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緣何成為西歐國家中最肥胖的?- Sue Quinn
英國人是西歐國家「第一胖」。據估計,英國成年人64%體重超標,即BMI(身體質量指數)超過25,其中包括28%的人BMI指數高於30,屬於肥胖。
減肥可能從未像現在這樣急迫。因為有證據顯示,肥胖可以增加新冠感染和重症風險。
事實上,英國人是越來越胖。1990年代,英國肥胖症比例為14%,今天這一比例正好增長了兩倍。其中超級肥胖(BMI在35以上)的人高達10%以上。
當然,英國並非唯一一個面臨人口持續肥胖的國家。全球範圍內,大約有39%的成年人體重超標,其中肥胖比例佔13%。
肥胖無疑會給醫療體系、經濟乃至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以英國為例,據估計,英國國民保健系統(NHS)2014/2015年花在與肥胖有關疾病上的開支就高達61億英鎊(約為600億人民幣),這比警察、防火與司法系統加在一起還要多。
英國怎麼成了西歐第一?
肥胖可以增加罹患許多慢性病的風險,包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疾病、一些癌症以及抑鬱症等。
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80萬人死於體重超標或肥胖症。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英國的數字表明,它在OECD這個由36個富裕國家組成的團體中體重排名為第10位,在西歐則排名第一。
那麼,為什麼英國肥胖人口如此之多、而歐洲其它富裕國家肥胖人口比例--例如意大利(46%)、瑞士(42%)以及荷蘭(47%)--的情況相對要好一些呢?
首先,超重與肥胖的原因複雜且相互關聯,而且還因國家而異。因此很難確切指出英國相對更加肥胖的凖確原因。
OECD的資深健康經濟學家切奇尼博士表示,英國人所吃食品的數量和質量無疑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9年在與人合作的一份題為《肥胖的沉重負擔》報告中,切奇尼博士說,吃健康飲食的英國人還不到三分之一。他表示,英國人喜歡含糖飲料是問題之一。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歐睿信息諮詢有限公司(Euromonitor)匯編的數字,2020年英國人人均消耗的含糖碳酸飲料為78升。
相比之下,荷蘭:61升;瑞士:58升;意大利:34升。
與此同時,英國人吃水果和蔬菜也相對較少。
雖然OECD成員國中很少有幾個國家的人能吃夠每天5份果蔬的推薦量,但英國的情況顯然更差。
以去年為例,根據Euromonitor的數據,英國平均每人食用的果蔬是101公斤;意大利則為160公斤。其它國家:瑞士:108公斤;荷蘭:113公斤。
此外,英國人活動量也不夠,再加上最近幾十年越來越多的人久坐辦公室,這也是造成英國人體重上漲的原因。
據全球肥胖聯合會的統計,36%的英國人運動量不足。
切奇尼博士指出,這一情況還不僅限於英國成年人,與西歐國家兒童比較,英國兒童的活動量也比較低。
他在報告中說,英國5-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中,有31%體重超重或是肥胖,高於其它OECD國家和世界最大經濟體G20集團的平均水平。
英國人對食品態度不同?
英國利茲貝克特大學運動與肥胖學教授蓋特利認為,基本的文化差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英國超重和肥胖者更多的原因。
蓋特利說,英國人對待食物的態度以及吃飯時間、特別是午餐時間和西歐其它地區存在差異。
他解釋到,西歐許多國家更重視飲食文化。對他們來說,用餐是一天中非常重要和特別的時段。它也是大家坐下來交流,與朋友、家人共享的時間。
在法國、意大利以及西班牙,吃飯可以持續幾個小時。但在英國,「嚴肅吃飯」並沒有融入人們的社交和文化中。
英國人很少在工作時走開、認真地去吃頓午餐(英國人通常隨便買個三明治在辦公桌前解決問題),但這在許多西歐國家卻非常普遍。
蓋特利表示,英國人經常匆忙吃完飯,但可能1、2個小時後又餓了,於是又去吃。就這樣,一天當中不斷地吃,完全混淆了吃飯和工作時間。
英國人更愛吃零食,這一點在全球肥胖聯合會的統計數字中得到了證實。該數據顯示,英國成年人比許多其它歐州國家人消費甜食和鹹味零食的數量更多。
例如, 2016年英國人每月平均吃掉700克甜/鹹零食,雖然比愛爾蘭少(770克),但卻比荷蘭(625克)以及意大利(192克)多得多。
華威商學院行為科學家弗拉夫教授表示,英國人吃零食多的部分原因是重視生產力以及工作時間長。
他說,吃零食往往發生在工作場所,人們為保持體能而吃零食。弗拉夫教授補充說,英國是歐州工作最努力的國家之一,總是沉迷於提高生產力,這是英國人不停吃零食的一個原因。
另外,弗拉夫教授認為英國零食文化另一原因是近年來外賣市場增長強勁(雖然受新冠疫情和居家工作影響這一趨勢受到一定限制)。這意味著人們時時受到零食的誘惑和提醒,難以抗拒。
減肥政策可以解決問題嗎?
劍橋大學飲食與活動研究中心最近的報告顯示,英格蘭過去30年的減肥政策基本上是失敗的。
該報告指出,減肥政策的設計缺陷、政策執行方面的問題以及未能從過去的成功和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等都是造成英國肥胖率沒有下降的原因。
蓋特利教授贊同這一觀點。他說,英國曆屆政府對減肥政策說得多、做得少。他表示,跟歐洲其它地區相比,從歷史上來看英國對治理肥胖成因複雜問題的投資也一直不足。
例如,荷蘭的兒童肥胖率是歐洲最低的,荷蘭在這方面的投資要遠遠大於英國。因此,他們對這一問題處理得更好也就毫不奇怪了。
全球肥胖聯合會在其網頁上發表的報告也指出了英國曆屆政府在治理肥胖方面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該報告的專家們認為,那些為減肥而掙扎的人經常需要「堅持不懈和主動爭取」才能得到治療。
但全球肥胖聯合會說,這不利於那些社會經濟地位和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群。在英格蘭最貧窮地區,成年人及兒童肥胖率要遠遠高於相對富裕的地區。
英國政府承諾要努力解決肥胖問題,但強調由於成年人和兒童肥胖普遍存在已經數十載,要想看到成效還需要時間。
英國衛生部的發言人表示,政府的《衛生與保健法案白皮書》為減少肥胖制定了最廣泛和大膽的計劃,其減肥政策致力於讓家庭能夠更容易地做出更健康的選擇。
減肥如何從我做起?
蓋特利教授相信英國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以及具有長遠目光來減少肥胖率。它包括解決與用餐時間有關的「深層」文化問題、以及多吃果蔬和減少對含糖飲料的需求。
同時,還要尋找鼓勵家人和家庭一起坐下來用餐,這一點也同樣重要。
蓋特利教授解釋說,我們都知道壓力和緊張會影響飲食選擇,因此向年輕人和他們的家人傳授如何應對壓力的技巧也至關重要。
家人圍坐一起吃午餐,社交互動非常強大,它可以減少依靠安慰食品來緩解壓力,帶來連鎖好處。
英國衛生部發言人說,政府議程中包括解決兒童肥胖問題。他指出,這包括將禁止晚上9點之前播放高脂肪、高鹽和高糖食品的廣告,並已就這些食品的在線廣告全面限制問題進行了諮詢。
從2022年4月起還將限制零售商對非健康食品和飲料的促銷;英格蘭學校將在2020-2021學獲得3.2億英鎊的體育、運動補貼經費。
原文:BBC中文網
#健康 #飲食
世界肥胖率排名 在 顏純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090509.兒童肥胖
早安,我是顏純左醫師,下營和平診所減重門診中心負責人,電話066892269
@純醫的分享第43篇
肥胖第七篇-兒童肥胖(1)
昨天台灣武漢肺炎零確診,總數440名,世界排名第124名
@1090509A篇
本文
世界肥胖聯盟估計世界肥胖人口將來由2014年的20億上升至2025年的27億,WHO希望能夠在2025年前讓肥胖率不要再上升,所以在2015年訂立每年的10月11日是世界肥胖日。
2016年世界肥胖日以預防兒童肥胖為主題,做為WHO要完成目標的第一項工作。
有一句話說小時候胖不是胖,但偏偏肥胖兒童變成肥胖成人的有將近55%,而肥胖青少年變為肥胖成人的有70-80%,脂肪細胞不僅數目變多體積又變大,要不胖有他的困難度。
人在出生的時候全身都是胖嘟嘟的,都是脂肪,曾經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我在這裡一併回答。
為什麼狗貓豬出生會馬上走路馬上覓食,可以短時間自己獨立生存。
人由動物演化而來,為什麼讓我們的下一代要陷入這種生存的危機,難道演化是退化嗎?
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要談到一件事情,人為什麼是萬物之靈,為什麼是人統治全世界?
人類來地球不到10萬年,為什麼統治世界,我們的力道沒有野獸大,我們的跑步速度,爬樹本領,游泳技巧,皮膚的禦寒在人類剛來到地球是屬於危險物種。
人類因為有腦,人類離開森林,不再攀爬樹木,靠著兩隻腳來到充滿挑戰的世界,長時間走路促進的大腦發育,我們的老祖母腦容量400CC.我們現在1400CC°
人類就憑著腦容量增加成為萬物之靈。
猩猩100公斤重產下1.8公斤的小猩猩,人類女性50公斤產下3.5公斤的下一代,人類為什麼要冒這麼大的風險,人類要如何避過這麼大的風險。
人類的胎兒最大的是頭部,為了讓頭部通過那麼狹窄的產道,所以我們的胎兒的骨頭都是軟骨,我們的肌肉結構都是脂肪,才能通過狹窄的陰道,做極度的身體曲折,骨頭不會斷掉,肌肉不會扭傷,順利產下 ,人類的胎兒在動物界裡面是怪物-大頭小身。
所以人類小孩出生的時候無法站立是因為骨頭都是軟骨,無法對抗地心引力,我們的肌肉摸起來軟軟的,肥肥的,都是脂肪,無法撐起全身的重量。
也因此為了了解兒童肥胖的問題,我們不能以成人的BMI的18.5-24來訂標準。
兒童是要以同年齡的BMI來判斷體位,在前1-5%是過輕,在5-85%是正常,85%-95%是過重,大於95%是肥胖,大於99%是嚴重肥胖。
兒童及青少年的肥胖有時候有帶有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小孩威利疾病,要找專科醫師。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台灣也是世界許多國家的母親節,為了紀念母親節,明天我們不談醫療,我們來談談母親節的由來,祝大家母親節快樂。
世界肥胖率排名 在 身心科 李旻珊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周有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的年度盛事"ASPPH亞洲學術區域會議:21世紀全球公共衛生教育的全球會議"。參加了會議,對於其中一場講座的主題滿有感觸的。是由Suwat Chariyalertsak M.D.主講的"Rising of Obesity and Burden of Obesity-Related Diseases in Thailand: How to Implement Better Effective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 Programs",他提到泰國人口2011年的體重過重(身體質量指數>25kg/m2)盛行率為32.2%,排名東南亞第二,第一為馬來西亞(44.2%)。泰國肥胖人口(身體質量指數>30kg/m2)成長速度相當地快,從2010年的6.7%到2014年的8.5%;高血壓盛行率從2009年的21.4%提高到2014年的24.9%,糖尿病盛行率從6.9%提高到8.9%。這和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肥胖者相較於一般民眾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血脂異常之相對危險性達3倍以上,而癌症、高血壓則有2倍風險是相呼應的。他建議各國應都要建立身體質量指數和相關慢性疾病的監測系統,以掌握國人的健康狀態和制訂相對應的健康政策;而大部分的國家將健康資源置於第二段和第三段預防,但忽略了初段預防(像是飲食控制和運動);他提議增加含糖飲料和高脂食物的稅收或許可以延緩肥胖率的成長趨勢,但要提升賦稅本是相當不容易的事。
相信大家一定會很關心台灣的肥胖數據吧。台灣國民健康署將身體質量指數18.5~24kg/m2訂為健康體位,24~27為過重,27~30為輕度肥胖,30~35為中度肥胖,>35為重度肥胖。根據調查,2014~2017年台灣成人過重比率為47.1%,這數字實在有點驚人,但好消息是根據國健署「2014∼2017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小、國中及高中學生之過重盛行率慢慢降低,成人過重及肥胖情形趨緩。
其實仔細在國健署的網站上瀏覽,會發現很多不錯的資料。像是2018年國民健康署年報,列出社區肥胖防治策略,共有19項策略,包含:提高在公立場所選擇健康餐飲的便利性、民眾買得起健康食物、限制公立場所非健康食品供應、限制吃到飽餐廳、限制非健康食物廣告、限制含糖飲品消費、要求學校落實身體活動教育、幼托機構限制螢幕時間少於兩小時、支持學校位於步行容易到達的範圍內、增加步行基礎設施、改善戶外休閒遊憩設施便利性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肥胖初段預防,也可以提醒自己控制體重的重要性和策略。
#ASPPH
#台大公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