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座離岸風場十月份已經完工進行試運轉,第二座離岸風場已經開工,2020年底拼第四座離岸風場完工發電!台灣開始逐步進入離岸風電開發、發電高峰期!(10/29/2019 自由時報)
台灣第2座風場10/29開工,276MW規模的海能風電624億融資同步到位!(10/29/2019 自由時報)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國內首座風場海洋風電9日完成最後一支風機安裝,而第2座風場海能風電今也緊接宣布開工,且624億專案融資資金也已順利到位。而該風場也是台灣首次安裝8MW大型風機,落成後將取代海洋成為台灣最大離岸風場、年供台灣38萬戶家庭供電。
繼海洋風電9日完成最後一支風機安裝落成後,海能風電也宣布開工且資金到位。海能風電專案負責人Kimberly Cram表示,目前已與多家產業鏈簽署合約,包括台灣華城電機將提供所需的陸域電力系統,比利時商楊德諾則負責水下基礎建設和海底電纜,西門子歌美颯提供風機,台灣港務公司提供組裝碼頭。
海能也同步宣布624億專案融資資金到位,聯貸銀行團由20家國際與台灣金融機構組成。6家台灣金融機構包括台灣人壽、安泰、玉山、富邦、凱基、國泰世華;14家國際銀行則包括 澳盛、法巴、德國商業銀行、東方匯理、星展、匯豐、三井住友、渣打等。其中台灣金融機構參貸比例約達30%,亦即187億元。
海能也表示,銀行團高度參與融資案,證明該計畫及台灣離岸風能深具吸引力。麥格理綠投資集團全球負責人Mark Dooley也說,該集團參與海洋、海能與海鼎三個台灣離岸風電開發計畫,可提供最多2.5GW離岸風力,也顯示台灣正迅速成為亞洲最重要的離岸風電市場。
海能風場籌備開發時間約2年,總裝置容量達276MW,位於苗栗外海,目標2021年完工。該風場共安裝47台西門子歌美颯之8MW風機,也是台灣首次安裝超過6MW的最新大型風機。
本月日商電業巨頭JERA取得海能風電49%股權,目前股權結構為原股東麥格理綠投資與上緯新能源各持有26%與25%股份;上緯投控今年出售上緯新能源95%持股給美國Stonepeak公司,將分階段認列,其中也包括海能股權。
雙十賀禮,台灣首座商業電廠等級128MW規模離岸風場10/09正式完工!(10/10/2019 自由時報)
海洋風電併網後估年發電量4.8億度 可供12.8萬戶家庭用電
〔記者黃佩君、張慧雯/台北報導〕國內首座離岸風場海洋風電(Formosa I)歷經五個多月施工,昨在國慶日前完成第二階段二十支風機安裝,象徵台灣再生能源前進一大步。
海能風電本月開工 日電業巨頭JERA參股
海洋風電表示,完成安裝的風機將逐支送電測試,預計十一月正式發電、年底前取得電業執照;第二座風場的海能風電(Formosa II)緊接著在本月開工,日本電業巨頭JERA昨宣布參股四十九%,落成後將取代海洋風電成為台灣最大離岸風場,年供三十八萬戶家庭供電。
作為台灣首個離岸風場,也是經濟部離岸風電示範階段的成果,海洋風電裝置容量達一二八MW、共有二十二支西門子歌美颯六MW風機;併網後預估年發電量四.八億度,可供應約十二.八萬戶家庭用電。目前海洋風電股東包括持股三十五%的丹麥沃旭、二十五%的澳洲麥格理資本、三十二.五%的日商JERA,及七.五%的上緯投控。
在海洋風電完工後,第二座風場海能也將於本月動工,昨同步宣布台日合作;JERA去年十二月獲海洋風電三十二.五%股權,昨再宣布參股海能四十九%,成單一最大股東。
海能風電位於苗栗外海,裝置容量三七六MW,將安裝四十七部八MW風機,目前已預備進入施工階段,目標二○二一年完工。
JERA取得四十九%股權後,海能風電原股東麥格理與上緯新能源,仍各持有二十六%與二十五%股份。麥格理資本昨表示,與上緯新能源將合計保留海能風電五十一%股權直到商轉;上緯投控今年出售上緯新能源九十五%持股給美國Stonepeak公司,將分階段認列,其中也包括海能二十五%股權。
市場人士說,JERA持續關注台灣離岸風力政策進展,之前選定投資進度最快的海洋風電,顯示其偏好穩健作風,這次再投資海能風電,也顯示台灣風場在建設階段條件成熟後,仍有投資者搶進的潛力。
首座風場十月份完工,明(2020)年底拚達成第4座離岸風場完工發電,離岸風電裝機規模達976MW!(10/06/2019 自由時報)
〔記者林菁樺/苗栗報導〕國內首座風場將完工,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前往苗栗竹南外海勘查總裝置容量達128MW的海洋示範風場。海洋風場的發起人上緯新能源表示,海洋風場預計本月12日裝機完成(工程進展順利,已提前在10/09裝機完成)、下月可全數併網發電,力拚年底前拿到電業執照正式商轉,預估每年發電量達4.8億度,可供12.8萬戶家庭1年用電。
本月將有22支離岸風機在台灣海峽運轉,上緯新能源總經理林雍堯提到,經濟部最早在2017年先試蓋2支小風機是有意義的選擇。他表示,外界憂心台灣風機無法抵抗颱風,但台灣最早的2支風機已經歷2至3個颱風考驗,都沒有問題。
至於海洋風場風機的極限運轉能力更是達到每秒70公尺,相當於可抵抗強颱,不過,林雍堯說,基於風險考量,遇到颱風仍會將風機降載或停機。
經濟部推動離岸風電首階段為示範風場,海洋風場本月率先完工後,同屬示範的台電一期預計明年底完成、裝置容量110MW,年發4.1億度電。能源局組長陳崇憲說明,計入遴選階段同樣於明年商轉的海能、允能風場,合計4座風場明年可設置976MW,相較最早規劃的520MW目標大幅超前。
曾文生表示,再生能源發展要視為台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如蘋概供應鏈被客戶要求,需使用綠電生產產品,經濟部從過去解釋綠電對台灣有正面挹注外,接下來就是留意綠電推展速度,而目前風場建置均按部就班,對於2025年離岸風電年發200億度電的目標深具信心。
曾文生也重申,說台灣缺電是老調重彈,以台電在台中新燃氣機組的環評承諾來看,4部燃煤可轉為備用,就代表平時可以不用全部發電,台灣的裝置容量絕對足夠。
★★ 延伸閱讀:
應付5年來最大沙塵暴,台電三大燃煤電廠今天只發一半電量。
再次證明:台灣不缺電!別聽特定能源利益團體的代言者胡說八道老是把缺電限電掛在嘴上恐嚇要脅台灣社會大眾!
因應入秋首波沙塵暴今日(30日)報到,台電北中南三大燃煤電廠台中、興達、協和擴大降載,廠內超過一半機組容量未運轉,合計降載量483萬瓩(483萬瓩=4.83GW的發電量,相形之下,目前台電核二、核三廠四部運轉中的機組加起來總共也只有3.872GW的發電量)。能如此做是因為今年供電餘裕度大,缺少發電量台電以燃氣機組補上,使的今日備轉容量率仍有12%以上。
目前台灣的各種再生能源發電,不論是太陽能光電、離岸風力發電、沼氣發電、生質能發電與地熱發電都在持續的明顯提升當中,裝置容量擴大的同時,發電量也隨之大幅增加,今年夏秋時節,光是太陽能光電在用電尖峰時段的發電量,就可以達到兩座反應爐的發電量了,按照目前的發展進度,到明年此時,台灣各種再生能源在用電尖峰時段的發電量還會比目前再增加將近兩個反應爐的發電量。
台灣並不會真正缺電,台灣需要的是更大量的各種型態的再生能源發電組合,以及能夠符合彈性調度、即時反應需求的新世代智慧型電力系統,而目前無論是台電或是民營電力業者都積極的朝向這個世界能源轉型大趨勢邁進中。
大家應該對於台灣的能源轉型,發展再生能源發電以及電網、電力調度智慧化、現代化的推動更加的有信心,也更加的支持!
應付沙塵暴 台電三大燃煤電廠今減發一半電!(10/30/2019 中國時報)
(王玉樹 報導)因應入秋首波沙塵暴今日(30日)報到,台電北中南三大燃煤電廠台中、興達、協和擴大降載,廠內超過一半機組容量未運轉,合計降載量483萬瓩。能如此做是因為今年供電餘裕度大,缺少發電量台電以燃氣機組補上,使的今日備轉容量率仍有12%以上。
由於環保署預告來襲的沙塵暴為五年來相對嚴重的一波,因此台電除了原來配合執行的友善降載,進一步擴大降載幅度。台中電廠全廠10部機多停3部,合計5部機未運轉,總降載量275萬瓩最多。興達全廠4部停2部,未停的也降載30%。協和全廠4部機2部機本就受環保限制未運轉,另2部機則降載達70%,合計三大電廠降了483萬瓩,少發一半以上的電。
為維持供電備轉,台電動用大量燃氣機組,以氣代媒。台電表示,目前進入枯水季,水力發電較難以救援,還是得靠天然氣。預估明日沙塵暴持續,台電三大燃煤電廠將持續停機與降載一半。
台電強調,今年進入空污季以來持續擴大降載,上月中推出環保停機新制,火力電廠降載成果已減發超過9億度電,是去年9月的5.5倍。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61158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323824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322891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1030004040-260410
♡
上緯新能源總經理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首座離岸風場十月份已經完工進行試運轉,第二座離岸風場已經開工,2020年底拼第四座離岸風場完工發電!台灣開始逐步進入離岸風電開發、發電高峰期!(10/29/2019 自由時報)
台灣第2座風場10/29開工,276MW規模的海能風電624億融資同步到位!(10/29/2019 自由時報)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國內首座風場海洋風電9日完成最後一支風機安裝,而第2座風場海能風電今也緊接宣布開工,且624億專案融資資金也已順利到位。而該風場也是台灣首次安裝8MW大型風機,落成後將取代海洋成為台灣最大離岸風場、年供台灣38萬戶家庭供電。
繼海洋風電9日完成最後一支風機安裝落成後,海能風電也宣布開工且資金到位。海能風電專案負責人Kimberly Cram表示,目前已與多家產業鏈簽署合約,包括台灣華城電機將提供所需的陸域電力系統,比利時商楊德諾則負責水下基礎建設和海底電纜,西門子歌美颯提供風機,台灣港務公司提供組裝碼頭。
海能也同步宣布624億專案融資資金到位,聯貸銀行團由20家國際與台灣金融機構組成。6家台灣金融機構包括台灣人壽、安泰、玉山、富邦、凱基、國泰世華;14家國際銀行則包括 澳盛、法巴、德國商業銀行、東方匯理、星展、匯豐、三井住友、渣打等。其中台灣金融機構參貸比例約達30%,亦即187億元。
海能也表示,銀行團高度參與融資案,證明該計畫及台灣離岸風能深具吸引力。麥格理綠投資集團全球負責人Mark Dooley也說,該集團參與海洋、海能與海鼎三個台灣離岸風電開發計畫,可提供最多2.5GW離岸風力,也顯示台灣正迅速成為亞洲最重要的離岸風電市場。
海能風場籌備開發時間約2年,總裝置容量達276MW,位於苗栗外海,目標2021年完工。該風場共安裝47台西門子歌美颯之8MW風機,也是台灣首次安裝超過6MW的最新大型風機。
本月日商電業巨頭JERA取得海能風電49%股權,目前股權結構為原股東麥格理綠投資與上緯新能源各持有26%與25%股份;上緯投控今年出售上緯新能源95%持股給美國Stonepeak公司,將分階段認列,其中也包括海能股權。
雙十賀禮,台灣首座商業電廠等級128MW規模離岸風場10/09正式完工!(10/10/2019 自由時報)
海洋風電併網後估年發電量4.8億度 可供12.8萬戶家庭用電
〔記者黃佩君、張慧雯/台北報導〕國內首座離岸風場海洋風電(Formosa I)歷經五個多月施工,昨在國慶日前完成第二階段二十支風機安裝,象徵台灣再生能源前進一大步。
海能風電本月開工 日電業巨頭JERA參股
海洋風電表示,完成安裝的風機將逐支送電測試,預計十一月正式發電、年底前取得電業執照;第二座風場的海能風電(Formosa II)緊接著在本月開工,日本電業巨頭JERA昨宣布參股四十九%,落成後將取代海洋風電成為台灣最大離岸風場,年供三十八萬戶家庭供電。
作為台灣首個離岸風場,也是經濟部離岸風電示範階段的成果,海洋風電裝置容量達一二八MW、共有二十二支西門子歌美颯六MW風機;併網後預估年發電量四.八億度,可供應約十二.八萬戶家庭用電。目前海洋風電股東包括持股三十五%的丹麥沃旭、二十五%的澳洲麥格理資本、三十二.五%的日商JERA,及七.五%的上緯投控。
在海洋風電完工後,第二座風場海能也將於本月動工,昨同步宣布台日合作;JERA去年十二月獲海洋風電三十二.五%股權,昨再宣布參股海能四十九%,成單一最大股東。
海能風電位於苗栗外海,裝置容量三七六MW,將安裝四十七部八MW風機,目前已預備進入施工階段,目標二○二一年完工。
JERA取得四十九%股權後,海能風電原股東麥格理與上緯新能源,仍各持有二十六%與二十五%股份。麥格理資本昨表示,與上緯新能源將合計保留海能風電五十一%股權直到商轉;上緯投控今年出售上緯新能源九十五%持股給美國Stonepeak公司,將分階段認列,其中也包括海能二十五%股權。
市場人士說,JERA持續關注台灣離岸風力政策進展,之前選定投資進度最快的海洋風電,顯示其偏好穩健作風,這次再投資海能風電,也顯示台灣風場在建設階段條件成熟後,仍有投資者搶進的潛力。
首座風場十月份完工,明(2020)年底拚達成第4座離岸風場完工發電,離岸風電裝機規模達976MW!(10/06/2019 自由時報)
〔記者林菁樺/苗栗報導〕國內首座風場將完工,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前往苗栗竹南外海勘查總裝置容量達128MW的海洋示範風場。海洋風場的發起人上緯新能源表示,海洋風場預計本月12日裝機完成(工程進展順利,已提前在10/09裝機完成)、下月可全數併網發電,力拚年底前拿到電業執照正式商轉,預估每年發電量達4.8億度,可供12.8萬戶家庭1年用電。
本月將有22支離岸風機在台灣海峽運轉,上緯新能源總經理林雍堯提到,經濟部最早在2017年先試蓋2支小風機是有意義的選擇。他表示,外界憂心台灣風機無法抵抗颱風,但台灣最早的2支風機已經歷2至3個颱風考驗,都沒有問題。
至於海洋風場風機的極限運轉能力更是達到每秒70公尺,相當於可抵抗強颱,不過,林雍堯說,基於風險考量,遇到颱風仍會將風機降載或停機。
經濟部推動離岸風電首階段為示範風場,海洋風場本月率先完工後,同屬示範的台電一期預計明年底完成、裝置容量110MW,年發4.1億度電。能源局組長陳崇憲說明,計入遴選階段同樣於明年商轉的海能、允能風場,合計4座風場明年可設置976MW,相較最早規劃的520MW目標大幅超前。
曾文生表示,再生能源發展要視為台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如蘋概供應鏈被客戶要求,需使用綠電生產產品,經濟部從過去解釋綠電對台灣有正面挹注外,接下來就是留意綠電推展速度,而目前風場建置均按部就班,對於2025年離岸風電年發200億度電的目標深具信心。
曾文生也重申,說台灣缺電是老調重彈,以台電在台中新燃氣機組的環評承諾來看,4部燃煤可轉為備用,就代表平時可以不用全部發電,台灣的裝置容量絕對足夠。
★★ 延伸閱讀:
應付5年來最大沙塵暴,台電三大燃煤電廠今天只發一半電量。
再次證明:台灣不缺電!別聽特定能源利益團體的代言者胡說八道老是把缺電限電掛在嘴上恐嚇要脅台灣社會大眾!
因應入秋首波沙塵暴今日(30日)報到,台電北中南三大燃煤電廠台中、興達、協和擴大降載,廠內超過一半機組容量未運轉,合計降載量483萬瓩(483萬瓩=4.83GW的發電量,相形之下,目前台電核二、核三廠四部運轉中的機組加起來總共也只有3.872GW的發電量)。能如此做是因為今年供電餘裕度大,缺少發電量台電以燃氣機組補上,使的今日備轉容量率仍有12%以上。
目前台灣的各種再生能源發電,不論是太陽能光電、離岸風力發電、沼氣發電、生質能發電與地熱發電都在持續的明顯提升當中,裝置容量擴大的同時,發電量也隨之大幅增加,今年夏秋時節,光是太陽能光電在用電尖峰時段的發電量,就可以達到兩座反應爐的發電量了,按照目前的發展進度,到明年此時,台灣各種再生能源在用電尖峰時段的發電量還會比目前再增加將近兩個反應爐的發電量。
台灣並不會真正缺電,台灣需要的是更大量的各種型態的再生能源發電組合,以及能夠符合彈性調度、即時反應需求的新世代智慧型電力系統,而目前無論是台電或是民營電力業者都積極的朝向這個世界能源轉型大趨勢邁進中。
大家應該對於台灣的能源轉型,發展再生能源發電以及電網、電力調度智慧化、現代化的推動更加的有信心,也更加的支持!
應付沙塵暴 台電三大燃煤電廠今減發一半電!(10/30/2019 中國時報)
(王玉樹 報導)因應入秋首波沙塵暴今日(30日)報到,台電北中南三大燃煤電廠台中、興達、協和擴大降載,廠內超過一半機組容量未運轉,合計降載量483萬瓩。能如此做是因為今年供電餘裕度大,缺少發電量台電以燃氣機組補上,使的今日備轉容量率仍有12%以上。
由於環保署預告來襲的沙塵暴為五年來相對嚴重的一波,因此台電除了原來配合執行的友善降載,進一步擴大降載幅度。台中電廠全廠10部機多停3部,合計5部機未運轉,總降載量275萬瓩最多。興達全廠4部停2部,未停的也降載30%。協和全廠4部機2部機本就受環保限制未運轉,另2部機則降載達70%,合計三大電廠降了483萬瓩,少發一半以上的電。
為維持供電備轉,台電動用大量燃氣機組,以氣代媒。台電表示,目前進入枯水季,水力發電較難以救援,還是得靠天然氣。預估明日沙塵暴持續,台電三大燃煤電廠將持續停機與降載一半。
台電強調,今年進入空污季以來持續擴大降載,上月中推出環保停機新制,火力電廠降載成果已減發超過9億度電,是去年9月的5.5倍。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61158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323824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322891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1030004040-260410
♡
上緯新能源總經理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回首當年
#我國第一座離岸風場
2017年4月商轉,裝置容量4MW的風機,就是被稱「貴桑桑」、#2支40億 的風機。
如今,第二階段20支水下基礎均已完成,只剩兩支風機就可宣布完工。
全部風場(含一、二階段)共計240億元。
不過,這「不能」直接解讀為第二階段是「200億建20支」,這是什麼意思呢?來看上緯新能源總經理林雍堯的說法~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上緯新能源總經理 在 專訪上緯新能源CEO 林雍堯鄉下囝仔成為執行長的激勵故事 ... 的推薦與評價

很榮幸訪問到 上緯 執行長林雍堯台灣首座風力電場就是 上緯 完成的來聽聽林總辛苦談吧想要芳婷拍什麼類型影片大家可以底下留言唷關於 上緯新 ... ... <看更多>
上緯新能源總經理 在 上緯新能源林雍堯總經理受邀參與於11/3(五)...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上緯新能源 林雍堯總經理受邀參與於11/3(五) 11:05-12:05由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與中華民國銀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主辦之「再生能源金融高峰會」。 ... <看更多>
上緯新能源總經理 在 [新聞] 上緯新能源擴大徵才員工增加一倍\ - 看板Tech_Job 的推薦與評價
上緯新能源擴大徵才 員工增加一倍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2021-02-05
https://www.nownews.com/news/5182972
全球疫情未見稍歇,景氣循環仍不明朗,然而,可再生能源產業參與拚經濟,決心與力道
不打折!離岸風力發電本地標竿開發商「上緯新能源(SRE)股份有限公司」表示,隨著
旗下計畫陸續進行,帶動內外部人力需求,現階段盤點出近五十個、涵蓋各層級與背景職
缺,將率先於農曆年前鳴響擴大徵才起跑第一槍!
上緯新能源(SRE)自2020 年起穩步擴編,目前員工約七十人,在業務範圍全方位開展的
考量下,此次釋出的職缺包括了案場建置設計、機電工程、海事作業、財務規劃、政府審
批、運營維護、到行政協調等範疇,增加數量幾乎是既有規模的一倍;這個舉動背後的涵
義,一方面反映出台灣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投資活絡,另方面亦充分展現了企業本身在胃納
人才時的多元包容特質。
同時,上緯新能源(SRE)執行長林雍堯指出:「上緯新能源(SRE)身為國內離岸風力發
電標竿開發商,企業願景是成為亞洲地區可再生能源的領導廠商,因此在人才招募和培育
上,不論從經濟或社會層面而言,都具有指標性意義。上緯新能源(SRE)致力於提供開
放且優良的工作環境,有信心能夠吸引優秀且有志人士加入團隊,為推動凸顯台灣特色的
離岸風力發電產業、以及促成相關知識與技術真正扎根本地而共同努力。」
根據全球風能協會(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於 2020 年發布的報告,在離岸風力
發電部分,過去由歐洲地區獨領風騷的局面,於接下來的幾年,將由亞洲地區起而代之。
繼中國大陸之後,隨著台灣、越南、日本與南韓相繼投入大規模能源轉型工程,將可望加
速區域內就業市場暢旺,一路延伸到 2030 年,成為驅動經濟另一波復甦的引擎之一。而
其中已經起步的台灣,按照經濟部於 2020 年初估計,在更多風場接連動工、加上市場臻
於成熟後,相關產值可望突破兆元規模,並足以創造出近兩萬個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高級技
能職位。
對此,上緯新能源(SRE)技術長 Rasmus Wandrup 亦呼應:「不論是在技術基礎和人力
素質上,台灣都具備相當良好的條件。上緯新能源(SRE)過去率先投入台灣首座離岸風
場『海洋風場(Formosa 1)』的開發建置,同時掌握契機,打造了國內有史以來第一支
離岸風力發電場運維陣容且積極練兵,成為目前台灣唯一商轉之離岸風力發電場。日後待
『海能風場(Formosa 2)完工商轉後,第二支運維隊伍亦會成軍,屆時能夠更完整地釋
放出累積多時、且專屬於台灣周邊海域上運作的寶貴經驗與服務能量。」
Rasmus Wandrup 還提到:「除了風場運維服務,上緯新能源(SRE)不久前宣布了位於苗
栗縣外海之大型開發計畫『Formosa 4』,其中涉及浮動式平台等次世代技術的應用,對本
地團隊而言,不僅將肩負厚實供應鏈的重大責任,未來更可望為台灣進軍國際離岸風力發
電市場,打下難能可貴的基礎。」
上緯新能源(SRE)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之標竿本地開發商,自 2012 年起投入離岸風電
場開發,率先於 2016 年十月獨立規劃與完成全台首座離岸風電場海洋風電(Formosa I
) 第一階段兩部示範風機之架設,於 2018 至 2019 年期間偕同跨國開發團隊協力完成
第二階段二十支、總容量為 128MW 之風機建置工程,進而於 2019 年底啟動商業運轉,
成為目前台灣唯一商轉之離岸風力發電場。繼「海洋風電(Formosa I) 」之後, 「海
能風電(Formosa II) 」為上緯新能源目前參與規劃和興造之第二項大型離岸風電場開
發案。場址位於苗栗外海,場域規模近七十平方公里,由四十七座 8MW 風機組成,總裝
置容量為376MW,每年約可提供三十八萬家戶之用電需求。
=====
職缺開在104,1111看起來沒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59.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612787327.A.23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