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1)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
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2)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奥数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却没有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学还没有工作呢,更何况你能不能考上大学还不知道。
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这样来说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她却让自己的孩子在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够做到呢?
3)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有意或无意培养出来的。
其实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是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当务之急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4)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来适应。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
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5)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初中、高中的家长来说,普遍存在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的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
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优秀的父母在这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们良好的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循了以下这三条原则:
1) 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
2) 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
3) 建议,有道理的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里应该给予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的最差的。
6) 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
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主人公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这种“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
让孩子养成大胸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和自己。
中国文盲率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13.5亿,距第一的中国还差约四千万,然而印度人口增速却是中国的3倍,成为世界人口最多国家,只是时间问题。
不仅数量庞大,且印度人口偏向于年轻化。印度年龄在24岁以下的人口高达5亿,尤其15至24岁达到2.3亿,而年龄在65岁以上者仅占总人口数量的不到7%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印度能够发挥足够的人口红利,印度的人口也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比如印度15岁以上文盲人口超过2.87亿,占全球文盲人口37%,而根据2017年统计年鉴,全中国目前共有6000万文盲,中国目前的文盲率为5.28%
印度女性参与工作率仅为28%,在印度平均每个妇女生育2.4个孩子,居高不下的生育率也是大量女性无法从事工作劳动的重要原因。在印度规模庞大的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类似于“蚁后”般只管生育不事劳作的存在。
长久以来,印度人的“佛系”也是让很多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人似乎做什么事,都永远不紧不慢的样子,比如印度之前准备在2022年开通的首条高铁,至今都没动工,印度人也毫不在意。可能由于存在数千年的种姓制度的影响,高种姓没有忧虑,低种姓难有翻身机会,所以都丧失了奋发的动力。
印度的确有充裕的人口,但到底能不能有充足的红利,那就另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