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迴響這麼大?再說一個好了……
同為出版行銷的朋友S,曾接手過一位作者A的書,A身體不好,很注重養生,A在讀者面前很有氣質,溫柔婉約,說話慢條斯理,但……
S說:「X!我跟主管去找A談出書時,A講話比機關槍還快!然後在我們面前說他知道這樣的說話方式會讓讀者很愛他,才可以賺更多錢!」
我問,談得順利嗎?
S翻白眼:「他不滿意我們的規劃,不想出,但是約都已經簽啦!然後很扯的,我因為感冒,怕傳染給他,主管叫我坐遠遠的,A就開始問我一堆問題,我只好小心翼翼回答,過兩天很扯的事來了。」
我繼續問S,什麼很扯的事?
S說:「他跟主管說,因為我把感冒病毒傳染給他,他身體變不好,就不出書了。」
???
「後來還要我寫信去跟他道歉,我也只好照做,因為得罪不起……」
……
#人前人後一個樣
#出版業金馬獎
不想 跟主管 說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其實你只要投遞履歷,一切都明白了!]
每天都有人來問我該不該離職,各種原因都有,而且都把情況描述得巨細靡遺,足見他們在過程中受創之深,以及痛苦與在意的程度。不過既然會來問我,想見心裡也是萬般猶豫,不知道怎麼做才好。
尤其在疫情期間,更是舉棋不定,不確定辭了是不是更好,比如會不會找到工作﹑薪水會不會被壓低﹑新工作能不能適應等。
像最近有一位上班族申請轉調部門,公司要他跨部門兩邊做,但是無法加薪。兩倍工作﹑兩倍工時,他累到不行,很想辭職。就在這時候遇到疫情,公司開始資遣員工,他想趁此遞出辭呈。卻在思前想後,腳步躊躇,主要是考慮這兩點:
💚1.找工作,他是有信心的
💚2.談薪水,這個時候他是沒信心的
於是,來問我怎麼辦。老實說,這兩點是他自己想的,是不是事實未可知,要去試了才知道,光是想都是假的。因此我只給一個辦法,建議他:
「你把履歷投遞出去,就知道答案。」
每次當我這麼說,多數上班族的反應彷彿受到驚嚇,會反問我:「可是我還沒有決定要辭職呀!」我的回答也一向是—
「我沒有要你辭職,我只是說你把履歷投遞出去。」
是的,唯有把履歷投遞出去,就業市場才會給你回饋,包括這三點:
💚1.有多少企業打開你的履歷
💚2.有多少企業請你來面試
💚3.有多少企業出的薪水高於你目前
這是最殘酷的考驗,也是最真實的答案,馬上明白自己在就業市場的定位與行情,知道是不是真能找到工作﹑薪水更好。至於關起門來想的,都是自己瞎想的﹑都是假的。唯有把履歷投遞出去,企業的回饋才是真的,而且明白一件事:
是公司比較需要你,還是你比較需要公司?
有的上班族會因此問到「可是我把履歷投出去,萬一公司知道,怎麼辦?」唉,這是問題嗎?首先,人力銀行有個功能,能夠鎖住前公司看到你打開履歷;其次,擔心這擔心那,那又何必每天憤憤不平﹑一副想要掛冠求去的模樣?這表示沒有決心離職呀!
接下來,我會請他們將投遞履歷的結果再來回覆我,十個有八個杳無音訊。按照我在職場的觀察,多半是縮回去,沒有真的去投遞履歷。你知道嗎?通常最會抱怨公司﹑成天嚷嚷著離職的人,也是待得最久的人!對於這樣的人,辭職不是一句狠話,而是一則笑話。
這也是我要他們投遞履歷的原因,因為多數人會出現以下兩種結果:
💚1.根本連去投遞履歷都沒有:
多數人只想吐吐苦水﹑發發牢騷而已,沒有真的要改變什麼,因為改變需要付出代價,而他們不想付出。
💚2.投遞之後,發現不如自己想像:
要嘛沒有好工作找他們面試,要嘛有面試卻談不到好薪水,掂掂斤兩,摸摸鼻子又乖乖回去上班。
這招叫「認清現實」!因此反過來說,當一個人真的下定決心想要離職,他要做的事不是到處去詢問別人的意見,而是直接把履歷投遞出去,讓就業市場幫他做一次「市場調查」,數字會說話,該辭或不該辭就有答案了。至於到處問,無非是「問道於盲」,因為別人不是你,怎麼替你決定該不該辭職?
不過,我也不是說你完全不能向別人諮詢,而是你的問題要重組框架。問題對了,答案才會是正確的。最近我看了一本書「你問對問題了嗎?」裡面講到一個故事,一語道破重組問題框架的重要性。
有個人很喜歡目前的工作,能發揮才華與自我實現,與同事相處也融洽,唯一讓他難受的是和主管不對盤。於是他做了一般上班族會做的事,想要換工作。他是真的有行動力,跟獵頭公司談了,也找到一份好缺,可是他仍然捨不得目前的工作。他太太知道了,幫他重組問題的框架,告訴他:
「你的問題,在於換主管,不在於換工作。」
這句話驚醒夢中人,你猜他接下來做什麼事?妙到不行!他向獵頭推荐他主管,把主管的優點說得天花亂墜,結果企業把主管找去上班!好戲還沒完哪,主管的缺不就空下來了嗎?嘿嘿,由他順理成章頂上去!這個殺人於無形,是不是太完美了?可見得重新設定問題很重要,而你也不是非辭職不可。
換句話說,多數人的本意不是要換工作,而是有個問題卡關,跨不過去,糾結不已,便想說只要走人就一了百了;可是它不是本意,就會猶豫,然後到處東問西問,問了半天還是沒有行動。所以這時該做的是「重新設定問題框架」,而不是遇到事情就想辭職,因為最終極有可能兩頭落空,沒辭職,困境也沒解決。
比如說公司遇缺不補,一人頂兩人的工作,每天做到歪掉,回到家只有躺平,日復一日,絕望到極點。一般人這時候會先跟公司談加人,公司卻表示不加人,只會安撫你,表現得了無誠意,逼得你想要離職。可是如果重新設定框架,像是設定成「每周只加班2天」,解決的創意就會走往不同方向。
像是以小孩為托詞,跟主管說每周一﹑三﹑五小孩有件事,必須父母準時下班,才來得及接送;但是你承諾會在上班時努力工作,而每周二與四也能夠配合公司加班。把時間鎖住了,天皇老爺來也不管,你就保住每周有3天能夠看到夕陽西下。接下來,再進一步刪除不必要的工作。
所以在職場遇到棘手問題時,你可以有兩個做法,都能夠提供全新的答案:
💚1.不想離職的話,那就重新設定問題的框架,考驗你的思考力。
💚2.想要離職的話,那就把履歷投遞出去試試看,證明你的行動力。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感覺受益,請你幫我在留言區+1。
攝影:旅居加拿大的畫家吉仔冰GiABing
不想 跟主管 說話 在 大人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因應疫情大家學習的需求,大人學又推出一門線上課【辦公室的閱讀空氣說話術】
在職場,我們難免會碰到一些尷尬的對話情境,比方說:
同事很喜歡公開聊薪水話題,我不想講,但又不知道該怎麼回應?
同事不時隱晦地窺探我的私人生活,該怎麼回應?
我在會議中夾在兩派勢力中間,應該怎麼回應才不會得罪人?
同事很愛推責任,該如何表達我的不滿?
下班跟老闆搭到同一班搭捷運還對到眼,這段時間要講什麼比較好?
想要加薪、升職,該怎麼跟主管談?
我想另謀高就,怎麼提離職才能讓主管留下好印象,甚至主動幫我推薦?
這些議題很有既視感對吧?有時候真正困難的不是工作本身,而視這些溝通交流。
但一個現代化的團隊,尤其是知識型的產業,非常非常仰賴個體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如果能在職場裡做到「說話得體」,或許不能保證升官加薪,但絕對能展現一個人的「品質」,久而久之,你身邊也自然聚集著氣質優雅,情緒穩定的夥伴們!
也因此,我們特別設計了這堂【辦公室的閱讀空氣說話術】,整理出職場中最常用到30個情境,系統化的拆解背後的邏輯,教大家如何優雅得體地表達自己。
疫情期間大家遠距工作,溝通時看不到對方本人,少了肢體語言表情動作的輔助,往往產生更多的溝通挑戰甚至誤會,這門線上課這時候推出,正好可以解決各位學習溝通的需求,一集講一個情境,幫助大家碎片化學習,說話更優雅,回應更貼心!
並且,這堂課的首發20日擁有「超級早鳥優惠」,建議大家趕緊庫存起來,慢慢聽,並在腦裡裡慢慢練,等疫情結束,讓老闆同事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吧!
>>https://bit.ly/3fv2i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