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者│失去摯愛的痛,究竟該如何調適?
▶ 允許悲傷:痛苦是失去摯愛的正常反應,沒有什麼大不了。
▶ 回不去了:生命的景色已經改變,沒有「正常」可以回復。不用修復痛苦,而是要試著照護痛苦。
▶ 實用守則:書中提供許多小練習,在悲傷初期能幫助舒緩壓力、改善睡眠、降低焦慮感,在黑洞邊緣好好活下去。
關懷者│出現,傾聽,不要修復
▶ 悲傷不是問題,不用急著跳出來收拾一切,設法讓痛苦消失。
▶ 別急著安慰,錯誤的支持、建議與引導,將對悲傷者造成二度傷害。
▶ 悲傷無法比較,不要急著證明自己可以理解對方。
▶ 如何幫助我們愛的人:支持和安撫的技巧、建議和注意事項。
取自《沒關係,是悲傷啊!》
*********************************
「光是允許痛苦存在,其實某種程度上就已經改變了痛苦,看見痛苦賦予我們力量。真正的挑戰是留在當下,面對自己的心和最深沉的自我,特別是在自我已經殘破不堪的時刻。痛苦會希望被聽見,也應該被聽見。試圖否定、抗拒或粉飾太平,都只會讓一切更糟。」
各位常來版面上互動的朋友,大概不會覺得奇怪,我是一個對於情緒很友善的人,即便是負面情緒。我知道這是很少見的狀態,因為我所知道的大部分人,對負面情緒抱著敵意,甚至連比較強烈的正面情緒也不一定允許。
那結果就會比較清楚,通常我對情緒好,情緒就會對我好。正面、負面情緒都會來找我,也會很自在地走,然後,常有喜悅平靜在心中。
喜悅平靜不是一種追求,那是一種副產物—專注投入當下自然會出現。有時候它們會出現在情緒與情緒間的空檔,有時候會在情緒後面。
像是有一種狀態會是:我平靜地感受我的悲傷!
各種情緒的來去,像在演電影。而看電影的人,保持著距離,沒忘掉本心。
我也不覺得每個人都得要跟我一樣,有些人喜歡藉著受苦的感覺,來滿足自己其他需要,這樣也好,像是下意識地想讓自己覺得自己很重感情。都好,都是一場戲,只是有人看得清,所以能享受這無比的樂趣。
快快來,別忘了可樂與爆米花,今天又要演一天的戲了。祝福您,能享受自己演的戲!
*********************************
在痛苦中活下去:正視破滅之處
【梅根.德凡】
從生理的角度,我們有一整部關於止痛的藥典。然而,關於悲傷帶來的真實痛苦……我們什麼也沒有。我一直覺得很詭異,我們對於幾乎每一種生理的痛苦都有解答,但對於悲傷(有時會是我們經歷過最強烈的痛苦)卻沒有相關的藥物。我們只能這麼感受體驗。
從某方面來說,確實是如此,痛苦的解答就是去感受。有些傳統教誨人們在痛苦面前練習同情心,而不是試圖修復。根據我對佛教思想的理解,四梵住(Brahma Viharas,即四無量觀)中的第四種同情心形式是「upekkha」(中譯為「捨」),即面對無法修復痛苦的方式。「捨」的境界是面對痛苦時保持敞開的情緒和見證,即便改變的能力很有限,也保持處之泰然的內心。這種形式的同情心(對自己也對他人)是維持足夠的冷靜,來感受一切;也是在感受一切時,明瞭一切都無法改變,卻依然保持平靜的心態。
「捨」或「安然」可以說是同情心中最難傳授,也最難修習的。和一般人的想法不同,安然指的不是不受到事物的影響,而是面對無法改變的真相時,仍能維持清明而冷靜的觀看。當事情已成定局,有智慧的回應方式就是去關注和感受,正視它,然後說:「我看見了。」
這就是悲傷的奧祕:痛苦的答案就在痛苦之中。或是像詩人康明斯(e. e. cummings)寫下的,若要治癒傷口,必須先看見傷口的鮮血。聽起來或許很抽象,但光是允許痛苦存在,其實某種程度上就已經改變了痛苦,看見痛苦賦予我們力量。真正的挑戰是留在當下,面對自己的心和最深沉的自我,特別是在自我已經殘破不堪的時刻。痛苦會希望被聽見,也應該被聽見。試圖否定、抗拒或粉飾太平,都只會讓一切更糟。誠實說出自己的痛苦有多麼強烈(這也是關注的另一種方式)就算無法帶來好轉,一定也會讓情況有所不同。
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找到能讓悲傷呈現最真實樣貌的地方,讓痛苦能展開,佔據所有需要的空間。當太多人告訴你收拾自己的悲傷時,只要知道有個空間可以讓痛苦舒展,就是一種治療,一種慰藉。越開誠面對痛苦,就越能與痛苦共存,也越能溫柔地照顧自己,這是活下去所需要的。
我們的痛苦需要舒展的空間。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追求遠大於自身的大自然景色。雖然不只在悲傷中如此,但通常是在悲傷中。逐漸擴展的地平線、無垠無涯的廣闊空間,雄偉的景色彷彿有無限的空間,能容納一切,這是我們所需要的。
有時我們的悲傷甚至連宇宙也無法容納。這是真的,有時悲傷需要的更超過無盡的銀河系。或許我們的痛苦能繞宇宙好幾圈,或許只有恆星大小的存在才能夠承擔。當痛苦有足夠的喘息空間,能舒展存在,才可能軟化一些。當痛苦不再被禁錮壓縮,不再需要衝撞牢籠的鐵柵,才能停止抗爭自己存在的權利。
對於痛苦,我們不需要做什麼,只要讓它存在就好。給予痛苦關注和照顧,找到讓痛苦舒展的方式。讓痛苦存在,在痛苦中照顧自己。這和努力讓自己脫離痛苦,是全然不同的。
面對痛苦的方式是打開雙眼和內心,願意正視自己崩壞的地方。雖然不能修復任何事物,但卻能讓一切都改變。
.
以上文字取自
沒關係,是悲傷啊!:直視悲傷的真相,練習守護自己與關愛他人的情緒照護指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6887
中藥典第四版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悲傷者│失去摯愛的痛,究竟該如何調適?
▶ 允許悲傷:痛苦是失去摯愛的正常反應,沒有什麼大不了。
▶ 回不去了:生命的景色已經改變,沒有「正常」可以回復。不用修復痛苦,而是要試著照護痛苦。
▶ 實用守則:書中提供許多小練習,在悲傷初期能幫助舒緩壓力、改善睡眠、降低焦慮感,在黑洞邊緣好好活下去。
關懷者│出現,傾聽,不要修復
▶ 悲傷不是問題,不用急著跳出來收拾一切,設法讓痛苦消失。
▶ 別急著安慰,錯誤的支持、建議與引導,將對悲傷者造成二度傷害。
▶ 悲傷無法比較,不要急著證明自己可以理解對方。
▶ 如何幫助我們愛的人:支持和安撫的技巧、建議和注意事項。
取自《沒關係,是悲傷啊!》
*********************************
「光是允許痛苦存在,其實某種程度上就已經改變了痛苦,看見痛苦賦予我們力量。真正的挑戰是留在當下,面對自己的心和最深沉的自我,特別是在自我已經殘破不堪的時刻。痛苦會希望被聽見,也應該被聽見。試圖否定、抗拒或粉飾太平,都只會讓一切更糟。」
各位常來版面上互動的朋友,大概不會覺得奇怪,我是一個對於情緒很友善的人,即便是負面情緒。我知道這是很少見的狀態,因為我所知道的大部分人,對負面情緒抱著敵意,甚至連比較強烈的正面情緒也不一定允許。
那結果就會比較清楚,通常我對情緒好,情緒就會對我好。正面、負面情緒都會來找我,也會很自在地走,然後,常有喜悅平靜在心中。
喜悅平靜不是一種追求,那是一種副產物—專注投入當下自然會出現。有時候它們會出現在情緒與情緒間的空檔,有時候會在情緒後面。
像是有一種狀態會是:我平靜地感受我的悲傷!
各種情緒的來去,像在演電影。而看電影的人,保持著距離,沒忘掉本心。
我也不覺得每個人都得要跟我一樣,有些人喜歡藉著受苦的感覺,來滿足自己其他需要,這樣也好,像是下意識地想讓自己覺得自己很重感情。都好,都是一場戲,只是有人看得清,所以能享受這無比的樂趣。
快快來,別忘了可樂與爆米花,今天又要演一天的戲了。祝福您,能享受自己演的戲!
*********************************
在痛苦中活下去:正視破滅之處
【梅根.德凡】
從生理的角度,我們有一整部關於止痛的藥典。然而,關於悲傷帶來的真實痛苦……我們什麼也沒有。我一直覺得很詭異,我們對於幾乎每一種生理的痛苦都有解答,但對於悲傷(有時會是我們經歷過最強烈的痛苦)卻沒有相關的藥物。我們只能這麼感受體驗。
從某方面來說,確實是如此,痛苦的解答就是去感受。有些傳統教誨人們在痛苦面前練習同情心,而不是試圖修復。根據我對佛教思想的理解,四梵住(Brahma Viharas,即四無量觀)中的第四種同情心形式是「upekkha」(中譯為「捨」),即面對無法修復痛苦的方式。「捨」的境界是面對痛苦時保持敞開的情緒和見證,即便改變的能力很有限,也保持處之泰然的內心。這種形式的同情心(對自己也對他人)是維持足夠的冷靜,來感受一切;也是在感受一切時,明瞭一切都無法改變,卻依然保持平靜的心態。
「捨」或「安然」可以說是同情心中最難傳授,也最難修習的。和一般人的想法不同,安然指的不是不受到事物的影響,而是面對無法改變的真相時,仍能維持清明而冷靜的觀看。當事情已成定局,有智慧的回應方式就是去關注和感受,正視它,然後說:「我看見了。」
這就是悲傷的奧祕:痛苦的答案就在痛苦之中。或是像詩人康明斯(e. e. cummings)寫下的,若要治癒傷口,必須先看見傷口的鮮血。聽起來或許很抽象,但光是允許痛苦存在,其實某種程度上就已經改變了痛苦,看見痛苦賦予我們力量。真正的挑戰是留在當下,面對自己的心和最深沉的自我,特別是在自我已經殘破不堪的時刻。痛苦會希望被聽見,也應該被聽見。試圖否定、抗拒或粉飾太平,都只會讓一切更糟。誠實說出自己的痛苦有多麼強烈(這也是關注的另一種方式)就算無法帶來好轉,一定也會讓情況有所不同。
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找到能讓悲傷呈現最真實樣貌的地方,讓痛苦能展開,佔據所有需要的空間。當太多人告訴你收拾自己的悲傷時,只要知道有個空間可以讓痛苦舒展,就是一種治療,一種慰藉。越開誠面對痛苦,就越能與痛苦共存,也越能溫柔地照顧自己,這是活下去所需要的。
我們的痛苦需要舒展的空間。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追求遠大於自身的大自然景色。雖然不只在悲傷中如此,但通常是在悲傷中。逐漸擴展的地平線、無垠無涯的廣闊空間,雄偉的景色彷彿有無限的空間,能容納一切,這是我們所需要的。
有時我們的悲傷甚至連宇宙也無法容納。這是真的,有時悲傷需要的更超過無盡的銀河系。或許我們的痛苦能繞宇宙好幾圈,或許只有恆星大小的存在才能夠承擔。當痛苦有足夠的喘息空間,能舒展存在,才可能軟化一些。當痛苦不再被禁錮壓縮,不再需要衝撞牢籠的鐵柵,才能停止抗爭自己存在的權利。
對於痛苦,我們不需要做什麼,只要讓它存在就好。給予痛苦關注和照顧,找到讓痛苦舒展的方式。讓痛苦存在,在痛苦中照顧自己。這和努力讓自己脫離痛苦,是全然不同的。
面對痛苦的方式是打開雙眼和內心,願意正視自己崩壞的地方。雖然不能修復任何事物,但卻能讓一切都改變。
.
以上文字取自
沒關係,是悲傷啊!:直視悲傷的真相,練習守護自己與關愛他人的情緒照護指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6887
中藥典第四版 在 小瑪王妃的世界視角 / Luna's World Vis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覺得[月之戀人.麗]第四集以後越來越好看,被眾王子追著跑的劇情,放在哪一國都好令人開心
趕快幫我另一個寫歷史的粉絲專頁按個讚吧!
#我就是個一心多用的人
#一邊看連續劇一邊寫東西是我的專長
#因為我實在想做的事太多啦
[月之戀人.麗] 樹兒當女官之後讀的書 / 新修本草
第六集以後,樹兒當了女官,尚宮娘娘丟給她一大堆書要她去讀,其中有茶經也有新修本草,那麼這些書是甚麼呢 ?
本草是中國古代藥物學的總稱,中國最早出現的中醫專書是漢代的 [神農本草經] 作者不詳 ,後來到南朝梁的陶弘景整理了[神農本草經], 編著了 [本草經集注]
唐代時,大臣蘇敬奏請重修[本草經集注] ,完成了 [新修本草] 這本書也成為中國史上第一本國家藥典,
此外戲劇中常用食療與中醫結合的劇情,在唐代也有一本[食療本草] 是重要的指引
而本草系列最著名的當然是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把浩瀚的中醫知識用新的方法分成礦物.動物.植物三大類
不過樹兒身在10世紀的王氏高麗,所以她能讀到的版本,當然就是唐代的 [新修本草] 啦 ~ 此外 [新修本草]裡有記載茶的療效,唐代甚至有[本草拾遺]這本書說:茶是萬病之藥
所以身為茶美院女官的樹兒,要知道茶的各種療效與如何泡出一杯好喝的茶就變成是頭等重要的知識了
#沒人跟我討論劇情真是有點寂寞
#被眾王子的目光追隨好粉紅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