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蔡英文總統執政,對全球出口都增加,台灣接單也反轉為過半在台灣生產,整體經濟、股市表現亮眼,其中對中國出口也成長到佔出口值的41%上下。
這裡有二個問題值得研究:接不接受「一中」和拼經濟、二邊是誰倚賴誰...
1. 蔡英文政府執政,不接受「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對中國出口值反而比事事仰中共鼻息的馬英九政府還要好,不接受「一中」,台灣賺的比「媚共」還要多。
2. 對中出口佔出口值在41%上下,是否會變成「倚賴」中國,如果你知道出口中國有一半是「積體電路」,這明顯的是台灣在全球積體電路的關鍵位置,是「賣方市場」,是中國需要台灣的晶片,要不去問問中國敢不敢抵制台灣晶片?
——以下為經濟部臉書po文——
#文長要先說,但我們盡量以數據來說明經濟議題。
最近包括馬前總統在內,有些人認為台灣的出口金額雖屢創新高,但對中國出口順差金額跟整體占比成長,是不是過度依賴中國?但單看貿易順差數字就做出解釋,其實沒考量到出口產品的關鍵程度、世界供應鏈的分工情況,以及產業近來的投資布局。
讓我們用經濟小教室來告訴大家,近年對中國出口順差與成長,在台灣的經濟結構上,為什麼 #不代表台灣經濟更依賴中國:
1.對中出口近半數為晶片,代表台灣半導體超重要,台灣晶片全球都搶著要,賣晶片顯然不是依賴。
以今年 1-3 月為例,台灣對中國出口雖然成長,但近半數(48%)為積體電路,2020 年積體電路占比甚至高達 49.5%,其餘大宗為資通訊與化學品等。代表中國考量貿易戰風險,大量進口台灣晶片﹐不應把台灣半導體的關鍵地位,視為對中國依賴更深。
2.台商對中投資大減、回台投資大增
從 2010 年後,台商對中國大陸的投資明顯減少,2010 年投資 146 億美元,占整體對外投資 83.81%;2020 年投資 59 億美元,只占整體對外投資 33.35%。另外,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經有 880 件,總額逾台幣一兆兩千億元,可以看出台灣的 #投資持續降低對中依賴。
3.對其他國家出口成長
近年我國對外出口屢創新高,對美國出口的金額,從 2016 年 335.2 億美元,增加到 2020 年 505.5 億美元,成長超過五成;對日本的出口也從 2016 年 195.5 億美元,增加到 2020 年 234 億美元,成長兩成。今年 4 月,我國對東協、日本出口更是雙創新高,分別為 25.3 億及 57.7 億美元。
台灣完整的產業鏈,是我國最珍貴的資產,產業轉型也看到成果,在去年第一季維持正成長的情況下,今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維持高檔的 8.16%,實在不宜用「依賴中國」這種簡單的政治語言,來輕蔑台灣產業的競爭力。
中國出口 台商 佔 比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證明中國需要台灣 😂😂 #DPP
--
簡舒培說,民進黨不厭其煩的再次提醒國民黨,不要酸葡萄心理,見不得台灣的經濟好,奉勸國民黨好好做功課,不要用扭曲事實的政治操作,來唱衰台灣。
簡舒培說,近年來對中國的出口增加,事實上反映蔡政府任內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轉型,MIT競爭力大幅提升的結果,例如台積電技術領先全球,ICT產品佔台灣整體出口超過一半以上。馬政府任內鼓勵開放台商西進,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結果,不但錢被中國賺走,技術人才也流失。
簡舒培說,反觀這幾年來,在蔡英文的執政下,看到國際大廠相繼來台投資,截至今年4月9日止,「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吸引847家企業超過1兆2,041億元投資,預估創造10萬573個本國就業機會。
簡舒培說,這幾年來除了MIT產品的競爭力提升外,台灣對外整體出口也屢創新高,不僅僅是對中國增加,對美國出口比例也從2016年的12%大幅提升至2020年的14.6%;再以出口總金額來看,對美國出口總金額從2016年的335.2億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505.5億美元,對日本出口金額也從2016年的195.5億美元提高至2020年的234億美元,並沒有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問題。
簡舒培說,勿將出口數字創新高「扭曲」為台灣對中國經濟更加依賴。有經貿專家指出,美中貿易戰下,造成中國對台灣擴大採購拉貨,所以台灣對中國出口的增加,反而是證明中國需要台灣,而不是台灣對中國的依賴加深。
中國出口 台商 佔 比 在 王定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個好題目,定宇約你來討論一下:
「2020年台灣對中國出口增加到佔出口總數的41%以上,現在是台灣經濟依賴中國嗎?」
有人根據財政部日前公布的出口數據,對中國(含香港)累計前5月出口占比來到41.5%,用這個來推論台灣經貿依賴中國,中國國台辦和中國國民黨基本上是同樣論調,我們可以來看看這種說法是否有理?
先看一個「依賴」的基本邏輯 ,就出口數據本身而言,台灣對中國出口數字確實增加,可能原因有二,一為台灣廠商只能將產品賣到中國,二為中國廠商迫切需要台灣廠商的產品。我們得進一步了解背後原因,從台灣出口到中國的產品項目來解釋數字背後的經濟活動意義。
2020年1~11 月,二組出口數字對照和一件值得注意的事實:
一、成長的部分...台灣出口到中國與香港的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視聽影音產品,增幅分別為 24.3% 與 20.1%。
二、衰退的部分...台灣出口到中國與香港的化學品、塑橡膠及其製品與機械,衰退分別為 14.8%、4.5% 與 1.8%。
三、值得注意的事實,過去「受惠於 ECFA 早收清單且真正依賴中國市場」的產業,2020 年對中出口卻呈現衰退。
從上述資料可知,台灣對中國的出口的增加,集中在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與視聽產品,電子零組件出口又集中於積體電路。而增加的重要推力之一是美國禁止對中國「技術(含重要零組件)輸出」,導致中國加大對台灣供應這些關鍵技術或零組件的依賴程度。
所以,台灣對中國出口增加的部份,多是中國迫切需要台灣幫忙生產的產品,而非台灣只能賣到中國市場的產品。特別在美國切斷對中國的「技術出口」,中國對台灣這部分的需求大增。再者,台商這類商品如果不出口到中國,台灣許多科技大廠的訂單也都產能滿載,即使中國需求消失,也會有其他國家廠商補足,即出口的國家可能不同,但產品出口量不會有太大改變,台積電就是一個好例證。
最後,過去台灣出口到中國的化學品、塑橡膠與工具機等產業,確實也如預期都因全球經濟衰退與中國經濟下行而隨之衰退。
所以,正確的說法,2020年台灣對中國的「出口貿易增加的部分」,是中國對台灣的「技術依賴」類的經濟依賴。而中國國民黨和中共國台辦同聲同調的自吹自擂,其實呈現的是昧於經貿事實的吹噓,或是外行不用功的「膝蓋反射型」評論而已!
#是否依賴要看內容 #一樣出口中國四十趴_內容不同_誰依賴誰就不同 #蟑螂要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