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放輕鬆
20210628(週一)早上七點 汪潔民主持
寶島聯播網YT&臉書直播/汪潔民臉書直播《新聞放輕鬆》
※今日天氣:中南部8縣市大雨特報! 大台北及花東高溫今日將突破36度
※今日最大條
●二期解盲達標 月底申請EUA 聯亞:加速赴印度三期試驗//UB-612安全性及耐受性 均符EUA標準//優異免疫反應 換算保護力約八到九成//聯亞強調 抗體可應對印度Delta突變株
●本土確診+88、9例病歿//南台灣社區感染 研判12例皆Delta群聚
●三醫事國考七月底照辦 職棒復賽再等等
●TIFA週三復談 醫療物資流通優先討論 首納供應鏈議題
●Delta變異株肆虐 馬泰擴大封鎖 英難如期解封
●長榮大船報到 跑一趟就賺錢
●官方示警 中國煤炭價格將大跌
●季底作帳倒數 台股大進擊
●熱浪襲美西 各州氣溫飆至新高
●3,600億航母級捷運案 7月闖關
●塞港、缺櫃 衝擊機械業外銷
●造市制度30日上路 上市60家先發
●上櫃達標股 80檔出列
《新聞放輕鬆》:每週一到週五:07:00-08:00
寶島聯播網全台收聽頻率:
北部地區|FM98.5 寶島新聲
新竹地區|FM97.9 新竹之音
中部地區|FM99.1 大千電台
台南地區|FM99.7 都會聲音
高屏地區|FM96.9 主人電台
❤️歡迎收看、收聽、按讚、分享
#汪潔民 #新聞放輕鬆 #寶島聯播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0的網紅吳秉叡 BRAYW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PO創新低 金管會多加油! 近年來,投信投顧業、IPO公司家數大幅萎縮,顯示資本市場有潛在危機,金管會一方面放寬上市上櫃標準,一方面卻另外以規則設限,如要求生技公司須在3年內獲利,若申請遭駁回後甚至會被記點,這部分有檢討空間,就像預設一個幾乎不可能達成的條件。 社會大眾期許金管會一方面要加強監...
上櫃標準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買賣自己公司股票犯法嗎?
這篇文章想寫很久,但一直放在心裡想怎麼寫。前陣子和幾位朋友在餐廳吃飯,大家吃飯時聊到買賣股票賺大錢,但是聽到他們為什麼買賣自己任職上市櫃公司股票時,我替他們捏把冷汗與提醒他們我國內線交易的規範,他們問我:買賣自己公司股票不行嗎?犯法嗎?我說:當然可以,但必須看你為什麼而買或賣?
為什麼這麼說?當你任職上市櫃公司,因為知道公司有重大消息,而在這消息沒有公開前或公開後十八小時內買賣公司股票,你很有可能就觸犯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的內線交易規定,而依照第171條規定,是會被抓去關的。
朋友當時反問:我們又不是公司高層?內線交易都是規範公司高層。這是錯誤觀念!依照內線交易規定,就算你不是公司高層,但如果是基於職業關係知道消息的人,或是從公司高層那轉得知的消息,普通員工一樣可以成為內線交易規範的行為人。
朋友發現問題好像有點嚴重,繼續問怎麼判斷我們聽到的是不是重大消息?我提供二個最簡單的標準,第一是理性投資者標準,就是如果你是一般股民知道這消息後,是否非常可能會買或賣這張股票。第二是心裡有鬼標準。律師也常常被當事人問:律師,我這樣買賣股票會不會有內線交易?我們通常都會回答:「你既然都來問我,一定就是!」
以前在台北大學聽老師講授證券交易法課時,老師講一個笑話,我覺得滿值得分享來理解內線交易。笑話大概是一個董事長知道公司的內線消息,和董事長夫人說我會妳說,我現在知道公司的內線消息,所以你絕對不能去買。董事長夫人因為不能去買所以心癢癢牙癢癢,就跑看去看牙醫。和牙醫說我今天就是因為知道內線消息不能買所以牙癢癢。牙醫說我是專業人士,所以我也不能去買。牙醫晚上和女朋友吃飯就講這件事情,結果牙醫的女朋友就去買。最後這案子為什麼會被拿出討論?因為被抓了。
朋友問如果我買公司股票反而虧了呢?我說曾經有個董事長夫人聽到公司要被併購的內線消息後,她的反應和別人不一樣:心想,完了完了,公司要被買了,所以就跑去大賣公司股票,結果不只一毛沒有賺到,還虧,有沒有構成內線交易?有的,我國證交法內線交易規定不區分獲利或虧錢,這位董事長夫人虧錢還被抓,大概是人間最悲慘。
最後引用我之前去某上市公司上內線交易法遵課程時,最後給台下員工三點建議:(一)在上市上櫃興櫃公司任職,每一個員工都可能是受內線交易規範的人。(二)處理公司業務,要有重大消息的警覺。(三)知道重大消息,嘴巴要守住,雙手要管緊。
如果對內線交易有研究興趣,推薦二位在台北大學上課的老師教科書:
賴英照老師,誰怕內線交易。
吳光明老師,證券交易法論。
#趨吉避凶的法律思維課
#內線交易
#理財 #投資 #股市 #大立光
上櫃標準題 在 青創學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加速產業躍進的背後推手
#創業誌
宜特屬科技產業鏈中的服務業,從輔助客戶解決工程問題的角度出發,初期以服務IC 設計公司改善研發速度,陸續拓展至零件廠、系統廠、品牌廠,並與國際企業建立緊密互動合作。歷經24年的醞釀、發展與深耕,站穩亞洲驗證測試龍頭,幕後推手正是白手起家的余維斌。
📌看盡興衰起落 窮怕了!
余家原籍臺南西港鄉,家中數代仕官,在當地無論是財力及聲望都不容小覷。余維斌的叔叔們多以務農為生,唯獨父親擁有高工畢業文憑,因此外公便將多數的田地交由叔叔們繼承,父親則分配較多財產。
聽說都蘭山有藍寶石礦,加上政府推出開發補貼政策,余維斌的父親就這樣帶著全家大小和一個夢,移居臺東闖蕩。「圍繞在父親周圍的『蒼蠅』很多,不少人慫恿他投資,無論是賣買木材、開照相館、買地、種西瓜、薑、檳榔...想得到的幾乎都做過,但所有的投資全都虧得一塌塗地。」每當錢賠光了,父親就回頭當個小會計掙錢,之後又周而復始,相同戲碼不斷重覆上演。
記憶中,家裡開雜貨店時,由於債務實在太多,每天都能看到債權人在店門口站崗,只要一有客人上門付現,下一秒錢就被收走,最後甚至連房子也拿去抵押,一貧如洗。「在那個年代裡,女人沒有地位,一切都是男人當家說了算,直到父親大受打擊瀕臨崩潰後,罹癌的母親便一肩扛起照顧全家的重擔。母親總是疼我,對我寄予厚望,就算拖著孱弱的身軀依舊咬牙苦撐,排除萬難也要讓我完成大學學業,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一切,全部要歸功於我的母親。」
從父親的身上體會到「做生意,真的很難!」但換個角度再看,那段記憶也成為余維斌在未來創業路上最重要的養分與驅動力,因為「真的窮怕了!很想~很想賺錢,我一定要活下去!」
退伍後,淡江物理系畢業的他聽說科學園區發展機會多,而且政府也有補貼,於是選擇先去半導體培訓中心接受專業訓練,之後進入工研院電子工業研究所服務,開始接觸電子分析技術。在工研院的6年裡,因為勤奮踏實和積極進取,獲得主管們高度肯定和喜愛,經常派他至歐美交流考察,獲得實地觀察市場的絕佳機會,了解電子產品故障分析的委外需求,結果意外嗅出臺灣還尚未開發的獨特生意-「開創IC電路缺陷修改服務」(FIB)。
📌傾聽 解決客戶的痛處
1994年余維斌毅然決然離開舒適圈,31歲的他找了幾位工研院同事與親朋好友集資1000萬後,勇闖創業路,「宜特科技」就在一間老舊的公寓裡成立,而這條路難走也是預料中的事,光是買下全臺灣第一部晶片檢測與電路修改FIB機臺就耗資950萬元,開業第二天沒想到會計又無預警離職,只剩他一個人校長兼撞鐘,白天勤跑業務拜訪客戶,晚上則窩在儀器前分析案件。
「當時我的存款只有20萬,靠著媽媽和妹妹的支持才硬湊足100萬元與友人合股創業。這世上還有什麼人可以讓你不用解釋太多,就心甘情願拿錢讓你去實現夢想呢?唯有家人了!因此我絕對不能輸,輸了就一無所有!」
當時,技術環境所開發出來的IC設計平均僅有30%~50%的成功率,無論是在定性及表現上皆無法達到目標,然而產生失敗的原因可能發生在IC晶片製程的任何一個環節與過程中。初期宜特從一周只能接獲幾個零星案件,每件費用約10000元,但憑著余維斌強烈的企圖心苦幹實幹,以及專業技術及服務的差異化,終於靠著口碑推薦,讓宜特業務穩定、逐步成長。
爾後,宜特逐年拓展新服務,包括故障分析(FA)、可靠度驗證(RA)、材料分析(MA)、化學/製程微汙染分析、訊號測試等,建構完整驗證與分析工程平臺的全方位服務,客群囊括電子產業上游IC設計至中下游成品端。「不僅僅是找出問題,更要幫忙解決問題,大幅縮短IC設計由概念到量產上市的時間,這對於研發競爭激烈的IC設計產業而言,十分重要。」
「當我們做完一項驗證工作之後,客戶還有遇到什麼問題嗎?還有什麼是我可以幫上忙的呢?」余維斌常常為了客戶的特殊需求,不斷斥資添購新的設備儀器,借位思考的態度,讓許多客戶與他之間不僅僅只是業務上的關係,更像是朋友和夥伴。
📌聚焦深化 持續不懈
隨著電子產品開發週期愈來愈短,產業競爭愈來愈激烈,驗證需求相對提高,他發現客戶不只是想要加速研發腳步,同時也希望測試新產品投入的市場預期,因此光從這兩項需求就可以再延伸出許多服務項目和解決方案。
「我們雖然不是萬能,但宜特具備各種工具、經驗與人才,在硬體、軟體、材料分析上都有能力提供客戶專業協助,幫助電子零件加速研發,並且保證品質良好,甚至在產品尚未開發之前就預先協助客戶評估成本及了解產品能否申請專利,透過分析協助客戶進行客觀判斷,正是宜特的服務強項與核心價值。」
2004年宜特掛牌上櫃,至今除了金融海嘯那一年虧損之外,其餘每年每股獲利幾乎都在4元以上,而且從成立至掛牌上櫃之前都未辦過現金增資,這個成績使得股東們和當初支持他創業的親友們都非常佩服,當然也讓大家的荷包滿滿,投資報酬率暴增。
如今,宜特陸續在大陸、日本、美國等地拓展營運據點,並成為國際知名且具有公信力機構——IEC/IECQ、TAF、TUV NORD、CNAS認可的實驗室。同時在國際大廠的外包趨勢下,扮演獨立品質驗證第三方公正實驗室,取得 TI、Lenovo、Dell、Cisco、DELPHI、Continental Automotive、ISTA、HDMI等品牌大廠供應鏈驗證認證資格,服務項目高達800多項,客戶數超過6000家,年營業額突破28億元。
「專心一致把『自己最強的東西』與『客戶最在意的東西』做到最好、最大,只要能幫助客人解決問題與困難,發揮自身價值,一切自然水到渠成。」多數創業者對於「這個事業能否投入」以及「規模要做多大」都有強烈的不確定感,他建議不妨先從檢視企業能力與團隊強項開始著手,「看懂自己的優點在哪裡是最難的,因此評斷的標準應該來自於外界。」藉由外部顧問、業界高手的請益與協助,將企業的定位與優勢搞清楚。
倘若公司尚未具備強而有力的核心項目,建議伺機而動、小規模的做,降低創業風險;若是公司本身已具備特殊技術或市占率不錯的項目,便可以再深入思索這些項目與未來趨勢兩者之間,能否找到共同的交集。「趨勢大家都知道,問題是在這個趨勢裡,『你可以有什麼角色?』」
余維斌認為,如果無法從中去創造一個產品、服務或客戶價值,千萬不宜貿然投入,因為商機背後也隱含著大家爭先搶食的危機,因此,「不用做多,只要聚焦」,在特定領域將1、2樣項目做到最突出、做到發光發熱,企業價值自然顯而易見。當企業穩定成長後,再進一步思考是否要與其他佼佼者策略聯盟、合資……等,以擴增產品或服務的深度與廣度,提高企業競爭力。
📌五大趨動 後勢可期
在物聯網、5G通訊、汽車電子、人工智慧、先進製程五大需求驅動下,余維斌乘勝追擊擴大投資規模,2017年10月將總部進駐新竹科學園區,廠房從原來的3000坪擴充4倍為12000坪,吸引各國大廠陸續到宜特進行新廠的驗證及洽談長期合作,目前握有的訂單已攀升至歷史高點,成果逐步展現在業績與獲利上。此外,隨著車用電子產品功能愈來愈多元,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成為車用電子、電動車不可或缺的必備功率元件,余維斌認為汽車電子未來在半導體產業中將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部車達1萬多顆電子零件,檢測驗證的需求必然增加,但在服務客戶的同時,我們也發現晶圓量產到封裝之間,還缺少晶圓薄化與表面處理的重要橋段,這塊市場非常值得投資經營。」於是,今年宜特正式宣布跨入「MOSFET晶圓後段製程整合服務」,結合子公司(創量科技),提供從晶圓製程處理一路到後段CP、WLCSP與DPS一站式解決方案。隨著各項專業平臺陸續布局與到位,未來可望成為宜特再創高峰的重要跳板。
歷經20多年的篳路藍縷,靠著不斷鞭策、持續創新及工作團隊胼手胝足的努力之下,才達到今天的規模。當一個市值不到100億的公司,面對規模高達數兆的大企業客戶時,余維斌形容得直白:「他不太理你!」唯有專注在獨特專精之處,才有機會吸引國際大廠的目光。他強調,雖然我們無法第一時間知道客人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但是當他們遇見困難時,如果能深切感受到我們與他是站在同一陣線、同一艘船上,此時正是打動客戶最好的時機。「只是當機會來臨時,你準備好了嗎?」
「我很榮幸將宜特的品牌刻劃在全球電子產業的歷史上,一路累積千百種解決方案與核心技術平臺,接軌國際認證規範,定義新的準則,甚至創造新的指標。這一切的全力以赴,都為了一個初衷:『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未來,宜特也將秉持永續經營的理念,持續在經濟、社會與環境三面向,為客戶提供更完整、快速、先進與創新的高品質技術服務,與全球領先趨勢共同成長,朝長久發展的目標勇往直前。
宜特科技 Integrated Service Technology
#新創總會
上櫃標準題 在 吳秉叡 BRAYW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IPO創新低 金管會多加油!
近年來,投信投顧業、IPO公司家數大幅萎縮,顯示資本市場有潛在危機,金管會一方面放寬上市上櫃標準,一方面卻另外以規則設限,如要求生技公司須在3年內獲利,若申請遭駁回後甚至會被記點,這部分有檢討空間,就像預設一個幾乎不可能達成的條件。
社會大眾期許金管會一方面要加強監督,一方面又要推動市場活絡,以現行金檢人力250人,年預算2000餘萬的資源,我認同金管會顧主委的差異化管理政策,對於績優公司採取寬鬆的鼓勵措施,把資源和人力集中在表現較差或出現問題的公司,一方面加強補洞,一方面讓出空間讓優質公司能夠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