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國民大躍進 新車將強制安裝識別芯片
超過2000萬攝像頭組成的“天網工程”遍布中國大江南北,它的規模之大被譽為世界上最密集的視頻監控網絡。《華爾街日報》周三報道,所有在中國登記的新車從明年起將會安裝射頻識別芯片,“以維護公共安全和緩解交通壓力。”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相關記錄和不具名人士的消息報道,中國公安部正在籌備一個覆蓋全境的車輛電子識別系統。這套系統會使用射頻識別芯片(RFID)技術追蹤上路車輛。
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通過無線電信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的通信技術。它不需要在識別系統和追蹤目標之間建立任何機械或光學的接觸,所以在應用方面有移動性強、可靠度高的特點。這門技術不僅被廣泛運用到小區、博物館、大型展會等場所的門禁系統,還被運用到電子防盜標簽、產品防偽和食物溯源等商業領域。
知情人士透露,這個計劃將在下個月開始實施。直到今年年底,車主在登記新車時還可以自願選擇是否安裝這個芯片,但從2019年第一天開始,所有的新車在登記時都需要安裝該設備。
中國公安部主管方案實施,公安部下屬的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會起草與此相關的技術標准。
報道說,射頻識別芯片將被安裝在新車擋風玻璃上。車輛在通過道路上安裝的芯片識別設備時,設備會讀出諸如車牌號和車輛顏色等信息並把這些數據傳入公安部門。但與用於汽車導航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不同,射頻識別技術並不會實時顯示車輛的位置。
美國普林斯頓中國學社主編陳奎德認為,目前公眾還不清楚射頻識別芯片較攝像頭和衛星定位系統有什麼特殊功能,它的實際應用還需要觀望。但不論如何,這再一次讓他想起了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著作《1984》,這本書刻劃了人們在政府全天候的監控下無處遁形的悲慘世界。
“它(政府)對中國國民的監視、對個人隱私的曝光已經達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而且主要是由國家政權部門來進行這種隱私的全面侵犯和對人的監控。”
目前,中國公安部門對車輛的追蹤主要是通過在重要路口等位置的監控攝像頭實現的,它們因為造價相對便宜成為了“天網工程”的主心骨。但射頻識別芯片在大霧等惡劣天氣下的識別度更高,同時它的信息識別速度也比攝像頭更快。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曾在2014年公布了該科技的草案,指出這項新科技會有效治理交通擁堵、預防汽車恐怖襲擊等社會問題。同時,射頻識別芯片應用會鼓勵中國國產芯片工業的研發。
此後,江蘇無錫和廣東深圳相繼開展了射頻識別芯片車輛應用的試點項目,這門技術首先被安裝到了當地的出租車、卡車和公務車上,由此收集的信息則被實時傳輸回了公安交通集成指揮平台。
中國公安部於2004年啟動的“天網工程”在近年來迅猛發展的過程中,引發了很多關於個人隱私和信息濫用方面的擔憂。批評性輿論認為,“天網工程”的首要任務是“維穩”,換言之也是北京當局維持統治的手段。強制實行車輛射頻識別技術可以被理解為人臉識別技術上的最新拓展,如此一來,在中國無論是行人、駕駛員或是使用公共交通的通勤者都會被“天網”一網打盡。
旅美中國作家、政治評論人士陳破空認為,強制在新車上安裝射頻識別芯片體現了中國高科技研發的一大目標就是全面操控社會秩序。
“因為中共的執政特點是一黨專政,重中之重是政權的安穩,所以它的所謂國之重器,不管是芯片還是其他高科技,首先用於監控人民,只有它監控了人民才會覺得安全。”
他還強調,美國政府不應該給中興通訊“起死回生”的機會,因為中國廠商進口美國高科技零部件後生產的電子設備時常為中共的維穩機器服務。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截至2017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達2.17億輛,與前年相比漲幅超過11%。
記者:家傲 責編:寇天力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天下有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因為中國汽車市場的飛速發展,中國汽車保有量在極具增加,城市交通壓力陡增,為了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緩解交通壓力,於是各地不得不搬出限購令,消費者想買車要先參加每月一次的搖號,才能有機會選車牌號,這個選號的過程是怎麽樣的呢?如何能夠選到自己心儀的車牌號呢?...
中國汽車保有量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即時頭條】共享經濟喚起中國人的「單車情結」
曾幾何時,浩浩蕩蕩的單車大軍成為穿行於中國城市的風景。作為行駛在城市道路上的一類交通工具,兩個輪子的單車不可能敗下陣來。單車價格便宜(當時中國並不富裕),中國城市空間佈局緊湊,有些地方只能允許腳踏單車通行。就在1986年,還有63%的北京人使用單車作為主要的出行工具。
然而到了2013年,這個比例就急劇下降至14%。從1990年到2010年,全國單車使用率每年下降2%到5%。
單車使用率下降的原因不是什麼祕密。在過去30年裡,中國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中國人享受經濟繁榮的新生活,尋找更為高效舒適的方式穿行在規模越來越大的城市裡。不幸的是,過去10年汽車數量的增長已經導致中國大城市交通擁擠、空氣汙染嚴重。隨著道路日漸擁堵,普通民眾、企業家和中國政府都在尋找其他出行方式。
單車再次成為最有希望的出行選項之一,尤其是共享單車計劃,這個烏托邦理念的首次(失敗)嘗試可以追溯到1965年的阿姆斯特丹。據彭博社報道,在過去幾周裡,中國規模最大的兩家共享單車公司總共獲得了2億美元的融資,使得成立兩年、總部位於北京的共享單車平台ofo估值達到5億美元。中國最大的打車平台滴滴出行對ofo投資了1億美元,正在探索是否把ofo的7萬輛單車和每天50萬車次的用量整合到其業界領先的應用程式中。
外形普通的單車看起來不太可能成為中國科技投資者的目標。不僅是因為兩輪單車不可能融入太多新技術,而且單車依然被視為落後交通工具,無法滿足日益富裕的消費者的需要。2004年,上海在現代化建設中推出了考慮欠妥的舉措,禁止單車進入市中心地區,讓這座城市更適合汽車行駛。這種做法背後的態度在2010年被精確地描述出來,一檔中國相親節目的女嘉賓對藍領階層的男嘉賓說,「我寧願坐在BMW車裡哭,也不願坐在單車後面笑。」這句話迅速流行開來。
不過隨著中國交通狀況和汙染問題日益惡化,汽車的地位開始受到影響,交通規劃部門採取了令人欽佩的舉措,加倍致力於改進公共交通水平。與此同時,他們面臨著世界各地交通規劃部門遭遇的共同難題:通勤者居住的地方距離公交車站或地鐵站越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可能性就越小。(一般來說,通勤者走到地鐵站要比走到公交車站的路程更遠。)這段距離被稱為「第一公里/最後一公里問題」,解決這個交通問題成為全世界優先考慮的事項。
在中國,共享單車是個即時可行的解決方案。這項計劃的荷蘭創辦人最初提出了理想主義的概念:把單車放置在阿姆斯特丹全城,無論作何用途,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不出所料,許多單車被偷走了,這個計劃也以失敗告終。等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出現了下一代公共單車項目,當時人們開發了需要識別磁條卡才能租賃單車的系統。現在,不同形式的單車租賃系統在世界各地的數百座城市投入運行。
公共單車在中國的發展速度達到了驚人的地步,2015年中國共享單車數量遠遠超過了全球其他所有國家數量的總和。杭州、太原和上海運行公共單車系統分別位居全世界第一、第二和第四位。這個規模令人震驚:杭州公共單車交通系統是2008年與當地政府合作建立的項目,目前在2000多個租賃服務點投入了7.8萬輛單車,計劃到2020年增加到17.5萬輛單車。平均而言,每天租借單車的使用者達到24萬人次。
初步資料表明,深受困擾的中國通勤族願意嘗試單車和公共交通工具。2010年對杭州共享單車系統的研究報告顯示,共享單車會員自己擁有汽車的比例比非會員更高,而30%的會員願意把這項服務納入他們日常的通勤方式。換句話說,如果可以隨時使用的話,許多中國車主願意選擇更環保的交通方式。
資本雄厚的中國共享單車企業認為,還有更多的通勤族將作出同樣的選擇。為了幫助他們出行,ofo為單車配備了二維碼標識,使用者可以掃描二維碼支付,輕鬆解鎖用車(ofo單車租金為每小時0.15美元,預先支付15美元押金。)上海的摩拜單車為單車配備了GPS定位裝置,因此單車不用歸還給服務點,可以留在任何地方,使用者很容易就能找到。在中國頗受歡迎的踏板輔助電動單車很快也將加入共享單車的行列。
30年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意味著模仿美國這樣以汽車為中心的國家。在中國的城市現代化程序中,共享單車不會成為最終的交通工具,而無人駕駛汽車是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較為可行的選擇。但是,共享單車讓中國在利用單車這一險些被棄用的交通工具方面走在了前沿。如果有幸,中國將向其他城市和國家表明,回顧過去也可能是步入未來的一種方式。(撰文:Adam Minter)
中國汽車保有量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車載音頻智能硬件,一場群嗨式的跨界?
2016-04-10 10:39
車載智能硬件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從2013年開始就有創業者相繼湧入,2015年的時候喜馬拉雅、多聽等網絡FM廠商更是不願錯過這個風口,扎堆推出了一系列的車載音頻智能硬件。而到了2016年,網易云音樂等音樂平台也開始踏足車載智能硬件,這個市場無疑將變得更加熱鬧。
不管是網絡FM還是互聯網音樂平台,似乎都面臨著“群雄相爭”的局面,也無一例外的承受著版權、內容上的高成本。如此來看,在智能硬件領域試水,尤其是眾人覬覦的車載市場,是否寄予了這些音頻平台在盈利模式上的突圍,亦或者說只是一場群嗨式的跨界?
車載場景到底有多大的想像力?
人無利不往,對互聯網公司來說更是如此,車載智能硬件的空前盛況,勢必和其市場潛力有著不可或缺的關係。事實上,各類數據公司紛紛在數字上為這個市場做了一個估值,創業者想方設法的把這個餅畫的越來越大,而車載場景到底有多大的想像力呢?
截止到2015年末,中國汽車保有量超過1.72億輛,其中私家車數量同比增加了17.77%,而車載娛樂本就屬於剛需功能,不難理解,很多人看到了這個市場的潛力所在。於是乎,車載WiFi、行車記錄儀以及汽車後市場的創業者層出不窮。從互聯網音頻的角度來說,傳統電台仍然依靠線性播出,播出時段、內容質量等已經遠落後於互聯網時代的娛樂方式。儘管2015年上半年全國廣播廣告收入的數字為74.87億元,相比於往年卻減少了0.39%,和日益增長的互聯網廣告相比難免相形見絀,而不精準的廣告也已經成為用戶的痛點之一。對比來看,互聯網音頻服務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碎片化、多場景化收聽需求,內容豐富度和盈利的多樣性方面也有著不錯的優勢。可以說不管是在內容產出方面還是在盈利模式上,車載場景看起來都是一個十足的藍海市場。
大致來看,目前互聯網音頻服務進軍車載場景的方式有下面三種,一是和車企合作進行預裝,不管是網絡FM還是音樂平台都有所嘗試,不過汽車中控的複雜度要遠高於手機等數碼產品,這一合作方式的成本無疑是最高的。二是和百度Carlife、蘋果Carpaly等車載系統合作,比如說考拉FM、網易云音樂等已經入住百度Carlife的第三方應用平台,而目前這些車載系統還在市場哺育期。第三就是試水車載智能硬件,具有門檻低、兼容性好等特點,似乎是當前涉足車載場景的最佳方式。
扎堆背後的瓶頸:功能和內容
但低門檻帶來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紮堆,不管是行業巨頭還是創業者,在智能硬件元器件和解決方案日漸成熟的條件下,炮製出一款車載智能硬件好像並不是太大的難題。早期通過這種模式卻也打開了一些市場,當玩家越來越多的時候,產品同質化的難題像一把利劍懸在了每一位參與者的頭上。
對互聯網音頻服務來說,想要走出同質化的泥沼不得不在兩個方面打破瓶頸,即功能和內容。先從功能上來說,很多車載智能硬件的產品形態大致相似,即插入汽車上的點煙器插座。核心功能都是通過智能硬件利用藍牙或WiFi與手機配對,從而在手機上進行控製或播放手機上的內容。但這些產品的核心配置幾乎相同,比如說網易不久前眾籌上線的網易云音樂車載藍牙播放器,和車聽寶採用了相同的FM發射芯片,而為了提高競爭力,便取巧的選擇在充電效率和做工上製造優勢。更有意思的是,藍牙已經逐漸成為汽車的標配,車載FM發射器注定會像黑膠唱片一樣被歷史淘汰,這大概也是網易云音樂車載播放器等產品用心打磨充電功能的另一個原因吧,至少在未來它仍然是一款值得信賴的充電器。
其實,互聯網音頻服務商的優勢還在內容上,尤其在產品與創業者站在同一起跑線情況下。由於同行業的激烈競爭,各家在內容上可以用不遺餘力來形容,就拿網絡FM行業來說,各個平台都在積極籠絡自媒體資源,在優秀主播身上下了不少的賭注,更明顯的是,各類會議和大型活動,也多了網絡FM們直播的身影。而相比於網絡FM,音頻平台在內容上的爭奪要更加激烈,用戶的付費習慣尚未成熟,為了內容又被迫延續在音樂版權上的燒錢遊戲。從這一點來說,相比於多聽FM和喜馬拉雅等網絡FM玩家,網易云音樂憑藉自己的主播電台資源和龐大的音樂曲庫,既可以和其他車載藍牙播放器營造內容上的差異化,也為自己在和同行的競爭中有了更多的籌碼。但是,在網易云音樂之後,QQ音樂、酷狗等一眾玩家會甘心錯過車載這個市場嗎?或許各家只是把新一輪的內容競爭搬到了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新的領域。
不難發現,功能和內容的瓶頸只會淘汰更多的創業者,各行業巨頭們競爭關係並不會改變。而車載藍牙播放器等或許只是一次試水,未來還有更多的產品在孕育之中。
寒冬下的無奈和生態佈局的野心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來看,各家為什麼要跨界做智能硬件?正如前面所說,車載產品只是在試水,還有其他平台在別的智能硬件產品上進行嘗試。或許我們應該聊一聊這些互聯網音頻服務商的無奈和對生態佈局的野心。
各家在內容上的動作還只是投入,作為互聯網產品,而且是用戶數千萬甚至過億的剛需服務,如何實現盈利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其實網絡FM和音樂平台探索出的盈利模式比較相似,即廣告和用戶付費,雖然QQ音樂也通過版權分銷獲得了一定的收入,但並沒有普適的價值。而不管是廣告盈利還是用戶付費,終究還是內容為王,剛開始是投入巨資購買版權,UGC內容興起後,又紛紛轉向原創。但廣告盈利就意味著有更多的用戶、更多的分發渠道。用戶付費機制能夠實現的前提也是比競爭對手有更龐大且優質的內容,以及更完善的服務來黏住用戶。在2015年之前,這個盈利方式看起來是個死循環,智能硬件的逐漸普及似乎為互聯網音頻服務打開了一個缺口。
對互聯網音頻服務來說,智能硬件和傳統硬件最大的區別在於,傳統硬件是用戶連接內容,而智能硬件是用戶連接服務。除了智能車載設備,智能耳機、智能音箱等都已經成為互聯網音頻服務商眼中的“寵物”。一方面,有了這些智能硬件產品,將增值服務與硬件打包售賣便成了可能,這也是一種用戶付費機制,樂視等視頻服務也正是這麼做的。另一方面,通過軟硬件結合可以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服務,提高用戶粘性。而且智能硬件所帶來的用戶群體也更廣泛,比如說老人、兒童等非智能手機用戶。另外,網易云音樂等進攻車載場景,就用戶質量來說,也更容易轉化為付費用戶,這從其眾籌十天籌集資金就超過100萬即可看出。這些都為謀劃更大的生態佈局奠定了基礎。
總的來說,車載智能硬件的火爆,或許可以幫助互聯網音頻服務找到更多樣的盈利模式。可是,無論是什麼產品都應該從用戶需求出發,準備扎堆智能硬件的互聯網音頻服務商們,在前景和生態的利誘下,還需要思考的是理性帶來的是突圍,盲目跟風不過是群嗨罷了。
資料來源:http://toutiao.com/i6271754045224911362/
中國汽車保有量 在 天下有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因為中國汽車市場的飛速發展,中國汽車保有量在極具增加,城市交通壓力陡增,為了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緩解交通壓力,於是各地不得不搬出限購令,消費者想買車要先參加每月一次的搖號,才能有機會選車牌號,這個選號的過程是怎麽樣的呢?如何能夠選到自己心儀的車牌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