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回收再利用,每個人都有責任】
今天蘋果日報以GPS調查,揭露了資源回收的非法流向。
包括在新北市三重區的回收物品(廢紙、紙容器、塑膠瓶),
竟全被運送到五股,一處與地目使用目的不符合的農業區及農牧用地。
台灣的資源回收系統建立在兩部分,一是「延伸製造者責任」的基礎上。
環保署先向製造、輸入業者從源頭收取「回收清除處理費」,
並作為資源回收基金後,再補貼後端回收與再處理的業者。
二是其他可回收的資源垃圾,則依廢清法第五條,
公告為一般廢棄物回收項目,讓民眾分類回收。
然而,由於油價低迷與中國陸續禁止進口不潔廢塑膠、洋垃圾等政策,
台灣的回收市場價格持續低迷。
更根本的是,台灣民眾的回收習慣並不徹底,
多數回收商沒有意願去承包清潔隊收來分類不明確的回收物,
因為這些回收物再進行細分類並變賣的收入,
抵不過運送、分類等成本。
有些承包商承包了,結果卻像是本次蘋果調查的內容一樣,
最終被送至農地堆置,毫無進到循環再利用的系統中。
#一旦回收體系的市場價格低廉到不敷成本,
#回收體系即有可能瓦解。
中央沒有確實規劃資源回收制度,從源頭限制難以回收再利用的材質、
降低民眾資源回收的成本、教育民眾資源回收的重要,
只追求表面上的資源回收率。
地方政府針對不良承包商的行為、
違反區域計畫法土地使用分區及地目的使用沒有積極查核、
沒有規劃回收處理業所需的土地或區位,導致不良業者便宜行事,
最後犧牲的都是農地。
民眾的分類不夠確實,無論是因為不信任回收制度、
或是因為目前的資源回收成本太高,
(回收資訊不夠清楚、無法追回收車、離回收站很遠)
種種都導致了資源回收系統的漏洞與惡性循環。
環保署應重新思考現行資源回收系統的問題,
#強化生產者的延伸責任、健全回收處理管道,
#並讓參與回收處理者得到合理報酬。
「#確實的分類回收」,則是我們每一個人可以一起做到的事情。
#延伸閱讀:45種垃圾分類的「零垃圾」奇蹟|https://goo.gl/sJwrt6
Search
並讓參與回收處理者得到合理報酬 在 學術倫理解答,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 ... - gists · GitHub 的推薦與評價
(1)落實研究參與者履行知情同意的原則,並瞭解研究可能產生的風險。 (2)提供研究參與者高額的研究報酬或是其他誘因,以避免研究參與者中途退出研究。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