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學校》
這次來不丹,我探訪了好幾間學校、社企和民間團體,這學校是最特別的一間。
學校我去得不少,僧人學校我倒是第一次探訪。這間僧人學校位於首都廷布,有約四百名學生,年紀由幾歲到二十多歲都有。他們在學校裡除了要學習佛學、背誦經文,還要學不丹文、英文和數學,近來還要上環境保護課。他們在這兒就像上小學和中學,畢業後就可以視乎意願和能力,往其他寺院升讀。
不丹人尊重佛教,僧人在社會的地位崇高,不過進僧人學校的小和尚,不少來自鄉村地區比較貧困的家庭。小朋友在學校生活、學習,當然不需要學費,對於來自貧困的家庭而言,不失為一條可行的路。學校雖有政府資助,但政府的錢遠遠不夠支付學生所需,因此學校的財政壓力也不少。這次探訪,打擾了他們上課,我們也捐助了一點心意,作為對這些可愛小和尚的支持。
#巴巴閉閉巴巴閉閉一休僧
#不丹
#輕背包
不丹首都英文 在 對倒香港隨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隨筆][旅遊][不丹]
英語太好也是錯?(三之四)
是夜我在首都延布遛達,隨意進入一家商店,誰想到店中少女,解答了我的疑惑。
「你知道嗎?我們語言這種現象,大家稱為Dzonglish。」她是個大學一年級生,趁放假替母親看店,她繼續說:「因為使用英語,比用Dzongkha更有效率,例如打字,英語可以很方便的用一個個字母,不過其實我們打的是譯音,唸出來還是Dzongkha。」看來英文真是個萬能插頭,幾乎可以跟任何語言結合,新加坡有singlish,香港一樣有konglish。
「可是有個更嚴重的問題,好些字詞根本沒有Dzongkha翻譯,例如可樂,直譯意思其實是黑色糖水,所以這情況下,用英語反而更好。」她又逕自說:「其實政府開始意識到問題了。兩年前中學教育改變政策,除了原有英語要及格,現在還加上Dzongkha,如果雙語都不及格,就不能升班。」
不止教育,就連路標也是改革項目之一。剛讀到當地報紙報導,政府開始更換並劃一公路路牌,要求雙語並行外,而且Dzongkha須置於英語之上,前者字體更規定比後者大。果然是不丹政府,趁國民意識到問題前,就先逐步解決問題。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