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奉中的「完美」與「誠意」》
圖/文:蔡頌輝
(本文原載於《華傳》第67期,2021年1-3月: https://gointl.org/magazine-67.php#imission)
「在這個特殊時期,我看到好多教會都用Zoom,唱詩的時候就從YouTube挑幾首詩歌,大家跟著唱,簡單得多,不如我們也這樣做。」
歐洲疫情惡化,宣教工場忽然宣布封城,團契同工們在會議中討論接下來線上主日崇拜的安排時,有同工提出上述建議。無疑,他的建議是最簡單、最及時、效果又不錯的方法。從YouTube上所選的敬拜詩歌都是專業的團隊製作的,無論唱功、演奏、錄音、帶領的技巧都比我們自己的弟兄姐妹親自做來得好。不單如此,這樣做還省了我們很多練習、錄製和剪輯的時間。這個講求「方便」的建議若可被採納,那其實講道環節也可以直接在網上找個適合的講道視頻來取代本堂牧者的講道。通常我們請外來的講員還要給講員費,現在不單這個可以省了,而且還能「請」到平時很難請到的「大講員」,他們隨便一篇講道都比很多本堂牧者精彩,那些原本花在預備講道的寶貴時間,還可以用來做更多的個別關懷、推展其它事工,或處理其它平時沒有時間處理的事務。何樂不為?再說反正無論是自己人或別人帶敬拜或講道,參加者都是一樣看屏幕,不是嗎?
不過,這個聽起來非常聰明的建議最後還是被作為牧者的我否決了。我堅持要有自己的敬拜團在鏡頭前帶領敬拜,然後透過預錄或直播的方式帶領參與線上聚會的弟兄姐妹一起敬拜。為什麼?答案很簡單,神子民事奉神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我們是看中哪種方法又容易、又好、又省事?還是我們看重那事奉是不是我們自己獻的?
不久前同一個老朋友聊起現在這種許多教會常用的敬拜模式時,他說:「這種能叫帶敬拜嗎?不就是播歌嗎?」我從社交網站上看到,有教會已經把原本帶敬拜的事奉,在線上聚會中改成了「選歌員」。
在繼續討論下去之前需先聲明,我能體恤許多小地方的資源有限。筆者所在的德國,就有許多較小的城鎮,那裡沒有華人牧者、信徒中也沒有音樂人才和設備,連聚會的地方也很受限(在學生宿舍或公寓裡),只有幾個基督徒在勉強維繫著團契生活,有些則透過國外的牧者定時給他們連線查經和禱告。在這些種種條件的限制下,他們使用YouTube播放詩歌作為敬拜,或從網路上播放講道視頻,我完全可以接受。我真心認為科技的發明大大彌補了網路之前的許多牧養上的缺口。然而,那些可以自己做得到的,我認為必須自己做。
科技的發明雖然提供了很多方便,可是人一但不警醒,就很容易濫用,而且扭曲了我們該有的心態。筆者還在宣教神學院教學的時候,就常發現學生大量拷貝網路上的資料當作作業交上來。還有一次,我在批改學生作業的時候,感覺到其中一段文字非常熟悉,於是把文字貼在谷歌上搜尋,結果發現那是我本人在網路發表的文章。學生竟然把老師所寫的東西當作是自己寫的交上來給老師!
尋求「既好又方便」與要求「自身所獻」是兩種不同的事奉心態,兩者的根源在於對完美和誠意的考量。
一、所獻的必須「完美」
無可否認,使用現成的作品比較「完美」,而好的品質的確是事奉者對事奉該有的基本要求。這讓我們直接聯想到舊約聖經中對完美祭物的要求。利未記論到祭祀條例時提到獻祭最基本的條件就是祭物必須是沒有殘疾的(利一3,10,三1,6等)。這要求背後最的神學含義,就是反映出對神完美屬性的尊崇,正如一般被視為概述主題的經文所述:「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十一45)當亞倫的兩個兒子拿答和亞比戶各拿自己的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向神獻上凡火的時候,神就降火把他們燒滅(利十1~2)。在第二聖殿時期,神透過先知瑪拉基責備當時的祭司,因為他們將瞎眼、瘸腿的、有病的、搶來的獻上為祭。(瑪一8,13)神對此深感恨惡,巴不得有人把殿門關上,不讓他們來獻祭(瑪一10),而且還說要把他們與祭牲的糞一同除掉(瑪二3)。
值得注意的是,聖經所要求的這些祭物都必須是獻祭者從他自己的所有中獻出來的,聖經從來就沒有允許獻祭者以別人的完美祭物取代(注意瑪拉基書對祭司的譴責中也提到了「搶來的」,參一13)。這可以從律法給不同經濟狀況的家庭的要求差別看出來,有人獻牛、獻羊,較窮的人也可以獻斑鳩或雛鴿(參利一14)。換言之,神所要求「最好的」,是獻祭者的能力和所擁有的一切中的最好,而不是和別人比較之下的最好。這一點提醒事奉神的人,在考慮獻得好不好之前,必須先確保那是自己親手獻的。
二、所獻的必須有誠意
獻上一個「完美」的祭,和一個自身所獻的「最好」的祭之間的差別在於誠意。
想像你是一個很會做飯的人,有一天你要請人吃飯,你會不會去超市裡買一些冷藏的現成食品,放進微波爐裡熱一下然後請大家吃呢?除非是非常緊急的情況,大家要趕著吃,或一些重要的材料不足,不然的話,你豈不會盡自己的能力獻出最好的手藝?更何況事奉是做神國的工、敬拜是獻給神呢?
這就是為什麼我堅持每週在自己目前的團契講道。在我到這裡服事之前,團契沒有牧者,弟兄姐妹就從YouTube選視頻來觀看。2017年我來了之後,除非有特約講員(但因為德國很缺華人牧者,所以很少有機會請外來講員),否則我每週都講道,連出差到其它城市或國外,我也提前把講道錄好發給同工屆時播放。這樣做,並不是因為我自認講道比別人好,而是我要求自己每次的事奉都必須「現做的」、新鮮的。疫情下,在線上請講員也比較方便,儘管效果差不多(大家都是對著電視或電腦看視頻),但我還是要求講員必須是現做的。
三、在不完美中求完美
討論至今,相信我們都可清除看出「完美」和「誠意」之間的輕重。如果可以做到既完美又有誠意最好,但那境界既然不容易達到,「誠意」務必是優先考量。不單如此,一個有誠意的事奉,必然會越來越完美。
以我們在疫情下的經驗為例,當德國開始宣布禁足令之後,我和資訊部同工便開始研究線上聚會的進行方式和技術問題。開始的第一週,我們在家裡作直播,但因為網路信號不佳,結果只能傳送歌詞和講道PPT畫面,現場錄像的畫面不動。後來我們商討後決定改用預錄,但是花了很長時間做後製,而且也出現許多狀況和錯誤。我們繼續改進,等到最基本的條件(字幕、聲音、畫面清楚傳達)達到之後,我們開始追求更美、更好的果效和更快速的製作方式。直到最近我們還在改進現場收音問題,尤其是多種不同的樂器同時配搭時,起初產生許多噪音和回音,於是我們為此而添購了新的器材,效果已大幅度提升。可見,當我們堅持「自身所獻」的時候,我們所獻的品質就越來越完美。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採取「方便」而「完美」的方式,我們永遠沒有學到這些技巧,也無法在這個事奉上長進。
筆者認識很多宣教士都是完美主義者,連我自己也是。一般而言,完美主義者給自己和別人增添很多壓力,而且可能帶來事奉團隊上的衝突,尤其在教會的事奉上,由於大家都不是受薪的,有時候還會有人因此而退縮,這些都是筆者親身經歷過的。事奉久了,這種心態也跟著有所調整。至今我仍然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我對於自己的手做出來的東西都有一定要求,不僅僅是在美術上、音樂上、講道上、教學上、講義上,或者甚至只是週報上的排版和標點符號。以前,我會把對自己的要求也加諸在其他同工身上,但如今我已改變,學習從中去欣賞「不完美中的完美」。儘管成品不一定能達到專業的水平,但看見弟兄姐妹背後的心思、努力、代價、配搭,齊心把一件事做好,那些要比成品的完美更美!反之,如果一直使用既方便又完美的方式,會不會導致弟兄姐妹變得更加懶惰而不求長進呢?
願神常常提醒我們,也願每一個服事神的人常保持清醒的思考,知道到底在神眼中何為美。對我而言,我寧願獻一個跟別人相比之下不太「完美」的祭,也不要獻方便的祭。
中一中音樂老師ppt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陸生們疫情期間如何上課?〉
為了我們,
臺灣老師竟然這樣做...
#兩岸分隔的網課,是怎麼做到的...
如今,我坐在臺灣的隔離旅館的書桌前,一扇落地窗外,是夕陽下奼紫嫣紅的雲霞與臺北城盆地色彩斑斕的都市景觀。
隔離結束,我就能回到校園內和大家坐在一起上課了。不知不覺,我們上了一學期的網課,而上個學期,也在大家的幫助下,圓滿地結束了。這不禁也讓我開始回憶,完成上半年的課業過程中所發生的事情...
境外生們都不能回臺,老師們只好想盡辦法跟我們在空中相會了唄。
因為沒有規定一致的授課模式,老師們給境外生們上課的方式就五花八門了:有臉書社團直播、線上會議app連線直播、ppt搭配錄音自學、錄影上傳啊、群組語音通話等好多好多種方式。而學校為了方便我們上課,為陸生們準備了雲梯vpi等工具。
#選課受限,不得已的放棄
網課的影響和弊端當然是存在的,從選課開始,就造成了影響,因為我就讀的是傳媒院校,課堂多是需要團隊合作、實地操作、上臺演練報告的課程,所以很多對於實戰演練要求較高的課,我都只能先放棄了。
因為我們回不去,有的老師非常細心地為境外的僑生、陸生們安排了不同的評分方案,有的老師將團體報告改為單獨的個人報告。
舉個例子,我一門課的老師體諒到我不能上臺發表,便讓我多做了兩份的書面報告以示公平。
還有一位老師在連線直播課後打電話來與我商量,問我:「海珊你想用什麼方式來完成報告啊?你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跟老師溝通哦!」
掛斷電話前,老師還不忘噓寒問暖的關懷,叮囑我們在家也要多保重。
#老師不求回報的教學
我這學期選了一門英語系的課,課程名稱是英語經典音樂賞析,因為課程中要播放很多歌曲,就不能開直播、否則有版權問題。
和我一起選的還有另外三名陸生,因為我們幾個目前還在隔離當中,老師為了我們四個不落下功課,便在微信上建立了一個五人群組,每次在學校內給臺灣同學們上過一次課後,再幫我們重新上一次。
我們四個陸生中,其中一位同學因實習事宜而選擇本學期不回臺灣,老師也安慰她說沒關係,等我們其他三個解除隔離後,仍然會單獨幫她一個人在微信上完完整的課程。
老師還怕同學與她一對一上課很緊張,開玩笑說:「沒關係,你怕不好意思的話,就叫上你的爸爸媽媽、鄰居、或者帶著你家寵物貓貓狗狗們一起來聽課,老師也是ok的哦!」
其實,老師為我們多付出的這些時間,是沒有任何薪資的,但是老師沒有任何抱怨或不耐煩,也沒有因為只有一個境外同學,而「勸她退了吧!」,給我們幾個上課,就像台下坐滿了同學那樣熱情與激昂。
每每想到這裏,我真的能感受到老師們對於教育的熱誠,還有對每一個選自己課程的同學的重視和疼惜。
我也是到後來才知道,原來我有兩門課,是只有我一個人在境外,需要直播聽課,但老師和全班同學也願意為此不厭其煩地架設設備,所以說感動的地方是講都講不完。
#課堂中發生的趣事
同學們為了讓我也能盡可能地參與課堂,偶爾會幫忙留意直播介面的留言,如果看到我說話了,就會幫我轉告老師、回應同學們的討論。
有一天我把一位老師的課堂錄音下載下來,有一個細節讓我差點淚奔,原來是為了錄音,老師上課除了拿麥克風,另一隻手還要拿著手機,但是又要切換ppt,同學們看到老師在臺上手忙腳亂的,就問老師要不要放下手機,老師卻回答說:
「因為我們這個學期吼,有幾個大陸同學還在那邊,老師有測試過,這樣拿著他們會聽得比較清楚一些。」而這一段對話,也被錄在了課堂音頻裏,我在電腦這頭聽到時,心中瞬間升起一股暖流...
學校為保障陸生們的就學權益,有建議老師們盡可能等境外同學上線後再開始授課。
有一次,社團直播上課了,我卻晚到了幾分鐘,剛打開直播間就聽到老師有些急躁地問:「她開了沒?她開了沒?」
一般這時,下麵同學就會幫忙看看老師的手機,看到我的頭像後就會說:開了開了!她開了!
聽到有人喊了這句話,我便松了一口氣,唉,下次定要準時才是!不到一會兒,老師又問:「再幫我看看,感覺沒開啊!」「啊我是不是要刷新一下她才能出現?」我趕緊撥開紙筆,在螢幕上打字:「在在在!不用刷!我在呢!」
視頻裏卻傳來老師的嘀咕,「好像燈是亮著的,唉,因為現在疫情期間吼,空調一定要確保給它打開了才行。」噢,是說空調,不是說我。是的,這是直播課堂中常出現的烏龍事件。
媽媽從前不知道我在臺灣學習是什麼場景,上個學期我在家上課,媽媽便可以在做飯的空檔也來湊個熱鬧聽一小段,她聽到老師們的臺灣腔便會覺得特別有趣,就像在看以前的瓊瑤偶像劇,咯咯咯地笑得很開心。
#為我們補課的老教授
當然遠距上課難免有一些情況,例如我們學校有的教室在地下負三樓,訊號就會不太好。
我們學校的一位老教授,年近七十了,因教室訊號原因不能開直播,就跟我們說「老師覺得過意不去」,便找了一個下午,為我們三位陸生連線直播,補講了六個多小時的課。
因為老教授不太會用設備,兩位臺灣同學便志願地來幫忙,當天下午也是全程陪伴了我們。
老師講完課,用沙啞的聲音對我們說:「孩子,老師很想你們,在那邊照顧好自己,等你們回臺灣老師再請你們吃飯!」
試想,一位年近七十的「老老師」,這樣心系我們,為我們補課講到口乾舌燥,處處為我們著想,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順利完成功課,離不開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遠距上網課不好的地方當然也有啦,例如不能和大家互動,不能參與討論,不能上臺報告演練等等,但排除掉這些不可避免的弊端,
我所看到的是各科老師在分隔兩岸期間,對我們的包容和疼愛,也常看到其他陸生在朋友圈分享說,老師發來關心的訊息、抽出時間來給他們課後輔導等等,常常為了回答一個問題,就打了微信介面滿篇的文字。
教師節將近了,在這裏真的想對每一位老師說,謝謝老師們!你們辛苦了!
除了老師們,也要感謝所有的臺灣同學們,無論是直播設備的架設還是課堂中資訊的互通,都多虧了他們的幫忙,還有在團體報告中「carry」我們,讓我們即使不能上臺報告,也能負責一些簡單的善後工作,以順利完成上學期的學業。
看直播過程中,有時候網路不順暢,ppt不能看清楚,就有同學幫我拍下來,作報告時需要用到課本內容,而我沒有購買課本,同學也會一張一張拍下來發給我。更有同學擔心我聽課聽不全面,把自己的課堂筆記無私地分享給我...
———
大家都問我,上學期不能回來,學習會不會受到影響啊,功課會不會有障礙啊,會不會延畢啊,其實我想說的是,不能回臺灣固然是有對學業產生一些影響,來自遠方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懷和照顧,卻是只有加倍,沒有減少。
現在能夠重新回到學校,重新參與到活潑可愛的臺式課堂氛圍中來,我自然是心懷感恩,非常期待而雀躍的。
好,那就讓我們一起為這學期的課業努力奮鬥吧!
2020.09
中一中音樂老師ppt 在 FIR阿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韓合作,這件事醞釀很久了,一年半前跟金亨錫派來的代表會面,他表示沒想到韓國之外有一樣理念的製作人、兼品牌經營、兼作曲家,也跟他一樣開辦音樂學校,主打進入業界前的培育。只是他更訝異,韓國他的K NOTE學校是電視集團投資,但我在台灣是一個人經營😊我說我在台灣音樂娛樂圈算是瘋狂之士,當時大陸《星動亞洲》是才正準備第二屆,當時他們代表展示PSY在星動亞洲其中一集突然出現給練習生驚喜。然後韓國仁川、首爾、公三間分校,已經一個又一個的明星在PPT中展示給我看案例,如何從14歲培養到發片。映像很深,代表說16歲練習生將要全面帶上牙套!除了整齊,也防止咀嚼肌變大才能成為瓜子臉,以及遏制食慾😆當時只覺得很遠,他們有youtube點閱20億的巨星,以及很多訓練方法!金先生如何協助K Pop巨星展現如此的國際視野,我不懂。於是,參訪了台灣練習生的訓練後,他們回韓國了。看著他們優雅離台的背影,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下次再見面我不要抬頭仰望,我們要平起平坐。
於是,有fallow我臉書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兩年我如何拼命。除了我個人瘋狂鑽研BILLBOARD EDM HIP HOP / DANCE 曲風的編曲與音樂,經營上學習企業概念與運營,教育上破解韓式訓練加上華人的文化不斷沿革!一直到今天。上個月,金先生再次派代表韓總裁來到台灣,我再次親自接待,韓先生在13年前就在EMI KOREA 培植藝人,他跟著我走完整棟阿爾發TPI大樓,與我3-4個PPT介紹。他只說了一句話:「我們韓國8年前準備出發國際市場,到了台灣,發現這邊藝人養成機制完全跟不上韓國於是跳開台灣,K pop往泰國、越南、大陸、日本都深耕,唯獨跳開台灣。這是他們的策略。但沒想到今天連大陸都還在摸索的練習生,他看到了完整的培訓計畫與養成生態圈雛形在台灣出現。
我再次送他們離開台灣,臨走前,總裁說:「很期待跟REAL先生合作,很快我們會再見面的。」
我們互換了聯繫方式,這是友誼。當初我做TPI因為我以為韓國看不起台灣,對不起我錯了,是他們來了,我們訓練太弱了。新人簽約,每天就是送試鏡、拜託去綜藝節目、網路炒新聞。韓國從來都想跟台灣合作,但,我們太弱。弱到他們只能放棄經營台灣市場,以為台灣年輕人不能吃苦,不能適應GD 2ne1訓練6年才能出道的苦。
我要跟韓國說的是,抱歉讓你們誤會了。台灣人堅忍、善良、謙虛、認真、負責、感恩。謝謝,這次台韓的合作,不是用錢買來的廣告,我們一起找新人,一起討論怎麼配搭(幾韓國新人+幾台灣新人)一起製作(我跟金老師一人寫幾首歌,他的K POP hit song阿沁的C pop hit song)聯手,一起打出更高的亞洲style,一起出道(台韓)。一起運營,這次不是子瑜被綁在韓國,而是平等經營。
我知道台灣晚,但,只要給我最後一張A,我會壓在最準的時機出手。誰勝誰負,牌局沒結束前,都還是未知。😎
#哥辦的不是比賽 #哥辦的是國際平等與尊嚴
比賽資訊:
阿爾發tpi星光學院
阿爾發官方網站:
http://www.alfamusic.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