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間真有地獄...
這是我讀到這個案件的第一個感觸。這兩天法國媒體都在討論這位 Valérie Bacot 瓦蕾希-巴蔻,她在2016年拿槍殺了她的伴侶 Daniel Polette 丹尼爾-波列。 但是受到各界聲援, 連檢方也請求從寬發落 (la clémence)。
剛剛吃午飯時,我跟左膠聊這個案件,兩人都不勝唏噓....法國鄉間到底有多險惡? 我們到底活在哪個世紀? 為什麼還會有這種人存在?
瓦蕾希於1980年出生於勃艮地 1992年父母離異,她與母親 Joëlle Aubagne 喬艾勒-歐巴聶住在一起。後來12歲的時候被繼父Daniel Polette丹尼爾-波列性侵害。沒錯! 這個強暴犯繼父就是瓦蕾希後來的先生。
喬艾勒對瓦蕾希被性侵害的事情默不作聲,近日在法庭上也氣定神閒地撇清:「我當時不在家 ! 」「我還有生意要做啊!」「 我還以為他們感情很好...」。
後來是丹尼爾-波列的姊妹monique 莫妮克看不下去,去報了警! 丹尼爾-波列因性侵未成年而入獄,但兩年半之後出獄,又回到喬艾勒與瓦蕾希家, 繼續性侵瓦蕾希。喬艾勒甚至還曾帶瓦蕾希去探監。
檢方律師與法官也大搖其頭, 問她: 「為什麼還要接納性侵你女兒的人?」喬艾勒說: 「他都mea culpa 搥胸悔過了啊 ! 」
丹尼爾被自己的姊妹莫妮克形容成monstre可怕的怪物,因為小丹尼爾六歲的莫妮克(現年59歲)也是從小就被丹尼爾性侵,她倒是曾求助社會單位, 結局就是她被安置在foyer宿舍, 而丹尼爾依然在家作威作福 ! 莫妮克從foyer出來之後, 有一陣子因為無所依靠,成了街友。「 " 我被性侵, 被打被揍, 卻是我睡在街上! 」
瓦蕾希17歲時懷孕,也只能投靠丹尼爾。據瓦蕾西說,而, 是母親喬艾勒把她趕出來的! 但喬艾勒說是丹尼爾知道瓦蕾希懷孕,就另外租了住處,是瓦蕾希甩門離她而去的...
當然,而,法官與律師在法庭時也不斷提到: 「你當時應該這樣那樣」。 我與左膠質疑的問題也是這樣: 難道瓦蕾希沒有上學嗎? 學校不是都會有心理醫生與社工? 但總是會有人被懼怕沖昏了頭,以為前面只有一條路。如果國家社會體制沒有主動察覺, 這些受害者可能一輩子也不會被發現。
瓦蕾希婚後就形同被軟禁, 丹尼爾自己是大卡車司機, 不允許瓦蕾希出外工作。後來還甚至強迫瓦蕾希在高速公路旁的廂型車裡賣淫,接客一次20歐元 !長達14年之久! 真的比禽獸還不如....
2016年時她真的忍無可忍,又擔心丹尼爾會染指他們12歲的女兒。 在讓他吃了安眠藥之後, 拿槍朝她脖子開槍。 事後三名子女都幫忙掩埋屍體,之後也夢靨不斷,深怕丹尼爾沒死, 從土裡爬出來報復...
幸好瓦蕾希得到廣大聲援,日前法院判定五年徒刑,其中四年緩刑。因為瓦蕾希已經被監禁一年,所以等於她可以直接回家與孩子團聚了。
祝福她日後能重尋平靜與美好....
#隨時關心身邊眾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燒酒螺吸新台幣 一賣20年 吸客有撇步 在台中的梧棲漁港這邊 有一位女老闆 就靠著這個燒酒螺 從一個小攤販 變成了整整3個店面的 燒酒螺女王 生意好到連國稅局 都派人來現場站崗查稅 ☞柴魚高湯溼的炒飯 蝦仁蓋飯八十八載 八十幾歲的阿嬤領軍剝蝦 經過大火炒過然後鋪滿在 古法炊煮的香米飯上 這樣的古...
「世紀婚靨」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世紀婚靨 在 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世紀婚靨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世紀婚靨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世紀婚靨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世紀婚靨 在 [普雷] 世紀婚魘The Invitation (2022)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世紀婚靨 在 【世紀婚魘】首支預告- 9月2日(週五)電影院大銀幕惡夢成讖 的評價
- 關於世紀婚靨 在 #負雷世紀婚魘The Invitation - 電影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世紀婚靨 在 [普雷] 世紀婚魘The Invitation (2022)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世紀婚靨 在 世紀婚魘搶先版_30s|MyVideo線上看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世紀婚靨 在 世紀婚魘線上看- 電影- Gimy劇迷 的評價
- 關於世紀婚靨 在 tweetitloud/source/locale/zh_TW/characterDescriptions.dic at ... 的評價
世紀婚靨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藏在柏柏爾阿嬤項鍊裡的古老非洲貿易》
歐洲疫情再度告急,法國、德國全境封城,摩洛哥不惶多讓,單日新增確診再創新高,總人數更一舉破廿一萬,累計212038人,死亡3572例。
身在疫區的我,倒是愈活愈淡定,死生有命,與其擔憂,不如將每個當下如實地活,好好地過,讓生命有所重量.
來跟大夥兒分享一個超驚奇的大發現!!!
偶爾,我會去市集買些舊貨,就當認識當地文化,單純柏柏爾工藝欣賞,也想在疫情嚴峻時,把自己為數不多的存款分享出去,讓這些因觀光客消失而收入銳減的攤商有點兒生意,也願世界平安.
前陣子,老闆給我看一件柏柏爾傳統項鍊,說是一個柏柏爾阿嬤託他賣的.
沉重大件的項鍊裡,有著三顆樹脂蜜蠟,搭配細碎的小珠珠,以及幾顆人工琥珀,這風格讓我覺得有趣,又覺啥地方不太一樣,就柏柏爾傳統工藝來說,似乎沒那樣「柏柏爾百分百」,一時之間,我又說不上來.
我問老闆,這項鍊幾年了?
他想了想,說不是很老,差不多五十年吧!
我問材質?他只說大顆珠珠不是真正的蜜蠟,那些小珠珠是很早以前的東西,現在都停產了,他也不確定材質,但這整條絕對是手工做的老東西.
我仔細端詳,只覺那些藍綠小珠珠好眼熟呀,到底是在哪裡見過?從項鍊尾端來看,肯定是已經用過的舊東西,末梢處理很特別,整個繩子編好綁好後,不是用剪刀剪開,而是直接用火燒斷,留下焦黑痕跡也不以為意,真是豪邁呀!這些珠珠保存得很好,還會發亮呢!狀況跟新的一樣,但風格絕對是傳統的,現代人早不時興這樣做了.
當下,我沒買,總覺那項鍊整體美感不夠說服我,但那工法跟整體感觸真的很有趣,說不上來的……,讓人疑惑.
過了一個禮拜,我再去找老闆聊天,老闆請我等他一下,幾分鐘後,他領了一位柏柏爾老婦進來,竟然是這條項鍊的主人!
老婦人笑瞇瞇地跟我打招呼,說這條項鍊是她「少女時代的最愛」,從年輕收藏到現在,最近整體經濟實在不景氣,武漢肺炎搞得她兒子們的收入都不好,聽老闆說最近有台灣人偶爾會買些舊首飾,就把她的壓箱寶拿出來,或許我會感興趣.
我好奇地問她,這項鍊幾年了?怎有辦法保存得這麼好?
她說不上來,只記得是「少女時代的閨蜜」送她的,少說五十年有了,她一直很喜歡,平時收藏在箱子裡,只有參加婚宴慶典的時候才會拿出來戴.話鋒一轉,又說她看我就覺得我人很好,如果我喜歡,她願意割愛,換點現金回去給孫子們加菜、買新衣.
看著她熱切期盼的眼神,滿是皺紋的臉龐上,綻放孩童般純真笑靨,腦中浮現她帶著禮物回家,孫子們有多開心的畫面,我毫無招架之力,終究說了那三個字:「多少錢?」
然後,這條「柏柏爾阿嬤少女時代的最愛」,就變我的惹(攤手~)!
老闆跟阿嬤只說這條是柏柏爾項鍊,少說五十年,其餘一概不知.
我這人就好奇,在網上搜尋許久,意外發現一張老照片,驚訝到下巴差點掉下來!老照片裡,那位柏柏爾女性戴的項鍊簡直就跟我買的這條一模一樣啊!資料顯示拍攝於七O年代之前,距今的確五十年了,天哪,阿嬤沒有騙我哩!太驚人了!
仔細端詳,總覺這項鍊柏柏爾得沒有很純粹,形式跟技法的確很柏柏爾,可裡面有個啥元素很眼熟但不太柏柏爾,到底是什麼呢…….
我腦中浮現非洲馬賽族的臉孔,迅速查了一下,嘿!真的是!就是這種鮮豔小珠珠,馬賽族使用非常多呀!
維基百科寫著:「馬賽女性定期編織珠寶首飾,這些珠飾是他們裝扮身體很重要的部分。不同顏色的珠子各有其含義,白色代表和平、藍色代表水、紅色則是代表了戰士、血以及勇敢。馬賽人通過身體裝飾和人體彩繪表達了他們在社會中的身份和地位。在與歐洲人接觸之前,珠子主要由當地原材料生產。白色珠子由黏土、貝殼、象牙或骨頭製成。黑色和藍色珠子由鐵、木炭、種子、粘土或角製成。紅珠來自種子、樹林、葫蘆、骨頭、象牙、銅或黃銅。十九世紀後期,大量色彩鮮豔的歐洲玻璃珠抵達東南非,珠飾工人用新材料取代舊珠,並開始使用更精細的配色方案。」
嗯哼,所以這種鮮豔繽紛的細小玻璃珠,竟然是歐洲進口的舶來品呢!馬賽女性會用這種繽紛小珠珠編製成圓形大項鍊,戴在脖子上,就像獅子一樣雄偉美麗!
沿著線索,我慢慢找到了更關鍵的字眼「非洲貿易珠」(Africa Trade Beads ),一整個豁然開朗.
非洲人一直有使用珠珠的習慣,早先以自然材質製作,十五世紀之後,隨著海上貿易愈形興盛,約莫在1480年,來自捷克、義大利威尼斯以及荷蘭波希米亞的玻璃珠傳入非洲,十六至十九世紀的殖民擴張期間,這些歐洲製造的玻璃珠被用來當作貨幣,與非洲部落進行商業貿易,以購買黃金、象牙甚至是奴隸,非洲人非常喜愛這些來自歐洲的精美珠珠,威尼斯的手工玻璃珠尤其受到喜愛.
長達三個多世紀,在「大西洋奴隸貿易」期間,成噸的玻璃珠壓在船艙底,從歐洲各大港運往非洲海岸,以物易物,再將奴隸運上船,穿越大西洋,送到美洲.與非洲往來的交易造成對這些美麗珠珠的需求量極高,後來這些珠珠甚至是專門製造用來跟非洲進行貿易,是而有了「非洲貿易珠」的專有詞彙.
查到這些資料,彷彿打通任督二脈!敲開薰!突然覺得這條項鍊超級了不起!
這項鍊已經不只是五十年歷史的柏柏爾阿嬤的少女青春記憶而已,而是歐洲與非洲之間的貿易及文化交流,甚至是地球上曾維持三百多年的「大西洋奴隸貿易」的痕跡.
有道是東西放久了就會變骨董,尤其是漂亮恆久的工藝品,現在倒也出現「非洲貿易珠收藏家」,有些歐洲人開始到非洲尋找當年從歐洲賣到非洲的古老玻璃珠,品項好且古老的,也是身價不斐呢!
很開心地在這裡跟大夥兒分享讓自己超開心的歐非文化大發現!突然很感謝那位柏柏爾阿嬤把她的壓箱寶兼少女時代的回憶拿來給我看,還願意割愛,否則我還真沒機會發現這麼美麗的故事呢!
武漢肺炎爆發後,我除了沒工作、沒收入,日子其實差不多,還是同一個我,若有焦慮悲傷,較多是因身邊人受苦而感到難過.這陣子因為偶然發現這些老東西裡的文化故事,更讓我確定自己好好地走在靈魂選擇的路上,並沒有因為外在大環境產生巨大變動而不再去做我真心想做的文化探索與分享.
讓我關注的,向來是文化意涵以及很真實的生命重量,是來自土地的故事,是人與人之間的流動,是對人與土地的關注,我在一場場撒哈拉深度導覽裡,分享的也是這些,雖說市場小眾,賺不了大錢,但我可以挺直腰桿做人,坦坦蕩蕩,也讓自己內在充滿正向力量.
世間所謂「成就」往往是他人期許與舊有框臼,然而真正的生命是每個當下片刻,與自己.
面對疫情跟毫無收入,我依然做著原本就做著的事,探索著,分享著.
醬~.
願世界平安.
世紀婚靨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克林姆之憾】
奧地利分離派代表性畫家克林姆(Gustav Klimt,1862-1918)作品中,最為世人熟知者,應屬於黃金時期肖像畫,那澄燦耀眼的華麗風格,讓當代維也納貴婦為之瘋狂,也深深魅惑了後人。
但除了金箔、銀箔和繁複裝飾性圖樣交織成的眩目畫面,克林姆的肖像畫其實還有其他風格。對於這麼一個極具天分、熱愛創作又用功的藝術家來說,怎麼可能永遠因循舊法,墨守成規?
克林姆晚期肖像畫已逐漸淡化了世紀末浮誇喧嘩氛圍,而逐漸轉向自由動感線條,以及更加鮮麗明豔的色彩。《莉亞.蒙克遺像﹝三﹞》(Posthumous Portrait of Ria Munk III,1917-18)就是其中代表。
========================
如同克林姆眾多仕女肖像畫中主角身分非富即貴,莉亞.蒙克(Maria Ria Munk,1887-1911)也是出自富裕人家,父母雙方家庭都是實業家,阿姨和姨丈更是克林姆重要贊助人→再次證明,這些維也納權貴的大力支持對於克林姆事業發展多麼重要!
理當是衣食優渥,無憂無慮,但莉亞的美好生活卻在未婚夫-新興作家漢斯.海因茨.艾韋斯(Hanns Heinz Ewers,1871-1943)恐婚症突然發作(?),不甘自此被婚姻束縛,寄出一封解除婚約通知信後,瞬間毀滅徹底崩解。
先不說這種分手方式有多麼小孬孬又讓對方不堪,一開始,還是艾韋斯主動向這位美麗有教養,又有音樂才華的富家女求婚,而女方的豐厚嫁妝也始終是維也納市民熱烈討論話題。
1911年12月28日,當大家都沉浸在聖誕與新年節慶氣氛中時,傷心欲絕且自覺顏面掃地的莉亞或許臉上淚痕猶未乾涸,顫抖著雙手舉起槍,對準了自己的胸膛,碰的一聲槍響和煙硝散去後,從此香消玉殞。
這一年,她才24歲。
世上最傷痛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悲痛萬分的莉亞母親拍下了女兒最後的面容,透過姊姊,也就是莉亞的阿姨,委託克林姆為芳華正盛卻已消逝的女兒留下身影。
克林姆是維也納最受歡迎的肖像畫家,且繪製遺像在當時維也納上流社會中已是一股風潮。這該是身為母親在哀慟中試圖捉住女兒殘存形貌,最讓人揪心的努力,因此也才有了這幅遺像。
克林姆實際上總共為莉亞畫了三幅身後肖像畫,第一幅和第二幅分別在1912、1916年便已完成。
========================
對於創作主題圍繞在〝愛慾生死〞,作品中同時交織裝飾性與寫實性,同時絢麗又灰暗的克林姆來說,莉亞的遺像畫,應該會讓他很感興趣,不過第一幅《莉亞.蒙克臨終之際》(Ria Munk on her Deathbed,1912)雖表現出莉亞安詳美麗的遺容,在蒙克家看來依舊過於直接傳達斯人已逝的訊息,尤其在心碎的母親眼裡,簡直太令人難以忍受。(總是看到寶貝女兒臨終入殮那刻多令人心酸…)
莉亞母親想要看到充滿生氣,活潑可愛的女兒。因此這一回克林姆拿到更多莉亞生活照,好按照蒙克家人意志,畫出她曾經的青春嬌美與飛揚神采。
至於第二幅《舞者-莉亞.蒙克﹝二﹞》(The Dancer - Ria Munk II,c.1916-18)在被蒙克家退回後,由於克林姆曾經做了修改,以致我們並無法確認原來樣貌為何。但若以修訂結果是一位半裸舞者肖像看來,母親收到作品時,驚嚇程度應該會比緬懷情緒來得明顯。(有哪位悲傷母親會想要每天看著半裸的女兒懷念她?)
由於蒙克家始終不滿意,克林姆只好繼續努力。(換成是你,你會滿意嗎?)
========================
1917年,克林姆再動筆為莉亞畫第三幅遺像《莉亞.蒙克遺像﹝三﹞》,距離她告別人世六年後。畫作高度有178公分,這是克林姆的全長女性肖像畫中,最巨幅之一。
畫面裡的女主角側身站立,朱唇微啟,臉上有著粉嫩紅靨與夢幻笑容。
克林姆終於學乖了,不像之前作品中讓主角敞開長袍流露風情,這回他讓長袍闔起,顯得莉亞秀麗又端莊。但畫家還是維持個人多彩與高度裝飾性風格,背景畫上了諸多玫瑰花、鬱金香等花卉,以及東方風格圖樣。
從中可以觀察到他極力追求〝寫實性與裝飾性〞、〝平面性與存在感〞彼此協調共榮的特色。
畫中我們還能看到,主角面部細節和整個結構布局大致已完成,衣袍與地面裝飾則是以炭筆粗略勾勒。自由奔放的炭筆痕跡透露出大師至此創作形式更加自在隨性,光是這些簡單線條和鮮麗色塊,就可以讓我們想像作品完成後的迷人模樣。
========================
可惜克林姆終究於1918年2月死於西班牙流感,這場疫病幾乎橫掃維也納藝術圈,分離派眾人倖存者無幾。如此浩劫來勢洶洶傳播之快讓人措手未及,未完筆的《莉亞.蒙克遺像(三)》也跟著許多畫作都被遺留在克林姆的畫室中。雖尚待完成,莉亞母親還是收藏了這幅畫,可見她老人家總算滿意了。
《莉亞.蒙克遺像﹝三﹞》被莉亞母親一直存放在巴特奧塞(Bad Aussee)湖邊別墅,直到1941年納粹入侵。由於她老人家的猶太人身份,使得畫作、財產與其餘房產全數被蓋世太保侵占。更悲嘆的是,莉亞的母親和姊姊不久後都亡命於集中營。
========================
《舞者-莉亞.蒙克﹝二﹞》現在藏於以克林姆黃金時期代表作《艾黛兒•布洛赫-鮑爾肖像一號 》(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1907)聞名的紐約新藝廊(Neue Galerie)中,但館內空間有限,展品不多,並不是每次拜訪都能見到她,而我自己上回得以一睹芳顏約莫已是兩年前。
《莉亞.蒙克遺像﹝三﹞》在被納粹侵占又歸還給蒙克族人後,於2010年在倫敦佳士得拍場中,以約1880萬英鎊賣出,目前則安置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但並未常態展出。
小的有幸,曾在2016年於大都會分館布勞耶美術館(The Met Breuer)開幕特展『未完成:依然可見的念頭』(Unfinished: Thoughts Left Visible)中見過她一回。其實感動我的不光是目睹偉大畫家已然成熟時期作畫的脈絡思考與筆觸,其中蘊含的深刻母愛和曲折往事更是讓人惻然不已。
#克林姆
#世上並非只有愛情最重要
#千萬別做傻孩紙
#懂得愛自己愛家人
#再訪愛黛兒
https://www.facebook.com/artjunie/posts/740775156358383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世紀婚靨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燒酒螺吸新台幣 一賣20年 吸客有撇步
在台中的梧棲漁港這邊
有一位女老闆
就靠著這個燒酒螺
從一個小攤販
變成了整整3個店面的
燒酒螺女王
生意好到連國稅局
都派人來現場站崗查稅
☞柴魚高湯溼的炒飯 蝦仁蓋飯八十八載
八十幾歲的阿嬤領軍剝蝦
經過大火炒過然後鋪滿在
古法炊煮的香米飯上
這樣的古早味讓好多顧客
一吃就是二、三十年
老店已經交棒到第四代
☞三個六年級大男生 打造千萬黑金產業
台北有三個大男生
一天可以賣上1萬杯嫩仙草
創下北台灣的黑金傳奇
以前是導遊、工研院的工程師
另外一個是報社的老闆
三位是如何碰在一塊?
☞十年栽種有成 水晶玫瑰葡萄暢銷
彰化大村鄉有一位醫院的醫檢師
他帶著新婚妻子回老家種葡萄
他們的葡萄是別家種不出來的品種
價格是巨峰葡萄的3倍
在都市過著優渥生活的兩人
為什麼要選擇回到鄉下?
☞得等10個月的吐司 用無毒食材 別人3倍價
戚其明的土司最貴的
地瓜土司一條290元
要吃還得等10個月
口感比較紮實有天然的香氣
嘴巴裡面散開的那種感覺
☞臍帶血移植 血癌病童展笑靨
臍帶血剛引進台灣時
醫界都有反對的聲音
只有一個人
力抗反對聲浪
認為臍帶血幹細胞
絕對是這個世紀
重要的醫療資源之一
這個人就是章修綱
他是國內臍帶血銀行教父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世紀婚靨 在 【世紀婚魘】首支預告- 9月2日(週五)電影院大銀幕惡夢成讖 的推薦與評價
一旦接受了邀請,就是夢魘的開始。【#世紀婚魘】首支預告驚悚曝光!由【玩命關頭】系列性感女星#娜塔莉艾曼紐主演【世紀婚魘】9月2日(週五)電影院大 ... ... <看更多>
世紀婚靨 在 #負雷世紀婚魘The Invitation - 電影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畫面一轉,由Nathalie Emmanuel飾演的女主角Evie,是個父母雙亡的藝術系學生,在某次機緣下決定透過DNA檢測來尋找自己其他家族成員,結果居然真的被她找到 ... ... <看更多>
世紀婚靨 在 [普雷] 世紀婚魘The Invitation (2022)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去年九月院線上映的少女圓夢片《世紀婚魘》The Invitation本週上架 Netflix,不管故事是什麼反正有《權力的遊戲》Natalie Emmanuel我就看了再說!相信這樣漂亮的黑人女演員演個黑人故事廣大觀眾都能買單吧?當然她演得青春亮麗俏皮促狹男性觀眾看了會喜歡、這角色努力生活勇敢造夢女性觀眾應該也認同,只是這故事內容有無意義電影執行夠不夠優那就不保證...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台譯片名有個「魘」字海報還走哥德風,就知這大齡少女想圓的夢絕不是什麼好夢 (!)
https://de.web.img2.acsta.net/pictures/22/06/29/09/43/5386285.jpg
故事背景:父母雙亡孤身一人住在紐約的年輕瓷藝家 Evelyn ,平日打工度日都在幫企業酒會端盤子,忍了很多上流的性騷、受了很多上司的刁難、顯然也對白人男性的花言巧語調情負心招架到心累、可說「女性非裔底層青貧」所有邊緣弱勢身分集一身,雖然觀眾若真要比慘還有很多人比她慘多了。總之 Evelyn 每天儘管白天工作到晚上回家努力做瓷藝、仍然渴望自我實踐懷抱翻身夢想,但看見這麼多光鮮亮麗成功人士仍心懷艷羨、尤其孤女一人就算安貧樂道也渴望一個歸屬...
誰知這天天降好運讓她麻雀變鳳凰!還不是有人詐騙她心懷貪念這才上鉤、而是她真萬中選一就是那個秋森萬:這天做完某家科技公司的外燴,心血來潮試做他們的「溯源檢測」看看有沒有失落的家人,真沒想到她身為一個黑人竟能上溯到英國白人貴族大家庭!這故事過去聽起來雖天馬行空,但今日許多黑白混血歷史漸漸普及也不算太稀奇:英國世襲貴族「亞歷山大家族」在百年前有個小姐愛上了家中黑人僕人,生了愛的結晶後情郎帶著孩子流浪美國,這在過去是禁忌愛情以分離悲劇收場,但如今多元文化下這家族反而欣見有個混血後代,滿心期待她來英國認祖歸宗!
https://media.tenor.com/kMRslyphQ-UAAAAC/come-on-oliver.gif
本片是個美國片,還有心懷少女夢想的都會小女子與她的閨蜜,只差沒指名道姓告訴觀眾她們都愛看《唐頓莊園》XD但這間英國大宅的許多空間攝影器物特寫尤其是那「叮叮叮」的一排復古機械傳動搖鈴,根本處處似曾相識都在致敬美國觀眾最愛的《唐頓莊園》呀!只是平常美國人看看劇作作夢也就夠了,可曾想過自己也能成為貴族大宅一份子?何況還是一切文化身分社經地位都屬邊緣的黑人孤女? Evelyn 怎麼想都不可置信、她閨蜜為她開心之餘也不忘開玩笑 "They are so white"、甚至更浪漫起鬨 "The whitest romance ever" !
不過黑人女孩的美夢成真,就是這裡還真全家大小真心當她一家人、熱情洋溢無微不至一定要她賓至如歸、所有傳說中的上流英國白人歧視彷彿從來不存在!當然有下人不知天高地厚誤認她是僕傭時自無好臉色、一知道她淵源後就「血統」至上膚色全不是問題、現實中嫁進英國最大貴族的那位美國演員一定超羨慕 XD 只是 Evelyn 畢竟窮苦藝術家端盤子出身、縱有貴族身分也從不擺譜而樂於與下人為伍、尤其目擊各種 snobbishness 她總忍不住出言捍衛... 本片相當強調「種族」與「階級」的認同與尊嚴,考驗著她這趟認祖歸宗是否淪為尋求上流白人肯認的「朝聖之旅」。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2/08/10/14/54/5997060.jpg
談到黑人上爬尋求白人肯認的朝聖之旅,本片一度頗有女版《逃出絕命鎮》的味道:這是一個純白人上流莊園、一個黑人平民平日夢寐以求卻不敢奢求、誰知這裡熱情敞開雙臂毫無歧視芥蒂簡直大同世界!然而這裡鬼影幢幢總透著什麼奇怪的、彷彿隨時誘惑你加入我們拋棄你原鄉、而原鄉的黑人好友也時時來電提醒你不要忘了自己的出身... 當然最令人臉紅心跳的似曾相識,就是如《逃出絕命鎮》的黑人男子傾慕一位夢寐以求的白人淑女般、本片 Evelyn 來到英國大宅也遇上一位玉樹臨風談吐文雅姿態霸氣的年輕家主Walter、小鹿亂撞滿心企盼喜上加喜多一場婚禮 <3
只是當貴族親戚邀請她去「約克夏惠特比」的家族友人大宅參加世紀婚禮時,有玩過約克夏的就知這絕不是同在約克夏的《唐頓莊園》、沒去過的估狗一下"Whitby"就知它有什麼名勝古蹟與文學典故!有讀過那文學典故的,看見本片「三大貴族家族」分別執掌法律金融與地產、三家清一色都男生之餘只有「三個少女」情同三姐妹、其中一個討厭一個可愛還名叫Lucy,也許都會抓到對那文學作品處處似曾相識的擬仿惡趣味... 終究要觸及關鍵問題:三個少女中今天要結婚的新娘子又在何方?她要嫁的新郎又是家族哪位青年?而家主 Walter 這真黃金單身漢為何反而單身至今?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22/08/10/14/54/5968980.jpg
於是本片由片初那女版《逃出絕命鎮》格局暗示的「採黑補白」、慢慢出人意料地轉換為經典文學的「採陰補陽」,寥寥幾個貴族少女身處清一色男性家族必事有蹊蹺!更別說那些如臨時工般三天兩頭更換遞補的樓下女僕們... 本片作為一部恐怖片或黑色喜劇可聯想的階級性別種族議題靈感滿滿!只是可聯想的潛力越大、看到電影後 1/3真相揭曉越令人氣結:所有前 2/3片煞有其事丟出的議題都未申論、只是把這「世紀婚魘」的陰謀真相驚悚揭露了,然後就是看黑人女主面對誘惑不為所動堅持底層團結、巧妙翻轉大顯神威殺盡老白男 XD 觀眾若愛看女生打架它也給了一場。
結論:前 2/3片看一個黑人孤女嚮往飛上枝頭的美夢成真故事,我都看得津津有味對它「從恐怖片看人間」展開的各種議題也靈感滿滿;但看到結尾才發現本片想玩的其實也就「女力開殺」,力氣都花在很直白的耍狠嗆聲逃殺打鬥與斷肢灑血。可惜這種程度的恐怖與動作恐怕滿足不了真恐怖片迷,像我這種期待從恐怖片看人間百態的也對他虎頭蛇尾感到失望... 不過無論如何看 Natalie Emmanuel 換穿漂亮衣服展露窈窕曲線遊走古堡大宅還是賞心悅目!男主 Thomas Doherty 俊帥霸氣又帶三分邪氣亦頗有「年輕版 Dane DeHaan」架勢。僅推薦愛看俊男美女的觀眾輕鬆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9SZ8TaY_7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159.9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73992630.A.BC6.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36.226.159.98 臺灣), 01/18/2023 07:11: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