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人體生物監測資料庫 保護環境與食品安全】
✅上週四焜裕受邀至「第四屆環境醫學國際研討會暨全國大專校院食安系所論壇─食品安全生物監測規劃與未來展望」進行演講,演講主題為系統性評估日常食品中風險暴露之生物監測(Systematical Assessment of Exposures to Hazards in Daily Foods by Biomonitoring),透過系統性回顧我與團隊的丙烯醯胺相關研究,了解如何經由生物指標(biomarkers)來評估人體的暴露。
✅人體生物監測是國際間非常重要的健康促進、政策推行及環境、食品安全監測的重要途徑。許多國家包含美國、德國、歐盟、加拿大、韓國等都已投入國家級人體生物監測(Human Biomonitoring)計畫,長期追蹤人體在飲食、環境中有那些暴露會造成人體健康危害。
✅目前由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主持的「人體生物監測流行病學」計畫,將會搜集臺灣不同年齡層、性別與地區的人體生物檢體,針對重金屬、塑化劑等多種物質進行分析,以瞭解國人體內物質濃度數值背景,進而釐清相關風險,也希望能盡早篩檢出新興風險物質,避免食品安全、環境汙染影響國人健康。
新聞連結:
嚴防食安問題再爆發!台大啟動「人體生物監測計畫」(ETtoday)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523/1450957.htm
影/各國人體生物監測專家 齊聚臺大公衛學院 交流分享(TVB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丙烯醯胺暴露評估 在 江守山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咖啡警語 民眾要何去何從?
有人提到咖啡烘焙會產生丙烯醯胺,而丙烯醯胺是一個致癌物,所以考慮建議政府是否應該在咖啡中列警語。
像咖啡這種成分複雜的東西,裡面可以找到的致癌物和抑制癌症的物質大概不下幾十種。如果為了其中一種致癌物來加列警語,那要不要為咖啡其他的抑制癌症物質如綠原酸也加註標示說可以抑制肝癌?如果都列上去,民眾要何去何從?
所以看一個食物需不需要加列警示,是應該要看他內含所有這些致癌物和抑制癌症物質對人類引起的總效應。2016年5月,來自十個國家的23位科學家組成的工作組,在法國里昂舉行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一個跨政府機),會議上評估了飲用咖啡的致癌性,回顧了超過1000篇以上的研究,結論:咖啡是class 3 也就是在人類不會引起癌症。(The Lancet Oncology, 2016)
而根據2017年米蘭大學發表在歐洲癌症預防雜誌上面的回顧分析,咖啡並不會增加總癌症的機率。咖啡確認可以降低肝癌跟子宮內膜癌的機會。在病例對照研究中也可以降低大腸直腸癌的風險。至於以前所擔心的咖啡會不會引起膀胱癌的風險增加,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討論中,學者專家認定以前的研究沒有控制喝咖啡者抽菸跟職業暴露這兩種風險。所以認為咖啡會增加膀胱癌風險的證據不足。(Eur J Cancer Prev. 2017 )
喝咖啡最大的致癌風險在於溫度。超過65度以上的任何熱飲被國際癌症機構認定為人類的2A致癌物。 可以引起口腔癌、食道癌的風險增加。
丙烯醯胺暴露評估 在 江守山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咖啡警語 民眾要何去何從?
有人提到咖啡烘焙會產生丙烯醯胺,而丙烯醯胺是一個致癌物,所以考慮建議政府是否應該在咖啡中列警語。 像咖啡這種成分複雜的東西,裡面可以找到的致癌物和抑制癌症的物質大概不下幾十種。如果為了其中一種致癌物來加列警語,那要不要為咖啡其他的抑制癌症物質如綠原酸也加註標示說可以抑制肝癌?如果都列上去,民眾要何去何從? 所以看一個食物需不需要加列警示,是應該要看他內含所有這些致癌物和抑制癌症物質對人類引起的總效應。2016年5月,來自十個國家的23位科學家組成的工作組,在法國里昂舉行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一個跨政府機)會議上評估了飲用咖啡的致癌性,回顧了超過1000篇以上的研究,結論:咖啡是class 3 也就是在人類不會引起癌症。(The Lancet Oncology, 2016)而根據2017年米蘭大學發表在歐洲癌症預防雜誌上面的回顧分析,咖啡並不會增加總癌症的機率。 咖啡確認可以降低肝癌跟子宮內膜癌的機會。在病例對照研究中也可以降低大腸直腸癌的風險。至於以前所擔心的咖啡會不會引起膀胱癌的風險增加,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討論中,學者專家認定以前的研究沒有控制喝咖啡者抽菸跟職業暴露這兩種風險。所以認為咖啡會增加膀胱癌風險 的證據不足。(Eur J Cancer Prev. 2017 ) 喝咖啡最大的致癌風險在於溫度。超過65度以上的任何熱飲被國際癌症機構認定為人類的2A致癌物。 可以引起口腔癌、食道癌的風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