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導讀
▶ #2021年華爾街日報導讀的起源
「華爾街日報導讀」也是我今年為期一整年的計畫之一。
靈感的來源是《#富蘭克林自傳》。
富蘭克林在自傳裡面寫到:他成立「#互助學習會」,邀請當時和他一樣喜歡看書的朋友,一起討論書籍的內容與現今社會的各種議題。
那時候,我就在想:可不可以我也有這樣長期、高度精實的讀書會,自己為自己讀書,同時也可以分享給他人,
這時候,Sandy's Recruitment note代言了風傳媒的華爾街日報,我們那時候就想:還是我們有一個小的讀書會,一起來讀這些平常我們也不會深入挖掘的內容。(認真,我平常也不會看這些財經議題然後深入研究)。
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計畫與討論,尤其是那些讀書會後的晚餐,我們幾乎是抓住了那些片段的時刻把這件事情討論成形,還有訂下日期、規則。
去年12/12,我們舉辦了第一次的 #華爾街導讀會前會。
(我常說,我很多時候都不小心把工作的習慣帶到了這些事情上。
舉辦200人的日更團創作者派對前需要一個KO(Kick off meeting),華爾街日報導讀正式前需要一個會前會。)
這兩個會議的目的都是與大家聚焦目標與執行的方法。
▶ #2021年華爾街日報導讀的規則
我和Sandy一起訂下了以下八個規則:
1. 時間:一個月兩次,每個月時間固定。
2. 進行方式:每個人會負責一個產業,每個產業會有2-3個人一組,每一次都由一組人當導讀者,負責選一則該產業的新聞,並且列出2-3子議題,一人負責一個子議題,每一個子議題底下由負責人找出1-3個小問題,當天從這三個小議題出發介紹,並且進行討論,一人的簡報時間為15-20分鐘。
3. 費用:費用的部分,每次平均分攤場地費即可
4. 每次將會事先針對這兩週的重大議題選擇其一討論。
5. 中途除非有人退出,否則將不會另外增加人選。
6. 第四次開始,每次會開放2次旁聽名額,旁聽同學同樣需發表意見。
7. 退出機制:
(1) 自主退出
(2) 連續未出席兩次。
8. 正式參加資格必須購買Sandy的華爾街日報
這是一個很小型的讀書會,目前已人數額滿(大概是我跟Sandy各寫了一 篇文章後,就滿了。)把規則寫出來,是因為我們鼓勵大家可以找身邊的好朋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開始這樣小型的讀書會。
▶ #如何吸引他人加入自己的讀書會
雖然我很想要趕快講我在這次讀書會的收穫,但容許我在碎嘴一下說明如何吸引他人加入自己的讀書會。
✔ Step 1:#自己先規劃6-7成
自己心中有主題、舉行方式(線上、線下)、地點(哪一個線上軟體、咖啡廳或等其他)、時間(至少第一次要有日期跟時間)
因為,你去邀請他人,不能自己沒有想法,你可以複製貼上我的xDDD
但是你不能只是說一句「我想要舉辦讀書會」,然後進一步詢問,一問三不知。
這樣,別人不會覺得你是認真的。
人只有在當自己當真的時候,他人才會開始當真。
✔ Step 2:#不要覺得一定要多少人,#只有兩個人也開。
這是我和Sandy一開始有的默契,就是:就算只有我們兩個人也可以。
我們是真的想要在商業這件事情上面,讓自己再更精進一點。
同時,我也想要鼓勵你們,不要覺得別人都動輒則就幾十人,人少不行。
人少,才可以好好做交流,才會知道彼此是不是可以不斷一直讀下去的人。
✔ Step 3:#想要擴大人數一定要結束後分享。
一件事情要擴散,是需要時間的。
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人去擴散。
那第一個可以擴散的人是誰?就是主揪你自己阿阿阿阿阿。
你先開始分享,自然會有人想要開始分享,以及會吸引其他人注意(這就是寫作的威力與魅力)。
就算,人數不增,至少你幫自己記錄下了你的學習與成長。
相信我,這非常的難能可貴。
我現在回頭看我2017年的文章,除了覺得好笑外,還覺得懷念。
同時,還會感受到原來自己是成長如此多。
其實最後收穫最多的都是自己。
▶ 2020/1/17 #華爾街日報導讀心得
寫了快兩千字終於要到重點了。(你們真的會有耐心看到這裡嗎xDDD,但不管我要寫。)
這次挑選的文章是這篇(https://www.storm.mg/article/3329870?page=1),主題:IPO市場熱鬧滾滾!2020年的科技新創們,到底在忙些什麼?
好,打開來滿滿沒看過的公司,唯一知道的是Airbnb。
別的不說,我個人對於「IPO超級不熟」,我打開來認真研讀的時候,相信我,我真的是內心覺得「我為什麼要讓Sandy選題目」,哈哈哈。
我真的要笑死。
▶ #從頭開始的學習就從定義開始
我對IPO有多不熟,不熟到我從google 「IPO是什麼開始」。
說出來也很丟臉。
但學習一個新東西就是這樣,可能在別人的世界,是稀鬆平常跟喝水一樣。
但是,在我的世界,可能跟天文數字一樣。
知道了IPO之後,我覺得,那麼多公司我沒有聽過,如果我就是直接看某一家公司,那我就算英文都看得懂,也會因為沒有概念而看不懂。
所以,我要找出一個可以幫助我了解實際案例的IPO案例。
碰巧,日前我的前前公司 91APP剛IPO。
於是,我就下載了91APP IPO的公開說明文件(https://doc.twse.com.tw/server-java/t57sb01?step=1&colorchg=1&co_id=6741&year=&seamon=&mtype=B&)
我一下載,很好,超過600頁(我眼神死)。
▶ #沒想到公開說明書帶給我超乎我想像的視野
首先,我google到一篇很棒的文章(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1941-91APP-IPO),我順著他的脈絡找到原文去研究。
✔ #從公開說明書看到未來的計畫
我們常想要知道一家公司未來的計畫是什麼,在公開說明書裡面會詳細列出「計畫開發之新商品」,你就會發現不只是新技術,包含相關產業的投資、整合。
例如說,91APP投資了 簡易型的開店平台與淨銷存系統。我們就可以注意到,不僅是自己業務的擴大,可能連輕量型的類似平台與很常遇到的後端串接型的系統都包含在裡面。
✔ #上游中游下游一目了然
公開說明書裡面明列了91APP對自己的市場定位,尤其是自己所處的上下游,各位知道我的下意識什麼嗎?
阿哈~這不就是一個職涯規劃嗎?知道你的上中下游,你就可以循著這條路去到你更感興趣的地方。
舉例來說,91APP把自己當作中游,上游是AI、數據運算、雲端伺服器服務,下游是品牌商,如果是你,你就有三種選擇:持續待在中游找其他類似公司,往上游或是往下游。
一個簡單的方向油然而生,問了很多人,到不如好好看一下這些公開文件。
✔ #連市場的概況都完整列出來
公開說明文件裡面可以看到91APP把市場分成四個類別:
①客製化系統整合
②其他類型開店平台
③代操服務
④平台(ex momo、PChome)
文件中對於這四類有完整的敘述,看完這幾點,就會開始對這個市場有的大概的了解(#面試可能也比較放心沒有問題了XDDD)。
看完之後,我覺得我比我身為91APP的員工還要更了解91APP以及這個市場了(大笑)
其實,到這裡我的收穫已經很多了。
因為,我知道,其實公開說明文件對我而言,幫助已經非常大了。
因為這樣,我開始覺得這次的準備是非常正確的。
(雖然我還另外買了兩本財經雜誌完全沒有派上用場xDDD)
現場的討論非常熱烈,有人專程從彰化上來,做了PPT,有人列印出原文的英文資料仔細研讀,有人提供非常第一手的業界資訊(阿不能寫不能說),大家輪流「我要補充」,這感覺真的很充實(其實我想寫很爽Xddd)
哈哈哈,加上我們有來業界20年經驗的Z女士為我們穿插回饋還一度畫起了黑板跟問答。(OMG 也太刺激了)
經過這一次後,開始萬分期待每個月兩次的華爾街日報導讀會了。
以上,今天的文章真的非常長,我們明天見。
📫華爾街日報訂閱這裡請:https://events.storm.mg/member/SAWSJ
上中下游定義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5G來臨 帶動AIoT需求起飛 企業轉型正式啟動
【作者: 籃貫銘、王岫晨】 2020年04月01日 星期三
5G的商轉,將會帶動AIoT的需求。
2020年起,將會有更多國家加入5G商轉,
預計將帶動不同終端裝置對AIoT應用的需求。
在AIoT的應用中,大規模的連接性能是必備的需求,而5G的落實,恰可完全填補這個空缺,也因此市場對於5G的布建與商轉,充滿了高度期待。
依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的報告,全球整體5G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43億美元,成長至2023年的2,303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171%,顯見其發展潛力。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蘇孟宗也特別指出,5G的商轉,將會帶動AIoT的需求。他認為,自2020年起將會有更多國家加入5G商轉,預計將創造新的物聯網應用,同時也有機會帶動不同終端裝置對AIoT應用的需求,例如車用、穿載、智慧家電、工業自動化、AI軟體等,朝高附加價值和新產品應用布局。
5G時代 垂直應用是AIoT的主要場域
且有別於過往3G與4G以消費性為主的應用,到了5G時代,重心則轉往工業領域的垂直應用,而在諸多應用之中,「製造、醫療、能源」將會是最主要的市場,而這也是AIoT架構的最主要應用場域。
在5G三大技術特色「高頻寬」、「低延遲」與「大連結」之中,低延遲和大連結是對工業領域影響最大的兩項。前者對於實現智慧城市、智慧製造與智慧運輸有極大的幫助;後者則是建構物聯網的關鍵技術。
由於垂直領域的智慧應用非常重視通訊信號的即時性與穩定性,才能充分發揮各項控制功能的性能,特別是在工業與運輸的應用裡,訊號的即時性更對於安全性有著關鍵的影響,也因此,5G的低延遲特性就成為實踐AIoT應用不可或缺的技術之一。
以車聯網V2X為例,大量的媒體資訊和數據傳輸是其基本的運作需求,但因交通涉及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控制訊號的即時性也十分的敏感,對於低延遲又有更高等級的要求。
而在工業控制領域也同樣如此,製造現場經常存在危及生命安全或者造成龐大資產損失的風險,因此對於自動化控制的等級要求十分的高,幾乎不容許有訊號丟失或者過多延遲的狀況,所以在導入AIoT應用時,落實低延遲的性能也成為業者關注的項目。
至於5G的大連結技術,則完美的實現了物聯網時代對於大範圍低功耗連結的想像,也就是帶來所謂的低功耗廣域無線網路(LPWAN),而目前市場上常見的NB-IoT規範,正是5G的前段工程,意味著5G的到來將是物聯網廣域傳輸的實現。
也因此,基於上述這些需求,5G的問世,就等同於把智慧應用的引擎完全打開,它一方面承接了AIoT相關技術的推動,一方面也讓智慧生活的想像得以落實。稱它為連接次世代生活的橋梁也不為過。
而5G的來臨,受惠的不只是終端與工業應用,相關的產業鏈,諸如元件、材料與設備都會迎來新一波的成長。台灣的資策會MIC就指出,隨著全球5G的逐步發展,相關的終端、材料與零組件都會有新的商業契機。
資策會MIC表示,5G將會帶來四大商機。首先,為大量5G模組/終端產品出現;第二,則是2020年開始的5G智慧手機換機潮;第三,為5G元件與設備的材料。由於高頻與能耗需求,將會促進新的材料的研發,包含:氮化鎵、碳化矽、PCB的PPE混合樹脂等。第四,為5G新應用帶動關鍵零組件市場,例如自駕車的光達(Lidar)、毫米波雷達、光學攝影機等。
5G帶動的數位轉型
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來臨。特別是隨著5G通訊的起飛,更牽動著企業數位轉型的每一根神經。企業追求更快速度的同時,數位化的程度也必須更加全面。只不過,在轉型的過程往往遇到許多讓客戶難以掌握的狀況。事實上,數位轉型並非就只單純將資料數位化而已,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在於企業整體的數位發展策略與方向。因此,當企業在考量數位轉型的時候,必須仔細思考下列幾個關鍵問題。
一、產品與服務:讓產品與服務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綜效。
二、供應鏈管理:透過數位化的管理,讓供應鏈提升效率。
三、生產面優化:找出能夠讓生產更優化的模式。
四、客戶關係提升:與客戶之間的關係,透過數位轉型做得更加全面。
五、讓資料更有價值:數位轉型的過程中,讓手上的數據資料有機會轉變成為商機。根據客戶的經營型態,找出更有價值的資料,並讓這些資料可以帶來新的機會。
六、組織文化改造:透過數位轉型,讓企業組織文化與互動模式可以重新調整。
Juniper台灣區總經理林蒲英指出,找出這些方向之後,下一個問題就是數位轉型該怎麼進行。最重要的是先確定出可行的商業模式,另外也必須重新定義中介角色,調整企業的組織,讓企業的解決方案能夠透過合作夥伴,推廣給更多客戶。此外,提供更加值的服務、並建置可行的服務方式,就能夠在這個中介角色的扮演上,透過數位轉型來進行得更順利、更透明,也更有效率。
X as a service
X as a service亦即一切即服務。從其產品的平台到其架構,都可以作為是服務的提供。X as a service最好的例證就是智慧手機,智慧手機已經可以將其視為一個平台,所有日常的娛樂、通訊、學習與支付,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來進行,完全改變了既有的產業生態。X as a service指越來越多地透過物聯網來提供的服務,而不僅僅指本地端或現場的服務。雲端運算的本質,正是X as a service。
而現在,透過數位轉型的契機,也將有機會重新改變產業生態。透過中介角色來進行連結,可以將合作夥伴與不同領域客戶進一步結合,讓合作夥伴的解決方案可以擴大應用範圍,也能將客戶的數據資訊的價值更為彰顯。
幫客戶開出快又安全的路
林蒲英認為,隨著5G的來臨,企業更應該要明白數位轉型到底要做什麼,以及應該怎麼做。企業必須找到他在市場上的位置,想走的方向,再將既有資源透過數位化的方式提高效率,並與客戶保持更密切的關係,改變產業營運模式,甚至進一步調整公司內部的文化。對於Juniper來說,我們的工作就是開路。但客戶的路,會有鄉村小路,會有高速公路。因此要先理解路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再幫客戶蓋出一條又快又安全的道路。
在過去,講到數位化,好像只要有主機、有電腦,就是數位化了。但是現階段企業的數位化,除了必須提高效率之外,還面對了更多的挑戰,因為市場競爭正在快速改變。我們端看X as a service這件事情,其實已經把傳統手機產業完全都顛覆了。而這也就是透過數位轉型,改變整個產業競爭模式的最好案例,我們可以發現服務模式改變了、供應鏈模式改變了、客戶互動模式也改變了。
因此,數位轉型固然重要,但企業仍要清楚其核心價值,以及要走的方向。而方法,則是最為重要的一環。企業必須清楚在數位轉型當中,哪些價值可以透過數位化,重新定義上中下游、重新定義客戶關係、重新定義公司內部組織,然後產生更多綜效。
結語
在未來的5G環境中,龐大的數據資料必須隨時與外界進行互動。因此,資料必須具備開放性、整合性、以及安全性。因為要與外界的應用整合,一定要夠開放,而介面也必須要能與外界互連互動。而網路層的開放性,也與介接直接相關。畢竟現有的通訊架構一直在快速演變,例如5G的來臨,當應用環境改變的時候,必須要能夠快速應變,去介接不同的環境,不能有所限制。介接必須要從終端的角度去思考,包括所有面向,例如從終端到雲端、從公有雲到私有雲,這些不同端點之間的介接,多樣性與開放性都必須要具備。更必須兼顧其安全性。
[技術線上] X as a service
雲服務正在取得爆炸式的增長,以「-aaS」為尾碼的雲服務正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成長,這種服務稱為XaaS,是對所有與雲相關的服務的概括。XaaS用來描述任何能讓人想起可重覆使用的、無縫的軟體公司服務,這些軟體公司分佈在一個虛擬化的雲網路中。XaaS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軟體即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和平台即服務。
以下列出的僅是雲服務領域中的一部分:
●存儲即服務(storage as a service)
●安全即服務(SECaaS)
●資料庫即服務(DaaS)
●監控/管理即服務(MaaS)
●通信、內容和計算即服務(CaaS)
●身份即服務(IDaaS)
●備份即服務(BaaS)
●桌面即服務(DaaS)
附圖:圖一 : 在5G三大技術特色「高頻寬」、「低延遲」與「大連結」之中,低延遲和大連結是對工業領域影響最大的兩項。
圖二 : 5G產業鏈發展與機會
資料來源:http://www.ctimes.com.tw/DispArt/tw/5G/AIoT/%E4%BC%81%E6%A5%AD%E8%BD%89%E5%9E%8B/2004011037QG.shtml
上中下游定義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代科技✨
研發五軸控制器,追德趕日邁向智慧製造!
#工業局50週年 #深耕工業基礎專文
「2022年全球智慧製造的市場規模將會逼近3700億美元,2019〜2002年複合成長率達10.7%。臺灣工具機控制器領頭羊新代科技,挾帶著技術優勢,早已準備好迎向全球智造浪潮,再創巔峰」。
🔹深耕技術 精準切入市場缺口🔹
台灣是工具機生產大國👑
但過去工具機的「腦袋」-控制器
卻長期仰賴🇯🇵日、🇩🇪德大廠進口
各自元件無法通用、缺乏彈性使用空間
新代科技便以此為切入點
主打 #彈性開發 及 #客製化需求
用軟體技術創新及模組化應用服務
成功站穩工具機控制器市場
更以 #五軸控制器 展現新代科技強大的技術實力💪
🔹追德趕日 發展精密五軸控制器🔹
目前全世界只有少數幾家廠商能夠提供五軸控制器
而新代科技正是其中一家
他們在控制器在精度及功能上
早已追上世界知名品牌Fanuc、Siemens、Mitsubishi的腳步
五軸控制器是一個可以控制五個座標軸的控制器
安裝在工具機上,輔助以馬達及電腦程式驅動
可以切割出複雜幾何形狀的成品
由於工具機對精度的要求多為微米(比髮絲還細)
如何量測和補償各種類型的誤差
成為五軸控制器最大的挑戰之一✊
研發團隊經過3年的努力
歷經無數次失敗、討論、驗證
解決這個涉及高難度幾何學及運動學的難題
又花上半年調整軟體架構及測試
最終才真正將五軸控制器成功研發出來✨
🔹智慧製造 整合上中下游產業🔹
新代科技未來的成長策略包含兩大面向:
一個是 #深耕技術研發
第二個則是 #加速應用整合
透過自動化機台、機器人的控制整合
不再以單機功能為考量點
而是提供系統化方案
讓過去受限於規模與財力的臺灣中小型加工廠
也能提升競爭力,跟上工業4.0的浪潮🌊!
🔹著重人才向下扎根的培育計畫🔹
新代科技非常重視研發人才的招募與團隊經營
再加上近年來領先市場的五軸控制器技術發展
以及緊跟著未來趨勢的智慧製造平台
新代科技的創新步伐邁得愈來愈快
將讓世界看見台灣製造的金色招牌💖
👩🏫五軸控制器簡介
#定義:五軸控制器是一個可以控制五個座標軸(三個直線座標及兩個旋轉座標)的控制器,安裝在工具機上,輔助以馬達及電腦程式驅動,可以切割出複雜幾何形狀的成品。
#特色:與多系統整合,提供結合智慧化、全自動化及客製化的差異化服務影響:猶如工具機的大腦,對工具機產業發展極為重要市場。
#成就:兩岸五軸控制器兩岸最大供應商,中國市占率接近20%。
#研發困境:對精度要求為微米,必須研發高精度旋轉軸控制。在機器組裝上必須控制量測與補償各類型的誤差。
📖更多深耕工業基礎專文:https://50idb.gvm.com.tw/
#堅持到底的競爭力 #深耕工業基礎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