式不同」這個角度來跟先生討論你對他的要求。跟他說明你其實並不喜歡這樣的操煩,可是因為你從小接受的教育,會讓你對於這些細節非常在意。請邀請他幫忙你「脫離操煩的折磨」,一起商量可以把哪些家務交給他負責。
第二個是,請停止交代「.exe」執行檔,一律交代「.zip」的壓縮檔,但是 #解壓縮之後的內容必須要有彈性。
不使用執行檔的理由是,如果你總是交代「倒垃圾」、「收拾桌面」這種跑腿性質的「小任務」給先生,他就會永遠停留在只能跑腿的能力,而且會因為他被大材小用,總覺得這種「小事」等等再做就好,你無法刺激他的天線發育,長出主動承擔家務的能力。
所以比較的好方法絕對是把整個「.zip」的壓縮檔交給他,但是需要做一些調整。
以上一篇的例子來說,假設你腦袋裡「倒垃圾.zip」資料夾的實際內容是「把垃圾綁起來,拿出來,裝上新的垃圾袋,站在門邊等聽到垃圾車音樂的第一秒就衝出去,這樣才可以在五分鐘內來回避開跟鄰居打招呼,到家的時候先洗過手再去摸其他東西。」,交給先生的時候,請先把檔案刪減成「倒垃圾+回家要洗手」。
至於中間的其他細節呢?不要管。這就是剛剛所提到的「環境」。你必須讓先生自己去發現中間的細節,而且是適合他自己的細節。
沒裝新垃圾袋怎麼辦?你就不裝也不丟垃圾,等他自己要丟的時候就會發現沒垃圾袋,自己會去裝。或者如果他毫無自覺,大喊「你怎麼沒裝?」,你就用一樣驚訝的語氣跟他說:「啊?我以為你倒垃圾的時候就順便裝了?」這樣一來,也許他會明白倒垃圾跟換垃圾袋是同一組資料夾,但是也許你們會開啟一個討論,最後達成共識「一個人倒垃圾,另一個人換垃圾袋」也說不定。
太慢衝出去遇到鄰居怎麼辦?不怎麼辦。他如果也討厭鄰居,幾次之後他就會知道要閃避,或者在他抱怨的時候你就可以分享你的訣竅了。如果他不討厭鄰居,喜歡跟他們聊個幾句敦親睦鄰,那根本就不需要照你的方法做,不是嗎?
以此類推「買衛生紙.zip」就可以刪減成「買多一點+指定舒潔」,其他要不要集點要不要趁打折多買去哪一間買隔個幾天就要確認家裡的庫存這些細節,請給時間讓他自己摸出來。
可是,萬一先生很擺爛,商量好交給他的事都不去做怎麼辦?
好問題。這就要來提第三點,#不幫做,#但也不生氣。
分配家務其實有個小技巧,就是交代下去的工作最好是「沒去做的話很快就會影響到家庭運作」的事,例如說「衛生紙沒買的話全家沒得擦」,「碗沒洗的話全家沒得用」,「衣服不洗的話全家沒得穿」這種都很合適,因為先生可以裝死的時間有一個期限。(所以「擦窗戶」,「洗廁所」這種雖然聽起來很適合男生,但是一陣子不處理根本不影響生存的家務,就不適合拿來培養天線)
以洗碗為例,如果先生遲遲沒有動作,但是晚餐時間又快要到了怎麼辦?不怎麼辦,裝作不知道。我會耐心等到我要進廚房煮晚餐的時候才「意外發現」髒碗都還在水槽。
這時請務必維持「純粹的驚訝」,不能表現出責罵的語氣。如果怒氣一來,對方就會開始防禦,什麼「今天上班很累又不是故意的」「你之前沒洗碗我也沒說什麼」這種狗屁理由都會冒出來,千萬要忍耐。
「咦?碗還沒洗啊?」就這樣輕描淡寫的一句就可以了。
如果這時候先生很不好意思地衝過來洗,就微笑地說聲「謝謝你」吧。如果先生沒有動作,推託說因為他上班很忙很累之類的話,你就一臉困擾地說:「糟糕這樣沒辦法煮晚餐,那請你去買吧,碗等等再洗。」他拖幾天就重複幾天,如果他質疑你故意擺爛,就一臉無辜地說:「可是你說了要洗,所以我很放心就沒去注意了嘛。」
第四點,只要有感覺到對方的付出,就大方地說「#謝謝」。
有些時候,其實就算願意分攤,在夫妻倆的默契培養出來以前,真的沒有那麼容易「做對事情」。
就以我自己來說,每當我上班回家,看見一邊忙家務一邊照顧蕃茄的傑克,其實我會有點不知所措。並不是因為我不想分擔,反倒是因為我太想分擔了,反而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我會一直考慮在這個時候,到底是去負責煮飯,還是去處理小孩,哪一種可以讓傑克比較輕鬆。結果變得綁手綁腳不知道怎麼辦。
連我都會陷入這種奇怪的迷惘,完全沒有長出「天線」的男性,不只是看不出來有哪些細節要兼顧,他其實也不真的知道他如果做了一些家務,或者是顧了一下小孩,到底有幫上什麼忙。
所以,只要先生做的事,有稍微幫上一點忙,就說聲謝謝吧。「謝謝你剛剛煮飯的時候你幫我顧了一下小孩,這樣我的壓力小多了。」「謝謝你今天記得去倒垃圾,我陪睡的時候就不用顧慮了」天線能力已經開啟的我們,一定看得見這樣微小的付出,把它具體的說出來,讓對方知道他在正確的方向,他會很驚喜的。
看到這邊,你應該累壞了吧?辛苦你了。
我完全明白,在已經非常緊繃的生活當中,還要花費心思去「調教」出一個合適隊友,真的非常阿雜,所以你可能會對我這篇提出的建議覺得強人所難,覺得我對女性很嚴苛。
不是的,我並不是「要求」女性必須要為男性的無能負責。我在這一系列的文章中想說明的是,男性並不是「自願想要變成這副德性」,他們也是被教育出來的。當他們被教育成一個無能的狀態,為了改變這種令人崩潰的相處模式,真的就必須靠我們這些「學姊」來引導。
而這也是為了我們的孩子著想。如果我們這一代不積極改變現狀,改變家庭裡的分工模式,將來我們的女兒很可能會去尋找跟爸爸相像的男人,然後繼續被困在這個角色當中;我們的兒子很可能會去期待伴侶做出跟我們一樣的付出,但是卻變成跟我父親一樣孤獨的男人。
如果做了嘗試,有可能會有所改變。如果什麼都不做,現況就會一直這樣下去,不是嗎?
文章裡所提到的方法,是我自己的經驗。如果想要更有系統,更詳盡的建議,歡迎你去閱讀「#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這本書。相信你會更有勇氣跟方向,找到跟伴侶溝通家務的訣竅。
這篇是我開版以來最長篇的想太多,感謝你閱讀完全文。希望你從中找尋到靈感,逐步開啟伴侶的「神隊友模式」!
——
錯過「上篇」的人請點這裡:
https://m.facebook.com/106641774314266/posts/171561097822333/
錯過「中篇」的人請點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106641774314266/posts/172970017681441/?d=n
三明治溝通法例子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本來就沒有資格只經歷正面情緒。
某些情緒低潮不但沒有傷害性,事實上還能讓你保持最佳狀態。當人處於數種不同情緒之下,往往有最好的表現。有能力接受並容忍負面情緒,這將為你開啟邁向成功的大道,你會選擇最有意義而不是最舒適的那條路,並激發內在潛能。
舉例說明,如果你能忍受情緒低潮,便不需要迴避令你焦慮的對話。即使你覺得自己笨手笨腳,依然可以採取有意義的行動,好比追求夢想。
如果你不怕被情緒低潮打垮,不怕因此而失控,或者做出違反本性的事,你很可能安然度過這段期間,不會感到痛苦萬分。
取自《與焦慮和解2》
*********************************
各位朋友,早安:
上次直播主要是講到伴侶關係的經營,事實上整本書都在討論紓壓或增進心理健康。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576939742936971/
下面的摘文中,我相當欣賞作者整理出「負面」情緒的價值。懂得感恩與欣賞負面情緒,人生會多一點平靜。
幸福、快樂,是對人活著,有相當的重要性。但能接納各種情緒,在接納之後,我們有可能不再執著於要什麼情緒出現,這是一種偏執,而這種偏執反而增加我們的不適。
藉著感受,我們看到我們內在的需要,我們對愛的渴望,與之連結,這是更深層的體驗。常有這種體驗,各種情緒都能成為我們的朋友,滋養我們的生命。
最近跟某位朋友討論,我所期待的某件小事。他說,真好,我能為小事而開心。其實,我並不是只期待開心,我也準備好面對煩惱憂愁的到來。
一個完整的人生,可以讓觀照更深遠,我們可以不用活得那麼侷限。祝願您,懂得欣賞自己的挫敗,走向圓滿!
*********************************
【文/ 愛麗絲.博耶斯】
允許自己體驗快樂
有一個相當常見的障礙需要密切注意,也就是「拒絕-放縱循環」。假設有人對於自己的低成就感到挫折,包括現在的工作、職業生涯,或者家庭計畫等等,他們拒絕尋求快樂,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資格。然而,正因限制自己在有趣的活動中找樂子,無法培養正面情緒,「庫存」的意志力和情感漸漸枯竭,之後往往出現劇烈反彈,開始肆無忌憚地縱情享樂(以致沒有足夠精力實現其他目標)。這是一種自我延續的循環。如果你剛好有很多自毀習慣,並因此大力抨擊自己,那麼你很容易掉進「我不配擁有快樂」的思考模式。以下是這個常見通病的流程表。
對於低成就感到挫敗
↓
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快樂
↓
拒絕善待及培育自己
↓
沒有精力實現目標+沉浸在不健康的反彈中
我不是要你為了找樂子而逃避工作或責任,重要的是兼顧快樂和工作。許自己一個體驗簡單快樂的機會,哪怕你覺得自己沒有資格。由於行為會影響思考與感覺,當你允許自己擁有更多快樂體驗,或許就不會再認定自己不配擁有它。然而,假使你一再拒絕體驗正面情緒,你會愈來愈覺得自己不配。放鬆和正面情緒可以讓你恢復活力,讓腦子休息一下,連帶幫助你認清壓力來源。
以下五個實驗有助於你找出目前擁有或潛在的正面情緒來源。
(注意:我特別在本章提供大量自己的例子,以便闡明觀點,促使你多動腦想一想。需要釐清觀念時,具體範例比普通範例更有用,再說有些人或許不想在書裡看到自己被當作例子,分享自己的經驗可以避免我把他們扯進來!其實我的個人經驗並不特別,你甚至會覺得有一些很無聊,但我希望你能明白,你的行為本質上來說也跟這些例子一樣簡單易懂。)
實驗一:有沒有什麼行為即使免費或不貴,你還是覺得它很奢侈?
有時候,即使最簡單的行為仍會令人感到相當奢侈。什麼行為會給你這種感覺?你的回答應該真實反映自己的情況與本性。如果這些回答深深觸動你,別人卻不感興趣,代表它們確實是簡單又真實反映個人情況。
以下舉幾個超簡單但對我來說很奢侈的快樂。
1. 光顧全食超市(Whole Foods)或喬氏超市(Trader Joe's),在貨架間悠閒而毫無任何目標地瀏覽商品,而不是衝進去買必需品,再匆匆結帳並飛奔而出。
2. 慢慢洗個熱水澡。
3. 聆聽播客和有聲書(我通常從本地圖書館下載有聲書)。
4. 來一場晚上的散步。
5. 和侄兒及侄女用Skype 通話。
6. 睡午覺。
現在就利用筆記本、手機應用程式,或者你用來記錄想法的任何工具,寫下你自己的例子。
想不出來要寫什麼嗎?如果你向來不太思考這類問題,可能無法立即回答。可以花幾週時間慢慢累積想法,只要想到時立刻記下來就行了,否則一旦分心,念頭很容易轉瞬即逝。
以下分享做這個實驗的祕訣:
• 這些帶有正面意義的自省問題可以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討論。如果你和某人很熟,或許你可以為對方提供幾個想法,這比他們自己想還要來得容易。
• 可能的話,在清單中加入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的小項目。有些事帶給你真正的快樂,但就是難以在生活中進行,這時不妨問問自己:「有沒有不需要耗費那麼多時間或人力的簡易版?」
實驗二:什麼事會因為當下情況不同,有時令你快樂,有時又令你厭煩?
某些簡單的快樂會因為當下情況不同,有時讓人感到輕鬆,有時又讓人厭煩透頂。舉例說明,我家有游泳池(讓人覺得我很有錢,住在高級住宅,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當我需要離開電腦上的工作,找個適當休息方式,清理游泳池的落葉會帶給我適度快樂。我很享受那幾分鐘的日光浴,勞力活動也能清除繁雜思慮,讓心靈平靜下來。然而,如果這件事被列入冗長的週末待辦事項清單中,我就會覺得它只是一件討厭的苦差事。
還有另一個例子:當繁重的工作告一段落,開車探望親友(甚至辦事)對我來說是休息,其他時候則讓我覺得精力大量耗損。比起困難的活動,較容易的活動本來就等於獎勵或休息。有些工作以某種方式進行時令人輕鬆,但以另一個方式進行時就令人厭煩或者壓力大。你有沒有類似的經驗?有的話請寫下來,並找出能夠快樂進行這些工作的方式。
實驗三:如何讓簡單的快樂與充滿壓力的時刻連結起來?
將快樂與壓力連結起來可為你減緩壓力的衝擊。比方說,我搭機時會自備奶油花生醬三明治。我不會常常想吃這種食品,偶爾才會想要大快朵頤。但現在它不再是我搭機時的快樂選項,因為它成了例行公事,在趕赴機場時,我不再需要將它列為必辦事項。
有什麼快樂選項(或許是你不想過度沉迷的)可以讓你和較少出現的壓力事項連結起來?還有另一個例子,如果你每週或每月有某個時刻壓力特別大,好比你在雜誌社工作,截稿日迫在眉睫時,總會令你感到壓力超大。這種時候你可以搭配什麼活動,好讓自己輕鬆、快樂一點,還能緩解一部分壓力帶來的衝擊?
實驗四:什麼事可以帶來快樂,但表面上不符合你的個性?
有些簡單的快樂來自你對自己的透徹了解,你深知自己喜歡什麼。人類是具有細微差異的個體,每個人的個性都有顯性和隱性兩種層面,雖然隱性層面不常顯露,但仍和顯性層面同等重要,兩者相加就形成獨一無二的自我。舉例來說,我熱愛旅行,因為我喜歡和不同陌生人進行短暫而友善的互動。它令我心情舒暢,我很享受這種可遇不可求的感受。旅遊使我與各種不同的人大量進行短短二十秒的互動。表面上看來,我應該不會喜歡這樣,畢竟我是個非常內向的人。然而,和陌生人對話二十秒不需要承擔社交責任,對內向的人來說沒有任何負擔,輕輕鬆鬆就能獲取社交能量。我喜歡以這種方式探索自己外向的一面。當你摸透自己個性當中的曲折,也明白自己喜歡什麼,可以為自己開發更多舒暢心情的機會。
有什麼事能為你帶來快樂,但它所反映的是你個性中隱藏的一面?探索你喜歡的行為與情境,這件事如何幫助你了解自我的每個層面,而不是僅僅針對顯性的層面?
實驗五: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人一旦努力實踐人生目標並有所斬獲,就會獲得滿滿的幸福感。就連面臨重大壓力的人也適用這個法則,比如說有社交恐懼症。
除了精進工作能力,你的人生還有哪些核心目標?比方說,假設你認為做他人的榜樣是人生重要目標,那麼有哪些行為和這個目標相關?這些行為當中有哪一項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在成為他人榜樣這個範例中,你可能會在小孩、伴侶身上或者社區、職場上看到表現的機會。找出結合快樂和目標的方法,比如為孩子示範找樂子也是平衡生活的一部分。
***
去除阻擋你感受快樂的障礙
阻擋我們感受快樂的往往是最簡單且最容易跨越的障礙。舉例說明,你遇上塞車,打算聽聽音樂,但是手機早就沒有儲存空間,你一直沒有存入任何音樂。若要確保手機還有空間讓你享受聽音樂的快樂,平常可以怎麼做?比方說,你每週三需要去鋼琴教室接孩子下課,可以利用等待的空檔為手機騰出一些空間。或者你可以設定自動清除功能,讓手機自動清除已經上傳雲端的照片和影片,還有已經聽過的音樂或節目。
回顧一下本章開頭的幾個實驗,看看有沒有簡單可用的步驟或方法,把那些無聊的小東西挪開,不要讓它們阻礙你發揮體驗簡單快樂的能力。
***
負面情緒降臨時,練習自我照顧
本節討論如何應付心情不美麗的低潮期。一開始或許你不了解我為何將這個主題納入自我照顧的章節。擁有處理負面情緒的完整方案,可以確保你避開這些不必要的感覺,並以健康有效的方式解決它們,這將有助於你更快擁有好心情,這就是我將它擺在本章的原因。
當「負面」情緒降臨,為了採取有效行動,首先你必須了解,為了協助我們生存,每種情緒都有它獨特的功能(註1)。在某些情況下,快樂心情可以為理想表現打造最好基礎。然而,大量研究顯示,在其他特殊情況下,諸如有點沮喪或壓力大,或者對目睹的不公平事件感到憤慨,反而會激發出最富創意的思維、做出最好的決定、提出最有說服力的論述,以及締造最精準的表現。(參見陶德.卡珊登[Todd Kashdan]與羅伯特.比斯瓦斯-迪納[Robert Biswas-Diener]合著的《允許自己不快樂》[The Upside of Your Dark Side],作者對於這些相關研究有傑出又有趣的觀點。)
一起來針對不同情緒的主要功能做個快速巡禮:
• 憤怒讓我們充滿能量,促使我們付諸行動。
• 焦慮讓我們注意細節,不放過任何可能的錯誤,激勵我們做對的事,避免我們過於自滿。
• 無聊讓我們知道自己需要更多新奇事物及挑戰。
• 懷疑使得我們質疑自己正在進行的事,做好接受改變的心理準備,驅使我們更努力或以不同方式工作。它還能引導我們應付別人的反對意見,締造合作局面。
• 嫉妒、失望與孤單讓我們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當我們努力實現願望,它們幫助我們察覺自己是否走偏。
• 疲累感帶領我們迎向更豐富的創意與更真實的互動,因為人疲勞時防衛心沒那麼重。
• 罪惡感提醒我們道歉並彌補過錯,它也禁止我們做出別人反對或引起他人憤怒的行為。
• 惱怒與挫敗感讓我們知道進度太慢,可能需要改變做事方法。這兩種情緒也提醒我們事有蹊蹺,必須公開說出來並加以改進。
• 難過與傷心讓我們停下腳步、自省、重新評估,並且深入思考我們的價值觀和重視的事物。當人陷入悲傷時,某些認知技巧會強化,比如更能察覺別人說謊。傷心還能擴大自我調整的幅度,這恰好與大眾的刻板印象相反。
當你了解負面情緒蘊含的正面意義,就能更從容地應付它們。你不再需要急急擺脫它們,因為它們成了比較無害的經驗。
人往往忽略負面情緒的潛在正面意義,唯恐負面情緒降臨,因為他們高估它的破壞力,尤其是高估它持續的時間,以為自己需要大大整頓心理狀態,並且嚴重低估自己的應變能力,以為自己會失控並遭受長期負面影響(註2)。
註1
情緒和思維及行為的關係通常是一種交換系統。多數情緒在某些思考模式下有正面影響,在其他思考模式下則有負面影響。這和安全感有關。舉例說明,不建議任何人在恐慌來襲時開車。此外,愛侶發生爭吵時,一方或雙方往往流於情緒氾濫。這時最好各退一步,平靜下來,以便理性思考及行動。
註2
我無意輕視那些面臨臨床問題的人,有些人負面情緒已經失控,還有一些人總是擔心負面情緒降臨,以上兩者都需要協助。面對臨床問題卻拒絕尋求治療,可能源自現實面的限制,好比經濟不允許。然而,不尋求幫助有時候是因為人們以為需要採取大規模又漫長的行動。有些負面情緒即使已經達到頂點,令人覺得難以去除,往往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大幅好轉,焦慮尤其符合這個特質(參見卡珊登等人的著作Can a One-Hour Session of Exposure Treatment Modulate Startle Response and Reduce Spider Fears?)在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或接受與承諾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等心理治療當中獲益的人,通常第一個月就有進展。
下列是應付負面情緒的對策,雖然看起來步驟很多,但每一步都只需要幾秒鐘,反覆練習就能將它們化為下意識的反應。
步驟一:放慢呼吸
心理解讀身體發出的生理訊號,便會產生情緒。如果情緒變得緊繃,已經激動到令你思慮不清,此時只要放作非常緩慢平穩(彷彿你正在慢慢吹氣球)。當你慢慢吐氣,吸氣會自動調整。只要大約進行四到六次的緩慢呼吸,心跳和其他生理系統便會回復到較為平靜的狀態。
步驟二:認清每一種情緒
認清每一種情緒,讓你不再不知所措,還能找到處理它們的方法。你必須分清楚焦慮、憤怒、羞愧等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上谷歌搜尋情緒列表,從表中找到符合你的描述。如果你有孩子,請教育他們準確認清每一種情緒。這不僅是良好的教養方式,也可以增進你處理情緒的能力。
對自己的情緒有清楚認知的人,比較不會運用不良的自我調整機制(比如沉浸在壞習慣當中),遭到拒絕時反應不會太大,也比較少感到焦慮和沮喪。小孩每週在課堂上只要抽出二十到三十分鐘,學習認識各種情緒,就能增進人際關係和學業成績。
步驟三:接受人生本來就是苦樂參半
這句話表面上聽起來或許很無情,但它提醒你一個重點:你本來就沒有資格只經歷正面情緒。誠如前文所述,某些情緒低潮不但沒有傷害性,事實上還能讓你保持最佳狀態。當人處於數種不同情緒之下,往往有最好的表現。
有能力接受並容忍負面情緒,這將為你開啟邁向成功的大道,你會選擇最有意義而不是最舒適的那條路,並激發內在潛能。舉例說明,如果你能忍受情緒低潮,便不需要迴避令你焦慮的對話。即使你覺得自己笨手笨腳,依然可以採取有意義的行動,好比追求夢想。
如果你不怕被情緒低潮打垮,不怕因此而失控,或者做出違反本性的事,你很可能安然度過這段期間,不會感到痛苦萬分。
步驟四:憐憫正處於情緒低潮的自己
啟動自憐模式;換句話說,當你的感覺無關快樂或滿足時,不要批評或打擊自己,反而要善待自己,認清你只是有了情緒,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不管你認為情緒是如何出現的,或者你是不是導致它出現的「禍首」,都要執行這個步驟,因為你值得受到最基本的同情。
步驟五:判斷情緒是不是錯誤警報
懷疑、焦慮、憤怒、罪惡感之類的情緒,有時候會沒來由地浮現。情緒是用來保護我們,但這個警報系統並不完善,當中暗藏一些錯誤訊號。有時候,你很清楚某個情緒是錯誤警報,但你也有不知道的時候。基本上,如果你常常浮現某種特定情緒,那麼它很有可能就是錯誤警報。
你不一定都清楚某個情緒是不是錯誤警報,所謂的接受情緒低潮也包括全盤接受這些「身分不明」的情緒。
步驟六:判斷情緒有沒有提供有用訊息
情緒有沒有告訴你和自身或者目前情況有關的訊息?它能不能幫助你採取適當行動?
……
有個方法或許管用:你可以根據特定場合的需要設計一種暗示自己的方法,提醒自己情緒正在為你效勞,它引領你做出最好的決定,為你提供能量,或者讓行動更純熟。舉個例子,你可以把自己看做將軍,情緒則是忠誠的士兵。或者你是電影導演,情緒是演員。怎麼想都行,有效最重要。問問自己:「就算搞清楚負面情緒的存在是為了幫助我成功,那又如何?我到底能獲得什麼幫助?」在特殊情況下,你的士兵/演員或許會發出錯誤警報,但一般來說,他們的存在都是為了替你效勞。
步驟七:找出所有自毀反應
試著找找看,有沒有任何自毀反應(比如肢體語言或聲調)正妨礙你實現重要目標。……人陷入情緒低潮時,自毀思維和行為往往不會主動跳出來表明身分,它們通常難以捉摸。好比你感到抑鬱或孤單時,可能不會注意自己的聲調或肢體語言出現對他人反感的跡象,即使那並非你的本意。事實上,當一個人接受量身打造的認知行為療法時,醫生的角色是協助患者找出那些自身無法察覺的自毀模式。當你已經盡最大努力,負面情緒依然對生活造成傷害,不妨考慮接受認知行為療法。閱讀蓋‧ 溫奇(Guy Winch)的《心理醫師的傷心急救手冊》(Emotional First Aid),也可以幫助你了解負面情緒的自毀反應,此書特別著重於協助讀者應付孤單與悲傷。
.
以上文字取自
與焦慮和解2: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6265
高寶書版
https://www.facebook.com/gobooks3/
.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三明治溝通法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3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每個人都想要找到更穩定、更有保障的工作,不過我要提醒的是,要是你沒看今天的節目,到頭來,你可能只剩下一場空。
在收看影片之前,不管你是在Youtube還是Podcast收看或收聽,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你的具體支持,是我們製作節目的最大動力~
最近在網路上,有某些關鍵字持續的飆升,像是「企業紓困」、「疫情紓困」都引起上萬人次的搜尋。
而這些關鍵字的背後,也代表著在疫情平息之前,無薪假、失業這些問題不會改善,人們也很難恢復安全、穩定的生活;因此人們會傾向去尋找更有保障的工作,這也讓坊間的公職考試補習班,又熱門起來了!
公職補習班迷思
當然喔,追求安全、穩定本來就是人性,只是當我發現這些公職補習班,還用一些有一點不合時宜的標語,對求職者做宣傳,像是什麼呢?「參加銀行特考,就能擁有讓人羨慕的福利跟待遇」。
甚至是「書記官地位崇高,形象良好,進可攻擊他人之不正,退可保守自己親朋之安全。」這其實是一類的訴求喔,有一點誤導大眾的認知跟行為,我一定要來逆風發言一下。
那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台灣喔的「人工智慧」教父~李開復先生,在他的著作《AI新世界》裡面提到。
他認為人工智慧註定會顛覆世界,並且會帶來前所未有的經濟失衡,而眼下最直接的,就是在未來的五到十年之內,對於全球就業市場帶來的衝擊,很多一般人認定的金飯碗,很可能都會被AI取代。
白領失業潮來了!
李開復在他的書裡面,更進一步的指出,近年來,世界各國因為「無人銀行」的興起,各種AI的工具,已經可以承擔90%以上的金融業務。
再加上喔現代年輕人,普遍使用行動支付、網路銀行的比例越來越多;實際到銀行臨櫃的人越來越少,而第一線的金融人員的工作就此消失,已經是顯而易見的結局!
國外甚至於已經出現申請貸款,把資料送出到核可,不到幾個小時就能夠完成。
這裡的關鍵,就在於AI機器人已經掌握申請人的大量數據,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做完風險評估,而這些都是人類很難做到的事情。
再來,法院書記官的工作,就是掌管司法紀錄、編案、文牘、統計這些事務;講白話文就是「法院資料的輸入與管理」。
但你知道嗎?現在的科技,已經可以讓機器聽懂人類說話,同時呢在螢幕上轉換成精準的文字,準確率高達九成以上。
你想想看喔,假如準確率繼續提高,費用也越來越平價,法院或者是政府是不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會直接採購這樣的設備來取代書記官呢?
一來呢,大幅降低薪資的費用,二來呢,降低人員管理的問題;畢竟人類加班會抱怨,但機器不會有這個問題。
聽到這裡喔,你也許會好奇,以前聽說的AI、人工智能會取代的工作,那應該都是像工廠的工人,或者是體力活動的藍領階層才對啊!
那怎麼現在這些靠「腦袋」的工作,像是銀行行員、書記官,這些白領職業,也會被AI取代呢?
這是因為啊,現代的AI本質,其實是一種「深度學習」!那什麼是「深度學習」呢?
李開復先生在他的書裡面提到,深度學習是一種模仿生物智能的「神經網絡式」的學習方法。
簡單來說喔,過去的電腦只能執行單一程式;比如說,你希望機器人幫你到早餐店買三明治;那麼一旦輸入你家到早餐店的路線,機器人就會執行到底。
如果在路上遇到車它不會閃,遇到人也會直接輾過去,一直到抵達早餐店它才會停止,那是一種沒有思考、沒有應變能力的一個反應模式。
而神經網絡式的學習,則是透過數據資料,幫機器人建立起路況,可能會遇到的障礙物這些相關的應變資訊跟程式。
讓機器人可以在遇到阻礙的時候,先停下來,重新偵測、評估環境的狀況,再計算出成功率最高的路線,轉個彎重新出發,這已經是很接近人類能夠做到的靈活思考。
也就是說啊,在固定的場景底下,只要能透過數據,找到人類固定的「行為模式」,再請工程師把行為模式寫成「運算的程式」。
最後依據收集到的海量大數據,讓AI系統去做深度的學習,AI就能夠擁有思考能力,取代很多白領的工作。
容易被AI幹掉的二特點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進一步的知道,符合以下二個特點的工作,很有可能會跟恐龍一樣,在地球上消失喔。
這二個特點又是什麼呢?第一個、那些資料、流程可以編碼的工作;第二個、人際互動頻率很低的工作。
打個比方來說,就像是現代的醫檢師、放射科的醫師,或者是銀行行員,他們都是在固定場景底下,專門分析數據跟資料,再不然就是工作流程有明確的SOP。
工作內容固定,而且有一套嚴格的作業流程和評判標準,不會有太多參數的變化,就很容易被編碼,而變成一條程式。
在未來呢,凡是可編碼的流程,再讓機器人通過大量數據的深度學習,就能夠快速的優化,任何動作都會比人類更快、更精準,而且可以一直進步,還不會喊累!
我們與AI的距離
要是你聽到這裡還半信半疑,感受不到AI對於職場的全面破壞,那麼我再提供一個更貼近你我的事實~
台灣的知名品牌~華碩電腦,在他們關渡總部的13樓,已經有一個130人的AI團隊,成軍了16個月。
而負責領軍的華碩全球副總裁~黃泰一先生,他就表示喔,華碩的AI團隊,已經鎖定醫療、交通、零售這三大產業的數據池,累積使用者的數據資料、網路足跡等等的一切。
透過這些進一步的為零售店家、醫院、輪胎業者,建立起節省人力、降低風險,而且能夠精準行銷的演算法系統。
幫助華碩在他們的未來,能夠透過大量的數據,以及資料跟資料之間的相互運用,所產生的商業價值來賺錢!
儘管現階段呢,華碩只針對醫療、交通、零售這三大產業在搜集數據,不過可以想見的是喔,只要精準的演算法系統建立;商店它是不需要店員,醫院它可能也不太需要醫檢師,輪胎製造廠不需要工人。
而未來這三大產業所需要的「人力」,將以跳崖式的速度往下滑。這也間接證實了李開復先生,在《AI新世界》這一本書裡面所預告的。
他說:「在未來的5~10年之內,現有的50%工作,將會由AI取代」!
所以拉回來看,只要你有稍微留意時事,你一定知道現代的公務人員、銀行行員,就算寒窗苦讀多年考了進去,福利和工作的輕鬆度,也都大不如前了,更別說他們的未來和發展。
也就是說喔,要是你忽略真實職場上正在發生的變化,那麼很有可能等到你花錢、花時間努力考上公股銀行的行員啊、書記官啊...等等的,卻只能做個幾年,就被裁撤了!
這樣的投資報酬率,你覺得划算嗎?算一下喔!會不會你以為自己考到一個安全可靠的資格,但是真正得到的,卻是更高的失業風險!
你想因為「眼前」短暫的穩定,而把自己放到更大的危險裡嗎?如果你不想,你可以選擇現在就打開眼睛,開始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
假如你很想要為自己打造不敗的未來,讓自己的求職、轉職之路,擁有更務實的安全跟穩定,我會很鼓勵你參與我們啟點線上學苑~【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的學習。
人工智慧的時代已經來臨了,但我們卻還用舊時代的工人智慧的腦袋,在面對自己的人生,你曾想過這是為什麼嗎?
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終極選項」和「路徑依賴」這兩大迷思,困擾了很多人。
在【過好人生學】的課程裡,我就會陪伴你去看見「終極選項」這樣的觀念,它的危險之處。
它在於喔,人類的大腦一旦認定當我們「找到了最好的答案」,或者是「最好的鐵飯碗」之後,我們就不再動腦筋思考了,所以會看不見鐵飯碗早就成了破飯碗,千萬別碰!
而「路徑依賴」呢?它是指喔,人會習慣用過去的經驗,想現在的事,然後去預測未來。
比如說吧,你念醫學院,所以就只能當醫生;再比如說,你過去在某個行業,所以你在轉職的時候,就只能做相關的行業。
而弔詭的是,如果過去的經驗能夠適用於現在,還能夠幫你預測未來的話,那每個人都是半仙了啊,也不會有失業的問題、找不到工作的狀況了,不是嗎?
所以呢,無論你是白領,還是藍領的朋友,我想要跟大家說的是喔,未來AI的潮流肯定是沒有辦法阻擋的,無論你想不想面對,它遲早都會來!
不過我也很肯定的告訴你,在我們失去「舊工作」的同時,這個世界還會增加許多的「新工作」。
只要你願意改變,跟上腳步,某些你覺得沒有什麼的工作,其實都潛藏著非常大的人力缺口,值得你好好的關注。
而幫助你換個腦袋,轉換成智能思考的第一步,就是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
【過好人生學】從即日起,到6/12晚上十二點止,我們將推出季節限定的1413的優惠價~
我一直相信喔,未來仍然是充滿希望的,在【過好人生學】裡面,我會用最淺顯易懂的話,點破你對於生涯的迷思,幫助你移除20世紀的思考遺毒,發展出最適合21世紀的生存策略。
我還會幫助你繞過三個心智的陷阱,陪伴你一步一步的去建立起,新時代必備的四大能力,你將看見自己的更多可能性,並且懂得轉換自身的專業,幫自己規劃1413、一世一生的生涯藍圖,過上一個更好的人生。
歡迎你加入學習,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收看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記得把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打開。
而Podcast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喔,也請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過好人生學】,我們季節限定的1413優惠,陪伴你一世一生。
歡迎你的加入,更期待你在學習之後的發現;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三明治溝通法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從小到大我經常聽到有人告誡我,不管這個人是我的老師,還是我的父母親,或者是一些關心我的長輩。
他們呢,都對我耳提面命、念茲在茲的說,叫做「早餐很重要!」。
「早餐」真的很重要嗎?或許吧,可是呢,我們很多時候喔,對於這種好像從你出生以來就有的記憶,我們從來沒有去檢驗;更不要說有沒有去懷疑過。
然而呢,今天的分享,就從「早餐很重要」這個觀念作為出發;這個似乎無從反駁的認知,到底是否為真呢?
其實喔,大部分的研究調查都顯示,那些關於「早餐是否重要」的研究,多數都是採取「觀察研究」;而不是用「隨機對照實驗」,這種比較嚴謹的研究方法。
而研究人員跟著實驗的對象,觀察他們都做些什麼事;但是沒有跟「對照組」進行比較。這也就表示喔,他們的研究發現某些相關性。
比如說,吃早餐的人可能很健康,但是卻未必呈現出必然的因果關係。也有可能是,本來就很健康的人,吃早餐的機率比較高啊!
如果順著這個思維,當有學者要採用更嚴謹的科學方法,要調查出「吃早餐的好處」就會變得非常的困難。
比如說,有些研究用相對嚴謹的方法,到最後的結論就是這麼說的;「吃」或「不吃」早餐的建議,和人們普遍抱持的看法是不同的。
關於「吃早餐」這件事情,對於減重並沒有明顯的作用。而另外也有研究說,對於早餐這個信念,已經超越了科學證據的效力。
講的更白話一點,就像是有一位英國的營養學家和統計學家,他所說的:「很遺憾的,根據目前的科學證據,答案很簡單,叫做『我不知道』。」
我根本不知道,吃早餐到底是否有關鍵的影響?我根本不知道,吃早餐是否真的有如我們過去認知的一樣,它是很重要的?
所以呢聽到這裡,如果你是一個成年人,那你想吃早餐就吃吧,如果不想吃就別吃。
為什麼要特別強調是成年人呢?因為對於還在生長發育的兒童,或青少年來說,的確「早餐」對於他們,是有關鍵的影響的。
可是對於已經過了發育期的成年人來說,其實真的沒有具體的科學證據,證明「早餐」對於成年人的幫助。
然而,討論完了「早餐是否重要」之後,其實還有一餐,它非常的重要;但是經常被我們忽略。
根據估計喔,有62%的美國辦公室的工作者,在工作一整天的地方,狼吞虎嚥的吃著自己的午餐;而且這個場景,通常讓人感覺到很沮喪。
比如說吧,你一手拿著智慧手機,而另外一手,拿著其實不太好吃的三明治;然後從自己的辦公小隔間裡,飄散出絕望的氣息。
甚至於,在國外有個名詞,專門說明這樣的現象,叫做「可悲的辦公桌午餐」,the sad desk lunch。
所以從這裡可以感覺到,對於多數在職場上,努力的成年人來說;我們的「午餐」經常是被我們忽略的。
可是午餐的重要性,卻跟早餐不一樣,它有很多科學的研究證明,它真的很重要。舉個例子喔,有一個在2016年的研究,他觀察了11個組織當中,超過800個工作者。
而這裡面大部分是資訊、科技、教育和媒體業。而其中有些人,固定在午餐的時間好好的休息,並且遠離自己的辦公桌;有些人,則沒有這樣做。
那些不在辦公桌上吃午餐的人,他們比較能夠全力應付職場的壓力;除了午餐過後的時段,就連之後的一整年,他們的精力都會比較充沛、比較不容易精疲力竭。
而研究人員就進一步表示,「午餐休息」提供重要的恢復環境,可以提升職場的健康和福祉。尤其是哦,我們在認知或情緒方面,有高度要求的工作者。
甚至於,那些需要高度合作的工作族群來說。比如說消防隊員,一起好好的吃午餐,離開工作場域的吃午餐,還能夠提升團隊的表現。
所以呢,午餐的重要性,對於成年人來說,除了熱量的補充、營養的補充之外;它其實有兩個關鍵的意義,第一個叫做「自主」,第二個叫做「脫離」。
「自主」是什麼意思呢?你想想看,當你在午餐時刻,可以選擇好好的,在那一個小時或一個半小時,離開辦公的場域,好好的休息,或者是選擇自己要吃什麼東西。
哪怕是這麼小的決定權,其實在我們的心理意義上,都會帶給我們很大的力量。因為對於「效率提升」的角度來說,當一個人在內在信念裡,相信自己是有自主權。
而且實行了這個自主權,哪怕只是「出門吃午餐」;它都會有效的讓這個人,產生更多的掌控感,並且做事會更有效率。
而「吃午餐」的第二個意義,就是「脫離」。所謂的「脫離」是什麼呢?
這裡面就包含了「生理」的意義,跟「心裡」的意義;其實在我們先前的「一天聽一點」裡,也有跟大家分享。
當我們要給自己好好的休息、換檔跟充電,那麼暫時性的完全隔離工作場域,其實是必要的。否則我們的潛意識,會一直處在一種無法完全放鬆的狀態。
那這個時候,你可能也就只能狼吞虎嚥,而且在自己小小的辦公空間裡,去吃那所謂「可悲的午餐」。
而且進一步來看,這樣的「脫離」,就像是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面所提到的,它就是一個幫助你「換檔」的契機。
或許就在那短暫的脫離,完全放下你的手機跟電腦螢幕,在好好吃飯、休息跟散步的過程當中;那些能夠解決你困擾已久的問題,背後重要的靈感,就會在這「脫離」的時空裡跳出來。
我想這樣的經驗,可能你就有過。然而再過去,可能你都要期待運氣的到來;但是呢,你每天都需要吃的午餐,其實是一個可以好好運用的契機;創造一個空間,讓靈感能夠來找到你。
所以你聽到這裡,你說是「早餐」重要,還是「午餐」重要呢?
尤其是當你面對自己的生活,那些大家習以為常的信念,是不是我們願意,預留一些空間、一些可能性,讓我們可以去質疑、去挑戰?
質疑跟挑戰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推翻;而是為了找出更適合我們的生活模式。祝福你,在接下來的工作跟生活裡,都能夠好好的享受你重要的午餐。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內容所提到的【時間駕訓班】,這是一門線上課程。
由我為你帶來,怎麼樣避免自己生命當中的拖延,跟提升自己的效率。我會帶著你,回到我們心智運作的根本,去找出「效率」真正的關鍵。
關於【時間駕訓班】的相關課程連結跟說明,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很期待能夠在線上,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