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老戰略,中華電信的新定位
昨天大肚山產業論壇的研討會中,中華電信研究院院長林昭陽拋出了「Power of Open」這句話,我聯想到的是台灣的製造業。開放性的力量,讓台灣的製造業無遠弗屆,我們成了全球的伙伴!
鴻海的技術長魏國章談到「軟體正在吃掉硬體」,他更用一張投影片描述過去20多年來,地圖檢索、音樂、電子辭典等多項功能,一一因為軟體功能的開發而被匯整到手機上。這確實是軟體整合了硬體,但大家都忽略台灣的硬體公司將各種應用軟體融入硬體的應變能力。因為我們的應變能力舉世無匹,加上我們為他人做嫁,是打工仔,但卻是無害的伙伴。「打工仔」聽起來挺傷感的,但台商在背後是養活了上百萬的台灣人,也養活了海外更多分佈在各國的勞工。
「無我」是台灣從電子業代工學到的經驗,上銀的卓永財總裁也告訴大家,只會工業2.0的台灣,別好高騖遠的談工業4.0。台灣要有自己的價值主張,別老是把美國、日本的教科書拿來照單全收~誠哉,斯言!
這句話套在中華電信上,如果中華電信強調的是「中華」,那與其他電信商之間可能是競爭關係;一旦中華電信強調「電信」骨幹的價值,那麼中華電信將成大家的平台。
究竟是要突顯「中華」,還是要強調「電信」呢?也許台灣的製造業,正好是中華電信可以參考的對象!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