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anLabel專題】By 好食課小編
#特定代糖影響腸道菌而提升糖尿病風險 #孕婦吃特定代糖與小孩氣喘有關 #人工色素可能提高小孩子過動風險 #減少非必要的添加 #不過避免微生物危害是最重要的
好食課最近和大家分享了什麼是食品添加物,立馬就有媽媽私訊小編,詢問團隊有關小孩子與食品添加物的問題~就讓好食課來解答吧!
在前一則說明中,好食課提到了現行可用的食品添加物都具有合法使用的範圍與使用限量,所以在這範圍內使用都是安全的!
在毒理試驗中以動物作為實驗對象,慢性實驗會做整個生命週期達到兩年,所以能通過毒理試驗基本上都是「低風險」的,但!人生總是有個BUT!有些疑慮難以無法釐清的。
#複方食品添加物會不會交互作用
由於每一種食品添加物都有其功能,所以食品中所加的食品添加物,通常不只一樣,那這樣「複方」的存在,也是安全的嗎?
所以有些學者也提出質疑,因為毒理試驗都是「單方」添加物,這些食品添加物間對人體會不會有交互作用呢?
雖然也有許多學者認為不存在這樣的風險,但確實幾乎少有研究評估「複方」添加物的安全性。
-------
#特定的代糖會影響腸道細菌
現在的安全不代表永遠的安全,因為科學是不斷在演進的。過去毒理試驗並未探討腸道細菌,而現在卻有許多研究發現,食品添加物會影響腸道細菌分佈,進而影響代謝。
以阿斯巴甜等特定代糖為例,糖是糖尿病的元兇之一,若可以提供甜味,但又沒有熱量,不就是太棒了!所以代糖的出世無疑是給了一個解!
習慣吃糖的人會增加糖尿病風險,那如果減少糖類改吃代糖,理論上應該可以減少風險吧?
答案是....不會!!反而還有可能增加!!
近年來一些研究發現,代糖會影響腸道細菌的分佈,進而影響腸道激素等等因素,進而改變了胰島素的敏感性,在一些流行病學研究中反而觀察到吃代糖的族群,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增加的!
-------
#孕婦攝取代糖增加小孩過敏風險
2013年一項研究,探討孕婦喝代糖飲料,是否與小孩未來發生氣喘、過敏性鼻炎的風險有關,結果發現,每天喝超過一罐代糖飲料的比起不喝的媽媽:
➤ 小孩子罹患氣喘的風險增加
➤ 過敏性鼻炎的風險提升
所以,孕婦攝取代糖可能與小孩子的健康息息相關。
-------
#人工色素與苯甲酸_防腐劑_可能會增加小孩過動風險
2007年,Lancet期刊發表了一篇十分吸引人注意的研究。在這篇研究中,有153個3歲小孩與144個8歲小孩參與挑戰試驗(challenge test),試驗中要小孩子攝取含有「人工色素」與「防腐劑」的飲料,並後續填寫過動症量表。
結果發現有攝取色素或苯甲酸的小孩,在過動量表上的表現都比沒有吃安慰劑組的小孩來得差。所以,這代表著「可能」色素與防腐劑會影響到小孩的行為
備註:有些學者認為挑戰試驗的劑量不符合平時我們攝取的劑量,所以認為這實驗並不十分準確。
不過,美國兒科醫學會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呼籲家長們要讓小孩子減少接觸人工色素,因為其實不只Lancet這篇研究有提出過動疑慮,至少有5篇以上的研究都認為人工色素會提高小孩子過動的風險
可是不是有限量標準嗎?
在這篇美國兒科醫學會期刊中,點出一個重點了!雖然有經過毒理試驗,評估了食品添加物的使用限量。但毒理試驗是基於動物實驗,且沒有評估神經與神經行為的項目。
所以雖然人工色素有經過毒理試驗合格,但這不是作為 #對小孩無害的理由
基於小孩子成長只有一次,我還是認為小孩子盡量減少接觸 #非必要性的食品添加物,如:色素、香料等等都不是必要的。而與安全相關的添加物,如:防腐劑...等,也並非100%必要的。
媽媽們可以挑選更好的商品,製程乾淨、包裝完整、儲藏溫度適宜等,減少細菌滋生的問題,這樣也不一定需要使用防腐劑,也可以減少小孩子接觸防腐劑的機會,又不會有細菌中毒的危險。
-------
#想要買少添加或無添加_要怎麼挑選呢?
這對消費者來說可是門學問啊!
並不是每一家食品業者都可以做到少添加,甚至無添加!隨隨便便就要減少防腐劑,那可不行!加工製程不乾淨的狀況下,那可有細菌中毒的危險。
所以,好食課給了幾個建議,讓您在挑選少添加或無添加的食品時有個依據:
➤ 選擇合格廠家、大廠:具有HACCP、ISO等等認證,現今的包裝食品廠,基本上都有良好的自主管理,加工製程乾淨、包裝完整、運送溫度適宜、限制販賣時間...等措施,避免微生物生長,在安全無虞的狀況下才能減少防腐劑的使用
➤ 看標示:選擇包裝完整,清楚標示的食品,可以看食品成分就可以知道是否有加了食品添加物。
➤ 看標章:台灣已經有導入標榜少添加甚至無添加的 #CleanLabel潔淨標章,經過驗證後授予標章,所以只要認標章就可以買到少添加,甚至無添加的食品。
➤ 心態調整:加工升級、原料升級可是要成本的!所以消費者可能要付出多一些些的金錢來購買少添加與無添加的「安心」
最後,要買給小孩子吃的,可以依循上面幾個原則,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購買少添加與無添加的食品,能減少小孩子遇到的風險,也比較安心!
文獻來源:
1.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2 120(1): a15–a16.
2. Pediatrics. 2018 142(2): e20181408.
3. Lancet. 2007 370(9598):1560-1567
4. PLoS One. 2013; 8(2): e57261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