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
「事實」不能侵害到人的「意識」,否則就屬於「非事實」或是「反事實」.
.
而所謂侵害人的意識,即是阻止人們的思考,妨礙他們表現的方式,甚至表達的自由,在議題論辯之中,有兩個層次,其一,是阻止討論,其二,不欣賞不同的意見,實施全然的否定,那意味著,阻止他人的質疑和懷疑,對於事實的形成,並無幫助,而且有害.
.
如同赤潮一般,因為是藻類,所以大量繁殖,因為水裡富含著營養,所以無限增生,因為那是自然的生物,因為那是正確的,於是水體原有的平衡被破壞,溶解氧下降,水裡的其他生物,植物,魚類,紛紛窒息而亡.
.
而這恰巧也是一種汙染.
.
換言之,若有個人或機構,打著「事實」的名目,實則是在破壞整體的討論環境,阻卻任何一個想法的發生,因為是「錯誤」所以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我是代表「事實」,所以可以恣意審判他人,我們可以說,這就不是在追尋事實了,而是在戕害整體的言論自由.
.
任何事實都是靠「發現」和「懷疑」得來的,包括地球是圓的這件事.
.
先有想知道的驅力,然後有提出想法的人,接著人們去驗證它,可以知道它為真,或為假,就算那是假的說法,也可以做為真實的反面例證.
.
因此,「合理的錯誤」也是事實的一環,若人提出的解讀、主張,因著他的錯誤而不許發生,連存在都沒有必要,使正確的主張失去可否證性,缺少「驗證其為假的」思路,這就使得「正確」變得無法質疑,剩下單方面的說法,由少數人所壟斷,成為一種真理,去壓迫人們,使其感到不自由,那麼,這就是一種迷信.
.
嘗試錯誤才是真實的面貌,覆蓋在事實之上的,便是「意識」,由每個人的解讀與參與而成,每一個人的解讀未必精準,甚至錯誤百出,但便是因著這些錯誤,逐步的趨近真實,若希求完全的正確,把事實產生的第一步,都給否決掉了,那麼,事實就沒有產生的可能,就算產出,也不過是個人的獨斷,或是將前人嘗試錯誤的旅程,拾他們的牙慧,利用他們的錯誤,然後阻止事實繼續前進.
.
換言之,若阻止他人發言,或阻斷任何人們懷疑的想法出現,進行討論,這不但不能說是追求「事實」,或者呈現「事實」,捍衛「事實」,確認「事實」,可以說是在「反事實」.
.
事實是,百分之一百的事實根本不存在.
.
若有人認為,「地球是平的」,他並試圖舉證,並發表各種說法,雖然那些證據並不充分,但如果直接切斷他的發言,或者在他各個私人空間底下的言論,都加註「地球是圓的」,包括他在推特或臉書上發表「今天是個美好的一天」,附上他剛上完大號幸福的表情,強迫每個人閱讀他的推文,都必須得知「地球是圓的」這回事,這基本上,不是在探究事實,而是將事實變成一連串廣告,或是經文,咒語,強迫人們朗誦.
.
這屬於一種廢話謬誤,人們理解事實,想聽聽別種說法,即使聽不同的意見的人怎麼說,也不代表對他所言完全同意,甚至人們早已理解到了事實為何,他們早已有了先備經驗,他們可能從三歲起就知道地球是圓的,一再重複人們已經知道的東西,使人們感到反感,讓人們覺得自己被感到無知-好像他們並不知道這件事一樣,又無從反駁,這並不是再確認事實,而是藉由「事實」來拷問他人,使他人陷入退無可退的境地.
.
事實應該是無害的,知道的人會知道,想說的人就會說,我不想聽事實,這也很合理,並不是事實的錯,而是有人藉由事實在侵犯他人的生活,阻礙人們思考的彈性.
.
這種病毒式的「呈現事實」,讓他出現在任何不該出現的地方,沒有經過人們的允許,人也無從拒絕,即是用「事實」來進行犯罪,我們不會希望有人一天到晚都在你旁邊說「你是你媽生出來的」,包括你在洗澡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檢視你的陰毛是否該剃了的時候,在一般正常的情境下,稍具有「常識」的人,都可以知道,那個叨叨不休的人帶有特殊目的.
.
而他正在用「事實」破壞其他人的事實,包括我們陰毛長出來的事實,包括今天的午餐是咖哩這件事實,包括我們洗澡的時候習慣什麼都不想的這件事實,包括我們腦袋內選擇那件事實出現,給予我們認知,哪個事實這個時候該擺在那個位置,而有人迫不及待地破壞他們,要讓你生活上每一個「事實」都被排擠,置入他想讓你知道的這件事,他絕對優先.
.
他破壞了我們可以選擇相信哪些事實的權利.
.
所謂「事實」存在的前提是,每一個人的想法都存在.
.
每一個人的思考都是自由的,事實就是包括著每一個想法都存在著而且自由運作的事實,當我們確認正確或者錯誤的觀點,事實或是非事實之前,都體認到的一個先備事實,我看到他說「地球是平的」,那麼,我也正在確認這個人的存在,和他的想法的存在,阻止這一點,你就是反事實的.
.
更何況,「地球是圓的」就是來自「地球是平的」嘗試錯誤的結果,如果沒有「平」的概念先形成,人們無從反駁與懷疑,甚至想像,然後得到「圓」的答案.
.
對於「地球是圓的」,這件事實來說,如果他被當成一種絕對的真理,進攻的武器,不可質疑的教條,那不僅對它沒有幫助,反而在使人們感到不悅,不舒服,不愉快,感到壓迫,敦使人們遠離事實,甚至拒絕去相信,因為承認那事實即是承認你施加壓力的手段,不如說,那個被施加特殊目的,和激烈手段的事實,已經不是事實了,而是一種純粹的嫌惡刺激,這些不正當的行為,對於「事實」本身,是有害的,是拒絕讓事實被人們認知,這就是在「反事實」.
.
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核所謂「網傳『藻礁只能在海水污染嚴重的桃園沿海才能看到,是海水重度污染指標物種』?」,他根據專家的說法,得出「水質混濁並不等於『汙染』;而『污染』仍會導致藻礁等生態環境受破壞.」據此查核為「錯誤」,看起來是正確而且無懈可擊的,然而,探究其尺度,其實只是挑語病和瑕疵,進行不合理的否定.
.
對照被視為錯誤的原文:
.
「你知道為什麼藻礁在全球很稀有嗎?為什麼宜蘭、花蓮、台東、屏東、小琉球和綠島幾乎沒有藻礁嗎?
事實就是因為人家的海水夠乾淨夠清澈,陽光穿透度高,珊瑚活得很好佷茂盛,沒有你珊瑚藻鬼混的空隙嘛!你就是只能在海水污染嚴重,珊瑚活不下去的桃園沿海才能輪得到你耐汚濁的珊瑚藻在這裡混阿;你希望海水很清澈,珊瑚生長茂盛,每年至少生長1公分,魚類豐富生機盎然?還是海水繼續汚染,只能養這種10年只長1公分礁石的廢藻?
這種海水重度污染指標物種就如同中國國民黨,無法存活在真正文明的世界,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被唾棄,只能在無腦韓粉滿街,污煙瘴氣的台灣才能存活阿,當然啦,都是愈來愈稀有物種啦!干!」
.
以及引述反駁的專家說法,
.
「劉少倫解釋,有沙、懸浮物、低光源的水質環境,殼狀珊瑚藻在沒有其他競爭者和藻食動物,長時間下來才能累積礁體、有機會發育形成藻礁.如果水質清澈、水溫低的環境,就會像東北角偏好許多非鈣化大型藻類和珊瑚,例如石花菜,但不會有機會發育形成藻礁;又如果是水質清澈、水溫溫暖的環境,就會偏好珊瑚生長,例如墾丁的珊瑚礁生態.
.
劉少倫指出,此論點要釐清的觀念有二,第一,有沉澱物的水質不等於『汙染』;第二,藻礁在工業區興建前就有,不是因為工業污染才形成。此外,桃園大潭地區施工後沒有常態化海浪進來淘洗,藻礁將被泥沙長期掩埋,長期下來藻礁生態會死亡,就是現在大潭藻礁G3區的狀況.」
.
其實所描述的「事實」皆相同,相較於於長於水質清澈的珊瑚,藻礁生長自水質較為混濁的環境,不過解讀各異而已.
.
不過一人將混濁的水質形容成「汙染」,另一人則認為對方指的汙染是工業汙染,據此解釋工業污染前藻礁已形成,不能說混濁的水質等於汙染.
.
然而,前人所述的是否指的是「工業汙染」呢?觀察其原意,「事實就是因為人家的海水夠乾淨夠清澈,陽光穿透度高,珊瑚活得很好佷茂盛.」、「珊瑚活不下去的桃園沿海才能輪得到你耐汚濁的珊瑚藻在這裡混阿」,可以看出,這和工業污染無關,而是指海水汙濁的環境.
.
因此,水質混濁並不等於「汙染」,「汙染」也不等於工業汙染,這兩造說法原本是很好的互相滌清事實,但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運作下,變成宛若訓詁學的文字遊戲.
.
而更糟糕的是,直接標記成「錯誤」,彷彿他是一種徹底違反事實的完全錯誤;接著,臉書在據此作為依據,對轉傳消息的人、發文者,乃自於社團,直接進行懲罰和標記.
.
分享者除了收到警告,文章也被消失在臉書,若有社團有此文章,則社團品質會被調降,明明是一篇發文,卻影響社團文章的觸及率
,而嚴重或多次犯規,就會被迫關社團.
.
如果這就是所謂事實查核的話,我們可以看到「事實」並沒有浮現,取而代之的,是無數個談論此議題的人被消失,周遭的人感到恐懼.
.
「合理的錯誤」是構成事實的一部分;「不合理的尺度」則是消除事實的劊子手.
.
該篇被稱之為「錯誤」的文章,被指為「錯誤」的部分,嚴格來說,並不算是錯誤,頂多算用詞不精確,可能會誤導他人,他的觀點雖然偏頗,但依舊在事實的範疇,並不到謠言或是假訊息的程度,而是針對真的訊息,發表自身主觀的感受,這樣的感受帶有情緒性,描述自身感受或是情緒,多半都不是真實的,也不會有人用真實的標準去衡量它,因為,那是在描述自己的感覺.
.
誠如同環團說蔡英文殺死藻礁,藻礁是七千年的女神,蔡英文踩藻礁,沒有人會受到處分,或被臉書禁言,甚至被莫名其妙的機構跑來「查核」一番,若依照這種「事實」的尺度,藻礁是生物屍體堆疊起來的無生命體,並不會有「殺死」這種說法,無生命體的藻礁也不會是什麼女神,若有自稱是事實查核機構,跑來說你是一種錯誤,這違反事實,然後如此這般把閱讀你文章的人都殺雞儆猴一番,是否有人能接受?這樣的行為,與其說是查核事實,不如說,是在民主國家內實行獨裁的真理部.
.
人們形容事物,多半會使用比喻或誇飾,參雜自身的感受在其中,有人認為藻礁是女神,有人認為藻礁是廢物,這都沒什麼錯誤,真正的錯誤,就是有人跑來嚷嚷著你違反事實,然後找了一堆專家,客觀的分析,仔細地計算,你的話語犯了什麼錯誤,因此你整體是錯的,這樣的人,若不是神經病,就是專業而且訓練有素的狗.
.
看起來不同於事實即是錯誤,事實上,是不同於我即是錯誤.
.
高語境國家使用語言的方式,和低語境國家是不同的,因此,中文裡經常會有許多集合名詞,涵蓋多種語意,端看閱聽者依照情境加以辨別,例如,汙染,根據教育國語辭典,有沾染、弄髒之意,如《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伎傳.管輅傳》:「或因漢末之亂,兵馬擾攘,軍屍流血,汙染丘山.」
.
血流成山,是一種汙染;海水混濁,亦是一種污染,硬要說此汙染就是彼汙染,搬出什麼聯合國定義的工業汙染,實則是一種違背常識的無知.
.
若我說,我的內心被汙染了,是否會被判定是錯誤的,而必須被警告?若有人在自己的臉書寫下,藻礁是廢物,是否會有一群事實查核中心的人跑來查水表?
.
一種詞彙的用法,縮限它的定義,據此來說其他人是錯的,這叫偽冒理據;抓著一點語病,挑取瑕疵,把部分錯誤,說成整體的錯誤,這叫部分取代整體的謬誤;把這些虛構的錯誤,無限上綱成制裁他人的理由,這就叫搞文字獄.
.
低語境國家,因著精確字詞的使用方式,制定了判定謠言的機制,本就尚有疑義,配合著高語境國家的微言大義,造就了漫無邊界,令人無語的絞刑台,每種事實都可以拿來審查一番,差別在何者為我所用,我意欲合為,繩子要套在何種立場的脖子上而已.
.
而這種「不合理的尺度」,無論是何種事實,都能判定為非事實;何種言詞,都可以指為錯誤,那麼,這種查核事實的方式,可以說是無效.
.
臉書自美國大選以來,針對特定候選人的fuck-check,已經是惡名昭彰,從來我們認為那是針對遠方國家所發生的事,只不過波及到無關選情的中文使用者,現在,台灣有個機構成為了這種fuck-check的背書,開始干涉台灣內政議題,並且侵害人們的言論自由,原以為是遠方的風暴,如今,卻成為燃燒自己房屋的火苗.一群人以為那是「澄清」、「查核事實」、「打臉」而已,殊不知,許多受害者卻因著這種手段,喪失發言的權利,或活在恐懼之中;今天因為站在對立面的人群受到打壓而高興,改天,它便可以依循這種尺度,來懲罰你,只要他認為你在社群媒體的言論,是一種「錯誤」的話,不符合他們所認知的「事實」.
.
那麼,你最好確保能永遠跟他們保持一致.
.
是誰給他們這種權柄?這個機構是否具有民意?他的代表性為何?這樣的機構誰來監督?誰來查核他們表述的「事實」?網路上大大小小的社群、網站,從來就是經歷過挑戰,論辯,與他人互動而逐漸累積自身的信度,今天,ㄧ個從天而降的機構以「事實」自居,並開始四處查核自然使用者違反事實與否,彷彿它們具有理所當然的信度,所有人都必須無條件地遵從他們.
.
一群菁英圍在會議桌上,扮演真相的仲裁者,找了他們認可的專家,來背書他們的意識,排除他們認為是錯誤的言論.
.
只令人嗅聞到傲慢與偏見而已.
.
如果他是作為一個網站,一個少數人觀點匯集的粉絲團,據此發表意見,說他們認為哪些人是錯誤的,由公眾評判,那是合理的存在;若他們的行為是去審查他人,藉由臉書去進行言論檢肅,以真理自居,我們必須質疑,它存在的意義為何.
.
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查核事實.
.
這顯然不是事實,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YSLim tomoyo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拆你家的水表】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78的網紅時事英文 Podcast by ssyingw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5 頭亞洲象從雲南西雙版納往北走了 500 多公里在中國爆紅,最近國際媒體上也頻頻出現關於它們的報導,紅到了全世界。這北遷象群創下了中國最遠距離的野象遷徙紀錄,是哪些原因造成這維持了一年多的大遷徙?什麼時候會停下來?沒有人知道確切答案。 0:00 Intro 0:08 第一遍英文朗讀 (慢...
「中文 集合名詞」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文 集合名詞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文 集合名詞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文 集合名詞 在 英語島雜誌 English Islan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文 集合名詞 在 時事英文 Podcast by ssyingw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中文 集合名詞 在 GreatKidsLearni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文 集合名詞 在 [文法] 集合名詞的問題- 看板Eng-Class 的評價
- 關於中文 集合名詞 在 中文集合名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中文 集合名詞 在 中文集合名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中文 集合名詞 在 希望大家在準備多益考試時能多多 - Facebook 的評價
中文 集合名詞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篇可真是以小見大,而非以偏概全。
廖達琪不是我的博士生
翁達瑞 / 美國大學教授
韓國瑜國政顧問團的召集人之一,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廖達琪,在三立電視臺的「新台灣加油」為韓國瑜辯護。廖達琪盛裝上電視,講到激動處身體前後搖晃,雙手還上下左右揮舞。廖達琪擁有美國名校的學位,但她不是我的博士生,因為我的學生會有邏輯訓練與學術倫理,不可能像廖達琪一樣在電視上強詞奪理。
廖達琪如何強詞奪理?
學者為總統候選人助選,是基於知識良知與學術清譽,所以發言內容必須根據事實並符合邏輯。最典型的助選語言,就是強調「總統」這個職位的重要性,推銷屬意的候選人,特別凸顯他(她)的能力、經驗、與政見,藉此說服選民支持這位候選人。
但是廖達琪卻反其道而行!
廖達琪宣稱總統的職位不重要,不該管那麼多事,不需要知道那麼多事,行政院才是重要的機關。這些說詞完全背離事實!總統可以把內政授權行政院長,但國防外交不得假手他人。至於行政院長的施政,也必須在總統的監督之下。在台灣的憲政體制,總統並不是虛位元首!
廖達琪為何如此強詞奪理呢?或許她心虛,因為韓國瑜的能力普受外界的質疑。廖達琪是韓國瑜國政顧問團的一員,有機會貼身觀察韓國瑜的一言一行。或許廖達琪的觀察結論是韓國瑜懂的不多,所以只好扭曲事實,宣稱總統不該管那麼多事,不需要知道那麼多事!
如果廖達琪知道韓國瑜懂的不多,基於她的學術良知,廖達琪應該幫助韓國瑜提升。萬一廖達琪發現韓國瑜是扶不起的「阿斗」,基於她的學術良知,廖達琪也應該拒絕為韓國瑜背書。
令人不解的是,廖達琪卻用「削足適履」的邏輯,暗示「懂的不多」的候選人,剛好適合「不該管那麼多事」的總統職位。如果廖達琪這個邏輯正確,那總統根本就不用選了。我們乾脆修憲,來個「全民總統大抽籤」!被抽中的總統不該管那麼多事,可以整天打牌抱女人,過著喝酒打屁的快樂日子!
這真的是我們要的總統嗎?當然不是!
廖達琪在電視上的說詞,既違反事實,也不符邏輯!身為中山大學資深教授的廖達琪,為何這麼不珍惜羽毛,在電視上強詞奪理,為能力被質疑的總統候選人辯護呢?廖達琪到底是何方的神聖?
廖達琪是何方神聖?
基於好奇心驅使,我進了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的網頁,點閱廖達琪的學經歷簡介。
廖達琪擁有美國名校密西根大學的政治學博士學位,在中山大學任教超過三十年,三度出任政治研究所的所長。廖達琪的著作豐富,中英文期刊論文超過七十篇。廖達琪也多次獲得教學與研究獎助!
對台灣學界不熟的外行人,只要看到廖達琪的網頁介紹,很可能會對她肅然起敬,認為她是一個治學嚴謹、工作努力、普受尊敬的學者!但是在行家的眼中,廖達琪琳瑯滿目的著作,只能用一個比喻形容:「乞丐逃難、滿身家當、都不值錢!」
對人的檢驗必須基於「事實」,特別是檢驗學者的人格與聲譽。為了證明我不是無的放矢,我就拿廖達琪在2018年發表的一篇期刊論文為例,證明她是一位不知愛惜羽毛的學者!
廖達琪的論文發表於「政治科學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這篇論文題目的中文翻譯是「政黨民主的時代過了或政黨正進入新的文藝復興?」(Is the Age of Party Democracy Over or Are Parties Entering a New Renaissance?)
一般人看到這樣的論文題目,都會對作者心生畏懼!但我不是一般人,而是一位「見大人則藐之」的資深學者。多年的學術閱歷告訴我,通常論文的題目越深奧,內容就會越膚淺。就像將軍制服與軍隊的戰力一樣,兩者的關係剛好相反:「制服越華麗的將軍,他的部隊戰力也越薄弱。」
廖達琪這篇題目華麗的論文,內容到底怎麼樣呢?就讓我來仔細檢驗吧!
廖達琪經得起檢驗嗎?
政治學不是我的專長,一般讀者也沒這方面的專業,所以我不要檢驗廖達琪這篇論文的學術貢獻。我要做的是個簡單的檢驗:廖達琪的文法訓練。只要讀過國中英文,多數人都可看懂我對廖達琪的檢驗。
學術論文的開頭,都有一段100多字的摘要(Abstract),可說是整篇論文的精華。論文的摘要就像電影的預告片,目的是為了吸引讀者或觀眾。很多電影的內容差,但預告片卻很精彩,最後受騙的是觀眾。一樣的,摘要精彩的論文內容不一定好;但摘要爛的論文內容只會更爛。
因此,我們只要檢驗廖達琪這篇論文的摘要,就可以推論內容的品質。這篇論文的摘要如下(為了方便檢驗,每個句子我都加了編號):
(1) Many scholars pointed out that the role of political parties has been declining in democratic countries. (2) However, with the prevalence of digital media, does digital media become a new channel for parties to rebuild its relation to people? (3)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parties and digital media. (4) This paper examines our research questions by analyzing Facebook page data of Spanish party Podemos and Taiwanese party New Power Party (NPP). (5) Both parties are selected based on a most different systems approach and have contested at least one national election. (6) Results show two findings. (7) Firstly, in the beginning, both parties have a low level of commenting in relation to liking. (8) However, the level of commenting on Podemos page increases. (9) It tells that both parties are not more dialogical in the launch phase. (10) Secondly, results show that Podemos replies more often than NPP in times between party launch and the entry into its first campaign.
在這段只有10個句子的摘要,我找到了16個基本的文法錯誤:
1、 第2句的digital media是複數,除非當集合名詞,前面的助動詞應該用do,不是does。
2、 第2句的parties是複數,後面的代名詞應該用their,不是its。
3、 第4句的research questions是複數,但摘要只提到一個研究問題,所以應該用單數的question。
4、 第4句的Spanish party Podemos是專有名詞,前面要加定冠詞,the Spanish party……。
5、 第4句的Taiwanese party New Power Party,前面也要加定冠詞,the Taiwanese party……。
6、 第5句的動作發生在過去,應該用過去式的were selected,不是現在式的are selected。
7、 第5句的contested是不及物動詞,後面要加介系詞in,contested in at least……才正確。
8、 第7句的動作發生在過去,動詞have應改用had。
9、 第8句的動作也發生在過去,動詞increases應改用increased。
10、 第9句的it指的是研究結果results或findings,應改用複數的they。
11、 第9句的動作發生在過去,動詞are not應改用were not。
12、 第10句的動作發生在以前,動詞replies應改用replied。
13、 第10句的NPP政黨縮寫,應該加定冠詞,the NPP才對。
14、 第10句的times若是複數,語意是次數。如果語意是時間,應該用單數的time。
15、 第10句的time,前面要加定冠詞,the time between……,因為指的是特定的時段。
16、 第10句提了兩個政黨,後面的代名詞要用複數的their ,不是單數的its。
除了文法的錯誤,這段摘要還有許多基本的寫作問題:例如用詞不當(relation to people, firstly)、語意不清(a most different systems)、累贅重複(digital media, this paper, results show two findings)等。
如前所述,摘要是一篇論文的精華。如果廖達琪這篇論文的摘要錯誤百出,那內容就會更加不堪聞問。這種品質低落的論文,怎麼可能在國際期刊發表呢?這又是另一個外行人看不懂的學界門道。
大學教授的工作之一就是論文發表,可是有些論文就是無法通過評審,一再被期刊退稿。於是就有不肖的出版商,推出所謂的「掠奪式」期刊,只要作者願意付錢,不管論文的品質有多差,都可以被接受刊登。付錢買論文於是成為部分台灣學者的求生之道!
難道廖達琪經不起檢驗,甚至花錢買論文嗎?
廖達琪花錢買論文嗎?
刊登廖達琪這篇論文的「政治科學國際期刊」,是否為掠奪式的期刊,我先不要論斷。我可以確定的是,作者必須付費才能在這個期刊發表論文。雖然付費的方法簡易,但退費的過程相對麻煩。除了少數的特例,正統的學術期刊都是免費發表。在我的專業領域,所有的主流期刊都不會向作者收費。
判定學術期刊的聲望,還有另一個指標,那就是編審委員的陣容(editorial board)。廖達琪投稿的這個期刊,一共有15位編審委員,當中竟然包括廖達琪本人。其他的編審委員來自義大利、土耳其(2人)、羅馬尼亞、希臘、馬來西亞、印度(2人)、越南、伊拉克、奈及利亞(2人)。令人覺得奇怪的是,學術最發達的美國與英國,才各有一位編審委員,而且都不是任教於名校。
我可以舉個反例,那就是「美國政治科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這本主流的學術期刊共有34位編審委員(包括編輯)。除了有一位來自瑞典,其他全部任教於美國的一流大學,如哈佛、普林斯頓、史丹佛、哥倫比亞、芝加哥、杜克、康乃爾、西北、柏克萊與洛杉磯加州大學等。
學術期刊的聲望也取決於作者的背景。廖達琪投稿的「政治科學國際期刊」,最近這一期刊登了四篇論文,作者任教於越南、波蘭(2人)、坦桑尼亞(3人)、與馬來西亞。歐美名校的作者全部缺席。
再拿「美國政治科學期刊」來對照,最近這一期刊登了15篇論文,作者來自美國的史丹佛,達特茅茲、加州大學、哈佛、賓州大學、普林斯頓、耶魯、維琴尼亞等名校,還有英國、瑞士、和加拿大的一流大學。
兩相對照下,廖達琪投稿的期刊是否為「掠奪式」期刊呢?我的答案是:「雖不中,亦不遠矣!」至於廖達琪是否花錢買論文呢?我的答案也相近。最關鍵的是,為何台灣的學術界接受廖達琪這樣的論文發表模式呢?
台灣學界不求長進嗎?
台灣的學界是個封閉的團體。一般而言,越封閉的團體,越是不求長進!
廖達琪投稿付費刊登的期刊,摘要的內容又錯誤百出,不就代表台灣學界不求長進嗎?在自甘墮落的台灣學者背後,是一個「掠奪、剝削」的體制。外界對這個體制一無所知,因為廖達琪不是唯一,圈內人不會互揭瘡疤。真有人看不過去,也會礙於情面默不作聲。
事實上,廖達琪是美國名校的博士,英文不可能只有國中的水準。廖達琪真正的問題不在英文水準,而在她的治學態度,也就是部份台灣學者「掠奪學生研究成果」、「剝削廉價學術勞工」的歪風。
廖達琪琳瑯滿目的期刊論文,有一大部份列有多位作者。我檢驗的這篇有三位作者:廖達琪第一、中山大學的博士生第二、一位澳洲學者第三。我的推測是,這篇論文由博士生執筆,澳洲的學者負責投稿通訊。身為第一作者的廖達琪則是坐享其成,在論文刊登前連摘要都沒有閱讀校對。
廖達琪這篇論文是學界「掠奪、剝削」體制的一部份。在這個體制裡,擁有權力的教授經營政商關係,取得資源獎助博士生。聽話的學生可獲得教授的加持取得教職,繼續為教授代工效勞。如果能力與運氣俱佳,少數學生會漸漸有自己的一片天。然後他們會複製教授的學閥模式,回頭「掠奪、剝削」自己的博士生。
這樣的體制在台灣學界「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台灣的學界就是有這種「沽名釣譽、見利忘義」的學閥。他們頂著名校教授的頭銜行走江湖(或謂招搖撞騙),不論「產、官、學」都要參一腳。回到學校後,他們對博士生的掠奪,不下於慣老闆對勞工的剝削。
結論
身為中山大學的資深教授,廖達琪不務學術正業,在媒體上強詞奪理,為能力普受質疑的總統候選人辯護。她列名期刊論文的第一作者,卻連基本的英文寫作語法都不願意指導學生。在不務正業的同時,廖達琪受到整個體制的保護,繼續支領中山大學的全薪。
以廖達琪這種治學態度,她不可能成為我的博士生。以家長的身份,我也不願意讓子女成為廖達琪的門生。身為一位納稅人,我更不願意供養像廖達琪這樣的大學教授。
中文 集合名詞 在 英語島雜誌 English Islan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個字創造出的群體感】
http://se.piee.pw/ERBPX
部分英文名詞,在中文邏輯是複數,但英文多半當單數,像是員工staff、班級class、家人family,這種名詞帶有「集合概念」,也稱為「集合名詞」,大致上可以分為三類:People、Animals、Things。
中文 集合名詞 在 時事英文 Podcast by ssyingwe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5 頭亞洲象從雲南西雙版納往北走了 500 多公里在中國爆紅,最近國際媒體上也頻頻出現關於它們的報導,紅到了全世界。這北遷象群創下了中國最遠距離的野象遷徙紀錄,是哪些原因造成這維持了一年多的大遷徙?什麼時候會停下來?沒有人知道確切答案。
0:00 Intro
0:08 第一遍英文朗讀 (慢)
4:14 單字片語解說
26:15 第二遍英文朗讀 (快)
❤️ 給我繼續錄製 podcast 的能力 👉 https://bit.ly/zeczec_ssyingwen
📝 單字筆記 & 所有平台連結:https://ssyingwen.com/ssep26
🖼️ 單字卡: https://bit.ly/ssyingwenIG
📪 ssyingwen@gmail.com
💬 我有建議:http://bit.ly/sssurveyform
————
👉 朗讀內容來自New York Times 紐約時報
Podcast 裡只朗讀了片段,文字連結在: https://ssyingwen.com/ssep26
完整文章在: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03/world/asia/china-elephants.html
這篇也有中文版: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604/china-elephants/zh-hant/
本集的單字片語有:
1. 大象的 collective noun 集合名詞A herd of elephants
- A parade of
- A group of
2. 不同移動的動詞如
Lumbering 以緩慢、沉重、笨拙的方式移動。
Wandering 沒有目的地的移動
Trotted 小跑步、快步
3. Scratch 誰的 head 片語
因為困惑所以抓頭
困惑 / 摸不著頭緒 / 傷腦筋 / 費解
類似 confused 的厲害片語版!
————
#podcast #北遷象群 #雲南大象 #中國新聞 #chinaelephants #學英文 #英文筆記 #英文學習 #英文 #每日英文 #托福 #雅思 #雅思英語 #雅思托福 #多益 #多益單字 #播客 #英文單字卡 #片語 #動詞 #國際新聞 #英文新聞
中文 集合名詞 在 GreatKidsLearni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英文基礎文法 68 - 集合名詞 (English Basic Grammar - Collective Nouns)
其它相關學習影片的播放清單:
英文單字倍增法: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3VKhzf4ly1lM4i-Z_eBFv
學習中英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bhNuVvZWgtajYoF9VawC4
唐詩三百首: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yg5uLxZotvXfZrK5_t8Br
英文基礎閱讀與聽力: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n5adEk87hlxbpMZfQDD5G
英文日常口語(English Daily Conversation):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wKGyw-K8f5jh-mIwARCgJ
情人節英文日常口語: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p9Al8kBa3iNVONRID_WV9
中文學習: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Ns2hymyK17oTLLlP0y90w
英文常用片語: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ib1KSDPAQlsDuG0BkS0I-
中文成語學習: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ZVeHYfsWTNXgNKymILLIu
ㄅㄆㄇ練習-Chinese Phonic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Svl4p641U-5DCpwlWsXW
ㄅㄆㄇ拼音範例: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Q4Dk0xqZ4prAr39bvrs3X
唐代李白的詩: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Lq6Ilu4ODNAi-926thnIu
英文基礎文法: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SMWYX3_CNjd4ZE_lqQppN
英文發音練習 (Phonic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MJTrz59dBXXW0qPDGVdLo
ABC 發音練習-ABC Phonic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zUqY70d4A9HYNwMqHMdwR
KK發音清晰版-KK Phonic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bB-Qh7E3Z3tXQimg3Oh75i
3年級數學-Grade 3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z_lrxc10dOQPpT-xdZrJ3
4年級數學-Grade 4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26Xw9C0rrYX3pVOjYr2-_
2年級數學-Grade 2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mYY2JWHx492eLB-en9JTG
8年級數學-Grade 8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jniNhLJOkJqAAhNmoPNY_
7年級數學-Grade 7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G-7kDr-fCnDVCNWg6Qf9U
5年級數學-Grade 5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0cQ_J95u69cmOskxqNsGr
6年級數學-Grade 6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aqO07HAxytuNhEr62twSu9
1年級數學 (Grade 1 Math):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051AXIsmmhDXzvJ1eMr--
中文修辭學 (Chinese Rhetoric)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ECJKZF6evTbdeV2NsSf1T
英文諺語 (English Proverb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YOstxkcoh-nI6wjqw_l2fD
看圖學中英文 (Learning Chinese and English Vocabularies)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cIE0AQTbZFXePNcYcQPirp29IcgugM
中文 集合名詞 在 中文集合名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中文集合名詞」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 集合名词-翻译为英语-例句中文| Reverso Context使用Reverso Context: (【语法】) 集合名词,在中文- ... ... <看更多>
中文 集合名詞 在 中文集合名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中文集合名詞」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 集合名词-翻译为英语-例句中文| Reverso Context使用Reverso Context: (【语法】) 集合名词,在中文- ... ... <看更多>
中文 集合名詞 在 [文法] 集合名詞的問題- 看板Eng-Class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好
我在書上看到 名詞 部分的時候
看到名詞分為 專有名詞 和 普通名詞
普通名詞裡又分為 (1)一般名詞 (2)集合名詞 (3)物質名詞 (4)抽象名詞
我對 一般名詞 和 集合名詞 有點混亂
一般名詞 我理解為 某類東西的種類或總稱 例如 書、樹
集合名詞我理解為 某類東西裡頭 群聚在一起的稱謂
例如 家庭family(一群人類聚在一起)、警察police(也是一群人類聚在一起)
問題1:
我不知道我上面的理解有沒有問題,因為有好幾個名詞無法用我上面的想法分類
例如 學生student 和 警察police 一樣,都是一群人類聚在一起
為何 student是一般名詞,而police是集合名詞
例如 衣物clothing是布類的東西聚在一起、書book是紙張聚在一起
為何 book是一般名詞,而clothing是集合名詞
(還是應該這樣理解: police習慣上就是用來指一群警察聚在一起,而student不是
,是用法習慣的問題, 所以只能用背的)
問題2:
請問 animal 是當作一般名詞還是集合名詞呢?
我看了兩本書都沒說到animal是哪一種名詞,google也找不到
不過people倒是有列在集合名詞的地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1.149.10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ng-Class/M.1428712669.A.E5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