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5日傍晚,開車行經北門,發現臺北郵局的門廊(車寄)已經復原了。(張哲生 攝)
臺灣最老的郵局~臺北郵局,自2018年底開始進行門廊的復舊工程,將之還原為最初的拱門造型。
最早的臺北郵局興建於1889年,在1892年間落成,為一木造平房。1913年,該木造郵局連同週遭臺灣總督府的下轄電信官署,遭大火焚燬。同年,該局於火災處重建郵局廳舍,不過仍為木造的臨時建物。
1920年末,因臨時郵局不敷使用,臺灣總督府決定於原址改建臺北郵局,除了決定採用鋼骨建造,也打算將該郵局興建成當年全臺灣面積及規模最大的郵局營業場所。
1928年4月,委由臺灣總督府營繕課的栗山俊一設計建造的臺北郵局廳舍動工,並於1930年4月完工。
1968年,交通部郵政總局以郵務增加為由,將臺北郵局之拱型門廊拆除,並於三樓頂樓增蓋第四層。雖於配色上與圓柱調配上依循舊有建築風格,但原有風味已略遭破壞。
因廳舍老舊,郵局營業單位自1970年代以來就想拆掉該郵局建物,不過因為該建物具歷史價值,使用單位的拆除計劃一直遭臺灣學者與部分民眾極力反對。為此,中華民國政府特地於1992年8月14日指定此郵局為國家三級古蹟,存廢爭議才平息。
2000年後,該經管單位也轉變態度,積極整修與維持該古蹟以維護臺北郵局廳舍的原貌。不過燒製外牆磁磚的北投窯場已停產,該古蹟的外牆剝落情形無法即時獲得改善。
2006年2月,臺北郵局古蹟外牆整修案業獲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審查通過,由古蹟建築師就外牆修復進行細部規劃設計,以回復舊有之古典建築風貌,為臺北市容增添光彩。
臺北郵局是中華郵政在臺灣臺北市設置的一個特等郵局,也是中華郵政的23個責任中心局之一。其廳舍位於北門附近(中正區忠孝西路1段114號),是中華民國三級古蹟。該建築共有四層,兩大一小開面建物,連同排面後方空地達8,000平方公尺。
臺北郵局的位置相當靠近臺北車站,除設置臺北北門郵局以提供郵儲壽等業務窗口服務外,後方尚有三棟大樓(非古蹟),為負責督導全臺北市、新北市部分地區(深坑區、石碇區、平溪區)及金門、馬祖地區共177所支局之行政管理中心及郵件處理、投遞之作業中心。
臺北郵局廳舍內,有多個機構共同使用。正面一、二樓為臺北北門郵局,是中華郵政最大的支局,整修中的臺北重南郵局也暫時在此服務(除了郵政信箱業務是另外在臺北郵局下轄的開封無人郵局辦理);部分空間為國立交通大學臺北校區 ,包含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交通運輸碩士班及博士班(前身為交通運輸研究所),中華電信曾在此設有營業處,不過已於2009年移交給交大使用。
為完整呈現臺北郵局歷史軌跡,中華郵政決定進行臺北郵局車寄門廊修復工程。
2018年11月13日上午,「臺北郵局車寄(門廊)修復工程開工典禮」在臺北郵局門口舉行。
2019年1月15日,臺北郵局局長藍淑貞表示,臺北郵局之建築結構為巴洛克式融合希臘式,「車寄」是建築主要入口門廊,過去原為拱門造型,但後來為方便交通,於1968年改建為大理石方形外觀,修復工程自該月(2019年1月)開始,力拚10個月完成。
目前看起來應該是已經完工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鐵道部園區歷史、古蹟修復 訪問:林一宏 助理研究員 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位於忠孝西路、塔城街、鄭州路、延平北路間,屬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管轄。1884年臺灣巡撫劉銘傳聘請英國與德國顧問,於淡水河碼頭內建造機器局,組裝槍...
三級古蹟 拆除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不喜歡這裡,我是沒辦法才來這裡。等到歲月到終點的時候,我走了就算了。
老西門 / 楊力州 / 2001 / 52 min⠀⠀⠀⠀⠀
西門市場,1908年竣工啟用;1999年西門紅樓被指定為三級古蹟;2000年, 大火燒毀十字樓及南北廣場建築,接下來的拆除計畫就理所當然了。
2001年紀錄片《老西門》紀錄西門市場拆除前後的那段時間,這裡往來的人與事。有王伯伯、蔣伯、老山東、周伯...他們當然寂寞,每天就來這裡喝喝茶、打打牌、聽聽紅包場消磨時光。年齡大了,孤零零的,已經是末境逼人,「我不是很好的題材,殘忍的青春期已經過去一半,黃土已經到了頸上」。
這裡還有鬍鬚和他的食品行、老謝和他的麵店、秋香的肉攤、和子的魚攤以及空仔。一直到影片完成,政府答應給攤商的新招牌並沒有做出來,那張打錯的60萬領據(實領11萬2千)也沒有讓攤商們重簽。
▀▀相關報導▀▀
▍⠀北門前消失的密室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9647
▍20年前的西門町長什麼樣子?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554788?page=1
┃觀點𝐘𝐓頻道┃https://reurl.cc/E2ovVg
┃觀點有𝐈𝐆┃追起來 (∩^o^)⊃⊃ www.instagram.com/viewpoint.pts/
┃節目資訊┃http://viewpoint.pts.org.tw/
╔═══════════════╗
►很少重播 設 #紀錄觀點 搶先看!不再捶心肝╚═══════════════╝
═══ 紀 錄 觀 點・停 播 一 季 ═══
📍主頻停播 │2.18 – 5.27 (6/3回歸)
📍原時段改播出《#公視紀實》系列紀錄片
⠀⠀⠀⠀
三級古蹟 拆除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不喜歡這裡,我是沒辦法才來這裡。等到歲月到終點的時候,我走了就算了。
老西門 / 楊力州 / 2001 / 52 min⠀⠀⠀⠀⠀
⠀⠀
西門市場,1908年竣工啟用;1999年西門紅樓被指定為三級古蹟;2000年, 大火燒毀十字樓及南北廣場建築,接下來的拆除計畫就理所當然了。
⠀⠀
2001年紀錄片《老西門》紀錄西門市場拆除前後的那段時間,這裡往來的人與事。有王伯伯、蔣伯、老山東、周伯...他們當然寂寞,每天就來這裡喝喝茶、打打牌、聽聽紅包場消磨時光。年齡大了,孤零零的,已經是末境逼人,「我不是很好的題材,殘忍的青春期已經過去一半,黃土已經到了頸上」。
⠀⠀
這裡還有鬍鬚和他的食品行、老謝和他的麵店、秋香的肉攤、和子的魚攤以及空仔。一直到影片完成,政府答應給攤商的新招牌並沒有做出來,那張打錯的60萬領據(實領11萬2千)也沒有讓攤商們重簽。
⠀⠀
══ 老西門══ 臉・書・直・播══
🎬紀錄觀點臉書直播┃ 𝟒/𝟏𝟓 𝟐𝟐:𝟎𝟎
🎬導演:楊力州 ┃2001
📍#本周紀錄觀點主頻停播
⠀⠀
▀▀相關報導▀▀
▍⠀北門前消失的密室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9647
▍20年前的西門町長什麼樣子?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554788?page=1
┃觀點𝐘𝐓頻道┃https://reurl.cc/E2ovVg
┃觀點有𝐈𝐆┃追起來 (∩^o^)⊃⊃ www.instagram.com/viewpoint.pts/
┃節目資訊┃http://viewpoint.pts.org.tw/
╔═══════════════╗
►很少重播 設 #紀錄觀點 搶先看!不再捶心肝╚═══════════════╝
⠀⠀
═══ 紀 錄 觀 點・停 播 一 季 ═══
📍主頻停播 │2.18 – 5.27 (6/3回歸)
📍原時段改播出《#公視紀實》系列紀錄片
三級古蹟 拆除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鐵道部園區歷史、古蹟修復
訪問:林一宏 助理研究員
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位於忠孝西路、塔城街、鄭州路、延平北路間,屬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管轄。1884年臺灣巡撫劉銘傳聘請英國與德國顧問,於淡水河碼頭內建造機器局,組裝槍砲彈藥及鑄造貨幣,內有鎔鐵所、鍛工場等。1895年日本軍方接收機器局,改為臺北兵器修理所,製造並修理陸軍所管兵器,可製造彈丸、信管、小銃丸及藥筴、船舶、鐵道鐵橋等,之後改稱為臺灣砲兵工廠,1900年由陸軍省移交鐵道部,同年改為臺北工場。1908年臺灣西部縱貫鐵路開通,鐵路交通運量與車輛維修需求大增,1909年臺北工場向東擴張,新建車輛修理工場、塗工場。1915年起拆除基地南邊原有建物,1918年新建鐵道部廳舍,與臺北工場並存,成為南廳舍、北工廠配置,直到1934年臺北工場搬遷至松山(今國定古蹟臺北機廠)為止,街廓內原有將近四十棟建物,歷經2005年興建捷運以及2013古蹟修復拆除不保存者,目前尚餘十棟,其中包含八處法定文化資產。
戰後鐵道部改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因都市計畫劃道路塔城街於1967年開通,切斷與西側鐵道部官舍群連結形成今日所見的街廓。1992年臺北市政府指定鐵道部廳舍為三級古蹟,1993年臺鐵總局遷移至臺北車站新廈。2005年文建會委託東海大學、中原大學進行古蹟調查研究及再利用規劃,2006年交通部與臺灣鐵路管理局,以及文建會與國立臺灣博物館簽訂臺灣博物館系統聯盟協議書,鐵道部古蹟修復再利用工作正式開始,以「鐵道部博物館園區」為基礎概念,目標為建置現代性展示主題之複合使用園區,並整合周邊都市及歷史涵構。
粉絲頁: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鐵道部園區)
住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2號
電話:022558-9790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三級古蹟 拆除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臺北自來水園區介紹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第一次到臺北自來水園區,由業務專員牛正邦先生為各位聽眾朋友介紹園區。
該園區位於臺北盆地之南,公館商圈,佔地面積約20公頃,自然環境依山傍水,為臺北自來水的發源地。園區除了水鄉庭園、噴泉庭園等提供大小朋友親水、戲水的歡樂園地外,更是一個以『水資源保育』作為主題特色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除了運轉中的公館淨水場外,更包括日治時期新建全臺供水量最高之自來水設施-臺北水道水源地唧筒室(今自來水博物館)、小觀音山蓄水池、量水室,及戰後新建的渾水抽水站等古蹟建築,還有免費開放的水資源教育館、園區環境教育中心精心研發適合不同年齡層的水資源教案。
該園區最大的亮點,就是自來水博物館的建築,是很多結婚新人拍婚紗照必取景的地方。
1885年(民前二十七年), 清代首任巡撫劉銘傳,力行新政且重視飲水衛生,於臺北北門街 ( 今衡陽路)、石坊街( 今博愛路 )、西門街等處,開鑿深井供水,此為臺北公共給水之開始。日人據臺之初,以劉氏的建設為基礎,展開自來水設施之規劃。
1896年(民前十六年 )八月,臺灣總督府特別聘請英國人威廉巴爾頓( William K. Burton )來臺,並派遣總督府技師濱野彌四郎協助,進行全臺衛生工程及臺北自來水建設之調查工作。
1907年,依巴爾頓先生之建議, 在公館觀音山腳下新店溪畔建取水口,以引取原水;在觀音山麓設淨水場,進行淨水處理,再將處理過之清水,以抽水機抽送至觀音山上之配水池,藉由重力方式自然流下,供應住戶日常用水。
1908年取水口、唧筒室建築與設備裝置先行完成,1909年輸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全面完工,淨水場開始供水,出水量20,000噸,用水人口十二萬人,並命名為臺北水源地慢濾場,從此臺北自來水開始邁入現代化之供水系統。
1951年(民國四十年)初,臺北市政府成立「臺北市自來水水源擴建工程推行委員會」,由市長吳三連任主任委員。同年四月成立擴建工務所,聘請省建設廳技正范純一主持設計施工。設施包括混凝池一座、沉澱池二座及快濾池四座,容量為每日出水量20,000噸,全部工程於次年二月底順利完成。1974年(民國六十三年)進行臺北區自來水第三期擴建工程,為配合臺北水源地慢濾場之拆除工作,於沉澱池增設傾斜管,以加速膠凝沉澱效果,快濾池改換為石榴石濾材,增加出水量為每日50,000噸。
1977年(民國六十六年),唧筒室完成「抽取原水、輸送淨水」之使命,功成身退。自1908創建迄今己有九十餘年的歷史。八十二年六月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同年九月二十七日第一次對外開放二週供民眾參觀。後經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會勘,認為年久失修且多處漏水,經構堪慮應予整修。因此,民政局於八十六年度編列預算二佰萬,供作本古績之調查研究報告經費,並委請中國工商專科學校完成「臺北市三級古蹟水源地唧筒室之調查研究」報告。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依據該報告於八十七年五月斥資捌仟餘萬元修護,恢復唧筒室之原貌,並多方蒐集有關自來水歷史的照片及器材,充實整體內容與相關周邊設備,完成全國首座自來水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