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飲食文化,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演變呢?
#看文化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21/08/22/980739.html?utm_source=facebookpost&utm_medium=kzgfacebookpost&utm_campaign=monfacebookpos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2萬的網紅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改編自作家郭敬明同名小說的電影「小時代」上映後引起媒體和網友們熱烈討論,在本集的《老外看中國》裡,英國主持人郝毅博也分享了他對這部電影的有趣觀察。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benhedgesntd 訂閱《老...
中國的飲食文化 在 台北 . 故事說占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月亮」食物的記憶鍊
月亮與家族飲食味覺的連結記憶有關。
我們小到大的飲食決定了我們的味覺習慣。如果有一位勤於下廚的母親,這個個人必定有味覺記憶,而且是相當強烈的味覺習慣。
我們在宴請客人的時候常常會問「今天的餐點好不好吃?」其實在過去聽長輩常常問得是「不知道是否合您的口味?」
「好不好吃」是相當主觀的感受,是否合個人的口味才是正確的說法。有時候不是好不好吃,是習慣的問題。因為口味就是代表了家族飲食習慣,口味來自四面八方各個家庭。
就像有人無辣不歡,有人一點辣都不行。中國的飲食文化,南米北麵或東西方的飲食差別。西方喝牛奶東方喝豆漿。
如果說,口味是我們的飲食習慣,要改變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是不容易的,特別是味覺連結的飲食記憶。尤其食物中帶有特別的特殊的香料,那更是難以忘懷。
正常的個人應該會有飲食記憶。最簡單的生日蛋糕,有些人生日蛋糕會有固定口味,例如。。。。紅葉蛋糕。
在二十世紀,紅葉蛋糕是那個時代熱門首選,只要想到紅葉蛋糕「記憶中的味道」立刻浮現,連味覺都能感受。
在現在蛋糕百家齊鳴、各個品牌各種價位,但是只要這個家庭曾經將紅葉視為主要的選擇,這樣的味覺記憶是不會忘的。
味覺通常是這個家庭的「味覺信念」,尤其當特定食物可能引發了過去式的事件、故事、這個味道變成一種特定的按鈕。
只要看到或是吃到這樣的食物或味道時,會直接連結過去的記憶相關的人、事、物。
為什麼我們從電影中,看到主角吃到「家鄉的食物」淚流滿面?因為這個味道讓我們回到曾經熟悉的時期,想念家也可能是想念母親,媽媽的口味。
既使,母親的菜手藝不佳,總有ㄧ天,當時所不喜歡的在成年後的日子那個口味變成記憶中最重要的回憶。
這個味道是我們與家重要的記憶連結,有一天我們可能什麼都記不得,但是口味卻是想忘也忘不掉。
我的父親在晚年常常跑一些飲食小吃店,甚至大排長龍的水煎包(中華路),我曾經吃過,真的覺得還好。(我想在幾代換手後走味也是可能的)
後來才明白父親吃得不是「好不好吃」而是「記憶中的味道」。原來他跑的這些店在過去是「中華路點心世界」移出來的店家。曾經台灣是中國各省的飲食大雜燴,在台灣可以吃遍中國「大江南北」各種口味,味覺上的口感的豐富是相當被滿足被滋養的。尤其在物質不是那麽豐沛的時代,能去「點心世界」打牙祭是大人小孩最開心最能被滿足的地方。那個時代的廚師在經營的態度就是把客人當家人,份量十足之外都是真材實料。隨著時代推進,後繼無力手藝凋零,從大江南北變成國際飲食綜合,對於需要靠食物解鄉愁像父親這樣的人,似乎離他們記憶中的家鄉、母親、愈來愈遠。他可以不計遠近,再遠都可以搭車前往只為了「味道」。父親兩年前過世,若是有什麼覺得遺憾的,應該是「味道不再」與家的記憶真正的失聯。
相對現在二十一世紀後的年輕人,可能對飲食並未形成特有的口味習慣,他們的飲食記憶可能是麥當勞、肯德基、摩絲漢堡、7-11、全家其他等等,記憶中有家的口味嗎?
他們可能可以分析哪一分店或是哪一個地區、國家的速食比較好吃,但是不知道有沒有家與母親的記憶連結?以速食店為生活重心滿足所需的人去到任何一個陌生國家、地區、環境、看到這些速食店都有種「親切感」,如同有家的感覺。對外容易有認同感,對家的感受淡薄不明顯。
月亮在星盤中代表了食物、習性、習慣,最重的是連結了我們可能遺忘的家族歷史故事。飲食是家族口味歷史記憶的傳承。
家常菜,傳家菜,都是我們與自己的家族祖先連結的方式。
相反的,飲食也會影響個人的月亮。我們從食物中的口味受到觸動、感動引起的被滿足的情緒,表示這個食物可以滿足我們內在與我們的月亮互動。
西方文化家族系統以宗教連結,中華民族是透過食物聯繫家族的情感,滋養、包容、加以滿足。用飲食表現傳統保守的愛的表達。
無論東西方對月亮都相當重視,但是我覺得月亮在東方對個人或是群體所象徵的意義更顯重要。
#我們常常不自覺的從食物尋找自己的歸屬感。從食物得到安撫、慰藉,於是漸漸 形成「肥胖症」。肥胖症有時候是一種情緒症。
中國的飲食文化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筷子」是亞洲各國都有的飲食器具,但各國其實都自己的筷子文化,以及相應的餐飲內容。
這篇來自【日經中文網】上的文章,介紹了日本「屬人器」的傳統下使用筷子的文化,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亞洲各國用筷子的方式又有哪些不同?這些不同文化的發展基礎又是什麼?
-----------------------
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有三成的人用筷子吃飯,約四成的人直接用手,其餘三成的人用刀叉和勺子。雖然日本和中國都是「使用筷子的國家」,但日本和中國使用筷子的方式卻存在不同。這背後沒有優劣之分,只是源於飲食歷史和生活習慣的差異。
最大的差異在於日本有一種被稱為「屬人器」(個人用品專用)的習慣。
以個人專用餐具為基礎,日本屬於不折不扣的「公筷文化」。同為「使用筷子的國家」,這是日本和中國的最大區別。
日本菜和公筷
因為有個人專用的筷子、個人專用的飯碗和湯碗都是固定的,所以大盤菜餚肯定會配上公筷。而且日本人自幼就受到嚴格的教育。「不能用自己的筷子(從盤子裏)夾菜!」
自幼受到這種教育的日本人到中國後,往往會大吃一驚。原因是他們在中國的餐桌上看到的情況和日本完全相反,中國的飲食文化習慣是用自己的筷子從餐桌的盤子裏夾菜。
在中國,大家一起吃飯,據説代表著「我們的關係很親密」、「都是自己人」、「相互是朋友」。在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中,經常會看到女主人用自己的筷子把葷菜等餐桌上最好的菜夾到丈夫或孩子碗裏的情形,這經常讓外國人感到吃驚。
這樣的場景不僅存在於家人之間。
對待客人也一樣,主人用自己的筷子給客人夾菜,會一下子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體現了主人的熱情和週到。
這並非不能理解。有的日本人也不喜歡家人之間使用公筷。既然是一家人,使用公筷就是見外,這種想法和中國十分相似。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tearoom/41062-2020-06-29-05-00-00.html?fbclid=IwAR3YttOQlBBPmFpjCfOMneK-Qlcbq5v6waL8WPMrm4M6aiMHjmiZS7bMur0&start=0
中國的飲食文化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改編自作家郭敬明同名小說的電影「小時代」上映後引起媒體和網友們熱烈討論,在本集的《老外看中國》裡,英國主持人郝毅博也分享了他對這部電影的有趣觀察。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benhedgesntd
訂閱《老外看中國》頻道,觀賞最新精采有趣影片!
http://www.youtube.com/Laowaikanzhongguo
首先,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大家看看,片頭在台灣的製作群或演員後面都標了「中國台灣」,為什麼會這樣標我不清楚,不過只標了台灣,可能就沒有考慮到旁邊這個人的想法了,雖然我不認識他,不過說不定他很驕傲他來自中國的「釣魚台」啊!
接著這個畢典的表演也很有意思,她們的團名是「Generation Sisters」,有點像韓國的「Girls' Generation」,不過跳的舞差得有點多。等一下!這首歌不是無間道裡3叔在埋屍體時候吹的歌嗎?開玩笑的,其實這首歌是非常有名的蘇格蘭民謠「Auld Lang Syne」,除了在「Waterloo Bridge」和「It's a Wonderful Life」都出現過外,其實「Sex and the City」也用過這首歌。
那對我來說,我覺得從這部電影裡可以學到很多比較高級的中文,特別是這群女孩子吵架的時候。那這位很會教訓人的小姐顧里,其實是來自台灣的演員郭采潔,她在戲裡的北京腔還滿自然的,不過看到一位生長在自由土地的姑娘在戲裡竟然引用了毛澤東的話,感覺起來還是挺突兀的。
而且大家不要看顧里在戲裡很容易失神,這個角色還發明了「史上最強悍的搶婚法」,就是要像她一樣穿著比這個蝙蝠俠披風還長的禮服,同時必須可以隨時拆掉,這樣要和新郎尬舞的時候,就方便多了!大家看看Julia Roberts當年就是因為只穿著這套不太厲害的禮服,外加拿著這個大手機,才沒有搶婚成功。
那其他主角像是這位吵架功夫沒顧里那麼好的林蕭,我覺得比較好玩的是,她好像特別喜歡躺在別人身上。還有這位宛如,她可能是繼星爺以後,最愛護小動物的演員了!
既然要打造中國版的「慾望城市」,各種華麗、炫富的場景肯定是不能少的,包括比Spider Man裡Harry Osborn家還要豪華的公寓、超長的試衣間、各種名牌衣服等等,等一下!這件衣服怎麼這麼像Sesame Street裡的那隻大鳥阿!
記得之前新聞報導中國有的大學生夏天住宿舍沒有冷氣吹,為了降溫,有人抱冬瓜睡覺,有人集體跑到頂樓睡。所以大家看到這幾個大學生竟然可以住在這麼豪華的宿舍時,應該都滿吃驚的。不過她們也會到屋頂吹風啦!可是可以蓋著這種看起來不太環保的棉被。
從這邊大家也可以發現,類似這樣有錢人的生活,除了一定會有豪華的屋頂pa以外。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把應該放在室內的東西搬到室外。同時,小時代除了和一般時尚電影一樣,會反覆出現喝咖啡和幫老闆買咖啡的場景外。我覺得比較特別的是,他們在裡面喝非常多酒,甚至連準備搬家了,都要先喝一杯。
那當然,這麼多酒出現在電影裡,偶爾有人拿來當武器攻擊別人也是很正常的,大家看看這段非常有戲劇效果的淋酒畫面。不過最經典的潑東西場面可能還是台灣的這齣連續劇。
我也發現這部電影裡的年輕人,除了不太尊重他們的媽媽外,也都非常喜歡跑步,跑步在這部電影占的比重,可能快和好萊塢的僵屍電影差不多了。同時,這部電影和J J Abrams的電影一樣,都非常喜歡使用這種科幻風格的光暈。當然,做為一個中國出產的電影,適當的反應中國的飲食文化也是必要的,大家看看,一般外國女生下午茶可能喜歡吃Macaron,小時代呢?他們喜歡包子!
那小時代除了炫富引起爭議外,還有一點也被媒體指出,就是儘管電影的主角是女性,但這部電影卻不能算是一部「女性電影」。我自己是發現電影裡的男生經常有不尊重女性的行為,但是因為這些男生都會有非常迷人的微笑,還有經常打赤膊或淋浴的習慣,所以這些戲裡的女孩子,好像就沒有這麼在意了。
以上就是我對小時代的一點觀察,剛剛開的一些玩笑希望喜歡這部片的影迷們不要介意,其實小時代想要表達的那種女生情誼,我相信很多女生看起來是很有感覺的。不過對於這樣一部以美色和財富堆積出來的電影,或許很多人是抱著更高期待的,比如像是「紅樓夢」或是「The Great Gatsby」那樣,在浮華背後有作者想要探討或傳達的想法。好的,今天就到這裡,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