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名校合併醫學大學 才是正途
鄭丞傑/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中山醫學大學董事(台北市)
行政院7月同意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兩校合併案,兩校預計明年2月1日起合併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報系資料照
最近國內醫學教育的兩大新聞,應該是陽明和交大即將併校,另一則是清華、中山、中興、元智四所大學均申請新設學士後醫學系。
國內醫師人力是真的不足,還是問題在於分布不均而非不足,或是其實人力足夠,只是因為醫療環境欠佳而出走海外、出走他行、出走醫美,值得深入探討。如果問題不在人力不足,則增設再多的醫學系恐怕也無濟於事。
由於壽命延長和醫療科技進步,加上國內醫療照護品質提升,醫師人力需求增加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由於對抗新冠肺炎使得全民長期在公共場所戴口罩,意外造成今年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都大幅減少,如果未來多數人養成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的習慣,則新進兒科、耳鼻喉科醫師人數的增加是否需要管控更嚴?由於人工智慧的發展,未來影像醫學科、病理科,甚至有些臨床科醫師是否需要減少人力增加的速度?這些影響因素都值得主管醫學教育、醫療政策的公部門,和各專科醫學會深入討論。
另外,除了牙醫師外,台灣有五萬多西醫師,但是另外有七八千個中醫師,他們提供了許多民眾醫療的另類選擇,如果醫師與人口比例的計算不包括中醫師在內,則與實際狀況多少會有脫節。
醫學院教學設備昂貴,而國內的大學學費又長期偏低,如果只靠學生學費,全國的醫學院都是入不敷出的。為什麼大家一窩蜂搶呢?因為醫學相關系所就業率高,招生容易,抗少子化能力強。醫學研究論文影響係數高,可以大幅提升大學的國際排名。何況只要有附設醫院,日後自然會在經濟上回饋大學。
日前公布的下年度政府總預算,排名第一的國防預算比第二的教育預算多出一千多億。可以想見在國防預算極可能繼續攀升下,教育經費會日益捉襟見肘,因此繼續廣設醫學院是明智之舉嗎?一個小小的島國已經有十三所醫學大學或大學醫學院了,難道我們要重蹈過去廣設大學的覆轍嗎?
中國大陸在廿一世紀初,江澤民指示大學併校以提升國際競爭力,以上海為例,上海第一醫學院併入復旦大學,第二醫學院併入上海交通大學,兩所名校有了醫學院,學術論文馬上暴增一倍,高影響係數的論文増加更多,世界大學排名提升。另外一個好處是醫學院和其他學院的交流合作,產生許多新領域的論文和研發產品,學生選課當然也是更多元。
中山大學有意併高雄醫學大學至少十多年了,中興大學和中山醫學大學雙方都有強烈的合併意願,只要教育部鬆綁公私併的法規,兩案都有機會水到渠成,都是一加一大於二。清華和元智也可以嘗試找醫學大學併校。併校之後,這些頂尖大學的世界排名都會大幅提升,學術競爭力也更強。
如果國內醫師人力的確需要增加,那麼可以在辦學績效良好的大學每校適度增加十個錄取名額,在目前每年只收四五十個醫學生的慈濟、馬偕、輔大、義大,以及高醫大學士後醫學系,各多招收十至廿名,教育部再給予適當的補助,這樣不是比新設醫學院簡單有效多了嗎?
上海醫學院排名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科學家:武漢絕不是新冠病毒源頭】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關於病毒的起源就眾說紛紜,這之中有不少“陰謀論”都說病毒擴散是實驗室泄露導致的,但是近日,多項科學研究都發現,病毒並不是在實驗室產生的,而是自然產生的。
據央視新聞,美國多位科學家日前進行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最新研究顯示,這種導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是自然產生的。
美科學家:武漢不是該病毒的源頭
根據科學雜誌《自然醫學》發表的證據分析表明,新冠病毒“不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的,也不是有目的性的人為操控的病毒”。
杜蘭大學醫學院教授羅伯特·加裏是該論文的作者之一,他認為目前陰謀論在網絡上風行,非常有必要利用整個團隊的力量來探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
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並不具有“之前使用的病毒主幹結構”,因此並非人類創造,可能是一種在蝙蝠體內發現的病毒和另一種穿山甲攜帶的病毒結合發展而成。
新冠病毒與在蝙蝠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有96%的類似性,正是4%的變異解釋了為何它有如此高的傳染性。
加裏對美國廣播公司新聞說:“我們從對其他冠狀病毒的研究中得知,病毒能夠獲得這種變異,然後它們會變得更具致病性。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麽這種病毒如此容易傳播並導致了目前的大流行。”
加裏稱,表面蛋白的突變可能是觸發這次大流行的原因,但是在積累到目前情況之前,這種病毒的較弱版本已經在人群中傳播了數年,甚至幾十年。
同時,盡管許多人認為該病毒起源於中國武漢的一個海鮮市場,但加裏說這同樣也是一個錯誤觀點。“我們的分析以及其他一些分析都指向了比那更早的起源。武漢那裏肯定有一些病例,但不是該病毒的源頭。”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所長:病毒是自然產生的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所長弗朗西斯·柯林斯也支持這篇文章的論點,他在個人博客上稱,這項研究證明新冠病毒來源於大自然,信服力很高。
當地時間3月26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發表名為《基因研究顯示 新冠肺炎病毒起源於自然》博客文章,援引並力挺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支持的國際研究小組在對比幾種冠狀病毒(包括引起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公開基因組數據後得出的結論:該病毒是自然產生的。
文章開篇寫到:“如今妳無論在哪打開互聯網,都必然會看到談及2019年末開始流行的新冠肺炎病毒的文章。而關於該病毒的謠言和揣測似乎比該病毒本身還要傳播得快、傳播得廣。許多不懷好意的人曾經提出過令人憤慨的說法,即引起大流行的新冠病毒是由實驗室設計完成的,而後故意被釋放出來,使世界各地的人民染病。幸運的是,一項最新的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證明了該病毒是自然產生的,從而以科學的證據打破了這種說法。”
柯林斯在博客中重點指出了加州拉霍亞斯克裏普斯研究所的克裏斯蒂安·安德森、新奧爾良杜蘭大學醫學院羅伯特·加裏,及他們的同事等人的一個發現:
SARS-CoV-2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ACE2受體的結合水平要遠遠強於目前所有計算機預測的模型,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病毒在ACE2的定向選擇之下不斷進化,直到具有了超強的結合能力。”“也就是說SARS-CoV-2大概率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來進化出感染人類的能力,人類現有的水平造不出那麽異於模型的刺突蛋白。
而對於新冠肺炎病毒的來源,柯林斯提出了兩種構想:
第一種構想是,隨著新的冠狀病毒在其天然宿主(可能是蝙蝠或穿山甲)中不斷進化,其刺突蛋白也隨之發生突變,以此來結合與人體中與ACE2蛋白結構相似的分子並感染人體細胞。
第二種情況是,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在獲得能夠引發人類疾病的能力之前,就已經從動物進入到人類。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的逐步進化之後,它們最終獲得了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能力,並可以導致嚴重疾病。
與此同時,身為資深遺傳學家的柯林斯也強調:任何試圖打造冠狀病毒武器的生物工程師都不可能設計出刺突蛋白的構象像SARS-CoV-2這樣(奇特)的病毒。同時,他表示,該研究的發現得以讓世界人民共同專註於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遵守一定的社交距離、不信謠、不傳謠、尊重醫護人員和醫學研究員的抗疫決心和他們在此過程中的不懈努力。
在文章的最後,他提出:“下次當您在網絡上因為有關新冠肺炎病毒的信息而感到困惑和迷茫時,我建議您訪問FEMA的“抵制新冠謠言”的官方網站。也許它不能完全解決您所有的問題,但這絕對是朝著正確方向邁進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它能夠用專業的信息將謠言和事實區分開來,以此集結世界的力量來一同應對此次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
弗朗西斯·柯林斯就職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已經10年,在成為院長前,他就已經領導並順利完成了龐大的人類基因組計劃,被稱為“史上最有影響力NIH院長之一”。而此次發表這篇博客親自上場肅清謠言,也得到了諸多的認可。
有人在文章後留言表示贊揚:“出色的結果和分析,應該在全球科學界積極傳播。”
還有人表示,“我認為您的大多數文章對大多數人來說太科學了,我真的很感激,因為有太多人在臉書上發布了太多虛假陰謀論的視頻和帖子,這會對讓一些人在疫情時間上釋放假消息畫上個句號”。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冠肺炎病毒的起源、傳播及演變備受關註。而圍繞這些問題,也出現了很多爭議的聲音。甚至有些美國政客在利用這一爭議在抹黑中國,力圖在國際社會上制造輿論,但在事實面前卻屢屢遭到批駁。
華南海鮮市場測序分析:病毒源頭或更復雜
據人民日報,當地時間2020年3月27日,悉尼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醫學科學學院愛德華·霍爾姆斯(Edward Holmes)教授和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永振教授聯合在《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一篇評論“A Genomic Perspective on the Origin and Emergence of SARS-CoV-2”。
該評論通過系統梳理目前所知的各項研究中關於新型冠狀病毒出現的基因組數據後,就現有成果總結認為:“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上采集的‘環境樣本’的基因組序列現已被獲取,據進化分析顯示,它們與從武漢最早的病人身上采集的病毒非常接近”。但霍爾姆斯教授和張永振教授同時指出,由於“並非所有的早期COVID19案例都與該市場有關,因此病毒源頭可能比最初猜測的更復雜”。該評論認為,尚不清楚樣本是否來自經過市場的感染者還是源自該地點的動物。但對該市場目前已經缺少明顯直接的動物采樣,這意味著做出判斷將很困難。
就在上周,《自然醫學》雜誌也發表了霍爾姆斯教授與加州拉荷亞Scripps研究所、愛丁堡大學等科學家們共同撰寫的論文。該文通過對基因組數據的比較分析指出,新型冠狀病毒不是實驗室產物,也不是一種被故意操縱的病毒,從而否認了那些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是人造生物制劑的猜測。根據Altmetric公司的數據,這篇論文迅速成為有史以來排名最高的學術研究。“這充分表明了全球對這一話題的關註”霍爾姆斯教授指出。
最新這篇文章,結合科學研究成果,也結合時下很多認知進行了評點,為學術研究和大眾關切問題架起了一座橋梁。“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轉移到人類身上的進化途徑,不僅有助於我們對抗當前的疫情,而且能幫助我們辨別來自其它物種的冠狀病毒的威脅。該論文便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文章總結道,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成為人類第5種地方性冠狀病毒。“冠狀病毒顯然有能力跨越物種界限,適應新的宿主,這讓我們更直接的預測未來會出現更多的冠狀病毒”。因此人類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幫助制定公共衛生政策,以應對類似病毒的出現。
該文指出,政策和其它相關措施有助於防止其它冠狀病毒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這包括:
1. 監測多種哺乳類動物的冠狀病毒。眾所周知,蝙蝠攜帶許多冠狀病毒,我們對其它物種攜帶這些病毒以及哪些病毒有可能出現在人類身上知之甚少。
2. 加強打擊非法販賣野生動物的行動。
3. 禁止菜市場銷售哺乳動物或鳥類野生動物。
“顯然野生動物體內含有很多冠狀病毒,這些病毒有可能感染人體。這次疫情爆發的一個重要教訓是:人類必須減少與野生動物的接觸,例如禁止野生動物貿易。”霍爾姆斯教授說道。
上海醫學院排名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泰唔士世界大學排名
你可以看到國家的未來!
1 加州理工學院
2 牛津大學
3 史丹佛大學
4 劍橋大學
5 麻省理工學院
6 哈佛大學
7 普林斯頓大學
8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
9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
10 芝加哥大學
11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12 耶魯大學
13 加州柏克萊大學
14 倫敦大學學院
15 哥倫比亞大學
16 加州洛杉磯大學
17 賓州大學
18 康乃爾大學
19 多倫多大學
20 杜克大學
21 密西根大學安那堡分校
22 卡尼基美倫大學
23 倫敦政經學院
24 愛丁堡大學
25 美國西北大學
26 新加坡大學
27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28 瑞典卡倫林醫學院
29 慕尼黑大學
30 紐約大學
42 北京大學
43 東京大學
44 香港大學
47 清華大學
55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59 香港科技大學
85 首爾大學
88 京都大學
116 韓國浦項科技大學
138 香港中文大學
148 韓國高等科學技術大學
153 韓國成均館大學
167 台灣大學
211 復旦大學
215 香港理工大學
234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44 日本東北大學
245 東京工業大學
271 韓國高麗大學
274 南京大學
275 台灣清華大學
280 大阪大學
300 浙江大學
312 韓國光州科技學院
323 名古屋大學
325 台灣交通大學
327 台灣科技大學
335 上海交通大學
347 韓國延世大學
359 韓國漢陽大學
360 香港浸信會大學
387 廣東中山大學
415 台灣中國醫科大學
423 華東理工學院
424 韓國梨花女子大學
432 北海道大學
445 韓國慶熙大學
446 九州大學
449 澳門大學
457 台灣成功大學
459 台灣陽明大學
499 武漢大學
500 廈門大學
上海醫學院排名 在 #上海復旦大學醫學系的分數是很高嗎? - 考試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我真的不是很好比較的人,只是這件事一直讓我耿耿於懷,我和一個同年齡的堂妹一起考大學,一年前的事了,後來我們都沒有考上台灣的醫學系, ... ... <看更多>
上海醫學院排名 在 ARWU 2019 上海交大世界大學排名,北醫臨床醫學科(Clinical... 的推薦與評價
ARWU (上海交大世界大學排名)今天(6/27)公佈2019科目排名,臺北醫學大學入選10科目,較2018增加1項(Medical Technology)。 其中Public health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