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盤後〉兩大烏雲罩頂 美股本週開局失利
全球新冠疫情持續惡化,高盛下調今年中國 GDP 預測,華爾街對全球經濟增長擔憂劇增,此外,7 月非農就業強勁,Fed 可能提前減碼購債計畫,週一 (9 日) 恐慌指數 VIX 小漲逾 3%,油價觸及 11 週低點,金價閃崩,美債殖利率走升,四大指數僅那指收紅,特斯拉領漲那指,道瓊、標普自上週五攀升至創歷史新高後雙雙回落。
上週五公布的非農就業報告優於預期,外界研判 Fed 可能很快開始減碼購債,但本週一的美國 6 月 JOLTS 職位空缺數報 1007.3 萬,創歷史新高,顯示美國企業招工仍面臨困境。
亞太蘭大聯準銀行總裁波斯提克 (Raphael Bostic) 週一表示,他期望在今年第四季開始縮減購債規模,但如果就業市場持續強勁復甦,他也願意更早開始。波斯提克與里奇蒙聯準銀行總裁巴金 (Thomas Barkin) 週一都認為通膨率已達到 Fed 設定的 2% 的門檻。
美國參議院接近通過約 1 兆美元基礎建設法案,美國共和黨參議員 Patrick Toomey 週一表示,已就加密資產稅收修正案達成兩黨協議,將很快提交加密資產稅收修正案,預計參議院將於美東時間週二通過該法案,接著送至眾議院表決。
美國參議院民主黨員週一公布 3.5 兆美元的預算計畫,涵蓋氣候變遷、綠能發展、移民和教育政策變革的預算案,號稱是 1930 年代以來「最重要」的社會支出計畫。
週一 28 名美國眾議院民主黨員組成的小組要求國會在 3.5 兆美元的預算計劃中為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提供 850 億美元的資金。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蔓延全球,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2.03 億例,死亡數突破 429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3587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61.7 萬。印度累計確診超過 3196 萬例,巴西累計確診 2016 萬例。
著名的流行病學家 Larry Brilliant 表示,鑑於世界上只有一小部分人口接種了疫苗,新冠大流行遠未結束。
美國新冠確診病例連續三日平均為 10 萬例,比過去一週增加了 35%,住院人數亦上升 40%,創下 6 個月來的最高水平。美國白宮首席防疫顧問福奇 (Anthony Fauci) 呼籲應盡早替免疫力低的人盡快施打第 3 劑加強劑疫苗,以讓低免疫力民眾獲得充分保護。
週一 (9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下跌 106.66 點,或 0.3%,收 35,101.85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24.42 點,或 0.16%,收 14,860.18 點。
標普 500 指數下跌 4.17 點,或 0.09%,收 4,432.35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12.3 點,或 0.36%,收 3,399.8 點。
標普 11 大板塊僅 4 大板塊收漲,醫療保健、必需消費品和金融板塊領漲,能源、房地產和工業板塊領跌。(圖片:finviz)
標普 11 大板塊僅 4 大板塊收漲,醫療保健、必需消費品和金融板塊領漲,能源、房地產和工業板塊領跌。(圖片:finviz)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僅 Alphabet 獨強。蘋果 (AAPL-US) 跌 0.034%;臉書 (FB-US) 跌 0.52%;Alphabet (GOOGL-US) 漲 0.87%;亞馬遜 (AMZN-US) 跌 0.092%;微軟 (MSFT-US) 跌 0.39%。
道瓊以雪佛龍領跌。雪佛龍 (CVX-US) 下跌 1.67%;聯合健康 (UNH-US) 下跌 1.04%;安進 (AMGN-US) 下跌 0.98%;IBM (IBM-US) 下跌 1.96%;沃爾瑪 (WMT-US) 上漲 0.25%。
費半成分股多收低。英特爾 (INTC-US) 漲 0.24%;AMD (AMD-US) 下跌 2.30%;應用材料 (AMAT-US) 下跌 0.46%;美光 (MU-US) 下跌 2.18%;高通 (QCOM-US) 漲 0.44%;NVIDIA (NVDA-US) 跌 0.35%。
台股 ADR 幾乎全部淪陷。台積電 ADR (TSM-US) 漲 0.01%;日月光 ADR (ASX-US) 跌 0.64%;聯電 ADR (UMC-US) 下跌 1.15%;中華電信 ADR (CHT-US) 跌 0.37%。
企業新聞
莫德納 (MRNA-US) 暴漲 17.10% 至每股 484.47 美元。莫德納疫苗在澳洲獲批,今年供應量將達 1000 萬劑,美國也即將開打第三劑新冠疫苖,對新冠疫苗的需求將繼續強勁,週一該公司市值已超越默克。
特斯拉 (TSLA-US) 上漲 2.10% 至每股 713.76 美元。投行 Jefferies 預測特斯拉仍是電動汽車的領導者和創新者,上調特斯拉目標價至每股 850 美元。
阿里巴巴 (BABA-US) 下跌 0.58% 至每股 195.25 美元。中國加強科技監管之際,阿里巴巴爆出性醜聞,引發中國輿論關注,中國官媒直批阿里巴巴已變成「四十大盜」。
台積電 ADR (TSM-US) 微漲 0.01% 至每股 118.22 美元。三星電子副董事長李在鎔將於 13 日獲假釋出獄,南韓工業聯合會對南韓最高法院裁決表示歡迎。外界料這將提振三星士氣並努力追趕台積電等晶片製造商。
台積電 ADR 週一微漲。(圖片:AFP)
台積電 ADR 週一微漲。(圖片:AFP)
蘋果 (AAPL-US) 下跌 0.034% 至每股 146.09 美元。業內消息傳出,蘋果為了發展電動車 Apple Car,近期研發團隊正秘密走訪 SK 集團、LG 電子等多家企業。
波克夏上漲 0.40% 至每股 431,881.00 美元。股神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掌管的波克夏海瑟威 (Berkshire Hathaway) 上週末公布第二季財報,營收達 690 億美元,年增 22%,淨利達 281 億美元,優於華爾街預期。值得關注的是,波克夏已連續三季淨賣超股票。
亞馬遜 (AMZN-US) 下跌 0.092% 至每股 3,341.87 美元。沃爾瑪 (WMT-US) 上漲 0.24% 至每股 145.58 美元。印度最高法院批准一項針對亞馬遜印度的子公司和沃爾瑪旗下印度電商巨擘 Flipkart 的反壟斷調查,這兩家公司被指濫用市場主導地位,向一些供應商提供大幅折扣和優惠待遇。
美國第三大家禽生產商 Sanderson Farms (SAFM-US) 開盤後股價一字漲,收紅 7.41% 至每股 195.88 美元,主因是農產品巨頭 Cargill 和農業投資公司 Continental Grain 週一宣布以 45 億美元現金收購 Sanderson Farms。
泰森食品 (TSN-US) 暴漲 8.66% 至每股 77.30 美元。該公司最新財報亮眼,每股純益達 2.70 美元,遠高於華爾街預期的 1.62 美元。
經濟數據
美國 6 月 JOLTS 職位空缺數報 1007.3 萬,預期 927 萬個,前值 920.9 萬個
華爾街分析
CFRA Research 首席投資策略師 Sam Stovall 表示,Fed 官員波斯提克的鷹派言論是在試水溫,為年底開始縮減量化寬鬆做準備,最大的擔憂是,推遲縮減購債規模可能讓 Fed 落後落後通膨走勢。
CNBC Leuthold Group 首席投資策略師 Jim Paulsen 表示,疫情對金融市場造成了沉重打擊。病例激增繼續對能源和工業等週期股構成最大威脅。
瑞信週一將標普 2022 年底目標價設為 5,000 點,理由是企業盈利增加,並維持 2021 年 4,600 點的目標價。
瑞信分析師 Jonathan Golub 稱,過去五季,華爾街嚴重低估每股純益,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隨著失業率進一步下降,更高的工資,消費者支出應該會改善。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98922?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8-09(美國時間)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高鐵通車之前,很多人是坐飛機的,台北、高雄飛機的頻繁程度,可能現在很多年輕朋友不知道,是每五分鐘到十分鐘就一班飛機,像公車一樣。」 2007年1月5日,高鐵通車了。這條造價4806億元的高速鐵路,歷經台灣10年的跌宕起伏,終成一股推動台灣向前的力量。高鐵改變了台灣的空間概念,連結台灣南北成為一...
三顧副董事長 在 莊士勇老師《管事·理人·創新·傳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乾杯開線上超市、推訂閱制 董事長:燒肉店回不去了! 商周-李雅筑
台灣最大的燒肉集團乾杯,真的變了很多!
去年7月,它打造生鮮電商平台「乾杯超市」,販售和牛等冷凍品,甚至開發給寵物食用的高檔寵物產品。
今年6月,它再推出月付3千6百元以上的訂閱制「宅家乾杯」,在線上,他們天天開直播,還成立私密社團,由店員傳授烤肉技術,讓你在家也能彷彿在燒肉店烤肉。
從寵物生意到訂閱制,去年營收達28億元的它,為何那麼急?
6月中,我們專訪乾杯集團董事長平出莊司,他首度對外公開他的思考:燒肉店回不去了,過去的燒肉店模式,將走入歷史!
疫情當下,透過視訊採訪,他要我們想像這畫面:「你想想,我們的店很小,不斷塞客人進去,因為我們賣點是互動,尤其每晚的『8點乾杯』活動,這是密集空間下的熱鬧氛圍,但疫情來了,這還能成立嗎?」
他口中說的「8點乾杯」,正是乾杯的崛起關鍵。每天的晚上8點,乾杯的門市員工會拿起大聲公吆喝,介紹每桌客人的故事,接著,只要顧客當場親吻,就送出1盤牛五花,時常搞得現場嗨翻天。
然而,他說:「外送平台崛起,消費者會發現,不用去餐廳,也可以有很多選擇,當人們怕接觸後,未來,只有8成的人會回到店裡。」
第一步》做電商生意
定位模糊,遇口碑流量考驗
為了突圍,過去1年,乾杯經歷了一場不停「做中學」的旅程。
去年7月,當時台灣疫情穩定,許多餐飲業都正忙著衝業績,乾杯卻不敢懈怠,疫情讓他們發現,不能只靠實體燒肉店衝營收,他們得在網上做生意,降低營運風險。
身為台灣第一大高等級澳洲和牛進口商,過去,該集團就將進口牛肉再販售給餐飲業者,雖然僅占營收約6%,但中央廚房的包裝和冷鏈配送都有技術,應不成問題。
不過,當他們要把和牛在網上賣給一般消費者時,上線半個月,訂單破百筆,但後續業績卻不如預期。「嚴格來說,客人並沒有理由在我們電商買東西,我們的定位很模糊。」平出莊司坦言,市場上,生鮮電商的競爭者眾多,若是要比高級、比低價,統統都比不上他人,自然打不出口碑。
後續,他們嘗試將電商產品豐富化,陸續開發出禮盒、寵物食品,但又碰到另一個挑戰:平台的流量哪裡來?
平出莊司認為,光是靠打廣告,電商也很難有穩定客源,他心想,還是得從門市來著手。
第二步》推動會員制
用獎勵制說服店員一起做
但要怎麼找到最多的客源?去年9月,他們開始了會員制的經營。
很難想像,乾杯這麼晚才踏入會員經營,因為這背後,藏著門市與總部的多年矛盾。
長年以來,明星店員就是乾杯的成長基礎。因為燒肉是需要大量桌邊服務的品類,因此,在乾杯,店員熟記客人的用餐習慣,幫客人準備喜歡的肉品和醬料、還會幫忙烤肉。一名明星店員,一年可創造6、7百萬元的營收,各店更會依據業績給予獎金。
「這卻是我們最大的痛點,因為他們(明星店員)如果被挖角了,或是自己出去開店,經驗就得重來,他所掌握的客人習慣,全部都不見。」一名乾杯高層解釋。
對總部來說,建立會員制,可以讓乾杯把更多人流導入線上電商,甚至,他們透過配套的集點方案,鼓勵消費者再嘗試集團內部的其他品牌,一舉多得。
不過對店員來說,當消費者的點數可以跨品牌使用,也意味著,可能把業績往外送。比方說,消費者在乾杯消費,獲得大量點數,但最終消費者卻可能用在老乾杯、黑毛屋等其他品牌上,而不是回饋到自己。
因此,剛開始推行會員系統,立刻遭到第一線員工反彈。「他們會覺得這關他們什麼事?現場已經夠忙了,也看不見推會員的好處有什麼,」乾杯區域總監吳欣儒說。
再加上,負責會員的操盤者,兩年前才從蝦皮進入公司,等於是空降經理人。「好多事情我都不懂,現場人員還比我專業,起初,大家都在罵。」乾杯行銷企畫部經理鄭喬比坦言,面對員工反彈,他的方法是:放下面子、坦承不足。
當時,總部人員利用下班後,深入各門市,和第一線人員對話。比如:曾有店長問,為何大費周章推會員?總部不會答:這是公司政策,而是直指店鋪的長年痛點:「這家店的明星店員如果被挖角,你的熟客可能就全沒了。」
接著,總部透過各種方法和門市對話。比如,透過獎勵機制,鼓勵各門市的員工帶進新會員,更依據不同品牌,給予彈性做法,試圖和第一線的員工站在一起。
舉例來說,相較於乾杯品牌,老乾杯的客單價高、包廂多,客人極重視隱私,因此,總部針對目標訂定,給予更多時間,待該品牌走出1套方法,再把目標調整到與其他品牌相同。
又如,原先總部為了鼓勵消費者加入會員,贈送1盤最高等級的伊比利豬。但沒想到這政策在火鍋品牌黑毛屋,卻勾不起客人興趣。原來,因黑毛屋採套餐制,分量較多,最終他們將入會好禮,改為啤酒、小菜、豬肉3選1,才讓加入會員數增5成。
第三步》祭出訂閱制
會員電商數據讓他們行動
當大家一起合作,再搭配了相關機制,9個月內,乾杯就累積27萬會員,這些,都成為他們後來做訂閱制的基礎。
其實,今年乾杯又推出「宅家乾杯」的訂閱制,是數字告訴他們的。
「我們發現,會員在電商的購買頻率,多數是1個月1次,不少人每月都下訂同樣的商品組合,可見有市場。」乾杯電商部專案經理劉建良說。
「但推訂閱制,除了肉之外,我們有沒有不同價值?可以使出乾杯的拿手武器?」平出莊司說,5月中疫情爆發後,他和團隊整整花了12天研擬訂閱制,這一路不斷問自己:我們的價值是什麼?
幾番思索後,他說,乾杯做訂閱,賣的不能只是產品,而是燒肉店的未來,「發揮乾杯價值,必須結合硬體和軟體,就像是買手機,得不斷更新服務!」
如今,訂閱制推出,消費者須支付3千6百元的「入社費」後,乾杯會再贈送價值7千2百元的全套設備。
接著,消費者若月付3千6百元以上,乾杯會定期寄送燒肉組合,同時,消費者可在臉書看直播節目,並在私密社團中,學到店員傳授的燒烤密技。
他的盤算是,過去乾杯門市的客單價約1千元,若三五好友聚會也得花上好幾千,訂閱制的設計是3到4人份,對消費者來說,不僅在家安心,價格也更划算。
然而,當把體驗搬到線上,最難的是什麼?乾杯「宅家乾杯」創意組組長陳宏瑋解釋,在線上,意味著所有一切都攤在陽光底下,必須將所有服務流程更細緻化。
他舉例,過去在門市做8點乾杯活動,主持人僅須1名,就可炒熱氣氛,如今在直播節目,得有2名主持人一搭一唱,才能避免冷場。此外,節目腳本還得增加時事熱門議題,才能吸引顧客持續觀看。
不僅如此,他們也得立即回應訂戶想法。「我們把烤肉教學影片放在私密社團上,但還是有人問:肉要怎麼烤最好吃、該怎麼翻面比較好,所以影片都要微調,我們這週末,決定加開吃播節目,主持人要線上烤肉、吃肉給大家看!」陳宏瑋說。
美食消費是衝動型購物
驚喜感、顧客管理成挑戰
對於乾杯推訂閱制,王品集團副董事長李森斌說,這些年,即便不少餐飲業推訂閱制,但仍是測試階段,目前未有成功案例,因為,訂閱制最難的就是持續創造驚喜感。
他坦言:「對多數消費者來說,美食消費是衝動型購物,該怎麼讓他們認定:這訂閱是定期的、必須的、長期的,且持續有驚喜,這並不容易。」
不過,乾杯正試著打開新路。他們發現,目前訂閱戶中,1/3是會員、1/3是新客、剩下的竟是自家員工和前員工。他們預計將設計出訂戶推薦制度,只要有人推薦親友成為訂戶,就將給予不同等級的獎勵方法,以此擴大訂閱數。
對此,元智大學管理才能發展與研究中心主任吳相勳提醒,一旦品牌方賦能給訂戶、讓訂戶成為品牌推廣大使,這也代表,必須懂得管理這種新形態的顧客關係。這些人的應對進退,都可能影響該品牌的觀感,是未來一大挑戰。
攤開成績,5月疫情爆發後,乾杯該月營收僅2億元,較去年同期年減18%,即便疫情衝擊不斷,過去擁有上市櫃目標的它,並未放棄這夢想。而轉型,正是公司未來持續成長的關鍵。
這次挑戰艱難任務,平出莊司說,心情不是恐懼,反而是踏實的,「因為公司的方向越來越明確了,邊做邊調,就不怕失敗。」對此,公司近期招募行銷、經營企畫人才,組織也正在調整中,「不同領域的人才都來了,我們人才不曾這樣多樣化,這會帶來新的氣象。」
回顧這一路,他坦言,最大的收穫是,他天天都逼自己思考一個基本問題:我們優勢到底是什麼。他說,這是一段更理解自己的過程,唯有不斷聚焦,才知道如何連結消費者、訴說好自己的價值,讓乾杯能一直走下去。
三顧副董事長 在 楊文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後防疫生活重新布局!用科技輔助防疫工作!】
自疫情蔓延至今,我們看到不只台灣,乃至全球都有疫情復甦、變種病毒肆虐等情況發生,我們也認知到與新冠肺炎病毒對抗已然成為一場長期的戰爭,不論是衛生單位或是醫療院所等場域,都渴望能提升防疫能量,並且降低第一線人員壓力;而我們也希望在三級解封後,在生活如常的同時,仍舊保有防疫意識的警覺。
在 #竹竹苗防疫作戰聯盟 成立後,我就決心要利用新竹縣的特長─#科技,為防疫貢獻一份力!我首先召集產官學研等單位跨界合作,特別聘請交通部前部長 林佳龍 擔任總顧問、中國醫藥大學 #蔡長海董事長、聯華電子 #宣明智副董事長、智邦科技 #黃安捷董事長 擔任諮詢顧問,成立 #新竹縣科技防疫網推動小組 推動小組成員包括本縣醫療院所、科技產業、醫療專家、公衛專家、社會專家代表及本府團隊。
小組目前已經召開2次籌備會,目標是透過科技手段,如 #人工智慧AI、#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大數據分析 等來預防、追蹤、隔離、治療、關懷,築起科技防疫網,確保社區檢測及監測量能,以科技輔助防疫工作,因應未來可能的疫情風險,並提供防疫決策思考。
目前已取得與中華電信合作,將新竹縣疫調資料(去識別化)以視覺化方式呈現在地圖上,形成 #熱點斑點圖,有助於防疫工作人員通盤掌握疫情熱區,以利進行疫調、清消與關懷。推動小組針對 #企業員工快篩管理、#風險族群使用血氧濃度監測系統、#機構式場域感控措施、#分艙分流應變 等面向也有充分的討論,未來依據不同場域防疫需求設計不同版本的系統平台。
推動小組至今已經有提出初步成果,#科技防疫網絡 未來以短、中、長程期程執行並進行滾動式檢討,相信能在後防疫生活上,解決實務防疫量能問題,為全台灣展現防疫模範!
#防疫不能停
#領頭楊
三顧副董事長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高鐵通車之前,很多人是坐飛機的,台北、高雄飛機的頻繁程度,可能現在很多年輕朋友不知道,是每五分鐘到十分鐘就一班飛機,像公車一樣。」
2007年1月5日,高鐵通車了。這條造價4806億元的高速鐵路,歷經台灣10年的跌宕起伏,終成一股推動台灣向前的力量。高鐵改變了台灣的空間概念,連結台灣南北成為一日生活圈,甚至影響台灣未來百年的城鄉風貌。
高鐵通車14年來,早已成為台灣民眾生活的一部分,每日平均載客量,從通車之初的四萬三千人,成長到現在的十八萬五千人。雖然載客量年年成長,但作為台灣第一個民間投資的BOT計劃,高鐵也有著極大的財務負擔,除了近五千億的興建成本,後續的營運、折舊、攤提、還有利息等支出,再加上要給政府的回饋金,一路艱辛,甚至一度傳出破產危機。
這集節目,與我們連線的是前交通部長葉匡時。葉教授在交通部多年,從政次到部長,率先規劃「高鐵財務改革方案」,雖然因為許多複雜的政治因素,在執行前就辭職了,但隨後的改革,確實使台灣高鐵遠離瀕臨破產的命運。我們請葉教授來談談這段心路歷程,也帶大家回顧高鐵的故事。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實聯精密化學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前交通部長 葉匡時
#高鐵 #葉匡時 #好好說那年 #交通部 #podcast #聽天下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mzQ1iDUJew/hqdefault.jpg)
三顧副董事長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美國加大反中力道,關了中國的領事館,平常凶巴巴的中國,這次反應卻很溫和,咦?這次怎麼這麼好相處?
7月21日美國突然強硬要求中國在72小時內,也就是24日以前,關閉中國駐休士頓的總領事館,指控裡面的外交官員是間諜,而中國當然也不甘示弱啦!宣布比照辦理,下令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在27日以前關閉,美中之間的互相傷害,正式升級到實質上的「報復性閉館」。消息曝光後,不少成都市民趕到現場拍照留念,總領事館變成觀光景點,還有大媽跑去門口唱歌表演愛黨情懷。
相較於中國民眾的看熱鬧,以及「小粉紅」的拍手叫好,北京當局這回派出來嗆聲美國的外交部發言人,不是「戰狼」代表趙立堅,也不是「小辣椒」華春瑩,而是耿爽的繼任者,才剛剛履新的汪文斌。汪文斌雖然只比趙立堅大一歲,才49而已,但是一頭白髮看起來非常沉穩有威嚴,而且給人一種溫文儒雅的印象,而面對美國堪稱40年來最嚴重挑釁,他的回應也只是按照慣例「複製貼上」,大家就在討論啦,中共這回「畫風」也變太多了,說好的戰狼外交呢?
再加上原本外界都預期,北京會拿「美國駐武漢總領事館」甚至是「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來開刀,結果最後砲灰卻是成都,讓大家滿頭問號…蛤?成都喔?為什麼是成都?
中國官媒給出了一套解釋,說這是為了要阻止美國「對於西藏方面的諜報干預」,第二個因素,則是國際媒體普遍認為的,中國還是顧忌美中經貿往來利益,不打算「主動加碼」,讓這場外交戰升級。
現在很多外媒都在討論,中國對美政策現在出現了一大難題,那就是北京如何妥善的秀肌肉,但又不至於鬧到真的分手。為什麼怕撕破臉呢?第一個原因就是剛剛提到的「經濟」。很多人認為,美國貿易戰打歸打,終究不會放棄中國14億人口的市場,但如果以美中進出口額,加上美國人均GDP是中國的6倍,消費力道強勁,這些角度來看的話,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還是很深,加上中國遭受肺炎疫情和水患的衝擊,經濟前景慘到連GDP目標都不設定了,就知道現在跟美國鬧翻,就像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再來看第二個原因是「勢力」。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中國就成為眾矢之的,後來北京當局祭出口罩外交,把部分歐美國家的毛,順得服服貼貼,但還是有一些國家不吃這一套。目前中國和英國、加拿大、澳洲和印度等國,都正在鬧不合,如果再跟美國徹底決裂,中國只會更加孤立無援。我們就來回顧一下,最近幾個月,和中國關係跌入冰點的國家。
還記得5年前卡麥隆(David Cameron)政府時期,英中關係曾被當時的英國財相奧斯本(George Osborne)形容成「黃金時代」,卡麥隆還曾經帶著習近平上酒吧喝一杯,留下這段超難得的畫面,但現在親中的聲音,已經從英國政界徹底蒸發!
原本英國在今年1月28日,才宣布將讓中國電信大廠華為,持續參與英國的5G建設,但「敏感」、「核心」部分不得使用華為,總比例不得超過35%,沒想到疫情爆發後,英國輿論發生了劇烈變化,甚至有民眾指控5G基地台就是傳播病毒的元凶,英國政府的態度也出現大逆轉,把華為形容成「潛在敵國供應商」,宣布從明年起禁止購買華為產品,還要在2027年前,把英國5G網中的華為設備統統移除!
另外中共6月30日通過《港版國安法》也引發英國強烈不滿,決定向持有英國國民(海外)(BNO)身分的港人以及他們的直系親屬,提供新款簽證,結果當然是惹怒北京當局,威脅不承認BNO護照。
最近還有消息指出,英國政府2018年曾經拿了7160萬英鎊(約27億台幣)協助中國,英國外交大臣拉布(Dominic Raab)已經下令展斷這筆金援,也成為中英關係陷入緊張的最佳印證。
另外澳洲身為「五眼聯盟」中,離中國最近的國家,中澳關係已經跌到1972年雙方建交以來最低點。中國向來是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但也正因為對中國的依賴,近年澳洲屢屢傳出選舉被干預滲透,使得澳洲2018年就通過「反外國干預法案」,以國安為由,禁止華為參與5G網路建設,讓中澳關係出現裂痕。
今年疫情爆發後,澳洲又發起一份提案,要求針對肺炎疫情源頭展開獨立調查,獲得123國支持,但這個舉動似乎激怒了中國,北京當局隨後就宣布禁止四家澳洲牛肉廠商,向中國出口牛肉,還對澳洲大麥課徵高達80.5%的反傾銷以及反補貼稅,還聲稱澳洲爆發嚴重反華潮,呼籲中國人謹慎前往澳洲旅遊或讀書,澳洲則是反擊這樣的指控是胡說八道!
澳洲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上個月就做了一份民調,顯示澳洲人對中國的好感、信心,雙雙跌到歷史新低,只有兩成的澳洲人相信中國會在國際上採取負責任的行動。
2018年12月,加拿大警方應美國政府要求,逮捕了華為副董事長兼財務長孟晚舟,事發後中方當然要求加拿大釋放孟晚舟,然後一個星期內,又先後逮捕了兩名加拿大人,結果這事件導致中加關係跌入谷底,鬧了一年半還在吵。民調公司益普索(Ipsos)先前公布的民調就顯示,82%的受訪者認為,加拿大應該減少與中國經貿往來,甚至有38%的人主張,應該完全切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
至於中國和印度的恩怨,大概可以講三天三夜。兩國先前的關係,其實就因為領土爭議,一直分分合合,但是自從今年5月,中印邊界士兵爆發打群架、丟石塊事件後,兩國就吵出一個新高度,上個月還鬧出人命,是45年來雙方最嚴重的衝突,談判談了兩個月依舊沒有共識。
印度國內就掀起一波激烈了反中浪潮,當局還一氣之下宣布禁用59款中國開發的應用程式,包括超受年輕人歡迎的TikTok,以及知名通訊軟體微信、社交網站微博等,部分店家哀嚎,但老百姓倒是很支持,力挺印度本土app,抵制中國的氛圍不斷在印度發酵。
除了肺炎疫情以及香港國安法外,南海爭端也成為中國和週邊國家的一大爭執點。南海主權歸屬,牽涉到我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汶萊和中國,不過最近中國動作頻頻,在南海海域展開多起軍演和實彈射擊,挑釁意味濃厚,讓周邊國家痛罵,破壞區域穩定。
繼美國7月中,首次針對南海主權爭議,公開反中後,最近澳洲也跟進美國發表聲明,拒絕承認中國對南海的主權,強調中方長期主張的「九段線」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總之中國為了南海,把鄰居統統得罪光了。
從新冠肺炎、香港國安法、新疆維吾爾族議題,到南海爭端,最近幾個月來,北京當局的強硬態度,樹立了不少敵人。但面對川普為了選情而頻頻加重的「美版戰狼」,中方反而採取相對溫和的措施,敵不動、我不動,似乎可以預料,如何在美中關係上取得新的平衡點,將是北京當局未來幾個月的外交主軸。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中怕撕破臉?
#捨戰狼顧美?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nQkAC7JJ5M/hqdefault.jpg)
三顧副董事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節目主持人:李基銘
本集主題:「新港香藝文化園區」介紹
專訪:吳佳穎 解說員
以香黏聚的大家庭
最早傳統家庭工廠的年代叫「新興製香廠」,就跟大多數人創業起步一樣艱辛,即使一開始訂單少得可憐,但陳家人仍是兢兢業業地用心做好每一盤環香,也逐漸受到客人的肯定。
香品的生意愈來愈受客戶的青睞,於是在1997年設立以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的「伍蓮香業開發有限公司」。一起打拼的不再只有陳家人,更多員工加入這個團隊,但大家還是像家人一樣的工作,即使年紀都比老闆還大的員工,也仍舊是「大哥」「二哥」「三哥」地稱呼,在這裡你聽不到一般公司「董事長」「副董事長」「總經理」的稱呼。
從宗教到生活 從工廠到文創 ‧用熱情和執著點燃的香藝世界
記憶中上不了檯面的台灣庶民文化~廟宇活動並沒有隨著時代進步而沒落,反而因其獨特性和傳統色彩逐漸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各地廟宇結合公部門莫不卯足全力舉辦大型宗教活動,全台"尬"場,"宗教文化產業"成了台灣最大最豐沛的資源之一。但與寺廟息息相關的製香業,卻面臨大陸低價劣質香品的競爭,傳統製香工廠一間一間收起來,產業的沒落並未受到政府的重視,即使每天與香為伍的人,更鮮少有人了解"香"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和文化創意產業多年,各具特色熱鬧非凡。但想到要把"香"這個不起眼的宗教用品變成文創產業主角的,香藝算是第一。一開始很多人嘲笑,連同業也不看好這個再傳統不過"灰頭土臉"的香,能搞出什麼名堂。因為台灣還沒有人將傳統香藝產業化和文化化,如何保有台灣香在地化特色?如何兼顧傳統與創新?如何跳脫宗教的刻板印象?如何看香說故事?如何為香藝注入更多美學和趣味?
2004年起一家人,埋頭摸索研究,想破頭、沒資金、累到病倒了,也阻止不了成立香藝的信念,就憑著這股傻勁和熱情,全台唯一以「香」為主題的「新港香藝文化館」終於在2008年正式開幕,將傳統製香業帶入香藝文化的全新境界,並列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地方文化館系列。
粉絲頁:新港香藝文化園區
地址:嘉義縣新港鄉菜公村嘉北公路23-6號
電話:05-374-0007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_iNnjmpSr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