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無聲》 The Silent Forest
★★★★☆
我們不是壞人,只是不知不覺變成壞人
.
【好讀網頁版 - 方格子】
https://vocus.cc/@XXY2018/5fed9df4fd897800011d663c
《無聲》 給我最具衝擊的感受,並非「無話可說」,而是心裡面有千言萬語,想說卻「無法說」!
看著劇中角色打著手語,一字一句、激動的表情、無奈的情緒,就算是沒有實際上講話的對白,那種憤慨的心情是強烈,張力滿分。
.
電影透過真實的啟聰學校內性騷擾案件,闡述了台灣社會普遍存在的歧視、對身心障礙人士的刻板印象、社會輿論與階級上的權力不平等,以及人們對於多元族群觀念與關懷意識有多麼地不足。這起事件不僅讓我們看到「性教育」不論是在普通教育、還是特殊教育中被長期忽視,同時也看到學校環境容易形成的共犯結構,與外界缺乏交流的阻隔特性,《無聲》不單單只是一部電影,而是一場足以撼動整個台灣社會的行動藝術,期待能夠改變更多人的觀念與想法。
.
《無聲》的故事從劉子銓所飾演的張誠出發,他從普通學校轉到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原以為能夠開始新的校園生活,卻因為在校車上目睹了同學的性侵事件發生,意外發掘了學校內長期以來被師生漠視的性騷擾與性侵害問題。
.
劇本的編排十分精采,案情也有如滾雪球般地慢慢鋪陳,從打鬧、嬉笑、玩樂逐漸失控的過程,看得讓人心寒;直到最後被害者成為下一個加害者的編排來看,每個角色都充滿生命力,也訴說著不斷發生和循環的互相關係;演員演技到位、劇情鋪陳也緊密扣住每個角色的細微環節,讓人目不轉睛。
.
若仔細搜尋文獻資料,真實事件的規模遠遠超過電影劇情的呈現;一方面讓人佩服初試啼聲的柯貞年導演,在劇本編排上將複雜案情組織調理的能力,一方面也對台灣社會輿論在討論性別平等案件時的淺碟化態度,感到心寒。事件從2011年爆發,如今過了九年看來船過水無痕,人們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權益有沒有進步?對於性教育是否能夠理性討論?又或者是這些被害者的後續有沒有持續追蹤?加害者們有沒有再往回追溯問題的源頭,似乎也都逐漸在時間的洪流中被淡忘。
.
《無聲》能不能再度讓社會大眾掀起討論?又或者是促使人們重視,真正達到關懷與尊重?我想,電影上映後又是一場可以好好觀察的社會實驗。
.
而《無聲》這部電影的誕生,除了電影創作者做到了關懷社會的社會責任,成功製造了喚醒社會意識的驅動力;在影像語言上的用心,美術或攝影技術的配合之下,也讓聽人透過影像和聲音去體驗聾人們所體驗的世界。
.
縱使無法完全呈現聾人的感受,但《無聲》所營造的氛圍,便是聾人在一般環境下所面臨的挑戰,總總不便所帶來的挫折感。我們總是用自以為是的態度或想法,壓在他人身上,貼上所謂「壞人」的標籤。有趣的是,在片頭由劉冠廷所飾演的啟聰學校老師,和學生用手語調侃警察是「白癡」的詼諧橋段,這是不是又意味著雙方存在著溝通障礙,而讓這種鴻溝用另一種方式掩蓋住了呢?
.
當然,電影劇情以校長或學校高層試圖湮滅證據或粉飾太平的行為,塑造了問題的根源,而讓社會大眾有種懲處老師後便解決問題的錯覺;但當我們將焦點回歸到這些聾人學生身上,再看看台灣的聽人在年少接觸「性」的方式,便能夠理解為何這些透過身體觸摸而初嘗「性」愉悅的聾人學生,會發生如此嚴重且超乎想像的性侵害事件了。
.
《無聲》所描述的案件全貌,並不只是性侵害的始末而已,而是一個青少年在性成熟的過程中,如何在沒有適當教導的情況下,逐漸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歪斜扭曲,漸漸走向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這應該不只是聾人會發生,聽人其實也沒有什麼兩樣。
.
或許,我們能夠簡單將人區分成「好人」或「壞人」,二元化如此簡單;但那些「壞人」是不是背後也是他人的「好人」?那些所謂的「好人」,也是建立在某種程度的「惡」上呢?電影不斷透過挖掘真相的過程,從小光的角色漸漸認識到被害者與加害者的複雜關係,最後帶到可能成為下一個小光的角色,這個劇情的設計相當耐人尋味,而且藏得深、藏得巧妙。因為這個世界上,本來就不存在絕對正義的《復仇者聯盟》,不是嗎?
.
.
.
《無聲》 The Silent Forest
台灣上映日期:2020-10-15
CATCHPLAY 無聲 The Silent Forest
.
.
.
#無聲 #thesilentforest #電影 #影評 #movie #review #filmcritics
#XXY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940的網紅AB的異想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算了算我的年紀也不小了,隨著人生每個時期的過程,總會有在每個時期會出現的名詞,比如說青少年叛逆時期,考試升學壓力時期,當兵兵變等等,這些名詞因為隨著你自己本身的經歷,你大概也知道這些名詞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然而有個名詞我在今天為止都還不確認我是否知道他真正的含義,也就是所謂的「中年危機」。 當然...
不單單只是一部電影 在 蓉姥的台韓生活點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這部片絕對是本年度蓉姥看過最好看的一部電影👍👍👍
雖然上映的廳數不多,也沒有大肆廣告宣傳,
連要在電影院找一張海報都不太容易,
但真的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印度大片。
早在電影上映前,
印度瑜珈老師就推薦了這部電影,
之後偶然在網路上看到電影花絮,
沒想到光是幕後花絮就超級激勵人心💪
覺得不看這部電影實在太對不起自己😂
----------以下有雷請慎入----------
這部印度電影是由真人真事改編,
描述印度摔角選手瑪哈維亞感人的傳奇故事,
故事描述身為全國摔角冠軍的瑪哈維亞,
為了生活放棄摔角夢想,
一心渴望獲得兒子一圓未盡的夢想。
沒想到命運捉弄人,多年來膝下無子,
卻獲得了四個寶貝女兒。
在他決定放棄夢想的同時,
卻意外發現女兒不讓鬚眉的摔角天份...
面對各方面的質疑和訕笑,
家人的反對及女兒的反抗,
看這位執著的父親,
如何將女兒栽培成世界級的摔角國手。
------------------------------------
瑪哈維亞的女兒在嚴父訓練下,
一步一步的創造驚人的奇蹟,
看每一場比賽如同親臨現場一般緊張萬分😣
但最讓我驚嘆的還是這位印度知名演員,
曾飾演三個傻瓜主角的阿米爾罕,
令人讚嘆不已,扣人心弦的演技!
由於故事發展是從瑪哈維亞的年輕演到衰老,
從幕後花絮得知,阿米爾罕為了不要殺青時,
變成又老肚子又大的胖子,
竟然決定從年老演到年輕😱
先吃胖到近百公斤,
在利用幾個月時間瘋狂健身,
瘦回體脂不到10的健身帥哥😳
為了一部電影所投入的敬業精神實在令人佩服啊!
推薦大家一定要去看這部
勵志感人,有歡笑有淚水的好片,
進電影院前可以先看一下這段花絮,
https://goo.gl/vombvn
相信走出影廳時,一定會在心中留下些什麼^^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不單單只是一部電影
#一場人生的實況轉播
不單單只是一部電影 在 AB的異想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算了算我的年紀也不小了,隨著人生每個時期的過程,總會有在每個時期會出現的名詞,比如說青少年叛逆時期,考試升學壓力時期,當兵兵變等等,這些名詞因為隨著你自己本身的經歷,你大概也知道這些名詞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然而有個名詞我在今天為止都還不確認我是否知道他真正的含義,也就是所謂的「中年危機」。
當然我大概可以從過去各種報章雜誌或者某些電影上面聽到這個名詞,猜測它大概的含義,但是我無法真正理解到底他們真正感受到的危機是什麼具體的情形。
於是我稍微Google了一下查了一個簡短的定義:「該詞也被稱之為『灰色中年』,原本的意思是高發在39~50歲,在40~65歲之間的男性身上,是指這個人生階段可能經歷的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種關卡和危機,還被稱為『男人四十綜合徵』」
我才理解,我的人生經歷還真的沒有感受到這種情境,也許因為我還沒到40吧。
然而這並不代表我沒有陷入經濟危機過,不代表我沒有陷入職涯選擇的困境過,不代表我沒有陷入人生抉擇的困境過,我的人生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很「喪」得過,但無論如何,我並沒有感受到這種因為自己年紀到了,然後被卡在某一個現實中的中年危機(剛好當時年紀還沒到吧)。
我想最大的一個原因是,我在年輕的時候就主動捨棄過多的穩定與過多的秩序,然後常態性地把自己的打入混亂中,常態性地讓自己經歷這些焦慮,常態性地讓自己經歷各種變化,也造就我面對的煩惱沒辦法讓我有機會去面對中年危機的煩惱。
在紅藥丸覺醒的世界裡面,我們看似討論了許多女人擇偶的天性,看似分析了許多兩性動態的真實,然而這都是屬於診斷的部分,然而在理解這些真實之後你要開什麼樣的處方給自己,又是另外一件事情了。我認為這主要的處方並不是要讓你多快可以把到正妹,或是讓你可以把到多少數量的妹,因為這部分最專精的其實是PUA的範疇,並不是紅藥丸覺醒的首要目標。
說到底,紅藥丸覺醒的真正處方,是在於你如何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而最直接最有效率要面對的就是商人屬性的提升,而這不單單只是在談論你銀行帳戶存款的當下金額而已,而是你如何讓自己的生活型態可以擁有最大財務與時間的掌控權,你有多少能力可以選擇你真正熱愛的事情,你有多少彈性可以選擇你人要在哪裡,而這所有的一切的平衡造就出你想要打造出來的生活型態。
而這就是紅藥丸覺醒世界裡頭所謂的商人屬性。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紅藥丸覺醒世界所遇到的夥伴們,沒有人會在聊所謂的中年危機這個名詞,因為我們無法理解在這條路上為什麼會遇到所謂的中年危機。
然而,這看似一片美好,但當你選擇這條道路時,你將會遇到其他人不會遇到的困境,而且這些困境不單單只是實質上的困境,不單單只是財務上的困境,你還會面對許多隱形無法捉摸的困境,而這些隱性的困境才是你要面對最大的挑戰。
本次的直播,我就會來跟你聊聊,當你想要點商人屬性,當你想要拿回人生的掌控權,你將要面對的是什麼樣的世界。
--
加入「紅藥丸覺醒紀元 - 當代男人兩性動態生存法則」
https://abovelight.com/red-pill-era/
加入「選擇你的現實2.0 - 將你的熱情與技能打造成線上事業」
https://abovelight.com/choose-your-reality/
加入「夢想生活全世界都是你的社交圈」
https://abovelight.com/dream-life-social-world/
加入AB的異想世界黃金訂閱
https://abovelight.com/members-home/
「Game出你的社交圈」電子書免費下載
https://abovelight.com/join-ab-community/
AB一對一線上諮詢服務
https://abovelight.com/consult-ab/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ovelightLif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ovelightlife/
Telegram: https://t.me/abovelightlife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shang-rung
iTunes podcast: https://itunes.apple.com/us/podcast/id1207576640
官方部落格網站: https://www.abovelight.com/
James Altucher - Choose Yourself!
https://amzn.to/3dk551q
James Altucher - Reinvent Yourself
https://amzn.to/3drxK4H
Rollo Tomassi - The Rational Male
https://amzn.to/3wBAjcA
不單單只是一部電影 在 Cherry F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FB/ IG: CHERRYFUNGHK
《百分百感覺》大概是我第一部看的愛情電影;
應該說… 是第一部看了讓我很有感覺的愛情電影。
( 利申:不是電影上映時到電影院看﹐是後來重看的﹐所以不用推算我年紀。)
我們都試過明明喜歡﹐卻偏要跟對方鬥咀﹐做對歡喜冤家。
跟所有人都說我倆只是好朋友﹐卻騙不了自己的心。
有時候我們會沒有發現… 其實心裡喜歡的人一直在身邊。
讓你心如鹿撞、怦然心跳的﹐終於在一起了﹐卻發現大家並不適合。
然後慢慢才發現﹐那個真正適合自己的人可能一直在身旁。
有些人說:「要幸福﹐就應該跟你的好朋友結婚。」
這個我不能肯定對與錯﹐但我更認同:
「不一定要怦然心跳﹐只要在一起很舒服、很舒坦﹐那個就是適合你的人。」
我們也試過自己喜歡的人不喜歡自己。
其實這也沒什麼大不了。
你喜歡的人可能不喜歡你﹐
但他喜歡的人也可能不喜歡他﹐
這或許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並沒什麼大不了。
在我們年少氣盛的時候﹐總愛把話說得多麼的狠。
明明就是喜歡﹐卻決絕地放狠話說:我們從此以後《不拖不欠》!
人大了﹐思想成熟了﹐明白到分手時不能這麼決絕。
我們甚至開始避開說「分手」這兩個字﹐可能我們會換成說「不如我們分開一下…」
分手的一刻﹐可能是沒有愛情了﹐但肯定有感情的。
「我以後都不想見到你!」
這句話說出來難免感覺幼稚。
長大後﹐我們會把話說成:「我想我們以後盡量不要再見面了…」
因為我們知道﹐只能夠盡量。
有時候難免還是會再見面的。
見到面也沒什麼﹐就打個招呼問句好罷了。
然後我們也不太會說:「我們以後《不拖不欠》!」
因為曾經在一起的人﹐根本不可能《不拖不欠》。
大家的生活習慣﹐多少也會感染到對方。
我們從每一段感情、每一個伴侶身上﹐總會學會一些東西;
偶爾你會發現你的某些習慣某些愛好﹐原來是以前從某個他身上學回來的。
曾經愛過﹐是不會《不拖不欠》的。
我們都必定為對方做過一些事情﹐互相都一定有虧欠。
就算你覺得你們之間已經打個和﹐但兩人之間又怎麼會能夠算清呢?
在我眼裡﹐《不拖不欠》不單單是一部電影的主題曲;
它也是我們對年少的愛情的一種回憶。
不單單只是一部電影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動映画製造所 – 動畫聯展
專訪: 野口(策展人)、周予婷(助理策展人)
談論影像與影像共存,面對資訊影像洪流,如何能分辨影像背後所隱藏的含義,冷靜不被吞噬,又該以何樣的態度看待這個我們身處的圖像爆炸時代。
動畫影像的獨特性
近年影像的發展與樣貌隨著科技技術的進步變化了許多,同時不單只是創作的手法或是技術的提升,也間接影響著觀著的閱讀模式與習性。
影像比起過去更為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周圍,過去能夠接收影像的媒體從電視到現在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觀者(現在的我們)更習慣動態影像傳遞與訊息的接收,再加上網路的普及,每分每秒都以倍速產生文字、聲音或是圖像訊息,所追求的視覺刺激強度已與以往不同,這些龐大的資訊不論是直接或是間接都在無形中的傳遞給我們,影像對於人們來說已經不再陌生,不單單是熟悉反而過度充斥,隨著我們對於這些影像的麻痺,加上畫素的提升已看不慣低畫質的品質,觀看習慣的改變使得創作者在創作時在速度、節奏上以及內容複雜度為觀者放入更多考量。
視覺習慣並非以單向線性的方式面對給觀眾或是創作者,而是雙向互動的形式,彼此交錯影響。創作者本身置身於環境之中,兼具觀看與被觀看的身分生活著,差異只在創作者觀看影像時會有著更多的敏感度。因此創作者選擇動畫作為一種用來表達自己的敘事形式,不單是因為動畫的特性能建構出高自由度的動態畫面,劇情也能隨心所與的發展,其特別之處在於,作品的呈現與創作者的經歷環環扣者,綜合過去的體驗、生活喜好及細節觀察,作品會伴隨著創作者經歷的不同而有著幾乎無法複製的面貌,這也是為什麼,即使動畫不像是攝影或是電影能給我們真實又直接的感受,卻依然能夠勾起我們的生活經驗而引起共鳴,動畫利用氛圍的處理,營造出實際拍攝無法達到的效果,讓作品在視覺上有著更強烈的震撼力與刺激感。
這樣層層的關係,動畫可視為一個綜合不同美學的集合體來討論,平面的角度會導出繪畫或是攝影來做比較,若是接成連續影像並組合配音,則會和電影、錄像作品來討論,其高度的實驗特質使得動畫可以被觀看的面相很多,很自由卻也因為可以操作的太多,是一門很考驗創作者的美學及敘事能力的創作方式。
簡單來說動畫就好比夢境,創作者即為做夢者也是操夢者,透過獨特的手法和敘事方式,觀者似乎面對著作品就能窺看作者內心的故事與經歷,然而,人人都能作夢也能動畫,一件好的作品又該如何去定義。
媒介普及,展示放映形式的改變
生活中同時身兼創作者與觀者的多重身份並不稀有,作為本次策展人的我也不一例外,過去對於影像、動畫、電影關注著,同時也思考著這些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聯性或是影響力。以我為例,小的時候,當時並非智慧型手機盛行的時代,對於觸碰到螢幕的想法是連想都沒有想過,綠色螢幕的翻蓋是按鍵手機是那時最前端的流行,電視稍有價位但也已經算是很普及,而家裡的人也熱愛電影,那時的我最期待的時刻就是做完作業用卡帶看卡通,也會在課本書角化手翻動畫,這些就是我最初理解對動畫的樣貌,很貼近生活並且很容易接觸,所以對於動起來的圖像並不覺得稀奇。
大家或多或少有類似的經驗及回憶,動畫以各種姿態出現在身邊,尤其是近幾年也更為顯著,路上也隨處可見動態大螢幕,智慧型手機、平板的出現,擁有這些產品的年齡層逐漸年輕化。簡而言之,對影像熟悉度提升的原因是因為放映媒介的普及,而這樣生活化的放映特性拉近了我們和影像的距離,進階影響到展示的放映形式,單純播映的方式也成了最底線的呈現裝置條件之一,而伴隨著科技技術改變VR、AR、MR的出現,觀看時身體不再再是靜止,除了思考是不是在未來裡動畫的面貌也會有所不同? 動畫展覽本身的是否也有形式上的再挑戰?值得思考的除了再現的手法或是文件事的展覽是否也有其他可能,不單影片的放映,其製作過程的手稿、分鏡,動畫在創作時的能量是否在展覽裡也能呈現更直覺的被帶出。
最後要談談,扣著創作者和觀眾的角色——展覽,前面提到過去和現在的科技變化到視覺習慣上的改變,並影響到創作的作品表現,由此了解展覽可以談論的動畫主題面向廣泛。以美學為出發做討論,動畫的繪畫性討論、作為實驗的性質存在討論,或是動畫還有哪些不單就畫面可能,延伸到其外部裝置放映、到整個展出展覽的發展性;又或者通過展覽,使得觀眾有更進步的對動畫的認識,並且讓創作者獲得更多交流,甚至促進各個不同學校的動畫系所能有更密切的交集。
由此理解展覽在觀眾及創作者間作為橋樑亦可觸發到的影響有多少,不過將前面所提及的都放進主題討論方向會過於龐大,況且展覽本身每一個環節都該被仔細安排過,為了使其夠完整,需要花上一段或是好幾次分批的抽絲剝繭才能逐一去探討。也因此,今年的展覽不局限於單一方向的主題,透過展出多元類型的作品,以及展出珍貴的手稿,展場另外安排一區可以讓觀眾互動的區域,讓大家可以動手畫,能更貼近作者製作時的歷程。
此外本展直接取用主辦單位「動映画製造所」作為展覽名稱,「動映画製造所」本身即為產出影像場所的意思,很純粹不迂迴,「動」是取用「動畫」一詞,「映画」則是日本漢字為「電影」的意思,將動畫與電影兩個詞彙組合在一起,創造一個並非絕對的詞,也是因為動畫在近年來的改變,沿用原有最早的連續影像切片定義下,依然能將動畫、電影、動態影像、錄像藝術等等區隔開,然而現今的分界已不再清晰,「動映画」也是伴著這些分項微妙的模糊關係而誕生,並且與展覽的主題也存在著相互呼應的關係。
此次動畫聯展作為往後展覽的序幕!希望大家能帶著好奇與期待的心情來參觀這次的展覽,我們也在未來裡繼續討論動畫各方面像的可能!(文:野口)
策展單位: 動映画製造所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7/08-2017/09/03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不單單只是一部電影 在 一部好的電影預告片,是如何煉成的? 的推薦與評價
但我們不知道的是,一部好的電影預告片,並不單單只是剪輯,其背後的技術也是相當講究的。需要在吸引觀眾和避免劇透取得平衡,甚至要針對電影的主要受眾作劃分。 ... <看更多>
不單單只是一部電影 在 [無雷] 特約經紀公司好看!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被朋友找去看特約經紀公司的特映會,聽電影名稱完全不知道在幹嘛,只知道是喜劇,
進去電影院前才趕快惡補了預告,才知道這部片的導演是去年在日本轟動一時的電影
「一屍到底」的導演拍的
因為這部電影爆雷之後就會嚴重影響觀賞體驗,所以我就不雷各位了,
以觀後心得的方式來分享吧!
在看電影之前想說同個梗應該不會重複用,就沒有特別期待導演會用什麼特別的手法來拍
這部電影,就覺得是一部主角透過演戲來對抗邪教的喜劇而已
第一次看特映會比較特別的是,竟然都沒有人買爆米花!!這也是我第一次沒有吃爆米花
看電影,不過好加在這部電影很有趣,不會因為嘴裡沒吃東西就覺得不過癮XD
整部電影敘述蠻多內容的,不單單只是搞笑而已。像是親情捨離、主角性格的刻畫跟轉變
還有邪教對大眾的影響,在幽默的笑梗中帶出這些比較不幽默的主題,讓人邊笑邊會對這
個社會、甚至對自己有省思
其實導演在上一部電影一屍到底,透過戲中戲的方式,來讓觀眾了解到拍攝電影背後的辛
苦跟過程,除了在場上導演、演員、劇組的努力,還有離開拍攝現場後的生活一樣會影響
到一部電影最終呈現的樣貌。這部電影也是透過另一種方式,讓劇情的發展無法預測,而
且讓觀眾看到最後才會被主要要講的議題touch到,至於是touch到什麼東西、會有什麼反
應,當然在這邊就不爆雷了,只能說從頭到尾鋪梗很成功!
總之我覺得這部電影的預告片很難剪接,很佩服剪預告片的人。特約經紀公司這部電影不
只是一部搞笑片而已,而是蘊含著許多值得省思跟注意的議題在內,很推薦進電影院看這
部片
最後提醒一下不要被暴雷、也不要上來暴別人的雷,不然觀看體驗會被影響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82.195.1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75883028.A.FFD.html
但這顏色很多人說藍啦XD
※ 編輯: mount10 (115.82.195.146 臺灣), 12/09/2019 18:30:5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