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贏在終點,而不是贏在起跑線】(有贈書)
郭泰現年72歲,為台灣投資圈與企管界的前輩、也是長青型作家,曾任哈佛企管副總經理,並在世新大學教過書。郭前輩近期贈我五本著作,並期待我將《怎樣成為企劃高手》書中一篇「個人生涯規劃企劃案」分享給對未來感到迷惘困惑的青年們。該篇是郭大俠以自己個人的生涯規劃作為實例,其中提到了幾個我認為很棒的點,我加上個人心得分享如下:
1. 至少入職場三年之後的規劃才有效:
因為毫無社會經驗的年輕人根本還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這世界,所做規劃都是無效規劃。郭大俠謙稱自己駑鈍,因此是到了39歲才為自己寫下這份生涯企劃案。
我認為,許多青年在30歲(而立之年)感到迷惘困惑,這是正常的,因為孔子認為「30而立」的年代(西元前551~479年)男子平均14、15歲就出社會,因此30歲時已經累積了15年以上歷練;現代人往往20~26歲才出社會,因此要到35~40歲之間才會有足夠歷練「見自己」(還未必見天地)。
至於如何作出有效的規劃,郭前輩和我一致認為以下這兩點是關鍵。
.
2. 以終為始的智慧:
郭大俠在他的個人生涯規劃企劃案以「生命的態度」作為開頭,因為一個人的人生哲學、最後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是目標(盡頭)也是開頭。你必須先釐清盡頭、並作為起頭,每一步才算是有效的努力。
這就如股神 巴菲特所說:「在錯誤的道路上,奔跑也沒用。」很多人在三十多歲、四十多歲,才逐漸發現人生有更值得追尋的目標、有自己更想要成為的樣子,回過頭來看年輕時的規劃真的是一場根本不會上演的鬧劇(或者真的有上演那就更麻煩了)。
好友Jennifer說她有一天在家和小兒吃飯聊天時,電視上剛好在播放一則廣告, slogan 是「讓您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小兒問說:「麻,贏在起跑線有什麼用啊?我們要贏在終點吧!」這真是給所有家長們一個當頭棒喝,連小孩都比大人更清楚人生輸贏的規則呀。
.
3. 人生導師的重要:
郭大俠說他39歲時,閱讀吳靜吉博士所寫的《青年的四個大夢》,對於明朝醫學家李時珍的事蹟大受感動,毅然離開工作15年的職場,選擇寫書為終身志業,至今寫過35本著作,包括熱銷30萬冊以上的《王永慶的人生智慧》、10萬冊以上的《股市實戰100問》。
江孟芝在《不認輸的骨氣》書中的自序說:「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踐的價值。」她成為33歲就在師大畢業典禮上對3000多位師長以及畢業生演講的人,是因為她從小的夢想就異於同儕、說出來不怕人笑,但她勤奮不懈,努力了20年朝著相同夢想在前進、用了20年講述著的相同的話,只是現在才有鎂光燈照到她。
郭大俠奉500年前明朝的李時珍為人生導師,儘管他們不可能碰面、也無法為他解答問題,但「閱讀是靈魂的混血」,著作是能夠穿越時空去影響一個人既深且遠的媒介。許多成功人士的啟蒙者,都沒有和他們活在同一個時代。
旅人們在夜晚望著星空,憑藉著微微星光作為指引方向,然而實際上那些星星距離我們數百萬到數千萬光年之外,所發出的「化石光」,甚至有些是在地球有恐龍之前,卻仍指引著現代的人類。我認為,每個人都能夠透過閱讀,找到自己跨時代的人生導師、啟蒙者,哪怕講出來會被人笑,或許旁人只是高度不夠足以看到你寄託的仰望、寬度不夠去衡量你將要展開的人生。
.
感謝郭前輩應邀加入臉書社團【高手的養成3:財富自由學習園地】、【讀書會: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投資最重要的事、原則、高手的養成】,在作育英才的路上,有同伴,可以走得遠。
願善良、紀律、智慧與你我同在!
.
P.S. 提倡閱讀,自始自終不遺餘力。若您喜歡此文,歡迎轉發分享(或留言您最喜歡的一段話、或心得),2019/7/1(一)20:00之後我會從分享者、或留言者當中抽出三位可獲得郭泰前輩的任何一本著作、或江孟芝《不認輸的骨氣》(以上可任選,並加上安納金親簽&祝福語)!
.
#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踐的價值
#要贏在終點而不是贏在起跑線
#以上我全數自費購買來贈送給讀者而無業配喔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