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關於甲午戰爭與致遠艦的慘烈故事,圖片為鄧世昌:
1887年。
英國的Newcastle。
中國訂購的巡洋艦「致遠」、「靖遠」下水。
同年,訂購自德國的「經遠」、「來遠」也順利完工。
為北洋海軍效力的英國軍官琅威理,
率領鄧世昌等大清國四百多名官兵抵達Newcastle接艦回國。
1894年自8月1日中日兩國宣戰,
雙方不斷向朝鮮半島增派兵力。
9月17日,執行護航運兵任務的北洋海軍主力艦隊,
在今天遼寧丹東港附近的大海溝海域,
遭遇日本聯合艦隊,
黃海海戰爆發,
戰爭持續了五個多小時,
致遠艦在甲午戰爭中最大的一場海戰中不幸沉沒。
當時中日兩國共有24艘軍艦參戰。
這是世界海軍進入鋼鐵蒸氣化時代後的第一場大規模海戰。
SB in
黃海海戰是第一次近代化海戰,
每個人都急切地想知道,
新式武器效果如何,
新技術到底如何,
魚雷艇是否有空,
速射炮是否能產生不同效果,
這麼多的新式武器,新式軍艦,
我們很了解這些新式軍艦,
因為它們都是西方生產的。
因此每個人都熱切關心黃海海戰的結局。
中日兩國參戰軍艦多是建造於十九世紀八零年代的外購船艦。
這個時期,世界海軍艦船技術正在快速更新換代。
北洋海軍引以為傲的兩艘一等鐵甲艦有「定遠」、「鎮遠」。
日本則有當時世界海軍艦船最新技術的巡洋艦「吉野」號。
定遠艦每小時14.5節的航速,
被十年後建成的吉野艦遠遠甩在後面。
定遠鑑裝備了四門305毫米大口徑德國克魯伯火炮,
這是當時鐵甲艦武力配備的佼佼者。
但十年後,大口徑火炮的威力逐漸被發射速度更加迅猛的速射炮替代,
吉野艦裝備的是四門152毫米、八門120毫米大口徑速射炮。
甲午海戰中,北洋海軍共配備大口徑火炮58門。
日本海軍104門。
而大口徑速射炮方面,
日本海軍共有68門,
北洋海軍卻一門都沒有,
60多門小口徑速射炮,
根本無法對主力艦購成威脅。
黃海海戰中,
北洋海軍損失了超勇、揚威、致遠、經遠四艘軍艦;
定遠、鎮遠、靖遠、來遠四艘遭受重創。
日本海軍除松島、赤誠、比叡、西京丸遭受重創之外,
無一沉沒。
畫中描繪的是由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在戰鬥之初先試圖撞擊敵艦,
終因艦體受傷過重而沉沒,
艦上252名將士,
幾乎全部殉難,
與艦同歸於盡。
鄧世昌是福州船政學堂第一屆畢業生,
致遠艦沉沒的那天是他45歲生日。
從日後整理的日艦中彈紀錄來看,
北洋海軍的命中率一點都不低,
甚至反覆擊穿日艦要害部位,
但卻未能造成致命傷害,
很大的原因,
在於北洋海軍使用的炮彈中,
有大量實心彈根本不會爆炸。
甲午戰後,這些炮彈被帶回了日本,
日本軍人將它們看做上蒼的庇佑。
SB in
這是我們最魂牽夢縈的東西。
這個銷子是裝保險銷的。
炮彈發射出去之後,
這裡有個鐵條,
炮彈會轉出去,
按照道理,
有這個銷子的話,
這裡面是有炸藥的,
但是這個炮彈沒有炸。
下面就是日清戰爭戰死的日本士兵的墓。
從這個墓道向下,
在這個墓道的入口處,
是定遠艦的兩顆開花彈,
在這邊給它守靈。
為慰靈魂,
清國軍艦定遠,
三十珊(厘米)半之彈丸,
海軍中將伊東祐亨。
這個炮彈再次看到它的時候,
抱著它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當時這顆炮彈如果打出去了,
炸開的話,多好。
除了海戰,
在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還有大規模陸戰,
中日投入兵力總數超過40萬。
1894年11月7日,
日軍佔領大連灣,
那天正好也是大清國皇太后慈禧六旬萬壽慶典日。
說起來,命運彷彿一直和她做對。
慈禧四十歲壽誕時恰逢日本侵台。
五十大壽時中法戰爭爆發。
如今六旬壽典又迎來了隆隆炮聲。
這個封閉自大的古老帝國從未料到,
此番與它開戰的,
竟然是一直被它鄙視的倭寇鄰邦。
甲午戰爭的起因,
是大清國應朝鮮王室之邀,
出兵平定農民起義,
而日本藉口維護朝鮮獨立而與清國開戰。
日本以維護國際秩序自居,
思想家福澤諭吉不斷撰文向國人宣告,
這是場文明對野蠻的勝戰。
日本全方位動員大打宣傳戰,
甚至邀請西方媒體登艦隨軍採訪,
積極塑造日本文明形象。
但諷刺的是,
1984年11月,
日軍攻陷旅順,
隨即就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旅順大屠殺」。
甲午戰爭後,
大清國被迫承認朝鮮獨立。
而向世界宣稱維護朝鮮獨立而戰的日本,
在1910年將朝鮮併吞,
開始了對朝鮮半島長達35年的殖民高壓統治,
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
甲午戰後,日軍佔領遼東半島,
大清國將官為了防止作為北洋海軍軍事基地威海衛被日軍所用,
炸毀了全部炮台,
威海衛失陷。
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苦守劉公孤島,
等待著永遠不可能到來的援兵。
日軍對已成甕中之鱉、殘存的北洋海軍發起一次又一次攻擊。
丁汝昌的希望徹底破滅,
在元宵夜當天,
下令自行炸毀北洋海軍的旗艦定遠,
多位當年福建船政學堂培育出的管帶(艦長),
集體實踐「苟喪艦、必自裁」的誓言,
結束生命。
在安排完島上近萬名官兵百姓的生死安全事宜後,
丁汝昌,中國第一位海軍艦隊司令自盡殉國,
時年52歲。
NS
這裡是日本下關,
昔日的名字是馬關。
一間以河豚料理聞名的餐廳「春帆樓」,
門口矗立著標示牌「李鴻章道」。
1895年三月,
73歲的李鴻章沿著這條小路,
一趟一趟前往進行議和談判。
那場談判的雙方代表是舊識。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
清國直棣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
談判桌的兩邊是中日兩國的西學菁英。
日方是留英的伊藤博文和留歐的外務大臣陸奧宗光。
李鴻章的三位助手分別是畢業於英國林肯法律學院的伍廷芳、
曾於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學習的羅豐祿、
曾於法國巴黎法科大學就讀的馬建忠。
李鴻章多年來培養了無數軍事、外交和法律留學生,
但這些人才在中國,
無一和伊藤博文一樣,
踏足政壇改革制度。
27天內五場談判,
日本分毫不讓。
1895年4月17日,
中國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
戰爭賠款2.3億兩白銀,
台灣離開中國版圖長達半世紀。
李鴻章在這份喪權辱國的條約上,
簽下了令後人唾罵的名字。
1901年,李鴻章去世後,
流亡日本、28歲的梁啟超寫成了「李鴻章」傳。
SB in
何以他國以洋務興,
而吾國以洋務衰也?
吾一言以斷之,
則李鴻章坐知有洋務而不知有國務,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
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內治,
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民,
不知國家之為何物,
不知國家與政府有若何之關係,
不知政府與人民有若何之權限,
不知大臣當盡之責任。
及其敗然後知其所以敗之由,
是愚人也,
乃或及其敗而猶不知其致敗之由,
是死人也。
120年前的那場戰爭後,
東亞兩個國家的命運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
中國歷經坎坷。
而日本更加篤信軍事征服一切,
由此踏上軍國主義的不歸路,
中法戰爭 起因 在 清法戰爭影響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推薦與評價
臨床應用:在護理養成教育中,可透過老人生命回顧的相關課程,啟蒙護生對於高齡友善照護的學習,透過閱讀長輩的生命故事,護生能夠了解其生命意義的主體脈絡,於精神層面 ... ... <看更多>
中法戰爭 起因 在 清法戰爭影響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推薦與評價
臨床應用:在護理養成教育中,可透過老人生命回顧的相關課程,啟蒙護生對於高齡友善照護的學習,透過閱讀長輩的生命故事,護生能夠了解其生命意義的主體脈絡,於精神層面 ... ... <看更多>
中法戰爭 起因 在 教科書保證沒說的 甲午戰爭必敗原因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對李鴻章評價並不公正,事實上李鴻章已經在封閉的清王朝底下,少數較有先見之明的人物了,常說甲午 戰爭 是日本跟清朝的 戰爭 ,但實際上根本是李鴻章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