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眼中的媽祖』
讀資料時發現這位在台灣的法國記者ALICE HÉRAIT 文章挺不錯的。有興趣可以找來讀 。而且她也在法國獨立媒體Mediapart寫文...同道中人 :D
以下是她寫的有關媽祖進香,很適合介紹給家裡的法國人, 以後帶去媽祖廟安太歲就不用多解釋了🤭
----隨手翻譯如下---
Le festival de Mazu à Taïwan : un culte populaire au cœur de la vie politique
臺灣的媽祖慶典:政治生活核心的民俗信仰
大甲媽祖進香是臺灣最古老和最大型的宗教遊行活動。每年農曆三月,航海人的女神媽祖都會離開位於台中鎮瀾宮的家,前往嘉義的奉天宮。海神信仰帶來了節日氣氛,也帶來了政治爭議。在此回顧一下臺灣最受歡迎的慶典歷史。
4月9日晚,臺灣台中市郊區大甲的鞭炮聲響起,天空中彌漫著煙霧。晚上11點05分,鑼鼓和煙火響徹雲霄,朝拜媽祖雕像的儀式正式開始。人群漸漸圍攏,越來越緊密。時間越接近,越難以靠近鎮瀾宮周邊,這個著名旅程的起點。媽祖就像我們的母親,她的精神是純粹的慈悲,她是我們的信仰。50多歲的邱俊宏,一位志願者說:「當我們面臨困難時,我們向媽祖祈求,她會保佑我們,保護我們。」他和他的團隊每年一起來到這裡,為媽祖的朝聖活動維持安全。根據主事機關的說法,今年有30萬人參加了慶典活動,比往常多了三倍。
在寺廟前,不同的陣頭接踵而至,舞獅、舞龍、著戲服的女子表演......都是來向聖潔的女神致敬的。巨大的人偶代表著道教和佛教的神靈,由不同的劇團操作。晚上,蔡英文總統和各方政治人物也在媽祖聖像離開前趕來參拜。前國家元首馬英九--一個因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而讓人又愛又恨的人物--出現時,仍然令人驚訝。現在是晚上11點05分,關鍵時刻,眼前這一幕極為虛幻:前總統被人群粗暴地推搡著,假裝抬著剛走出鎮瀾宮的媽祖神轎。
「媽祖是我們所有人的母親,她保護著臺灣」,一位女信徒在媽祖離開鎮瀾宮幾分鐘後感歎道。這位50多歲的女士慷慨地將印有神像的小禮物分發給想要的人。「我的生意很好,這要歸功於媽祖的保佑」,在人群散去後,另一位在寺廟前集合的朝聖者坦言。
「今年有很多朝聖者,很多年輕人加入了慶典活動,他們往往很有創意」,邱俊宏說。這位保安也是一位忠實的信徒,他對這個慶典的歷史充滿熱情,對於與一位外國記者分享他的回憶和照片感到興奮。2021年對大甲媽祖慶典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年。由於Covid-19疫情在5月前出乎意料地控制良好,當時無法出國旅遊的臺灣人轉而進行在地旅遊。雖然沒有來自國外的朝聖者,但據說參加人數翻了三倍。數位外交協會的成員說:「這個節日是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福祉祈禱的機會」,這個非政府組織在媽祖進香的第一天組織了一次國際巡遊。不過命運的諷刺來到,臺灣本身將經歷一波確診疫情。即使就目前而言,狀況是有限的。
在臺灣流行的宗教中,媽祖信仰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據說此信仰在10世紀左右起源於福建省的一個島嶼--湄洲,一開始只是一種地方性的信仰,並在宋朝時得到正式許可。許多故事都圍繞著媽祖的身影展開,不過大家都同意媽祖在世時姓林,是一個年輕通靈者(chamane),能幫助窮困者預測天氣。漁民在上船之前,媽祖會告知天氣是否惡劣。在焦慮的時候,她會出現並拯救漁民。根據一些故事,她救了溺水的父親和兄弟,或者沒能拯救其中一個。還有人說她為了救他們而淹死了自己。「很多故事參雜在一起」,INALCO(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的中國文學教授Vincent Durand-Dastès 戴文琛說。「該宗教的傳播速度相當快,沿著中國海岸線傳開,然後傳到臺灣,並傳至所有海外華人。[…]正如宗教在中國傳播時經常發生的那樣,在不清楚原因的情況下,受到地方和國家當局許可。」
在蒙古時代,忽必烈授予媽祖《天妃》(la concubine céleste)的稱號。 清朝康熙皇帝將她提升為《天后》(la concubine impériale céleste)的稱號。戴文琛說:「這是一個常見的現象,一旦一個宗教被註冊並開始發展時,一個神靈就會得到晉升」。戴文琛教授提到了官方寺廟的設置,如建於1732年雍正皇帝治下的鎮瀾宮,以及臺灣的非官方寺廟:「有官方的信仰,也有自發性的崇拜。[......]當清國到達臺灣時,他們來到了仍然有很多原住民的宜蘭,並在那裏建立了關帝廟和媽祖廟。同時也有許多來自福建沿海想避開國家控制的移民,帶著他們的媽祖前來。」
與歐洲人的想法相反,經濟發展和思想自由化並沒有讓臺灣人離開他們的宗教。相反地,在1970與1980年代國家經濟繁榮時期,以及隨後的民主化進程中,宗教慶典的重要性開始上升。臺北中央研究院現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員康豹(Paul Katz)說:「大型朝聖活動在1980年代初才開始。它們的發展有多種原因:臺灣的經濟增長使人們,特別是婦女,有更多的休閒時間」。
研究員康豹繼續說:「為了獲得選票,一個政治人物必須對他的選民表明同理心。在農村地區,去寺廟是一種方法」。1987年戒嚴令解除,臺灣的宗教民俗學開始進入一個新時代。1970年代末期開始的地方選舉和隨後的全國選舉,讓政治人物受邀參與寺廟活動。寺廟成為政治集會和爭論的場所。
女神挑戰兩岸現狀
1987年也是臺灣海峽兩岸恢復朝聖活動的一年。鎮瀾宮趁機確立其成為第一座供奉媽祖寺廟的合法性,表明恢復湄州和臺灣之間的宗教交流。進香路線經過香港,因為當時還不允許兩岸直航。
2000年陳水扁當選後,媽祖成為政治爭端的核心。來自民進黨的第一任總統以支持獨立的立場而聞名,他被泛藍聯盟和其他幾個贊成與中國統一的政黨推動,組織了一次從臺灣到湄州的直航進香之旅。福建的中國官員加入這場論戰,並取得金門和澎湖小島同行的支持,他們意識到從臺灣直接前往中國的進香者可以為臺灣的政治格局帶來象徵性的意義。民進黨的知名人士,如當時的副總統呂秀蓮,抨擊鎮瀾宮委員會的成員利用宗教達到政治目的。而陳水扁總統則認為直航進香團會對中國的宣傳有利。
然後,政治爭論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折。在進香的前幾天,媽祖出現在國會議員曾蔡美佐的夢裡,她也是臺灣一個重要寺廟的董事長。據她說,媽祖建議採用間接進香路線以打破鎮瀾宮與政府之間的對立情勢。寺廟委員會成員隨後決定以平常方式進行進香活動。
(圖片是網路上找的,原文連結裡的圖片比較有趣)
https://asialyst.com/fr/2021/06/02/festival-mazu-taiwan-culte-populaire-coeur-vie-politique/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廣東醒獅屬於中國獅舞中的南獅,是一種地道的廣東省傳統民間舞蹈,是廣東舞苑中的一寶。歷史上由唐代宮廷獅子舞脫胎而來,五代十國之後,隨著中原移民的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明代時,醒獅在廣東出現,起源於南海縣。現流傳於廣東、廣西及東南亞各國華僑中間;在廣東境內主要分佈在珠三角及粵西地區。廣東醒獅被認為...
中國舞獅歷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是時候面對現實
現在是面對現實和實事求是的時候。首先,不要對我有偏見,以為我是大淡友,天天唱淡中國和香港。請看事實,想一想以下三個問題:
1. 2020年大水災之後,2021年的水災更加嚴重。你認為2022年會不會有水災? 請問水災的經濟損失是多少? 中國能否承擔如此龐大的經濟損失?
2. 2020年爆發疫情,立即有疫苖亦立即有變種病毒。你認為變種病毒會否變到人類科學無法應付? 疫情會否很快結束? 中共的「一人確診萬人被封」,「機場港口和工廠只要一人染疫就全面封閉」....這樣的封區管控經濟損失是天文數字,疫情持續下去,中國能否承擔如此巨大經濟損失?
3. 習近平跟天鬥跟地鬥,跟全世界鬥。以習近平的學識才智,他能否鬥得贏天地,是否可以打敗全世界? 要是鬥輸了,中共承擔得起這樣的失敗嗎?
封閉一年半,大部份中小型企業已經破產。即使仍未破產的中小型企業也在破產邊緣徘徊。疫情再拖下去,即使不惡化,我可以肯定經濟會全盤崩潰。請看看現實情況吧,三藩市唐人街是美國歷史最久及最大規模唐人街,人流比得上香港銅鑼灣和旺角女人街。加州第二旺區是屋崙唐人街,熱鬧程度和灣仔差不多。
2019年12月,疫情爆發之後,唐人街突然變得淡靜,街上幾乎沒有行人。淡靜持續至今長達年半。三藩市唐人街二百多家餐館店舖,仍然營業的只有四十多家。營業額最多的是有露天座位的餐館,即使如此,營業額只有以前1成。大量餐館店舖倒閉,包括百年老舖康年海鮮酒家。以前一舖難求的三藩市唐人街竟然出現吉舖而且空置率超過兩成,仍在持續上升。老華僑開始懷疑三藩市唐人街會否因為疫情而永遠消失。
三藩市是遊客區也是商業區,疫情時期的寫字樓使用率約15%,少了人在三藩市工作,遊客絕跡,餐館不能堂食,生意相當慘淡。2019年,三藩市舉行1,600場會議和展覽。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的1年時間,只舉行29場。少了會議和展覽,酒店入住率也少了很多。
2021年5月開始,死氣沉沉的唐人街出現一線生機,餐館可以堂食,沒有露天雅座的餐館也有生意做。雖然營業額仍然慘淡,可是,前景光明。疫情應該很快完結,大家都很開心。為了吸引遊客,唐人街每星期舞獅助興。
到了7月,屌他變種病毒證明疫情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形勢急轉直下,這一線生機煙消雲散。三藩市唐人街也無法支持下去,香港如何能夠在疫情之下生存? 中國經濟如何能夠不崩潰?
2021年年初,所有人都很樂觀,以為有了疫苖,疫情很快完結,一切回復「正常」。中國水災不會出現,2020年水災只是個別事件。我認為疫情只會持續惡化,水災會不斷出現。當時我說甚麼都被人嘲笑。疫情揮之不去,解封之後再封,最終會將所有人封死。水災越來越嚴重,2021年災情比2020年慘重得多。
樂觀是好事,太樂觀就不是好事。是時候看看日後的日子是甚麼樣子,不要自欺欺人。
中國舞獅歷史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79六福村徵人廣告】 #哇管理員有槍阿
六福村為全臺第一座放養型野生動物園,1979年開幕前曾於報刊登載徵才廣告,開出多項職缺要求,惟當時就業及勞動法規尚不健全,除有性別及年齡限制外,更表明僅月休四天,和現今狀況大相逕挺。
#有幻想在動物園工作過嗎
#小編好想報名餵企鵝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79/3/9
來源:聯合報12版
歷史新聞
【1979-03-18/民生報/08版/國際視窗】
關西六福村
野生動物園 將於七月開幕
面積比圓山動物園大十三倍
獅虎野獸都生活在觀眾身邊
【本報記者曾素姿】六福村野生動物園,將於七月初開幕,屆時國內將有一處最生動、最具原始風味的場所,可供觀賞。
六福村野生動物園,位於新竹縣關西鎮,佔地七十五甲,面積比目前的台北新公園大一倍,比台北圓山動物園大十三倍,在這幅員廣大的土地上,已規劃為六大區:
(一)草食區:將有進口鳥類三十五種和梅花鹿、台灣猴、羌、水鹿、水牛、非洲象、長頸鹿、駝鳥、雞、鴨、鵝等,都是群體引進,且不予分欄,使這些動物自由地生活在一起,為的是能保留野生動物自立家族的獨特風格,進而使參觀者能深入認識其個體型態、生活型態和社會組織。
(二)肉食區:將有非洲豹十隻、虎十隻、黑熊十二隻、獅子廿五隻,此區內各種動物各自分欄而居,以免互相侵害,且因獸性兇猛,參觀遊客,需駕車進入,嚴禁徒步或拉下車窗,以免釀成不幸,若不能自備交通工具者,可搭乘園內特設大型遊覽車入園。
(三)可愛動物區:以非洲溫馴動物為主,如紅鶴、同命鶴、斑馬、羚羊和三種專吃蛇的犀鳥和秘書鳥。另有澳洲綿羊,每年春天將舉行剪羊毛表演,紅鶴鳥團可配合音響,由二位女孩指導,作分列式飛行、走步等表演。
(四)非洲農舍:以非洲色彩濃厚之農舍,配合雞、鴨、鵝、火雞、珠雞群等,在此區內,生長在都市的孩子,將可以看見母雞帶小雞、鴨子游泳及小野禽們從孵出到長大的過程。
(五)親親園區:遊此園者可進去與動物玩耍,其中將有初次引進國內的南美駱馬(一稱駝羊)二隻、山羊、乳羊、和Pony迷你馬,可供小孩騎乘,至於騎象、騎駱駝,則連大人都可參與同樂。
(六)人工湖區:除供養白鷺鶿外,將有黑天鵝、白天鵝、冠鶴、鴛鴦和大下巴方便捕魚的塘鵝,及訓練後可替漁人捕魚的捕魚鳥等。並在湖畔樹上特設供養黑猩猩的「人猿泰山之家」,可供小孩攀爬玩耍。
在這種野生動物雜居的園裏,最令人關心的是安全問題,據六福野生動物園的負責人莊福表示,當遊客進入草食動物區,行動尚可自由,安全亦不堪虞。待進入肉食區時,即設有雙重門,進入第一重門準備區,拉上車窗,關妥車門,確實安全後,即可開啟第二重門進入猛獸區,在獅柙虎穴,佈有欄杆,熊窩則更加裝上、下鐵板,免得它打地洞逃出,或攀越柵欄傷人,猴欄更通上電流,免得猴性難改,越欄遠遁。
此外,在肉食區內,特設Ranger部隊,配帶獵槍、獵帽、身著獵裝和無線電對講機,駕著斑馬車,機動巡邏,確實保障遊客安全。更使人如置身在非洲影片的情境中。
另外,該園尚設置有:
(一)動物醫院:先由國外動物保護組織,派遣世界知名獸醫權威人士抵台作開幕前後十天的特別觀察,鑑定設備、醫療、環境都足以讓動物適應生活,足以繁殖,再由園內特聘之獸醫駐院照拂,亦可開放讓一般學校作教學觀摩之用。
(二)中國街:附設中式小吃部,並有民藝表演如捏麵人、舞龍、舞獅、布袋戲等,於特別假日特定時段,陸續安排演出。主要在於能同時吸引國外觀光客。
也許讀者們會問,六福村野生動物園該如何去呢?無論南北遊客,皆可從高速公路新屋交流道下,十分鐘後抵埔心火車站,由左側進入,再十分鐘後可抵龍潭,約十分鐘即可抵關西野生動物園區。
倘無自用車,亦可搭乘新竹客運專開車,從新竹起程,約二十五分鐘可達,中壢出發亦可。
一座耗資數千萬元的六福村野生動物園,能夠具備那麼多項獨特的功能,難怪六福村負責人莊福要得意地稱說:「活了七十二歲,總算作了一件最有意義的社會服務事業。」
事實上,這座野生動物園在國內不僅是創舉,即與國外相比亦不遜色,因為國外以單一野生動物園為多,綜合性野生動物園就很少,加上該園的規劃,儘量保留原始型態,按照原有的結構增添發揮而已,有朝一日可成為國內稀有野生動物的收容所。加上,該園開創的宗旨即在讓孩子們上一堂活生生的自然課。也使六福村野生動物園更具社教意義,讓我們拭目靜候它的揭幕吧!
中國舞獅歷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廣東醒獅屬於中國獅舞中的南獅,是一種地道的廣東省傳統民間舞蹈,是廣東舞苑中的一寶。歷史上由唐代宮廷獅子舞脫胎而來,五代十國之後,隨著中原移民的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明代時,醒獅在廣東出現,起源於南海縣。現流傳於廣東、廣西及東南亞各國華僑中間;在廣東境內主要分佈在珠三角及粵西地區。廣東醒獅被認為是驅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節慶,或有重大活動,必有醒獅助興,長盛不衰,歷代相傳。醒獅是融武術、舞蹈、音樂等為一體的傳統民俗文化。表演時,鑼鼓擂響,舞獅人先打一陣南拳,這稱為"開樁",然後由兩人扮演一頭獅子耍舞,另一人頭戴笑面"大頭佛",手執大葵扇引獅登場。舞獅人動作多以南拳馬步為主,獅子動作有"睜眼"、"洗鬚"、"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臺飲水"、"獅子吐球"、"踩梅花樁"等。其中"采青"是醒獅的精髓,有起、承、轉、合等過程,具戲劇性和故事性。"采青"歷經變化,派生出多種套路,廣泛流傳。遂溪醒獅在表演上從傳統的地獅逐步發展到凳獅,由凳獅又發展到高臺獅、高竿獅,由高竿獅又發展到樁獅。樁獅的難度也在不斷增大,如增加了走鋼絲、騰空跳等表演類。最高的樁接近3米,跨度最大達3.7米,充分體現了"新、高、難、險"的特色,被譽為"中華一絕"。廣州市的沙坑醒獅的道具造型特點是:獅頭額高而窄,眼大而能轉動,口闊帶筆,背寬、鼻塌、面頰飽滿,牙齒能隱能露。表演分文獅、舞獅和少獅三大類。通過在地面或樁陣上騰、挪、閃、撲、迴旋、飛躍等高難度動作演繹獅子喜、怒、哀、樂、動、靜、驚、疑八態,表現獅子的威猛與剛勁。20世紀80年代以來,幾乎鄉鄉都有自己的醒獅隊,一年四季,開張慶典鑼鼓聲不斷,逢年過節,獅隊便上街采青、巡演。各鎮、鄉村群眾性的獅藝普及也盛況空前。廣東醒獅已成為全國知名的為廣東特有的民間舞品牌。醒獅活動也廣泛流傳于海外華人社區,成為海外同胞認祖歸宗的文化橋樑,其文化價值和意義十分深遠。
中國舞獅歷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為了紀念黃飛鴻這位傑出的武林宗師,佛山市文化部門於2000年開始籌建黃飛鴻紀念館,這年5月紀念館奠基,經過九個月的努力,紀念館落成。黃飛鴻紀念館坐落在佛山市區中心、著名旅遊名勝地祖廟的北側,有一座兩層仿清代青磚鑊耳建築。總占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整個紀念館為兩層兩進深三開間仿清代鑊耳式建築,內設陳列館、影視廳、演武廳、演武天井等。陳列部除了介紹黃飛鴻的生平事蹟,還全面展示了近70年來圍繞黃飛鴻而產生的各種文藝作品以及上千件珍貴文物。籌建黃飛鴻紀念館期間,得到海內外有關人士的鼎力支援和幫助,他們為紀念館提供、捐贈了千余件有關黃飛鴻的歷史圖片和珍貴實物。黃飛鴻紀念館的建築藝術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尤其是嶺南古建築的傳統和氣派,保存了傳統民居的合院式建築規範,從梁架、柱礎、磚雕,簷板、屏風,門窗到欄板等建築構件,均用徵集舊料,以保留歷史風韻。黃飛鴻紀念館建築採用二進三開間加連廊的佈局,是採取黃飛鴻在世時(即清代中葉至民間時期)佛山民居、祠堂的建築樣式。頭門是二層的門樓,一明兩暗的佈局,二進演武大廳是紀念館的主體建築,需要步上三步石級,取步步登高之意。演武廳是二層一正兩偏結構,硬山頂,鑊耳式封火山牆,正脊採用博古脊式,體量比門樓大。門廳的第二層也作一正兩偏結構,硬山頂,鑊耳式封火山牆,正脊採用博古脊式。二樓正間為大型木雕仁者飛鴻。建築構件和裝飾工藝,木雕、磚雕、石雕和灰塑堪稱黃飛鴻紀念館的四絕木雕,頭門一套門夾石和趟櫳是完整從珠江三角洲一帶徵集得到的百年古物,高曠寬大,氣宇軒昂。門廳用四扇屏風作為中門,這套鑲嵌彩色玻璃的透雕屏風,即使在高檔次的佛山民居也難得一見。兩個次間和連廊一體用屏風門隔斷,可開合,具有靈活性,通體雕花鎦空,是當代仿清代木雕的傑作。演武廳的木雕大掛落是徵集的清代文物,題材是象徵富貴吉祥的《牡丹鳳凰》。室內窗採用木雕滿洲窗,為滿周窗,以木雕花藤纏繞裝有色玻璃製成,可翻動,是清代至民國時期高檔嶺南建築不可或缺之建築裝飾。磚雕,正門山牆上嵌兩幅磚雕都是精品,是數年前修梁園時徵集得來的清代嘉慶時物,以花鳥為題材,百花盛開,鵲啼雀躍,一派升平氣象。門前一對石獅子,是清代嘉慶二十三年(1888年)的佛山石雕作品,從祖廟藏珍閣移放黃飛鴻紀念館作門前獅。
黃飛鴻(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因而憂鬱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終年78歲。黃飛鴻身後蕭條,貧無以殮,幸弟子鄧秀瓊為他料理後事,葬於白雲山麓。黃飛鴻可以說是佛山的一個代表人物了,他所帶給全中國乃至全華人的不僅僅是幾套拳法腳法,更多的恐怕還是那種俠義精神文化以及憂國憂民的情懷,這種影響通過影視劇等各方面的渲染,將其塑造成一個神化的人物,其文化上的意義影響極為深邃。如果說關德興的演出奠定了黃飛鴻的完美形象和深遠影響力,那麼90年代末徐克、李連傑合作的黃飛鴻三部曲更加深刻的對其進行了現代化的改寫,使其處於變革時期的文化衝突以及思想掙扎的形象更為突,黃飛鴻,似乎成了當時中國文化的一個代表,也從一個高度上對其進行了人性化。所以,黃飛鴻這個人物能具備成為中華武俠人物的氣質。除了武學,黃師傅對舞獅文化的影響也是極為深遠的,使其真正成為了一種極具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在黃飛鴻紀念館,有精彩絕倫的舞獅表演。三獅爭鋒、雙獅采青、單獅過橋,一系列的醒獅高樁絕活展示。武術表演更是集中了長拳、洪拳、棍術、劍術、九節鞭,讓人眼花繚亂,真正讓人感到“武術之鄉”奪人的氣勢。
中國舞獅歷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越南水木偶戲為一種越南傳統的文藝表演,約有一千年歷史,表演方式是在水池上搭起舞台,由隱藏在後台的演員用長線或竹竿操縱木偶,使之演出各式各樣的動作及戲份。如今,水上木偶戲受到越南社會上的重視,並在國際文化交流上作為越南文化表演發揮重要作用。水木偶最早見於源於紅河三角洲,可能是從中國的水木偶演變而來。當地遍布湖泊、池塘、水田,在農閒或河水氾濫時,農民們便在水中搭棚,揮動木偶作為娛樂。在李朝(1009年─1225年)時,水木偶已能做出精湛、生動的表演,並成為帝王的御前節目。水上木偶在18世紀時達到高峰,但到19世紀中後期,法國入侵越南時,水上木偶曾一度衰落。到1945年以後,水上木偶戲在北越漸見復興。到現在,它受到社會上的重視,河內大學影劇學系更於2007年將之列入正式課程。而較為著名的表演機構,則有河內的昇龍劇院及胡志明市的金龍水上木偶劇院 。水上木偶亦會在節日或喜慶時候表演。演出前,要先在一個約一公尺深的混濁水池(以隱藏水中的操作機關)築起一座水亭,上面掛有裝飾物品,亭的屋檐上垂下竹簾,兩旁有草木布景。操偶師就站在竹簾後面的水裏,利用竹竿與細線操縱木偶,使其做出跳躍、划船、翻滾等動作。演員們在演出前,會喝下魚露及用老薑按摩身體,使下半身浸在水時不會畏寒,而且穿上不透水的工作衣物。除操縱木偶的演員外,還有樂隊參與演出。使用的樂器包括大鼓(為主要樂器,鼓聲緩急與劇情有密切關係,如劇中的高潮時,往往是鼓聲最為密集的時候。鼓聲也可以是演出開始和結束的信號)、響板、嗩吶、銅鑼、笛、簫、揚琴、胡琴、獨弦琴、鈴鼓、鐃鈸等等。樂隊的隊員也會不時擔任旁白、配音及歌手,以襯托劇情。表演用的水木偶,造材亦相當講究,例如會用無花果樹的樹木為材料(因材質較輕,纖維較韌,浮力較大,而且耐蟲蛀),外面繪上各色顏料,色彩鮮艷,形象生動,一般重七公斤,最大的可高四十公分,須三人以上同時操作。操作一尊木偶有時需要十二條線,最大型的劇目可用到二百尊木偶,演員人數可達五十人。水木偶的劇目,傳統上的是農村生活、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為主,例如牧童吹笛放牛、插秧、釣青蛙、打狐狸捕鴨、捕魚、光榮祭祖、 龍舞、獅舞、鳳凰舞、黎王還劍、孩童戲水、賽船、猛獅爭球、仙女舞、四獸舞(龍獅龜鳳)等等 。
中國舞獅歷史 在 醒狮里的中国春节:辗转腾挪驱邪送祥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广东醒狮属于 中国 狮舞中的南狮, 历史 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 舞狮 文化传入岭南地区。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 ... ... <看更多>
中國舞獅歷史 在 lion dance舞獅 的推薦與評價
舞獅歷史 演變獅子乃獸中之王也,雖猛勇而不凶,神威仁慈而馴良,形氣昂雄赳威懾百獸,千百 ... 中國並沒有出產獅子,獅子的出現是隨著天竺(印度)佛教文化而傳入中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