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製造社會衝突賣衣獲利的無良商人,這次要出「塔綠班」成衣諷刺綠營。
所以你也承認中國國民黨是貪汙腐敗不堪一擊,被美國放棄兼人民唾棄、倉皇逃亡的阿富汗政權囉?
延伸閱讀:
#1949的中國國民黨政權就是阿富汗翻版
https://www.twmemory.org/?p=12077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metoo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
不堪一擊37 在 Readmoo讀墨電子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名雜誌總編朝三名實習生的方向揮舞醉醺醺的手臂,「我們才不會幫你們,想都別想。」他是指進入母公司報社工作的機會。實習生還是安靜順從地坐在那裡,直到大約凌晨一點,總編輯終於睡著。把他送上計程車之後,按照工作場所的規矩,他們也可以回家了。
深受其害的人告訴自己,等他們當上主管後,一定不會像那些人一樣。但是文化中的某些元素,還是會導致大部分的資淺員工變得越來越苛刻。
不堪一擊37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腦中小劇場 第68場 道歉信】
.
大概在六月初,粉專收到了一封私訊,寄信人是某個舊案主,第一句話便單刀直入:「我確診了」。
.
接著我做了一件事。
.
我沒問她發生什麼事,也沒有問她心情如何,而是經歷了一段空白,然後利用那段空白,趕緊翻行事曆回溯我們的接觸時間。一直到確認我們的接觸時間,並沒有在她的潛伏期內,我才鬆了一口氣。事後回想,我對自己的舉動有些驚訝,簡直跟膝反射一樣。
.
但她傳訊息的目的卻讓我更驚訝,因為,她希望我陪她寫封道歉信。
.
她是被弟弟傳染的。弟弟是個壽險菜鳥,在里長的穿針引線下,承接了不少高齡客戶。今年五月初,他在公司安排下自費施打疫苗,一周後疫情爆發,抗體還沒來得及防衛,病毒便流到姐姐身上。
.
這對姐弟先後北上打拼,一周三天固定聚餐,在母親過世後,這個數字有增無減。母親是個菜販,獨力撫養兩人長大,前年罹癌過世,弟弟去年才初入社會,因此這個數字,是她對母親的承諾。她對弟弟的疼愛,甚至超越了母親,對於接棒這件事,她比誰都賣力。
.
然而在她成為確診者之後,這個故事變得無足輕重,沒人想探究,傳染足跡是唯一被劃記的段落。她的存在成了一種加號,加進確診人數裡,然後被製作成指揮中心圖卡,或是直播記者會的警示。數字抹除了她的過往,刪除了整件事的因果關係,但她並不在意怎麼被看待,她比較擔心出院後該怎麼面對那些受牽連的人。
.
因此,她想跟那些人道歉。包括閨蜜、同事、健身房的朋友。但與其說犯錯,不如說愧疚,對她而言,成為傳播鏈上的節點,就是認證過的幫兇。她感到愧疚的,不只是影響了那些人的健康,更波及了他們的日常作息。每一個被匡列的名字,都被她剝奪了自由,斷送了經濟,而那些都是她珍視的關係。
.
「要是更謹慎一點就好了,要是再警覺一點就好了,但我真的沒想到,而且對方是弟弟啊,他不是故意的...」,收到這些文字時,我都能想像她的眼淚正滴在手機面板上。我們花了兩年,才讓她逐步走出喪母之痛,本來就是慣於將錯誤歸咎到自己身上的人,攬責是一輩子的課題,現在遇此一劫,先前積累的功底勢必要砍掉重練。
.
當時看著訊息,我根本想不出她要道歉的理由。對我而言,若是揣懷「惡意」或是「故意」傳播,才構成犯罪的條件,才有道歉的空間。況且傳染這件事,本來就會讓人同時成為加害與受害兩種身分,而兩者都不是她自願被授予的。或許她確實缺少警戒,但說到要為整件事道歉的人,她恐怕還有得等。
.
上述這段話的目的,在於「澄清」。一般而言,要處理愧疚感通常有兩種方式:「澄清」或「補償」。
.
從想法著手,協助案主澄清事發的因果關係,釐清責任歸屬,是一種「重新歸因」的做法。目的是讓案主明白,自己在整個事件中,究竟要負多少責任,澄清後避免卸責或過度自責,順道削弱強加在自己身上的罪惡感。
.
但是好險,我當時並沒有這樣做。
.
我忍住了用「為什麼要道歉呢,你並沒有做錯什麼啊..」這種話當開場白,因為聽在對方耳裡,這是站在非確診者立場才會說出的話。當匡列名單在腦中一字排開,每個名字可能都等著絕交,確診後所經歷的愧疚感與人情壓力,沒有親身體驗,什麼漂亮話都不堪一擊。
.
於是我決定採取後者,從行動著手,進行補償。
.
當然,這不是唯一的解法。我很了解這位案主,她不想用任何理由卸責,但又無力扭轉疫情,唯一能做的,就是認錯,把自己當成借鏡。與其澄清因果,不如承認自己太過大意,這樣做反而能給她一種承擔責任的感覺。
.
因此我允諾陪她寫這封道歉信,但有兩個條件。
.
第一,既然要寫,那就要寫清楚自己究竟犯了什錯。寫信的目的,不是為了讓自己沉溺在自責裡,而是從這些字句中,理解什麼是所謂的「錯誤」。這當中是否有不可掌控的因素,是否有明知故犯的惡行,失去警戒的原因是什麼,我可以對自己的疏忽做出什麼保證,寫清楚,誠心致歉,是我們能做出最好的彌補。道歉可以是一種宣洩,也可以是一種反思,若要療傷,後者的成功機率高一點。
.
第二,若有回信,我希望她能確認每封信的內容,因為這些回饋,是幫她進行重新歸因的良好素材。接著我請她出院之後,再寫一封「道謝信」,回想在這段隔離期裡,誰展現了寬容,誰給予了支持。因為我始終相信,所謂善意,會讓人從道歉延伸到道謝。
.
每天收看記者會直播,讓我們開始習慣俯瞰數字,數字集結成趨勢,趨勢決定了我們接下來要振臂或扼腕。
.
然而地勢決定了視野,站在高處,我們看到的是隊形。站在平面,我們才能看到每個人的動態。一般人關心前者,我也是,身為人父,我比誰都關心數字。但身為心理師,我更不該忽略後者。面對確診者,我應該要走進他們的故事,而不是只有翻行事曆確認自己沒事。這封道歉信,適時地提醒了這件事。
.
看慣了數字,我們很難再去想像背後的故事,即便數字歸零,那些人的故事也回不到起點。然而至少,我還能把它說出來。
.
這場戰役有明確的敵方,但絕對不是我們彼此。
不堪一擊37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metoo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18:什麼是 #metoo
00:56:Asia Argento的爭議事件
02:13:信任感是怎麼建立的
03:07:信任也會讓自己變得脆弱?
03:58:#metoo 是女權自助餐?
04:37:為什麼雙重標準會讓人不爽
05:01:訴諸資格論會有什麼問題
05:37:資格論跟「起源謬誤」類似
06:09:要如何避免因為資格論而誤判情勢
06:51:#metoo
【 製作團隊 】
|企劃:土龍
|腳本: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信任的崩潰:好萊塢#MeToo受害人,遭爆性侵未成年演員:https://bit.ly/2xTZVoq
→信任時常如此不堪一擊,但我們卻被迫要不斷相信別人?:https://bit.ly/2ztUmPx
→為什麼我們無法擺脫「資格論」?看匿名粉專的推廣難題:https://bit.ly/2ztTmev
→[H25] 常見謬誤一覽:https://bit.ly/2KEEU5A
【 延伸閱讀 】
→【性別觀察】男性的 #MeToo 經驗:女性主義者,也可能是性侵加害人:https://bit.ly/2QYZCRW
→何謂因人廢言?訴諸人身謬誤的正確用法和誤用:https://bit.ly/2OQCP9G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Of3z6TvJQ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