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近接到了一份令我非常興奮的工作,是政府單位影片比賽的決選評審。
28歲的我幻想過很多職稱,唯獨「評審」是我從未想過的,這個邀請對我來說是極為榮幸的。
我開啟了「評審須知」、「評審項目」裡面的配分說明,回想到了大學時期為了賺零用錢就開始參加各種比賽的我。
唉,每天一包菸的我,永遠記得世新大學山洞口的佈告欄裡張貼著101年「國民健康局無菸廣告」比賽宣傳,當時念的是公廣系,對於攝影剪接一無所知,但腦袋閃過了一個想法,半夜打給淡江讀影像的曾昱耗,曾總是這樣對我溫柔體貼,在任何時候都會耐心的聽我把故事說完。
於是曾成為了我的影像導師,教我用premiere、單眼相機,我們一起拿到了當時的「無菸生活」比賽第二名,之後的連續三年我都是第二名,從未拿過第一名。
我一直覺得這是評審們對我做最美好的事情,讓我深深感受,我雖在行廣告比賽,但不應該因此感到滿足。
學會剪接、攝影以後,我發狂地參加任何我查的到的大大小小比賽,逼迫自己每個月都要參加。
比賽,成為我絕對學習的方法。
記得當時世新頒布了個人榮譽獎助金,只要我在校外參賽前三名,校內就會依照比賽規模再給我一筆獎金,而我很幸運的,大學四年拿了12個獎,世新前前後後再給了我約8-10萬元。(讚嘆世新!跪謝世新!)
在研究所以前,從未上過任何電影相關課程的我,其實非常謝謝每個看過我作品以及鼓勵我的評審,我總是會從公文裡面尋找評審給予我的簡短評語,思考著自己如何改進。
在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裡,主修行銷企劃,我理所當然的被電影系同學稱為「外行人」。
很遺憾當時我的成績沒有好到可以雙主修電影系,因此我最期待比賽後能見到評審時刻,我把每位評審當成我的電影老師,珍惜一字一句他們對我說過的話。
其實拍片另一個原因是,當時我阿公過世,我的爸爸深受打擊,鬱鬱寡歡,印象中唯一一次見爸爸笑,就是我第一次上台領獎。
我小時候成績極差、過動、從未在學業上讓爸媽感到光榮。
直到有次和爸爸跟鄰居在電梯裡,鄰居問:「你女兒做什麼的?」
爸爸用炫耀語氣回:「她拍微電腦,還有得很多獎哦!」
對,我爸就是講「微電腦」,他講錯了😂
因為過去我也跟著大家非常討厭「微電影」三個字,導致我也不怎麼糾正我爸。
但我非常確定,我喜歡站在台上,看著爸爸用閃閃發光眼神直視著我,好似他的眼裡,只有我的頭上有盞聚光燈;而我,無論當時場地多少人,我總能mute 掉所有雜音,和我爸,隔著距離進行的神奇交流。
每當我腦海出現這個畫面,我就有動力繼續寫作。
直到今天,我看著這些參賽劇本們,我想如同過去八年曾經評選我作品的評審們一樣,透過劇情大綱,找到那位像是當年總是被嘲笑愛做白日夢的我。
我想摸摸著你的頭,告訴你,願意參加比賽的你已經很勇敢。
八年前什麼都不會的我,已經把影像成為了我的工作。
我們,連同我,也會一直、一直參加比賽下去。
April2020作品集:https://reurl.cc/5qMxpy
FB: #April懶得說話 (內心小世界)
FB: #我的前任是極品 (機歪人格)
IG @apriltzu (真實的自己)
https://www.instagram.com/apriltzu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金工創作展 廖偉淇專訪 實習主持人: 吳政頡 (世新大學-公共關系暨廣告學系) 拙納自在,心空無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金工創作過程中,鍛敲工藝技法的運用,常會使用到許多專業的工具及設備,當中還需對於材料科學、物理及化學,彼此間產生的原理變化有相當的理解,這...
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 在 立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世新公廣畢籌團隊近日在粉絲專頁上發起「溫暖的大人」企劃,找尋社會上那些即使沒人看見卻依舊堅持走在自己道路上的人們。其中一位受訪者,是在醫院任職護理師4年多的楊小姐,她表示醫護人員之於病患的關係,不僅止於個人與個人,而是個人與一整個家庭的對話。
#醫護加油 #臺灣加油 #世新公廣 #溫暖的大人 #尋溫 #無恆模式
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北當代藝術館將由世新大學助理教授駱麗真學姊擔任館長,台北當代藝術館盼借重學姊藝術家及策展人的身份,帶領當代成為國際重要藝術據點邁向下一個20年。
台北當代藝術館說明,駱麗真學姊為美國紐約大學藝術創作碩士、國立交通大學新媒體藝術博士,專長在當代藝術、新媒體藝術研究與創作、藝術創作與評論、數位行銷與趨勢研究、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藝術教育與幼兒發展等,現服務於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已向世新大學辦理借調,專心投入當代館館長乙職。
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金工創作展 廖偉淇專訪
實習主持人: 吳政頡
(世新大學-公共關系暨廣告學系)
拙納自在,心空無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金工創作過程中,鍛敲工藝技法的運用,常會使用到許多專業的工具及設備,當中還需對於材料科學、物理及化學,彼此間產生的原理變化有相當的理解,這也包涵在創作時,對金屬材料造形構成的重要因素。
金工創作者—廖偉淇把鍛敲當作修鍊手與心的工具,金屬從全平面到立體蜿蜒,他將創作時律動的肢體與心意合而為一,透過形而下—身體勞動的創作過程完成作品,再經由作品的呈現,傳達出形而上精神層次的心靈感受,達成身心合一的融合境界,也提升工藝創作的精神層次。總是全心地投入創作,廖偉淇在謙虛中學習並體驗,就像是一位虔心修習的僧侶,在藝術的世界之中修練,探究真善美的境界。
浸心在萬物與自然之間
週末的休閒時光,廖偉淇經常與家人出遊,往返臺北文山區附近的山林中,他特別喜愛在散步時,享受在大自然中放鬆的愉快感受,他試著去感受那空氣裡,因各種花草植物、土壤、山石,伴隨著風所帶來的豐富生機。每當靜心在自然之中,由山林間所帶來的各種感官經驗,不僅使廖偉淇的心境產生變化,對於萬物的空間讓他更覺親近,不禁忘卻時間的步伐。如此的存在感受,就像專注投入創作時的心境,專注體察週遭環境帶來的感官體驗,成為廖偉淇閱讀大自然詩歌的線索,閱讀這些詩歌的感動,也體現於他的想像力當中,成為日後作品造形的基礎。
這些藉由大自然空間誕生的感官詩歌,將廖偉淇的想像加以轉化,再運用鍛敲工藝來敲塑作品,在千錘百鍊的金屬鍛造工法裡,虔心來表達他得之於大自然的感受。經過金工敲塑創作的完成及自述,廖偉淇也希望從作品的造形來映照觀者,去反映人們內在的美感精神。
萬物之於廖偉淇—是生命共同體,對一草、一花、一木及一切的眾生,都生起同理心,需以真心對待,對於萬物都能夠感同身受的話,內在的慈悲之門就悄悄的開啟了。我們也從此可見,他以「感恩惜福」的生命哲學,來領受空間中更親近萬物的存在。
談到創作中使用的鍛敲造形技法,廖偉淇必需不斷反覆將金屬材料運用高溫來退火,使得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特性,接著再操作許多的鎚塑工具,反覆敲鎚材料來塑形,使敲鎚受力之處延展,變長變薄或收縮變厚緊密,其中反覆的鍛造工藝過程,考驗著創作者對於技術原理的科學理解,以及協調肌肉的肢體運動經驗。
從原生藝術到禪藝美學
法國藝術家尚•杜布菲(Jean Philippe Arthur Dubuffet)拋開了傳統的美學標準,他認為繪畫、雕塑及工藝等創作,皆來自創作者對於事物的強烈感受,過程完全始於創作者自己內在的動力,盡可能地不模仿,依賴古典、傳統藝術,及減少受流行與文化的訓練與薰陶。多顯現自我的心靈的創作特徵與自發性、神秘性及非商業性,形式上並非於描寫外在世界的敘述性,而多是著重於創作者的內心一面。因此尚•杜布菲提倡出著名的藝術運動Art Brut「原生藝術」。
日本學者鈴木大拙提出「禪」是一種神秘主義,認為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超越者,宇宙中存在著一種具有超越性的普遍理性。無論藝術家作品所選擇媒材、形式與表現,這都是創作者一種觀念的延伸,脫離神秘主義的曖昧差異之後,東西方文化對於禪的藝術詮釋,仍是一種思維,也是一種創作的精神關照。
當下即是的禪藝
的內心態度決定其對應之關係,常受到爭議的是禪思維過於抽象,如同以「空」來解釋虛實之間的對應關係,無法以科學的依據衡量而辯證定論。
「即使一切皆空,但也不等於虛無。」廖偉淇表示:這是其所形成的觀念真實存於人們腦海之中,創作者藉由生活行動、創作過程、作品的產出呈現等等.....任何形式所呈現的都是禪思語彙所傳達「當下即是」的美學精神與體驗。對於他來說,這種「空」本身並非是一種什麼都沒有的情況,而是代表另一種精神層次的參悟本質。
廖偉淇簡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研究所碩士班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藝術學士畢
個展紀錄:
2016 「拙納自在」廖偉淇工藝創作個展,新北市板橋,致理科技大學藝文中心
2015 「恩喆洁金工木印」廖偉淇金工個展,臺北市,亞典藝術空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hmhZUO0ZvE/hqdefault.jpg)
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 在 公廣系報告現象 - 世新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剛好跟公廣系修一樣的課,我發現公廣系二年級的報告質料都高到可怕,不論口頭還是簡報呈現,是目前當屆的現象,還是公廣系都怪物阿- 世新,報告,公廣. ... <看更多>
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 在 世新公廣 的推薦與評價
世新公廣 is on Facebook. Joi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世新公廣and others you may know. Facebook gives people the power to share and makes the world mo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