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兒科用藥的特點
今天跟各位分享「我個人」對於中醫兒科用藥的一些心得(偏好)。
在當爸爸之前,舉例來說,我也認為,小孩如果出現風寒表實證,就開麻黃湯啊!書上不都這樣寫的嗎?
但後來在自己小孩(人體試驗)發現,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體質是偏燥的,吃了麻黃湯會有副作用!不理想!
所以修正再修正,然後漸漸趨近了以下的結論。這沒有標準答案,只是我在臨床上,為追求「醫、孩、親」三贏局面而做的調整。畢竟小孩肯吃藥,大人餵藥輕鬆,然後又能夠看到孩子進步,還有什麼比這個更理想?
A.黃芩取代黃連
黃連在什麼時候很好用?熱證腸胃炎,例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吐、瀉。但是黃連太苦了,小孩只會翻臉。於是我都用黃芩(稍加大劑量)來取代黃連,實際上黃芩如果配合板藍根、生薑、紫蘇葉,在 #急性腸胃炎 的效果並不遜色喔!
B.款冬花取代紫菀
熟悉我的家長可能知道,不管是咽喉痰哽,咳嗽,#鼻涕倒流,我都會用款冬花。古書上,款冬、紫菀常常一起使用,但紫菀味道比較不好,所以原則上只用款冬花已足夠。
C.瓜蔞實取代大厚枳
瓜蔞實一般都是處理胸悶、胸痛、氣管痰多等呼吸系統症狀,但對於容易 #便秘,或者是一感冒就便秘的孩子,瓜蔞實的“潤腸軟便”效用也滿不錯的,可以部分取代傳統上使用的大黃、厚朴、枳實(大厚枳),大厚枳味道太苦了,孩子會翻臉。
所以我們至此已經發現幾個必須少用,或是「能不用就不用」的藥材:厚朴、枳實、大黃、黃連(太苦),生薑、乾薑、吳茱萸(太辛辣)。
D.皮膚問題,紫草非不得已再用。
小兒 #異位性皮膚炎,我一般用玉竹潤膚,黃芩抑制發炎,但一個對皮膚很有效的紫草,會不會使用呢?答案是,輕症不使用,較嚴重的狀況再少量使用。原因是紫草內服的味道實在很怪,但做成紫雲膏外用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E. 氣管和肺部的感染症,我喜歡用魚腥草,原因是味道比較甘甜,比較好吃(同樣是清熱解毒,金銀花太苦,容易腹瀉,白花蛇舌草稍微好一點)。即使在有喘症的時候,麻黃也幾乎不用,因為小孩吃了會有些high(興奮)。但是成方的小青龍湯,劑量調整較低,就不至於有這樣困擾。當然,臨床評估為了避免化熱(增加發炎機率),即使使用小青龍湯還是需要搭配其他藥材例如黃芩,或石膏,去做寒熱的平衡。
今天的內容供參考,如果您是小孩家長,那麼請不用想太多,小孩的生活作息、飲食宜忌,才是最關鍵該注意的。文章裡提到的被“取代”的藥材,也都是很好很有價值的藥材喔!調整處方選擇藥材就交給醫師來傷腦筋即可。
Search
中醫兒科用藥的特點 在 【看中醫】20190122 - 明朝兒醫萬全、中醫兒科調裡、陳皮DIY 的推薦與評價
明代 兒科 名家輩出,名醫萬全就是其中之一,他所提出的小兒「三有餘、四不足」,對小兒生理與病理 特點 上有著很深的影響。 ... <看更多>