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29期
【#本月企劃】企業抗疫──紓困政策及超前部署
.新冠肺炎疫情租稅協助政策/黃郁升
.評析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紓困政策──以中央與六都為例/簡英宗
.疫情對契約履行的影響(二)──談情事變更及工作權/楊盤江
.因應疫情而啟動之庫藏股票制度及其會計處理/張曉芬
【#月旦時論】
.有限公司變更組織時適用公司法第106條第4項射程範圍之爭議/周振鋒
.金融業委託書一般徵求門檻之演變與影響/廖世昌、曾筱棋
.公益信託相關法令修訂之研究/鄭策允
.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保險合約」釋例研討──分出再保險合約/江景清
【#執業進修】
.顛覆傳統的勞動事件法──勞動爭議處理新紀元/蔡嘉政、李昱霆
.公司資本額虛偽不實之法律責任/編輯部
【#公報釋讀】
.教你讀公報系列──繼續經營/賴柏錚 指導、李易恩 著
【#學習式判解評析】
.併購契約實地查核條款在訴訟上的影響──簡評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1年度重訴字第803號民事判決/尚佩瑩
【#國際經貿時論】
.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間中國大陸關於不可抗力、勞動及稅務的應急政策/蔡步青
【#函令解析】
.如何認定股票股利成本?/莊世金
.公司章程提高決議門檻之容許與禁止──以108年三則函令為中心/許耀云
🔹個人訂購 #月旦系列雜誌,免費參加元照讀書館講座,線上影音任選一場👉http://qr.angle.tw/ymj
🔹登入元照網路書店會員立即贈 #50元coupon券,新註冊會員贈註冊禮 #100元coupon券 👉http://qr.angle.tw/w2m
🔹網路書店85折只到5月13日👉http://qr.angle.tw/ymj
中國信託委託書 在 股海老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丁大的這篇「台新金(2887)」的詳盡分析,看完真的心有戚戚焉!上周五的分享會也有跟大家談到為什麼不推台新金的原因啦,就讓我們繼續把下半年的焦點放在OO金囉~
...
◼ 2019年上市櫃公司便宜價
👉 https://reurl.cc/8760X
◼股市「抱緊處理」之道,立馬來去看更多:
💪https://camperliu.pixnet.net/blog
...
🔥新書《股海老牛專挑抱緊股》熱賣中🔥
🚩博客來:https://reurl.cc/omLV5
🚩金石堂:https://reurl.cc/27a6a
🚩誠品:https://reurl.cc/0km4k
2887 台新金
彰銀經營權訴訟案,遭最高法院發回更審,對台新金非常不利。其實在之前的金融股投資講座,定錨電子報,或是微股力的訂閱文章都有提到,台新金這一仗可謂凶多吉少,和六大派圍攻光明頂無異。由於資金卡在彰銀,即使台新金在台灣表現傑出,但獲利就是未見起色。詳細說明如下。
以2018年年底的資料為準,台新銀行在國外分支機構家數合計只有6家,4家分行,2家代表人辦事處,而且,在中國大陸沒有任何據點。相較於中國信託在海外有116個據點,國泰世華在海外有67個據點,上海商銀在海外有58個據點,兆豐銀行在海外有36個據點,第一銀行在海外有35個據點,台新銀行的據點真的是太少了。
目前台灣的銀行家數過多,集中度低,銀行好像便利商店一樣,走沒5步路就一家銀行。過度競爭的結果,就是存放款利差縮小,僅剩1.34個百分點,遠遠低於其他國家。而台灣銀行業獲利的來源,在以高品質的服務創造手續費收入。因此,應對之策就是往海外發展,以優質的服務爭取客戶,再以較高的利差賺取利潤。
台新之所以沒有在國外大量設置分支機構,原因有二。第一,台新的資金都卡在彰銀,沒有多餘資金往海外發展。第二,台新期待未來可以和彰銀合併,因此彰銀已布局插旗的地區,台新就不再設點。基於上述兩點,導致台新海外發展落後同業,這也就是為什麼,台灣人覺得台新是一家優質的金融機構,但獲利始終未現起色的原因。
至於兵家必爭的中國大陸,台新銀行一樣沒有任何據點,原因就在於「OECD條款」。OECD全名為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中文翻成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由於金管會擔心陸銀大舉登台,因此「OECD條款」規定,兩岸銀行業者互設據點,須在OECD會員國經營業務5年以上才符合資格。OECD組織俗稱「富人俱樂部」,成員國皆為已開發的富裕國家,共有30個會員國,包括美、英、德、法等國。由於台新銀行沒有在OECD國家經營經驗,無法登陸,導致未來發展受限。
因此,台新目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解決彰銀案,彰銀案有解,台新的獲利才有辦法突飛猛進。
#台新併彰銀分析
#背景
為了解決金融機構呆帳比率過高,提高銀行資本適足率,同時鬆綁金融法規,鼓勵金融機構跨業經營,支持金融業合併,以促進金融體系穩定與創新,民進黨政府分別在2001至2003年間與2004至2008年間推動了俗稱「一次金改」與「二次金改」等兩次金融改革方案。
由於彰銀呆帳過多,2005年財政部決議以招標發行特別股的方式引進策略投資人救援彰銀,並由台新金控以新台幣365億,溢價114億取得彰銀22.5%股權,成為彰銀單一最大股東,拿下經營權。
第二次政黨輪替後,2014年,馬英九政府的財政部長張盛和宣稱不再支持台新金掌握彰銀經營權,於是和泛公股事業聯手加碼買進彰銀股份,並委託券商徵求委託書,最後讓台新金失去經營權。
台新金於失去經營權之後,和財政部進行民事訴訟,2017年5月17日,二審宣判結果出爐,高等法院宣判台新金勝訴,代表財政部應支持台新金取得過半數的彰銀董事席次。財政部依法提出上訴,2019年5月23日最高法院廢棄二審判決。
#法律觀點
因爲工作的關係曾和台新金控的林維俊總經理討論,林維俊總經理提供給我一份財政部的公文,經過他的同意後我拍了2張照片。公文雖然有機密2字,但僅就當時是機密,現在已經解禁了。這份文件是中華民國94年7月21由財政部發給彰化銀行的公文,後面有蓋財政部部長林全的章。
公文中提到,「配合政府之公股整併政策。本部同意於增資完成後,經營權移由該策略投資人主導。」「本部持股在未出售前,如得標投資人仍爲最大股東,則財政部將不改變由最大股東主導該經營權之政策。」
金融機構受到政府單位高度監理,從法律的觀點而言,台新金控併購彰化銀行,係配合政府政策,且政府已事前同意,於法律上絕對站的住腳。
#社會大眾角度
由於前總統陳水扁先生在二次金改時,利用金融機構合併的機會收取不當的利益,前總統馬英九先生在擔任台北市長時,富邦銀行併購台北銀行的過程也有瑕疵。因此,一般民眾對於民營金融機構併購公股金融機構是存有疑慮的,多數社會大眾不贊成台新金控併購彰化銀行,以「守護全民資產。」
#執政黨角度
彰化銀行若由財政部繼續主導,執政黨則可以對彰化銀行進行人事安排,做為政治酬庸的籌碼。由於有利可圖,因此不論是馬英九前總統執政的國民黨團隊,或是蔡英文總統執政的民進黨團隊,都對台新金控併購彰化銀行持反對的態度。
#在野黨角度
彰化銀行若由財政部繼續主導,在野黨則可以發揮監督的功能,持續在立法院「表演」,且在野黨在未來也有機會變成執政黨,當然不會支持台新金控併購彰化銀行。立法院更是做出「公股不能支持民股」的決議。
#法院角度
雖然號稱司法獨立,但法官評鑑制度,使法官必須揣摩上意,在重大議題上,必須考量輿論壓力,給予長官一個滿意的答案。在法官考量自身仕途的情況下,未必能有公正的判決。
#彰銀員工角度
由於過去彰銀由財政部主導,彰化銀行的員工待遇類似公務員,業績壓力輕。若台新入主,績效獎懲制度勢必更加分明,彰化銀行員工的工作量會增加,壓力也會變大。彰銀的這些員工,當初選擇進入官股銀行,就是希望能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不願意背負過多的業績。因此,從彰銀員工的角度來看,絕對是反對台新併購彰銀。
#同業角度
就同業競爭的角度來看,當然不希望台新併購彰銀。以2018年年底的規模來看,彰銀的資產有2兆,台新銀行有1.7兆,合併後資產將達3.7兆,超過中信銀的3.2兆,成為民營銀行中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彰銀的分行家數有184家,台新銀行有100家,合併後分行家數將達284家,超過合作金庫的269家,成為全台灣分行家數最多的銀行。
因此,為了避免競爭對手壯大實力,各金融機構打從心裡不希望台新併彰銀。
#總結
一個簡單的法律議題,背後充滿著各種權謀算計,各路人馬不懷好意,各懷鬼胎。台新這一仗,打的辛苦,如何讓政府有台階下,輸了面子,贏了裡子,需要靠台新以智取勝了。
#微股力
https://scantrader.com/u/24923/service
https://scantrader.com/art…/016ae7a28f9600000821000000000000
Press Play
https://www.pressplay.cc/…/%F0%9F%92%B0%E3%80%90%E5%83%B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