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電有三種,為什麼出現這兩種?】(二之一)
興達電廠連續發生事故造成停電之後,有人,尤其是主張重啟核四運轉的人,又在主張這是台灣缺電的證明,而我們也看到蔡總統出面強調台灣並不缺電。
把電力出現任何狀況都要歸之於缺電,歸之於少一座核四,確實是模糊焦點甚至扭曲焦點。然而,蔡總統光說台灣並不缺電也不夠完整,政府光是寄望「三接」來渡過能源轉型,也會錯過核心問題。
基於我2016年參與過「開放台電」觀察所得,加上近年來追蹤看到的新情勢,所以要寫兩篇文章,希望能𨤳清一些障眼法的迷霧,但也指出日益嚴重的兩個危機。
興達電廠接連導致停電的情況,我非常肯定不是個案,而是預警。
如果政府不面對問題的根源,接下來不只蔡英文總統要為越來越多類似情況而頻繁道歉,並且說終究會爆發災難性的後果也不為過。
相反地,如果政府真正面對核心問題,不但一些短期問題的解決方案可以說垂手可得;一些許多人認為是兩難的長期問題,譬如護藻礁和廢核,其實也不難找到兼顧之道。
我寫兩篇文章來談。這是第一篇。
--------高速公路塞車有三種情況,電也是--------
「缺電」的情況,有三種。用大家都熟知的高速公路塞車來比喻,方便理解:
第一種,是高速公路因為蓋的數量不夠,造成塞車。這是「結構性」問題。有些落後國家的基礎建設不足,電廠不夠,每天全國要平均停電一段時間,就是這種情況。
第二,公路數量夠,但是每到年節連假期間,如果不事先疏通流量,會在尖峰時刻大塞車。這是「時間管理性」問題。台灣每到夏天高熱月份,尖峰時刻大家對電力的需求突然高漲,負載超過預期,可能導致跳電而停電,屬於這種情況。
第三,公路的養工處出了問題,維護保養不力,路面出現塌陷等等,造成塞車。這是「技術管理性」問題。台電的工作人員操作系統、設備出錯,而導致停電,屬於這種情況。
高速公路發生大塞車,我們需要判別到底是哪種原因所導致,才決定是否要新建高速公路。我們不會一看到塞車,就主張要新建高速公路。同樣的,發生停電情況,也該如此。
但是長期以來,台灣有些人,不論電力出現任何狀況,都堅持是結構性造成的缺電問題,電廠不夠,需要新建或擴建。
近三十年來,這些人的代表就是擁核派。1993年,當時的經濟部長江丙坤說,台灣如果沒有核四,到2010年每天就要缺電六小時,像菲律賓一樣落後。
現在時間過去了快三十年,不但過了2010,連2020都過去了,台灣也從來就沒有每天缺電六小時。時間早已證明核四是個假需求,台灣從沒有出現結構性缺電的問題。只是擁核的人卻始終堅持台灣就是少個核四。
然而,到目前為止,台灣雖然沒有結構性缺電的問題,卻一直籠罩在「時間管理性」缺電和「技術管理性」缺電的陰影之下。
--------問題的根源:不重視調節用電需求--------
我們來看最近三次大停電的起因。
2017年的大潭電廠815大停電,台電說是承攬商更換控制系統的電源供應器時操作失誤所導致,這是第三類技術管理性問題導致的。
今年513興潭電廠導致的大停電,經濟部先說是「用電高於預期」的原因,那就是第二類時間管理性的問題;但後來又改口,說是測試操作錯誤,那就是第三類技術管理性的問題。
至於17日晚間又發生停電,台電承認是「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換句話說,也就是類同於「用電高於預期」,屬於第二類時間管理性問題。
顯然,這三次都是「時間管理性」問題和「技術管理性」缺電問題。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問題的根源是:台電不重視調節大家的用電需求。
要改善「時間管理性」缺電問題,就是要設法調整大家用電時段,舒緩尖峰負載。
一個用常識就可以想到的方法是:訂出「分時電價」,不同時段的電價高低不同,讓用戶知道他在尖峰時段用電要付出比平常高的電價,在離峰時間用的話則會享受到比較便宜的電價。這和年節連假時期為了鼓勵大家不要在尖峰時段全部塞在高速公路上,會提供夜間比較便宜或免費的費率,而很多人會使用,是一樣的道理。
這幾天台電在呼籲大家節電,但是如果沒有「分時電價」和搭配的工具,這種呼籲是很蒼白無力的。
經濟上有「看不見的手」。提供用戶「分時電價」之後,大家自然會趨低避高,各自享受了比較便宜的電價,整體也舒緩了電力尖峰負載時段的壓力。不需要台電呼籲,用戶自己就會達成那種效果。
電力用戶,主要分兩大類:以家庭用電為主的低壓電用戶,和工業用電的高壓電用戶。
我們看台電是在怎麼面對這兩類用戶。
<面對低壓電用戶四年推動不到百分之一的努力>
全台灣有1,460萬低壓電用戶,直到今天,絕大多數都是仍然要兩個月手抄一次電表。手抄電表,用戶要兩個月後才看到電費帳單,「分時電價」設計得再有吸引力,大家也不會有體感,實際也無從配合。
2016年「開放台電」提醒調節用電需求之後,台電也說他們知道此事的重要,說要努力設法「移峰填谷」。當年底台電也開始推廣「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然而,直到去年底,推廣了四年,低壓電用戶選用這種方案的,全部才12萬戶,連1,460萬戶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這麼重要的改善「時間管理性」缺電問題的方案,努力了四年才推廣不到百分之一,不能不說怠惰吧?
和台電推廣的「智慧電表」搭配起來看,這件事就更有意思。
「分時電價」,最好能和可以及時顯示用電情況的工具相搭配,高端的就是「智慧電表」。
但是從馬英九總統執政時要求台電安裝百萬戶智慧電表,台電一直拖拉,到2015年只做到1萬戶。民進黨執政後,有一整年時間,台電新加的智慧電表用戶更只有351戶。其後幾年在各方監督下,到2020年底,總算達成了安裝100萬戶的目標,但這連低壓電1,460萬用戶的百分之十都不到。
可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們不能不問另一個問題:連推廣「智慧電表」都安裝了100萬戶,怎麼會推廣「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反而只推了12萬戶?
怠惰了這麼久之後,現在頻頻因為「用電高於預期」、「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而爆出這麼大的停電問題,不是也合理的嗎?
--------面對高壓電用戶四年推動百分之一多一點的努力--------
再來看工業用電的高壓電用戶。這些高壓電用戶,全國有25,000戶。五年前,就全都安裝了智慧電表。但是當時我們就指出:沒有進行用戶的分類整理,也沒有善用智慧電表的功用。
這些高壓電用戶雖然安裝了智慧電表,但台電在如何調整他們用電時間上,仍然主要用人工做溝通努力。
2016年接任台電董事長的朱文成不無得意地告訴我,5月31日最緊張那天,是「需量競價」救了台電半條命。朱文成說的「需量競價」,就是誘使企業用戶在尖峰負載期間少用電,然後把節省下來的電賣回給台電。換句話說,也是另一種版本的「分時電價」。而那天,光是用這個辦法,朱文成說「省了0.4 GW」的電。0.4GW是什麼概念?很大。核一廠一個發電機組才0.6GW。
我聽朱文成講他們多麼辛苦努力去和一些用戶溝通,用上了多少人脈和關係,問他既然這個方法有效,又有智慧電表,為什麼不全面有系統地實施?
朱文成說他們會。
但是同樣地,在這一塊,時間過了五年,他們仍然在原地踏步。
針對高壓電用戶,直到去年,台電才設計出按24小時每小時不同的「高壓即時電價」。
而試用的戶數有多少呢?才300戶。佔 25,000戶的百分之一多一點。
那這百分之一的試用戶產生了多大效益呢?
台電自己說「在電價最高時段平均約有14%的抑低量」。
所以不能不問一個問題:如果百分之一不到的試用戶都可以產生這麼大的效用,那如果全面實施呢?
明知道會有很大的效益卻拖延不前,很難不說他們是怠惰吧?
但,台電到底為什麼如此怠惰呢?
--------只重增加供給所造成的惡性循環--------
「開放台電」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指出:台電對推動需求管理的怠惰,主要是只知道「增加供給」而不知「調節供需」的思維。並且,「增加供給」傾向於「新建傳統形式的大電廠」來增加。
而台電形成這種思維,又有四種原因:
一,工程師背景多。
推動分時電價、用戶的需求管理等等,需要精通於消費心理、細密的行銷規劃,而台電主要是由工程師主導。
二,是公務員背景。
民營電力公司做好用戶的需求管理,能把「調節供需」做到越微細,越會受到肯定,尖峰負載時間能做到低空掠過,是表示對需求掌握到恰到好處。但是以台電的公家背景,工作人員會基於公務員心態不想冒那麼大風險,「調節供需」不如「新建電廠」來得便利、保險。
三,長期執著於對大電廠的迷思。
即使要新建電廠,台電也一直習慣於建大型電廠,而不願意呼應新的分散式、多樣發電的趨勢。所以過去台電長期不把再生能源放在眼裡。
對大電廠的迷思,在過去國民黨長期主政,核電幫對台電的影響看得特別清楚。核電機組都是大機組,並且核電幫從不掩飾對廣建電廠的企圖。
2008年總統大選剛結束,馬英九勝選的四月初,台電主管說,包括當時正在興建中的核四在內,台灣只有八部核電機組,還可以再增加十部核電機組,也就是他們準備建全部18 部核電機組。
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的第一場辯論之後,擁核人士的胃口更真正露了底。他們不只是要重啟核四而已,他們要的是台灣可以達到 20部核電機組的規模。
即使現在民進黨執政,核電廠不可能再新增,但是台電一直想用增加電力供給,而不是用調節電力供需的思維,顯然還調整不過來。
於是我們看到一個惡性循環。
因為他們還是把主力放在努力增加電力供給,所以就繼續忽視管理用戶的需求,在推動「分時電價」、用電的需求管理上不用心,會如此怠惰;同時,因為忽視調節電力的供需,所以就只能繼續倚重他們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和習慣。
並且,我們也可以合理地推測他們一個心理。
那就是如果他們認真推廣分時電價、智慧電表等等,這些推廣成功,「時間管理性」缺電情況就不會發生了。不出現「時間管理性」缺電問題,他們就沒有新建電廠的理由了。
高速公路的年節連假都把流量疏通好的話,怎麼能主張還要新建高速公路呢?
--------雙胞胎問題:技術管理性缺電--------
但是台電主要想新建電廠來增加電力供給,而不想改善「時間管理性」缺電問題,必然會衍生出另一個雙胞胎問題:「技術管理性」缺電的問題。
原因很簡單:一心把新建電廠當解方,就不會好好維修現有發電機組、輸配線系統等等。一心想新建高速公路當解方,就不會好好維修現有高速公路,當然養工處會出問題,維修容易出問題、操作容易出問題。
近年來三次大停電中「技術管理性」問題這麼多,也不是沒有原因。
2018年普悠瑪事件爆發後,我們發現台鐵當局對車輛ATP 的漠視與零件的失修,是關鍵因素。因為政府編列給台鐵的大量預算,大部份流向下屬負責新增軌道建設的鐵道局,而另一負責日常營運的台鐵局則陷於人力不足、車輛維修不足、營運管理系統老舊的困境。
台電也有和台鐵一樣的問題。
台電也有新建電廠和維修輸配線路的兩手工作要做。台電也出現豐厚資源都流向新建電廠,維修輸配線路的單位卻資源不足、遭受漠視的問題。
「開放台電」期間我們研究到和輸配線路相關的問題,台電顧左右而言他。而結案報告裡,最後我們也建議林院長接下來要仔細追查、監督六輸和七輸的可行性報告。輸配線路的善加維護,不只可以改善供電效能,還涉及基本的安全。
以815停電事件來說,雖然是中油員工在操作上失誤所造成,但是台電如果平素多加注意內部管理,在許多重要關節上多分配些資源裝置防呆、防錯機制,以爭取出現意外的時候多些處理時間,不致於因為一個人的疏失就造成偌大風波。
但是如果台電想到供電緊張就要透過新建電廠來增加供給的心態不改,他們不會把心力和資源放在調節需求,改善「時間管理性」缺電;也不會放在維修輸配線路、改善維護作業上,所以「技術管理性」缺電的情況也會跟著頻繁。
但這些還只是問題的一部份。
(明天繼續第二篇:以台積電為代表的「貨櫃車」問題。)
不可再生資源英文 在 朱立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520,是總統就職的日子。對人民來說,也是檢驗總統與執政團隊成績單的日子。
我們先請大家回想一下,今年到現在發生了許多事情⋯⋯政府的應對,您安心嗎?
今年以來,台灣相當不平靜。在蔡英文總統治理之下,我們歷經了警紀之亂、疫情炸裂、旱情缺水以及分區大停電。單獨一件事的發生,或許可以說是人為疏失,但多起事件此起彼落不斷地爆發,「凸顯的是這個政府的全面治理失能。」
蔡總統曾經承諾要「點亮台灣」,執政後的成績卻是「一片黑暗」。
黑道在民進黨內橫行,顯見民進黨的腐化之深,連總統兼任黨主席都無法杜絕。警紀紊亂令人民感到失望,政治力的介入導致警界高層升遷僅憑借是誰的人馬;署長無權過問,專業無法發揮、致使基層士氣低落。
新冠肺炎流行,世界過去經歷封城如今準備結束疫情,但台灣嚴峻挑戰卻正要開始。過去一年,政府有誠實面對疫情、超前部署應有的準備嗎?疫苗施打比率,台灣每一百人約1.04;全球每一百人約19.6。蘇貞昌院長要求人民「收心」,但防疫與應變落後新北市及台北市。「去年笑別人一年,現在至少慢全世界一年!」
台灣面臨旱象,產業與民生用水受到衝擊。蔡總統「乾旱祈雨、臨渴掘井」缺乏前瞻作為,不如當年陳總統親自上火線召集部會全力抗旱,不如民國91年我們在桃園地方積極節水與調度水資源的「行動抗旱」;讓這十幾年來,北台灣沒有再面臨過同樣的缺水危機。
分區輪流限電,蔡總統上任至今多次曾經承諾 不會缺電,宣示2025要以20%綠能邁向非核家園。但在花費數千億納稅人血汗錢後,再生能源占比僅增加約1%。當年馬政府交接時,馬總統及相關官員即表達高度憂心,直言未來一定缺電。蔡總統僅淡淡回應「民進黨的能源專家都是世界一流的,不會有問題。」結果如何?
四年前的815大停電,蔡英文臉書文寫著:
「為什麼我們的供電系統會因為一個誤觸,就造成這麼大的損害?⋯⋯這個系統非改不可,我會把它列為未來檢討改革的重點。」
四年後的513及517大停電,蔡英文臉書文寫著:
「對於今晚部分地區臨時暫停供電,我感到非常抱歉。大家都很難接受短時間兩次停電,連我也很難接受。」
缺乏治理經驗,五年了沒有長進,我們很難接受,台灣人民更難接受。
「治國經驗不是一蹴可及,治理積累需要千錘百鍊。」執政團隊沒有治理實績,用人酬庸不尊重專業,遇事側翼做圖卡,大內宣訴諸仇外情緒鼓動支持率,不是一個執政團隊該走的正道。
因此,我們更需要爲人民把關,讓中華民國回歸專業治理;國民黨更需要扮演好稱職的在野黨,以治國理念經驗奉獻台灣。
讓中華民國更好,讓台灣更好,我們責無旁貸。
不可再生資源英文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電力反核義和團寧願相信自己的神主牌,認為在神主牌之下可以刀槍不入、以假亂真。但是,如同百年多前的義和團,遇到真槍實炮下完全不堪一擊,反核義和團也在科學與現實的照偽鏡之下,顯得無所遁形。蔡英文一週道歉兩次已經很難堪了,相信在反核義和團的荒唐表演下,恐怕未來還要繼續道歉。慈禧太后最後只得避離京城,但也更怨光緒與西洋,最終葬送大清,成為歷史罪人。罪人必有其可恨之處,蔡英文原本對電力一竅不通,靠讀稿機談電力政策,迷信反核電義和團。我們或許能夠諒解她的無知,但是她的執迷不悟、樂於被義和團綁架,葬送蒼生身體健康與生活必須,葬送台灣經濟發展的電力必要,的確可恨。>
義和團式思維是無法幫助台灣的。疲情擴散、斷電不絕,鏡頭前的蔡英文已經是六神無主,魂不守舍,有了權力失落的焦慮。五天之內的兩次大停電,像是一把火,揭穿了反核義和團的謊言與囂張。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與義和團結合,幹下了「轟轟烈烈」的大事,結果是八國聯軍進北京,被迫簽署了辛丑條約,認錯道歉賠償,平均每位國人一兩白銀,總共四億五千萬兩白銀,是謂國恥。
兩個甲子年後,台灣又出現了「反核義和團」。慈禧太后換成了蔡英文,民進黨反核團體成為義和團,洪申翰是義和團的小領隊。他們合力演出了21世紀台灣能源的新鬧劇。
義和團不是以知識為理念基礎,而是認為「只要相信就可成真」。五天內的兩次大停電,證明反核電力義和團根本是烏合之眾,它的迷信與無能,導致台灣電網不堪一擊。
民進黨過去的電力規畫是強調推動再生能源優先發展,但此作法並不實際。如此規劃完全忽略了再生能源能量密度低、需耗用大量土地資源的現實。訂定再生能源達成20%的目標不僅超脫現實,且完全忽略土地成本問題,由於土地取得困難重重,進度嚴重落後。
為了解決用電缺口,在不願觸碰「反核神主牌」的前提下,蔡英文政府只好把火力燒好燒滿。空汙嚴重不但人人有目共睹,也是有肺共吸。政府不說實話,還帶頭做假新聞,宣傳天然氣是乾淨能源。事實上,天然氣在1000度以上燃燒會產生氮氧化物,並為PM2.5的前驅物。天然氣並不乾淨,但民進黨為了護航寧說假話。核四明明可用,也要硬說不可用,硬把可以用的電廠給廢了,把一切救援電網的能力都揮刀自宮,導致興達電廠斷電的一把火,就把台灣的電網燒垮了。
興達跳電,造成台灣每小時減少190萬度電出力。核四若啟用,台灣每小時增加270萬度電出力,核一若能延役(目前核一機組尚處於可用狀態),可再為台灣增加125萬度電出力,應付這次的突發情況綽綽有餘,不用蓋三接,不用犧牲藻礁,不用犧牲肺的健康,台灣也不會缺電。若能積極佈建足夠的能源電力,甚至可以在每個縣市都建造海水淡化廠,中南部也不會供四停三。
海納百川》反核義和團的悲慘宿命(張亞中)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10519001697-262110
不可再生資源英文 在 升G6-G7年級學生 上課內容:外僑學校中學文學閱讀及寫作 的推薦與評價
【暑期課• 優惠中】2022 外僑學校G6-G7國中英文閱讀寫作班(下午課程). ... Week 4:不同的能量來源— 可再生資源與不可再生資源,運用實驗報告寫作,了解如何分析實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