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上
管別人的事的人太多
專心在發展自己的人太少
對什麼事件什麼議題都可以說上幾句
抱著嘲笑看不起的狹隘酸葡萄心態
其實那些東西
說穿了
就是兩個字
忌妒
看看那些新聞標題
總在對名校歌功頌德
建北出了幾個75級分
他們是怎麼念書的
另一方面對9分上大學、48級分上台大表達嚴重的擔憂
創造恐慌
教改要改變的其中一點就是人們對名校的迷思
希望可以藉由制度上的改變縮小城鄉差距
但是面對制度上的改變
媒體的框架就是去訪問持反對意見的名校老師
望子成龍的家長代表
還有把填鴨當生意做的補習班
說制度越改越糟
說負擔變得更重
說孩子根本沒有能力去做這些打高空過於理想化的事情
我覺得孩子的無力來自於身邊大人的無能
當你被浸泡在不信任與僵化的思維當中
你要如何從酸度過高的土壤發芽?
一個個有理想有抱負的老師進入體系之後
才發現整個系統爛成什麼樣子
校長主任以及學校的老屁股們好處全拿
壓榨新人搞小圈圈說風涼話
有了成績第一個跳出來搶功勞
一個個有理想有抱負的記者進入體系之後
才發現整個命令圈爛成什麼樣子
主管給定的框架老舊迂腐
上層還有廣告主與政治立場要安撫
內容就是不斷再加深既定的刻板印象
做出恐懼、更多恐懼、包裝成關心的擔憂
背後還是恐懼
現在在做這些批判的我
出發點也是同樣的兩個字
忌妒
我忌妒握有實權的人掌握了這麼好的工具有如此多的受眾
卻只做出一堆爛內容
沒有想著要如何幫助大家一起提升
把心力花費在區分彼此
指責
對立
創造恐懼
酸民噴完了之後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改變嗎?
沒有
情緒一旦得到發洩之後
好像就沒事了
但其實那個忌妒的源頭還是沒有解決啊
你只會變成三不五時就被忌妒控制的浩克
情緒被觸發之後變身
然後噴完發洩完後再回到自己日常卑微的人生
酸民噴完了之後對自己的人生能有什麼改變嗎?
可以有的
不要給予爛媒體機會
不觀看
不點擊
不分享
不提起
對牠們曾經做過的骯髒齷齪事銘記在心
把牠們列入你的黑名單
然後分享值得分享的文章
獎勵值得獎勵之人
做自媒體
成為你想成為的改變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世 新 歷年 繁星 在 尋路森寧 Seek Fore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核四身上,我們能學到的教訓。】
人們遇到爭議議題時,又該如何抉擇:聳動的媒體標題、假新聞、輿論 vs. 艱深難懂的專業報告、圖表數據?
-------
莫名發起核能文,文長慎入,希望有人會看😂
自己挖坑,自己要來填了⋯⋯
科普來源 ZY Li - 超級理工腦岩友,加上另外查到的資料來源。
這坑太大,花了我三天統整資料和寫文章,這就是我不喜歡寫爭議議題的原因。QQ
內容若有誤或有其他見解,都歡迎提出並討論,待後續臉友討論告一段落,會再統整成一篇長文,貼在尋路森寧Blog裡。
-------
先說結論:「令人傷心的是,現在才討論這議題,已經太遲了,從核四正式作廢的那一天起,任何重啟或籌備的操作,都只會更賠本。
和以下原因有關:核電能達到最低發電成本的前提是,一旦運作後能營運約40年,藉此以壓低前期的高建設成本——為了將核能安全係數拉到最高。
當它開始執行除役計畫,把燃料送回美國原廠、拆除機具等,核四不可逆的正式朝廢核邁進。現已不可能賺錢,只能停損。」已然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所以現在核四議題——很有可能「淪為政治操作的假議題。」
老實說我沒想過是這個結果,也對自己的無知感到失望。
(資料來源:
民報 - 封存核四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42244b6a-6905-4e4c-aaaf-8f810df5eb30
UDN - 封存核四 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3/3651240
原能會 - 核能除役 https://reurl.cc/Z0evl
Wiki - 核電廠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0%B8%E7%94%B5%E5%8E%82
台電 - 各式發電成本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196)
-------
以下分幾個方向,統整討論。
1. 首先,#能源的選擇
這就像選擇雞肉飯還是蘇肥牛一樣,都只是一種選擇。不管是火力發電還是核電都沒有對錯,只是選擇的背後都有不同的風險和代價要承擔。
今天既然台灣的核電廠已經朝除役發展,那如何使用對環境更友善的發電來源,才是現在必須更花心思的課題。
(小聲解說:延役要在到期前五到十年提出申請,核一已經在2011年由馬英九宣布不延役,核二也錯過申請延役時間,若核三不申請,2025時舊的電廠全部停機。)
例如,現在燃煤火力發電約 29% 占比最高,那是否考慮使用成本較高,但相對不容易產生空污的高品質煤炭,做燃料來源?
但其實現在的空污來源也不是以燃煤為主因,又是另一個衍伸的議題。
(小聲解說:近十年內,無論是燃煤或是核電,幾乎保持一樣的發電比例,由此可見近年的空污火力發電並非主因,主因另有三者:大陸空汙、交通、工業。)
(資料來源:
台電 - 今日各能源發電量 https://www.taipower.com.tw/d006/loadGraph/loadGraph/genshx_.html#pumpinggen
台電 - 歷年各能源發電占比 https://reurl.cc/qxVo3
關鍵評論 - 電力配比圖表、空汙圖表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0382
台灣能源blog - 影片:澄清煤電空汙 https://taiwanenergy.blogspot.com/2019/03/8.html)
2. #核電廠是否安全 & #可信賴的核能資料來源
「新的核電廠就比較安全,是個誤區」,核電廠沒有誰比誰安全一說。
無論是能營運多久,或是開啟/除役時間,都需經過提出計畫和嚴格審核,層層把關後,才能夠正式執行。
所以每一座核電廠並不能「相對安全」,而必須「絕對安全」,才能開始商轉和長時間運作。
那核電廠安不安全,誰說了算?
「台灣的行政院原子能源委員會」,簡稱「原能會」,由官方組織起來的專業團隊,專職為人民擔任把關的角色。
官方網站裡頭有很詳盡且全面的原子能法規、核能管制報告、輻射防護等。
先不說官方文章是否常被斷章取義,以聳動標題帶風向,或有始終不信任政府的心態出現,任何發表都全盤不接受的回應。
正因為萬一發生核災時,其傷害太巨大、難承受,與一般災害不能同日而語,而其知識背景又太艱深專精,更需要一批專業的人才替人民把關⋯⋯
問一個問題,面對核能深度議題,要單純相信政治風向或輿論壓迫,還是專業人士的報告?
此時若還不信任專業的話,我真的不知道該信任什麼了。
(資料來源:
泛科學 - 核能安全度評估 https://pansci.asia/archives/73707
泛科學 - 核災機率怎麼算 https://pansci.asia/archives/72809
原能會 - 簡介 https://www.aec.gov.tw/%E9%97%9C%E6%96%BC%E6%9C%AC%E6%9C%83--1.html
原能會 - 核能管制 https://www.aec.gov.tw/controlreport/violation.html)
3. #如何辨別資料的真假
網路上無庸置疑最具參考價值的便是,官方資料或研究文獻,但裏頭每一個字我都看得懂,一旦湊成一篇充滿專有名詞的文章時,常常卻是有看沒有懂。
不管是公投前還是公投後的現在,我都無法從茫茫資料海中,取得看得懂又可信任的資料。
針對這個情況,最後的結論是——「選擇優質媒體」。
台灣確實還有一群人,默默地替我們的媒體環境耕耘,針對許多在地議題做長篇且長期追蹤的深入報導。
和官方或學術文獻相比,因目標更針對一般民眾,用字都相當深入淺出且內容完整。
網路・優質媒體建議:
* 端媒體 - 需付費,部分文章為免費。
* 關鍵評論 - 免費,我有用line定期追蹤。
* 報導者 - 免費,我有用line定期追蹤。
電視・優質媒體建議:
* 公視 - 公認的好品質,許多好劇都是從社會議題出發,也可以line定期追蹤。
* 華視 - 被公視買下來,BJ4。
* 寰宇新聞 - 關注國外情勢,提升國際觀。
提供論文檢索連結,給看得懂的人:
* 華藝線上圖書館 http://www.airitilibrary.com/
* 碩博士論文網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 Google Scholar https://scholar.google.com.tw/
* 台大圖書館,國內外文獻皆可 https://www.lib.ntu.edu.tw/
遇到有爭議的議題,或無法辨別資料真假時,可以首先搜尋優質媒體的相關報導。
像是《報導者》,通常在內文提及相關數據時,都會附上官方資料來源,以供民眾進行二度檢核。
-------
老實說就這次的核能議題討論,我也紮實的上了一課,無論是議題討論,還是資料搜集和辨認真假種種,都有很多收穫。
台灣的公投不會只有一次,未來的思辨議題也只會更多。知識是力量,若沒有相關硬知識背景,另一個便道就是相信專業,因此,如何辨別是非和辨別專業儼然成為一項重要的技能。
如何不讓議題淪為政治操弄的手段,其中有太多的細節都必須靠人民明察秋毫——這件事卻是最重要的。反之錯誤的資訊,對大家的將來都會造成很嚴重的傷害。
沒有人應該淪為政治輿論的傀儡,聆聽不同立場、學習判讀資訊、獨立思考,只有自己才能替自己把關。
我只是一個小小的文組設計師,沒有太多核能的科普硬知識,但我很開心能夠拋磚引玉,引出大家對議題的注重與更精闢的討論,並看到——
「我們都在為我們的未來一搏,想留下最美好的環境給這個世界,這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目標,我明白我們都在為此努力著。」
感謝並希望很多科普背景的人士,願意和我們分享如此重要的知識。
感謝現存的世界能自由呼吸和對談言論,也感謝各位的良性討論和批評指教:)。
以上為相關議題的資料搜集與統整,謝謝。
(能源真的太博大精深,只能著重搜集資料、和判斷資料部分給出具體建議,無法在能源類寫出完整的懶人包,若有專業人士願意訴說,我也願意一同分享,謝謝。:))
-------
附圖 Johnson Chang 攝於,玉山北峰氣象局,由燈火交織而成的美景是,山腳下的陳有蘭溪流域與南投市、員林市。
當我們嚮往天上的天宇流星,地面上同時不也點亮了繁星眾爍。
人類的誕生或許是原罪,但我們何嘗不是創造了另一種奇景——文明的奇蹟。
無論是能源或電,我們人民共業都走到了今天。
掙扎於生存,同時又希望能永久流傳,這美麗的世界。
-------
#核四 #核電廠 #安全 #空汙 #火力 #新媒體 #輿論 #科普 #教訓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