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不是在跟你說:「冷漠」和「切割」
是在說:「主體性」和「相互尊重」
界限是維護一個人「完整」的防護線
界限混亂的人:
易侵犯和越界他人範圍
易受人侵犯和被越界侵佔
漠視自己的人,容易不自覺冒犯別人
委屈自己的人,容易強迫及要求別人
階層和權威社會的後遺症:
"不相信人有學習力,甚至看低或輕視「學習」這件事的,不僅把人的成長設限,也會傾向剝奪他人學習面對及回應人生的機會,覺得別人的人生,盡是失敗和一塌糊塗。然後,自顧自的出手干涉、任意安排,要脅聽從。"
所謂的自顧自的給予、過度關懷、過度付出,努力卻不討好的情況:來自關係界線的混亂和佔據。
立下界限從「個體」的保障開始:我是一個「人」,你也是一個「人」。
我是我,你是你;這是無法模糊和混淆的。
「人」的形成:成為一個人,在於具有他獨立感受、情緒和想法,以及行動的自主權。不會被剝奪,也不會被抑制。
所以不要企圖在言論上壓制別人,或支配別人,一定要別人如何想、如何反應、如何感覺⋯那是漠視別人的主體性,也越過別人的界限,干涉了他人,甚至想控制全世界。
關於人生,你的人生是你的,他人的人生是他的。每個人都只能決定自己的人生,無法去別人的人生比手畫腳,強要他人一定應該要如何。
尊重你自己,你就更能尊重別人。
即使有人不尊重你,你也可以選擇尊重你自己。
生命的存在,是每個型態的人都有存在的位置和空間。
然而,我們仍可以選擇和深具緣分的人來往交流。不去強求任何需要用力勉強來的關係。
若是能夠因此相遇、對話,那是很棒的事,若是無法,那也是需要接受的事。
☂️放下自我中心主義,這世界是由不同人組成的
☂️有彼此個體界限的尊重,才不會相互攻擊及討伐
☂️因為我和你都存在,才有可能真實互動
-
《立下界限》卸除生命中不必要的內疚感,找回平靜,成為溫柔且堅定的自己
蘇絢慧2021最暖心力作 · 40篇心理界限箴言
博客來
https://reurl.cc/NXdL5p
誠品線上
https://reurl.cc/7yQLZb
不敗學習力 線上 看 在 李鼎的也不賴Leading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太驚訝的學習力了~
這次受經濟部中華資訊軟體協會邀請
藉由我過去的職場經驗
來開一堂線上
關於「辨識度」與「故事行銷」的課程
短短幾天有超過300多名中小企業的老闆們報名
並在報名的同時
提出他們想藉由這堂課程所一直思考的問題
這些老闆們有的是自己獨自開店
也有的是擁有20人以上員工的店家及工廠
根據軟協給我的回應
這次課程的報名過程
與往常最大不同之處
就是以往頂多十個問題之內
截至目前為止
卻有高達55個想藉由「辨識度」與「故事行銷」
去解決他們的困惑
當我細看這些問題
可以從字裡行間
讀出這些老闆們
甚至一看問題就知道極有才華的獨立工作者
在疫情時代來臨時
大家不能在實體空間與服務
滿足自己藉由消費帶來的享受
而在網路空間
藉由比價與再比價
甚至就算大家價格低到一模一樣的時候
那種還是不跟你買的懷疑
為什麼你就是選了別家?
其實每個老闆都知道
客人選了哪一家
也就是因為這樣
品牌的辨識度與忠誠度
甚至自己會不會是別人口中推薦的那個商家
就終於落到了
以「辨識度」與「故事行銷」的思維上了
更不用說
那些懂得故事行銷與辨識度
的
在地老品牌
要如何面對大家已經覺得是
那可能已經不想再提的故事
有被重新看見的可能
軟協的小編從五十幾個問題挑出了三個問我
像是:
👉如果我本身是2代回鄉經營老店,基本的品牌識別設計、基本的行銷都有做,要怎麼樣才能轉型的更成功?或是有更有效的曝光方式呢?
或是...
👉雖然故事行銷很重要,但是沒有成本沒有錢要如何勝出那些大品牌大廠商呢?
還有還有...
👉應該要用店名做品牌宣傳?還是用明星商品當成品牌呢?
我很榮幸能得到信任
能藉由自己的經驗
不管是失敗的或是成功的
以一種系統的整理回饋給大家
因為我相信
有時候成功的經驗不能複製
但是失敗的經驗可以讓我們減少犯錯趨近成功
距離下週二的上課時間只剩兩天
只剩下兩位數的報名名額
我把報名的方式留在留言處
真心希望每個老闆的心血
都能在未來藉由自己的故事被他人看見
愛上他的商品
在使用之後
甚至願意喜悅地告訴別人
#品牌辨識度
#引起大家的共鳴
#數位共學堂 #數位群聚 #線上學習 #品牌辨識度 #故事行銷 #李鼎導演
不敗學習力 線上 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生是自己的,不要幻想有捷徑,或是誰能保證給你永保安康
我不會跟你說「我是為你好」,因為,人生和生活都是你的。
我不會告訴你「你的人生應該要如何做」,因為,這是你要自己思考並決定的。
我不會把你的人生當成我生命的重心,因為,那是一種病態的假性親密。
我不會要你聽從我,要你照著我的期待做決定,因為,那是控制,更是支配和操弄。
我願看你探索與覺知你自己的存在;
我願祝福你有足夠的時間和領悟,踏實的去明白人生;
我願相信你的生命自有安排,一切超乎想像的充滿奧妙;
我願尊重你的生命,不漠視你的能力和經驗;
我願承認我們是平等的,都在學習人生的各種課題;
我願接受有更大的智慧存在,在屬天的奧妙安排中,我們都是凡夫俗子,在學會好好地活出自己,也學習和他人、環境之間能好好相處。
別輕易把人生交給別人,也別輕易把別人的人生扛著走。
我們能做的,是相互理解和支持,不是在丟包或是相互逼迫。
不要活在老是為別人擔憂的慣性裡,也不要活在老是把事情死命往壞的方向想,總覺得別人會把他的人生搞砸。人生,就像每個人私有財產,是不能拐騙搶奪的。你搶了人家的人生,讓他的人生損失,人家是會要你賠的。這時你才說「不關我的事」,那就太晚了。
在你要做出任何對別人人生的反應和舉動前,請先靜下來和自己聊聊談談,問自己為何要這麼做?不這麼做會如何?一定要這麼做不可嗎?有沒有其它的作法和可能性?
之後,問問自己:「你問過人家嗎?人家要你出手?還是要你挽救?有非要你出來扛不可?」
最後,再問問自己:「你真的可以?你願意無論之後發生什麼,你都會扛也會承受下去,無異議?你是真的心甘情願,還是覺得『應該』呢?」
只要你有那麼一絲絲矇騙了自己,不確認清楚自己的心意和感受,那麼只要事與願違,你出手為人家忙的、做的、給的,沒有讓情況變好,反而一塌糊塗,甚至鉤動你內心對自己的壞感受、壞評價時,你就會怨、挫敗、氣憤,對自己和對方都有滿腔怒火,充滿悔不當初。
你若停下來仔細辨識,你會發現,為什麼你總要為別人的事情衝得那麼迅速呢?為什麼你總要在別人看起來很可憐、很委屈時,做個行俠仗義之士呢?你對自己有如此嗎?能為自己最挺身而出,為自己仗義執言?
當一個人無法為自己時挺身而出及做出維護時,他內心總是渴望有人出面保護他,為他仗義執言,緩解他的困境和窘迫。這個他內心渴望會出現的人,始終沒有在他生命中出現,他內心總是抱著委屈和遺憾。然而這一份匱乏,卻在他看見別人好像有難時,尚無法分辨清楚困難的程度,和困難的成因時,他內心就像被俠士魂附身,非要出面來個主持公道,或自持公義化身,不允許弱勢者受欺負。
問題不在「幫助」是錯誤,而是錯在幫助之前,沒有客觀及盡量多面向的評估,像是被鉤住了什麼內心的情緒陰霾,想要立即的解決這令人不安和焦慮的處境。
為什麼這社會上有那麼多幫了之後卻沒好事的情況呢?
除了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許多沒有理性思考歷程,也沒有客觀評估力的像是「在別人的需求上,看見自己的責任」的教條外,我們內心積壓太多的委屈和不平、孤單和無助,使我們在看見別人處於困境或逆境之中時,也會引發、投射出自己過往的焦慮、無助、孤單、弱小的感受,非常不舒服,為了不讓自己一直受到內心壓抑的情緒翻攪、襲擊,就會衝動的想往外去解決或擺平讓我們引發焦慮的對象。
當然這個過程,還要有擅於以內疚感和良心不安來譴責自己,才能加強讓「焦慮」燃燒的柴油。
我們需要重視學習,勝過重視幫助。若一個社會不強調學習,只強調幫助,那麼無論在什麼樣的關係中,我們都會剝奪別人學習的能力和權利。只要我認定他無能、做不來、做不到,我就可以任意的指揮和插手主導對方的人生。
不相信人有學習力,甚至看低或輕視「學習」這件事的,不僅把人的成長設限,也會傾向剝奪他人學習面對及回應人生的機會,覺得別人的人生,盡是失敗和一塌糊塗。然後,自顧自的出手干涉、任意安排,要脅聽從。
「這是誰的人生啊?」這是我們要記在心上的一句話。
在任何關係裡,在面對另一個人的人生,乃至自己的人生,我們都需要時常默想:「這是誰的人生啊?」
收錄於《立下界限》
☂️卸除生命中不必要的內疚感,找回平靜,成為溫柔且堅定的自己
蘇絢慧2021最暖心力作 · 40篇心理界限箴言
博客來
https://reurl.cc/NXdL5p
誠品線上
https://reurl.cc/7yQL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