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傷〉
登山皇帝梅斯納出生在北義大利的一座山城,地理位置緊鄰著奧地利,他在二戰末期出生,家中九個小孩裡排行第二。梅斯納的父母共生了八個男孩、一個女兒,緊接在梅斯納後頭出生的弟弟甘瑟,後來成為他的攀登夥伴,登山界稱呼兄弟倆梅斯納兄弟(Messner Brothers),彷彿超級英雄電影中某種厲害的角色。
梅斯納的父親曾在二戰服役,替德軍打仗,戰爭結束成為地方上的老師,也是一名富有熱情的攀登愛好者,這點,梅斯納與幾乎每個偉大的西方攀登者共享了相似的家庭養成—有個喜歡登山的爸爸。
義大利北方正是多羅米提山的範圍,那是延伸自阿爾卑斯山系南側的山群,最高點海拔3343m。年紀還很小時,梅斯納與甘瑟就跟著父親在多羅米提山區探險,當兩人進入青年階段,當地的困難山峰都已留下他們的足跡,兄弟倆開始將目光瞄準神秘的喜馬拉雅。哥哥先在地方的學校教數學,弟弟則在銀行工作,以儲備遠征的旅費。
1970年初夏,25歲的梅斯納與24歲的甘瑟加入一支德國探險隊,遠赴巴基斯坦想挑戰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巴峰,那座巍巍巨山海拔8126m,與多羅米提已不在同一個境界。不但如此,兩人想藉由當時無人嘗試的南迦帕巴峰南壁Rupal Face登頂,那是一面高達4600m氣勢驚人的大岩壁,盛滿了冰與雪直入雲端,在當時(或許也包括現在),公認是地球上最難攀爬的一面山壁。
南迦帕巴峰是世間14座8000m等級的巨峰中位置最西的一座,像一根固定住喜馬拉雅山脈西側的錨。首登發生在1953年,由奧地利攀登家赫爾曼・布爾完成,德國的時空穿越影集《闇》(Dark)在第一季第八集就提到了此事,把這件山岳史上的壯舉,與史達林過世、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加冕並列為1953年最重要的三件事情。
布爾是提倡阿爾卑斯式攀登(Alpinism)的先行者,那意味攀登者不依賴氧氣瓶與固定繩,捨棄大隊遠征式(Expedition Style)的後勤補給,憑自己強大的體能、膽識與技藝攀上眼前的那座山。在布爾之前,南迦帕巴峰已奪走三十幾條攀登者的性命,而8000m等級的巨峰只有安娜普納峰與聖母峰的山頂曾被人插下旗子,20世紀中期,活脫脫仍是高海拔探險的洪荒時代。
布爾順利「征服」了(這是當年喜歡用的動詞)南迦帕巴峰的新聞轟動全球,他在回國後出版的書籍裡宣稱,Rupal Face永遠不可能被人類攀登。這樣的宣示,或者說,這樣的警告,對梅斯納那種擁有超乎常人的毅力與決心的挑戰者來說,無疑是一則誘人的邀請。
兄弟倆遵循阿爾卑斯式攀登的傳統,與艱困的岩面奮戰了四十天,終於登上南迦帕巴峰,是人類史上第三度登頂,也一舉破解了Rupal Face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兩人從山的西壁下撤,途中甘瑟不幸被一場雪崩沖走,梅斯納則在數天後獲救,卻因嚴重的凍傷,必須切除七根腳趾頭。
這是一次悲劇性的成功,梅斯納達成了他的目標,卻一次得到三種傷害:身體的傷,心理的傷,與精神的傷。
他僅剩三根腳趾頭可供行走了,遑論攀登呢?他還在山上失去了自己的夥伴,甘瑟不單是攀登搭檔而已,更是他從小優游在山中,一起眺望遠方的山脊做著大夢的親弟弟。梅斯納也承受圈內人的責難,有人批評他,不該冒險從西壁下山,也有人指出,他不該帶著技術與經驗都不如自己的甘瑟迎向如此艱險的冰山。
在極限攀登的領域,有個名詞叫作「生還者的罪惡感」(Survivor’s Guilt),意指災難發生後的倖存者,必須面對會跟著自己一輩子的壓力與苛責,也許來自社會的道德判準,也許是他自己萌生的過意不去。
「為什麼走的是他?而不是我?」這是生還者下山初期的普遍反應,而幾年、十幾年後,這個問句可能演變成一個祈使句—「真希望走的是我,而不是他。」這樣,就不用傷痕累累地活在人世,每當午夜夢迴思緒又回到那個無法重來一遍的現場。
攀登大師與搖滾明星其實有幾分相似,我指的並不是他們身上會散發某種氣場或能量(這當然有,不用多說),而是攀登大師與搖滾明星恰是兩種不容易活到太老的「職業」,前者因為各種山難與意外,後者則是菸毒酒的摧殘以及長期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所導致。
攀登大師與搖滾明星活得愈老,愈會發現,自己的同儕朋友愈少了,他必須自己老得很寂寞。
然而,攀登與搖滾從來就是屬於寂寞人的嗜好吧?把這兩種技藝鑽研到一個程度的人,他的行為與判斷就不再會落到「正常人」的範疇裡;換個方式說,你很難用所謂的社會標準去預測、評斷他接下來的舉動。
1970年夏天的南迦帕巴峰,讓梅斯納遍體鱗傷,他是不是應該從此療傷止痛,高掛登山靴,回義大利的校園裡教數學呢?他沒有。
1972年,他登頂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盧峰,直到1986年站上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他用十六年的時間成為史上第一位完登14座8000巨峰的人類,而且,他始終沒忘了與弟弟甘瑟的約定,抵抗氧氣瓶的誘惑,奉行著無比困難卻也無比優雅的阿爾卑斯式攀登法。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過:「意志顯示自身為有機體。」
持續進行登山這項活動,甚至把它當成一種志業,都是意志力特別超群的人。我身邊有許多朋友,每次完成一趟高山縱走,全身上下盡是各種山之傷—擦傷、破皮、瘀青、叮咬、扭傷、韌帶受損,都是家常便飯。為了再次上山,朋友間也流傳著一份物理治療與針灸名醫的推薦名單。
但你去問他們,每個人都會說那是皮肉之傷罷了,整體的健康狀況因走進山林變得更好,心理和精神層面也變得更強健了。登台灣的山,戲劇規模當然比不上崇偉的喜馬拉雅山,皮肉之傷也無法與梅斯納所歷經的傷痛相提並論,我看似說了一個離我們很遠的故事,但仔細想,攀登者的內心情狀其實都是一樣的。
(原文載於Shopping Design 2020九月號)
「世界第一高峰是聖母峰那第二高峰是那一座山呢」的推薦目錄:
世界第一高峰是聖母峰那第二高峰是那一座山呢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K2遠征史超濃縮版:緣起和第一次遠征隊》
鼎鼎大名的K2高達8,611公尺,是喀喇崑崙陡峭無情的王者,僅次於聖母峰(8,848公尺)的世界第二高峰,又名「野蠻之山」──The Savage Mountain。好帥的名字!不知道是誰取的呢?
答案是喬治‧貝爾(George Bell),1953年第三隻美國遠征隊的一員。在那一次失敗的攀登之中,他和其餘隊員在下撤時不幸集體滑墜,卻奇蹟似的撿回一命。回國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吐出了這一段話:「K2是一座嘗試要殺了你的殘暴之山!」(我覺得翻成「野蠻」太保守了,K2真的很暴力啊!!)
每一座如此高海拔的山峰,背後都有血淚交織的歷史,K2亦不例外。在1954年義大利遠征隊成功登頂之前,不屈不撓的先驅者們前仆後繼,每一個故事都不比另一個遜色!所以我認為,在看一座這樣的巨峰,不從歷史的角度欣賞祂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唯有知道過去的人犧牲了多少,我們才知道爬這樣的一座山,遠遠不是照片和影片中那永遠莊嚴、美麗的一面這麼簡單。
.
該從哪裡說起呢?先講一下時空背景的差異好了。K2的攀登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那時候的科技、裝備、知識、預報完全不能跟現在相比,尤其是高海拔對人體的影響!在那個超級老派登山的年代,因為缺乏可靠的氣象預報,登山者只能現場觀察天氣來判斷,有時候被劇烈風暴困在帳篷裡一兩周都不是稀奇的事,甚至還有人因此被活活餓死 ...
(老前輩們的英靈:有氣象預報真幸福RRRR ....)
.
.
接著,讓我們迎來K2史上第一次遠征 ...
----------
1902年:【免驚啦,咱們只要幾天好天氣就能登頂了!】
這次攀登的帶頭大哥是一位有錢的年輕英國人,名叫艾雷斯特‧克勞利(Aleister Crowley),一個華麗、愛嗑藥、喜愛神祕學又愛爬山的雙性戀者兼詩人,以及德裔英籍的奧斯卡‧艾克斯坦(Oscar Eckenstein),一位變成鐵道工程師的化學家。
這兩人都是當時登山界的邊緣人,甚至有些反主流。雖然年齡相差整整17歲,他們卻是一見如故,變成了攀登的好搭檔。
可別小看這位艾雷斯特,人家雖然沒在登山史上留下太大名號,但因為這人實在太前衛太神秘,還出現在披頭四1967年專輯「派伯中士的寂寞芳心俱樂部樂隊」封面之上咧!!(嫌這樣還不夠酷嗎?兩個英國傳奇搖滾樂團──齊柏林飛船的吉米‧佩吉(Jimmy Page)和黑色安息日的主唱奧茲·奧斯本(Ozzy Osbourne)可都是他的粉絲啊~
1900年代的時候,無法登頂不打緊,如果能帶回世界最高攀登紀錄也是風光──就是高度啦。就算你離峰頂還有1,000公尺就下撤,若是比已知的紀錄高還是可以上新聞的。由於西藏和尼泊爾當時不開放外國人進入,南美洲第一高峰阿空加瓜又已有人登上,只有大英帝國控制的喀喇崑崙一帶才能讓登山者有機會締造新紀錄。
多虧了艾雷斯特繼承的豐富遺產,他們才有財力安排前往喀喇崑崙的行程,但隊伍裡面誰都不曉得高海拔對人體會有什麼影響。高海拔是啥?可以吃嗎?在他們眼中,K2沒什麼技巧上的難度 ... 對整趟行程的想像,比起一趟壯烈遠征,還更像是一個登山主題的異國假期。總之,他們招集了四位隊員,展開K2的六人行。
當然現實是殘酷的,艾雷斯特還沒認真開始爬就被瘧疾給放倒了,奧斯卡和另兩位隊員則是因為感冒而狀態不佳。剩下的兩位奧地利隊員樂觀的覺得爬上去不難,於是開始攀登K2的東北稜 … 總之,這群搞不清楚狀況的人們最後一一被高海拔和疾病擊倒,只能無奈撤退。
.
然而,隊內的瑞士醫師儒勒‧賈克-奇亞莫(Jules Jacot-Guillarmod)日後出版的遠征紀錄(內含很多照片),卻讓K2之名首度進入歐洲登山界的視線之中,引起了一位義大利王子的興趣。他的名字是盧意吉‧阿瑪迪奧‧薩佛亞(Luigi Amadeo Savoia),也就是探險史上頗有名氣的阿布魯西公爵(Duke of Abruzzi)。
回顧這一次失敗的遠征,我們可以說他們很天真,也可以欽佩他們的毅力。這群人在冰河上苦撐68天,其中只有8天不連續的好天氣。之所以撐這麼久的原因,還是打從心裡認為這座K2不過就是幾天的攀登而已 ... 「免驚啦,咱們只要幾天好天氣就能登頂了!」
但公正的來說,1900年代初期的世界仍充滿著未知與神祕感,所以這一對登山拍檔的確是有客觀的創舉性,或許除了一股無人可擋的衝勁之外,他們堅持不依賴專業嚮導的攀登方式,也是被後世封為先驅的原因之一吧。
本次的攀登高度最高約6,700公尺,沒能破了當時的世界最高攀登紀錄──阿空加瓜峰,6,962公尺。值得一提的是,艾雷斯特最屬意但又爬不上去的那一條東南稜,正是K2日後的標準路線。
下集待續 … 1909:【真‧貴族式登山:義大利王子的K2遠征記】
----------
最後 … 現在,沒錯就是現在,2019年,有兩位勇敢的台灣男兒正在攀登K2喔,他們是張元植和呂忠翰,臉書上面的粉專名為「K2 Project 張元植X呂忠翰八千計畫」,還不快去跟上他們的腳步看看K2長什麼樣子啊!
Photo credit: Listverse
世界第一高峰是聖母峰那第二高峰是那一座山呢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K2遠征史超濃縮版:緣起和第一次遠征隊》
鼎鼎大名的K2高達8,611公尺,是喀喇崑崙陡峭無情的王者,僅次於聖母峰(8,848公尺)的世界第二高峰,又名「野蠻之山」──The Savage Mountain。好帥的名字!不知道是誰取的呢?
答案是喬治‧貝爾(George Bell),1953年第三隻美國遠征隊的一員。在那一次失敗的攀登之中,他和其餘隊員在下撤時不幸集體滑墜,卻奇蹟似的撿回一命。回國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吐出了這一段話:「K2是一座嘗試要殺了你的殘暴之山!」(我覺得翻成「野蠻」太保守了,K2真的很暴力啊!!)
每一座如此高海拔的山峰,背後都有血淚交織的歷史,K2亦不例外。在1954年義大利遠征隊成功登頂之前,不屈不撓的先驅者們前仆後繼,每一個故事都不比另一個遜色!所以我認為,在看一座這樣的巨峰,不從歷史的角度欣賞祂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唯有知道過去的人犧牲了多少,我們才知道爬這樣的一座山,遠遠不是照片和影片中那永遠莊嚴、美麗的一面這麼簡單。
.
該從哪裡說起呢?先講一下時空背景的差異好了。K2的攀登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那時候的科技、裝備、知識、預報完全不能跟現在相比,尤其是高海拔對人體的影響!在那個超級老派登山的年代,因為缺乏可靠的氣象預報,登山者只能現場觀察天氣來判斷,有時候被劇烈風暴困在帳篷裡一兩周都不是稀奇的事,甚至還有人因此被活活餓死 ...
(老前輩們的英靈:有氣象預報真幸福RRRR ....)
.
.
接著,讓我們迎來K2史上第一次遠征 ...
-\-\-\-\-\-\-\-\-\-\
1902年:【免驚啦,咱們只要幾天好天氣就能登頂了!】
這次攀登的帶頭大哥是一位有錢的年輕英國人,名叫艾雷斯特‧克勞利(Aleister Crowley),一個華麗、愛嗑藥、喜愛神祕學又愛爬山的雙性戀者兼詩人,以及德裔英籍的奧斯卡‧艾克斯坦(Oscar Eckenstein),一位變成鐵道工程師的化學家。
這兩人都是當時登山界的邊緣人,甚至有些反主流。雖然年齡相差整整17歲,他們卻是一見如故,變成了攀登的好搭檔。
可別小看這位艾雷斯特,人家雖然沒在登山史上留下太大名號,但因為這人實在太前衛太神秘,還出現在披頭四1967年專輯「派伯中士的寂寞芳心俱樂部樂隊」封面之上咧!!(嫌這樣還不夠酷嗎?兩個英國傳奇搖滾樂團──齊柏林飛船的吉米‧佩吉(Jimmy Page)和黑色安息日的主唱奧茲·奧斯本(Ozzy Osbourne)可都是他的粉絲啊~
1900年代的時候,無法登頂不打緊,如果能帶回世界最高攀登紀錄也是風光──就是高度啦。就算你離峰頂還有1,000公尺就下撤,若是比已知的紀錄高還是可以上新聞的。由於西藏和尼泊爾當時不開放外國人進入,南美洲第一高峰阿空加瓜又已有人登上,只有大英帝國控制的喀喇崑崙一帶才能讓登山者有機會締造新紀錄。
多虧了艾雷斯特繼承的豐富遺產,他們才有財力安排前往喀喇崑崙的行程,但隊伍裡面誰都不曉得高海拔對人體會有什麼影響。高海拔是啥?可以吃嗎?在他們眼中,K2沒什麼技巧上的難度 ... 對整趟行程的想像,比起一趟壯烈遠征,還更像是一個登山主題的異國假期。總之,他們招集了四位隊員,展開K2的六人行。
當然現實是殘酷的,艾雷斯特還沒認真開始爬就被瘧疾給放倒了,奧斯卡和另兩位隊員則是因為感冒而狀態不佳。剩下的兩位奧地利隊員樂觀的覺得爬上去不難,於是開始攀登K2的東北稜 … 總之,這群搞不清楚狀況的人們最後一一被高海拔和疾病擊倒,只能無奈撤退。
.
然而,隊內的瑞士醫師儒勒‧賈克-奇亞莫(Jules Jacot-Guillarmod)日後出版的遠征紀錄(內含很多照片),卻讓K2之名首度進入歐洲登山界的視線之中,引起了一位義大利王子的興趣。他的名字是盧意吉‧阿瑪迪奧‧薩佛亞(Luigi Amadeo Savoia),也就是探險史上頗有名氣的阿布魯西公爵(Duke of Abruzzi)。
回顧這一次失敗的遠征,我們可以說他們很天真,也可以欽佩他們的毅力。這群人在冰河上苦撐68天,其中只有8天不連續的好天氣。之所以撐這麼久的原因,還是打從心裡認為這座K2不過就是幾天的攀登而已 ... 「免驚啦,咱們只要幾天好天氣就能登頂了!」
但公正的來說,1900年代初期的世界仍充滿著未知與神祕感,所以這一對登山拍檔的確是有客觀的創舉性,或許除了一股無人可擋的衝勁之外,他們堅持不依賴專業嚮導的攀登方式,也是被後世封為先驅的原因之一吧。
本次的攀登高度最高約6,700公尺,沒能破了當時的世界最高攀登紀錄──阿空加瓜峰,6,962公尺。值得一提的是,艾雷斯特最屬意但又爬不上去的那一條東南稜,正是K2日後的標準路線。
下集待續 … 1909:【真‧貴族式登山:義大利王子的K2遠征記】
-\-\-\-\-\-\-\-\-\-\
最後 … 現在,沒錯就是現在,2019年,有兩位勇敢的台灣男兒正在攀登K2喔,他們是張元植和呂忠翰,臉書上面的粉專名為「K2 Project 張元植X呂忠翰八千計畫」,還不快去跟上他們的腳步看看K2長什麼樣子啊!
Photo credit: Listverse
世界第一高峰是聖母峰那第二高峰是那一座山呢 在 挑戰第一高峰的代價登聖母峰悲壯之旅【57怪奇物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海拔8848公尺的 聖母峰 ,是地球 第一高峰 ,也是不少登山愛好者,畢生想要征服的目標,不過想向這個 世界 第一發起挑戰可不簡單,就算是經驗再老道的好手, ... ... <看更多>
世界第一高峰是聖母峰那第二高峰是那一座山呢 在 江秀真成為台灣第一位成功登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女性 的推薦與評價
最為人知的,叫作聖母峰;西藏人則稱它珠穆朗瑪峰;雪巴人叫它薩嘉馬塔峰,意思是女神的額頭——人間到不了的高點。 五月十九日,江秀真和兩位隊友伍玉龍、黃致豪,登上海拔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