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的戰爭】
上週五,Z阿姨在群組裡傳來她的孩子的視力檢查單,分別是0.7和0.5。
我看到單子時,心臟彷彿漏跳了一拍。
0.7這數字,我彷彿還能接受,但0.5映入眼簾時,我瞬間感覺自己的內在是不太平穩的。
可能是0.5超乎了我能想像的地步了,如果視力如此的話,孩子在教室上課怎能吸收?在看不到的情況下,開學已經四周了,孩子在學校上課的煎熬可想而知。
當天晚上,三三的視力檢查單子也來了,我攤開來一看,手真的抖了一下,上頭寫著檢查結果是:0.8、0.4。
0.4???
面對0.5對我而言都是考驗,更何況是0.4!
當天晚上我只覺得腦袋嗚嗡作響,孩子是怎麼使用眼睛的,竟將自己的眼睛惡化到這般境界!
原來三三自從愛上「貓戰士」的小說之後,總是沒日沒夜的不停閱讀,而且每每都心無旁騖也不管燈光是否充足,打開書本就看。即便我走過她身邊,提醒她要記得開燈才閱讀,但三三總是在夜晚睡覺前,就著昏暗的夜燈看書,終於將自己的視力用罄了。
回想三三過去的閱讀習慣,再配上過去我苦口婆心提醒的畫面,我終於忍不住叨念三三了。
我:你眼睛0.4,你本來的眼睛很健康,你是怎麼使用它,最後讓它近視的?
三三:我就看書而已。
我:平常我有提醒你要多休息、看書開燈、不要連續看書,你都說好,你真的有聽進去嗎?
三三:有聽,但不容易做到,因為會忍不住想看。
我:你的忍不住,讓我和你都陷進去了。你現在的眼睛變成這樣,你能告訴我要怎麼處理嗎?
三三:就戴眼鏡呀,就算眼睛近視了,我還是要看書的啦。
聽著三三如此不在乎眼睛健康的言語,我被挑起了情緒。
我:你可能覺得近視戴眼鏡就好了,但對我而言,你這句話讓我非常傷心,因為我是這麼在乎你的眼睛,但你卻絲毫不在乎自己眼睛健康,既然這樣,我想問,學校來單子要你去眼科複診,你要怎麼去?
三三:不知道阿,你帶我去?
我:為什麼你沒照顧好眼睛,卻得由我承擔起帶你去看醫生的後果?
三三:不知道。
我:如果我們是天生體質關係而近視,我願意陪你一起,但這次眼睛近視,卻是因為你使用眼睛的態度太隨性,我一點也不願意承擔呀!還有,你說要戴眼鏡,當然近視了就得戴眼鏡,但是配眼鏡的費用,從哪裡來?
三三:你幫我出。
我:你覺得合理嗎?你能告訴我,為什麼你使用壞的眼睛,卻是由我來負擔維修呢?
三三:不知道。
我:我覺得一點也不合理耶,而且過程我都有做到提醒你要注意保護眼睛,是你忽略了我的提醒……
我對許多事情都算開放與豁達,但面對有生命危險或危及健康的事物,我在當下仍舊非常在意與激動。
我叨念三三十幾分鐘之後,三三沒有反駁,但她以認真的眼神告訴我:
媽媽,對不起,我從今天開始會好好保護我的眼睛,你告訴我現在我應該怎麼做,我會努力去做,好不好?
我:當然好,可是一想到你的眼睛視力只有0.4,我就忍不住想念你。
三三:媽,你不是說過,情緒來的時候,越生氣就越容易有更大的情緒,所以你可以試著去做點別的事,緩和一下,不要一直念,不然你只會更生氣。
我:呃……(嘆)好吧,我告訴你哪些需要你即刻作修正,你自己接下來真的要好好的照顧你的眼睛,你的健康,媽媽幫不了你,只能靠你自己。
三三:我會努力的。
三三一句提醒的話,讓我立刻從情緒的混亂中產生覺察,這大概是長久以來用薩提爾模式教養孩子的好處,隨時隨地換她來提醒我該怎麼做。
#從那天起三三每天都會做眼球操
#從那天起三三的閱讀只能在白天進行
#從那天起學校每節下課一定得外出看遠方
#視力保健持續進行中
#雖然明知視力已經無法挽回但仍希望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的眼睛保健
★
☞粉專心運動,多說點什麼:
「免費線上講座」
近日接到許多媽媽的求助信,但是這兩週是我最奔忙得時候,經常無法安穩的坐在電腦前面看信,就又得離開位置去奔忙,所以前來求助的朋友,可能得等我一等,但我也明白大家的無助與學習的渴望,所以特地來和大家分享一場免費的線上講座資訊。
這場講座由「重慶國中」學校舉辦,特別分享給有需要的家長一起學習,有興趣的家長,可以斟酌時間前來線上聽講,講座資訊如下:
◑日期:9/30(今晚)
◑時間:晚上7:00-9:00
◑線上軟體:google meet
會議代碼:zey-ahey-eqz
會議室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zey-ahey-eqz
📚親子教養書籍:
1.《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9184?sloc=main
2.《薩提爾的親子對話》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323?sloc=main
3.《孩子永遠是對的》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3057?sloc=main
三總眼科醫生 在 阿嬌生活廚房lifekitch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失有得,這是真人生】
昨天的七夕,我陪媽媽在三總做了一天的固定回診檢查
而我自己也回眼科覆診上個月開的白內障
所以情人節是老劉載我們來看診
然後又再來載我們回家
中途去了COSTCO買了熱熱的烤雞(這是我們第一次買)
回家後該分裝的海鮮、魚類、肉類歸定位之後
就洗洗睡了,這是我的七夕情人節
-
一整天的檢查看診實在忙碌又充實
但好消息是
上個月開的白內障恢復的還不錯
而且視力也有比剛開完時好多了
模糊感也慢慢的退去視力清晰了不少
確實昨天視力檢查的數據也表示我有進步了
嗯~我會繼續用心保持下去
請大家不要為我擔心
-
確診青光眼的時候
很奇怪接二連三的
有製作單位一直找來要我拍戲
只是那時候心情驚恐的我
根本嚇到臉都歪了
哪還有力氣想到拍戲的事
所有那時找來的戲都被老劉婉轉的拒絕了
所以我也全面的停擺了手邊所有的工作
然後整天就困在自己低落沮喪又惶恐的情緒裡
沒有笑容,只有淚流
沒有希望,只有絕望
-
從那時候開始老劉也一樣
全面停止了他所有對外出班的攝影工作
開始帶著我找醫生、看診、開刀、複診
他是完全的陪伴
而不管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他都會陪著我
也因為這樣讓我有了最安全也最有力的依靠
讓我驚恐的內心安定了許許多多
我記得在我第一次進開刀房開青光眼二合一手術時
我的主治醫師還告訴我說『你的先生就在手術房外面等你,很快就好了』
感謝因為他牽著我
讓眼睛不好的我
路走得比任何人都“穩見”
-
而我第一次開完二合一的手術之後
因為眼壓一直不斷的升高下不來
所以幾乎有3個月的時間
老劉必須陪著我天天跑醫院
量眼壓然後再穿刺眼球降眼壓
這件事是那時的我每天內心焦慮的來源
因為穿刺真的好恐怖
必須在眼球上點上麻藥
然後用針穿刺進眼球將開刀的洞清空不沾黏
這樣才可以順利排水讓眼壓下降
我記得那時老劉曾經跟我的主治醫師說
他想要跟醫師學如何幫我排水降眼壓
我知道他很不忍心看我一再穿刺眼球
-
我很幸運後來再點回一瓶藥之後
眼壓就穩定了
但是我的生活也漸漸做了一些改變了
因為大概一年多的時間
老劉跟我都一起離開了我們原來的工作
所以我們必須重新再開始
於是老劉鼓勵我重回我們的廚房
他希望我還是可以做我自己開心想做的事
而我一開始因為不想看到老劉失望
所以我答應他鼓起勇氣“再做阿嬌”
因為我知道他真的夠努力和我一起面對了
果然沒錯~
在做了自己喜歡的事 心情就會變得比較好
然後眼壓自然也會比較低XD這是真的
-
雖然在人生的過程中
我再也沒辦法跟大家一樣有一般般的好視力
但是我會一樣的打起精神來
站在中島料理台前跟大家說
『嗨~我是阿嬌,來做菜吧!』
-
#親愛的C希望你可以慢慢地好起來
#不管如何我們都要好好的
#青光眼的病友們我們一起加油
#希望我這過來人有鼓勵到你
三總眼科醫生 在 Ing.TV(蔡英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要因為帶風向的是醫生就腦充血啦!柯P給的教訓還不夠嗎?小弟無意冒犯那些辛苦偉大的醫師,只是我財訊的孫老闆教我,討論事情就是就事論事,不要因為對方是XXX或大老闆就退縮或有所保留!
以下文字轉自報導者楊惠君
【今夕是何夕...】
醫材差額給付項目訂上限這件事,不是今天健保署天外飛來一筆,這事談了10幾年了,當年在野黨(如今完全執政黨)立委、民間團體、甚至一些醫學會的醫師代表都支持。健保署「研究」和「共識」了10幾年...,終於推出,結果,一片噓聲..
裡面有幾個誤會
#這不是自費醫材上限是差額給付項目上限
不知為何連醫界和醫界出身的民代也誤會,這不是要把自費醫材定天花板,是健保「差額給付」項目訂出上限。健保開放差額給付的醫材,只有 八大類:人工水晶體、特殊材質生物組織心臟瓣膜、淺股動脈狹窄塗藥裝置、冠狀動脈塗藥支架、特殊功能人工心律調節器、複雜性心臟部整脈消融導管、特殊材質人工髖關節、調控式腦室腹腔引流系統。
主要就集中在眼科、骨科和心臟科。全自費該不該規範、醫療巿場該不該放任自由巿場決定,就是一個可以申論的議題。但就健保經管全民的保費,在其給付項目的範圍內,訂定相關給付規範,並沒有逾權。
#這是分類訂出各類上限價格不是統一上限價
納入健保差額給付的醫材,都有可以解決該基本功能之用的醫材,但醫技產業不斷推出相關的「進階款」或「改版款」,如果以汽車相比,4顆氣囊變6顆、倒車雷達警示變螢幕顯示...,安全和效果有沒有提升,有些有,有些,還是問號。
但一直以來,同一類型的醫材,訂價差異極混亂,不是1倍、2倍,甚至是數10倍,這裡不是指A款和A PLUS款的差別,就是同樣類型的A款就相差數10倍。
價格開放透明當然好,病人也要學著聰明比價固然沒錯。但你或你的親人,心肌梗塞送急診,立刻要做支架,問妳要不要選好一點的?當下你怎麼選?
更詭譎的是,這些同類醫材的巨大差異,往往與醫療院所品質沒有正相關,以連結附上的當年蘋果的調查,同一款的塗藥支架台中澄清醫院是三總的近3倍。即便不去比較哪家醫院的治療成果較佳,但這樣紊亂的結果,還可能造成,偏遠地區醫材費用更(超)高,這些地區醫療資源少、選擇少,卻又可能是經濟狀況較差,結果卻要負擔更高的購買價,這樣合理嗎?
#自費和差額負擔減少會不會損及醫師的收入
醫材商和藥廠沒有聲音,倒是醫師有質疑,蠻讓人吃驚。而醫界唯一公然支持的竟是(被認為規模小、議價空間小、成本可能較高)、出身基層醫療協會的謝武吉。
很多醫師對於健保給付規範的質疑,指向健保署的政策制定,但這些都是各專科醫學會代表參與訂出的標準。
而且被忽略的是, 這是我認為這次蠻進步的一個做法,把臨床效果跟差額給付的比例連動, 效果越好的自付額的比例越少, 更確立 有效的購買、也給民眾對效果有具體依據判斷。
過度強化自費項目,最大的犧牲者是沒有自費項目的科別,像兒科,病人一年一年少,雖然健保加成,但不要說差額給付醫材,連許多救命醫材都沒有廠商進口,連進藥都要自己跑流程,這些科別只會更被凸顯「沒錢途」、更被弱化。該督促健保的是,如何透過合理的給付分配,平衡科別的生態,讓醫療人員基本的收入更合理、更有保障,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